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2023-02-06 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视,同时也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实验案例,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与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新课程的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课程标准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实验教学正是体现其实践性的主要手段,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也因此成为了化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一)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将实验作为验证课本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以演示为目的,这样虽然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学生通常无法真正参与到实验之中,因此在能力上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也不计较缺乏。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验中进行灵活运用。

  (二)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初中化学教学让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而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有的知识灌输教学策略,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知识以及学习化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拉近化学学科与学生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兴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较多的应用,如“工业用水净化”“铁的腐蚀”“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等,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不仅要演示实验步骤、研究实验原理,还应该告知学生实验的现实意义,或者将实验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学生学习任务。

  (三)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愈发严重的今天,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在教学改革中也得到了充分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与方法去治理污染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因而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以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药品、化学材料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则应针对这一问题优化实验模式或实验方法,在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使用微型实验器材,同时减少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的使用量,这样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物也会大大减少。

  (四)加强实验安全意识

  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的重中之重,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安全也必须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因此教师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确立实验安全意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或药品,虽然初中阶段的实验大多步骤简单,危险性也比较低,但由于实验材料本身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仍然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危险。例如,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中,试管口需要向下倾斜,否则会使水蒸气冷却回流造成爆炸,而在需要运用到试管加热的试验中,如果未对试管进行预热,则会导致试管炸裂,这些都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隐性危险,而教师必须对此进行重视,以保证学生安全,同时使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也需要从探究性实验入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训练,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品德。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和思考,找到试验中的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而在得出的结论,总结出化学规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新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尝试通过实验来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学习“可燃物燃烧条件”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三组实验,将白磷作为可燃物,组织学生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与氧气条件下的燃烧状况,从而总结出燃点与氧气两种条件,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破坏燃烧条件为思路设计化学灭火实验。

  (二)创新实验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条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例如一些容易发生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不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进行演示,而部分实验所需设备器材比较贵重,则会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些都给实验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创新实验方法与试验模式,将现代科技与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创造更好的实验基础条件,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更大的提升。例如,在部分实验中,实验反应并不明显,大多为微观反应,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微观现象进行投影,让学生能够留下深刻而具体的印象。而在一些实验步骤较为复杂的实验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相关设备进行实验模拟,重复实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

  (三)重视课堂互动与交流

  化学实验实际上就是对化学知识发现、探究、总结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而教师则负责实验过程的监督与引导,这使得学生对于实验有了更加直观而真实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以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分析思路、最终结论为基础展开讨论。一方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提高其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错误与偏差,并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汇总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十分重视,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还需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堂交换给学生,减少知识讲解与操作演示,同时避免对实验做出过多的规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听取他人意见并发表自身见解,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自然也就会发生改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相较于传统实验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想将新课程标准理念有效的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创新心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康金泰.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探索[J].学周刊,2016,(07):35.

  [2]李君明.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5):71.

  [3]姚占军.刍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02):6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越发受到教育界所重视,尤其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使初中学生获得全面进步。针对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对良好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增强学生的实验趣味,调动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积极性,从而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现状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现状;策略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若想使化学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则必须重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以促进初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强化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基础,让初中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水平可以获得进步。然而现如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教师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改善这一问题及弊端,以增强教学成效。

  1、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现状

  现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因素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起到制约作用。如实验设施的匮乏,对化学实验认识程度不够等。由于许多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认识程度的匮乏,致使其较少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甚至对化学实验教学不予开展,认为只有将化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与吸收,学生就能够学好化学,善于运用化学,殊不知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初中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难以对化学知识予以运用,对化学现象予以明晰[1]。而实验设施的匮乏,则主要体现在学校对化学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不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化学实验设施的匮乏,势必会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产生阻碍,在面对需实验才能透彻理解的化学知识时,教师只能通过言语的表达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样所彰显出的实验教学成果无疑是滞后的。

  2、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究,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2.1 增强实验教学趣味性

  对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应注重对自身实验教学方法的转变,要做到与时俱进,将自身教学方式融入现代元素,以满足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内心需求,提升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参与程度[2]。对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增添趣味性,以激发起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初中学生能够在化学实验中找寻到一种快乐因素,与探索化学知识的兴奋感,从而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够真正彰显出价值。另外,教师应善于针对初中学生的兴趣点,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的放矢地设计,使实验内容可满足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喜好,以真正调动起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积极性,让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无限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增强,可先为学生供给学生相关实验设备,而后让初中学生根据自身对实验设备的运用方式进行猜想,切勿先让学生依照课本中的实验操作步骤来进行,这样会严重抑制初中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挥。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可以掌握到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这样才会在最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印象,使初中学生能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予以学生自主实验机会

  化学实验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成为一名旁观者,教师作为演绎着来开展的。而是应该提升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参与程度,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内心的成就感[3]。对此,教师应对学生予以良好分组,让初中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参与到化学实验之中,遇到不懂的实验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也可进行共同探讨,以将问题予以良好解决,进而提升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参与程度,使初中学生自主实验水平获得提高,最终实现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真正进步。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一课时,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自主实验机会,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来让初中学生切实投入其中,让初中学生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对制取氧气实验有一个良好的操作,在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初中学生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获得切实提升。

  2.3 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

  对实验设备的'投入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重视对实验设备的投入,才能让初中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有设备可用,也才能够对化学现象进行深入探析[4]。对此,学校应加大对化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将先进的化学实验设备引入到化学实验课堂之中,让初中学生都能够对其予以良好运用,进而使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体验感能够得到切实增强,最终实现对初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良好推动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强实验教学趣味性、以及予以学生自主实验机会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初中学生能够在化学实验中找寻到十足的乐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覃春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考试周刊,20xx(05):160。

  [2]冯晓娟。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xx(13):113。

  [3]曲健。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xx(01):52—53。

  [4]张树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创新[J]。新课程(上),20xx(02):117。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3

  摘要: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这些改革都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来进行的。创新教学一直得到大家的认可,“翻转课堂”也就随之逐渐走进大家的认知中,让大家能够了解到现在的新模式教学,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翻转课堂运用在初中化学实验中主要是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让原来被动式吸收知识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变,让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好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刍议运用

  化学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科,他可以带领你进入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你知道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加热后的温度都跟着上升。这是一门非常有趣学科,将当前十分推崇的“翻转课堂”运用到初中化学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和老师能够拥更多沟通时间,在此过程能够很好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当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它跟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区别,并且也将其称为“颠倒课堂”,它将重新规划课堂学习时间,从学习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利用好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接收到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使用课堂时间去讲解更多相关课程信息,而是让学生们自己在课前去通过适合自己的渠道和方式去了解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和老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另外,在课后去引导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规划习惯,做好相关记录,让老师能够更加清楚了解到学生们的`真正需求,让孩子们能够真正意识到在学习中水才是“主角”。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一)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化学中,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初中化学实验课程较理论课少得多,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整个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在进入实验室分组进行操作,最后布置作业,让原本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变得繁杂无味,让孩子们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们正确引导孩子们去自主学,利用一些课外活动传授相关知识,在实验课堂中,多让孩子们动手,并积极谈论课堂内容,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中主动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以制作CO2为例,教师利用新媒体进行备课,做好实验课件,其中包括基础部分(制作CO2使用的讲化学物质,制作条件以及整个制作过程演示)和知识延伸(这个可以做一些趣味小游戏),再使用部分时间让孩子们交流心得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能够将这些知识重点掌握得更加坚实牢固。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前面有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着学习主动性,学生们坐在教室中被动去接收相关时知识,会让知识点薄弱化,出现记不牢、记不住的现象。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着主导地位,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和兴趣进行实验操作,让孩子们能够不再因为基础知识记忆问题而困扰,改变学生们的被动学习意识,为孩子打造出更适合学生们学习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对更多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并有兴趣去探索和发掘。

  (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们通过观看和记忆去学习,最后课堂中若是还要有一点时间就让学生们操作一下,若是课程较紧,那么,学生就没有实际动手的机会。而“翻转课堂”则是需要学生们自己在课前对该实验课相关实验操作视频进行观看和做好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记录,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去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该操作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更加熟知,更能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从中挖掘出更多趣味。

  (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们虽然对该课堂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肯定遇到众多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然后大家再一起讨论、实验和验证,一起去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从“学会”向“会学”转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明显看到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的提升,真正实现学生们快乐学习的想法,从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总之,将“翻转课堂”运用到教学中能够让教师们与学生们之间关系更加亲近,并且教师通过学生不同能力进行引导和培养,能够让孩子们对学习更具有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业上事半功倍,快速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建玲,迟海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化学探究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xx,44(18):240-242+253.

  [2]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xx,21(05):74-82.

  [3]黄锦.翻转课堂在普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4]王相宜,李远蓉,吴晗清.翻转课堂:化学教学变革性视野[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31(02):64-67.

  [5]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xx,32(01):105-112.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4

  一、原教学大纲下,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更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准备和做好演示实验,要勇于创新,依据教学实际,尝试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好学生实验,大胆鼓励、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补充实验,最大限度体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心中缺少课程改革意识,缺少学生发展意识,缺少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的意识,实验操作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实验结论停留在“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上;实验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照方抓药”固定模式上,这样的实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既不利于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又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又不利于学生潜在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二、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全面提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激发化学实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教育功能

  原有的化学实验重点强调对原理的讲解,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当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所注重,但其重点仍然是让学生能看清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等。然而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化学实验教学不应只是对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既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功能,又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作用。

  (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觉体验化学实验活动情景,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有义务指导和帮助学生尽快步人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化学实验既能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装置,师生总结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取装置。然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的实验准备,小组合作或独立地完成实验步骤制定;实验仪器组装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推证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激活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而且在培养、提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发挥演示实验的'示范功能,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演示实验示范功能。在进行相关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将单纯的演示操作改进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操作,或者改进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合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使演示实验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在实际教学中除演示实验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学生实验,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完成“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设计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学生闻生成物的气味,再加人氢氧化納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既可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增强环保意识,也会增强处理污染物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化学实验改革,将部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材中设计的学生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被牵着鼻子走,是被动地接受,这并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遇到类似的实验,应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尽可能设计为探究过程,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进而设计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积极筹划和准备一些简单且易于操作的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培养。要实现这种目标,除了课堂教学发挥作用外,化学课堂应延伸到课外,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能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宗旨。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尽量克服困难、创造实验条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身边的化学。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克服遇到的困难,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类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与快乐,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5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提出新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但实际落实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造成预期教学目的无法达成。因此实际教学中应该从根本原因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本文中笔者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的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很多年前已经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部分初中化学课堂上依然没有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化学课堂上依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单纯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长时间下来会对化学课程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教学模式也会造成课堂氛围压抑,对教学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初中生对化学课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时间下来直接造成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2.激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措施

  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原因在于抽象的理论与繁琐的实验消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2.1联系生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来自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民间谚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表达事物最主要特征及功能,通过简化原型各种复杂结构及功能,如此下来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化学现象形式多变,比如水在不同时刻其形态特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别。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培养化学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2.2创新教学,引入情景化教学法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好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引入到我要学的良好循环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够获得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获得能力上的提升。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引入情景化教学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该方法主要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似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氧气性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实验营造相应氛围。实现准备好两个封闭的烧杯,都放入一根蜡烛,同时点燃后封闭烧杯口,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其中一个烧杯通入氧气,另一个烧杯不做处理,再次观察火焰颜色。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氧气本身不燃烧,但却有助燃性能。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甚至可以在课堂中引入音乐,让学生在优美音乐声中学到知识;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学生不但可以听教师讲解,还可以利用情景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3做好互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时,教师的问题应该具备针对性,不能进行随意提问。也就是教师设置问题的基础应该是实际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是否合理、实用以及创新。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提前对下堂课讲解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这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提问,通常情况下一堂课需要7个左右的问题,如此才能保证对学生正确引导。教师在设置可养问题的时候,需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简单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下去,而问题难度过大又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教学目标不宜达到。因此实际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设置问题,难度维持在比学生实际能力高一点的层次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讨论时间、主题和空间,活跃课堂的氛围,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提问,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进行强制性学生提问,以此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自我的思考以及自我的学习。

  2.4多媒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化学概念大多抽象难懂,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因此教师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进而实现抽象概念生动具体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声音等可视形式将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概念涉及内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概念本质。比如课程中讲述概念时,就可以通过动画展现,整个教学过程中放映两遍,第一遍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框架,第二遍播放过程中需要教师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彻底理解这一过程,最终达成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初中生这个思维活跃的群体,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有效激发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际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玉萍.强化实验环节,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xx(74):45

  [2]常伍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xx(26):101

  [3]李风平.对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的探讨[J].才智,20xx(31):45

  [4]王国伟.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8):20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6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对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影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想学好化学就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主要是指实验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实验所包含的化学原理的科学性. 此外,包括实验的科学方法等. 科学性原则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2. 可行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条件是否具备,如化学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否科学准确,实验所需要的各种化学仪器、药品以及实验方法是否在初中实验室可以获得. 这就需要化学教师针对学校现有实验资源选择合适的化学实验.

  3. 鲜明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大脑受到剧烈刺激的时候,大脑中的皮层部分会出现兴奋中心,这时候大脑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效率是最高的.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化学实验效果的鲜明性充分突出出来,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进而促使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做好实验的鲜明性,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验的主要现象呈现给学生,而避免次要方面干扰学生的观察.

  4. 安全性原则. 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及实验的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教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尽量使用一些无毒、无害的化学药品和一些不会发生危险性的操作方法,为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化学实验思想.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所选择实验的原理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要得当,安全性高; 在操作时,要保证操作流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操作要熟练、准确; 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5. 简易性原则. 如果实验过于复杂,不仅降低实验的成功率,也增加学生理解化学步骤的难度,并且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对实验装置进行简化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尽量减少装置的数量和其他仪器的连接数目,并要使用一些简单的装置代替复杂的装置. 但是这种简化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以一味地简化,否则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对于教学质量和实验的安全性也不利.

  二、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 调整教学结构.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常在开课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其中最开始的就是对于各种简单实验器材的认识,这时候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有关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就容易使学生对于课程失去兴趣. 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将一些化学实验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进行预习,然后解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转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侧重于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这就制约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力求以创新作为实验的突破口. 此外,化学学科也是一门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学科,这样就使目的和结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例如,在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现象与课本描述的氢气燃烧的现象有所区别,即燃烧时氢气只有黄色火焰而没有课本上所述的淡蓝色火焰. 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玻璃中含有的钠元素对于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学生自己想一个办法来显示氢气燃烧的真实情况. 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的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3. 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该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及各种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都进行了详细了解,那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实验的一次成功率,同时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

  4. 合理利用现代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在教学中得到普及,这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手段和平台. 由于初中化学实验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使学生对于所有知识都进行详细的、全面的复习,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 1) 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化学实验的资料,在对于该方面进行复习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观看;

  ( 2) 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幻灯的方式,对于待复习的化学知识进行二次播放,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总之,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7

  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化学实验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体验化学实验过程,从而对化学原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下面主要研究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在实验探究中体验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某种物质的化学特性,进而推理出相应的化学原理的教学过程,因此注重的是实验过程以及对于实验的分析与思考.如果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化学实验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领悟化学原理的真谛,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打造体验式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参与欲望.例如,在讲“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溶液进行酸碱性的实验探究,进而总结出不同溶液酸碱性的归属.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感,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还会因为不同溶液酸碱性的表现不同而产生更大的探究兴趣,这比将最终结果直接告知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也远远超出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对于初步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时难免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在讲“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很难想象得出分子、原子、离子的结构,也很难理解原子、分子、离子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有理解上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帮助学生将原子、分子、离子的特征通过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将其构成物质时的状态也通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观察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特征,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原子、分子、离子结构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分子分解的过程以及分子、原子与离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以及结构模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特点以及微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这部分知识形成较为立体化的认知.这种情境创设体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拉近化学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正确认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神奇的化学世界的探究中.

  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体验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化学中的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而得出的,最终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原理,然后让其在社会实践中对化学原理进行检验以及再学习,既可以对自己的原有知识系统进行修正,还可以实现新的知识点的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用性学科.例如,在讲“铁的冶炼”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炼铁厂观察实际炼铁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炼铁的步骤,并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炼铁知识解释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化学现象.如此一来,学生对于铁的冶炼的认知,通过学生对炼铁过程的亲身体验,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四、通过师生辩论升华体验

  师生通过课堂辩论,可以使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化学问题越辩越明,即使最终无法得出统一的辩论结果,但是在辩论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多更专业的化学知识,实现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更新.例如,在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时,教师可以设置正反双方两个辩题“化学的利大于弊”和“化学的弊大于利”,让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通过对化学利弊的双方面考虑,对化学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生活既不可以过度依赖化学,也不可以完全将化学抛弃,应该有选择地利用,尽量减少化学对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辩论后,教师可以选择一方作为支持对象,然后与另一方进行观点辩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总之,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体验式教学具有开放性、轻松性的特点,更易获得学生的接受,并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8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以学案为纽带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化学;学案;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科学探究过程;是一种学生感悟真理的艰难发现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是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方法的过程。“学案互动导学”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案互动导学”这种形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学案的内涵

  学案是课堂师生互动的知识纽带。学案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三、何为学案互动导学

  “学案互动导学”是以一体化的教学案为载体,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然后经过“思维训练”,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案互动导学”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四、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学案内容的组成要素

  学案内容主要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导学思考题、目标检测题、推荐作业等要素组成。学案的编写包含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编写时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挖掘,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此找到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并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从而大力训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导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是这种认识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自学的条件,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以学案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导学中由学会变为会学。(2)指导性原则。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案设计中,学法指导应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教材的阅读、疑难问题的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要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完整的体系。(3)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4)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3、学案实施的策略

  (1)课前预习。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重点难点。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2)课堂学习。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发问、师生交流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的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点拨学生探索。对于学案中的思考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馈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3)课后反馈。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应要求学生课后对学案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做到“堂堂清,天天清”,不留知识的盲点。

  五、几点体会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互动导学”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2、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案互动导学”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生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以学案为载体,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3、实现了大面积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精心设计学案,把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案能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以导促学,学生在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加深了师生情谊,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以学案为纽带,既有个别的辅导,又有小组或全班的合作学习,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的目的。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9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化学教师采用自己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演示过后学生单纯观看,无法理解进行实验演示的意义和实验的实际操作感受,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也无法进行深刻的记忆,这就导致了初中化学的实验演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和突破.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师演示而学生观看的不正确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设计和准备时预先准备课堂所需的实验器材,并且精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问题的准备.在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参与热情,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且进行主动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化学实验的规律,进而提高其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真正发挥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避免实验演示教学作用难以发挥的情况出现,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对于教学环节的衔接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尽可能的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在观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调动思维,明确规范性操作的步骤,并且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中有关白磷自燃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使之能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实验演示.例如物体的着火点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每一种物质的着火温度是否相同?白磷在低于40摄氏度时能否发生自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大量实验演示可以得出结论,即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颗粒粗细、物体表面积等因素有关.

  二、为学生创造实验演示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性的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并且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总是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学生没有参与实际的.演示实验操作的机会会限制其思维的发展,也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总结实验技能,明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规则.学生被要求在独立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收获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并且做到实验操作规范.然而相当数量的初中化学教师处于安全性和其他因素的考虑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能够按照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条件,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演示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在进行规范性演示实验的操作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与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器材和实验的目的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给学生提供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的机会,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氢气制取的有关实验演示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氧气制取实验原理与装置,并且要求个别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教师在旁边适时的给予指导,在学生出现步骤错误和操作失误时给出及时的提醒和纠正.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提高教学有效性

  尽管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实际实验水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实验室中或者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也并不是所有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学校的现有条件下进行.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往往采取仅仅讲解或者简单带过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对于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并不适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此教师也只是口头讲解.出于这些原因,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充分进行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部分化学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过程,避免由于教师的简单讲解而造成的实验困惑.例如沪教版初中化学教学中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演示以及工业炼铁等过程,以及其错误操作后会带来的后果以及对微观物质的认识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相关实验视频的播放不仅能够消除实验的危险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实验的了解,弥补了实验室无法进行演示实验的不足.同时,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演示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地把握实验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多媒体能够通过声音、视频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多个感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演示之前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掌握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其完成实验的准确性,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的演示实验教学应当充分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保证学生能够在观察实验演示和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积累扎实的化学实验知识,巩固其化学基本知识.进而使学生能够具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和学习化学,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供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机会,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观察和学习,应当实现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促进思维发展,在化学实验演示的学习过程中拓宽知识面,学习并发扬严谨认真的科学实验态度,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化学素养的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论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化学论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论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

  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1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运用

  研究合作学习的著名学者王坦曾说:“合作学习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课程目标为先导,以全员互动为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小组团体成绩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统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建好学习小组

  初中生正处在爱玩好动的重要阶段,其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形式,能够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防止个别学生分化成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双差生。

  1.充分了解学生,同班主任一道,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组建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成绩、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力求实现小组组合的最大优化。

  2.学习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设置一名行政小组长和若干名学科小组长。行政小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产生,学科小组长由组员担任,原则上每名小组成员至少担任一门学科的学科小组长。这样,学生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对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平等的平台。

  3.学习小组内部建立帮扶机制。学习小组内部,可以将两个或三个组员结成学习对子,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自由组成竞争的对象,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

  4.学习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各学习小组自行协商制定组名、组训、合作公约、奋斗目标。组训是小组的共同信条,共同口号。合作公约涵盖全员参与,共同进步,互相帮助,人人发言,自控守约等内容,引导组员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团队观念。

  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健全评价机制

  对合作学习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因为合作学习依靠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学习小组捆绑式整体评价,把以前对学生个体评价的内容移植到小组评价中来,包括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不评价学生个体,只评价个体所在的小组集体,个人的表现也就是小组大家的表现。充分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管理的功能。当然,如出现个别特殊学生,教师还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放任学生的思想自由发展。要逐渐形成“组荣我荣”的观念。

  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对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答问应给予不同的评价分值,学习水平差的评价分值应高。这样小组内才会互相帮助,有利于小组同学团结一心,共同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六个”关键环节

  1.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大力宣传其它城市参与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学业成绩对比,专家的理论分析。化学这门刚在初三开设的新课程,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前面成功的案例充分的宣传,精心的组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学生在开始学习就采用这种方式有别于单干的形式进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如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设计成竞赛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3.巧妙运用教育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突发教学事故,要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合理处理。尤其是学生刚接触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易出现,学生就某一问题钻牛角尖,碍于面子互不相让,争论不休,其他同学成为看客,使课堂无法进行。这时教师要即时站出来,把学生的争论焦点提取出来,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评价,让学生思维收回到学习知识上来。

  4.加强与生活知识的相互联系,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其与生活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化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引发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兴趣。

  5.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简单的“分组学习”,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个人独立学习或全班教学即可。较难的学习任务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6.对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过程中,展示形式多样,如:课堂学习成果汇报、课后对学习成果进行书面展示等。教师的评价应多样、准确,如评价语言是“好、可以、很好、你的答案不是很准确但很有想象力、你的语言重新组织一下会更好、你的语言真美……”。当某一小组同学展示后,如果答案不准确,或错误,此时教师应就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相互补充,相互纠正,让学生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不同,要鼓励,不能批评和笑话答问者,特别呵护不爱答问学生的心理。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许多问题。小组合作分组是否固定,怎样评价才能持续给小组合作提供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形成,学生充分围绕学习内容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都没能较好解决。不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参与实验的学生多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有实效了。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2

  摘要:新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在情感、知识、灵魂与道德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共鸣,从而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该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进行了探究,旨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处于最佳的智力活动状态。

  关键词:师生关系;鼓励;情境;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保证课堂教学顺进行的条件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师生关系。不仅教师要尊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同时学生也应满怀敬佩之心,爱戴老师。

  一、亲其师,信其道——关心与鼓励,力求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化学教师不能完全以成绩评价学生,而应做到一视同仁,以免师生关系恶化。事实证明,当基础差的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时,若再能得到教师的欣赏、鼓励与信任,就一定能够学好化学。化学知识的学习并非是从教师的“脑海”中机械地“搬运”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是要做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真正“使用”心灵去交流,让其成为缩短师生空间和心理距离的最佳“武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①。

  二、亲其师,信其道——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质疑

  (一)提供操作讨论情境

  实验操作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亲身实践,调动其眼、手、脑,进而在见证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对形成之中的疑虑产生最真切的体验。如复习与酸碱盐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前可先准备六种不同的物质,并将它们分成两组:(1)稀盐酸、石灰水、碳酸钠溶液;(2)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再让学生区别每一组溶液可能使用的仪器和物质,并填写成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员做好准备。这时,可以通过生动的实验来创设情境,设置一定的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来调动学生思维,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设想。另外,为了避免教学“枯燥无味”,也可以创设讨论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②。在实验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可以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从心底产生对物质性质的研究内驱动力,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师生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二)妙用“错误”情境

  每一位化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识时都希望少出现错误,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否则教师的纠正还有什么作用呢?就算错误出现了,也并非什么坏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处理。曾经有一位教师说过:“要让错误成为教学亮点。”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产生一种感觉:自己的“错误”并非是坏事,只要能够解决,一样能够获得成功。同时,学生也要相信老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三、亲其师,信其道——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人性化方面虽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变革,却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怎样利用更加人性化的呈现方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成为了非常值得教师探讨的问题③。如在讲授“学好化学,需要科学探究精神”这一方面知识时,教材的内容都是程序式编排,其中有一个金属镁探究的问题,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金属镁这样的物质,所以对于这一种物质是否是金属产生了疑问,更别提利用合理的猜想去动手探究了。那么,如何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其不再畏惧艰难,以一种“兴奋”的状态去学化学,做实验呢?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金属铁作为教学的初始,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自主实验。可以设计一段教学录像,和学生通过一段生活化的对话,演示金属铁的探究过程。如可以设计下表,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第一,猜想与假设:铁属于一种金属,它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是什么?第二,通过对铁丝的先行探究,让学生根据铁丝的操作方法进行金属镁的探究。学生有了铁丝实验的经验,不会再感到畏惧,就可以轻松进行实验操作。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

  四、结语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空乏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对学生投注情感,而并非简单地传道、授业、解惑,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4):157-158.

  ②林华宝.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xx(2):115-116.

  ③张万宝.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xx(12):75-7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3

  摘 要: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化学具有很强应用性.化学素养是指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以后,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提升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论文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化学具有很强应用性.化学素养是指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以后,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提升其综合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过于传统,总是侧重于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学素养的培养,并且,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在这种化学教学方式下,没有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更无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化学教学方式带有强烈的盲目性,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也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潜力,无法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并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仅仅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陈旧,还因为他们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方面的讲授,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不能更好的吸收和理解,学生本身也没有对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所以说,老师要对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使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策略

  1.改变教学与学习方式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不仅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化学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它的探索性很强,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创设一些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这样不但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也能体会到更多学习乐趣.

  2.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在讲解化学原理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案例,为学生举出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比如,运用醉酒驾驶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酒的有效成分,进而完成检测酒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3.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中,实验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很多化学结论和化学现象都需要通过实验来演示和证明,也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且进行仔细、认真、耐心的观察.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但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4.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过去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是以分数进行单一的分等,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查,忽略了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关注,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价应当着力避免的..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应当对教师在知识层面的教学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以及整体综合素质,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方面应当积极探索更为多样的途径与形式,具体可以采用问答、访谈、论文、报告、作业、日记、问卷、成长记录、自我反思、笔试、观摩等等方式;而对于学生学业的阶段性水平评价则可以仍然延用传统的笔试方法,探索得分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模式.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盒子,让学生自己编写试题,将所编写试题写在纸上,将纸折叠起来放入盒子中.学生按顺序抽取试题进行口试.在口试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出题的学生可以为答错的学生解答和指正.有的学生编排了如下试题: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吸附沉淀B.静置沉淀C.过滤D.蒸馏通过这名学生的设问,和其他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上,化学是初中教育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师必须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化学教学方法,从本质上对学生化学素养进行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4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作为化学教师要好好抓住这一大好时期,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旨在完善教学方法,企盼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 能力培养

  化学教育主要不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而是使所有受教育者具备最基本的常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目前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尽管初中化学教学尚处于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是能够做到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观和科学品德五个方面。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能力中较重要的一种,它主要包括科学探究习惯和科学探究方法两个方面。

  一、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

  科学探究习惯主要包括科学观察习惯和科学思维习惯。

  1、科学观察习惯的培养

  化学中的观察包括观察化学物质、实验、模型、图表等内容,结合不同的观察内容,在指导和训练学生观察时应注意不同的观察方法。

  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例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磷燃烧的演示实验就有四处:①空气成分的研究;②氧气的性质;③燃烧条件的研究;④质量守恒定律的证明。同样是磷的燃烧,演示实验的目的不同,观察的目的`就不同,观察的侧重点也就不同。①中主要观察玻璃钟罩中的水位上升了多少,以证明空气中约含五分之一的氧气;②中主要观察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的不同,以证明氧气的助燃性;③中主要观察磷能否燃烧,以证明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④中主要观察燃烧前后总质量是否变化,以证明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只有目的、任务明确了,学生才能集中精力,有选择性地进行观察,才能进行系统而层次分明的观察,才不至于主次不分、顾此失彼。

  第二,要指导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包括协同观察、顺序观察、对比观察、重点观察、全面观察等。如:氢气、碳、一氧化碳三种物质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就可采用对比观察法。

  第三,观察要与思维相结合,要边看边想,科学地利用前人观察的结果,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特别要注意转瞬即逝的现象和反常现象。前者能增强观察的敏锐性,后者能培养学生观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探究欲望。

  2、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

  科学的思维习惯就是常说的创造性思维,它主要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发散的数量)、变通性(发散的灵活性)、独立性(发散的新奇成分)三个特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产生新颖、独特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变式”教学,启发学生巧妙地运用知识,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利用“扩展性”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适应变化后的新情况,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发散思维逐步得以提高。例如: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空气是存在的?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哪些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还可以设计出哪些实验来研究空气的成分?制取氧气时哪些原因会导致试管炸裂?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放了水或铺了一层细沙后集气瓶就不会炸裂吗?这些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促使学生多思、多疑,启迪学生智慧。发散思维不能脱离集中思维而单独发挥作用,必须与集中思维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创造性成果的产生。只有发散性好、集中性好,创造水平才会高。创造性思维总是循着“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循环往复,层层深入,最终使新思想脱颖而出。

  直觉(灵感、顿悟)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不经过一步步严密思考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是创造力的升华,是长时间直接经验积累尤其是苦思冥想的结果,其作用是快速缩小范围,逼近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带有突发性、诱发性、联想性和易失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课堂提问时限制不要太多,只需把问题说清楚,至于学生怎么想、想多长时间不必限制;应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和解题过程中善于发现异常现象和捕捉转瞬即逝的新念头,鼓励学生收集学习中思而不解的“怪”问题;在分析实验和典型事例或习题中进行猜测、试探,以缩短思维过程。

  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

  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有效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也是获得知识的手段。它能使学生更快地获得科学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科学规律,了解它们产生、发展的本质原因,理解科学过程,并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大大提高。初中化学三大气体的比较,酸、碱、盐的分类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各种反应类型概念的形成,复分解反应条件的研究等等,都是培养学生探究方法的很好的切入点。但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真正将探究方法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法,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5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有些外地转回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物质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2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3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4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5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2)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的提升策略论文06-28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式反思论文06-2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22篇)10-12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06-19

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论文06-21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07-07

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论文07-02

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06-28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