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

2023-06-12 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质量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量管理论文1

  21世纪将是质量的时代,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效的武器。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博士根据多年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想要质量好,并且做到一次成功和零缺陷,必须对过程经行控制。”这一至理名言。由此提高企业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我国的大多数制造型企业要想摆脱粗放低质量的生产模式,就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改变落后的质量管理理念,变事后控制为预防控制,全员参与,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冲出困境,改变世界对我们的不正确的认识。

  [美]凯克.博特,阿迪.博特.在>一书中较详细的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各种方法和工具,特别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目标,方法进行了阐述。

  重草(1999)在《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一文中提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为主转变到以预防控制为主的轨道上,预防与把关相结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每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

  卫国熊,何卫红(20xx)《精益生产模式与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运用精益生产和卓越的现场7S管理,以零缺陷为目标,以保证质量为工作准则。对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严格的工序质量控制为生产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消除潜在和已经暴露的质量问题,确保每个工序出来的多是合格产品。

  万寿义 《成本管理》在本书中讲述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和重要性。

  某制造公司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索尼,微软,瑞士手表,可口可乐等等这些百年企业或金子招牌是靠什么能在长长的商海中弥久不衰,靠的就是创新和品质。品质为企业的创新打下了坚石的基础和声誉,创新又赋予了产品品质更艰巨的责任。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21世纪将是质量的时代,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效的武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增加,我国企业必须改变粗放低质量的生产模式,走精品生产的道路,改变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我国在制造业产品上的不正确的认识。曾任美国 A&T质量保证部经理和付总裁的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博士,根据多年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想要质量好,并且做到一次成功和零缺陷,必须对过程经行控制。”这一至理名言。可见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产品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想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必须对产品的制造过程经行严格的控制。制造企业想要改变现在这种低质量的“大路货”产品的格局,必须学习国外先进和成熟的质量管理方法,改变观念,加快提高产品质量的速度,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方面的差距。

  某制造公司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国独资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端贴片保险丝的专业公司,在世界同行业中名列前列,具有引领的地位。此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民用和军用的电子,集成电路产品中。是各类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但同时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的要求上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作为一家老字号的专业生产企业也同样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遇到了诸多的挑战。例如,在为占领如日本这种对质量要求很高的市场上,由于我们在质量管理上落后的.观念和方法付出了承重的代价,并且已经出现被其他公司赶超的实例。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来提高我们质量管理方法与观念,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上不断的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缩小差距。现在的放任必然带来将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管理的涵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质量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公司努力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态度和组织的一种描述。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正确地运作,从根本上杜绝过失和浪费。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xx《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质量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特性”是指产品具有的技术特征,不是后来认为附加的内容。“固有特性”限定了产品的质量范畴。“满足要求的程度”是指将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要求相比较,根据产品“满足要求的程度”对其质量的优劣做出评价。

  质量管理是对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质量过程控制的要素

  在生产过程中须从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5大要素入手进行控制,他们包括:

  人员:质量管理是一项全体员工参与的管理。

  机器设备: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各类工具。

  原料:制造产品所需的各类原材料。

  方法:产品制造的方法与要求。

  环境:产品制造的必要环境要求。

  二、某制造公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某制造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加强产品品质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强了对公司全体员工品质概念的培训、对工艺和品质要求进行了一定的完善、通过绩效考核强化控制落实,在品质的提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改变以往较落后的品质管理理念,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质量成本意识

  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即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改进费、工资等; 鉴定成本包括检测试验费、工资、办公费、检测设备折旧和修理费等;内部故障成本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等;外部故障成本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费、诉讼费、产品降价损失。

  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各部门缺乏质量成本的意识,在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降低成本的目标,唯独没有提出如何从提高产品品质上来降低成本。由于质量问题,有大量的返工和问题产品被重复检验的事件发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员工抱怨不断,产品质量仍得不到保证。

  (二)以事后控制为主

  公司的质量管理重视事后检验,客户的投诉作为重点来进行质量的控制,处于被动的在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问题。从各条线来说也多是被动的在等待质量问题的出现,本月没有出现内部或外部投诉,就没有人去关注和分析,自认是很好,但一旦出现投诉就会相互推委,忙于应付客户的追诉。虽然在应用8D报告的形式处理质量问题,但大多流于表面,以应付客户为主。很多投诉由于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而多次遭到顾客的投诉,退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公司虽有制定了一些列的品质控制要求,但各部门在过程的执行中大多没有很好的执行,尤其是在各个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中。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对品质要求不严,存在过度依赖品质部门和下道工序质检员的现象,发现问题不及时报告,更有一些员工当出现质量问题后为逃避责任而掩盖问题,致使当发现问题时已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有的甚至已经流入到客户的手中,增加了公司的质量成本和信誉成本,给公司造成很不良的影响。其次管理层在品质管理上也明显的把关注点主要放在了应对客户的投诉上,而不是在如何提高和加强过程控制上做文章。同时在生产中还存在很多客户投诉的问题并不在我们制定的质量控制范围内,与客户的品质要求存在明显的脱节,造成接到投诉时措手不及。

质量管理论文2

  摘要:公路桥梁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与难点内容,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对公路运行成效的高低、公路建设效益的优劣等有很大影响,并且关系到公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由于公路桥梁施工工艺复杂、标准较高,这就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当前,我国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文就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随着全国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公路建设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春天。公路桥梁作为公路建设项目中最关键、难度最大的内容,其施工活动具有涉及面广、工艺复杂等特点,只有扎实管理好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完全符合有关标准,才能在真正优化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为施工企业赢得最优化的经济收益。但是,当前我国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管理活动的顺利、高效实施。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成效,是管理人员急需思考的问题。

  1优化公路桥梁建设项目设计质量

  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设计方案,是整个施工活动的依据,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高低直接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因此,在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在公路桥梁正式施工之前,应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相关参建企业聚集到一起,对详细会审施工图纸,就施工方案中的所有内容地进行严格的审核与分析,并对图纸内容的可行性进行细致、客观的研究,从而及时将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缺点与不恰当之处找出来,然后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与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修改。另一方面,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人员,还应与其他几个参建单位一起分析设计图纸上有没有漏项、相互矛盾的项、存在明显错误的项,并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可行性及恰当性进行深入的讨论。并且,施工管理人员应激励所有参建单位依据自己的视角与立场,对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图纸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尽可能将隐含在施工方案中的细小隐患都查找出来,即便是不能非常确定的问题,也应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探究,最终使得所有施工变更都在正式施工前解决掉,为施工质量管理成效的明显提升奠定基础。

  2制定完善的项目施工管理体系

  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依据具体的项目特点,让项目经理牵头制定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管理体系中的所有规则都能高效践行,从而为施工质量管理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完全的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应涵盖以下几点内容:①推行施工质量“一票否决制”,在服从与尊重质检站、业主及监理人员的指令与监督的基础上,扎实践行“三检”(交接检、互检与自检)制度;认真把好“五关”(隐蔽工程审查关、项目试验关、技术交底关、测量复核关、图纸复核关)。②项目经理对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编制质量计划,将本项目施工质量中的资源、权限、职责及指标等的分配明确罗列出来,并制定出合理的指标目标、试验大纲、检验、作业指导书、操作程序等的评定方法。③技术责任人应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细致编制,设计工序保证责任书,把所有工序明确到个人,把工程的质量管理责任,依据施工工序与环节层层分解。④应用预防的理念管理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树立“以质量定进度”的意识,优化施工组织管理成效,以确保进步与质量和谐统一。⑤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效果的`有效方式,只有确保施工人员都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行事,才能为施工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3确保所使用的施工材料质量达标

  施工材料是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主要内容,究其原因,是因为施工材料性能的优劣及是否符合施工设计需求,都会直接作用于施工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大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从施工材料采购计划到材料使用环节,都应严格把关,以确保施工中应用到的所有材料的性能、规格及数量都能较好地满足施工需求,这不仅可使得施工质量可满足相关标准,而且还可节约施工成本。在实际的管理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在全面解读施工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而恰当的施工材料采购方案,以确保方案中的施工材料采购数量、规格与性能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②选派有丰富采购经验、职业道德高尚的专业采购员,并制定出严格而健全的采购指导意见,以规范采购员的行为,促使其更加负责地完成所有采购任务,并预防采购员为一己私利而做出虚报采购价格、以次充好行为的发生。③对采购到的施工材料一一进行抽查与严格实验,以确保所有材料的性能与规格都能满足设计标准。然后依据各种施工材料的特点及存放要求,对其进行分类、恰当存放,并安排专人对其管理。针对那些不允许挤压的材料,应单独存放;针对易受潮变质的材料,应对其做必要的防潮处理。④做好施工材料的取用登记工作。施工人员在取用材料时,应持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开具的取用单据,严格依照单据上书写的种类与数量取用,并在使用前对取用的材料进行细致检查,以确保没有错取或少取。

  4增强建设项目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所有参与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施工活动的人员,都是施工任务的直接执行者,他们自身的业务能力与专业水平的高低都与施工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公路桥梁施工单位应深入了解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高低与施工者自身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主动为他们创造提升自我的机会与平台,使得他们可在常态化的学习与培训活动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施工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在正式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组织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地施工方案进行系统学习,以全面了解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施工要点,并依据实际施工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使用技术培训,使得他们都能更加专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②公路桥梁施工环境特殊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得他们在施工中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更规范地完成各个施工环节。③邀请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施工专家,到施工现场为施工人员做主题培训,让他们对施工技术有更精准的掌握,并能恰当地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施工过程中。④制定周全的施工应急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演练,使得他们都具有及时而有效处理施工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5推行项目施工质量全面管理措施

  全面管理施工质量,是构建在科学方法与理论前提下的一种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其特点主要是,管理措施具有全面性,可将所有施工人员都纳入到质量管理活动中,从而借助集体的力量对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具体来讲,是推行“三全”管理: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及全企业管理。重视“从系统除法”对所有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措施。全面管理法把增强施工人员的改进意识、问题意识与质量意识当成优化施工质量管理成效的着手点,将运筹学、数理统计、系统工程等专业技术与科学方法引入到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活动中,构建出一套健全的、操作性很强的管理工具。借助施工质量全面管理理念,对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施工之前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科学编制施工计划与方案,明确施工纪律及惩处措施,从而确保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可一次成优、一次合格。

  6结语

  总之,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成效的优劣,关系到公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建设各方的经济收益与社会声誉。因此,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当前施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主动采取措施予以应对,以确保施工质量可完全满足相关标准,最终使得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实效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家庆.谈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思路构建[J].全面腐蚀控制,20xx,07:1~2+80.

  [2]王克刚.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与项目管理措施探析[J].赤子(上中旬),20xx,03:282.

  [3]何年成.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xx,49:229~230.

质量管理论文3

  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对工程施工进行整体上的计划和统筹的过程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后期施工受计划和统筹水平高低的影响,因此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工程后期的施工进行科学、明确的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详细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加强与开发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程施工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是工程建设的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合同,应该切实结合两者的实际要求制定工程质量标准。按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暖通工程图纸会审除了考虑工程建设内容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外,还要关注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机械设备的使用空间、检修情况、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情况等内容。此外,要保证各类图纸设计理念一致,确保管线的布设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出现大小管混用、压管等问题,且要为通风管道预留足够的位置。开工前,必须组织调度设计、施工等部门人员对设计图和施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找出其中的缺陷加以修正,尽量避免在施工阶段发生工程变更。

  1.2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科学、全面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整体上的指导,并保障达到最初制定质量标准的重要体制。其建立的重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质量标准的设定须综合考虑设计图纸、工程合同等的要求,若施工合同未明确规定,则一律执行国标或行业标准。开工前,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质量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控制标准,并在施工中逐项监督落实。其次,为杜绝施工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出现,对工程按照施工管理制度以及施工质量标准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最后,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监督、评价机制,及时针对施工阶段临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和调整,查漏补缺,确保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1.3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采购人员等等数量是比较众多的,作为建造活动、管理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能力水平决定着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我们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是通过抬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其主要的实施方法有:首先,编制施工人员分配计划。编制施工人员分配计划有助于我们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合理的组织施工人员。其次,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从而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最后,定期对施工团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以提高他们的作业能力和质量意识。

  二、施工阶段

  2.1实行全天候现场管理。一是加强工程前期勘察、分析等准备工作,开工前对每一个工程明确安全和质量控制人,细化危险源点分析预控。二是强化执行力建设抓制度落实,严格执行交圈地带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把好“两票”填写、施工“三措”审核关,严格执行许可制度,安措布置力求合理、足数、到位。三是突出过程抓管理,从人员、设备、工器具、方法、环境等方面逐项规范,保证每一个检修施工现场的安全。四是全员参与,靠前指挥,明确要求现场管理负责人令行禁止,严格查处违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现场违章现象。五是坚持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对全天候现场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确保管理实效。

  2.2实行工地例会制。各项目分部主要负责对所辖区域的分项项目的建设协调、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造价管理、日常管理等环节管理的现场把控和协调、负责定期向项目部汇报工程开展情况,落实各项流程有效执行。

  2.3抓好重点项目和临界项目。根据工程建设规模、技术要求和现场条件锁定重点监控项目或关键部位。量测构件尺寸,对轴线、标高进行复核,称计配合材料重等,均属于例行检查项目。装设好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必须经过调试和试运行才能正式用于建筑施工。经过安装调试,管理者可以全面了解设备性能,及时定位故障点,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为日后的安全管理奠定基础。不经调试的空调系统,其性能参数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直接用于施工建设,不仅无法发挥通风调节的功效,还可能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另外,通风系统主要用于疏散现场有害气体,如果其性能参数与设计要求不符,必然导致有害气体超标,甚至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排烟和正压送风系统性能参数达不到生产标准,则现场一旦突发火灾,系统便整体瘫痪,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便失去基本保障。调试前,先检查测量仪表是否精确,所设定的`精密等级必须高于被测设备。施工期间,现场管理者必须立足本职,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和控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2.4对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计量设备要定期检查。机械设备是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施工期间,部门负责人应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设备检查工作。认真记录设备型号、性能以及各故障点的排查情况。检验部门要做到检验和检测项目符合规定、位置明确、数据可靠、记录可追溯、结论判定准确,做到不漏检,不误判,也不因其他人为因素随意进行处理。

  三、验收阶段

  3.1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分部、分项工程竣工后,各部门负责人先进行自检,针对其中的缺陷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将“中间交工证书”提交给工程师签字确认。工程师接收“中间交工证书”后参考施工合同、设计图和施工规范进行竣工验收,发现缺陷后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整改,需返工的要求返工,直至工程质量达标后签字验收。在根据合同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中间验收的同时,还应按国家相关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提供核查。

  3.2组织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管理工程师组织竣工验收主要包括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验收所需文件资料和竣工图,根据报验项目进行现场初验,会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进行单位或单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等。

  四、总结

  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问题历来都是我国政府和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一旦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将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质量保证了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施工单位要借助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目标责任体系,有效的做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质量管理论文4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逐步缓解。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正在不断萌发,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己被提上日程。本文从概述了提升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关键词:供电 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开始运行新的体制。电力企业的独家垄断态势己被打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电力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发展”这一主题,以优质服务为宗旨,树立起崭新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的根本目标。

  1.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问题及分析

  1.1电压质量问题

  自20xx年以来,供电公司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然而地下线路的改造并不彻底。原因是施工人员当时一味地突击进度,对施工质量未加以足够的重视,致使个别村庄变压器供电半径不合理(标准半径不大于500米),供电半径已经达到600米甚至700米,使得部分农村用户的电压质量得不到保障。低电压可能引起电器不正常运转,如日光灯不能启辉,白炽灯暗红等,这势必会给客户生活带来不便。

  夏季是暴风雨急发的季节,电力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再加上人们普遍使用空调来降温,导致电力设备负荷加重。例如线路发热、变压器漏油、绝缘击穿等电力设备故障也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发生。这段时期就应当适当补充抢修人员,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维修需求。

  1.2抢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尚待加强

  供电公司城市配电网主要由高低压电缆网构成。当电缆网络出现问题时,需要由具备高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快速地解决问题。然而,由于抢修工作的艰苦性,使得抢修人员多数由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外线工人构成,其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己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目前电力企业的要求。

  2.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供电公司在电力营销上特别强调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随着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供电公司在服务理念、服务策略都有了相应的.调整。为了解决当前供电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其服务质量管理策略的建议如下:

  2.1增设服务网点

  由于营业网点的数量不足,给居民办理营业申请、交费、咨询等业务带来了不便。供电公司可以根据用户居住的密集程度,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大型住宅区。相应地增设服务网点。或者参考当地派出所的模式,在每一个居民办事处设立一个营业网点,以方便居民办理营业申请、交费、咨询等各项业务,从而更好地位用户提供服务,也缓解了供电公司营业大厅的服务压力。

  2.2增加电费征收渠道

  供电公司应加强与各个银行的合作,增加电费征收渠道。可以尝试开设银行服务大厅缴纳电费、网上银行缴纳电费、POS机缴纳电费、定点坐收、上门收费、划卡缴费等多种交费方式,以方便居民客户交费等方式,以便更好地问顾客提供便捷服务。

  2.3提倡“一站式”服务

  提倡“一站式”服务,全面实施“客户满意工程”,规范了工作内容,简化了业务流程,坚决抵制企业内部“踢皮球”和“扯皮”现象。“一口对外”的办公方式使得用户可以集中一站,完成所有业扩申请的手续,避免了到处跑着办手续的麻烦。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个别职工故意拖延业扩流程,影响用户的及时用电。

  2.4流动上门服务

  设立移动服务车,将上门服务送至用户的单位或住宅。由于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客服调度总部随时可以追踪到移动服务车所处的位置,了解其工作状态,以便通过合理调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抢修人员派遣至用户处。工作人员可通过笔记本无线上网进入公司网站,进行网上办公,完成业务申请、现场勘查、投诉处理、故障维修等任务,从而确保电力服务工作的快速有效完成。

  2.5 提高电力抢修效率

  ①制定故障抢修处理预案,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抢修服务,对于城区用户,抢修人员应于30分钟之内赶到停电现场,无特殊原因4小时内恢复供电:对于农村用户,要求60分钟内,特殊偏远山区90分钟内赶到现场,无特殊原因6小时内恢复供电。

  ②应尽快组建综合抢修班。当电力故障发生时,配电设备人员,电缆人员、架空线路人员应该同时到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以节约抢修时间,提高一线员工的抢修效率,保证用户及时恢复用电。

  ③对由于雷电等不可抗力导致线路停运的,要加装避雷针等防雷措施;并对避雷针进行严格试验;对年久失修的设备,应及时申请资金进行改造,并把好新工程的验收关;对路边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繁茂树木,要及时进行砍伐。如果在砍伐个人宅基地树木或坟堆上树木时遭到群众阻拦,要耐心对其进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和教育,在民众中普及安全用电知识,令其认识到紧靠电线植树对正常供电有哪些危害。同时通过县乡村三级政府进行协调,合理对用户进行补偿。

  3.结论

  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电力市场供求关系也发生着重大转变。zc供电公司在保证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的同时,还要重视如何提升服务质量。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开放,各种新的替代能源不断涌现,电力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竞争。要想在日趋严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当前做起,从服务观念、经营手段、服务方法、服务策略等方面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众,造福社会。

质量管理论文5

  摘 要:介绍了卓越绩效模式在我国企业和在佛山市的推广应用的情况,并列出了佛山市企业在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中,应开展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一个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也是人们不断追求卓越的时代。追求卓越绩效是21世纪质量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众多企业的奋斗目标。

  1. 卓越绩效模式与质量奖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要求组织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七个方面开展追求卓越的行动,并通过对经营结果和自己的历史数据比较、和竞争对手比较、和标杆比较,从而对组织各方面工作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其重点就是以标杆管理为核心,以文化、战略和市场为驱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过程运行效率,坚持以卓越的过程追求卓越的结果,注重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PDCA循环,追求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提升。

  目前,世界上对卓越绩效模式的推行主要是依靠质量奖的形式。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质量奖,引导和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日本戴明奖和欧洲质量奖是众多质量奖中影响力最大的三大质量奖。中国质量协会于20xx年开始了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选,正式将卓越绩效模式引入中国,并以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为基础,发布了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 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这两个国家标准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评估企业的绩效是否达到卓越的地步,另一个是用来引导企业走上卓越的地步。从前一个用途说,这两个国家标准可以用来作为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各级评定质量奖的依据;从后一个用途说,这个国家标准可以用来作为企业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认证之后更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参考。从20xx年开始评审以来,宝钢、海尔、五粮液、万科、华为、茅台、格力等企业均先后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荣誉。

  2. 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

  在我国,已有很多企业通过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以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改进的方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卓越绩效模式的战略反映了组织自身能力同外界环境中所孕育的机会与威胁的一种现实的结合它使竞争优势达到最大竞争劣势减到最小。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争创将卓越绩效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有机融合建立起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围绕着“诚信负责,创新服务,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员工手册、公司网页、墙报等信息渠道将企业的使命、宗旨、愿景、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员工、供应商、客户和股东使之成为共同努力的方向和遵循的行为规范,借助卓越绩效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开创了员工和企业和谐共赢的新局面。自20xx卓越绩效模式导入以来,公司绩效水平持续提升,20xx年度获得了上海市质量管理奖.20xx年度获得亚太质量奖。

  深圳的圣廷苑酒店创造性地选择了在饭店业实践“卓越绩效模式”的发展道路。酒店最初参考的是美国波多里奇奖的原版标准,标准从组织的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尝测量分析与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以及经营结果七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实践“卓越绩效模式”,提高了酒店的整体绩效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了企业为股东、顾客、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共同价值的企业使命。圣廷苑酒店于20xx年获得了深圳市“市长质量奖”,成为为数不多的获得质量奖的第三产业企业。

  3. 卓越绩效模式在佛山的推广

  在广东省内地级以上市中,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12市已设立了政府质量奖。佛山是制造业之都,政府推动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和绩效管理体系,加快转型升级,引进新的模式,对于协助企业提升自我竞争力非常有帮助。通过对13个相关部门、高校以及100家企业的意见征求,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已于今年9月份起草了佛山市政府质量奖的评审管理办法,预计该奖将于20xx年上半年出台。

  佛山市设立政府质量奖,在政府实施质量宏观管理的导向下,就是要广泛激励佛山市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系统地提高企业在领导、战略、经营结果等七方面的绩效管理能力,企业可以把握这个时机,乘势而上,引入卓越绩效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佛山市实施政府质量奖,主要有以下四点作用:

  ① 实施质量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迫切需要。在佛山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促发展,可使佛山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② 实施质量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质量奖倡导的质量观念和实施的卓越绩效模式,要求企业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公共责任。

  ③ 实施质量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市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在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上跟上国际先进步伐,可解决我市面临越来越多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促进佛山市出口更快更好发展。

  ④ 实施质量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质量奖引入的“卓越绩效模式”,要求企业的领导层应重视公众责任、道德行为,并强调股东、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员工以及社会和谐共赢,追求利益相关方、长短期利益平衡,体现了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质量管理论文6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部门对于管理内容不明确;医药化工制造厂没有完善国家配套的政策,部分医药企业只重视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对质量管理不到位;政府部门在医药化工生产过程中没有扮演好职能角色,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医药化工 质量管理 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在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目前由于医药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人员伤害的事故被不断的爆出,相关的管理部门对于医药产品监督不力,不合格的医药产品投入使用给患者造成重大的伤害,使医院的公信力不断的降低,医药化工质量管理工作已经到了不容怠慢的地步。

  一、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药化工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于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较模糊

  对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没有在医学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的遵守,忽视制度对生产过程的要求,私自降低有关的化学制药标准,过度的排放废弃物。我国医药化工起步较晚,化工制药技术相对落后于其他国家,部分企业为了谋取利益,没有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设备不完善,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较少,片面的追求制造药品的数量,部分医药化工工厂没有对医药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药化工企业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重产量轻质量,相关管理部门对需要管理的内容不明确,造成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乱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较低。

  2.医药化工生产企业没有完善国家配套的政策,部分医药企业只重视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对质量管理不到位,许多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没有与国家相关的政策配套,忽视国家对于医药企业的生产指导作用,导致医药生产出现众多问题。

  3.部分医药企业的药物生产人员思想较松懈,技术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不注重对药物生产过程的管理,在进行药物生产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高度的责任感,由于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导致许多的员工在进行药物生产的时候不注重对自身责任的把握,当管理人员对生产人员提出教育批评的时,部分员工错误的将管理人员的说教认为对自己的不满,对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没有严格遵守管理人员提出的生产要求,给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带来巨大的阻力。

  4.政府部门在医药化工生产过程中没有扮演好职能角色,政府对医药化工产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我国对医药产品管理一直难以形成系统的管理,主要的原因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偏失,政府对于国家制定的制度规定和扶持政策没有对制药化工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企业的管理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导致政府对医药化工企业的管理收效甚微。

  二、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对策

  1.医药化工企业的.管理部门要明确管理要求,加强对企业日常生产的管理。

  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要对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在医学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的遵守,强调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严格控制相关国家医药化工标准,对于生产过程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监管,遵循经济的发展规律,结合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不断的改进医药生产技术,购买先进的药物生产设备,树立医药产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在保证质的同时提高量的生产,加大对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对药物生产过程严格的进行把关,学习先进的科学监管技术,做到对生产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管理人员要深入员工内部,了解员工对于企业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与员工的合作交流,得到员工支持,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管理人员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思想道德水平较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生产的员工进行严肃的处理,确保医药化工产品管理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2.注意相关政策对于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的帮助作用。

  我国实行的每一项政策都是在深入实践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的,国家的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在化工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方向,在政策指导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对医药化工产品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3.加强医药化工产品生产员工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

  员工是医药化工生产的主体,要想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先对生产员工进行管理。针对目前员工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作业过程缺乏责任感等现象,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强调员工对于药物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明确员工在药物生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确保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工作顺利的展开。

  4.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

  政府对医药化工产品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定期指导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正确的引导制药化工企业对国家相关制度的学习和对相关政策的有效利用。政府对制药化工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做到有的放矢。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制药化工企业的管理部门的交流合作,最终保证对企业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对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管理模式。

  要实现对对医药化工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各个企业必须加强合作,政企也要建立长期的管理合作,各个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对于先进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交流分享,努力提高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政府可以运用其职能为企业输送、培训更加专业的产品质量管理人员,确保企业的产品管理工作有效的展开。

  6.注意对产品质量管理细节的把握

  部分管理人员在对医药产品进行检查时,对于检查的标准应该不断明确,对于检查的情况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检查完毕以后,对于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整理并告知生产部门,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组织相关人员对改进的地方进行复检。医药管理部门可以对产品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产品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创建,人民对于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医药化工单位作为医院药物的生产商,担负巨大的责任,要想让人民放心用药、安全用药,就必须不断的加强对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的管理,明确医药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所扮演的较色,充分的发挥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使我国的医药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永明,盛庆玲,.道地药材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J].安庆医学,20xx,(1).

  [2]张乐海,李桂琴,.实验室质量管理有关问题及对策[J].浙江检验医学,20xx,(3).

  [3]赵崇华,.新版ISO9000与医院质量管理[J].中国水电医学,20xx,(3).

  [4]巴哈尔古丽,郭进军,.浅谈卫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J].吐鲁番科技,20xx,(2).

  [5]程庆红,.浅论医院药检室的质量管理职能[J].安庆医学,20xx,(2).

质量管理论文7

  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无论建筑如何发展,置于首位的仍然是质量。工程项目的质量,牵涉到百姓的生命以及国家的财产安全,牵涉到我们国家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而造成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以及质量水平有了更高的标准。工程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综合效益。一个优质的工程项目,是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建设过程实施管理的结果。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内容

  1.1建筑工程质量计划管理

  质量计划是针对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它包括项目质量计划和专业质量计划。项目质量计划主要用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是施工企业质量体系文件之一,是质量手册的重要支持性文件,又是贯穿于质量体系几个层次文件系统的可操作性文件。

  1.2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管理

  实行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必要性: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是为确保其工程质量,使用户满意并确信之的全部有效手段和活动。建筑施工企业实行质量保证最好的方法,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各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开发、设计、生产,提供经济、耐用、让用户喜欢的优良产品(工程),并进行售后(交工后)服务,使用户长期满意。这种质量管理是以改革经营思想、提高企业素质、扩大和发展有效经营为目的,谋求提高、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1.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合同规定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划分,其质量控制相应的划分为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根据控制的主体对象不同,又分为对人的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环境的控制以及施工工序的控制。

  1.4发挥监理职能作用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监理单位与承包商之间虽然没有签订任何经济合同,但是监理单位与业主签订有监理合同,依据业主的授权,监理单位就有了监督管理承包商,履行工程建设承发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承包商不再与业主直接交往,而转向与监理单位直接联系,并接受监理单位对自己进行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2.1建立工程管理体系,落实工程责任体系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目标,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此外,还要建立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将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各人,明确其责任,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可行化。

  2.2对于工种与施工机械的协调要合理

  首先,人是工程的`建设者,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对于人的管理,重点在于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并对其进行质量意识培训,增强其关于工程质量的观念;其次,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只有严把材料质量关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基础质量,要将材料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此外,施工设备(施工机械、试验检测仪器、测量工具等)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施工设备的选择要把好关,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设备的搭配协调也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2.3优化工程施工环境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环境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工程环境包括工程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及施工劳动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系统等;工程技术环境包括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外在因素;劳动环境就是施工人员工作场所及劳动组合等。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实际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对其中造成质量印象的因素,要采取合理、规范的措施进行协调、优化。如保持施工场地的道路畅通,保证材料设备的堆放有序、使用规范,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倡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等,以上措施的实施,都能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工程施工质量检查措施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进行检查,才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业主要求及相关规定,从而避免留下质量隐患。因此,质量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高度重视,将工作重点放到以下几方面:

  3.1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行施工

  对于施工设计的每个方案都应该按照提出方案、组织讨论、修改、定稿、编制、上报审核、技术交底、发布实施的程序来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有着科学的施工設计、可行性强的施工方案,以及全面的技术交底,就能够使得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有序起来。定期检查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案的执行情况,将能使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变的更加有力。

  3.2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为了充分发挥三检制度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遵循检查上道工序的完成情况、保障本道工序顺利进行、为下道工序做好基础这一步骤。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一环接一环,紧密相连,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的达标。

  3.3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各种施工工种的交叉较为频繁,因此,对于半成品和成品的保护要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保护,以避免因出现二次污染、丢失和损坏而造成的额外费用,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需要,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建筑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具有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实力的国际承包商将大量进入中国,国内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成了建筑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契机,努力营造我国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金良.浅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中华民居:学术刊.20xx(1)

  [2]吴盛隆.根据实践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20xx(12)

质量管理论文8

  “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强以质量检验体系和质量测报体系为主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把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建设作为质量检验体系的重点内容。隶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油检验机构有763家,其中取得计量认证的373家,初步形成了以省级检验机构为龙头,以粮食主产市县和人口密集城市检验机构为主体的粮油质量检验体系[2]。20xx年,国家粮食局启动了国家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在隶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油检验机构中,择优授权挂牌了273个机构作为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

  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粮食质量安全投入,一方面加强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实施产后绿色一体化战略,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大型粮食仓储企业携手攻关,开展粮食储藏技术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一些粮食安全储存和品质保鲜方面的关键性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尤其是相继研究推广了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储粮机械通风、磷化氢环流熏蒸、智能粮情检测和谷物冷却技术)[3]和现代控温气调储粮技术等绿色储藏技术[4],大大降低了储粮发热霉变和化学药剂残留的可能性,减少了粮食自身呼吸导致的干物质损耗,保证了粮食质量和新鲜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耕地加快向种粮大户集中,农民预留口粮不断减少,呈现销售原粮购买成品粮的趋势。加之粮食市场购销主体日趋多元化,使得新收获粮食销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传统集中销售向常年均衡销售转变;由种粮农民直接交售到粮站向在家中或田间地头销售给粮食经纪人转变。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其售粮行为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售粮方式的变化对粮食质量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一批较为先进的清杂和降水工艺与设备得到了研发[5-6],推动了以清杂和降水为主的粮食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得到不断发展。

  我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粮食质量安全纳入了《食品安全法》的范围,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粮油监测质量的控制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但多头监管、重复执法,交叉、错位和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对整个粮食流通环节质量监管仍不能实现全覆盖。

  虽然目前主要粮食品种均有质量标准,但与国家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求相比,当前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还有一些不适应,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主要粮食质量标准制修订进度与粮食生产形势变化不相适应;粮食收购、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储藏和加工标准等,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粮油质量安全标准基础研究与粮食生产流通需求不相适应;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特别是快速检测技术与生产实践不相适应等。

  从粮食收储企业检验能力的情况来看,除能检验粮食的等级、水分、杂质等常规质量指标外,大部分基层收储企业几乎均不具备检验测定粮食质量安全(主要是卫生指标)指标的能力,甚至有些民营收储企业还不具备常规质量指标的检验能力。目前企业自身非常薄弱的检验手段,难以履行粮食质量安全把关的主体责任。

  粮食源头质量把关难。一是面对千家万户和多渠道收购,水杂含量高等,达不到国家标准的粮食数量占收购总量的比重呈增高之势,甚至出现人为将新粮和陈粮混合销售的现象。二是土壤污染的加剧、极端天气的增多以及粮食收获期间管理不善,导致了部分粮食重金属超标、农残超标准和真菌毒素污染等问题。如我国沿淮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毒素污染发生概率较高,安徽、河南地区在20xx年尤为严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污染程度更是远远超过我国限量标准[7]。而基层收储企业对这些污染物在粮食收购时往往无能为力。三是国家建立的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原粮卫生监测预测覆盖面还不广,监测结果也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无法指导收储企业做好源头把关工作。

  我国农村包产到户的耕作方式,决定了粮食生产者在环境污染、气候、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由此导致的粮食质量问题。农民难以处置田间只能尽力做到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减少污染,收获后也只能进行晾晒处理,但有的地区农民连晾晒粮食的场地都没有,有的甚至在乡村公路整晒粮食。国家现在每年均对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开展例行监测,但对发现卫生指标超标的粮食如何科学合理处理,一直没有明确的措施。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

  解决我国粮食质量管理主要问题的对策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集中力量开展粮食质量安全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和转化工作,促进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有机衔接,增强我国在谷物质量安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的话语权。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时,更应有中国的特色,绝不能照抄国外标准或国际组织的标准。进一步完善粮油标准工作体制,地方各级粮食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粮食质量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提出粮油标准制修订建议。相关科研院所、院校、企业和各级粮食检验机构,要积极承担和参加粮油标准的研究、起草和验证工作。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各专业技术工作组,要加强标准修订过程管理,提高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国粮食收购、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储藏和粮油加工标准等能够及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粮食收购环节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形成相关技术标准,能够满足基层收储企业实际收购需要。通过加强粮油标准基础研究,形成与维护粮食质量安全需要相适应的粮油标准体系,为规范粮油产品市场、加强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从源头抓起,向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粮食质量标准,增强其质量安全意识。各级粮食部门要将粮食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法等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列为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式多样地开展有关宣传和培训,增强粮食生产者与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目前部分地区所产粮食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是由于土壤污染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搞好土壤调查,对污染严重的土壤在粮食种植品种上重新进行规划指导,对其种出的粮食进行重点监控,特别管理,以免流入口粮市场,进入老百姓餐桌。3。2。3推广规模化种植把粮食种植能力与市场紧密结合,引导粮农按照市场的需求从事粮食种植、调整品种结构、走以“企业+基地+农户”为模式的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使企业基地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的`目标。每年新粮收获前,在全国范围开展新收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原粮卫生监测工作,全面掌握粮食质量及农残、真菌毒素和重金属含量等,及时向社会发布粮食质量预测结果,指导粮食收购。同时,由相关单位对质量较差、卫生指标超标的粮食采取集中收购、定向销售及强制检验等政策措施,以减少种粮农民的损失,防止污染粮食的扩散,降低收储企业风险。

  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对粮油质量检验机构的软硬件投入,配备必需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仪器设备,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综合检验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技术队伍薄弱的问题。一是切实解决好因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收入不对称,技术人员与经营人员社会对位不对称而造成的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二是引进专业人才充实质检队伍,培养质检专业技术人员。三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在涉及粮食质量安全的关键岗位,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扎实开展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建设深入开展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指导企业严格执行储粮技术规范,完善企业仓储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指导和管理工作。加大仓储设施设备的投资、维护与管理力度针对目前收储粮食杂质及水分超标的现状,大力研发符合基层企业现场收购需要的清杂整理设备,切实做到粮食入仓前能进行一次全面整理,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同时,加强对储粮仓储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储粮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功能完整、运行正常。大力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绿色储粮技术积极借鉴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深入开展粮食储藏应用技术研发,形成装备现代化、监测信息化、储存生态化、作业智能化的现代化粮食储藏技术体系[8]。采取推广典型经验、技术交流、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包括HACCP体系[9]在内的绿色储粮认证,积极推动绿色、生态、节能等储粮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储粮范围和比例。

  借鉴国外粮食质量管理经验[10],做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管理机构建设,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部门或企业的共同努力,需要企业、消费者以及舆论媒体的积极参与。在明确和落实不同角色在做好粮食质量管理中的责任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以加强粮食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综合抓好粮食质量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

质量管理论文9

  审计质量是审计业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及其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具体可以分为审计过程质量和审计结果质量。审计过程质量是审计过程中具体事项和环节的质量,是审计质量的控制基础。审计结果质量是最终质量,它与审计报告的形成和使用直接相关。审计质量管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审计质量管理同审计的过程与行为相联系,是动态的、系统的。

  一、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人员力量不足

  人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内审人员是质量控制的主体,也是质量控制的客体。从主体上看,现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面临的现状是人手少、项目多、任务重,没有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实施质量考核、责任追究等控制手段,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奖罚激励。从客体上看,由于企业发展变化快,内审工作的专业性在延伸、综合性在提高,内审人员本身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质量管理的形式要求好操作,易评价,落实比较到位;实质性要求评价难,效果往往因人而异。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业务过程管理不到位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开展业务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审计准备过程中的问题第一,审前调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审计人员对风险评估不到位,搜集资料过于宽泛从而导致调查浮浅;也有审计人员对于熟悉的单位或领域自以为驾轻就熟,对目标和方法不深入研究,导致调查流于形式。第二,审计方案设计不足,执行困难。审计小组在方案设计阶段各自为政,没有考虑方案整体与被审计单位的协同性,导致执行中在被审计单位某个岗位或者部门形成“拥堵”。

  2.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一是审计人员对审计方案重视不够,执行中出现经验主义,影响到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二是审计底稿复核不到位,如底稿问题描述不清晰、证据不充分等。三是成果评价的数量导向,导致审计忽视性质重要而金额不大的问题。四是审计评价不公允,建议缺乏建设性,可操作性不强。

  二、后续审计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发挥的作用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相隔一定时间内,内部审计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实施的跟踪审计。实践中,在探索深入执行后续审计工作的同时切实认识到后续审计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一)后续审计使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环境明显优化,审计监督力度显著增强

  管理层下发了审计整改考核文件,表明重视、支持内部审计的态度。后续审计可以监督管理者纠正错误的态度是否积极、措施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显著,改变了过去一纸《整改报告》作为整改效果判断依据的状况,整改检查中审计人员真刀实枪的工作,让问题整改必须踏踏实实。

  (二)后续审计部分解决了内部审计质量管控人员不足的问题

  通过对审计人员的适当调度,后续审计形成了审计机构内外两种监督。从内部看,作为前期质量控制主体的内审人员在后续审计中都要作为质量控制客体接受监督,主体和客体身份的轮换,提高了内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水平。从外部来看,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也可以监督前期审计结论是否全面、深入、可靠。

  (三)后续审计使质量业务过程控制明显优化从审计准备过程看:

  1.相对于后续审计来讲,前期审计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审前调查,审计人员可以针对问题更好地设计审计方案,有利于把问题调查得更透彻。

  2.审计计划的自主性增强,审计人员与审计方案的匹配度提高。从审计实施过程看:

  1.经验导向受到抑制,审计方案能够得到比较彻底地贯彻,为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2.后续审计增强了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相互监督的氛围形成。

  3.由于后续审计与前期审计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密切监督过程,之前忽视的问题有可能在中间演化并酿成恶果,所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也受到审计重视,实践了“治未病”的理念。

  (四)后续审计有助于快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实战能力,成为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活水

  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因素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人的能力。用“深究细查”、“如实报告”、“妥善处理”三个词描述这种能力。深究细查:后续审计针对性很强,这有利于审计人员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从多个层次和角度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甚至对问题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溯,提高审计人员设计审计方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的能力。如实报告:此处不仅是言之有据,更讲通过后续审计对于被审计单位形成更深的认识,要透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妥善处理:如果后续审计验证了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正确性,那么审计人员的工作信心和干劲无疑会增强;反之,也有利于找差距、析原因,优化建议。

  三、应用后续审计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两点思考

  实践中体会到后续审计在提高审计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方面的诸多积极作用。这种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也来自于在安排、执行后续审计中的认真探索和思考。

  (一)在设计后续审计方案时,以前期审计结论和决定所涉及的问题为焦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延伸

  后续审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其审计重点一般限于审计结论和决定所涉及的范围。但是,前期审计没有发现问题的相关领域并不代表实际就没有问题,后续审计过于强调针对性就会加大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质量。例如,某次审计中发现某单位招标工作中存在代理招标单位、中标单位资质不符的问题。后续审计中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发现存在拆分合同金额,规避招标的问题。后续审计能够发现问题是因为在范围上关注到了被审计单位整改期间的所有合同,而不仅是招标签订的合同;在流程上考虑到了实际招标之前,而不仅是招标之后。事实提醒,后续审计要针对问题作适当的扩展和延伸;否则,过分强调针对性,很容易陷入“就事论事”误区。进一步讲,为了让后续审计有更好的针对性,先前的审计结论也要适当的总结概括,以为后续审计圈出合理的内容范围。

  (二)后续审计对于未整改到位事项、新发现问题要深入分析,恰当评价

  在后续审计中,结合审计回复,对于已经整改的问题重视其真实有效性;对于未整改到位的事项、新发现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对于未整改到位的事项的原因分析及处置建议如下:

  1.被审计单位对于问题的认识理解存在误区。例如某地按照前期审计建议登记台帐,但是流于形式,不能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控制作用。这种情况往往与管理重视不够、能力不足有关,是纠正的目标。

  2.被审计单位和内审部门对于风险的认识差异,前者认为风险可控,问题不大。这时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对于确实影响全局和整体利益的决不姑息。

  3.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上整改难度高。对此应当在获取翔实的整改方案、核实整改进度的基础上在审计报告中说明情况。

  4.因政策、环境变化等原因不需要整改的,就不再视为未整改事项。

  5.前期审计出现错审、漏审。对此要及时修正。对于后续审计中新发现的问题,要理性分析。如其早已存在,这是后续审计能够减少风险、提高质量的意义之所在,对此要举一反三,努力提高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水平,减少类似情况发生。若新发现的问题确实产生不久,要在问题表述上要区分主、客观因素进行理性分析,对症下药提出建议。四、结语审计质量管理同审计的过程与行为相联系,是动态的、系统的,也必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后续审计的应用让认识到它在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的诸多积极作用,也强化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意识和能力。

质量管理论文10

  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由干现行环境监测工作覆盖的范围逐渐变广,为实际监测工作带来较多难题,加上实际监测中存在的质控手段缺失、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更使环境质量监测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因此,本文立足干当前环境监测现状,对监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干稳步发展的态势,包括城市化建设以及工业发展都取得较多突破性的成就,但这些成就背后出现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等问题也日益加剧,威胁整个社会的进步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而实现和谐发展这一日标的关键在干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所以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极为重要。同时,为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涉及的数据更为精确,需做好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得以有序进行。此外,建设与完善监测体系,也将所有相关机制、人员责任、质量控制指标等融人其中,能够确保监测水平与环境管理水平都趋干标准化。综合来看,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极为重要,是环境经济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2 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弊端分析

  尽管现在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给予较多重视,且相继发布较多相关管理办法,然而实际监测管理中,仍存在较多弊病,难以使环境监测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1 对环境质量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

  关干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忽视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如过分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对监测工作中的数据进行随意修改与变更,导致监测机构实际监测工作有效性降低。同时,环境监测工作中相关的体制机制仍处干较为滞后的'状态,监测与质量管理中存在部门职能交又问题。而且从质量体系上看,其在落实过程中不具备较强的实效性,无法真正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2.2 环境监测人员综合能力较差

  目前,国内大多环境监测机构中,真正具备专业管理与质量管理的人才仍较为缺失,很难使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深人,加上机构不重视人员培训工作,使人员在综合技术能力、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素质方面都止步不前,无法保障质量管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另外,也有部分管理人员与监测人员在质量意识上不高,对干质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更无从谈及做好质量监测工作。

  2.3 质控手段的缺失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但实际监测中应用的质控技术都较为滞后,许多监测标准与技术规范难与监测技术相配套,制约质控手段的完善。加上监测过程中对干部分信息数据的精密性与完整性也难以得到保障,无法为质控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

  2.4 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

  对干当前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问题,需进行科学培训管理制度的构建,具体措施包括:第一,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环境监测机构可直接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构建,使人员能够在该环境下提升整体技术水平,或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形式,将较为先进的监测操作技能与技术传授给监测人员。第二,坚持持证上岗的基本原则。由干当前环境监测中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所以需引人相应的考核机制,保证人员综合能力满足监测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才可上岗。除此之外,无论技术的应用或人员操作管理,都需依托干相应的监督工作,可考虑引人网络化管理方式,使相关监测任务如应急、环境污染等监测得以落实到位,且避免出现过多人员操作失误问题,有利干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际进行体系建设中,应正确认识其重要性,立足干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监测技术体系、量值溯源体系、质控指标体系以及培训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此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我国当前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质量管理论文11

  论文关键词:教育质量管理 IS09000 高等职业院校

  论文摘要: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引入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构建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部分组成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着重抓好三个方面:强化市场意识,形成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办学运行机制:强化服务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实施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高职院校规范质量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引人IS09000标准,构建了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体系,取得一定效果。

  一、构建教育质璧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在其基本要素、结构、质量目标和标准等方面,除应具有一般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以外,还应具有高职的特色。

  一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满足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为质量目标,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质量标准,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建立与实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体现“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创业要求,设置专业与课程,进行招生、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这一基本要求。

  三是以过程控制为重点,能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和各方面进行实实在在的控制。

  四是内外部监控相结合,内部监控旨在促进自我完善,外部监控旨在得到校外真实的信息反馈和恰当的评价,体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五是体现持续改进性,要求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特别是质量管理活动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优化教学设计及其各环节,科学设计质量标准及要求。教育教学质量内涵目标也是多样化的,一些内涵目标会随着学校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做到持续改进。

  二、构建教育质且管理体系的实践

  (一)具体做法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依据IS09000标准,参照IS09000标准过程管理的理念构建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是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涵盖巧个基本要素:质量方针、职责与权限、教学计划、学员录取与管理、教学与管理人员、教学与培训设备、教学和训练实施、质量记录控制、教学和训练的检查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文件与资料的控制、内部审核、专业与课程建设、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物质资源管理。

  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质量手册:阐明学校的质量方针,简要描述学校质量体系,并对体系文件作必要的说明。这是唯一可以对外交流的体系文件。第二层次—程序文件:描述质量体系要素所涉及的活动,并规定实现这些活动的途径。这是体系文件的'核心。体系文件共有27个程序文件。第三层次—作业文件:也称规范性文件,包括岗位指导书、支持性文件、质量记录表三部分。这是质量体系的保障性文件。体系文件中共有142份岗位指导书、225个支持性文件、200多个质量记录表。

  1.强化市场意识,形成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办学运行机制

  质量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依存于顾客,顾客是每个组织生存的基础。高职院校的“顾客”是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并不断将需求转变成与此相适应的服务。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调查,广泛收集各种数据和资料,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理解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与期望,在学科与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方面有针对性地考虑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类型、层次和内容的需求。二是依据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与期望,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发展目标,将外部需求转化为内在要求。三是把要求通过内部沟通和协调解决的相关事项变为可以执行的文件。通过不断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现确定的目标。四是有计划、系统地调查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并依据测评结果采取改进措施。同时,学校通过培训使各部门和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了解、理解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与期望,并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逐步落实到工作中。

  2.强化服务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传统的管理思维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服务意识,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理对象。现代质量管理则把学生定位为学校的“顾客”,强调管理中的全员参与。一是通过制定岗位工作指导书,界定各部门的职能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使各岗位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及达到目标的要求和方法,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下一步乃至整个目标的贡献和影响。二是通过评估与考核程序,正确评价教职工的工作业绩,激励教职工。如教师考核中有学生评分,在其他人员的考核中有相关服务部门人员的满意度测评。三是通过程序性规定,确保全校工作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线,管理工作、后勤工作要为保障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供支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落实到切实为学生提供符合要求的教育教学服务。四是规定部门、教师、学生对所接受的服务不满意时可以进行投诉,并规定了相关部门在收到投诉信息时的处理要求。

  3.强化质量意识,实施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传统的目标管理以事后检验控制为主,事前控制意识差,造成质量管理成本过高。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不可逆转性,必须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才能确保高质量。为此,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了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通过监控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充分满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要。学校制定了27个程序文件,对教育教学组织、提供、检查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明确了“SW1H",即what(什么事),why(为什么要做)、who(谁来做),when(什么时间做),where(在哪里做)、how(如何做),并在每个程序中明确需要遵照哪些文件规范,在该项工作完成之后需要留下哪些记录及记录的保存等内容,并确定各项工作的接口。

  (三)工作成效

  首先,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都取得可喜的进步。各部门工作目标明确、职责清楚,按程序办事和“无记录无行为”质量意识深人人心,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日常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依据质量体系文件就可以协调解决,避免了部门之间的推诱、扯皮现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其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检查与评估等各方面加强监控力度,通过严格的程序规范明确对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学生参加国家海事局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各类职业技能证书、海员适任证书考试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参加国家船员适任证书考证通过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最后,对外信誉增强。通过实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控制和管理,增强了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质量管理论文12

  【内容提要】对数字图书馆这一庞大信息系统应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在论述数字图书馆的质量管理对象和质量管理条件的基础上,指出用PDCA方法可有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质量管理,并讨论了PDCA方法的实施细节和措施。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关 键 词】数字图书馆/PDCA/质量管理……

  图书馆管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19世纪开始,以帕尼兹(A.Panizza)和爱德华兹(E.Edwards)为代表的图书馆管理学派就一直致力于图书馆的管理研究,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树。20世纪30年代后,图书馆人又致力于把起源于制造业并在制造业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策略和方法运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形成了相应的图书馆质量管理模式[1]。那么,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是否也可以进行质量管理呢?

  综合目前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可以看到[2-6],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结合。从技术上讲,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以所有信息机构为节点的信息资源体系。

  经过加工整序后形成的信息资源体系是构成数字图书馆的最核心的要素,也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心所在。除此之外,它还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配置系统元素,使这些组成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强调信息知识系统建立、开发与使用的全过程中各项因素的质量,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全面优化,使之具有远程、快速、全面、有序等服务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对象

  数字图书馆的质量管理是管理者与全体员工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用全面质量管理去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与使用的全过程。分析数字图书馆的组成可以看到,数字图书馆的质量管理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知识信息系统质量

  知识信息系统质量一般指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能否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具体包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性能指信息数据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可靠性指信息数据使用的有效程度。安全性指在数据使用的流程中事故的频率以及事故的轻重程度。经济性指用户的使用成本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本。

  1.2 工序质量

  工序质量是指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成员单位为保证其优质化而具备的手段和条件。在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流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人,主要指参与建立与管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者、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心、文化知识与技术水平;机器,主要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的质量;原材料,主要指信息源的质量;方法,主要指信息源的开发、分析,集合与利用,以及组织管理等方法的质量;检测手段(Measurement),主要指检测方法、手段与检测工具的质量;环境,其一指网络信息化环境的质量,其二指数字图书馆领导者创造并保持使工作人员能充分参与实现质量管理的内部环境。这6个方面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数字图书馆的优质化,在分析其质量问题时,可从这6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1.3 工作质量

  一般由各项工作标准、工作制度,以及人们在执行这些标准的过程中的态度所决定。在工作质量中,以执行工作标准、工作制度的人居主导地位。

  在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对象中,知识信息系统质量、工序质量、工作质量三者相辅相成,由此构成一个数字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知识信息系统质量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的生存基础,工序质量是信息知识系统质量的保证,而工序质量又取决于工作质量,因而整个质量管理的重心是工作标准、工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以及执行这些标准与制度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通过如此全面的管理,使数字图书馆不断完善其信息选择、整理、输入、组织、存储、输出、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只有注重了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优质化服务。

  2 基于PDCA的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

  2.1 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准备工作

  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数字图书馆的优化组合,以用户为关注焦点,满足用户需求。其质量管理的实现方式就是把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调动起来,在各项工作中以预防为主,用防治的方式来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从而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水平。在实施质量管理之前,我们必须做一些准备工作,它包括以下内容:

  (1)强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因为任何标准、制度都是靠人去遵守、执行的。所以,只有强调人人参与,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质量教育,树立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让工作人员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建立各部门、各小组乃至各个工作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才能使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得到落实,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人人有专责,事事有标准。数字图书馆的各级人员都是工作之本,只有让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数字图书馆带来质量管理的收益。

  (2)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与活动的开展。在强调每一个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工作特点,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选定质量管理活动的课题,集思广益,解决工作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与改进质量。例如,负责信息源开发与整理的工作人员组合起来,就信息的取舍、分类编排、组织等,制订一个共同认可的标准,对资源文件的质量无疑起到保证作用。

  (3)确定工作的标准化,包括管理标准化与技术标准化两大部分。管理标准化包括各种规章制度与职责范围的制订。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依照这些规章制度与职责范围来衡量各项工作的质量。而技术标准化则是衡量各项工作技术的依据。二者必须结合,缺一不可。否则,有了技术标准而无规章制度与职责范围,将无法保证技术标准的实现。有了管理标准而无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将无法指导各项工作技术落到实处。

  (4)确定质量情报的获取途径。质量情报工作在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对质量信息的反馈以及吸收国外数字图书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对数字图书馆的质量管理起到控制作用。例如,通过用户对质量信息的反馈,改进数字图书馆对信息的开发与组织,促进多媒体技术及网络结构的不断完善。质量情报一般是通过员工的工作过程和用户使用过程这两个环节而获取的。另外,通过对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报道,也能获取有关质量情报,有鉴别、有选择地为我所用。

  (5)实行计量标准化管理。计量标准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切实可行的科学计量制度是评定各项技术标准的基础。例如,对一定时间内一定的文件质量、数量与流量的标准分析,可以得知当前用户的关注对象与信息需求,以便在信息源的开发与组织过程中,不断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并预测用户未来的需求。随着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都将促使数字图书馆持续地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6)增强数字图书馆与用户的认同感。要让用户认识到数字图书馆是信息的提供方,它与用户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不但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质量的共同关注。

  2.2 基于PDCA的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

  2.2.1 PDCA 的`基本内涵

  PDCA实际上是指质量管理活动中四个环节的循环运动,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这四个环节相互连接,反复循环。一个循环过程的结束,又是新的循环的开始,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循环过程。对于循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出原因,成为下一个循环中应该解决的目标,以求在新的PDCA循环中得到解决。由此循环往复,不断总结,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质量标准,使质量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后不断提高。实践证明PDCA方法是制造业质量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2.2 数字图书馆基于PDCA的质量管理实施策略

  (1)P为第一环节,其内容是制定计划,确定目标。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确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做什么(What to do it)、为什么做(Why to do it)、何时做(When to do it)、何地做(Where to do it)、谁去做(Who to do it)和怎么做(How to do it),简称“5W”。除此之外,还包括控制标准和考核标准,要让实施计划的人或有关部门都知道,做成什么样子,达到什么标准,才算完成了计划[7-9]。

  计划的制定,实际上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在数字图书馆的质量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树立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懂得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确保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按照质量责任制,明确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各个部门,各级领导者乃至普通工作人员都必须明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另外,还应建立严格的计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例如,运用统计方法,根据历史数据记录或对比其他数字图书馆的水平,确定工作方案;根据质量情报要求制定质量目标;根据工程方法,以准确的技术参数和数据为基础,量化信息知识系统的检测标准,以及检测信息流量等,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在明确的标准指导下完成。

  (2)D为第二个环节,其内容是依据P环节的要求,制定措施,并贯彻执行。计划已定,标准明确,系统管理者应放手把具体工作交给员工,自己则去抓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完成计划、确保质量要靠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事必躬亲”,便违背了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的主旨——强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把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调动起来。领导者的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情报等,以及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环境。

  (3)C为第三个环节,其内容是对按照计划和实施步骤所做的工作进行逐项检查。质量检查是保证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所谓检查就是用规定的标准测定工作结果,判别此项工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首先应该通过工作人员的“自我控制”,即责任意识来防止在工作中出现偏差。同时也要通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来自我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

  质量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全面检查,即对数字图书馆工作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道程序,甚至每一个文件进行检查。在检查项目少,工作量不大,且检查费用不高的情况下,可采用此种方法。抽样检查,即从工序中或从资源文件中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通过部分抽查的质量来对工作进行估计。抽样检查可采用成果抽查和过程抽查。成果抽查即对最终结果的抽查,比如,资源文件经过分类、标引等高度结构化成为信息知识系统后测试其性能,对用户的使用率以及满意程度进行抽样检查。过程抽查即对中间成果,比如某一道工序的质量,在工作进程中某一个时段的质量等进行检查。过程抽查对最终成果和保证年度计划完成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过程抽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质量检查还可分为自查、互查和责成专门的部门检查。

  质量检查实际上是为了达到对质量循环系统的控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由此进入到PDCA的下一环节。

  (4)A环节的内容就是对通过C环节已经判明的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分别处置,纠正偏差,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进行新的循环做好准备工作。纠正偏差的工作可能涉及到个人的工作,也可能涉及到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所以,要找出造成偏差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对于涉及到个人的工作偏差,比如,信息分类、文摘等不够准确,可以及时纠正,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倘若是领导方式存在问题,则应该改善领导方式;涉及到职能部门则可修改或重新制定计划;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使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则利用组织手段明确职责,通过补充授权或者机构调整,撤换或增配人员等办法来纠正偏差。至于取得的经验则应该继承发扬。对于每一轮循环过程所取得的成果,与计划标准对照,达到预期目标的内容后,加以定量和标准化进行巩固。

  3 结语

  PDCA循环法是经过制造业证明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数字图书馆来说,其信息资源的选择、整序加工、信息关联等工作是高度结构化的,因而可以采用该方法来对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以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体系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 孟广均.徐引篪.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 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念走向现实.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xx

  3 盛小平,周媛.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策略.大学图书馆学报.20xx(2)

  4 王纯.走进中国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情报科学,20xx(5)

  5 刘年娣.国内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建设.图书馆杂志.1999(4)

  6 姬鹂宏,杨纳让.数字图书馆发展与研究方问探讨.情报理论与实践.20xx(1)

  7 王树政,赵世民等.企业现代化管理定量分析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8 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 孙宗仰,方松华.现代管理学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质量管理论文13

  1 完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

  1.1 树立质量理念是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重点

  产品的质量是国民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 ISO9001 质量认证体系中对质量的解释为:产品过程或服务具备满足明示或隐含需要特征和特性的综合。质量是产品的心脏,如果药品在处方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调和,或者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其都不会具有应有的特征以及特性,从而丧失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甚至带来令人恐惧的药害事件,那么药品就失去了其存在与人们生活中必需品的价值了。质量理念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拥有什么样的质量理念,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因素。而企业高层的管理者在质量意识和其理念上的认知就等于员工的认知。所以说重视质量理念,是首要的任务。

  1.2 运行组织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在新版的 GMP要求中有着明文要求:企业应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想要完成全面化的组织形式以及员工的职责,就必须将质量目标作为首要的目标。而在其中例如将员工的参与作为基础,妥善地安排权限、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最重要的质量职责,这些都是质量目标的具现化。所以说将质量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得各部门可以妥善的落实,让所有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借此来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完美的运转。

  1.3 全面化的质量管理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脉门

  每一个企业在制定质量目标上、质量考核上还有质量保证上以及质量控制上,都是一个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同时也必须有着相关的规定进行支持。以此来培训和教育员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所以说,全面化的质量管理文件,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来讲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

  2 药品生产企业对与药品的质量管理

  2.1 药品的采购源一个医药企业,在制作药品中,其采购的原药品,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择,不然一切后续工作全都如同虚设。而在药品的采购过程中,采购计划就是采购的关键。在新型社会中,药品的采购源呈现了多元化、信息复杂化的特征,折旧导致了在选择原药的时候存在了一定的困难,不光要对成本进行比较,还要对药性成分,以及年限进行充足的比较,这就需要药品采购员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对于一个制药企业的采购源来讲,其信誉以及质量必须经过层层的筛选,经过详细的对比后,确立出采购源;不然即使采购源拥有再高的综合素质,也是徒劳的。所以药品的采购源对与药品的质量管理有着源头性的作用,只有保证采购源的质量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全面性的监管。

  2.2 药品生产环节控制药品的质量并不是通过检验才能确定的,只有在其设计和生产上拥有全面化的规则才能保证其质量。因此只有将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和引起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在生产环节中进行处理,控制好上文所述的采购源,以及包装的材料和生产环境。只有严格把关每一道生产工序,才能在生产环境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2.3 药品的储存方法随着科技的急速发展,医药企业在储存的方法上,也是越来越多。在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但是在药品的储存上所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必要进行简单的陈述。例如对于药品储存的原则:预防为主。也就是将药品的理化性和储存条件,进行合理有效的区分,结合医药企业的药品库房实际情况,对药品划分出储存的地方。再就是对于库房药品进行定期或者特殊原因的检查,定期检查就不用说了,特殊检查一般是指在经过雷雨环境、风雪环境后,对药品的养护检查。确保药品在质量上不出现纰漏。

  2.4 药品在验收上的控制在医药企业药品的验收上,经常会出现各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一直影响着药品在质量上的.管理。而想要对药品的验收上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就必须在其过程中做出全面的规范,保证外销药品的质量以及数量上的合格和准确。而在这其中,验收员的责任以及对责任的执行力也是首要原因,只有验收员严格的职守其验收规章制度,不存在弄虚作假,才可以在药品验收的控制上进行提高。

  3 加强药品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药品供应档案在相关的法案《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中有过明文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应索取,查验,保存供应企业有关证件,资料,票据。上述两条相关法案,明确的知会医药企业,建立药品供应企业档案是所有一切销售药品的首要因素,只有确保药品采购的合法性,才能保障药品的质量。

  3.2 建立一套严谨且全面的验收制度想要完善一套严谨的验收制度,就必须从数量、质量以及包装上来着手。例如对来货以及入库的药品其单位、名称、规格上进行详细而准确的核实,检查与生产厂家发货数量是否相符,做好破损等损坏的记录,联系相关部门,查明原因;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再如检查药品有没有变形、变色等异常形态,还有像确定包装内部有没有撞击声音等等。只有将上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才能将药品验收的制度提高。

  3.3 对于采购源进行严格的记录上文提到过,随着新型经济社会其信息的多元化,复杂化的到来,一家医药企业对于采购源的选择上显得越发繁琐。而采购不可能只有一个采购点,药品的繁多就确立了采购原材料的多样化,而想要在药品制造源头上加强质量管理,就必须对各个采购源进行有效的筛选;而即使筛选过后也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将通过法律程序对其进行追究,决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采购源的质量,也使得制药的后续环节能有效的进行。

  3.4 注重药品的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按规定计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每一种药品的问世,或多或少都有着其不良反应,其针对的人群也不尽相同。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注重,也是增强药品质量的方案之一,将不良反应最大程度的缩小,并且在包装上、药品成分上,非常清晰地注释出会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对采购本企业药品的单位,对其发放药品的管理者,详细说明药品的不良反应,最大程度让购买者,了解其不良反应。只有如此才能对一个医药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强化。

  4 结束语

  质量保证是一个产品的生命,这一点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讲尤为重要,其根本原因就是,药品是将人们从痛苦中拉回的正义之手,是解救病人的白衣天使。而想要保证药品的质量,就必须完善各种质量的管理体系,对员工施以质量理念的灌输,对采购直到最后的销售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严谨、全面的记录,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现任何纰漏。保障人们用药的安全,杜绝药害事件的继续发生。

质量管理论文1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交通设施的要求也不断加大。由于山区本身条件比较特殊,加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山区公路质量管理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其中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多加指正。

  [关键词]山区公路;质量管理

  1山区公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山区公路和其他路段相比受到外界的影响因素更多,一般来说,会受到地形地质遗迹水文环境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基于此,本文作者就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1山区公路设计方案确定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山区公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施工设计方案本身的可靠性,因此需要根据施工山区的实际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来保证山区公路的施工质量。由于山区公路本身地形复杂,地势不平坦,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来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对横断面设计以及挡土墙进行合理设计。在选择线路施工方案时需要做好防水处理,也就是做好排、堵、截三个方面的设计。排水设计主要有地表水的处理和地下水的处理两个方面构成。1.1.1地表水处理,主要是运用涵洞,排水沟,截水沟,排洪渠等将水引出路基外。在地表水的处理过程总尤其是在边沟问题上,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施工,且保证边沟和涵洞的设计符合要求,保证水流能够顺利进入到涵洞。在排水沟的设计上,尽量采用直线型进行设计,在转角处使用弧形,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在排水沟等部位需要做好防渗和加固处理,尤其是对于不良地段,和一些渗水问题的处理上,需要进行加固来防止出现渗漏,渗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需要根据实际岩石结构的情况来进行合理调整。1.1.2地下水处理,主要是设置盲沟,横向,纵向等形式隔断或引出路基外。在地下水的排水设计和处理中,需要根据施工需要合理进行盲沟设计,如果在结合部的地下数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等,截水沟底面和背水面需要铺设相应的符合土工膜。排水盲沟侧壁和底面应铺设复合土工膜,并在反面设置反滤土工布,当准确定位之后,进行横向和竖向的开挖线,并撒白灰,进行基坑开挖。

  1.2施工技术的质量问题

  在确定好施工线路设计方案之后,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支持,在一些山区地方,由于对山区公路的等级要求较低,因此为了有效节省开支,设计单位可能选择一些施工资历不够,施工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因此在很大程度对建筑施工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如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以及施工设计要求来进行施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地的情况严格进行敷设,导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交接过程,或者在技术交接过程过程中没有对技术存在的重难点进行说明和更正,导致施工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一些施工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一些施工技术不符合施工队伍来进行施工由于缺乏对施工场地的了解,对于施工各个过程了解不够清楚,因此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继而导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1.3施工单位的自身管理问题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是关键性措施,因此施工单位有必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对施工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成本单位进行自检,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2山区公路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2.1加强管理意识建设,严格招标投标

  由于山区的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项目的整体性效益和综合效益。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实施招投标制度,业主是招投标的主要管理人员,因此需要严格履行管理职责,并选择符合要求的工程承包商。在充分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进而提高项目的整体性效益。在山区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提高业主的质量管理意识,相关承包商需要对监理单位以及三方协调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管理体系来实施管理。

  2.2以质量为主,准备前期质量管理工程建设

  在项目施工之初,项目负责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对各个施工过程实施监督,同时还需要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的了解度和熟悉度。并结合施工工地的具体情况,严格落实施工责任责任,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仪器设备以及施工方案等进行分析,完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进行后续操作。

  2.3发挥监理单位的职责

  一般来说,在山区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监管主要由业主、承包方、监理方共同承担,监理单位是第三方人员,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过程以及项目的实施过程实施全面性监督,提高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质量监管。2.3.1使施工符合工程设计方案图纸。按照施工图纸以及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施工原材料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检查,同时也要求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进而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将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情况制作成定期性报告,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3.2监督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每道工序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施工单位进行检查,并由施工监理人员对其进行验收,一旦出现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地方马上进行整改。对于施工材料或者施工工艺不合格的地方进行及时制止。

  2.4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质量管理

  由于山区公路建设本身较为特殊,加上本身地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在修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有必要在保证充足施工准备的前提下,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实施分析,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有山区建设过程中突发性因素较多,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底的情况不甚了解,排水处理不合理导致地基出现塌陷。或者施工人员对于施工流程不熟悉,难以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对数据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实施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弥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

  3总语

  由于山区公路建设是公路建设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工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总的来说,我国山区建设将会向着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保证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左晓峰.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36).

  [2]吴富平.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管理[J].工程技术:文摘版:00214-00214.

  [3]刘德春.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36).

  [4]衣松杰.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要点及质控方式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xx(5).

  [5]李坤.浅谈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xx(2):189-189.

质量管理论文15

  根据自组织理论,自组织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靠涨落导致有序,对稳定状态的偏离是其存在的永恒机制。可见,青年自组织应该是一个结构松散,活跃而极不稳定的组织系统。同时,非线性特点使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大于其各组成要素功能机械相加的总和,所以青年自组织虽结构松散但可能产生的能量巨大。从目前来看,这些高校青年自组织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其产生和运作对高校校园文化繁荣起推动作用,然而它虽然能量巨大但可控性差,给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一、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就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及其成才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能潜质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主动适应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途径;根据学生成才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用现代人才的总体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环节和配置教育资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并据此调整、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生学会做人、严于自律,把知识学习同养成教育有机结合,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宗旨。

  二、自主视野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及原则

  (一)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具有全面性、统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特征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特征,是高校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统一性,表现为它规定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和社会对学校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的基本标准,也是学校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考核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表现为它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多样性的客观反映,是教育服务对象(学生)对教育服务需求多样性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发展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追求卓越的必然结果。统一性是在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多样性则是在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统一性是相对的,发展性是绝对的。对于同一层次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其基本质量标准应该是大致统一的。如果不能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能导致学校定位的偏离,教育行为的偏差,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的建设。

  (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必须体现系统性、全面性、全程性和持续改进性特点

  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它是无数教学环节需求不断满足的体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内容、主体、客体、环境等多种因素,是多种对象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这种固有的系统性特征,要求我们设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特别是质量管理活动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按照系统性原则,使系统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角度设计教学及其环节,设计达到的质量标准及要求。教育教学质量内涵目标也是多样化的,是由多项(种)教学工作组合而成,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涉及德智体美四方面,因而人才培养对这四个方面都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并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环节来加以落实和实现。

  (三)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必须贯彻全员性原则

  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唯有三方面的人员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方可到达教育教学活动预先设计的目标。其一,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互动性和共生性的特点,光有教师的一流教学而没有学生的积极回应、努力学习,是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哪还谈得上质量!另外,光有学生求学的积极性,而缺少教师一流的教学,缺少教学管理部分的优质服务,缺少学校相应的设施配备和教学资源等,也同样难谈质量问题!是否只要有了学生,有了老师,教育教学质量就达到了,不一定。事实上,师生共同完成的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标准否,必须通过教学管理予以指导、判断并不断加以纠正和提高。故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和质量又显得弥足珍贵和必不可少!以上足以证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全员参与,需要全员的共同努力。

  总之,在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管理是高校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在现在教育体制下,教学质量管理提升是高校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一流的高校都有一流的管理,高校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技术质量管理的应用论文07-02

质量管理论文07-16

全面质量管理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论文07-02

药物配制质量管理研究论文07-02

土建项目质量管理分析论文07-02

山区公路质量管理研究论文06-21

采油井站质量管理分析论文07-02

大型医用设备质量管理分析论文07-02

质量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07-02

建筑装饰质量管理措施研究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