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时间:2023-02-28 19:42:04 论文 我要投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集合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商业银行发展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集合15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

  当前,因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及自身改革调结构的需要,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遇到瓶颈,急需创新与转型,另辟蹊径,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1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及意义

  1.1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

  1.1.1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环保产业高速成长已成为必然。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紧迫性强,发展的潜力大。环保产业作为全面提升民生的保障,关联建筑业、制造业、化工业、林业、养殖业、农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关联产业链绵长,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

  1.1.2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新兴业态平台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由于其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移动支付技术,业务办理便捷,运作模式灵活多样,相比传统金融业务,更接地气,发展潜力更大。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加盟,不仅能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增添新的动力,而且能拓宽绿色信贷业务的办理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1.2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意义

  1.2.1 体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发展绿色信贷既是商业银行贯彻产业和监管政策的要求,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20xx年11月,银行业协会组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签署绿色信贷共同承诺,就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授信管理、践行绿色信贷、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等内容做出了郑重承诺。尽管此承诺书对商业银行来说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却体现了各家商业银行对社会的诚信。

  1.2.2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发布了关于绿色信贷运用的相关政策,但在当时地方政府追求GDP发展的情况下,部分环评未过关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压力,从商业银行中拿到贷款开工建设,造成无法挽回的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信贷投放收益,较少关注贷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在实际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工程项目,除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外,也带来了不良声誉,招来民众和环境民间组织的批评和指责。如20xx年7月,紫金矿业发生污水渗漏事故,造成大面积水质污染,被当地法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因此,发展绿色信贷,对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国策具有重大意义。

  1.2.3有利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发放调查和数据分析,将信贷资金投向收益较佳的绿色信贷项目,从而有效规避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声誉风险,间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获取信贷项目利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绿色信贷需求,如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区、市),明确了煤炭削减、落后产能淘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整治等工作的量化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年度;对于其他省(区、市),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这些都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2.4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部分生产企业需要进行升级换代,逐步提升污水、废气等处理能力,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这需要商业银行通过发放綠色信贷,助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最终通过发展绿色信贷,鼓励信贷资源向节能重点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倾斜,帮助企业技术升级,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2 当前绿色信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绿色信贷激励不足

  绿色信贷项目由于存在外部成本,比普通经济模式高出一部分环保成本,使绿色信贷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的制度设计中,要求商业银行对资源环境有利的项目予以信贷支持,但并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另外,节能环保项目的公共性和长期性导致其收益不高、周期长,即使商业银行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愿,但实施绿色信贷可能会导致业绩和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有效激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绿色信贷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有难度

  为量化商业银行贷款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贡献,做到项目环境效益可测量,银监会绿色信贷统计中特意增加了标准煤、二氧化碳当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节水量共7类节能减排数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节能减排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部分项目的环评报告中无节能减排数据,无法直接获取或者通过测算方法计算出节能减排数据。二是部分贷款项目的技术应用等可能发生变化,节能减排数据需要与企业沟通,才能从客户方得到最新的、符合实际的数据。而且在沟通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双方理解不一致,导致节能减排数据有误。三是银监会只提供了煤层气利用、污水处理等共计13个节能减排项目测算模板,部分项目无法通过测算获取节能减排数据。

  2.3绿色信贷披露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目前,上市商业银行已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确定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口径,并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绿色信贷相关数据。但由于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标准不同,披露数据没有可比性,无法准确比较判断各行的'实施效果。如兴业银行是基于赤道原则按照项目进行统计披露,工商银行是按自己定义的绿色经济行业进行统计披露,而商业银行是按照银监会监管统计口径进行披露。

  2.4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只规定了环保部门应将环境违法项目的查处情况通报当地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商业银行。环保部门与商业银行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仍不够完善,商业银行难以完全控制环境风险。如对于环境违法违规整改不达标的企业名单,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按半年频度从环保机构获取后发送至商业银行,信息共享频率低,共享内容有限。

  2.5尚未建立监管后评价体系

  银监会于20xx年启动了绿色信贷评价工作,并已要求各商业银行进行了绿色信贷自评,但并未发布各商业银行的评价结果。虽银监会表示正在探索将评价结果运用至高管履职评价、监管评级等方面,但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3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的对策

  3.1强化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与IT系统支持

  一是将传统的房地产信贷、小微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技术改造贷款与绿色信贷相结合,创新出多样化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并配套绿色信贷资金池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信贷资金在不同绿色信贷产品中的配置权重及利率水平。由总行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绿色信贷领域的业务研究与实践,利用商业银行“新一代”系统的先进的技术平台及技术力量优势,借助我国高速运算超级计算机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与绿色信贷业务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及财务状况分析、快贷等一系列专业的应用系统或组件,为绿色信贷业务打造贷前、贷中、贷后的贷款营销及信贷管理利器,全程进行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分析及财务状况分析,全面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二是研发绿色信贷行为预警系统,利用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应的策略要素作为模拟场景,模拟各种问题综合作用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可采取的化解措施,提前介入信贷风险防范与干预,避免风险发生后再进行处置而导致信贷资金损失。借鉴同业在发展绿色信贷方面的先进经验,出台并完善绿色信贷领域的规章制度及指导意见,结合降低贷款利率、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优先安排人力资源、费用、场所等强力组合手段,在全社会形成“要环保,找建行”的品牌形象。

  3.2国企与民营并重,多层次发展绿色信贷

  可成立专门的绿色信贷部门,对口服务商业银行优选的环保项目。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环保产业集聚的地域,成立专业的绿色信贷分支行。引入环保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商业银行长期从事房地产信贷、固定资产贷款、技改贷款的优势,积极介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智能、抗灾型新型住宅项目的建设,投入信贷资金支持环保企业新建环保項目及旧项目技术改造升级,为这些环保产业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封闭式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多渠道为大、中、小、微的环保企业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服务。

  3.3绿色信贷投向全产业链覆盖

  一是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应介入环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信贷资金不仅支持环保实体企业的发展,而且支持科研投入及环保人才培养,以抢占绿色信贷市场的制高点,占据有利区域,挖掘优质贷源,储备优质项目,为抢占绿色信贷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应及早介入高校,开展合作,以绿色信贷方式注入科研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的相关环保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促进大学以一对多的方式与特定的企业及科研机构结成共生关系,提供产品创新研发、企业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优质毕业生输送等服务。三是为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及企业选派深造人员提供更优惠的绿色信贷助学贷款,从环保专业毕业的准人才,直接对口到相关的环保企业、科研机构、国家相关部门及银行绿色信贷部门,实现教育、就业、产业与绿色信贷无缝对接、良性循环。

  3.4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深入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哈默比原为瑞典工业污染极严重的小城镇,由于应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环境得到重生式蜕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环保胜地,成为瑞典的国家名片。从哈默比小镇的成功可得到启示:环保技术的应用可产生超额收益,环境改善后产生的房地产价值增值收益,在短短几年间就能与投资相抵。绿色信贷注入这样的投入、回收、再投入“哈默比小镇”式环保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中,就能将成功的经验不断复制下去。绿色信贷应借助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的现有营销及投放渠道,引导我国房地产业向节能抗灾智能化发展转变,促进各类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成熟,不断降低成本,实现所有建筑向节能抗灾智能型建筑的更新换代转变,最终打造出众多“哈默比小镇”式的绿色宜居城镇。

  3.5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推动作用

  环保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商业银行需要创造性地发展绿色信贷,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绿色信贷委托贷款业务,将大量闲置资金纳入到绿色信贷的资金池中进行规范化运作,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规避资金风险。适当放宽委托贷款门槛,资金宽裕的企业或个人均可以委托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委托贷款,在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即可提出委托贷款申请与发放。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对绿色信贷的专业管理优势,向符合信贷条件的绿色信贷项目发放贷款,从回收的贷款利息中扣除手续费后,自动划转到出资人指定的账户中。对绿色信贷已支持的项目,可将其资金需求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分解成可分割销售的证券,以商业银行作为偿还主体,并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票面利率,在资本市场或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销售,方便民众投资,拓展民众的投资渠道,让国民切身体会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好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化国民环保应从自身做起,推动全民讲环保、以环保为荣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2

  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逐渐的壮大发展,使得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快速增加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国内各家银行也相继加快了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与服务,特别是在个人高净值客户市场和理财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行业竞争。本文运用金融学理论相关知识,对高端客户理财状况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商业银行在高端理财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迹象,内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我国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变化,加快建立新的经济发展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高端客户规模,增加此类客户的利润贡献度。那么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高端客户的资产投资要求、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研究创新性的理财规划方案将成为银行考虑的重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理论概述

  (一)高端客户理财的概念

  高端客户①,即高净值客户,指政府部门、金融、铁路、公路、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行业以及信誉度好、资金充足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大企业的高层人员。对于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根据“帕雷托法则”可以理解为占客户总数量的20%,但提供的利润却高达总利润80%的'客户,这所谓20%的客户即高净值客户。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特点

  2.特有的品牌认知度。商业银行开展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关键就是要让客户在体验中不断深化对品牌的感受,这也是进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趋势。各商业银行逐渐完善自己的高端客户品牌,呈现出完全竞争的态势。例如中国银行创立了“中银财富管理”,交通银行创立了“沃德财富”,浦发银行创立了“浦发卓信”,光大银行则创立了“阳光理财”等等。

  3.特别的理财目标。高端客户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服务,它不仅满足客户当期需求,更要满足客户未来需求,帮助客户合理安排之后的生活消费,实现财富累积。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对某一阶段的解决方案,更需要一生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银行提供系列化的专业服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二)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各商业银行最初推出的理财产品尽管在种类、内容及收益方面不完全相同,但却存在以下的共性,这也正是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于高净值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现状。

  1.理财产品均设置有最低购买限额。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推出各理财产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均设置有不同的购买限额,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理财产品限额也不同。正如表格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银行对自己的理财产品都规定有一定的最低限购金额。

  2.理财产品所对应的预期收益率水平较高。高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一般的理财产品略高。一般来说,高端理财产品中结构型理财产品其认购门槛比较低,预期收益率较其它类产品有明显优势,预计可达5.5%到6.5%。例如中信银行的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慧赢1557号”年化收益达到了5.85%,而一年期的定期利率却只有3.0%。

  四、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往往大同小异,几乎都是存款、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并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虽然各银行都提出了“贵宾理财”、“贴身理财”的业务发展理念,其建立的“金融超市”声称可以提供储蓄、保险、基金、债券等“一站式”服务,但实际上只停留在概念的推广和形象的宣传之上。

  (二)客户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财富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客户信息档案资料充分了解和完全掌握之上,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也有利于建立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和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

  (三)专业、个性化的理财顾问稀缺

  高端客户的理财经理不仅要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而且要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品,对国家税收政策、移民政策、信托计划等要熟知,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有足够的从业经验。

  (四)理财业务风险约束机制差

  由于银行忽视风险提示,对产品的风险揭示不具体、不醒目,对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缺乏透彻的解释与分析,没有结合产品揭示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五、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种类

  创新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样如此。因此,要加快对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创新工作。金融理财产品不仅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使客户建立起对该产品的信任,而且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设置技术壁垒,防止对手的不良模仿。进行产品组合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二)创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贡献率

  在针对高端客户进行关系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管理及服务的差别化特征。建立集中、统一的个人客户信息档案系统。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对不同的客户要实施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在此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面向高端客户可以提供利率优惠、信用卡年费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等各种价格性优惠措施。

  (三)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强化理财服务的风险控制

  完善与个人金融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新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发展。要建立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做好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六、结语

  随着富裕阶层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理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资金相对富裕的高净值客户,对于财产的有效规划成为理财的重中之重。对各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的利润贡献度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做好高端客户的维护,争取这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一套完整、可操作的高端客户理财方案,是吸引客户较为有效的营销方式。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需要通过发展多样的理财业务,确保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需求能够得到有效配置。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3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借款企业的原因、外部环境的原因、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入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风险产生的原因,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进而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从其产生来源可将信贷风险看作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借款企业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从银行自身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围绕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各商业银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上。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产权制度,没有真正解决责、权、利问题,因此造成银行自身管理监督体系不科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贷款的时机。

  (二)借款企业的原因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改革是否顺利完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70%以上集中于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改革成功与否和经营状况是否好转是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的原因

  首先。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这些法律本身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在: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欠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3.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4.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得规定,维护银行得依法收贷权。

  5.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6.违规帐外经营严重。违规帐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帐外帐,乱用科目,调整帐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受益领域。由于帐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中。

  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

  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自身以至金融业能否生存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立足于标本兼治,我们应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进程,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其次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了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意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还要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还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应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的工作,逐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问题。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4

  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领域发展风生水起。据国际权威咨询公司艾瑞咨询预测,到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巨大的市场规模让银行、电信运营商和民营支付企业纷纷加大市场投入。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状况

  目前,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电子银行在对银行的服务支撑、业务分流与改善结构的方面起着决定作用。通过电子银行,拓宽了银行传统业务与客户的接触面,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高速公路”,让客户以最简便的方式,能7×24小时在线安全办理银行业务;

  通过电子银行将银行从“加网点,加人”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转变成高科技与高效益的发展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银行日常营运成本,使人工柜面能更多地服务于高端客户,从事理财等高附加值服务;电子银行的分流能力、创新能力、新兴市场渗透能力、客户体验持续改善能力,将大大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拓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来源与负债渠道,降低经营成本。电子银行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成为银行整体服务经营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电子银行的贡献率现在一般都在50%以上。目前,如果一家银行现在其柜面业务占比还是50%以上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当中将很难立足。因此,电子银行的出现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更是一场经营理念的深刻革命。

  以工商银行大庆分行为例,该行电子银行现有企业网银客户3700户,个人网银客户15万户,电话银行客户9万户,手机银行客户3万户,20xx年预计新增企业网银客户450户,个人网银客户4.5万户,手机银行客户1.7万户。

  尽管工商银行大庆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规模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但整体结构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柜面业务的分流效果和客户的整体活跃程度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对全行转型与发展的价值贡献仍有待深度挖掘和提升。从电子银行的业务结构来看,20xx年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占电子银行业务总量的比例只有42%,说明能够真正分流柜面压力、创造价值的交易类业务还需要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0xx年以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因此,大型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尽快促进自身转型发展。但是,电子银行业务的对大型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在有关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和难以进行界定。我国目前尚未能够专门就电子银行业务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如数字签名法等。

  法律法规上的真空,很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并且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解决。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外,各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由于对网上银行的认识时间也不长,相关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及监管措施也存在严重滞后情况,其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加强。

  (二)社会认知度和目标客户群不广。近年来电子银行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在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认识深度和广度还明显不足,客户群体较为狭窄。如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中;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机构客户和公司客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城市由于优质客户少、行业结算量小,普遍发展缓慢。目前大量占用银行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低端客户仍不能或不愿接受电子银行业务,导致此项业务的强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三)信用体系存在瓶颈制约。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是阻碍电子银行发展的关键。以目前网络上盛行的B2C业务来说,无法像现实社会中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进行交易,主要采用先预付款后收货或货到付款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缺陷,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一是对于先预付款后收货方式,买方有理由担心付款以后无法收到产品或者收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二是对于货到付款方式,卖方有理由担心发货以后有可能对方以某种不合理的理由拒收,或者接受货物以后拒绝付款或只部分付款从而造成财产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三是货物及款项两清以后后续服务和维护也容易产生双方的纠纷。

  (四)安全防范问题。电子银行业务涉及诸多用户的银行存款,如果安全性出了问题,电子银行的声誉将受到很大影响,并会导致客户流失,如果损失面过大,还会造成社会问题。所以安全性保障是电子银行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虽然电子银行已经采取了最新的安全加密防范措施,但是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直接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从目前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业务的.几起案例看,如何不断的提高电子银行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手段,已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策建议

  电子银行以其业务功能丰富、快捷、先进、安全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对客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以其低成本、高效率而广受业内重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银行已经不再只是锦上添花之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大计。

  因此,监管部门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增强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竞争也愈加激烈,但是必须在有序中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

  要确保规范和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作保证。使其有关交易行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寻。除国家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必须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相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对现有各类产品从客户信息资源、内部管理系统、技术处理平台和服务功能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渠道带动产品与服务创新。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渠,是与现有的柜台服务相对应的,因此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可以获取的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依赖于银行后台的业务系统,依赖于银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以及专门为电子银行开发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但是这并不代表电子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照搬相应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在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渠道的特色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注重创新的能力和协作的精神,实现很多银行柜面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通过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通知业务,一旦客户账户余额变动即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形式等提示客户。

  (三)开展业务流程综合改造和优化工作。电子银行作为一项与各专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覆盖各类客户的综合性业务,注重对跨部门、跨专业、跨系统、跨机构业务流程的梳理与整合,加快突破电子银行柜面业务办理的流程瓶颈,减少内部的冗余环节,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加强电子银行注册与银行卡和信用卡开卡流程的整合,实现一站式服务;优化柜面主机交易,加强不同交易之间的客户信息联动,取消冗余授权,减少客户密码输入次数和授权次数。在企业柜面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要实现企业证书制作、传递和发放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进一步简化企业客户的注册流程,强化风险控制。

  (四)防范技术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由于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广域性,在提供给客户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使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面对原来便存在的信用风险、客户的道德风险及自身员工的内部风险,还要面对其新增的独特技术风险。从技术层面考虑,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备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再复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都需要通过人进行操作和开发,而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是否过硬,是保证电子银行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技术过硬,通过他们编制的业务程序、他们搭建的业务环境质量才高,抗风险能力才强;二是提高设备质量。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对技术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相应的设备质量要尽量达到安全运行标准。特别是当前要改善支行一级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环境和机房建设差的状况,最大限度地经得住窃密和骇客攻击的考验;

  三是提高软件系统的严密性。组织软件技术人员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现有缺陷,尽可能防止因操作系统某些环节的缺陷而引发不良后果。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5

  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已对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论是系统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

  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银行市场营销能力和目标的,而银行营销部门又难以控制的各项因素和力量的总称。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的重要内容。

  1市场营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已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银行往往只将市场营销作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将其看作是影响银行全部经营理念的哲学,还未完全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很多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总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把推销产品放在首位。在对客户介绍相关项目服务时,一般只强调服务的益处,而没有对客户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在经营策略上,虽然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把营销简单地当作推销,零星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等方式,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

  2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不准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缺乏对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无法充分发掘和展示其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3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民众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目前这种情况虽然会影起客户的不满,但却别无选择,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4忽视形象经营的内涵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形象经营,理性地架构自身的形象识别系统。例如,导入CI形象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规范员工行为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形象经营方面明显地存在着将形象经营作为银行的化妆品,而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经营渗透或延伸到银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银行企业文化,影响了商业银行形象识别。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面向客户和市场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

  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金融产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和工具,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最终获取银行的长期利益。银行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基本思想,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银行所生产经营的是无形、灵活、不可分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寓产品营销于服务之中。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推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积极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功能,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2正确定位,明确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目标

  目前,各家银行片面追求高档次,从内外装修到经营产品的类型,统一向”高品位”看齐,把市场目标集中定位在大企业和高职高薪层的客户层。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现状,大型企业和高消费者仍只是少数,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而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要求客户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持久强劲的存储力。据此,金融企业应主要把市场目标定位在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群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层和中等收入者,同时,集中优势资金兼顾大型企业和高薪层客户,实行多层次定位。

  3推动业务转型,实现产品创新,降低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

  我国目前房地产行业及其他工业企业的还贷能力下降以及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金融脱媒”现象促使银行业必须进行业务转型,转变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不断推动新产品研发,拓展盈利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战略产品来减少对贷款业务的依赖,主动适应新的经营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对储蓄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存款业务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顺应虚拟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业银行业务需要从柜台服务、等客上门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服务转变。必须把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通过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在ATM、POS网络中不断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家庭银行业务、工作地存取业务等。在工资批发业务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开展非常先进的银行营销业务,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4抢抓高端客户,引进高素质人才

  高端客户具有资产雄厚、购买能力强、风险承受能力强等特点,其雄厚的资产不仅能够增加负债,而且能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拓展空间,同时有贷款需求,为增加资产提供了新途径。抓住高端客户,同时发展了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一举三得。抢抓高端客户不仅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各商业银行在同业占据领先优势的先决条件。

  引进优秀人才,实行激励机制。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业务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争夺。近几年来,由于用人机制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我国商业银行要向西方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让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迈上新台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6

  一、前言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构建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无法一蹴而就。对于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有着独特意义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履行职责,开拓发展,必须通过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形象,不断凝聚发展共识,进而实现行业、网点和人员的共同进步。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7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观点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着品种少、缺乏系统管理及专业人才,基层行领导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其拓展中间业务积极性等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较低。为此,作者建议在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营销高效化、服务人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外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宣传力度,对内要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和考核,加快电子化建设,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的空间,各商业银行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强竞争力和收益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点较低,范围有限,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主业的现状相比,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二是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行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三是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既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又缺乏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同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创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基层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1、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中间业务既是银行的服务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巩固和发展庞大客户群的主要手段之一。商业银行应广泛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要投入人力和适当物力、财力宣传中间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内部资料,通过信函等方式寄送宣传资料,通过在月结单上打印宣传文字,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户的注意,使中间业务的服务品种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2、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农行目前成立的机构业务部门就是顺应中间业务发展趋势产生的。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特别是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转帐、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4、要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复合性、综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应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5、要坚持中间业务创新。加强与券商的合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等;积极发展租赁业务,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和代理业务功能,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6、发展中间业务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业务品种多样化。商业银行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如押汇业务、信用卡、保管箱、咨询服务、租赁、保险代理、证券回购、代客资金买卖等,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是营销高效化。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间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三是服务人性化。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农行金融超市实施开放式经营和“一站式”服务,就是人性化服务的一种,可以不断推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8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就将其农村地区的网点改为信用合作社,这种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的金融机构组成便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早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居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形成的金融体系单一化和不成熟都促使农村金融网络的亟待补充和完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坚力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则更需要加强管理以满足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以及支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票据贴现等,因此发放贷款是是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虽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也不断更新和拓展,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发放贷款挣取利息仍然是其一项主要业务收入。[2]然而,发放贷款具有与其他经营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将面临不能预期的风险引起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的情况,而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对象未来期间能否挣去足额的资金以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不能直接对贷款对象的经营风险实施干预,只能通过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来判断风险和降低风险。

  本文便以江西省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客户对象所需承担的风险以及如何针对客户类别进行风险控制。

  一、安义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安义农商行”)是在原安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xx年1月1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是全省首批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安义农商行一直以占全县金融机构3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县40%左右的贷款、60%多的工业园区企业贷款、80%多的全民创业贷款、90%多的农业贷款及98%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安义县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县的银行中,除了县城所在地龙津镇,国有四大银行网点较多外,安义农商行在全县范围来看,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发挥了服务农村的特点,即在每个乡镇都有其营业网点。另外,该行网点分布对于促进自身发展也有明显优势,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长期将农村合作社当成是他们自己的`银行,合作社发展到今天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民群众仍然对其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因而具有很强的存贷款粘性(即长期的业务往来,农民没有意识和意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存贷款),农民的这一特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能够较其他银行更容易在农村扎根和业务拓展。因此,安义农商行在全县各乡镇的布局能够很好的展开其日常业务。

  二、安义农商行营业模式

  安义农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股份主要来源于少数法人股东集资建立,同时向外部吸收少量自然人股份和内部职工股份。银行作为存贷款方的金融媒介,虽然可以经营多种组合投资来增强盈利水平,然而,作为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农商银行却业务较为单一,通过挣取存贷款利息差成为其主要赢利模式。同时,农商银行又具有其它银行不同的存款对象与贷款对象,从而造成其区别于其它银行不同的业务特征和贷款风险。通过了解其具体的存款来源能够更好的了解长期存款与短期存款占银行资金比重,而通过了解贷款对象则能够更好的了解贷款风险类别,以下便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与贷款对象。

  (一)资金来源

  1.村镇居民存款。作为村镇地区的金融机构,安义农商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本乡镇的居民存款。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民存贷款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意识中将农村信用社当成他们自己的银行,因而形成了长期的业务往来。尤其是20世纪末安义县出现的外出从事建材生意的热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将其外出务工、经商所得存入安义农商行,由于农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较差,从而大部分农民年复一年的将全年的收入存于银行,该部分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从而保障了贷款支出。

  2.乡村级政府的财政存款和事业单位存款。由于乡镇一级仅有安义农商行设置了营业网点,为了存取方便,政府及事业单位资金主要存放所在地农商银行。虽然,该部分资金经常发生频繁存取,但是仍然存在最低存款水平线,或者存在区间性定期存款,为银行资金放贷提供了暂时性资金缓冲。

  3.支农扶持资金。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了大量资金扶持。该部分资金自上而下划拨过程中最终由乡级政府存于农商银行,再进行具体分发。而安义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虽然政府通过农商银行将资金转入了农民个人户头,但是该部分资金仍然存放于银行,只有小部分资金被在家务农的居民提现。因此,该部分资金也成为农商银行的放款资金来源。

  (二)贷款对象

  1.外出开办厂房的农民企业家。安义县自上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外出做建材生意以来,积聚了数额不菲的财富,少部分人因此而开始建厂进行建材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由于个人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其业务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银行高门槛放贷条件限制了农民企业家 的贷款途径。另外,农民企业家关系网的简陋导致从户籍所在地的农商银行大额贷款便成为其主要的外部债务资金来源。该部分农民企业家贷款呈现出集中性贷款的特点,即每年

  春节期间企业家向银行大量贷款以保障本年度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2.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前述安义县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众多实力雄厚的农民企业家外出办厂。同时,安义县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多项招商引资举措,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及外地企业家在本地办厂以振兴当地经济,许多企业家不断将向外投资转入在本地办厂,而业务面向全国。该部分企业家也将依靠安义银行资金放贷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农户小额贷款。安义农商行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其建立初衷是为了满足本地农户贷款需求,保障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向银行贷款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有一部分农民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保障其生产生活。因此,部分农户由于资金短缺也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数额在几百到上千不等。

  三、安义农商行贷款风险类别

  (一)空间差造成放贷银行对资金放贷对象难以把控所引起的风险。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末安义人民走出安义在全国各地做起建材生意,带动了全县经济飞速发展,外出经商的浪潮激起许多农民企业家在外地办厂,该部分在经商所在地很难向银行贷款,基本上都依靠在安义农商行贷款,将资金用于外地投资。这就造成贷款银行与贷款对象经营地存在空间差,银行放贷具有很大的风险。虽然银行可以考察贷前信用、贷方历史贷款记录以及贷方现有经济状况,但由于贷款收益及本金收益依靠是贷方未来财务状况的充实与否,银行很难通过监督贷款对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来防范危险,因此该类贷款具有较强的风险。

  (二)政府扶持企业引起的银行贷款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手段对银行的干预较频繁,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银行向特定企业或投资者提供贷款。然而,这种不完全依靠银行风险防控的放贷方式难免加大银行贷款风险。随着安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外地以及本地的企业家在安义开厂经营,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然也要给投资商提供便利的贷款渠道,这样有可能造成少部分不良资产占较大比重的企业或者资不抵债的企业向银行恶性贷款,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承担该类贷款所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小额贷款中的农户到期无力还款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处在贫困状态,这部分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保障其生产生活.[3]安义农商行每年都要对农民生产资金进行放贷。这些农民大部分为家庭困难,不能够依靠自身或者其他亲戚朋友解决日常生活的人。因此,每年年初向银行借款以按时按量做好农忙工作,待到农作物销售之后将资金归还银行。这类贷款的收回依靠的是农民当年度能否有个好收成,难以依靠事前预测来判断贷款收回可能性。

  四、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措施

  以上我们分析了安义农商行贷款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类别,不同贷款方其引起的风险高低和风险管控难度具有其差异性。以下我们便针对不同贷款风险特征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一)针对外出办厂经商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由于该部分资金需求方其实际经营地并不在本地,银行不能够通过适时监督做出风险防范,良好的风险预测和控制便成为保障贷款收回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在农民企业家提出贷款申请后,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针对其业务特征和经商所在地聘请专业人员对其经营发展潜力做评估,以预测的方式判断其未来资金收回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民企业家作为本地居民,银行可以要求其提供贷款抵押或者保证人,抵押必须达到贷款条件,保证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财产实力以保障贷款人不能足额还款时承担保证责任。

  (二)针对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该部分企业家在其经营过程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促进其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在一般情况下,银行能够做好对其经营过程中风险识别,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这些途径主要包括事前实地调查和事中做好监督。银行真正难以控制的是企业在发展不利情况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贷款。此时银行已不能单纯的依靠对贷款对象进行资产审查确定是否贷款。银行一方面应该不断健全内部放贷制度,加强与政府沟通,以减少在不利情况下的贷款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贷款方提供保证人或者政府为贷款方寻求保证人的方式减少贷款风险。

  (三)针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防控。

  通常向银行贷款的农户财产实力较弱,难以依靠自身财产满足生产经营。此时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向该部分农户提供贷款。事前预测和财产审查不能作为贷款发放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即是农户出现到期不能还款的情况,银行也不能依靠强制措施用农户其他生活必备财产偿债。此时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更好的促进困难农户的增产增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的方式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要求农户依靠亲戚朋友的保证来借款。农村地区姻亲关系浓厚,亲朋之间的关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农户贷款。

  五、总 结

  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中坚力量不可避免的承担着较大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便成为银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作为主要风险的贷款风险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基于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理念,在从事存贷款业务过程也将不可避免的承担着各种风险,鉴于农村商业银行发挥的巨大作用,做好其风险防控以减少贷款风险尤为重要。[4]本文以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在阐述其资金来源、贷款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了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其日常贷款中面对的不同类别的风险,并针对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面对的不同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以期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建言献策。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9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互联网管理和运营技术逐渐普及,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这一新的金融模式将决定城商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全部用户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客户的时间、金钱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及覆盖面,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市场,满足客户各类需求,使金融服务日趋全面、完整。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业基本上由银行主导并垄断,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提升较慢,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不情愿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普通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或者说金融机构的收益与成本结构不支持,此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弱。金融发展与创新被抑制,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被挖掘以及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就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变革以及客户需求的爆发提供契机。

  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五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增速放缓,城市商业银行却发展迅速,总资产增速远居于银行业首位。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金融脱媒带来的`银行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加强业务的转型等,都给城商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在加大业务与产品创新,开展传统业务网络化时,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现有技术水平的制约,相对大型银行进程缓慢,客户感受力度不大,竞争处于劣势。其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其业务经营及网络服务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很难扩大到全范围,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往往需要与全国性业务相匹配,这对于城商银行难说,很难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

  所以,无论是效仿各大型银行开展网络化、移动化业务模式,还是自建电商平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城商银行都存在劣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模式进行探索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德国的"直销银行"有望在我国作为与实体银行相互补充的新型银行经营模式,成为区域性银行进行业务拓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应把建设直销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直销银行的特点

  第一,直销银行一般没有实体分支网点,银行后台工作人员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沟通和业务往来,充分体现了"直销"特点。同时,为银行降低了日常的运营费用和成本,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直销银行主要为个人客户提供标准化金融产品。如活期存款及转账、储蓄存款、消费分期付款、网上交易支付等业务。

  第三,直销银行的大部分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业务开展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

  (二)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从直销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其大多数是由银行集团控股、组织结构扁平化,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采用多样化服务吸引顾客、便捷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等特点,符合我国城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很多区域性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寻求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但却受到监管部门的政策约束,禁止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扩张,因此这些必须考虑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多的选择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业务,且当前很多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由此看来,已经具备基于互联网的"直销银行"创建条件。区域性城商银行可以借助虚拟网络和外部实体网络,突破物理网点的约束和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直销银行,直接与终端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提供安全、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销银行不以实体网点和柜台为基础,主要采用终端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业务模式,从而减少机构设置、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的缓解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

  从风险监控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难以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缺少安全校验工具、客户面临交易欺诈的危险度高等。而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在地区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互联网金融化业务的相关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业务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业的优势,避免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弊端。

  四、总结

  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直销银行定位时,要注意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传统电子银行是以成本节约为导向的替代式交易模式,将柜员的工作交由客户自己通过网络、手机和自主设备完成,其出发点是考虑将客户从网点分流到电子渠道,以降低银行成本,减轻工作量。而直销银行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盈利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建立"开放、协作、平等"业务模式,面向本行及他行全体客户,将交易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弥补了传统电子银行缺乏对外部合作资源整合的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要借助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契机,突破区域经营的限制和现有的城商银行发展瓶颈,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以现有银行机构作为后台,通过网络将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吸引更多客户资源,同时扩大资产负债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的再次增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0

  一、引言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就给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样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要将现存的消费者牢牢把握住,不断的开发新消费者,不断的加强市场营销策略。下面就简单的分析一下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然后对锦州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发展策略阐述几条我自己的观点。

  二、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

  现在普遍的商业银行在服务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改观,同时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加大了的力度,市场营销的策略也有所改变,而且已经初具成效,但是任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

  相当一部分的商业银行任然存在市场营销观念的缺失,坐等客户上门缺乏主动的市场营销,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市场营销对现在的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还受陈旧观念的影响认为银行行业具有垄断性,但是随着商业银行数量的增多,客户的选择同时也增多了。还有就是很多的商业银行没有相对长远的市场营销规划,只注重当前时期的营销任务,对消费者没有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只会从银行的利益考虑不主动换位思考,不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而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流失,进而导致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果不佳。

  (二)市场定位不准确

  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忽略了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对市场进行细分,只是随波逐流的创新服务、开发新产品等等,对消费者的需求缺乏系统的分析,对市场没有深度的细分,导致很多的资源优势受到限制无法充分的展示。当前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的共性大,营销手段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形成一个个性的独特品牌和服务,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三)市场营销不足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增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明显,各个商业银行业在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不断的努力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尽最大的努力增加销售额,但是成果都不是很理想,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工作的不足重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银行自己内部缺乏浓郁的营销氛围,没有主动的对产品进行营销,知识单纯的将商业银行所有产品的宣传资料放置在报架上,或者是通过各种视屏、字幕在电子显示屏上进行展示,缺乏主动的对消费者进行产品的介绍,使得相当的一部分消费者不清楚甚至是不知道产品的存在,只有银行工作人员熟悉产品,从很大意义上来说也就丢失了非常多的消费者。

  二是外部宣传和销售的缺乏同样是营销工作不足的表现,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外部销售基本是寥寥无几,与保险行业相比较,银行的外部宣传和销售的市场营销几乎是没有可比性的,银行产品的外部销售仅仅局限于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认识熟悉的人,进而进行关系的拓展,这种方式的营销力度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范围非常的小而且存在局限性。

  (四)缺乏专业的营销队伍

  商业银行的营销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有的甚至是非对口专业的人员,通过较为短暂的培训就从事银行产品的营销工作,使的银行的营销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专业知识和营销技巧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没有熟悉的掌握,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样的营销队伍也就直接的导致银行的营销效果差,甚至是出现营销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

  必须要让银行的营销工作人员转变市场营销的陈旧观念,让营销人员明白和正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因为优胜劣汰一直是市场恒古不变的法则,尤其是面临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所以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把被动营销变成主动营销,改变从前单一的营销模式,更加全面的营销,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当前市场发展所需,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商业银行要积极的转变市场营销观念,要正视现在的形式,商业银行的增多使得从前的垄断时代已经过去了,相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多了,所以要积极主动的抓住消费者,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率先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二是要求工作人员对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市场做深度的剖析,牢牢把握消费者这个市场营销的主体,换位思考以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围绕着消费者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更深层次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是要求商业银行的营销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商务礼仪知识,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服务宗旨,不断的提升服务的质量,树立良好的全员营销的工作氛围。

  (二)开展个性化营销服务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提高,消费的层次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很多从前的产品和服务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商业银行应该要本着充分尊重市场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理念,结合市场消费者的实际,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出不同的个性化的产品以及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将上门服务列为特色服务之一,主要针对资金金额较大的客户,为资金金额比较大的客户提供信息、理财等专项全面的服务等等,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真正的细化市场,牢牢的把握住原有的消费者,不断的开发新的消费者,并且在消费者中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培养专业营销队伍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关键就是营销人才队伍,要求工商银行营销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懂得相关的商务礼仪知识,并且要有团队精神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定期的安排營销工作人员进行市场营销的专业培训,加强对产品内容以及价值等全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人员的规章制度,将商业银行营销队伍打造成一支规范化的团队,为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四、结语

  随着科技技术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也要不断的趋于网络渠道的销售,不断的开拓创新建立更加方便和快捷的网站,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网上交易等等的需求,更好的全面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为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05:136+138.

  [2]贾小宁,李梁.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与管理,20xx,05:57-59.

  [3]彭蕴.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OL].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4).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1

  一、商业银行发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社会资金流向发生巨大变化、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大力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显现。

  1、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结构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使银行传统业务的生存空间缩小。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从存款角度看,储蓄存款增幅滑落,定期存款所占比例下降,期限缩短,到期后转存率偏低,以及存款流动性增强。这一方面与8次降息、征收利息税及储蓄实名制等政策的影响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是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一级和二级市场。另外,一级市场也活跃着大量的认购资金。除了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大量发行对银行存款造成影响外,资本市场上投资基金的发展也削弱了人们在银行存款的需求,今后,将有更多的诸如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创业投资基金、社保基金等基金都会获准加快发展,由于购买基金的投资风险较小,受益较大,将对银行储蓄存款造成强烈冲击。由于这两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在经济生活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越来越多的居民将一部分储蓄用于购买各类保险,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分红也相应的分流了一部分银行存款。

  一方面,优质客户转向资本市场融资后,对银行的传统业务需求萎缩,银行经营困难加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制、规范上市等多种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方式的实行,使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产生新的需求。因此,传统银行业务和新业务产生了激烈的碰撞,银行必须拓宽视野,开拓非利息收入来源,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并且我国银行业要在金融服务电子化的挑战中得以生存发展,也必须通过开发一些财务顾问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服务产品来缓解技术进步的挑战。

  2、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可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传统信贷业务获利空间的缩小、信贷风险的增加使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财务顾问等类中间业务以其以成本低、对银行资本金无要求、风险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可以为银行带来稳定收益而受到各国商业银行的重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以财务顾问类业务收入为重要构成的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有关资料介绍,从中间业务的收入来看,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总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其中大约20%——30%是财务顾问等具有高智力含量的业务创造的。例如,早在1992至1993年,瑞士银行中间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至70%;英国巴克莱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可抵补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德国商业银行在1992年通过中间业务获利占总盈利的65%;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中间业务收入也达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在我国,由于信贷市场竞争激烈,提供免费的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服务往往被银行作为争夺信贷客户的手段,造成公众对银行提供服务要收费的接受程度较低。再加上结算、代理、银行卡等业务由于对设备、网点等硬件的依赖性较强,是一种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或差异性较低的金融产品,因而各个银行所提供的这类产品相互可替代性较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其价格会趋于接近成本甚至低于成本,所以收益不高的这类业务不能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财务顾问类业务由于是智力密集型产品,不同的业务人员为同一企业办理财务顾问业务结果差别会很大,因此,其相互可替代性较低,盈利能力较强。并且财务顾问类业务风险较小,不占用银行的自有资金,万一办理业务出现失误,也不会像贷款一样造成自己的损失;财务顾问类业务也不需要前期大量的设备投入,只需将银行原有的经营网点作为办公场所即可。此外,财务顾问业务涉及的经济领域也较广泛,可以为银行提供充足的业务来源。因此,可以说,发展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3、财务顾问业务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和经营效益,密切银企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维护传统业务的稳定,间接推动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业务的发展。

  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顾问业务,通过在项目前期的介入及对大量企业信息的积累、整理和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预知客户的经营风险,较为准确地筛选出一批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企业,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与资产业务的良性互动。此外,银行开办财务顾问等类中间业务,能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现有的机构网点、人员、设备、信息及商誉,提高银行业务的饱和度,提高一定资产与负债规模的盈利水平,从而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报酬率和业务经营集约度。

  4、加入WTO后,同业竞争的白热化和金融一体化要求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

  随着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在未来数年内众多的外资银行将与我国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

  外资现代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业务管理规范,科技手段先进,其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产品创新能力和产品捆绑打包营销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同时,这些外资银行还与世界上诸多知名企业、跨国垄断集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客户资源相对稳定,而这些知名企业近年来纷纷涉足我国市场,或独资或合资,外资银行不仅会继续与这些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也会用其在中间业务领域的优势来引导国内的优质客户,对那些合资企业、知名中资企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国际贸易量必将迅速增加,随之带来的结算类(外汇)中间业务、代客衍生工具买卖、财务顾问和咨询等一系列的中间业务量也将会大大增加,外资银行正好可利用其业务优势,抢占业务市场,扩大业务份额。因此,入世后外资银行一定会利用其相对优势,有选择性地进入中国市场,中间业务会首当其冲。

  5、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政策的调整,必将为商业银行发展财务顾问等类中间业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当前我国的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战略性重组中的企业需要财务顾问提供重组方案,重组完成的企业需要将现有的资产进行整合,需要对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需要将企业的闲置资金投放到效益相对较高而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中去,这都需要财务顾问的支持。其次,很多民营企业已经走过了简单、粗放经营的阶段,需要在外部专家的指导下,实现一个彻底的“质变”,进入一个全新的平台,获得更大的发展。最后,从企业家的素质看,当前一批高学历、素质好、具有较高的管理理论水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员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这些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是具有借助包括财务顾问在内的外部力量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意识的。因此,不论从我国的企业发展状况看,还是企业家的成熟度来说,我国的财务顾问市场已经从萌芽走向发展阶段,业务需求的空间较大,商业银行具备了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潜在客户基础,银行关键是如何发挥能动性,如何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将潜在的客户变成现实的客户。

  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使过去企业外源融资主要靠银行的局面发生根本改变。一方面,优质客户转向资本市场融资后,对银行的传统业务需求萎缩;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以及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制、规范上市等多种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方式的实行,使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产生新的需求。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规律和我国的政策导向,都预示着我国金融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以资本市场为媒介的直接金融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增加;资金流向的变化要求银行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拓宽服务领域。为了应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适应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商业银行也必须努力发展中间业务。

  我国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出台为今后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在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如前所述,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泛,品种繁多,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大。结算、银行卡等业务由于对设备、网点等硬件的依赖性较强,因而各个银行所提供的这类产品相互可替代性较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其价格会趋于接近成本甚至低于成本,所以收益不会太高。而财务顾问类业务由于是智力密集型产品,风险小、投资少、盈利能力较强,而且涉及经济领域也较广泛,因此可以为银行提供充足的业务来源。可以说,发展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增加收入,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商业银行发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真正理解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企业在对银行传统业务需求逐渐萎缩的同时,在并购、租赁、股份合作制、规范上市、资本运作等方面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此外,面对投融资领域复杂的投资风险、多样的融资方式,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外部专业机构在产业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融资方式设计与创新等方面提供专家顾问意见及策划方案。

  而财务顾问业务是一种低风险的中间业务,这种业务不直接占用银行的资金成本,不产生坏账,对改善银行的收入结构,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财务顾问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是互补互动关系,它还可以加深银企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维护传统业务份额的稳定性,间接推动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的发展。因此在目前存贷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顺应金融方式和社会资金流向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金融深化与创新思维,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财务顾问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2、制定合理的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的发展目标和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可以结合自身业务优势和发展战略等总体经营战略,制定以社会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财务顾问业务经营分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客户,强调着眼于未来、满足客户需求、勇于竞争、不断创新以及盈利的指导思想;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为重点客户,细分目标市场,并且将投融资顾问、企业资本运作顾问财务定位为咨询顾问业务的重点发展产品,集中力量力求突破。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融资体制的变化使这些领域的财务顾问需求迅速增加,另一方面,这一领域可以发挥银行熟悉各种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及相关要求的优势,扬长避短。

  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逐步改革和建立适合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特点的管理体制,为这类业务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要逐步建立与该业务具体特点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制定充分体现各方利益的资源有效整合办法。此外,还应具体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收费标准等,引导财务顾问业务规范化发展;建立项目信息库,把一些客户需求介绍给相关分行,做好及时沟通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银行财务顾问业务的市场认知度;做好内控及信息保密工作,防范风险等。

  3、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力度,主动营销,引导客户,创造需求。

  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推出有特色、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使用国际市场上行之有效的各种营销手段和方法,对产品策略、促销策略、目标市场以及价格策略等营销组合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了解财务顾问业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变化,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市场行为和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自身的优势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并逐渐形成独特的财务顾问类金融产品名牌,扩大市场影响。

  另一方面可以将原来机构设置以产品为主线改变为更加灵活的经营理念。比如将财务顾问业务产品纳入到客户经理的营销工作中,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发现并培养潜在的目标客户,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营销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综合营销队伍。通过这种客户经理采集市场需求、后台业务人员提供具体服务、联合组成项目小组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快捷、顺畅的信息交流,保证专业、全面、个性化的服务质量,提升银行对客户的服务层次。

  4、加强人员的储备和培训。

  财务顾问业务是一项智力、技术密集型业务,人员素质是决定业务成败的关键因素,集结与开发人力资源是发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基础与根本。但是长期以来,受我国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商业银行缺乏精通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企业财务管理的人才,所以商业银行可通过适当引进一些高素质人才,以提高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的开发和竞争能力。

  5、加强与外部专业机构的合作,发挥集团优势,建立系统联动机制。

  由于我国目前在财务顾问类业务上,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还有所限制,所以一方面,银行应与外部证券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中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讨投资银行领域项目信息交流、客户互相推荐、共同担任企业财务顾问,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的具体方式,并与各地人民银行、证管办、计委、经贸委等部门加强联系,了解有关政策及信息,充分借助外部力量,带动财务顾问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发挥银行的系统和集团优势,部门之间、分行之间以及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在业务合作、信息沟通、经验交流等方面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在银行发展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的外部环境的营造方面,人民银行应制定并完善财务顾问业务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的发展。一要用高度的战略眼光,大力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为银行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和良性运行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激发商业银行拓展新品种的热情;二要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查处力度;三要引导和规范各商业银行进行同业协作,特别是对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规范竞争行为,维护银行整体利益,各行要相互协商,达成共识,制定公约,共同遵守;四是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调查和研究,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和舆论支持。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2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经营战略,提升客户营销服务理念

  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认识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个人金融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个人并重,并尽快改变过去的运作程序和服务方式。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认真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个人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个人金融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同时,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加强营销管理。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

  2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1加快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转型。突破以传统储蓄为核心产品的业务体系,横向全面整合,纵向深度开发,全面拓展个人存贷款业务、中问代理业务、个人理财以及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加快构建以综合账户为依托,以个人理财为核心的复合型、多功能、电子化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体系,培育明星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以优质产品链创造新的利润源。

  2.2提供个性化的金融商品。要根据不同阶层、年龄、财产实力、生活习惯和人生需求等,多层次、多侧面进行市场细化、制定相应营销策略,适合不同客户的需求,配套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营销。当前要重点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资产业务方面主要是个人消费信贷,中间业务方面主要是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咨询、个人理财等业务。同时开展电话银行、购债、外汇买卖等新业务.积极研究开发ATM自助转账交费等功能。要研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推行银证通、个人支票、理财金账户等新金融业务、新金融产品,力争与国际接轨。真正关心客户所急,帮客户所需,努力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2.3逐步形成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模式。改变目前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持银行长期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改变以价格战为主追求市场份额的市场营销方式,注重建立低成本的销售渠道,更多地采用外包等营销方式,完善和扩大营销渠道;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制定营销策略,建立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开展专业化销售和交叉性销售;在银行组织结构逐步从层次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化时,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再造个人金融业务流程,形成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线的组织架构,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架构,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2.4树立客户是银行资产的理念。银行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拓宽业务领域,整合内部资源,释放创新能量,提高创新效果,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履行对客户的保密义务和尽职责任,为客户提供专业、客观和公平的意见,确保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符合其真实的需求;妥善解决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提高金融创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科学地建立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平台;按照结构进行分层管理,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也能使银行体现出更高的服务水准。

  3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络化进程

  3.1加快开发电子银行体系。对系统中已有的金融服务品种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银行不仅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备类客户的需求,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应用高科技手段,使大量的个人金融业务处理由客户借助营业网点的自助设备完成。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全国范围内的网点服务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虚拟服务有机结合。

  3.2加强技术创新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使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服务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3加大自助服务系统建设。自助服务系统是直接提供交易服务的工具。完善自助服务系统可以弥补由于裁减网点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银行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结论

  科学的政策+合理的制度+合格的人才=成功的个人金融业务。坚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制度环境、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就能实现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满足居民曰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必须调整战略发展定位,把握最佳调整阶段和发展时机,借鉴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合理配置相关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发现和发掘自身的传统优势.整合服务渠道.理顺经营机制,进入高贡献度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着力将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发展壮大。

  致谢

  非常感谢导师 教授给予我的帮助。尤其是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定、确定研究方案以及篇章结构、理论指导、修改直至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饱含了导师的心血。导师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以及谦逊、宽厚的为人,无不给予我深刻的启迪和莫大的鞭策,同时也将深深地的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使我受益终身。师恩似海,我唯有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加倍努力,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师恩。

  最后,向百忙中抽出时间审稿及参加本论文答辩的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修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20xx (5)

  [2]汪兴龙,周青青.试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拓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 (5)

  [3]张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xx (12)

  [4]杨小力,杨林岩,周小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xx (6)

  [5]刘超.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xx(21)

  [6洪崇伟.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24)

  [7]孙桂.商业银行功能优势与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J].学术界,20xx (1)

  [8]曾庆海.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J].现代商业,20xx(20)

  [9]武振杉, 吴海燕, 张世芹.谈商业银行个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3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岌岌可危,转型互联网化轻资产、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型中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并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应战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不仅仅是建设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或者建立电商平台,简单地复制互联网金融模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互联网金融思维,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和品牌形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优势互补,在合作中谋求共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SWOT分析法

  引言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经预言:“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这句话正验证了目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面对的困境,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岌岌可危,转型互联网化轻资产、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型中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

  1、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

  自20xx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这个包含着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基础的新鲜概念迅速在我国传统金融业流行起来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互联网金融具有传统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营销优势,比如准入门槛低,便捷高效,创新能力强,强调客户体验以及成本低廉等。另外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日新月异的迭代速度,强大的融合渗透能力,普惠制的金融服务方式和广泛的'客户资源覆盖面等竞争能力。

  2、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受到的影响分析

  2.1货币基金,分流活期存款

  20xx年以来,余额宝的风靡带动了投资货币基金的热潮,较之于传统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可以在保证3%-4%年化收益率的基础上实现T+0赎回,优势突出。商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作为低成本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在货币基金的冲击下规模骤减。

  2.2P2P网贷,引导金融脱媒

  P2P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直接对接了个人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以其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平台发展迅猛,未来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商业银行所受波及更大。

  2.3网售基金,颠覆传统渠道

  自20xx年以来,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销售额持续爆发,不断刷新了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爆发力的认知,其轻资产、广用户的互联网渠道对以银行为主的传统基金销售渠道的颠覆和替代仍将延续。

  3、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

  图略

  4、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冲击下的策略

  应对面对错综复杂的互联网发展形势,传统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做出重大改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互联网金融前进的大潮中去。不仅仅是建设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或者建立电商平台,简单地复制互联网金融模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思维。传统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和品牌形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4.1SO战略: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发展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由表1知),加快推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和技术研发部门,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互联网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将现有客户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处理,从而为业务部门提供具有高质量参考价值的业务发展建议;其次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超市、电子商务和在线融资平台,走差异化道路,尽量避免金融产品同质化问题,利用云技术处理自身客户交易记录,摸索出一条基于传统商业银行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优势(S)资金和技术优势客户资源、市场份额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劣势(W)网点覆盖率低经营成本高用户体验性差息差收入占比高机会(O)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金融领域的发展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WO战略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威胁(T)同质化产品及服务增多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化S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威胁WT战略减少劣势,回避威胁。

  4.2WO战略:树立互联网思维,优化用户体验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从技术手段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有非常强的覆盖用户的能力,不受地域的限制而且成本更低;从思维模式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更注重用户体验,甚至是免费的用户。通过群体之间的实时互动,共同协作来实现用户信息平台化、网络化,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改进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反观传统商业银行,其服务理念是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没有把服务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由表1知),给用户的感觉是冰冷的,高高在上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用户不断的流失。传统商业银行必须从经营理念上谋求转变,抓住互联网思维模式的精髓所在,提高对用户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和群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沟通,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第一,根据用户消费偏好的差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类型进行细分,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第二,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业务联盟,将不同的优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性金融平台,通过“一条龙全方面服务”,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4.3ST战略:加强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在经济新常态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首先应该迅速调整、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及应对态度。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不是颠覆传统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两者之间是能够实现共赢的“非零和”博弈的。传统商业银行要懂得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努力研发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应战同质产品的泛滥(由表1知);与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与合作的进程中寻求共赢的局面,而不是采用恶意竞争的方式排挤互联网企业,或者在竞争中选择逃避。具体的合作模式可以参考一下两种模式:第一,客户资源信息共享。互联网企业通过购物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源信息,而商业银行因为其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很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信息(由表1知)。双方应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交叉销售。第二,共同打造小微企业在线融资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共享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的经营数据和经营者的信息,由电商平台向传统商业银行推荐有贷款意向的优质企业,传统商业银行通过交易流水、买卖双方评价等信息,确定小微企业自信水平,给予授信额度;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比大型企业高得多,因此小微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愿意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从而银行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获得更多的利差收益。

  4.4WT战略:加快战略转型,拓展多元业务,降低息差所占比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由表1知)趋势将不断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故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加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从资金中介转向综合化金融服务机构,加强产品及金融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投行承销、财富管理、资金托管、交易结算等多元化服务,通过服务创造价值,带动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避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第一,继续巩固、拓展传统的优势基础业务,比如代理保险、代付业务、基金托管等发展比较大、风险低、客户基础好的“基础性”业务;第二,健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新兴中间业务。向小微企业或个人提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

  5、结束语

  本文通过SWOT分析,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传统银行业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将有利于传统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符合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xx(24):15-17

  [2]孙秀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xx[601]71-72

  [3]鲁小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xx,(23)186-187

  [4]杜国强.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M],20xx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4

  摘要:本文在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财产品雷同、风险揭示不足、缺乏优秀的理财师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风险管理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据统计,20xx年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20xx年的水平,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20xx年上半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4月份经历了较为严厉的“监管风暴”,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银行理财产品在20xx年上半年取得快速发展,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其中40家中资银行发行了1780款产品,10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85款产品。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受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增加,达到60.8%,美元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下降,为19.6%,其它币种的理财产品合计占比与美元产品相当。2.由于CPI居高不下、通胀压力加大、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受投资者青睐,6个月期以内产品市场占比55.9%,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尤其是稳健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3.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不断升温,产品发行数与市场占比持续上升;而由于A股市场大幅调整,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在短暂延续了去年的辉煌之后出现大幅萎缩,到5、6月份几近消失。4.QDII理财产品遭遇资本市场风险,在指责声中艰难前行;结构型理财产品经历了年初的零收益事件之后,在第二季度逐步走出阴影。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一)理财产品雷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银行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二)专业人才缺乏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三)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客户评估工作欠缺

  一些商业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四)科技支撑力度不足

  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迅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迅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

  随着社会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有市场特色、有效益的新产品。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细分客户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二)个人理财服务的改进

  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它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理财师应定期访问客户,根据客户财务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商业银行应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让客户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一旦成为银行的贵宾级客户,要能享受银行一些特别的优惠服务,比如房屋按揭优惠利率、信用卡消费打折、外汇兑换优惠等。

  (三)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投资及后续服务等环节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向客户充分披露相关信息。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要求理财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向投资者完整、准备、详尽地揭示每个产品内在的风险结构,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度。对那些在理财产品的宣传中没有进行充分、明确的风险提示的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的处罚。

  (四)增加科技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各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计算机等设备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网络、相关软件建设。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要重视和培养理财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银行要对现有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鼓励员工学习进修,提高员工的从业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的理财队伍。

  参考文献

  [1]喻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趋势[J],中国金融,20xx(21)

  [2]银监会,银监会通报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问题[EB/OL],

  [3]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20xx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EB/OL]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必要性,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都发挥更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对策

  一、发展小微企业必要性

  (一)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1. 发展小微企业是国有商业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即是从社会和伦理的角度对传统企业目的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结果,其目的在于追求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的协调发展。依据该理论,不能以为股东赚取多少利润及向国家缴纳了多少税收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标准,而是扩展到能否自觉保障员工权益、关心环境和生态、参与社区发展等方面。按照目前学界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界定,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为商业银行在维护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对社会、客户以及国家金融稳定、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负有的法律和道德责任。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我国商业银行在参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把承担社会责任看成是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银行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约束,看成是国有商业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

  2.小微企业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后危机”时期,小微企业依然是解决“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重要力量。而小微企业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相对较难,资金短缺已对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是国有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

  (二)战略业务转型的需要

  1.大客户贡献度下降速度加快,银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从近年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结构分析了解,主要是依托大客户,其贷款利率基本上都是在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除去各项资金成本,单靠存贷利差各家银行收益甚微。继续通过依托大客户维持盈利能力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

  2.小微企业贡献度相对较大。目前小微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的贡献度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正在逐步上升,日益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结构、增加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国有商业银行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问题

  (一)缺乏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相匹配的人员。小微企业业务从产品营销、业务办理、和业绩 考核与传统的信贷业务有很大的区别,要从现有人员或对外招聘找到适宜人选并非易事,很多相关员工能力的培养、流程的熟悉、特别是固有观念的转变都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

  (二)产品创新不够,小微企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难以实现批量营销;二是新产品营销运用程度不高,比如保理业务、小额无抵押业务等产品推进力度不够。

  (三)市场营销体系较为薄弱,联动效果不佳。尚未真正建立上下联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营销保障平台。

  (四)激励考核力度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微企业激励措施不够明确,没有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一整套考核机制和办法;二是人手少,重贷轻管现象严重。

  (五)相对大客户而言,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信息科技尚不能适应小微企业战略发展和管理提升的要求,没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系统。

  三、国有商业银行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几点建议

  (一)加强小微企业组织机构及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小微企业经营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小微企业经营中心基础建设、专职人员数量必须与业务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匹配,同时要做到岗位明确,职能完善,分工清晰;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专职人员配备力度,做好人员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小微企业专职人员数量要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相匹配,做到“岗位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把培养一支专业的小微企业业务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培训资源、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方面予以倾斜。

  (二)抓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提高供应链融客户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通过对辖内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梳理,做好细分市场研究和推进;二是加强创新产品运用;三是推进产品组合营销;四是拓宽担保方式,特别是纳入区政府再担保网络体系的担保公司合作。

  (三)加强联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营销保障平台。一是细分市场客户,打造批量营销服务平台。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园区、行业协会、专业市场等小微企业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对口衔接,进一步细分市场和客户,积极探索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营销新模式;二是加强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增信机构的合作,建立支持保障平台;三是加强营销,建立目标客户储备库。根据产品及其目标客户群体特点,通过媒体宣传、产品推介会、客户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建立小微企业客户储备库。四是强化联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四)加大资源配置和激励考核和力度。一是制定专门的小微企业业务激励考核机制和办法。包括基础管理、业务发展、资产质量、信贷结构调整等业务指标组成的综合考核办法;二是加大财务资源配置力度;三是实行准事业部考核办法,对营销团队实行“买单制”考核与综合经营计划考核相结合方式。

  (五)全面提升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一是加强对小微企业客户按行业、客户及实现渠道进行调研,并注重小微企业信贷客户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预警、查询;二是研究开发居于收集到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以促进企业规范财务管理、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业务系统,为相关人员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在贷款审批方面实施差别化的贷款审批方式和流程,提高小微企业服务效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02-28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文06-11

商业银行理财发展相关论文06-11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02-28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02-28

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管理的论文06-1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06-10

商业银行雇主品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论文02-09

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与营销创新的必要性论文02-03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集合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商业银行发展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集合15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

  当前,因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及自身改革调结构的需要,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遇到瓶颈,急需创新与转型,另辟蹊径,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1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及意义

  1.1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

  1.1.1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环保产业高速成长已成为必然。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紧迫性强,发展的潜力大。环保产业作为全面提升民生的保障,关联建筑业、制造业、化工业、林业、养殖业、农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关联产业链绵长,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

  1.1.2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新兴业态平台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由于其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移动支付技术,业务办理便捷,运作模式灵活多样,相比传统金融业务,更接地气,发展潜力更大。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加盟,不仅能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增添新的动力,而且能拓宽绿色信贷业务的办理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1.2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意义

  1.2.1 体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发展绿色信贷既是商业银行贯彻产业和监管政策的要求,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20xx年11月,银行业协会组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签署绿色信贷共同承诺,就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授信管理、践行绿色信贷、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等内容做出了郑重承诺。尽管此承诺书对商业银行来说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却体现了各家商业银行对社会的诚信。

  1.2.2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发布了关于绿色信贷运用的相关政策,但在当时地方政府追求GDP发展的情况下,部分环评未过关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压力,从商业银行中拿到贷款开工建设,造成无法挽回的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信贷投放收益,较少关注贷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在实际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工程项目,除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外,也带来了不良声誉,招来民众和环境民间组织的批评和指责。如20xx年7月,紫金矿业发生污水渗漏事故,造成大面积水质污染,被当地法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因此,发展绿色信贷,对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国策具有重大意义。

  1.2.3有利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发放调查和数据分析,将信贷资金投向收益较佳的绿色信贷项目,从而有效规避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声誉风险,间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获取信贷项目利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绿色信贷需求,如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区、市),明确了煤炭削减、落后产能淘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整治等工作的量化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年度;对于其他省(区、市),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这些都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2.4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部分生产企业需要进行升级换代,逐步提升污水、废气等处理能力,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这需要商业银行通过发放綠色信贷,助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最终通过发展绿色信贷,鼓励信贷资源向节能重点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倾斜,帮助企业技术升级,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2 当前绿色信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绿色信贷激励不足

  绿色信贷项目由于存在外部成本,比普通经济模式高出一部分环保成本,使绿色信贷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的制度设计中,要求商业银行对资源环境有利的项目予以信贷支持,但并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另外,节能环保项目的公共性和长期性导致其收益不高、周期长,即使商业银行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愿,但实施绿色信贷可能会导致业绩和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有效激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绿色信贷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有难度

  为量化商业银行贷款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贡献,做到项目环境效益可测量,银监会绿色信贷统计中特意增加了标准煤、二氧化碳当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节水量共7类节能减排数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节能减排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部分项目的环评报告中无节能减排数据,无法直接获取或者通过测算方法计算出节能减排数据。二是部分贷款项目的技术应用等可能发生变化,节能减排数据需要与企业沟通,才能从客户方得到最新的、符合实际的数据。而且在沟通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双方理解不一致,导致节能减排数据有误。三是银监会只提供了煤层气利用、污水处理等共计13个节能减排项目测算模板,部分项目无法通过测算获取节能减排数据。

  2.3绿色信贷披露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目前,上市商业银行已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确定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口径,并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绿色信贷相关数据。但由于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标准不同,披露数据没有可比性,无法准确比较判断各行的'实施效果。如兴业银行是基于赤道原则按照项目进行统计披露,工商银行是按自己定义的绿色经济行业进行统计披露,而商业银行是按照银监会监管统计口径进行披露。

  2.4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只规定了环保部门应将环境违法项目的查处情况通报当地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商业银行。环保部门与商业银行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仍不够完善,商业银行难以完全控制环境风险。如对于环境违法违规整改不达标的企业名单,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按半年频度从环保机构获取后发送至商业银行,信息共享频率低,共享内容有限。

  2.5尚未建立监管后评价体系

  银监会于20xx年启动了绿色信贷评价工作,并已要求各商业银行进行了绿色信贷自评,但并未发布各商业银行的评价结果。虽银监会表示正在探索将评价结果运用至高管履职评价、监管评级等方面,但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3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的对策

  3.1强化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与IT系统支持

  一是将传统的房地产信贷、小微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技术改造贷款与绿色信贷相结合,创新出多样化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并配套绿色信贷资金池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信贷资金在不同绿色信贷产品中的配置权重及利率水平。由总行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绿色信贷领域的业务研究与实践,利用商业银行“新一代”系统的先进的技术平台及技术力量优势,借助我国高速运算超级计算机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与绿色信贷业务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及财务状况分析、快贷等一系列专业的应用系统或组件,为绿色信贷业务打造贷前、贷中、贷后的贷款营销及信贷管理利器,全程进行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分析及财务状况分析,全面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二是研发绿色信贷行为预警系统,利用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应的策略要素作为模拟场景,模拟各种问题综合作用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可采取的化解措施,提前介入信贷风险防范与干预,避免风险发生后再进行处置而导致信贷资金损失。借鉴同业在发展绿色信贷方面的先进经验,出台并完善绿色信贷领域的规章制度及指导意见,结合降低贷款利率、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优先安排人力资源、费用、场所等强力组合手段,在全社会形成“要环保,找建行”的品牌形象。

  3.2国企与民营并重,多层次发展绿色信贷

  可成立专门的绿色信贷部门,对口服务商业银行优选的环保项目。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环保产业集聚的地域,成立专业的绿色信贷分支行。引入环保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商业银行长期从事房地产信贷、固定资产贷款、技改贷款的优势,积极介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智能、抗灾型新型住宅项目的建设,投入信贷资金支持环保企业新建环保項目及旧项目技术改造升级,为这些环保产业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封闭式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多渠道为大、中、小、微的环保企业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服务。

  3.3绿色信贷投向全产业链覆盖

  一是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应介入环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信贷资金不仅支持环保实体企业的发展,而且支持科研投入及环保人才培养,以抢占绿色信贷市场的制高点,占据有利区域,挖掘优质贷源,储备优质项目,为抢占绿色信贷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应及早介入高校,开展合作,以绿色信贷方式注入科研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的相关环保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促进大学以一对多的方式与特定的企业及科研机构结成共生关系,提供产品创新研发、企业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优质毕业生输送等服务。三是为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及企业选派深造人员提供更优惠的绿色信贷助学贷款,从环保专业毕业的准人才,直接对口到相关的环保企业、科研机构、国家相关部门及银行绿色信贷部门,实现教育、就业、产业与绿色信贷无缝对接、良性循环。

  3.4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深入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哈默比原为瑞典工业污染极严重的小城镇,由于应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环境得到重生式蜕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环保胜地,成为瑞典的国家名片。从哈默比小镇的成功可得到启示:环保技术的应用可产生超额收益,环境改善后产生的房地产价值增值收益,在短短几年间就能与投资相抵。绿色信贷注入这样的投入、回收、再投入“哈默比小镇”式环保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中,就能将成功的经验不断复制下去。绿色信贷应借助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的现有营销及投放渠道,引导我国房地产业向节能抗灾智能化发展转变,促进各类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成熟,不断降低成本,实现所有建筑向节能抗灾智能型建筑的更新换代转变,最终打造出众多“哈默比小镇”式的绿色宜居城镇。

  3.5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推动作用

  环保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商业银行需要创造性地发展绿色信贷,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绿色信贷委托贷款业务,将大量闲置资金纳入到绿色信贷的资金池中进行规范化运作,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规避资金风险。适当放宽委托贷款门槛,资金宽裕的企业或个人均可以委托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委托贷款,在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即可提出委托贷款申请与发放。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对绿色信贷的专业管理优势,向符合信贷条件的绿色信贷项目发放贷款,从回收的贷款利息中扣除手续费后,自动划转到出资人指定的账户中。对绿色信贷已支持的项目,可将其资金需求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分解成可分割销售的证券,以商业银行作为偿还主体,并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票面利率,在资本市场或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销售,方便民众投资,拓展民众的投资渠道,让国民切身体会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好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化国民环保应从自身做起,推动全民讲环保、以环保为荣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2

  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逐渐的壮大发展,使得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快速增加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国内各家银行也相继加快了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与服务,特别是在个人高净值客户市场和理财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行业竞争。本文运用金融学理论相关知识,对高端客户理财状况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商业银行在高端理财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迹象,内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我国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变化,加快建立新的经济发展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高端客户规模,增加此类客户的利润贡献度。那么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高端客户的资产投资要求、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研究创新性的理财规划方案将成为银行考虑的重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理论概述

  (一)高端客户理财的概念

  高端客户①,即高净值客户,指政府部门、金融、铁路、公路、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行业以及信誉度好、资金充足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大企业的高层人员。对于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根据“帕雷托法则”可以理解为占客户总数量的20%,但提供的利润却高达总利润80%的'客户,这所谓20%的客户即高净值客户。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特点

  2.特有的品牌认知度。商业银行开展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关键就是要让客户在体验中不断深化对品牌的感受,这也是进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趋势。各商业银行逐渐完善自己的高端客户品牌,呈现出完全竞争的态势。例如中国银行创立了“中银财富管理”,交通银行创立了“沃德财富”,浦发银行创立了“浦发卓信”,光大银行则创立了“阳光理财”等等。

  3.特别的理财目标。高端客户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服务,它不仅满足客户当期需求,更要满足客户未来需求,帮助客户合理安排之后的生活消费,实现财富累积。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对某一阶段的解决方案,更需要一生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银行提供系列化的专业服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二)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各商业银行最初推出的理财产品尽管在种类、内容及收益方面不完全相同,但却存在以下的共性,这也正是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于高净值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现状。

  1.理财产品均设置有最低购买限额。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推出各理财产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均设置有不同的购买限额,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理财产品限额也不同。正如表格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银行对自己的理财产品都规定有一定的最低限购金额。

  2.理财产品所对应的预期收益率水平较高。高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一般的理财产品略高。一般来说,高端理财产品中结构型理财产品其认购门槛比较低,预期收益率较其它类产品有明显优势,预计可达5.5%到6.5%。例如中信银行的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慧赢1557号”年化收益达到了5.85%,而一年期的定期利率却只有3.0%。

  四、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往往大同小异,几乎都是存款、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并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虽然各银行都提出了“贵宾理财”、“贴身理财”的业务发展理念,其建立的“金融超市”声称可以提供储蓄、保险、基金、债券等“一站式”服务,但实际上只停留在概念的推广和形象的宣传之上。

  (二)客户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财富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客户信息档案资料充分了解和完全掌握之上,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也有利于建立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和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

  (三)专业、个性化的理财顾问稀缺

  高端客户的理财经理不仅要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而且要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品,对国家税收政策、移民政策、信托计划等要熟知,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有足够的从业经验。

  (四)理财业务风险约束机制差

  由于银行忽视风险提示,对产品的风险揭示不具体、不醒目,对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缺乏透彻的解释与分析,没有结合产品揭示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五、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种类

  创新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样如此。因此,要加快对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创新工作。金融理财产品不仅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使客户建立起对该产品的信任,而且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设置技术壁垒,防止对手的不良模仿。进行产品组合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二)创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贡献率

  在针对高端客户进行关系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管理及服务的差别化特征。建立集中、统一的个人客户信息档案系统。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对不同的客户要实施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在此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面向高端客户可以提供利率优惠、信用卡年费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等各种价格性优惠措施。

  (三)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强化理财服务的风险控制

  完善与个人金融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新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发展。要建立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做好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六、结语

  随着富裕阶层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理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资金相对富裕的高净值客户,对于财产的有效规划成为理财的重中之重。对各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的利润贡献度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做好高端客户的维护,争取这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一套完整、可操作的高端客户理财方案,是吸引客户较为有效的营销方式。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需要通过发展多样的理财业务,确保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需求能够得到有效配置。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3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借款企业的原因、外部环境的原因、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入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风险产生的原因,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进而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从其产生来源可将信贷风险看作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借款企业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从银行自身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围绕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各商业银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上。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产权制度,没有真正解决责、权、利问题,因此造成银行自身管理监督体系不科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贷款的时机。

  (二)借款企业的原因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改革是否顺利完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70%以上集中于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改革成功与否和经营状况是否好转是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的原因

  首先。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这些法律本身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在: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欠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3.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4.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得规定,维护银行得依法收贷权。

  5.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6.违规帐外经营严重。违规帐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帐外帐,乱用科目,调整帐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受益领域。由于帐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中。

  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

  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自身以至金融业能否生存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立足于标本兼治,我们应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进程,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其次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了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意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还要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还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应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的工作,逐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问题。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4

  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领域发展风生水起。据国际权威咨询公司艾瑞咨询预测,到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巨大的市场规模让银行、电信运营商和民营支付企业纷纷加大市场投入。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状况

  目前,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电子银行在对银行的服务支撑、业务分流与改善结构的方面起着决定作用。通过电子银行,拓宽了银行传统业务与客户的接触面,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高速公路”,让客户以最简便的方式,能7×24小时在线安全办理银行业务;

  通过电子银行将银行从“加网点,加人”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转变成高科技与高效益的发展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银行日常营运成本,使人工柜面能更多地服务于高端客户,从事理财等高附加值服务;电子银行的分流能力、创新能力、新兴市场渗透能力、客户体验持续改善能力,将大大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拓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来源与负债渠道,降低经营成本。电子银行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成为银行整体服务经营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电子银行的贡献率现在一般都在50%以上。目前,如果一家银行现在其柜面业务占比还是50%以上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当中将很难立足。因此,电子银行的出现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更是一场经营理念的深刻革命。

  以工商银行大庆分行为例,该行电子银行现有企业网银客户3700户,个人网银客户15万户,电话银行客户9万户,手机银行客户3万户,20xx年预计新增企业网银客户450户,个人网银客户4.5万户,手机银行客户1.7万户。

  尽管工商银行大庆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规模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但整体结构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柜面业务的分流效果和客户的整体活跃程度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对全行转型与发展的价值贡献仍有待深度挖掘和提升。从电子银行的业务结构来看,20xx年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占电子银行业务总量的比例只有42%,说明能够真正分流柜面压力、创造价值的交易类业务还需要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0xx年以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因此,大型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尽快促进自身转型发展。但是,电子银行业务的对大型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在有关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和难以进行界定。我国目前尚未能够专门就电子银行业务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如数字签名法等。

  法律法规上的真空,很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并且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解决。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外,各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由于对网上银行的认识时间也不长,相关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及监管措施也存在严重滞后情况,其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加强。

  (二)社会认知度和目标客户群不广。近年来电子银行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在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认识深度和广度还明显不足,客户群体较为狭窄。如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中;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机构客户和公司客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城市由于优质客户少、行业结算量小,普遍发展缓慢。目前大量占用银行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低端客户仍不能或不愿接受电子银行业务,导致此项业务的强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三)信用体系存在瓶颈制约。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是阻碍电子银行发展的关键。以目前网络上盛行的B2C业务来说,无法像现实社会中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进行交易,主要采用先预付款后收货或货到付款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缺陷,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一是对于先预付款后收货方式,买方有理由担心付款以后无法收到产品或者收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二是对于货到付款方式,卖方有理由担心发货以后有可能对方以某种不合理的理由拒收,或者接受货物以后拒绝付款或只部分付款从而造成财产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三是货物及款项两清以后后续服务和维护也容易产生双方的纠纷。

  (四)安全防范问题。电子银行业务涉及诸多用户的银行存款,如果安全性出了问题,电子银行的声誉将受到很大影响,并会导致客户流失,如果损失面过大,还会造成社会问题。所以安全性保障是电子银行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虽然电子银行已经采取了最新的安全加密防范措施,但是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直接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从目前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业务的.几起案例看,如何不断的提高电子银行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手段,已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策建议

  电子银行以其业务功能丰富、快捷、先进、安全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对客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以其低成本、高效率而广受业内重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银行已经不再只是锦上添花之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大计。

  因此,监管部门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增强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竞争也愈加激烈,但是必须在有序中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

  要确保规范和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作保证。使其有关交易行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寻。除国家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必须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相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对现有各类产品从客户信息资源、内部管理系统、技术处理平台和服务功能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渠道带动产品与服务创新。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渠,是与现有的柜台服务相对应的,因此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可以获取的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依赖于银行后台的业务系统,依赖于银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以及专门为电子银行开发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但是这并不代表电子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照搬相应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在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渠道的特色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注重创新的能力和协作的精神,实现很多银行柜面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通过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通知业务,一旦客户账户余额变动即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形式等提示客户。

  (三)开展业务流程综合改造和优化工作。电子银行作为一项与各专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覆盖各类客户的综合性业务,注重对跨部门、跨专业、跨系统、跨机构业务流程的梳理与整合,加快突破电子银行柜面业务办理的流程瓶颈,减少内部的冗余环节,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加强电子银行注册与银行卡和信用卡开卡流程的整合,实现一站式服务;优化柜面主机交易,加强不同交易之间的客户信息联动,取消冗余授权,减少客户密码输入次数和授权次数。在企业柜面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要实现企业证书制作、传递和发放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进一步简化企业客户的注册流程,强化风险控制。

  (四)防范技术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由于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广域性,在提供给客户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使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面对原来便存在的信用风险、客户的道德风险及自身员工的内部风险,还要面对其新增的独特技术风险。从技术层面考虑,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备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再复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都需要通过人进行操作和开发,而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是否过硬,是保证电子银行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技术过硬,通过他们编制的业务程序、他们搭建的业务环境质量才高,抗风险能力才强;二是提高设备质量。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对技术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相应的设备质量要尽量达到安全运行标准。特别是当前要改善支行一级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环境和机房建设差的状况,最大限度地经得住窃密和骇客攻击的考验;

  三是提高软件系统的严密性。组织软件技术人员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现有缺陷,尽可能防止因操作系统某些环节的缺陷而引发不良后果。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5

  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已对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论是系统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

  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银行市场营销能力和目标的,而银行营销部门又难以控制的各项因素和力量的总称。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的重要内容。

  1市场营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已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银行往往只将市场营销作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将其看作是影响银行全部经营理念的哲学,还未完全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很多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总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把推销产品放在首位。在对客户介绍相关项目服务时,一般只强调服务的益处,而没有对客户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在经营策略上,虽然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把营销简单地当作推销,零星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等方式,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

  2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不准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缺乏对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无法充分发掘和展示其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3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民众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目前这种情况虽然会影起客户的不满,但却别无选择,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4忽视形象经营的内涵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形象经营,理性地架构自身的形象识别系统。例如,导入CI形象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规范员工行为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形象经营方面明显地存在着将形象经营作为银行的化妆品,而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经营渗透或延伸到银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银行企业文化,影响了商业银行形象识别。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面向客户和市场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

  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金融产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和工具,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最终获取银行的长期利益。银行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基本思想,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银行所生产经营的是无形、灵活、不可分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寓产品营销于服务之中。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推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积极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功能,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2正确定位,明确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目标

  目前,各家银行片面追求高档次,从内外装修到经营产品的类型,统一向”高品位”看齐,把市场目标集中定位在大企业和高职高薪层的客户层。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现状,大型企业和高消费者仍只是少数,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而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要求客户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持久强劲的存储力。据此,金融企业应主要把市场目标定位在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群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层和中等收入者,同时,集中优势资金兼顾大型企业和高薪层客户,实行多层次定位。

  3推动业务转型,实现产品创新,降低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

  我国目前房地产行业及其他工业企业的还贷能力下降以及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金融脱媒”现象促使银行业必须进行业务转型,转变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不断推动新产品研发,拓展盈利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战略产品来减少对贷款业务的依赖,主动适应新的经营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对储蓄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存款业务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顺应虚拟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业银行业务需要从柜台服务、等客上门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服务转变。必须把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通过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在ATM、POS网络中不断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家庭银行业务、工作地存取业务等。在工资批发业务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开展非常先进的银行营销业务,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4抢抓高端客户,引进高素质人才

  高端客户具有资产雄厚、购买能力强、风险承受能力强等特点,其雄厚的资产不仅能够增加负债,而且能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拓展空间,同时有贷款需求,为增加资产提供了新途径。抓住高端客户,同时发展了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一举三得。抢抓高端客户不仅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各商业银行在同业占据领先优势的先决条件。

  引进优秀人才,实行激励机制。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业务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争夺。近几年来,由于用人机制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我国商业银行要向西方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让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迈上新台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6

  一、前言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构建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无法一蹴而就。对于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有着独特意义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履行职责,开拓发展,必须通过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形象,不断凝聚发展共识,进而实现行业、网点和人员的共同进步。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7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观点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着品种少、缺乏系统管理及专业人才,基层行领导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其拓展中间业务积极性等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较低。为此,作者建议在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营销高效化、服务人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外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宣传力度,对内要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和考核,加快电子化建设,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的空间,各商业银行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强竞争力和收益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点较低,范围有限,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主业的现状相比,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二是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行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三是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既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又缺乏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同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创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基层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1、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中间业务既是银行的服务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巩固和发展庞大客户群的主要手段之一。商业银行应广泛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要投入人力和适当物力、财力宣传中间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内部资料,通过信函等方式寄送宣传资料,通过在月结单上打印宣传文字,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户的注意,使中间业务的服务品种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2、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农行目前成立的机构业务部门就是顺应中间业务发展趋势产生的。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特别是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转帐、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4、要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复合性、综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应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5、要坚持中间业务创新。加强与券商的合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等;积极发展租赁业务,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和代理业务功能,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6、发展中间业务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业务品种多样化。商业银行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如押汇业务、信用卡、保管箱、咨询服务、租赁、保险代理、证券回购、代客资金买卖等,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是营销高效化。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间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三是服务人性化。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农行金融超市实施开放式经营和“一站式”服务,就是人性化服务的一种,可以不断推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8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就将其农村地区的网点改为信用合作社,这种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的金融机构组成便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早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居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形成的金融体系单一化和不成熟都促使农村金融网络的亟待补充和完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坚力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则更需要加强管理以满足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以及支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票据贴现等,因此发放贷款是是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虽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也不断更新和拓展,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发放贷款挣取利息仍然是其一项主要业务收入。[2]然而,发放贷款具有与其他经营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将面临不能预期的风险引起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的情况,而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对象未来期间能否挣去足额的资金以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不能直接对贷款对象的经营风险实施干预,只能通过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来判断风险和降低风险。

  本文便以江西省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客户对象所需承担的风险以及如何针对客户类别进行风险控制。

  一、安义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安义农商行”)是在原安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xx年1月1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是全省首批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安义农商行一直以占全县金融机构3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县40%左右的贷款、60%多的工业园区企业贷款、80%多的全民创业贷款、90%多的农业贷款及98%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安义县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县的银行中,除了县城所在地龙津镇,国有四大银行网点较多外,安义农商行在全县范围来看,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发挥了服务农村的特点,即在每个乡镇都有其营业网点。另外,该行网点分布对于促进自身发展也有明显优势,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长期将农村合作社当成是他们自己的`银行,合作社发展到今天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民群众仍然对其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因而具有很强的存贷款粘性(即长期的业务往来,农民没有意识和意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存贷款),农民的这一特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能够较其他银行更容易在农村扎根和业务拓展。因此,安义农商行在全县各乡镇的布局能够很好的展开其日常业务。

  二、安义农商行营业模式

  安义农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股份主要来源于少数法人股东集资建立,同时向外部吸收少量自然人股份和内部职工股份。银行作为存贷款方的金融媒介,虽然可以经营多种组合投资来增强盈利水平,然而,作为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农商银行却业务较为单一,通过挣取存贷款利息差成为其主要赢利模式。同时,农商银行又具有其它银行不同的存款对象与贷款对象,从而造成其区别于其它银行不同的业务特征和贷款风险。通过了解其具体的存款来源能够更好的了解长期存款与短期存款占银行资金比重,而通过了解贷款对象则能够更好的了解贷款风险类别,以下便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与贷款对象。

  (一)资金来源

  1.村镇居民存款。作为村镇地区的金融机构,安义农商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本乡镇的居民存款。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民存贷款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意识中将农村信用社当成他们自己的银行,因而形成了长期的业务往来。尤其是20世纪末安义县出现的外出从事建材生意的热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将其外出务工、经商所得存入安义农商行,由于农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较差,从而大部分农民年复一年的将全年的收入存于银行,该部分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从而保障了贷款支出。

  2.乡村级政府的财政存款和事业单位存款。由于乡镇一级仅有安义农商行设置了营业网点,为了存取方便,政府及事业单位资金主要存放所在地农商银行。虽然,该部分资金经常发生频繁存取,但是仍然存在最低存款水平线,或者存在区间性定期存款,为银行资金放贷提供了暂时性资金缓冲。

  3.支农扶持资金。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了大量资金扶持。该部分资金自上而下划拨过程中最终由乡级政府存于农商银行,再进行具体分发。而安义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虽然政府通过农商银行将资金转入了农民个人户头,但是该部分资金仍然存放于银行,只有小部分资金被在家务农的居民提现。因此,该部分资金也成为农商银行的放款资金来源。

  (二)贷款对象

  1.外出开办厂房的农民企业家。安义县自上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外出做建材生意以来,积聚了数额不菲的财富,少部分人因此而开始建厂进行建材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由于个人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其业务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银行高门槛放贷条件限制了农民企业家 的贷款途径。另外,农民企业家关系网的简陋导致从户籍所在地的农商银行大额贷款便成为其主要的外部债务资金来源。该部分农民企业家贷款呈现出集中性贷款的特点,即每年

  春节期间企业家向银行大量贷款以保障本年度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2.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前述安义县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众多实力雄厚的农民企业家外出办厂。同时,安义县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多项招商引资举措,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及外地企业家在本地办厂以振兴当地经济,许多企业家不断将向外投资转入在本地办厂,而业务面向全国。该部分企业家也将依靠安义银行资金放贷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农户小额贷款。安义农商行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其建立初衷是为了满足本地农户贷款需求,保障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向银行贷款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有一部分农民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保障其生产生活。因此,部分农户由于资金短缺也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数额在几百到上千不等。

  三、安义农商行贷款风险类别

  (一)空间差造成放贷银行对资金放贷对象难以把控所引起的风险。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末安义人民走出安义在全国各地做起建材生意,带动了全县经济飞速发展,外出经商的浪潮激起许多农民企业家在外地办厂,该部分在经商所在地很难向银行贷款,基本上都依靠在安义农商行贷款,将资金用于外地投资。这就造成贷款银行与贷款对象经营地存在空间差,银行放贷具有很大的风险。虽然银行可以考察贷前信用、贷方历史贷款记录以及贷方现有经济状况,但由于贷款收益及本金收益依靠是贷方未来财务状况的充实与否,银行很难通过监督贷款对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来防范危险,因此该类贷款具有较强的风险。

  (二)政府扶持企业引起的银行贷款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手段对银行的干预较频繁,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银行向特定企业或投资者提供贷款。然而,这种不完全依靠银行风险防控的放贷方式难免加大银行贷款风险。随着安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外地以及本地的企业家在安义开厂经营,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然也要给投资商提供便利的贷款渠道,这样有可能造成少部分不良资产占较大比重的企业或者资不抵债的企业向银行恶性贷款,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承担该类贷款所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小额贷款中的农户到期无力还款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处在贫困状态,这部分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保障其生产生活.[3]安义农商行每年都要对农民生产资金进行放贷。这些农民大部分为家庭困难,不能够依靠自身或者其他亲戚朋友解决日常生活的人。因此,每年年初向银行借款以按时按量做好农忙工作,待到农作物销售之后将资金归还银行。这类贷款的收回依靠的是农民当年度能否有个好收成,难以依靠事前预测来判断贷款收回可能性。

  四、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措施

  以上我们分析了安义农商行贷款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类别,不同贷款方其引起的风险高低和风险管控难度具有其差异性。以下我们便针对不同贷款风险特征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一)针对外出办厂经商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由于该部分资金需求方其实际经营地并不在本地,银行不能够通过适时监督做出风险防范,良好的风险预测和控制便成为保障贷款收回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在农民企业家提出贷款申请后,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针对其业务特征和经商所在地聘请专业人员对其经营发展潜力做评估,以预测的方式判断其未来资金收回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民企业家作为本地居民,银行可以要求其提供贷款抵押或者保证人,抵押必须达到贷款条件,保证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财产实力以保障贷款人不能足额还款时承担保证责任。

  (二)针对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该部分企业家在其经营过程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促进其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在一般情况下,银行能够做好对其经营过程中风险识别,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这些途径主要包括事前实地调查和事中做好监督。银行真正难以控制的是企业在发展不利情况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贷款。此时银行已不能单纯的依靠对贷款对象进行资产审查确定是否贷款。银行一方面应该不断健全内部放贷制度,加强与政府沟通,以减少在不利情况下的贷款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贷款方提供保证人或者政府为贷款方寻求保证人的方式减少贷款风险。

  (三)针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防控。

  通常向银行贷款的农户财产实力较弱,难以依靠自身财产满足生产经营。此时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向该部分农户提供贷款。事前预测和财产审查不能作为贷款发放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即是农户出现到期不能还款的情况,银行也不能依靠强制措施用农户其他生活必备财产偿债。此时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更好的促进困难农户的增产增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的方式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要求农户依靠亲戚朋友的保证来借款。农村地区姻亲关系浓厚,亲朋之间的关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农户贷款。

  五、总 结

  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中坚力量不可避免的承担着较大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便成为银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作为主要风险的贷款风险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基于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理念,在从事存贷款业务过程也将不可避免的承担着各种风险,鉴于农村商业银行发挥的巨大作用,做好其风险防控以减少贷款风险尤为重要。[4]本文以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在阐述其资金来源、贷款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了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其日常贷款中面对的不同类别的风险,并针对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面对的不同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以期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建言献策。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9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互联网管理和运营技术逐渐普及,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这一新的金融模式将决定城商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全部用户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客户的时间、金钱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及覆盖面,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市场,满足客户各类需求,使金融服务日趋全面、完整。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业基本上由银行主导并垄断,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提升较慢,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不情愿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普通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或者说金融机构的收益与成本结构不支持,此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弱。金融发展与创新被抑制,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被挖掘以及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就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变革以及客户需求的爆发提供契机。

  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五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增速放缓,城市商业银行却发展迅速,总资产增速远居于银行业首位。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金融脱媒带来的`银行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加强业务的转型等,都给城商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在加大业务与产品创新,开展传统业务网络化时,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现有技术水平的制约,相对大型银行进程缓慢,客户感受力度不大,竞争处于劣势。其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其业务经营及网络服务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很难扩大到全范围,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往往需要与全国性业务相匹配,这对于城商银行难说,很难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

  所以,无论是效仿各大型银行开展网络化、移动化业务模式,还是自建电商平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城商银行都存在劣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模式进行探索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德国的"直销银行"有望在我国作为与实体银行相互补充的新型银行经营模式,成为区域性银行进行业务拓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应把建设直销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直销银行的特点

  第一,直销银行一般没有实体分支网点,银行后台工作人员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沟通和业务往来,充分体现了"直销"特点。同时,为银行降低了日常的运营费用和成本,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直销银行主要为个人客户提供标准化金融产品。如活期存款及转账、储蓄存款、消费分期付款、网上交易支付等业务。

  第三,直销银行的大部分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业务开展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

  (二)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从直销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其大多数是由银行集团控股、组织结构扁平化,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采用多样化服务吸引顾客、便捷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等特点,符合我国城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很多区域性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寻求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但却受到监管部门的政策约束,禁止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扩张,因此这些必须考虑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多的选择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业务,且当前很多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由此看来,已经具备基于互联网的"直销银行"创建条件。区域性城商银行可以借助虚拟网络和外部实体网络,突破物理网点的约束和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直销银行,直接与终端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提供安全、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销银行不以实体网点和柜台为基础,主要采用终端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业务模式,从而减少机构设置、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的缓解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

  从风险监控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难以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缺少安全校验工具、客户面临交易欺诈的危险度高等。而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在地区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互联网金融化业务的相关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业务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业的优势,避免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弊端。

  四、总结

  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直销银行定位时,要注意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传统电子银行是以成本节约为导向的替代式交易模式,将柜员的工作交由客户自己通过网络、手机和自主设备完成,其出发点是考虑将客户从网点分流到电子渠道,以降低银行成本,减轻工作量。而直销银行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盈利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建立"开放、协作、平等"业务模式,面向本行及他行全体客户,将交易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弥补了传统电子银行缺乏对外部合作资源整合的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要借助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契机,突破区域经营的限制和现有的城商银行发展瓶颈,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以现有银行机构作为后台,通过网络将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吸引更多客户资源,同时扩大资产负债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的再次增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0

  一、引言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就给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样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要将现存的消费者牢牢把握住,不断的开发新消费者,不断的加强市场营销策略。下面就简单的分析一下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然后对锦州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发展策略阐述几条我自己的观点。

  二、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

  现在普遍的商业银行在服务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改观,同时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加大了的力度,市场营销的策略也有所改变,而且已经初具成效,但是任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

  相当一部分的商业银行任然存在市场营销观念的缺失,坐等客户上门缺乏主动的市场营销,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市场营销对现在的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还受陈旧观念的影响认为银行行业具有垄断性,但是随着商业银行数量的增多,客户的选择同时也增多了。还有就是很多的商业银行没有相对长远的市场营销规划,只注重当前时期的营销任务,对消费者没有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只会从银行的利益考虑不主动换位思考,不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而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流失,进而导致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果不佳。

  (二)市场定位不准确

  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忽略了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对市场进行细分,只是随波逐流的创新服务、开发新产品等等,对消费者的需求缺乏系统的分析,对市场没有深度的细分,导致很多的资源优势受到限制无法充分的展示。当前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的共性大,营销手段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形成一个个性的独特品牌和服务,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三)市场营销不足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增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明显,各个商业银行业在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不断的努力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尽最大的努力增加销售额,但是成果都不是很理想,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工作的不足重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银行自己内部缺乏浓郁的营销氛围,没有主动的对产品进行营销,知识单纯的将商业银行所有产品的宣传资料放置在报架上,或者是通过各种视屏、字幕在电子显示屏上进行展示,缺乏主动的对消费者进行产品的介绍,使得相当的一部分消费者不清楚甚至是不知道产品的存在,只有银行工作人员熟悉产品,从很大意义上来说也就丢失了非常多的消费者。

  二是外部宣传和销售的缺乏同样是营销工作不足的表现,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外部销售基本是寥寥无几,与保险行业相比较,银行的外部宣传和销售的市场营销几乎是没有可比性的,银行产品的外部销售仅仅局限于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认识熟悉的人,进而进行关系的拓展,这种方式的营销力度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范围非常的小而且存在局限性。

  (四)缺乏专业的营销队伍

  商业银行的营销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有的甚至是非对口专业的人员,通过较为短暂的培训就从事银行产品的营销工作,使的银行的营销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专业知识和营销技巧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没有熟悉的掌握,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样的营销队伍也就直接的导致银行的营销效果差,甚至是出现营销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

  必须要让银行的营销工作人员转变市场营销的陈旧观念,让营销人员明白和正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因为优胜劣汰一直是市场恒古不变的法则,尤其是面临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所以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把被动营销变成主动营销,改变从前单一的营销模式,更加全面的营销,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当前市场发展所需,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商业银行要积极的转变市场营销观念,要正视现在的形式,商业银行的增多使得从前的垄断时代已经过去了,相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多了,所以要积极主动的抓住消费者,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率先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二是要求工作人员对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市场做深度的剖析,牢牢把握消费者这个市场营销的主体,换位思考以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围绕着消费者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更深层次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是要求商业银行的营销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商务礼仪知识,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服务宗旨,不断的提升服务的质量,树立良好的全员营销的工作氛围。

  (二)开展个性化营销服务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提高,消费的层次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很多从前的产品和服务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商业银行应该要本着充分尊重市场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理念,结合市场消费者的实际,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出不同的个性化的产品以及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将上门服务列为特色服务之一,主要针对资金金额较大的客户,为资金金额比较大的客户提供信息、理财等专项全面的服务等等,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真正的细化市场,牢牢的把握住原有的消费者,不断的开发新的消费者,并且在消费者中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培养专业营销队伍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关键就是营销人才队伍,要求工商银行营销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懂得相关的商务礼仪知识,并且要有团队精神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定期的安排營销工作人员进行市场营销的专业培训,加强对产品内容以及价值等全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人员的规章制度,将商业银行营销队伍打造成一支规范化的团队,为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四、结语

  随着科技技术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也要不断的趋于网络渠道的销售,不断的开拓创新建立更加方便和快捷的网站,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网上交易等等的需求,更好的全面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为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05:136+138.

  [2]贾小宁,李梁.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与管理,20xx,05:57-59.

  [3]彭蕴.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OL].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4).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1

  一、商业银行发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社会资金流向发生巨大变化、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大力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显现。

  1、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结构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使银行传统业务的生存空间缩小。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从存款角度看,储蓄存款增幅滑落,定期存款所占比例下降,期限缩短,到期后转存率偏低,以及存款流动性增强。这一方面与8次降息、征收利息税及储蓄实名制等政策的影响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是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一级和二级市场。另外,一级市场也活跃着大量的认购资金。除了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大量发行对银行存款造成影响外,资本市场上投资基金的发展也削弱了人们在银行存款的需求,今后,将有更多的诸如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创业投资基金、社保基金等基金都会获准加快发展,由于购买基金的投资风险较小,受益较大,将对银行储蓄存款造成强烈冲击。由于这两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在经济生活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越来越多的居民将一部分储蓄用于购买各类保险,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分红也相应的分流了一部分银行存款。

  一方面,优质客户转向资本市场融资后,对银行的传统业务需求萎缩,银行经营困难加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制、规范上市等多种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方式的实行,使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产生新的需求。因此,传统银行业务和新业务产生了激烈的碰撞,银行必须拓宽视野,开拓非利息收入来源,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并且我国银行业要在金融服务电子化的挑战中得以生存发展,也必须通过开发一些财务顾问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服务产品来缓解技术进步的挑战。

  2、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可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传统信贷业务获利空间的缩小、信贷风险的增加使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财务顾问等类中间业务以其以成本低、对银行资本金无要求、风险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可以为银行带来稳定收益而受到各国商业银行的重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以财务顾问类业务收入为重要构成的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有关资料介绍,从中间业务的收入来看,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总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其中大约20%——30%是财务顾问等具有高智力含量的业务创造的。例如,早在1992至1993年,瑞士银行中间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至70%;英国巴克莱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可抵补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德国商业银行在1992年通过中间业务获利占总盈利的65%;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中间业务收入也达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在我国,由于信贷市场竞争激烈,提供免费的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服务往往被银行作为争夺信贷客户的手段,造成公众对银行提供服务要收费的接受程度较低。再加上结算、代理、银行卡等业务由于对设备、网点等硬件的依赖性较强,是一种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或差异性较低的金融产品,因而各个银行所提供的这类产品相互可替代性较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其价格会趋于接近成本甚至低于成本,所以收益不高的这类业务不能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财务顾问类业务由于是智力密集型产品,不同的业务人员为同一企业办理财务顾问业务结果差别会很大,因此,其相互可替代性较低,盈利能力较强。并且财务顾问类业务风险较小,不占用银行的自有资金,万一办理业务出现失误,也不会像贷款一样造成自己的损失;财务顾问类业务也不需要前期大量的设备投入,只需将银行原有的经营网点作为办公场所即可。此外,财务顾问业务涉及的经济领域也较广泛,可以为银行提供充足的业务来源。因此,可以说,发展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3、财务顾问业务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和经营效益,密切银企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维护传统业务的稳定,间接推动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业务的发展。

  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顾问业务,通过在项目前期的介入及对大量企业信息的积累、整理和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预知客户的经营风险,较为准确地筛选出一批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企业,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与资产业务的良性互动。此外,银行开办财务顾问等类中间业务,能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现有的机构网点、人员、设备、信息及商誉,提高银行业务的饱和度,提高一定资产与负债规模的盈利水平,从而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报酬率和业务经营集约度。

  4、加入WTO后,同业竞争的白热化和金融一体化要求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

  随着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在未来数年内众多的外资银行将与我国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

  外资现代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业务管理规范,科技手段先进,其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产品创新能力和产品捆绑打包营销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同时,这些外资银行还与世界上诸多知名企业、跨国垄断集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客户资源相对稳定,而这些知名企业近年来纷纷涉足我国市场,或独资或合资,外资银行不仅会继续与这些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也会用其在中间业务领域的优势来引导国内的优质客户,对那些合资企业、知名中资企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国际贸易量必将迅速增加,随之带来的结算类(外汇)中间业务、代客衍生工具买卖、财务顾问和咨询等一系列的中间业务量也将会大大增加,外资银行正好可利用其业务优势,抢占业务市场,扩大业务份额。因此,入世后外资银行一定会利用其相对优势,有选择性地进入中国市场,中间业务会首当其冲。

  5、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政策的调整,必将为商业银行发展财务顾问等类中间业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当前我国的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战略性重组中的企业需要财务顾问提供重组方案,重组完成的企业需要将现有的资产进行整合,需要对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需要将企业的闲置资金投放到效益相对较高而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中去,这都需要财务顾问的支持。其次,很多民营企业已经走过了简单、粗放经营的阶段,需要在外部专家的指导下,实现一个彻底的“质变”,进入一个全新的平台,获得更大的发展。最后,从企业家的素质看,当前一批高学历、素质好、具有较高的管理理论水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员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这些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是具有借助包括财务顾问在内的外部力量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意识的。因此,不论从我国的企业发展状况看,还是企业家的成熟度来说,我国的财务顾问市场已经从萌芽走向发展阶段,业务需求的空间较大,商业银行具备了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潜在客户基础,银行关键是如何发挥能动性,如何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将潜在的客户变成现实的客户。

  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使过去企业外源融资主要靠银行的局面发生根本改变。一方面,优质客户转向资本市场融资后,对银行的传统业务需求萎缩;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以及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制、规范上市等多种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方式的实行,使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产生新的需求。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规律和我国的政策导向,都预示着我国金融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以资本市场为媒介的直接金融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增加;资金流向的变化要求银行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拓宽服务领域。为了应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适应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商业银行也必须努力发展中间业务。

  我国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出台为今后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在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如前所述,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泛,品种繁多,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大。结算、银行卡等业务由于对设备、网点等硬件的依赖性较强,因而各个银行所提供的这类产品相互可替代性较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其价格会趋于接近成本甚至低于成本,所以收益不会太高。而财务顾问类业务由于是智力密集型产品,风险小、投资少、盈利能力较强,而且涉及经济领域也较广泛,因此可以为银行提供充足的业务来源。可以说,发展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增加收入,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商业银行发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真正理解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企业在对银行传统业务需求逐渐萎缩的同时,在并购、租赁、股份合作制、规范上市、资本运作等方面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此外,面对投融资领域复杂的投资风险、多样的融资方式,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外部专业机构在产业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融资方式设计与创新等方面提供专家顾问意见及策划方案。

  而财务顾问业务是一种低风险的中间业务,这种业务不直接占用银行的资金成本,不产生坏账,对改善银行的收入结构,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财务顾问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是互补互动关系,它还可以加深银企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维护传统业务份额的稳定性,间接推动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的发展。因此在目前存贷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顺应金融方式和社会资金流向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金融深化与创新思维,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财务顾问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2、制定合理的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的发展目标和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可以结合自身业务优势和发展战略等总体经营战略,制定以社会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财务顾问业务经营分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客户,强调着眼于未来、满足客户需求、勇于竞争、不断创新以及盈利的指导思想;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为重点客户,细分目标市场,并且将投融资顾问、企业资本运作顾问财务定位为咨询顾问业务的重点发展产品,集中力量力求突破。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融资体制的变化使这些领域的财务顾问需求迅速增加,另一方面,这一领域可以发挥银行熟悉各种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及相关要求的优势,扬长避短。

  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逐步改革和建立适合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特点的管理体制,为这类业务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要逐步建立与该业务具体特点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制定充分体现各方利益的资源有效整合办法。此外,还应具体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收费标准等,引导财务顾问业务规范化发展;建立项目信息库,把一些客户需求介绍给相关分行,做好及时沟通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银行财务顾问业务的市场认知度;做好内控及信息保密工作,防范风险等。

  3、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力度,主动营销,引导客户,创造需求。

  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推出有特色、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使用国际市场上行之有效的各种营销手段和方法,对产品策略、促销策略、目标市场以及价格策略等营销组合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了解财务顾问业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变化,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市场行为和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自身的优势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并逐渐形成独特的财务顾问类金融产品名牌,扩大市场影响。

  另一方面可以将原来机构设置以产品为主线改变为更加灵活的经营理念。比如将财务顾问业务产品纳入到客户经理的营销工作中,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发现并培养潜在的目标客户,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营销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综合营销队伍。通过这种客户经理采集市场需求、后台业务人员提供具体服务、联合组成项目小组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快捷、顺畅的信息交流,保证专业、全面、个性化的服务质量,提升银行对客户的服务层次。

  4、加强人员的储备和培训。

  财务顾问业务是一项智力、技术密集型业务,人员素质是决定业务成败的关键因素,集结与开发人力资源是发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基础与根本。但是长期以来,受我国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商业银行缺乏精通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企业财务管理的人才,所以商业银行可通过适当引进一些高素质人才,以提高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的开发和竞争能力。

  5、加强与外部专业机构的合作,发挥集团优势,建立系统联动机制。

  由于我国目前在财务顾问类业务上,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还有所限制,所以一方面,银行应与外部证券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中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讨投资银行领域项目信息交流、客户互相推荐、共同担任企业财务顾问,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的具体方式,并与各地人民银行、证管办、计委、经贸委等部门加强联系,了解有关政策及信息,充分借助外部力量,带动财务顾问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发挥银行的系统和集团优势,部门之间、分行之间以及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在业务合作、信息沟通、经验交流等方面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在银行发展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的外部环境的营造方面,人民银行应制定并完善财务顾问业务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的发展。一要用高度的战略眼光,大力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为银行财务顾问类中间业务市场准入和良性运行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激发商业银行拓展新品种的热情;二要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查处力度;三要引导和规范各商业银行进行同业协作,特别是对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规范竞争行为,维护银行整体利益,各行要相互协商,达成共识,制定公约,共同遵守;四是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调查和研究,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和舆论支持。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2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经营战略,提升客户营销服务理念

  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认识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个人金融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个人并重,并尽快改变过去的运作程序和服务方式。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认真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个人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个人金融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同时,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加强营销管理。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

  2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1加快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转型。突破以传统储蓄为核心产品的业务体系,横向全面整合,纵向深度开发,全面拓展个人存贷款业务、中问代理业务、个人理财以及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加快构建以综合账户为依托,以个人理财为核心的复合型、多功能、电子化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体系,培育明星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以优质产品链创造新的利润源。

  2.2提供个性化的金融商品。要根据不同阶层、年龄、财产实力、生活习惯和人生需求等,多层次、多侧面进行市场细化、制定相应营销策略,适合不同客户的需求,配套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营销。当前要重点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资产业务方面主要是个人消费信贷,中间业务方面主要是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咨询、个人理财等业务。同时开展电话银行、购债、外汇买卖等新业务.积极研究开发ATM自助转账交费等功能。要研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推行银证通、个人支票、理财金账户等新金融业务、新金融产品,力争与国际接轨。真正关心客户所急,帮客户所需,努力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2.3逐步形成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模式。改变目前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持银行长期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改变以价格战为主追求市场份额的市场营销方式,注重建立低成本的销售渠道,更多地采用外包等营销方式,完善和扩大营销渠道;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制定营销策略,建立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开展专业化销售和交叉性销售;在银行组织结构逐步从层次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化时,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再造个人金融业务流程,形成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线的组织架构,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架构,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2.4树立客户是银行资产的理念。银行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拓宽业务领域,整合内部资源,释放创新能量,提高创新效果,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履行对客户的保密义务和尽职责任,为客户提供专业、客观和公平的意见,确保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符合其真实的需求;妥善解决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提高金融创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科学地建立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平台;按照结构进行分层管理,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也能使银行体现出更高的服务水准。

  3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络化进程

  3.1加快开发电子银行体系。对系统中已有的金融服务品种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银行不仅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备类客户的需求,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应用高科技手段,使大量的个人金融业务处理由客户借助营业网点的自助设备完成。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全国范围内的网点服务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虚拟服务有机结合。

  3.2加强技术创新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使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服务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3加大自助服务系统建设。自助服务系统是直接提供交易服务的工具。完善自助服务系统可以弥补由于裁减网点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银行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结论

  科学的政策+合理的制度+合格的人才=成功的个人金融业务。坚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制度环境、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就能实现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满足居民曰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必须调整战略发展定位,把握最佳调整阶段和发展时机,借鉴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合理配置相关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发现和发掘自身的传统优势.整合服务渠道.理顺经营机制,进入高贡献度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着力将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发展壮大。

  致谢

  非常感谢导师 教授给予我的帮助。尤其是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定、确定研究方案以及篇章结构、理论指导、修改直至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饱含了导师的心血。导师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以及谦逊、宽厚的为人,无不给予我深刻的启迪和莫大的鞭策,同时也将深深地的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使我受益终身。师恩似海,我唯有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加倍努力,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师恩。

  最后,向百忙中抽出时间审稿及参加本论文答辩的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修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20xx (5)

  [2]汪兴龙,周青青.试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拓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 (5)

  [3]张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xx (12)

  [4]杨小力,杨林岩,周小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xx (6)

  [5]刘超.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xx(21)

  [6洪崇伟.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24)

  [7]孙桂.商业银行功能优势与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J].学术界,20xx (1)

  [8]曾庆海.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J].现代商业,20xx(20)

  [9]武振杉, 吴海燕, 张世芹.谈商业银行个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3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岌岌可危,转型互联网化轻资产、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型中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并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应战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不仅仅是建设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或者建立电商平台,简单地复制互联网金融模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互联网金融思维,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和品牌形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优势互补,在合作中谋求共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SWOT分析法

  引言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经预言:“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这句话正验证了目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面对的困境,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依赖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岌岌可危,转型互联网化轻资产、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型中间业务需求日益迫切。

  1、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

  自20xx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这个包含着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基础的新鲜概念迅速在我国传统金融业流行起来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互联网金融具有传统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营销优势,比如准入门槛低,便捷高效,创新能力强,强调客户体验以及成本低廉等。另外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日新月异的迭代速度,强大的融合渗透能力,普惠制的金融服务方式和广泛的'客户资源覆盖面等竞争能力。

  2、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受到的影响分析

  2.1货币基金,分流活期存款

  20xx年以来,余额宝的风靡带动了投资货币基金的热潮,较之于传统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可以在保证3%-4%年化收益率的基础上实现T+0赎回,优势突出。商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作为低成本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在货币基金的冲击下规模骤减。

  2.2P2P网贷,引导金融脱媒

  P2P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直接对接了个人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以其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平台发展迅猛,未来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商业银行所受波及更大。

  2.3网售基金,颠覆传统渠道

  自20xx年以来,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销售额持续爆发,不断刷新了市场对互联网金融爆发力的认知,其轻资产、广用户的互联网渠道对以银行为主的传统基金销售渠道的颠覆和替代仍将延续。

  3、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

  图略

  4、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冲击下的策略

  应对面对错综复杂的互联网发展形势,传统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做出重大改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互联网金融前进的大潮中去。不仅仅是建设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或者建立电商平台,简单地复制互联网金融模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思维。传统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和品牌形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4.1SO战略: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发展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由表1知),加快推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和技术研发部门,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互联网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将现有客户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处理,从而为业务部门提供具有高质量参考价值的业务发展建议;其次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超市、电子商务和在线融资平台,走差异化道路,尽量避免金融产品同质化问题,利用云技术处理自身客户交易记录,摸索出一条基于传统商业银行自身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优势(S)资金和技术优势客户资源、市场份额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劣势(W)网点覆盖率低经营成本高用户体验性差息差收入占比高机会(O)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金融领域的发展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WO战略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威胁(T)同质化产品及服务增多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化S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威胁WT战略减少劣势,回避威胁。

  4.2WO战略:树立互联网思维,优化用户体验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从技术手段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有非常强的覆盖用户的能力,不受地域的限制而且成本更低;从思维模式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更注重用户体验,甚至是免费的用户。通过群体之间的实时互动,共同协作来实现用户信息平台化、网络化,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验,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改进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反观传统商业银行,其服务理念是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没有把服务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由表1知),给用户的感觉是冰冷的,高高在上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用户不断的流失。传统商业银行必须从经营理念上谋求转变,抓住互联网思维模式的精髓所在,提高对用户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和群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沟通,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第一,根据用户消费偏好的差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类型进行细分,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第二,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业务联盟,将不同的优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性金融平台,通过“一条龙全方面服务”,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4.3ST战略:加强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在经济新常态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首先应该迅速调整、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及应对态度。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不是颠覆传统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两者之间是能够实现共赢的“非零和”博弈的。传统商业银行要懂得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努力研发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应战同质产品的泛滥(由表1知);与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与合作的进程中寻求共赢的局面,而不是采用恶意竞争的方式排挤互联网企业,或者在竞争中选择逃避。具体的合作模式可以参考一下两种模式:第一,客户资源信息共享。互联网企业通过购物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源信息,而商业银行因为其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很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信息(由表1知)。双方应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交叉销售。第二,共同打造小微企业在线融资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共享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的经营数据和经营者的信息,由电商平台向传统商业银行推荐有贷款意向的优质企业,传统商业银行通过交易流水、买卖双方评价等信息,确定小微企业自信水平,给予授信额度;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比大型企业高得多,因此小微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愿意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从而银行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获得更多的利差收益。

  4.4WT战略:加快战略转型,拓展多元业务,降低息差所占比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由表1知)趋势将不断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故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加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从资金中介转向综合化金融服务机构,加强产品及金融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投行承销、财富管理、资金托管、交易结算等多元化服务,通过服务创造价值,带动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避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第一,继续巩固、拓展传统的优势基础业务,比如代理保险、代付业务、基金托管等发展比较大、风险低、客户基础好的“基础性”业务;第二,健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新兴中间业务。向小微企业或个人提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

  5、结束语

  本文通过SWOT分析,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和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传统银行业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将有利于传统金融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符合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xx(24):15-17

  [2]孙秀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xx[601]71-72

  [3]鲁小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xx,(23)186-187

  [4]杜国强.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M],20xx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4

  摘要:本文在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财产品雷同、风险揭示不足、缺乏优秀的理财师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风险管理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据统计,20xx年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20xx年的水平,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20xx年上半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4月份经历了较为严厉的“监管风暴”,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银行理财产品在20xx年上半年取得快速发展,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其中40家中资银行发行了1780款产品,10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85款产品。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受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增加,达到60.8%,美元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下降,为19.6%,其它币种的理财产品合计占比与美元产品相当。2.由于CPI居高不下、通胀压力加大、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受投资者青睐,6个月期以内产品市场占比55.9%,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尤其是稳健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3.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不断升温,产品发行数与市场占比持续上升;而由于A股市场大幅调整,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在短暂延续了去年的辉煌之后出现大幅萎缩,到5、6月份几近消失。4.QDII理财产品遭遇资本市场风险,在指责声中艰难前行;结构型理财产品经历了年初的零收益事件之后,在第二季度逐步走出阴影。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一)理财产品雷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银行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二)专业人才缺乏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三)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客户评估工作欠缺

  一些商业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四)科技支撑力度不足

  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迅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迅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

  随着社会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有市场特色、有效益的新产品。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细分客户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二)个人理财服务的改进

  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它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理财师应定期访问客户,根据客户财务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商业银行应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让客户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一旦成为银行的贵宾级客户,要能享受银行一些特别的优惠服务,比如房屋按揭优惠利率、信用卡消费打折、外汇兑换优惠等。

  (三)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投资及后续服务等环节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向客户充分披露相关信息。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要求理财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向投资者完整、准备、详尽地揭示每个产品内在的风险结构,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度。对那些在理财产品的宣传中没有进行充分、明确的风险提示的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的处罚。

  (四)增加科技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各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计算机等设备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网络、相关软件建设。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要重视和培养理财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银行要对现有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鼓励员工学习进修,提高员工的从业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的理财队伍。

  参考文献

  [1]喻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趋势[J],中国金融,20xx(21)

  [2]银监会,银监会通报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问题[EB/OL],

  [3]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20xx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EB/OL]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必要性,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都发挥更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对策

  一、发展小微企业必要性

  (一)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1. 发展小微企业是国有商业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即是从社会和伦理的角度对传统企业目的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结果,其目的在于追求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的协调发展。依据该理论,不能以为股东赚取多少利润及向国家缴纳了多少税收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标准,而是扩展到能否自觉保障员工权益、关心环境和生态、参与社区发展等方面。按照目前学界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界定,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为商业银行在维护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对社会、客户以及国家金融稳定、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负有的法律和道德责任。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我国商业银行在参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把承担社会责任看成是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银行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约束,看成是国有商业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

  2.小微企业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后危机”时期,小微企业依然是解决“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重要力量。而小微企业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相对较难,资金短缺已对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是国有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

  (二)战略业务转型的需要

  1.大客户贡献度下降速度加快,银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从近年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结构分析了解,主要是依托大客户,其贷款利率基本上都是在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除去各项资金成本,单靠存贷利差各家银行收益甚微。继续通过依托大客户维持盈利能力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

  2.小微企业贡献度相对较大。目前小微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的贡献度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正在逐步上升,日益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结构、增加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国有商业银行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问题

  (一)缺乏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相匹配的人员。小微企业业务从产品营销、业务办理、和业绩 考核与传统的信贷业务有很大的区别,要从现有人员或对外招聘找到适宜人选并非易事,很多相关员工能力的培养、流程的熟悉、特别是固有观念的转变都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

  (二)产品创新不够,小微企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难以实现批量营销;二是新产品营销运用程度不高,比如保理业务、小额无抵押业务等产品推进力度不够。

  (三)市场营销体系较为薄弱,联动效果不佳。尚未真正建立上下联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营销保障平台。

  (四)激励考核力度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微企业激励措施不够明确,没有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一整套考核机制和办法;二是人手少,重贷轻管现象严重。

  (五)相对大客户而言,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信息科技尚不能适应小微企业战略发展和管理提升的要求,没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系统。

  三、国有商业银行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几点建议

  (一)加强小微企业组织机构及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小微企业经营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小微企业经营中心基础建设、专职人员数量必须与业务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匹配,同时要做到岗位明确,职能完善,分工清晰;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专职人员配备力度,做好人员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小微企业专职人员数量要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相匹配,做到“岗位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把培养一支专业的小微企业业务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培训资源、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方面予以倾斜。

  (二)抓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提高供应链融客户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通过对辖内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梳理,做好细分市场研究和推进;二是加强创新产品运用;三是推进产品组合营销;四是拓宽担保方式,特别是纳入区政府再担保网络体系的担保公司合作。

  (三)加强联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营销保障平台。一是细分市场客户,打造批量营销服务平台。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园区、行业协会、专业市场等小微企业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对口衔接,进一步细分市场和客户,积极探索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营销新模式;二是加强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增信机构的合作,建立支持保障平台;三是加强营销,建立目标客户储备库。根据产品及其目标客户群体特点,通过媒体宣传、产品推介会、客户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建立小微企业客户储备库。四是强化联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四)加大资源配置和激励考核和力度。一是制定专门的小微企业业务激励考核机制和办法。包括基础管理、业务发展、资产质量、信贷结构调整等业务指标组成的综合考核办法;二是加大财务资源配置力度;三是实行准事业部考核办法,对营销团队实行“买单制”考核与综合经营计划考核相结合方式。

  (五)全面提升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一是加强对小微企业客户按行业、客户及实现渠道进行调研,并注重小微企业信贷客户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预警、查询;二是研究开发居于收集到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以促进企业规范财务管理、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业务系统,为相关人员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在贷款审批方面实施差别化的贷款审批方式和流程,提高小微企业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