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论文

2022-12-12 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核算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会计核算论文1

  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筹集事业经费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的会计核算中,普遍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通过研究发现,收付实现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适用于高校中较复杂的会计核算和经费管理等各项需要。因此,本文将结合现行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弊端,站在权责发生制的视角,将我国及国外的各大高校会计核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对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对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简单探讨,最后将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收付实现制;高校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应用方法;比较

  一、高校现行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弊端

  随着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体质的不断深化改革,收付实现制很难很好的适应目前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需要,而且如果高校单一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很可能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漏洞,这种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高校的收入支出情况以及学校的资产情况也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

  (一)收付实现制在财务预算及管理方面的弊端

  收付实现制的基本标准是将高校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资金的多少来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的,是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在,在各高等院校中,对收入和支出的预算一般是基于"应计制"的基础之上的,"应计制"即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根据本学校目前的经济状况或者是未来几年内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评测、估算等,以此来对将来几年内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进行确定和编制的。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收付实现制的弊端和不足。比如在利用收付实现制计算和编制学校的学费收入的时候,就是用每人应交的学费数目乘以实际的学生人数得出,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有些学生欠费缓交等情况,会导致学校实际收到的学费数目与最初的预算数目出现差距。所以,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来预算资金的收支情况,是存在一定弊端和不足的。

  (二)收付实现制在收支管理方面的弊端

  现在在我国的各大高等院校中,很重要的一笔资金来源就是学费的收入,而学费的拖欠及缓交等情况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因此怎样乐观准确地记录和核算学费的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待解决的问题。而如果继续实行原先的收付实现制的话,也就是说,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将学校实际收入的学费数目作出编制,而对实际上应该收却没有收的问题视而不见的话,会出现高校的收入少计,资产记录编制不准确等问题,不仅仅对学校应收学费数目不能准确的反映,而且也对学校筹集一些办学的经费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使得学校的经费财务流通紧张,影响资金的流动和运用。

  (三)收付实现制在债务编制和资金支出方面的弊端

  为了更好的进行建设,创造出一个更加合适的校园环境,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都在不断的进行基本的设施建设,而基本建设的资金基本上都是来自于银行的贷款,而这些贷款的本金及利息都需要贷款的高等学校来偿还。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来看,学校不能提前将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在财务收支表中进行确认和编制,只能在学校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时才可以将需要偿还的利息费用计入支出的财务中,即所需偿还的利息费用不能作为负债提前记录下来,而这样的话,产生利息的时间是最初贷款的时间,而偿还利息的时间是后来的支付时间,即时间上出现了偏差。因此学校的财务管理方面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的事实,从而对学校的财务再支出等相关问题的决策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

  1.高校财务投入产出的准确性需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活动的数目在不断增多,形式在不断趋于多样化,而活动的经费投入和产出情况则需要准确的编制和真实的反映,因此,利用权责发生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准确核算,可以大大提高收入支出情况的准确度。尤其是当高校在兴办各种类型的企业,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向银行进行贷款,此时贷款的本金及利息等各款项便需要进行准确的记录,运用权责发生制在进行会计核算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学校的日常资金管理中,应该收入的资金、实际收入的资金、外部欠缺的资金等各项资金都应该准确的编制,并且向学校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因此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

  2.高校学费的收取和核算需要。学费收入是我国高等院校资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学生向学校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学校有义务向学生展示收取费用的各项具体说明。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该对学生所交费用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包括拖欠和缓交等情况也应该具体的核算和展出,以便监督。所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学生的收费情况进行核算可以提高学费收入的透明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高校预计费用之外的财务核算需要。因为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即高校所需要的经费预算需要纳入到国家的财务预算中,因此对于高校预算之外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会计核算,对于财政拨款来说,可以按照之前的收付实现制来进行核算,两种机制搭配使用,有利于高校会计核算的准确度。

  (二)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核算中应用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资金收支的透明度。目前在我国正在进行大力的反腐,虽然在财政信息方面已经大大提高了透明度,但这个问题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彻底解决。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财务报告中可以揭示出很多的负债情况,使得财务报告更为客观和全面,不仅仅提高了资金收支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2.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权责发生制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地位在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被明确的意识到,并且非常重视权责发生制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很多实际研究情况表明,这种制度在会计核算中确实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权责发生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制度,并且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因此,我国在体制改革中也应该吸收西方的先进的经验,与世界主流接轨,追随世界发展的脚步。

  3.有利于信息反映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作为会计核算制度中的基础制度,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资本输出和日常支出两方面经常出现混淆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不足,它的原则是详细的记录各项支出的费用,并将费用类型进行分类,这样的话,在信息查询的时候就会十分方便,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会计核算中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几条建议

  (一)高校应该合理的进行资本支出

  财务部门应该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市场上的经济规律及风险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测,以免在财务决策中出现较大的错误而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在对外投资的时候,应该谨慎考虑,防止出现仅凭主观经验来进行投资和判断的情况发生,努力做到资金支出的准确性,保持资金能够很好的流动,降低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

  (二)高校对收入的提前确定和预算

  建立学生的个人银行账户,在学生开学前应该向自己的银行账户中缴纳学费,财务部分根据相应的收费标准来进行收取和扣除,运用权责发生制将应收的资金数目进行进一步明确,从而将学费细化,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学费的主要款项。

  (三)高校代服务机构的垫支核算

  高校代服务机构的垫支核算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准确的财务核算,在抄写表格,分发工资时进行确认债权,并将这些项目的应收款项详细记录,双方约定好偿还日期进行偿款,以便未来的继续合作。

  四、结语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核算中如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必会对我国的体制改革起到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莉晗.试论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以香港中文大学财务报告为例[J].特区经济,20xx

  [2]薛杰远.权责发生制用于高校会计核算的效果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xx.

  [3]田川.浅析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xx.

  [4]肖迎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xx.

会计核算论文2

  一、来料加工业务会计核算方法

  来料加工业务不同于正常产品的生产销售,会计核算方法应全面反映来料加工业务流程。在账务系统中增设来料加工收入、成本等明细会计科目,在正常生产中进行来料加工消耗及成本的确定及分配工作,采用将生产成本直接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模式,实现了收入、成本的一一配比。月末编制来料加工成本报表及来料加工销售利润表,确保来料加工会计信息的准确提供。

  1.来料加工明细科目设置

  根据协议规定的来料加工品种规格,在账务系统中增设来料加工二级明细科目,主要涉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

  2.来料加工成本分配、结转及账务处理

  (1)来料加工成本分配核算及账务处理每月,根据来料加工实际生产、消耗情况,合理确定各成本项目的单价、单耗及金额。水电风气等成本项目的单价根据实际开具发票金额确定,废品及切头、氧化铁皮等成本项目的单价根据企业每月下发的固体废弃物关联交易价格确定;各成本项目的消耗数由生产厂负责提供,依据月均吨钢产量计算正常单耗,来料加工的电耗、煤耗是在正常消耗基础上加5%~10%进行消耗分配,其他成本项目是在正常消耗基础上加5%确定消耗分配;车间变动费用根据生产厂月度发生的全部变动费用,按照正常生产和来料加工成品总量进行分摊后计算来料加工应承担的变动费用。上述各成本项目消耗及金额确定后,形成月度来料加工成本分配表,并将此表作为分配来料加工成本的凭证附件。在账务处理中,将各消耗成本项目由正常的生产成本项目转入来料加工生产成本项目中,以Q195>3.0mm规格回收的废品及切头为例进行账务处理,如下所示:借:生产成本—XX厂(来料加工Q195>3.0mm)—废品及切头贷:生产成本—XX厂—废品及切头

  (2)来料加工成本结转模式及账务处理为准确反映来料加工成本效益,按照成本核算业务流程,将分配完成后的来料加工生产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中。以回收的废品及切头为例进行账务处理,如下所示:借:主营业务成本—XX厂来料加工—Q195>3.0mm贷:生产成本—XX厂(来料加工Q195>3.0mm)—废品及切头

  3.来料加工收入确认及账务处理

  来料加工收入按照协议规定采用直接收款或者预收账款方式。以销售Q195>3.0mm规格产品为例进行账务处理,如下所示:借:银行存款/预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XX厂来料加工—Q195>3.0mm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来料加工报表及台账的编制

  (1)来料加工报表的编制每月根据来料加工销售的实际情况,编制来料加工成本明细表及来料加工销售利润表,准确反映来料加工产量、成本消耗、费用以及销量、销售收入、销售毛利等信息,及时准确进行来料加工经济效益核算,为决策者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2)来料加工台账的编制编制来料加工台账,有利于随时跟踪掌握来料加工实际情况,有利于及时了解来料加工原料及成品出入库相关信息,有利于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及时进行事中控制,达到成本控制目标,确保原料及成品进、销、存账实相符,促进企业来料加工效益的提升。来料加工台账主要记录原料入库量、原料出库量、加工成品入库量、加工成品出库量、原料库存量、成品库存量等数据信息。

  二、来料加工业务存在的问题

  1.加工双方日常对账工作难度较大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加工双方核算月度时间节点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受托方核算的月度时间节点是每月1~30/31号,但委托方核算的月度时间节点是上月25号至下月25号,如果在月末最后5天内委托方有发往受托方的原料或者受托方有发往委托方的加工成品时,双方的原料量、成品量必定存在差额,势必给双方日常对账带来一定的难度。

  2.来料加工报表存在两种核算口径

  一般来说,受托方月度加工完毕的成品量应全部发往委托方,但是由于预付账款没有全部到位等问题,轧制完成的来料加工成品不可能全都发走,这就出现了加工成品实际入库量与实际发货量不一致的现象,势必造成来料加工报表出现两种口径。一是以实际成品发货量为基础编制来料加工报表,入库成品量为月度实际发货量,也就是开具发票的数量,同时利用成材率倒推对应原料轧制量。二是以实际产品入库量为基础编制来料加工报表,入库成品量为月度完工成品实际入库数量,对应原料量为月度实际原料轧制量,与实际计量称重基本吻合。

  3.特殊情况下存在微调成本的可能性

  由于来料加工业务是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前提下穿插进行生产的,一般在正常热装热送钢坯的情况下是不进行来料加工业务的,只有在热坯数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才进行来料加工冷坯业务。众所周知,加工冷坯,势必会增加煤气、电、水、压缩空气等消耗,同时由于热坯供应不足,需要补充冷坯进行加工,致使来料加工时间段不连续,不可能非常精确的计算来料加工的煤耗、电耗等消耗指标,会存在微调成本的可能性。

  三、来料加工业务相关建议

  1.提高成材率,减少轧制损失

  生产厂应持续完善轧制工艺,降低氧化烧损,减少轧废的产生,提升成材率,狠抓无轧废技术攻关,避免在来料加工生产过程中出现轧废而赔偿对方损失情况的出现。

  2.进行不定期穿插对账工作

  针对加工双方月度核算节点不一致,原料、成品日常对账难度较大的现状,建议双方充分利用原料供应及成本发货空档期,不定期穿插进行原料收取及成品发货量的核实和对账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年底统算带来的困难,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完善来料加工报表编报内容

  针对来料加工报表存在两种核算口径的问题,应完善来料加工报表编报内容,在同一张表格中全面反映原料入库量、原料轧制量、原料出库量、成品入库量、成品出库量、期初期末原料库存量、期初期末成品库存量等相关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直观、可靠的信息来源,提高来料加工报表的全面性、明晰性。

  4.进一步明确成本消耗指标分配标准

  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和经验数据,进一步明确来料加工各成本项目消耗分配标准,不断加强来料加工成本分配中煤耗、电耗等相关消耗指标的测算、对比、分析工作,加强审核监督职能,确保成本数据真实、准确。

会计核算论文3

  摘要:营改增作为我国税务项目提出的一项新的政策,对企业会计核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建筑企业。由于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为此,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探究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企业在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后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文章重点就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影响;措施

  营改增新政策的出台,给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该政策的影响,使得建筑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使得建筑企业面临严峻的发展局势。要想确保建筑企业在这一局势中稳步前行,除了要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外,还必须要对营改增政策实施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探究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达到高效稳定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营改增概述

  营改增主要是指企业将缴纳的营业税应税项目改成增值税项目来进行缴纳,其只针对企业所销售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纳税,将以往的重复纳税环节给予合并取消。营改增税制规定的出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必然性。当营改增逐渐推进时,建筑企业的营改增也在不断地争论中,建筑企业一旦参与进来,会对其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新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对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对建筑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对建筑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对建筑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的影响,以下对四方面内容进行详细论述:(一)对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对建筑企业税负影响较大,可以使企业税负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建筑企业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可以采用进项税的抵扣,进而促使税负得到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营改增新政策的实施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企业的更进一步发展。然而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后,会使得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出现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在采购建筑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时,没有开相应的采购发票,这就使得增值税无法得到抵扣,导致税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制约了建筑企业的更进一步发展。(二)对建筑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尽管营改增新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对企业的现金流也造成了相应的消极影响。由于目前建筑企业增值税相对比以往来说提高了很多,同时企业要想在开发票后收款,就必须要先付一定的现金。而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大,使得工程款项的审批制度越来越严格,进项税额只有在支付供应商之后才能获得,这就使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之间存在差距,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的同时,也阻碍了建筑企业的更进一步发展。(三)对建筑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建筑企业传统的财务报表经常出现增值税的相似,而营改增新政策的实施后,对建筑企业财务报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收益表的增值税不再出现相似的情况,同时也使得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而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四)对建筑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的影响。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后,建筑企业的会计政务处理受到了重要的影响,不仅使会计核算的内容得到增加,而且还使会计核算方式得到了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难度加大,从而导致建筑企业会计政务处理更加困难。

  三、建筑企业在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后需采取的措施

  前文分析了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后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所造成的影响,可见该政策的实施对于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来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确保企业自身的更进一步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必须要深入掌握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究出适应自身发展的解决措施,文章接下来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些帮助。(一)加强建筑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水平。为了有效应对营改增新政策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造成的影响,企业相关负责人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将重点放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上,通过加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水平,从而降低营改增新政策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具体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筑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要下调保证金的比例,目的在于降低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二,加强生产技术方面的投入。营改增新政策的实施,虽然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会计核算造成影响,但是它也为建筑企业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对此企业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加强生产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自身的更进一步发展。(二)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由于营改增新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此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规范,从而降低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具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相关部门要根据增值税相关政策要求,进行会计岗位的设置,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第二,企业要建立标准的增值税核算体系,目的在于确保该工作执行有所依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第三,完善会计核算相关方法。营改增政策对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企业相关负责人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加强对现有会计核算方法的完善,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三)加强工作沟通。在面对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所造成影响时,企业相关负责人必须要意识到加强工作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流和配合,提高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效率,从而降低营改增政策实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另外,企业领导还需要不断更新企业的税收知识储备,具体方法可以加强学习和培训,从而让企业在营改增新政策实施的背景下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四)强化供应商管理。对于专用发票取得的“滞后”现象和由委托方取得现象,建筑企业应在与委托方的合同中明确工程款的支付时间,并要求委托方将相应的专用抵扣发票及时移交企业,不得影响企业的纳税抵减。另外,建筑企业在材料物资采购中,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实现规范化的物资采购流程,从而降低营改增新政策对该环节的影响程度。(五)调整经营战略。由于我国的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导致了大量不可抵扣增值税的人工成本。企业应尽快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加强机械自动化的程度,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应当顺势而为,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地拓宽产业链,将业务延伸至设计和咨询等高附加值产业,从而促进自身的更进一步发展。(六)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营改增新政策的实施给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有效加强营改增政策下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必须要提高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筑企业需要建立标准的培训机制,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需要涵盖营改增新政策对建筑企业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不断强化核算人员的应对手段,促进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在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招录时,企业要对其自身素质进行优先衡量,确保其素质可以胜任新形势下的会计核算工作,从而避免后续较大损失的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新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给建筑企业的各项制度造成影响。为了有效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营改增新政策实施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加强建筑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水平、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工作沟通、强化供应商管理、调整经营战略以及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从而促进建筑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多.“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xx.

  [2]金蓉蓉.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核算的影响[J].时代金融,20xx,12:97+102.

会计核算论文4

  一、工伤保险核算的内容

  (一)工伤保险收入的核算内容

  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是指工伤保险基金在筹集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收入的总和。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工伤保险缴费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如财政补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缴收入等)。

  (二)工伤保险支出的核算内容

  工伤保险待遇支出,即用于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个人待遇方面的支出,包括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生活护理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辅助器具配置费、康复性治疗费,职工因工死亡后其亲属从经办机构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劳动能力鉴定费用,指在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聘请医疗专家对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所支出的费用。储备金支出,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调剂支出。

  二、工伤保险核算中的问题

  (一)工伤医疗费核算中的问题

  收稿日期:20xx-08-05作者简介:周小红(1979-),女,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师,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社会事业保险局基金管理科任职。工伤保险基金会计是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那么我们从监督工伤保险医疗费支出研究,控制不合理的工伤医疗费支出。由于工伤职工就医的医院不注重政策,管理不到位,一些医疗机构服务过程中重效益轻管理,甚至有的医疗机构还采取不同的手段骗取工伤保险基金导致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挂名治疗或住院的不制止

  由于医院与参保患者存在利益一致性,有的医院对参保患者住院把关不严。一些非参保人员为了个人住院不掏医疗费用,就通过关系以参保人员的名义办理住院手续挂名住院,套取工伤保险基金。

  (2)制度执行不严,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医疗机构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比较突出,医疗机构采取医务人员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使医务人员随意降低入院标准,造成挂床现象。不按规定限量开药,超过处方剂量或将自费药品与可报销药品混淆计价;这些行为增加了工伤保险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

  (二)工伤保险基金银行存款利率存在的问题

  从工伤保险会计的保值、增值的职能中我们发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一直为社会所关注,也是审计过程中一项重要检查内容。自治区煤炭系统工伤保险基金主要靠工伤基金存入银行优惠利率完成保值增值。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优惠利率,国家也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银行计息办法,但是,到目前没有提到工伤保险基金应遵循哪一条银行优惠利率。工伤保险基金落实增值、保值在具体执行中增加了难度。四、制定控制工伤医疗费的有效办法和执行保证工伤保险银行优惠利率政策

  (1)自治区煤炭社保局为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的监督管理

  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完整,控制工伤保险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针对工伤协议服务机构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服务机构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参统单位在支付协议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费时,实行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

  ①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核算委义不容辞的责任

  围绕工会工作重点,认真贯彻《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注重在选煤公司工作中维护女职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障福利待遇方面的特殊利益。同时,通过组织女职工观看健康知识视频讲座和永锦公司组织的女工体检工作,有效地保护了女职工的身心健康。

  (2)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系列送温暖活动

  长期坚持到车间、进班会送安全毛巾,元宵节开展为一线职工送元宵,端午节送粽子活动,深入一线职工宿舍为职工整理床铺、打扫宿舍、缝补工作衣,进行安全劝导,送安全祝福。

  (3)通过开展女工现场

  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发放安全知识宣传页、组织员工安全签名等系列安全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员工的安全知识。

  (4)及时对“三违”人员进行了帮教

  用亲情帮教、真情感动,提醒职工时刻注意安全,充分发挥女工家属在安全生产中的“半边天”作用。(责任编辑:杨敏英)各参统单位社保部门实施的服务质量保证金办法报主管部门备案,对于按确定比例留存在社保部门的服务质量保证金要加强管理。服务质量保证金属于工伤保险基金范畴,要专户储存,不得挪作他用。参统单位要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定期与主管部门对账,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主管单位对参统单位上报的年终考核结果备案同意后,应支付协议医疗服务机构医疗费的,由参统单位社保部门支付协议医疗服务机构,经考核不予支付的,及时上交主管部门。

  ②有关质量保证金会计核算要求

  a参统单位社保部门会计核算

  1)收到主管部门结算的医疗费时借:银行存款贷:上级补助收入

  2)拨付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预留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时借: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贷:银行存款暂收款—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

  3)年终考核,按规定拨付医疗协议服务机构保证金时借:暂收款—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贷:银行存款

  4)年终考核,上交主管部门服务质量保证金时借:暂收款—工伤保险服务质量保证金贷:银行存款同时冲减收入和支出借: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红字)贷:上级补助收入(红字)

  b上级主管部门会计核算

  1)收到上交的服务质量保证金时,红字冲减费用借: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红字)贷:银行存款(红字)

  2)期末转入基金结余借:工伤保险基金贷:工伤保险支出———工伤医疗费

  (2)执行银行优惠利率是基金的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保证

  而工伤保险基金的现行政策中,没有明确优惠利率规定,虽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协商,工伤保险基金也执行了优惠利率,但由于没有统一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各自立场不同,理解也就不同,如有的银行执行的是养老保险基金优惠利率,有的银行执行的是医疗保险基金优惠利率。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①将工伤保险基金明确列入利率优惠范围内。

  ②统一明确政策规定,建议由行政部门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发文明确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户、收入户和财政专户的利率按银行同期三个月整存整取利率执行。

会计核算论文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镇周边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量增加,使城市燃气公司业务量也不断提升,主要包括燃气管道的设计、施工、管理、销售等多个方面。在新时期背景下,会计核算也应与燃气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核算意识,创新核算方式,充分的适应当前形式的新变化。基于此,本文将对燃气公司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燃气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能源战略的不断实施,城市燃气企业得到了十分显著了发展,以往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难以符合当前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为了能够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应积极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核算方式,健全相关制度,提升核算意识,以此来促进燃气公司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城市燃气公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核算的认识淡薄

  在燃气企业中,会计核算属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部分企业管理层对此方面的认识淡薄,很多燃气公司的会计核算都单纯的停留在表面,没有将会计核算在事前预测、事中监督等深度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还有部分企业管理者片面的认为财务部门只是单纯的记账,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因此在日常经营中疏于管制,使财会部门的发展受到较大阻碍,难以充分发挥部门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

  对于城市燃气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健全的企业内控机制,导致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成为引发会计核算问题的主要成因。企业内控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我约束与调整,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对内控机制的充分了解,没有在企业中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受到不良影响,出现资产流失、浪费等现象。还有些燃气企业只是单纯的注重事后核算,忽视事前预测、事中监督的重要性,致使会计核算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出现不少问题[1]。

  (三)会计核算工作者的技能素质较低

  燃气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者的素质与技能,将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正轨机构颁发的会计从业证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部分企业中的会计高层还需要具备中级会计证、注册会计师等资格。但是事实上,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燃气企业中的业务量不断提升,对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量逐渐提升,招聘要求逐渐降低,部分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缺乏工作能力与经验,因此在工作技能和素养上均不达标,影响了燃气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城市燃气公司会计核算的内容及方法

  (一)城市燃气管网建设的成本核算

  1.核算对象。核算对象主要是不同的市场区域、路段、管线等工程,按照具体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算。2.核算内容。核算成本包括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主要由直接和间接成本构成。在直接成本中涵盖:项目建设实际消耗的材料费用、设计费用、公证费用、测量费用、研究费用等等。间接成本包括项目管理流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涵盖工人工资、教育培训、运输费用、出差费用、业务招待费用、材料损毁费用等等。3.核算要求。在整个城市燃气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各个部门在项目建设中所投入的各项管理性费用,均属于筹资成本中的一部分,计入到项目建设成本当中。

  (二)CNG

  生产成本核算CNG生产成本主要是指在燃气生产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人工费用、水电费用、油料费用等等。通常情况下,企业将CNG成本核算归入到“其他成本核算”栏目当中,并且根据具体的项目内容进行核算,主要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QHSE费用等等。其中,人工费用主要是指直接参与到CNG生产与运输中的工作人员,为其工作所支付的工资、劳动保护费用等;材料费用主要是指用于燃气管道生产中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运输费用、燃料费用、水电费用等等;QHSE费用主要是指根据相关规定内容,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除了劳动保护费用以外的其他支出[2]。

  (三)燃气销售收入核算

  企业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准则收取相关费用,收入核算主要是根据特定的结算方式进行收取,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又产生几种不同的费用核算方式。对于定期结算的用户来说,当企业受到用户缴纳的天然气费用后,确认收入实现。对于预收款结算的`非居民用户来说,将款项纳入到“预收账款”项目当中,并在受到预收款的当月,确认收入实现。当年底财务决算时,按照收入成本配比的原则,将本年购进与销售的燃气量进行对比分析,如若购气量差额大于±1%时,确认销售收入;当购气量与销售额相比小于1%时,应将差额转移到预收账款当中。

  三、提升燃气企业会计核算效率的方式

  现阶段,我国部分燃气公司中存在的多种会计核算问题,涉及到思想认识、规章制度、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企业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使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一)提升对会计核算的认识程度

  燃气企业管理层应积极转变思想,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到财务工作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加强对会计核算的投入力度,只有管理层加强重视,下层员工才能够做到上行下效,以此来保障企业资金安全,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的发挥出财务部门的真正作用和优势。另外,企业管理者应为会计核算营造出健康良好的工作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和资料获取提供便利,使其能够更加高效良好的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成长。

  (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在部分燃气企业中,由于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很多财务问题的产生。因此,首先,企业应积极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提升对财务信息的控制力度和市场敏感性。在制定相关制度的过程中,要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财务部门现状相结合,切勿脱离实际,应完善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财务处理程度等,以此来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其次,企业要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应加强对燃气市场当前发展现状的考察力度,具有强烈的市场敏感性,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客观性、及时性原则,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除此以外,企业还应做好监督机制,积极发挥出外部监督对生产经营的积极作用,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标准和专业,进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

  (三)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将对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燃气企业应注重对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均得到显著提升。主要措施为:一是为会计人员提供丰厚的福利待遇,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能够拥有强烈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热情饱满的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二是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对企业现有人员展开培训,使其更加深入的了解会计核算方面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更好的承担会计核算工作。三是提升燃气企业中财务部门的准入门槛,对于应聘人员应要求其出示会计资格证、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证明,并通过笔试、面试等形式考察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道德水平等,以此来提升整个财务部门的素质和质量,有利于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促进工作人员更好的承担会计工作。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燃气企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但是,由于在以往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思想认识、规章制度、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企业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加强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使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凤涛.浅谈城市燃气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魅力中国,20xx(31).

  [2]伍忠建.城市燃气管道建设工作中初装费的核算与税务缴纳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xx(33).

  [3]高彩魁,焦楠楠.浅谈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4):23-23.

会计核算论文6

  摘要:我国“十三五”规划包含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等拓宽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空间。对勘察设计企业来说,国家的发展政策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而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工作,不仅关乎项目的顺利进行,还是提高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剖析了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项目管理

  一、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勘察设计是基本建设的前期重要工作,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包括项目决策、勘察设计、组织施工、完工交付等,而勘察设计是一个项目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是对拟建工程项目所进行的工程技术勘察、技术经济勘察以及全面勘察等。勘察设计是从技术、经济上对工程项目的全面规划,是项目组织实施的主要依据。勘察设计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核算对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会计核算不仅是勘察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更是规范项目管理的保障,主要表现在项目决策管理、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进度管理以及项目绩效考核等方面。此外,项目管理又是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表现形式,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临时性,是根据具体项目形成的综合时间、成本、绩效三者关系的一种平衡,勘探设计项目管理更多的是强调一个项目的特性,将勘探设计作为一种服务项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周期性,因此,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是按照项目实施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管理的,会计核算从科目设置、项目核算、项目判定、项目绩效评价等方面辅助项目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总之,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其管理需要综合数据信息化工作,通过项目管理的独特性建立自身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以会计核算为依托,提高勘察设计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统筹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勘察设计企业才能实现最大化效益。

  二、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是对其服务活动的一种会计反映,反映勘察设计活动的资金运作情况,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做好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会计工作的首要条件。然而,勘察设计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1.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的意识薄弱,许多勘察设计企业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和周期性,企业会计核算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只是表现在基础的会计工作上,因此,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性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勘察设计企业主要依托设计理念和发展规划的具体勘察设计项目,企业管理人员容易忽视会计核算工作,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仅缺乏独立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因此,勘察设计企业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使得会计核算的工作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同时,勘察设计企业管理本身缺乏会计核算的管理意识,造成勘察设计企业的会计核算意识薄弱。2.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牢固,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员安排、部门协作以及严肃核算工作三方面。勘察设计企业工作受到地形、地质结构、水文特征、技术水平、设计要求以及勘察设计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安排会出现不合理问题,会计核算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与项目管理部门也不能形成很好的牵制和协调,直接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此外,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也不能为项目管理提供足够的经济管理支撑。3.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不健全,勘察设计企业是根据项目变化所处的不同地点和环境,在较长的周期影响下,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往往不到位,许多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合理,重要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也无法在不同变动的环境下建立,勘察设计企业没有做好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就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财产。

  (二)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勘察设计企业生产具有单一性,一般不会进行重复生产,勘察设计工作受到的限制较多,设计对象也较为特定,因此,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服务型企业,具有明显的项目特性,而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依托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的管理组织形式、项目管理人员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存在不少问题。1.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参差不齐,难以与企业特性贴合,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有直线型、矩阵型、事业型等,但是,无论勘察设计企业采用哪种项目组织管理结构都无法真正的反映企业自身的特点,“复制”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加强市场的适应性,项目管理职能效果也无法发挥。2.勘察设计企业项目负责人的安排不合理,勘察设计项目负责人需要同时具备技术知识与管理专业性,而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项目负责人要么缺乏技术知识,要么不具有管理专业性,由于技术知识、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因此,勘察设计企业项目负责人安排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三)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工作结合的问题

  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工作之间不仅相互促进,还是彼此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勘察设计企业统筹好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而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结合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方面,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能为项目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支持,勘察设计企业采用绩效考核制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会计核算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存在一定的距离,不仅表现在项目地缘上,还表现在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方面,因此,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难以为项目绩效管理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没有进一步的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作为一项技术管理工作,而会计核算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工作,项目管理有着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作用,而目前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活动与会计核算工作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系,因此,无法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三、建议和措施

  (一)提升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

  勘察设计企业影响会计核算、项目管理职能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提升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水平必须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理念与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理念,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和项目管理负责人的专业水平。一方面,针对目前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必须加强学习并提高对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勘察设计企业虽然注重设计成果,大多为脑力劳动成果,但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是适应复杂经济形势的基础,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增强管理人员的财务意识,做好项目资源的配置,减少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干扰,严格会计核算秩序,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还要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安排的合理性,减少职能水平的不利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勘察设计企业必须督促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不仅要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还要提高业务专业化水平,所以,企业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

  (二)统筹勘察设计企业的会计核算与项目管理工作

  勘察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与项目管理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统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与项目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促进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将会计核算工作与项目管理基础工作、项目资源的配置、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进度管理、项目绩效考核工作等结合,提高会计核算工作信息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许绍斌.勘察设计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特点及实施策略[J].价值工程,20xx(09).

  [2]张晓明.浅谈规范会计核算对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的支持与促进[J].财会学习,20xx(08).

  [3]刘建南.勘察设计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特点与措施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4).

会计核算论文7

  摘要: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使会计核算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况,分析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有效策略,帮助企业更好的经营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

  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企业要更加规范化的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应对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也跟着不断的变化,如今企业的会计核算不仅核算企业的收支情况,也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的预算,因此,会计核算影响着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策略,从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和职业素养。会计核算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包括核算企业的收入、负债、资产的能力、控制企业成本的能力以及预算未来利润的能力。科学、合理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指导企业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保证企业实际的收支情况与会计账目一致,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清晰性、合理性、透明性。

  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大多数企业监督管理工作仅表现于表面形式,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在监督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时经常被企业领导干预,因此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就会根据企业领导的意愿进行,使得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降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众多微小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忽略了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作用,使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失去其执行的能力。企业不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为企业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很多违法违规的操作,损害国家利益。

  2.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企业的信息采集核算系统不完善,账本的建立不规范,使企业的账目混乱无序,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完整的、真实的会计账目信息,使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存在众多的问题,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不当,容易使企业会计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以获取个人私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

  3.会计账簿的建立不规范

  企业日常的生产经济活动会产生各种信息各种数据,由于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是在不断的产生和变动的,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在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时容易发生错误,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能建立规范完整的会计账簿。

  4.缺乏高素质专业会计人员

  如今,在很多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较低,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在核算时出现各种失误,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不准确,不能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三、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助于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因此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运行。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企业的稽查制度、企业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企业规范化的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每个环节有效准确的进行,促使会计核算人员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2.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用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使其得到有效的执行。相关政府部门更要严格的监督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门定期查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惩罚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违法违规操作,以此调动企业遵纪守法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企业领导严格监管会计核算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失误及不准确结果进行责任追究。

  3.加强外部机构的监督和交流

  如今,大多数企业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违法违规操作,因此国家不仅要督促企业健全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也需要企业间加强监督和交流,弥补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不足,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科学、规范、合理的发展。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包含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会计核算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而专业素质是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其直接关系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要组织大量的专业知识培训活动,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规范、顺利的进行,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企业的会计核算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也为企业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企业要重视并加强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杜绝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企业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本文通过介绍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况,分析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有效策略,帮助企业更好的经营与发展。

会计核算论文8

  一、环境成本会计不同于传统会计的新特点

  环境成本会计又被称作是绿色会计或者环保会计,它是在当前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越来越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在对企业的监督反应中以及成本计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而新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些问题。同传统会计一样,环境成本会计也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它的理论体系却比传统会计更加完善。因为环境成本会计将传统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主体的外部因素引入到了会计核算当中,这样就使环境成本会计既能考核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可以反映出外部环境对企业起到的作用。所以环境成本会计不但可以胜任传统会计的所有工作,而且还能够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所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计量与报告,最终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总之,环境成本会计的产生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综合价值管理,最终达到在保证环境日益好转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既然环境成本会计这么优于传统会计,那为什么环境成本会计的普及与发展会如此举步维艰呢?

  二、我国环境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环境成本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由于环境成本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实施必须要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强有力的保障。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一直积极不断地推进相关的立法程序,并且已经制定并颁布了不少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遗憾的是在我国至今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并且有关于环境成本会计方面的法规更是一片空白。新兴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系统没有像传统会计理论那样具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这就更给了那些不法企业以可乘之机。

  2. 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没有建立完全。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还是传统会计理论,但是传统的会计理论仅仅是把会计对象局限地看作为与企业资金运作有关的经济事项。这种理论早已不符合当今的时代发展了。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化尖锐问题的今天,我们需要把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的价值也归入到了企业核算的范围内。传统会计仅设置了极少的反映环境价值的科目,如“排污费用”和“绿化费用”等。这样就不可能如实地体现出环境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应该令环境成本会计对象在会计六大要素方面都得到体现。前面谈到环境成本会计与传统会计这两大理论体系的最大差别在于,传统会计理论体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自己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也就是企业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金额。这就导致了企业想方设法地增加收入和精打细算地减少费用和支出。而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则是把企业和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于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来说,它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想方设法努力地做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要兼顾到社会和环境的效益,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不是在损害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产生的。如果不把资源环境的价值渗透到会计理论体系中,那么企业就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永远体会不到环境的重要性。

  3. 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程序存在着各种不足。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以及维持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而企业作为目前公认的环境最大的污染者,对其环境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完全披露则成为人们了解企业环境绩效、环保成果的重要根据。因此,设计有效且实用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为环境绩效的各种需要人群提供更能满足其需求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是不断促进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手段,同时对于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截止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系统,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会计环境绩效信息公布报告的屈指可数。而且即使是公布了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由于大部分企业报告质量存在着不达标的情况,不是公布的会计环境资料不全面,就是披露的方式不合乎规范。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企业辛辛苦苦公布的这些会计环境信息根本不可能被信息使用者有效地利用,起不到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环境绩效的需求热情,与此同时也会削弱企业提供环境绩效信息报告的积极性。最后便产生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而产生这种趋势也正是由于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没有完善的原因。

  4. 企业负责人环境责任观念的淡漠和政府社会监督的缺失。有些企业负责人的环境责任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有一部分企业负责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对环境成本会计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这种只注重个人、不考虑大局的思想观念不但决定了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或者即使是披露了一些,也没有相关标准去衡量其提供的信息质量好坏,这就使得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

  政府和社会对环境绩效极差的企业惩处的力度仅停留在罚款阶段,不能从根本上打击这种只注重个体利益,不关心大众民生的经营模式。而简单的罚款,无疑更加刺激了某些企业在交完罚款后,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掠夺资源、变本加厉地生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这就使得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完善我国环境成本会计体系的措施

  1. 国家举措。国家应加快建立健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准则和制度,不断完善环境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做到一切行为有法可依,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成本会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揭示披露有统一的标准,以使企业真正能受到环境成本会计的约束和法律的制约。同时,对于那些环境成本会计报告中反映出浪费资源、破坏生态、造成污染的企业要加大处罚金额和执法力度,而对那些经国家确定对保护环境起到积极影响的企业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表彰他们的行为。

  2. 借鉴先进的外国模式。我国应借鉴和效仿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方案,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中国同发达国家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相比本来就已经处于落后的窘境,要是还采用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模式,不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理论,这样不但会使我国的环境成本会计改革走向一个不确定的方向,而且更使得我国同欧美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幸运的是外国并不缺少这种从传统会计向环境成本会计转型的成功案例,我们就要积极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成本会计准则,使环境成本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这样才会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经济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3. 建立信息披露标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反映与揭示企业的环境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履行情况。所以我国要想发展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就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来促使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全面彻底的披露,以此来提高中国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具体措施有如下两点:一是明确指出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信息都有哪些。二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成本会计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中长期目标等。这样不但利于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量化管理,同时也方便了国家与社会各界的监督。

  4. 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和各界监督。首先从长远来看,提高环境绩效,完善环境成本会计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才是最佳的选择。要想让企业做到这点,就要加强企业的领导人员、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对环境成本会计有足够的重视,增强企业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样企业才会积极自觉地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积极实施环境成本会计,进而主动全面地进行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其次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监督,把企业的环境绩效作为通过年终审计的必须工作,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环境成本会计审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成本会计不仅要为每个企业的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国家社会的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能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更能兼顾到社会大众的利益。国家和社会各部门应根据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按其环境绩效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结论

  虽然现在建立完善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存在着种种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困难就不去研究它。我们只有不断地去研究它,才能找到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这一问题的新思路。目前,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上,世界各国几乎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如果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体系研究上多投入精力,取得先进的成果的话,那么在新一轮世界经济格局大洗牌中,中国就能拔/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得头筹,进而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我们祖国的复兴和民族的未来,现在对于中国来说引入和发展完善环境成本会计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会计核算论文9

  江西省凤凰沟旅游景区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物产丰富。那大片的樱花,最美的茶海,曾被评为中国“最美田园”之称号,吸引着无数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的眼球;凤凰沟旅游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快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联系相关的政策方针,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办法。

  一、生态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念和内容

  生态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简单来说就是指企业对支出及收入的后续核算,也可以说是企业将一段时间的经济活动进行后期整合。同时,会计核算还包含了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预估,这是生态旅游企业高层做出决策的参考因素,同时也是生态旅游企业抢占先机的重要基础。就其内容来说,生态旅游企业包含内容丰富,不仅仅是考虑经营项目有旅行社、客房和客车出租等服务业务,还有餐饮生产服务性业务上的成本花费,还包括向游客直接或间接收取的费用。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的同时,还需要对企业中的负债情况,各项设施的损耗等综合起来考虑。因此,要做好生态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并不容易。

  二、生态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1.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生态旅游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影响会计核算准确度和真实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集中表现为多个方面。首先,个别生态旅游企业因为规模较小,或为了节约成本有些企业没有独立的会计部门对财务进行审核,甚至有个别企业根本没有设立会计核算这一环节。审核财务这项工作就交到了其他财务工作者手中,一方面大大增加了这些员工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其准确度也难以得到保障。其次,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还较短,很多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加上监管较为松散,很多生态旅游企业的会计设置还较为混乱,权责没有得到良好的分配。

  2.财会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财会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影响生态旅游企业会计核算发展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旅游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一些财务工作人员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财务培训,这就使我国旅游企业会计审核水平一直较低,加上一些财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较低。

  3.日常会计核算不规范

  生态旅游企业的日常核算不规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核算水平,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因为法律条款的不完善,很多旅游从业者就有了可乘之机,为了获得更多收入,随意增开发票,隐瞒现金消费,不依据合同进行收费使会计审核的结果缺少真实度。另一方面很多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章条例来进行会计审核,审核较为随意,做出的审核报表出错率也会大大提升。

  三、生态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是提升生态旅游企业会计核算准确度与真实度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生态旅游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内控办法,首先,可以设立一个独立的机构专门对会计的审核结果进行“二审”,从游客服务中心、观光车服务中心、餐饮客房部、农事体验部、产品部及安保部等各部门分块进行审核,发现错误及时记录并报告。其次,要落实权责体系,就是说要让财务人员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出现错误后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2.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旅游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激烈,要想企业获得发展,提升生态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就需要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因此,在企业内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制度,通过开讲座,现场指导,公派学习等多种措施,使企业财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广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落实不仅能大大减少财务审核的出错率,同时,还能减轻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3.规范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规范日常会计的核算工作需要财务工作者在进行日常的会计审核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同时,也要对资金进行分类,如将本年度或者本季度的预收资金,投入资金,所欠债务,销售利润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记录,而不是仅仅做出收入和成本的差额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内部整治,对于一些乱开发票,隐瞒现金消费,不按合同缴费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

  四、结语

  任何企业要获得发展,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都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农业生态旅游企业也不例外。我国的生态旅游有着很大的前景,生态旅游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就需要生态旅游企业不断优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论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由于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对国民经济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在整个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人员热衷于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进而会出现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然而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人力、财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清查制度等都很不完善,不够系统,会计基础比较薄弱。

  首先,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账册设置不够健全。企业的成本核算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生产流程、管理要求等确定,相应的设置原材料、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存货等会计科目,并应按照原材料的购进、产品的销售及相关费用的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对产品成_本、期间成本、当期销售成本等进行正确的归集。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在这方面还不完善,很多中小企业只设置总账,而不设置明细账,成本核算比较混乱>甚至没有成本核算,情况不容乐观。

  其次,我国中小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这些企业通常没有在产品,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比较小,本期完工的产品通过估算计算,依据很不可靠,随意t生太大。不仅如此。在成本结转的计算过程中,有的企业还会出现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或者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的情况,期末时企业根据当期开的发票数量及库存数量进行乳账。以此调整当期的库存余额,结转商品的销售成本。这彳羊做就掩黄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正常损耗,直接导致当期利润的减少。

  最后,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比较混乱。混乱的成本核算已经使得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更没有办法发琬企业的账外销售活动。企业成本结构的数据又很难在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这样就使得企业的一些违法行为变得更加隐蔽,税务机关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数据也无从查起,难以对成本资料进行检查,严重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程序不够科学。根据现有的成本核算程序,企业的辅助生产部门需将发生的费用通过两次分配分配给产品,并采用两个不同的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配给生产部门,再按另一个标准分配给产品,这样就导致了产品实际发生的费用与分配的辅助费用有一些差距。

  其次,我国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为了使将来生产销售的产品耗费能够可靠的计量,进而可以与收入进行配比,因此必须正确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区分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这样就导致各个产品单位成本都相同,但由于各个产品的售价都不同,这样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再次,我国企业的费用分配标准不恰当。企业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合适的标准进行分配,将这部分费用合理的计入到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不管什么费用的分配,均按工人工资的标准进行。而没有考虑这部分费用是否跟工人工资有关。

  最后,我国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很多企业不考虑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的费用,而将所有的费用都由完工产品负担。这样就使得期末在产品数量较多时,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由完工产品承担,造成产品成本虚增,期末时在产品较少时,又会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品成本反而很低,人为的造成成本不切实际。

  三、优化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首先,企业应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不同成本动因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用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照每个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中,进而计算出每种最终产品的单位产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淮,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缺点,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数据。

  其次,企业可以建立以责任成本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从而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责任成本事实上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

  最后,企业应实现会计电算化,并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实现会计电算化,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的提供企业的成本信息。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规范,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会计核算论文11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明确会计核算主体界限

  不管是独资企业,还是合伙企业,相较于大企业来讲,都没有明确分离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不管采取了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都没有明确划分经营权和所有权;对于中小企业的民营企业来讲,这种现象更加显著,投资者负责经营运行,这样就可能会互相占用企业财产和个人家庭财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从机构设置的角度上来讲,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促使核算成本能够得到节约,没有对会计机构合理设置,甚至是没有设置会计机构。比如,部分企业为了缩减工资,会由一个人来承担审核、记账等工作,一个人兼任了出纳和记账两个岗位,这样就无法分离不相容职务。而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对会计机构进行了设置,但是却没有划分层次,没有明确分工,这样不科学的设置,就会制约到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一些人员很容易侵占掉企业的财务资金。

  1.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原始凭证方面,真实性不够;首先是会计原始凭证中的经济业务不符合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在我国整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此类现象,这样就会对整体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国家财政收入。这样的问题也存在着于中小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中,主要是没有完整的填写原始凭证。调查发现,如今很多中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与国家法律法规都不够符合,还有一些漏填、少填或者不填等问题存在于原始凭证中。在记账凭证方面,部分企业比较简单的填写了会计记账凭证,如用维修涵盖了汽车修理费用、设备维修费用等内容,这样具体的经济业务就无法被了解;没有规范会计科目,没有及时处理业务;部分企业月底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填写了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这样就无法匹配会计科目和原始凭证,有着过多数量的原始凭证,就无法准确的记录业务情况。还有一些企业在对银行账户进行开设的过程中,会单独记账和保管部分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没有将其纳入到财务会计总账中,或者储蓄账户的开设是通过个人名义完成的,这样就会有账外账出现。而到了年终,部分企业没有依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来制作会计凭证,这样企业的盈余状况就无法被所设科目正确完整的反映出来;没有完整的填写会计凭证内容,比如没有填写附件张数,或者是没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手续没有履行。在账簿设置方面,部分企业设置的账簿在两套以上,以便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应付,比如,为了应付税务局,就会设立亏损账,而为了应付银行,就会设置盈利账,以便获得更多的贷款。部分企业没有对总账科学设置,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核对、控制和平衡各个明细账;账本中没有包含固定资产,导致账外资产的形成。一个账本包括了现金日记和银行存款,并且多年使用;在启用账簿时,没有对经营人员、账户目录等科目规范填写,没有明确划分经营人员的责任,没有明确会计人员的调动时间;如果有错误发生于账簿登记中,没有规范的进行更正,经常采取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如挖补、涂抹等。

  1.3会计核算体系紊乱

  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都不够健全和完善,账证存在着漏洞,没有规范核算,存在着假账、糊涂账等问题,对内对外的账目是不同的;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建账不全,如今,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操作都是违反规定的,建账不全的问题主要体现于建账没有依据法律规定来进行,设置部分企业本根就没有设账,或者是设定了比较混乱的账目。还有很多企业设置了两套以上的账本,导致小金库问题的出现。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有超过70%的中小企业都设置了两套账本,这就表明有严重失真问题存在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而具体到会计核算角度,没有严格依据规定要求来摊提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对利润人为性的操纵,或者记账方式为倒轧式;部分会计人员没有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学习,有着比较老化的知识结构,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在会计实践操作中,就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内部监督方面,依据相关要求,会计人员需要会计监督企业内部的所有经济活动,但是会计工作的日常开展,却经常受到中小企业领导人员的干预,管理人员制约着会计人员,或者在利益驱动之下,会计人员无法公正操作。比如,管理人员为了促使自己的私利得到达成,就会指示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虚假编造,或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够真实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了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1.4电算会计化没有实现,资料管理存在着不足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拥有较为强大的处理功能,但是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在财务处理中运用计算机,部分企业仅仅在材料成本核算中运用计算,应用范围不够;还有一些企业虽然用计算机来进行核算,但是依然进行着手工做账,电算化进度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从总体角度来讲,会计电算化没有较高的程度和较广泛的运用范围。部分企业将会计电算化实施下去,因为会计电算化比较特殊,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任务,没有严格依据要求来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库房,没有对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等及时修订,这样就可能会人为破坏或者自然破坏到电算化会计资料。另外,在技术不断革新过程中,会更换和升级会计电算化软件,很容易不兼容原来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就无法有效保管这些会计资料,其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1.5缺乏高素质会计人才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很多会计人员在处理一些会计事务或者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中,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足够的业务水平,不了解法律法规,没有较强的法制观念等,很容易出现问题。

  2.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2.1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从根本上来讲,首先就需要对我国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在对涉及到中小企业领域的法规进行制定时,要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对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大力宣传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要科学严禁的建设法律法规体系,保证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且对配套措施进行完善,为了避免混乱执法,需要科学衔接各项法律法规,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便保证会计人员和监管部门能够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来开展工作,从法律层面上来保证规范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要积极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对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进行强化,及时整改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有关人员的责任严厉追究,如果情况比较的严重,需要向司法部门移交,以便实现违法必究的要求,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会计违规违法行为。

  2.2做好外部监督检查工作

  首先,在账簿和凭证方面,账簿的设置需要严格依据主管部门的规定来进行,账务处理的开展,也需要依据有效的凭证来进行。增强建账的强制性,这样税源流失问题就可以得到减少,税收监管工作得到了有效强化。为了促使纳税人的财务状况以及会计制度等能够被税务机关等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纳税人员需要积极的向税务机关报送,这不仅仅是一项权利,更是一项必须要履行的义务;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纳税人依然可以灵活的开展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税款计缴需要严格依据国家的税收法规来进行,以便保证的国家税收。其次,在财会人员方面,对于部分企业,没有健全明细核算,或者提供的报表存在着较大漏洞,税务机关就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责令其进行整顿。企业如果不符合规定,依据我国的新《会计法》,需要处罚那些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付款金额为20xx-20000元之间。如果会计人员有着严重的违规情况,就可以将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给吊销掉。

  2.3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中小企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量和规模,为了将企业竞争机制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不仅需要提高大型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还需要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便促使我国国民经济获得健康发展。具体来讲,会计核算规范化指的是需要依据社会监督内容来统一会计核算的适用范围、核算方法与核算标准等。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讲,目前对中小企业的要求较低,这样就导致诸多中小企业过于主观随便的开展会计核算,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企业的特权都会被剥夺掉,对于所有企业来讲,都需要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

  2.4促进会计核算电算化

  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现,那些复杂的计算步骤得到了简化,会计人员只需要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那些复杂的计算方法,那些比较琐碎的计算步骤得到了减少,并且得到了更加准确的计算结果和真实的财务会计。因为计算机可以处理复杂的数据,材料成本核算控制以及存货管理等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并且可以自动生成财务报表,这样财务工作人员就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不必去抄写枯燥的数字,将精力集中到更加有用的地方,财务工作人员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在会计核算规范化方面,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也能够得到显著缩小,因此,在未来发展中,中小企业需要朝着会计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2.5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管理人员会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效果,从很大程度上来讲,企业主管人员会作用于会计核算。因此,要想规范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就需要让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其次,要定期经常的培训,促使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升,大力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其荣誉感,能够感受到肩上的社会利益和责任,以便将客观公正、遵纪守法等一系列原则要求给贯彻落实下去。各个层次的财政部门也需要大力培训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培训内容可以侧重于各项法律法规,包括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工作规范等,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规定和要求都能够被会计人员所熟练掌握。

会计核算论文12

  摘要:房地产开发项目待项目符合清算条件时再清算,采用多退少补的管理办法,清算工作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清算涉税业务管理的终点。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于20xx年和20xx年下发了有关清算工作的要求和规程,进一步要求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清算涉税业务管理工作。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重点分析了房地产企业清算涉税业务会计核算相关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项目清算;涉税业务;会计处理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项目公司的清算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最后环节,既是企业自身对项目成果、经营状况进行清理和统筹的过程,又是税务机关了解企业经营、对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1房地产企业清算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房地产完工清算,是房地产税收管理一个重要阶段,是各项税收政策贯彻执行的重要阶段,与预售完工前了预缴阶段的税收相比,除营业税属法定纳税义务时间,不存在事后调整补抵外,企业所得 税与土地增值税均存在着补抵问题,即便部分税种将预缴也当成一种纳税义务时间,所得税也仅对期间费用进行调整,完工验收后,房地产的三大税种也有大量是做事后调整的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对土地增值税清算问题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资料齐备、数据严密。包括对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依据、清算条件、清算相关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对与计税单位有关的收入、成本数据进行归集与计算;要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准备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凭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银行贷款利息结算通知单、项目工程合同结算单、商品房购销合同统计表等与转让房地产的收入、成本和费用有关的证明资料等。

  2房地产企业清算涉税业务会计核算案例分析

  江西省南昌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20xx年度采取拆迁安置方式对某小区进行住宅开发建设,在安置方式上,公司采取“拆一还一,就地安置,差价核算,自行过渡”的产权调换方式对拆除被拆迁人房屋进行安置补偿。20xx年6月该公司用已完工1000平方米的自建商品房偿还被拆迁人(其中等面积还原部分800平方米),同类住宅房屋建造成本2200元/平方米,销售价格3500元/平方米。

  2.1营业税的会计核算

  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xx]31号)第五条规定: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的范围为销售开发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全部价款,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其他经济利益。

  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就其还原面积与拆迁面积相等部分,按同类住宅房屋的成本价(即本例中的商品房建安造价)缴纳销售不动产营业税88000元(800㎡×2200×5%)。而对超出部分则按同类商品房市场价格缴纳销售不动产营业税35000元(200㎡×3500×5%)。

  2.2土地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土地增值税实行的是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速算扣除法计算。为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还可以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扣除。

  房地产企业用建造的本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安置用房应视同销售处理,上述“拆一还一”行为,在按市场价格确认收入的同时,还应将此收入确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拆一还一”等面积部分土地增值税的计税收入为2800000元(800×3500),同时,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也是2800000元,假如江西省规定普通住宅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为2%,则应按规定预缴土地增值税56000元(2800000元×2%)。

  2.3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xx]299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按当年实际利润据实分季(或月)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对开发、建造的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设施等开发产品,在未完工前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取得的预售收入,按照规定的预计利润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利润额,计入利润总额预缴,开发产品完工、结算计税成本后按照实际利润再行调整。

  该房地产公司“拆一还一”行为要按公允价值对所还原的商品房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同时以相同金额确认作为房地产开发计税成本的拆迁补偿费。为简化计算,假设本例中同类住宅房屋成本价等同于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由此可以看出,“拆一还一”行为土地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原则是一致的,视同销售收入及作为开发产品计税成本的拆迁补偿支出均为2800000元。但在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应确认视同销售所得1040000元〔(3500-2200)×800〕。

  3房地产企业清算土地增值税会计核算技巧——“先关门再清”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于20xx年,投资人为赵某和陆某。经有权部门批准,甲公司准备在自有土地上开发50套住宅对外销售,每套住宅预计平均售价为60万元,预计销售总额为3000万元(60万元×50套),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以及开发土地的成本约为1600万元,除相关税费以外的其他支出约为300万元(假定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200万元)。在开始经营之前,甲公司对开发项目预计应负担的税费及收益进行了测算(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以及开发土地的成本之和的10%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除开发产品外,甲公司其他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潜在的增值或减值,假设不考虑个人所得税):

  应缴营业税:3000×5%=150万元。

  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50×(7%+3%)=15万元。

  应缴印花税:3000×0.05%=1.5万元。

  应缴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1600×(1+20%+10%)+150+15=2245万元;

  增值额:3000-2245=755万元;

  增值率:755÷2245×100%=34%;

  应缴土地增值税:755×30%=226.5万元。

  应缴企业所得税:(3000-1600-200-150-15-1.5-226.5)×33%=266.31万元。

  应缴税费合计:150+15+1.5+226.5+266.31=659.31万元。

  股东收益约为:3000-1600-300-659.31=440.69万元。

  考虑到甲公司房产开发规模较小,且经营范围较为单一,甲公司以避开开发产品销售环节产生的高税负为主要目的,分三步实施了房地产开发销售:

  第一步:将甲公司性质变更为一家工业企业,将开发项目立项改为职工宿舍。

  第二步:在开发过程中,甲公司先寻找48名买房人,让他们根据所要购买的房屋缴足房款,然后按法定程序将48人吸收为公司股东。

  第三步:待房屋完工后,甲公司随即关闭清算,同时将48套住宅分配给新加入的48名股东,其余两套住宅,以及企业的其他资产和负债归原股东赵某和陆某所有。

  按此方案实施后,甲公司在存续期间未发生销售房地产行为,因此不涉及相关税费。甲公司关闭清算环节涉及的相关税费及股东收益分析如下:

  (1)营业税对于公司清算后,公司房地产转移给股东是否应当征收销售不动产营业税问题,按政策规定不需要征收营业税

  (2)土地增值税甲公司在清算环节将房地产归还给股东时并未取得收入,而且在实践中,税务机关对清算环节几乎从未征过土地增值税,因此,对甲公司的清算环节不应当征收土地增值税。

  (3)甲公司清算时,因开发产品的变现价值高于账面价值,而应负担的清算所得税约为:(3000-1600-200)×33%=396万元。

  (4)股东收益约为:3000-1600-300-396=704万元。

  由此可见,按此筹划方案实施后,将会使甲公司税费负担下降263.31万元(659.31-396),同时使股东收益增加263.31万元(704-440.69)。需要说明的是,甲公司增资扩股时,开发产品的潜在增值属于甲公司原股东,新增的48名股东只能取得与初始投资价值相当的房屋。截至20xx年底,甲公司按上述筹划方案操作结束,并关闭清算。由于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对清算环节相关税收缺乏监管,甲公司最终注销时,未申报缴纳所得税。

  “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在本案例中,如果甲公司以开发产品的形式直接对外销售,那么会产生较高的税负。如果按上述筹划方案采取先让公司“关门”,再在股东内部清算分配的策略,那么就可以避开高税负环节。

  对于清算环节,税收政策在所得税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对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方面尚无明确规定。事实上,目前主管税务机关对清算环节的相关税费如何征收确实缺乏监管,造成了大量税收流失。上述筹划思路一方面给纳税人提供了一种转移不动产所有权的参考方案,另一方面也提醒财税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清算环节的相关税收政策。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税收日益增长,应强化税收征收管理,特别是要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清算工作是我们现在征管工作中较难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对具体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的探索,正确引导我们征管工作的开展,力争为纳税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纳税环境,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静.涉税鉴证业务浅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4).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xx

  [3] 李大成.《高级财务会计》[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版. 20xx(4)

会计核算论文13

  当前金融、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库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时期下国库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促进国库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必须运用新意识、新思维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希望通过揭示新时期下国库会计工作的新变化,提出建议和设想,从而为更好地完成国库会计核算任务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一)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步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随着国库会计核算新系统运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开通以及央行会计“四集中”的实施,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将摆脱长期以来对会计营业部门的依靠,减少资金汇划环节,拥有如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同城票据交换等直达、畅通、多样的资金汇划手段,国库会计核算发展形成较为独立的体系,国库资金运行从此驶上快车道。国库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二)金融、财政体制改革给国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央行职能分拆、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财政存款计付利息政策的实施,这些改革举措无疑丰富了国库会计核算工作的内涵,拓宽了国库监管范围,提高了对国库会计信息报送质量的要求。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库部门应把握机遇、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摆正位置,更好地发挥国库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点的重要作用,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因此,各级国库必须树立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作的效率。

  (一)资金清算方面。国库资金清算方式快捷、多样增大了资金清算风险。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国库资金清算由过去单一的“行库往来”方式转变为包括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在内的多种资金清算方式,使国库直接处于资金清算第一线。

  2.资金安全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国库部门的资金划转都是通过会计营业部门,国库人员对国库资金清算风险的认识存在不足,资金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习惯于传统意义的“账平表对”。而国库直接参加联行资金清算,印、押、证的管理、查询、查复的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高风险业务将直接考验国库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3.思想道德风险突显。国库业务处理和风险防范最终还是要由人来实现,从历年各地国库出现的案件我们可以发现,因人员思想道德偏差而导致国家财产遭受巨额损失,因此我们说道德风险是整个国库风险中隐蔽性最强、危害性最大的风险。

  (二)内控制度方面。相对于国库外部改革的深入和国库会计电算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库会计制度建设更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行制度不能涵盖整个国库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存在制度空白点。如对国库电算化操作方面缺乏明确统一可操作性的规定,存在规范运用国库业务信息技术的制度盲区。二是岗位设置与国库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如果按照新的操作规定要求,各地国库人员配备将严重不足,势必造成兼岗现象普遍存在,某些内控制度将形同虚设,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风险防范会大打折扣。

  (三)系统网络方面。随着国库会计核算对计算机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是计算机病毒风险。目前,国库核算系统通过MT及NOTE系统向上级国库上报日报,这种半开放的网络模式极易使处在中心的国库核算系统受到病毒侵害。二是网络非法侵害。由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业务用机和其他机器处于同等地位,内联网上任何一台机器,只要安装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就有可能作为客户端登陆服务器进行非法操作。三是应用系统本身设计缺陷的风险,如系统访问控制不严密;缺少对通信传输操作的控制,未能真正实现岗位互控的作用。四是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不足。主要表现在系统对参数设置、科目属性、级次、比例等不能实现系统自动审核控制,仍需要人工操作,伴随着很大的随意性。以上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国库业务充分发挥电算化核算的效率。文秘站版权所有

  (四)监督管理方面。由于国库内外部改革和资金清算方式的改变,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国库监管窗口也随之前移。国库会计核算不仅需要事后监督,更应加强事中监督。当前国库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监督管理的对象过于狭窄,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对纸制传票、报表、账薄的事后监督,这种依靠手工完成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库核算电算化和国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二是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弱化,国库部门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只能行使监督和建议权,而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特别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后,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以及公共支出改变了国库原有的库款支拨核算方式。然而与之相应的国库监管管理职能却没有得到加强,这种滞后的局面将不利于国库对预算执行监督作用的发挥。

  (一)健全制度、统一流程、规范操作。首先,央行职能调整之后,国库监管的内容、范围、职责、措施、手段应在有关制度或法律中予以明确,为国库监管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针对业务的发展和国库会计核算电算化程度的提高,对原有制度中一些与现时业务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滞后的规定予以修订、补充,研究制定国库会计电子设备和网络管理方面制度,形成一套较为完整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以适应国库业务的未来发展。其次,通过制定科学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进而实现国库业务规范化操作,特别是关键环节要制定出环环相扣的统一的操作流程,建立起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制度屏障。除此还要制定出异常业务处理的应急方案,以备突发事件下国库会计核算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二)强化内控,构建起国库资金风险三道防线。要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国库部门应与会计、科技、支付清算等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分析和查找风险的成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和防范措施,构建起有效控制国库资金风险的自控、互控和监控三道防线:

  1.自控防线。在科学设置岗位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账制度和查询查复制度,真正做到及时查询,有查必复,及时对账,相互签章。

  2.互控防线。建立“前台核算”与“后台检查”相分离的机制,明确责任,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对关键性岗位要实行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和印、押、证三分管原则,严禁财务处理的“一手清”。

  3.监控防线。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网络,加大事后监督的监督管理力度,实现事后监督的电算化操作,提高事后监督的效率。通过以上三道防线的建立使内控制度贯穿于业务核算的全过程,保证国库资金收支准确、及时、完整,从根本上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三)转变观念,调整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新思路。

  1.强化风险意识。面对国库资金汇划清算方式的增加和风险点的前移。各级国库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国库干部风险意识,加强防范措施,把监督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对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严把资金进出关。

  2.增强时效观念。国库存款计付利息是国库部门一项崭新的业务,是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又一新举措。各级国库要充分认识到国库存款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扭转在办理财政资金收支及时性上的认识偏差,摈弃视财政资金为“数字”的旧观念,增强财政资金收支时效价值的新理念,为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3.调整监管思路,由于单一账户改革后预算资金拨付业务由国库部门延伸到代理财政集中收付业务的商业银行。针对这一变化,国库应调整监管思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经理国库、为财政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监管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对商业银行零余额账户及代理财政资金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督职能,督促代理银行规范核算行为,及时、准确、安全地划拨财政资金。建立财、税、库、行及与人大、审计等部门的联系机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反映,切实发挥国库在财政资金运行风险上的“预警”作用。

  (四)优化和完善新系统及内部网络建设。针对目前新系统及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如增加对业务系统口令恶意登录识别、报警、记载和封锁等功能,增强系统安全防范自控能力。尽快开发补充国库事后监督功能,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效率,为国库资金安全和国库会计核算质量保驾护航。二是在内联网上配置一个子网,区别于其他办公用机的网段和IP地址,将国库业务用机构纳入其中。由此,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以外的机器将无法访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安全系数。三是加强国库业务用机使用的管理,不仅要在所有业务用机上安装杀毒软件,而且要对杀毒软件随时更新。四是对新系统数据备份采取双重备份,在设置共享时要设置专门的用户,权限应设置为只读,保证国库资金数据不被篡改。

  (五)推进横向联网建设进程。首先,在完善系统内部网络的基础上尽快实现财、税、库、行等部门间的横向联网,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核算质量,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劳动,加快税款入库、报解和库款支拨速度;其次,建立发达的财政国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国库之间的联网,在提高资金划拨速度的同时,有利于国库部门更好地发挥对财政预算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确保预算资金高效、透明运转,促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六)以人为本,加强国库队伍建设。人是内部控制有效发挥的关键,要防范化解国库资金风险,做好国库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加强对人的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库干部队伍。一是要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国库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国库干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三是坚持岗位培训,提高国库干部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能力。四是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确保国库干部严格依法办事,勤政廉洁。

会计核算论文14

  在资源紧张和环境约束下,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法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废弃物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压力。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视域下的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法的内涵及意义,清晰界定物质流成本会计主要的核算对象即材料能源成本、系统生产成本及生产物流成本的核算边界;给出完善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基础工作,优化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程序和提升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的实践指导功效等有效对策。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的日益提升,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问题已然给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难以逆转的威胁。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当前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逼近极限,由此对此该地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出了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新要求。各地企业应当在追求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还应当更多关注于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各地企业在努力朝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来自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必要生态环保资金的支持,而且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生态会计制度体系。物质流会计是由德国IMU大学开发的一种会计核算新方法,随后被联合国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所接纳并被广泛推广。基于物质流视角的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是一种专注于对物质流的运动流程及其经济价值计量的环境会计技术,它可以通过跟踪并记录组织内部的物质流与价值流的方式来有效评估物质流耗费成本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情况。现行的传统会计理论体系专注于运用货币计量方式对组织的历史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其会计计量对象更为重视与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资金流,忽视了对物质流的必要考虑。由于组织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由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构成,对于物质流信息的计量忽略将降低企业在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决策效能。基于物质流的成本会计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组织对内部物质流的流程控制力度,降低组织内部物资流通成本,减少物质流对组织周边生态环境的压力,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

  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边界的界定

  (一)材料能源成本

  材料能源成本是构成企业的物质流成本的主体部分,也是企业物质流成本核算的核心内容。材料能源是构成物质流成本的核心要件,它主要包括企业在生产流通领域投放的全部材料和能源。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一般选择数量单位来计量生产流通环节中的物质流的动向。由于物质流成本计量亦须将相应的物质量转化为会计核算中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故物质流成本会计要求企业将生产流通中耗用的物质单价乘以相应物质量,由此得到产品耗费物质量的会计成本。根据质能守恒原则,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中投放的物质量不会消失,而会转化为产品物理构件和废弃物质量两部分。故此企业可以设置物质量中心的方式来考核企业内各类产品的物质量耗用水平,并可以通过考核生产流通环节中的可转化为企业产品的物质量与企业投入的总物质量之间的比率即可实现对企业低碳生产水平的有效控制。

  (二)系统生产成本

  企业财务部门应有效界定物质流成本会计的系统成本核算边界。物质流成本会计的系统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人工成本、设施与设备的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支出、水电费支出和其他系统性支出项目。虽然系统成本的支出项目品类繁多,但是由于系统成本的支出项目通常发生与企业系统内部,企业可以依据既有的管理规章制度来严格规范系统性成本支出水平。再者,企业的系统性成本支付项目通常与企业管理层的日常运行状态相关,与企业的生产运营相关度较低。故企业通常将其对系统成本的考核指标定位为控制总费用耗用水平。从企业物质流的流动路线分析,企业的系统成本是一种与材料能源成本同步发生的伴生性成本概念,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对企业系统成本进行总量考核,并依据具体的产品工艺特性和材料耗用水平来制定恰当的成本分配方案,并据此成本分配方案来将企业的系统成本合理分配到具体产品上,从而加强企业对具体产品的成本控制力度。通过制定针对系统成本的生产成本分配方案,企业可以实现将其系统成本可视化处理的目标,从而便于企业找出那些耗费了巨量的系统成本但不能帮助企业产生经济利润的产品或生产环节,从而改善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提升企业运作效率。

  (三)生产物流成本

  在物质流成本会计视野下,企业的生产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移动和存储企业的物质流所需耗费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及物质流信息处理成本等内容。传统会计核算通常以资金流为会计核算对象,忽视对企业的内部材料和产成品的物流成本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核算的能力。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内部的正产品和负产品的物资流通成本进行独立核算。由于企业内部的物资流通成本耗费水平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合理性和物流网络设计水平密切相关,故强化对特定产品的物资流通耗费成本水平的核算能力有助于企业精准确定特定产品的物流网络设计有效性和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有效性。再者,企业的物质流活动创造了正产品物质流和负产品物质流两部分内容,传统企业会计系统更多关注于正产品的物质流,而忽视负产品的物质流动水平。故此,通过考核企业的负产品物质流,可以有效强化企业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的物质流的控制力度,通过优化产品生产工艺结构和物流网络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废弃物物流的减量化处理目标,有效增进企业的低碳化运作效能。

  优化低碳经济视域下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程序

  (一)精细化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数据收集与处理

  企业应以产品流程环节为基准来实现对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数据的精细化收集与处理工作。为确保企业物质流会计核算的精度,企业应当以个别产品的生产流程环节为基本的会计核算单位,将物质流会计核算对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产品的具体流程环节上。为求更精准定位不同产品的物质流成本水平及各期之间的物质流成本变动水平,企业可以以物质流核算中心为成本归集中心,将企业产品按工序划分为若干物质流核算单元。这种分段化的企业物质流成本核算方法有利于企业实施对产品成本的精准化控制,提高企业低碳经济实施效率。企业可结合产品生产流程设计特点,从产品生产流程环节着手来收集并处理各产品的物质流数据。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对每一道工序中的产品的物料投入量、半成品重量和相应的废弃物料量进行精细化统计。考虑到同一工序上的同一机床可能加工不同类型的产品,为简化企业的物质流成本核算难度,车间管理者可以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物质流总体成本统计,随后依据产品的工艺特征来制定成本分配方案,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物质流成本。

  (二)核算正负产品物质流成本

  分别核算正负产品物质流成本并明确物质损失成本。企业可以对产品生产流程中的各类物质流做全程跟踪,并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将全部物质流成本在企业正负产品中做合理分配,以便有效确定企业产品物质流的有效利用部分与损失部分的物质流成本水平。考虑到传统成本会计主要专注于正产品物质流核算,而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企业应当强化负产品物质流成本核算力度。引入负产品物质流成本有助于强化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生态效益的重视水平,有效衡量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行秩序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大小。由于企业的物质流运动过程是从企业投入原材料开始,直到企业生产出产成品为止。企业的物料投入中的部分物料转化为产品的物理构件,而另一部分则转化为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物料损失。依据物质量均衡原则,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入等于产品物料输出加上废弃物料输出;将这一过程转换到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的指定产品成本等于正产品成本加负产品成本。通过引入负产品成本的概念,企业的产品运营管理者可以清晰的发现企业的产出水平与其生产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之间的关联性。

  (三)有序归集成本到各类产品物量中心

  有序将企业物资流损失归集结转到各类产品的物流量中心。企业管理者可将物质流成本分解为材料能源成本、系统生产成本及生产物流成本三部分,并按照具体产品工艺特点来将各类成本按比例归集到具体产品中心。此举可明确各物质量中心的有效利用成本和损失成本,使企业资源损失结构清晰化。企业的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难点在于企业需对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工序的物质流状况进行实时化和定量化考核,并根据运营流程中各工序的成本耗费来分配其产品成本。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法来归集各类产品成本,可以有效揭示导致各产品的资源损失的重点生产工艺环节,帮助企业并有效判断出应当重点管控的工艺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优化策略和替代材料选用策略,以便增强企业内部低碳生产模式运作能力。

  提升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践建议

  (一)改良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优化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废弃物生成诱因之一主要来自于企业对于生产流程前端的控制力度不足,导致大量的问题原材料流入企业的生产流程中。通过在供应链系统中实施物质流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可以要求上游供应商企业采用物质流会计核算法来控制企业的正物质流成本,有效减少向下游流通环节供应的废品及次品比例。此举不仅有助于提高上游企业产品品质,而且利于下游生产企业控制废弃物物流,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改善问题工序定位能力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改善问题工序。企业的生产运作系统的控制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生产系统运作效能,降低企业生产系统运作成本。企业的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传统现场管理模式的一种颠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对企业生产运作流程中的全部生产工序及全部产品的正产品物质流和负产品物质流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对诱生残次品的工序环节及生产者进行精准定位,以便于企业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物质流质量控制措施来根除生成残次品的诱因。

  (三)优化产品工艺设计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优化产品设计。企业应当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实践指导作用拓展到上游的产品研发设计上。上溯到企业产品设计环节,导致企业内部无效物质流增加的根源在于产品工艺设计的不合理性。企业应当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环节获取的正负产品物质流信息向上反馈到产品研发设计环节,促使产品研发设计者反思既有产品工艺设计的优劣,寻找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成果改进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系统的可能性。产品研发设计者应当对正负产品物质流会计成本进行有效识别,并根据物质流会计的核算成果来对产品在各流程环节的投入产出比进行比较,从中遴选出导致企业物质流损失的问题根源。

  (四)优化产品生产排程

  企业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优化产品生产排程。企业管理者可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法来改善生产排程。企业同一生产线加工的产品品类的频繁变更增加负产品物质流,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批量化加工规模的生产排程策略来降低产品加工品类变更所导致的负产品物质流问题。但是,企业增加产品批量的策略在降低生产线换装操作所带来的负产品物质流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库存物质流规模。虽然库存规模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正负产品物质流规模,但却会增加库存资金占用成本。为此,企业应当在负产品物质流增加和库存产品资金占用成本增加之间做好权衡工作,改善企业产品生产排程计划,提升企业的低碳化运营绩效。

会计核算论文15

  一般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部分。但我们认为,会计的职能是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会计的监督职能仅是对会计的界定进行再认定,这种再认定一是检查是否按既定的契约或制度行事,二是检查产权结构是否被侵蚀。因此会计监督的职能在于保护产权。本文试对会计核算的产权功能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产权流动与会计事项

  我们经常提及“资产=产权”这一会计等式,“资产”实质上是“产权”的内涵,即法人财产权所能支配的内容。我们经常提到的“资产等价交换”、“产权等价交换”、“资产与产权同增同减”三个表现形态,都表明一种产权形态向另一个产权形态的转化,即产权流动。

  现代产权经济学表明,物质商品的交易实质上是物品所有者的权利交换。这一点是产权实际存在的原因。尤其对于一个复杂的交换过程来讲,交换实际上可以分解成不同的人所拥有的不同权利之间的交换。

  会计事项是指能用货币计量,并能影响会计要素之间变动的各项具体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可分为可用货币计量和不可用货币计量的两部分。会计事项就是经济活动中可用货币计量的部分。相应地,产权流动也就存在可界定(可明晰)和不可界定(不可明晰)两大内容。在会计上,我们将可界定的产权流动视为会计事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要点:①可明确界定的产权流动,进行会计核算;②不可界定的产权流动,不作会计核算;③尚待界定的产权流动(或有事项),要作出合理的揭示;④界定不属于自己或未发生的产权流动,不作会计核算。

  进行会计处理的,必须是产权明晰的事项,不能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去同别人交换,也不能用属于自己的东西去换取不知道属于谁的或得到后又可能随时失去的东西。这就是会计主体以及产权主体的观念。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会计的核算方法和原理便是以产权的流动为核心。凡是发生了产权流动并可予以计量的经济事项就必须核算;虽然发生了实物流动而没有发生产权流动的经济事项,则仅予以备查登记。

  二、会计核算中的产权观念

  1.存货的确认原则。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存货范围的原则是:凡是法人所有权属于企业的一切物品,不论其存放在何处或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视为企业的存货。凡不属于企业的资产,即使存放在该企业,也不应视作企业资产。因此,存货的确认关键是看其产权归属。一般来说,存货所有权的转让不能按其实物所在的空间位置来判断,而应当根据企业存货购销的权利和义务来确定。这种权利和义务的确定主要是看企业是否取得或丧失因销售或购买而产生的收款权利或支付货款的责任。根据这一原则,企业待售、待耗以及生产经营中的存货,购入在途存货,以及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代销的存货,均应视为企业存货范围,这些属于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存货,一旦发生流动或责任变化,均应纳入会计核算。而以下各项则不应视为企业存货:企业依照合同开出发票帐单,但客户未付款也未提运的存货;库存的受其他单位委托代销、代加工的存货;约定未来购入的存货等。

  2.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对外转让,有所有权与使用权两种不同的产权转让方式。由于固定资产的购进目的不是为了销售,因而把对其所有权的转让如出售、变卖业务视为非经常性业务即营业外业务,转让后的收益(或亏损)也相应地列入营业外收支。而对固定资产的出租,只是转让其中的使用权而没有改变其所有权,也没有影响购置固定资产的原有目的,因而将其当成营业内业务,其租赁收入列为“其他业务收入”,使用权的变化仅在“固定资产”明细帐中注明有关事项,或将固定资产卡片列入“外借”类别。

  (2)企业在租入固定资产时,也区分了所有权与经营权两个不同的产权转让方式。会计上把固定资产租赁分为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临时性)租赁两种。其中融资性租赁在本质上是一种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行为,在会计处理上,我们把它当成所有权的分次转让。而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由于本企业只是拥有其使用权,因而在帐务上不将其作为企业固定资产增加,而仅作备查登记。对企业而言,只需核算其租赁费。

  (3)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也视法人所有权的归属而定。?即只有法人所有权属于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才计提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否则不予考虑。

  3.对或有事项的合理揭示。在会计上有许多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这些或有事项往往指的是那些产权界定不清,需留待以后进一步明晰的产权流动事项。对于这些事项,如果纳入核算必须对这种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作出明确合理的揭示。根据稳健性原则的要求,会计上往往侧重于对或有负债的关注,如应收票据贴现、未决诉讼等。

  4.企业与外界发生交易行为,交易或销售的成立以收入实现原则作为判断的标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5条规定:“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其第4?号报告中对收入实现的条件作出了如下规定:①收益过程已经完成或实际完成;②一项转换已经发生。由此可知,收入实现原则有两项基本条件:其一,交易行为已经发生,或者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其二,取得与原商品等价的资产所有权或债权。前者表示某一产权的流出,后者表示等价的另一产权的流入,联系起来就是两种不同产权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等价交换。为维护产权交易的平等性,这种产权的等价交换必须是在同时完成的。根据这一原则,企业与外界的买进卖出等交易行为均是产权的平等流动过程,也是会计必须把握的标准。如果产权只有流入而没有流出,或只有流出而没有流入,或者流入和流出没有同时发生,均不是会计核算的时机,仅作备查登记即可。

  5.企业与外界发生的筹资、投资行为,实质上也是一种产权平等交易过程,其确认和会计分录的标准也应一致。所不同的是,前者的确认是与收入相关的。

  三、一种新的思想表述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与会计界一直把资金运动或资金流当作研究的重心,如会计上将会计对象定义为资金运动,而财务中占主流的本质表述是资金运动论。我们认为,资金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主要是资金概念的范围以及与资本、资产的关系难以界定。有人认为,“资金”就是“资本”,而资本可能又有两种界定,即有的认为资本就是“本钱”(所有者投资),有的认为资本可以包括借入资本。同时资产也可以表现为资金。对于“债权”这一类资产,与其说是“资金”,不如说是“权利”,而企业的价值运动又确实表现为一种财产权利和责任的流动与变化,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最终解除受托责任。也就是说,从所有者投入的原始所有权开始,转化为企业法人财产权,在法人拥有的各种权能支配下,这些财产经过了多少次产权形态的改变,权利和责任也经历了多少次变迁,最后到期末,把产权流动的“静态”结果和“动态”成果以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受托责任得以阶段性纾解。因此,用“产权流”代替“资金流”,既能保留“资金流”原有的动态反映会计对象的优势,克服了“资金”概念的不足,同时又体现了现代会计对“受托责任”观念的强化,符合会计本质和会计目标的基本宗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公布的会计六大要素只是对会计对象的静态表述和具体分解。而“产权流”既是会计对象的动态描述,又是对会计六大要素的统称。

【会计核算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核算论文12-09

关于会计核算论文06-15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06-15

会计核算论文15篇12-09

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的论文06-15

环保税制会计核算的论文06-15

资本公积会计核算的论文06-15

对会计核算改进与管理论文07-01

物业公司会计核算论文参考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