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技术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技术论文1
1新技术新业务信息安全评估
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国内有关评估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云南电信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云南电信20xx年成立信息安全评估专家项目组,项目组经过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集团总部相关文件,一致认为要在集团规范指导下抓细节、治痛点,不能流于形式,应通过创新,完善评估流程和方法,真正使信息安全评估为新技术新业务的运营保驾护航,所做工作要对800多万云南电信用户负责,要能有效地防范用户隐私泄露和恶意扣费的风险。
2云南电信的创新实践
云南电信公司新技术新业务信息安全评估的创新性实践,主要从机制、管理和技术手段方面进行执行细化,具体创新点如下。
2。1基于二加一多层次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式创新
项目依据新技术信息安全评估的总体原则,从解决业务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风险和安全管理风险出发,采用机制设计、管理控制和技术监测建立一套新型多维度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式。该模式包含两个内部评估机制,即输出新业务项目组自评估报告和信息安全专家评估报告;一个外部技术测评,即输出第三方安全测评系列报告,故称为二加一评估模式。新业务项目组自评估报告重点要求开发方承诺在产品中没有无关后门程序存在,同时要求电信业务管理部门、维护支撑部门及开发方组成的项目组对产品按模板条款进行全面梳理,保证产品上线和运营营销后,其信息安全从技术、管理措施方面按模板要求合法合规,且项目组所有成员应达成共识,签字确认。由业务管理和建设维护、IT支撑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对新技术新业务的自评估报告、新业务的安全管理措施和第三方安全测评报告共同进行审查,各方面达标则出具信息安全评估报告,不达标则对项目组提出整改要求。此外,本评估模式还包括年度业务评估计划统计、已评估档案管理和评估数据积累机制,以确保评估工作的严谨和权威性。
2。2基于新业务平台测评手段的评估技术集成创新
通过具有安全服务能力评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平台安全脆弱性扫描,出具第三方安全测评系列报告,报告新业务的平台漏洞状态、账户弱口令状态、主机安全危险状态等信息。如果新产品有移动APP客户端,则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通信软件测评中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测试服务平台和手机应用安全测试仪,对业务加测移动恶意代码程序和手机病毒进行扫描,出具相应的测评报告。有安全隐患的发回整改,复查达标才算报告完结。同时,业务上线运营后还将定期对业务进行跟踪复测,出现安全漏洞或病毒的出具复测通知书,限期整改。项目在技术手段方面的集成创新,充分保障了新技术新业务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电信运营商业务的长期应用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3推广效果
本项目实施从20xx年第四季度正式启动,选定了涵盖前后端的专家组成员,初步确定了评估流程和方式,开始进行评估实践。20xx年3月,根据实践,在评估工作中细分出项目组自评估报告和专家评估报告,重点要求产品开发方签字承诺在产品中没有无关后门和恶意程序存在,并要求所有省级新技术新业务必须进行信息安全评估,通过评估后方能上线运营。20xx年7月,随着手机恶意吸费、用户隐私泄露等移动互联网安全事件的增多,为了更加严谨评估移动类新业务的安全状况,引入了技术量化测评,云南电信开始针对新业务移动APP客户端,委托具有安全评定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移动恶意程序和手机病毒的扫描测评,不达标的要求整改复测。从20xx年1月开始,云南电信开始委托具有安全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新业务平台安全扫描测评,同样,不达标的要求整改加固,完成后再次复测,达标后专家组才签字通过。至此,完善而成体系化的云南电信评估流程基本建成,新技术新业务信息安全评估的创新实践对云南电信新技术新业务运营管理起到了质的提升作用。自20xx年以来,信息安全评估工作已覆盖云南电信所有部门和单位的新技术新业务,业务类型包括信息服务类、视频监控类、娱乐类、移动即时通信类,产品形式包括Web、WAP、APP、iTV等类型。在评估过程中通过安全测评确实发现多起安全漏洞,甚至是高危漏洞,有些业务管理账号存在弱口令设置,有些信息发布功能审查缺失等。通过严格评估后,上线运营的新技术新业务目前均工作稳定正常,未出现过任何信息安全事故,这无形中为企业和用户挽回了潜在的经济损失。因此,云南电信的评估工作也得到了集团总部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肯定。今后本项目提供的评估流程将继续严格实施,并有望在中国电信全国体系中推广。
4信息安全评估创造性工作的思考
在信息安全评估创造性工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今后的评估工作应分级分类,根据不同的等级和风险程度,执行不同的评估措施。如对于涉及视频监控、位置服务和用户自媒体发送功能的技术业务,应提升测评审查等级。第二,应加大对评估测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法分子的技术手段在不断翻新发展,因此,安全评估测评的技术和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同时,信息安全评估过程并不代表一劳永逸,定期业务抽查复测也非常必要。第三,应加大对安全评估和安全技术人员的培养。人才是信息时代的第一要素,不仅要培养通信和互联网人才,还要重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信息安全人员的稳定性也不容忽视。第四,对信息安全评估的建立档案管理和评估数据积累机制也至关重要,这既是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建档,也是信息安全工作管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第五,信息安全评估是对业务运营的事前进行安全防范,与此同时,事中安全监控和技术拦截、事后的应急处置能力也是电信运营商必须同等重视的环节。
5结束语
在集团总部规范总体指导下,云南电信公司结合国内外过去在新业务新技术运营中遇到的若干问题,逐步创新完善出一套有别于其他运营商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式,并成功应用推广。通过体系化的信息安全评估审查,新上线的新技术新业务能有效规避可能的安全风险和政治风险,为云南电信业务和技术平台的信息化与互联网化提供有力保障,此举对健全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体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技术论文2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上的各个行业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档案管理行业对于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要想提高整个档案管理水平,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促进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数字档案管理水平。不过,档案管理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里,由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加上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这样一来,整个档案管理效率也比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就要充分应用好新的数字技术。文章通过分析现在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状况,进一步分析了具体的应用,为相关的数字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数字档案;发展应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档案就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档案,通过新的技术,进一步把纸质档案转变成电子档案,就管理的层次来看,这是一种跨时代的突破,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管理的便利性,除此之外也简化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通过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我国的传统档案管理中的缺陷,对于整个社会中的档案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的具体分析。
1数字化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的实际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应用好数字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由于数字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档案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离不开数字化档案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必须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通过数字化档案,让信息需求者获得需要的信息,发挥档案信息价值。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于相关的电子技术的开发,做好相关的应用工作。
1.1数字化档案管理新技术的应用还处
在一个比较低的阶段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较之过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整体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里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而由于现在面对的问题越来越苛刻,技术的难度越来越高,在实际的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发展过程里必须正面问题,科学运用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另外,只有合理的采集档案信息,开发相关的软件,提高其数字化水平,及时解决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应用效率,改变过去的分散化管理,提高其集约化水平,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化。总的来说,我国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的水平依然不高,必须持之以恒的推动整个数字档案管理技术体系的完善,发挥其价值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的具体分析。
1.2我国目前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应用的优势分析
我国在应用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的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在众多的是数字化档案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快速的查询需要的档案信息,按照档案的特色进行搜索,同时可以减轻原先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过去,由于档案的数量较多,加上缺乏一定的技术,导致整个工作体系效率低下,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档案管理新技术的发展,加上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减轻了对于院校劳动力的适应,有利于快速收集档案信息,同时还可以做好采集和编排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办公的便利性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档案数字化可以更好的保管信息,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不过,这需要较大的投入,不管是对于档案的收集人员,或者是相关的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共同努力做好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要做好档案信息的编排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所以,必须不断建设好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相关的软件和技术,进一步做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其科学化水平,实现合理的编排。除此之外,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要做好新技术的升级工作,增快更新换代速度,做好运行工作,这样可以真正实现科技的价值,在长远的发展中加大创新力度,在未来的应用中挖掘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的价值,实现档案信息的价值最大化。
2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未来的发展解析
我国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发展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从我国目前的应用情况来说,我国的数字档案管理技术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而且还会呈现出市场化,其综合服务职能也越来越大,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比较好,因此,必须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进行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合理开发,加强开发和革新力度,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除此之外,只有充分的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才可以拓宽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的服务范围,在更多的领域里发挥其作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其价值。总得来说,数字档案管理新技术未来要服务的领域更宽阔,服务的对象更广泛,必须加大应用力度。
3结语
总的来说,档案信息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数字档案管理技术和过去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必须不断拓宽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到位,提高其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个档案管理建设水平。从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必须让数字档案管理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真正的实现数字档案管理技术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静.数字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C].“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生研讨会”论文集(上),20xx(8):44~47.
[2]李爽.加强数字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措施[C].“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生研讨会”论文集(下),20xx(8):55~58.
[3]张志杰.建设科学有效的福建省农科院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福建省农科院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研制与应用”课题研究报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xx(12):66~69.
[4]王永霁.数字档案管理中的知识发现与知识服务[C].“决策论坛———公告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xx(9):133~136.
新技术论文3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筑质量关乎国计民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不仅工程项目管理薄弱,且缺乏专业管理技术。因此,质量管理水平较低。为了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应加强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现如今随着投资以及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且具有一定复杂性,传统质量管理技术已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需求。推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势在必行。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指的是为建造符合使用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工程所进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建筑工程质量关系着建筑物使用功能以及生命周期,更影响着建筑长远经济效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管理工作。广义来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针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行为,其管理范围贯穿整个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配套质量管理体系,对建筑施工阶段、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质量进行控制。随着现如今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传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的不足开始显露出来,很明显已无法完全适合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质量管理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持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即技术类和产品类。一般情况下产品类新技术具有有形特点。因此,完全可通过产品展示和优点演示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这种推广方式能够直观详细的将产品技术表现出来,这对于用户了解产品技术有着很大帮助,并且还可以通过用户试吸引用户兴趣,使用户认同产品,往往一些产品类技术不经过试用无法有效了解到产品性能和效果。这类产品如:测试设备、仪表器、计量器等等。建筑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对象主要是:建筑质量管理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建设单位。技术类新技术由于技术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附加值。因此,效益回报周期长,基本上只适合大中型企业。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现状并不理想,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新技术推广势在必行。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策略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体系并不完善,供需脱节,许多建筑企业对质量管理新技术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尚未形成规模,且相关配套服务也比较落后,在行政干预方面也存在突出问题,想要有效推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必须改变策略和模式。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策略。
2.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应坚持政府和市场紧密结合的思路,改革相关政策,消除制度体系对技术推广的不合理限制,为新技术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打造良好的政策平台。另一方面,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市场发展规律,顺应市场才能保障推广效益,并且通过利用市场优势,还能够使更多建筑企业参与到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中,从而形成一种良性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方式。
2.2 优化推广结构模式
传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效果差和推广结构模式过于单一有着直接关系。选择多元化推广模式,丰富新技术推广主体,是有效提高推广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元化推广模式是新技术推广的主流趋势。推广中应改变观念和思路,建立一种企业与技术科研人员合作的推广模式。这种模式解决了在新技术推广中缺乏技术支持和指导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新技术应用率和推广率,并且能够使技术单位和建筑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实现了新技术的持续推广,更保障了双方利益,实现了共赢。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咨询服务与建筑企业合作模式或建筑技术协会推广模式。
2.3 构建网络推广平台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通过互联网看世界,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现今几乎所有领域都对网络进行了应用。提高新技术推广效率,降低推广成本,网络推广必不可少。网络推广是新技术推广的必然趋势。首先在推广中,应构建网络推广平台和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形成一种实时的动态信息反馈机制,提高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支持的时效性,使新技术能够得到快速、及时、有效的推广,实现信息化推广。
2.4 完善新技术推广配套措施
配套措施包括:政策环境与调整、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支持服务、信息网络服务等多个方面。配套措施十分完善直接关系着推广效率以及推广有效性。完善配套措施是新技术推广的首要任务。配套措施资金投入量,直接影响配套措施的质量和效果。想要使配套措施发挥职能,为新技术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就应该尽快完善新技术推广的配套措施,为新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普遍低下,百分之六十八的建筑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关系,建筑工程质量关系着社会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管理意义重大,推广新技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新技术论文4
一、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然而,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传统企业不同,有着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而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就必须加大创新,探索出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高新技术企业指的是研究技术成果,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道路。在这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技术作为市场的本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不断研究新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财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就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缺乏创新,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有着一定的效用,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却略显不足,如果高新技术企业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就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进而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影响。这种管理模式很显然已经难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了。而高新技术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只有加大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四、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转变管理观念。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就我国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容易受传统企业管理理念的影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进而影响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而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的认识,积极创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全体职工自觉地参与到企业成本控制活动中来,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强化风险意识。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也正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这一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为此,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确保企业的更好发展,就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工作人员要居安思危,严格落实企业的各项部署和决策,从而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起引导性的作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为财务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因此,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同时还要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把好关,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资金能够正常流通。会计要在对企业进行把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作用,依法办事,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正常流通。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有严格的财务管理来规范自身在经营活动中资金的使用,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价值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不断创新发展,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与价值链管理模式紧密结合,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价值链管理是对企业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过程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就涵盖了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财务管理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企业资金周转安全,为企业节省成本。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就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让财务管理人员切实了解企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价值运动,进行最真实而准确的财务管理分析,发挥财务管理在价值链中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还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参与经济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进而确保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就应当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资料、数据等相关信息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管理,形成标准的管理体系,从而将财务管理现代化引入到正常的轨道中。另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不断加强现代化管理意识,可以让现代化管理意识深入到财务管理者的心中,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提高财务管理里现代化水平,进而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六)设备的创新。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设备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保障,而一些落后设备势必就会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此,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大设备的创新,加大资金投入,为企业财务管理配备齐全、先进的设备,进而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七)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专业的技术人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谁拥有了先进的技术人才,谁就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而高新技术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和道德教育,全面落实责任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
五、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其发展的根本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更好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就必须探索出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更加积极地转变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管理体制,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新技术论文5
0.1引言
近些年,屡屡见诸报端的汽车安全事故给社会造成了较大影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导致,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汽车自身质量问题引起的。所以,必须对汽车自身质量予以提升,同时还需在底盘系统的设计上加强其集成化和智能化,以此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扰动。
1.汽车底盘电控系统
1.1.ABS防抱死系统
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对车轮传动状态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若是对车轮传动无法形成及时控制,就可能导致安全问题产生。ABS防抱死系统可以在车轮传动控制上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在车轮上设置的传感器对车轮抱死信号进行及时传递,对应的控制器在收到信号之后就可以及时对车轮制动缸的油压进行降低,以此实现制动力矩的减小。在一段时间之后,信号操作完成,制动力矩就可以逐渐恢复。利用这样的方式对汽车车轮进行控制,能够有效避免汽车出现无法控制或是侧滑的问题,保证汽车的安全。
1.2.ESP电子稳定程序
就电子稳定程序的基本组成说来,主要是由加速防滑控制、制动辅助和防抱死制动这三个系统组成的,其表现出了明显的综合性特征。该系统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将各部分的信息进行传递分析,再凭借内部系统,计算并且发出正确的指令,实现对汽车状态的调整,确保车辆能够保持平衡的运动状态。一般说来,车轮传感器、转向传感器、横向加速器以及侧滑传感器等共同组成了ESP,对车辆各部分状态可以实现全面监测,并且根据相应的信息对汽车实现控制。如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汽车的运行过程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出现侧翻、甩尾或是跑偏的问题。
1.3.ASS主动悬架系统
悬架系统的存在,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减震,确保汽车运行的平稳。一般,主动悬架作为直接里发生器,能够对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形成有效反馈和控制,实现高质量的减震。其基本要求是将动作器形成的力与其他力的控制信号保持一致状态,以便能够实现更好的信息收集和跟踪,为汽车平稳运行提供保障。ASS主动悬架系统存在一定的控制复杂性,需要综合判断多方面的情况,主要涉及到弹簧刚度、轮胎刚度、悬架动力、悬下质量以及路面平整度等。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再得出合理的控制指令,根据计算结果,控制指令可以分为最优控制、预测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等多个部分。
2.汽车底盘电控系统集成控制
2.1.分布式集成控制
分布式集成控制,通过情况下说来就是实现分层递进控制,把高层先进方法和不精确的方法统一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递进式的控制方式,可以对多个子系统实现分别控制和统一管理。一方面,分布式集成控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整合的合理性以及全面性。另一方面,分布式集成控制也可以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避免不同子系统之间出现矛盾或是冲突,对汽车整体运行控制造成影响。对于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集成控制而言,制动与转向的集成控制是比较关键的,也是直接关系到汽车操作的核心控制。通过对车辆制动和转向的深入研究发现,通过最优控制技术实现控制,会导致系统的线形复杂度上升,不利于系统运行的稳定和高效率。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预测模型控制手段,在MPC的基础上设计对应的集成控制器,将AFS系统和ESC系统集成起来,实现集成控制的目的。预测模型控制能够对不确定环境的干扰和模型自身误差实现有效克服,并且能够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线性。
2.2.总判决机制
对于车辆本身而言,其存在多个不同的系统,而且各个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一差别的存在,就使得对不同子系统进行控制时,可能出现一定的控制矛盾,会对整个系统的控制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总体控制构建总判决机制,以此对不同系统的控制关系进行理顺,避免出现控制冲突的问题。在总判决机制的构建上,需要结合汽车各个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各个控制系统进行协调,使其能够高效实现相互配合,确保汽车整体控制,实现稳定安全的运行控制。
2.3.构建汽车底盘电控系统集成模型
要实现集成控制,首先需要设立集成控制模型。在进行模型设立的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步进行。第一,对模型参数进行合理选择和设置。由于汽车系统存在比较大的复杂性,各个微小系统包含了诸多元件。要想集成控制模型发挥出切实高效的控制作用,就必须对各个子系统的参数进行合理设置,保证其合理可靠,以便集成控制模型能够满足控制需求。第二,依照确定的系统参数进行模型仿真,这可以通过对汽车系统不同部分的相关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传递,将其输入到模型之中进行仿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对应的结果,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判定。如果结果超出允许范围,就需要对控制措施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正常区间。若是结构处在允许范围内,则说明控制措施合理,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需要对一些实际场景进行仿真。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集成化就是要是汽车在遭遇实际情况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因此,可以预设一些实际场景,将其转化为相关的参数,输入到模型之中进行仿真,从而得出具体的结果,以此判断集成系统的实际控制性能。
3.结束语
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进行集成控制构建,需要在明确底盘电控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性的通过分布式集成控制、设立总判决机制和模型仿真这些环节,逐一落实集成控制在底盘电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以此实现底盘电控系统的集成化,使其能够确保汽车控制的稳定和安
新技术论文6
【摘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了木工刀具的制造技术和加工质量。木工刀具正向着超硬材料、高精度和高速高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木工刀具;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近年来,现代化木材加工工业发展迅猛,木质复合材料的加工因此得到了高速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造板工业,如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层积材和竹木业等木质复合材料的出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这些传统的木工刀具材料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目前我国是亚洲生产中密度纤维板(MDF)最大的国家。20xx年强化木地板实际产量已增至6000万m2,如此大量增长的需求对切削加工工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切削人造板等木质复合材料时使用的刀具材料主要是硬质合金,硬质合金的耐磨性、耐热性和硬度很高。但由于木材本身具有很高的各向异性结构,使得与刀具的摩擦系数很大,而且木质复合材料本身既含有造成刀具机械擦伤的硬质点,又因某些人造板表面还有难以加工的硬质涂层,有引发刀具发生化学腐蚀的酸性介质,这些都会加剧刀具磨损和腐蚀,不仅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而且严重降低了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了产品的加工成本和生产效率。现有的硬质合金刀具在耐磨和耐腐蚀性方面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了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迫切需要高性能的、高质量的木工加工刀具。
一、木工刀具新材料
通常用于木工刀具的切削材料主要为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斯太立合金、高速钢等,这些材料常用于低切削速度、低进料速度和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刨刀、锯片、铣刀等,一般用于实木加工。随着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和层积材等木质复合材料的出现,这些传统的切削材料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原用于金属加工的硬质合金材料,现广泛地应用于木材加工用刀具,并逐渐替代了高速钢等材料,提了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常用木工刀具的物理机械性能如下表1示:
从上表可知,聚晶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特别是聚晶金刚石,其显微硬度可达10000HV,是刀具材料中最硬的材料。同时它的摩擦系数小,热膨胀系数低,与非铁金属无亲和力,切屑易流出,导热率高,切削时不易产生积屑瘤,可以避免热量对刀刃和工件的影响,因此刀刃不易钝化,切削变形小,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表面。能有效地加工非铁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如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陶瓷、各种纤维和颗粒加强的复合材料(尤其是实木和胶合板等复合材料)。超硬刀具材料包括金刚石刀具和立方氮化硼刀具,其中以人造金刚石复合片(PCD)刀具及立方氮化硼复合片(PCBN)刀具占主导地位。超硬刀具近40%用于木工刀具。PCD木工刀具主要可分为PCD锯片和PCD成形铣刀两大类,PCD锯片是将PCD刀齿焊接在锯片基体上再经刃磨后形成,其结构与硬质合金锯片类似,不同之处是PCD锯片的前角较硬质合金锯片小,一般为50~100,楔角为650~750,锯片规格一般为100~450mm,锯齿数可多达72齿。PCD成形铣刀的主要品种有用于加工实木地板、复合地板、强化木地板、竹木地板的修边刀、榫槽刀及PCD家具成形刀等。PCD成形铣刀的切削速度可达3000m/min,走刀量可达每分钟数米,刀具耐用度是硬质合金刀具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具有高效率、高耐用度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大批量加工。
二、木工刀具的新技术
随着木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木材加工企业的很多设备都需要根据工艺要求,进行特殊设计和制造。这些专用设备具有特别的用途、很高的切削速度和很大的生产能力,因此,对刀具的设计、刀体材料、切削材料、重量和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双端铣刀具的线速度已达110m/s、进给速度高达180m/min,最高可达300m/min;最快的木工四面刨床的进给速度为600m/min;CNC加工中心的主同高速已达5万r/min,进料速度达到200m/min。高速切削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同时可以减小刀具的切削力,提高工件的加工表面质量,延长刀具的寿命。超微颗粒、特殊牌号的硬质合金和金刚石的广泛应用,为高速切削刀具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制造精度随着机械加工业的发展,制造木工刀具的机械精度越来越高。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提高了木工刀具的制造精度,刀具的公差已达微米级精度。木工刀具精度等级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工件的加工质量,也为高速高效切削提供可靠的保证。安装精度除刀具的制造精度外,刀具在机床上的精确安装也非常重要,它不仅影响刀具本身,也影响着机床的使用和寿命。改善刀具的夹持方式是提高刀具安装精度的有效方法。通常刀具都是带有中心孔的盘类刀具,与主轴的配合一般为基孔制,小间隙配合,在低速运转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于四面刨和双端铣类机床,在使用盘类刀具时,应采用液压夹紧轴套,完全消除了液压轴套和刀轴之间以及轴套和刀具之间的配合间隙,保证了刀具回转中心和刀轴旋转轴线一致,提高了刀具回转精度、定中心精度和动平衡精度。对于CNC设备,则采用锥度定位夹紧,如ISO、SK系列锥度夹头、HSK中空锥(下转第221页)(上接第216页)度夹头等,这种夹持方式提高了刀具的定位精度。轻金属刀体,可以降低刀具的重量,提升动平衡等级。金刚石刀具的制造精度已达微米级精度,采用先进的夹紧技术,不仅提高了刀具的装夹和定位精度,而且提高了刀具的运转精度,保证了产品的加工质量,同时也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三、木工刀具的新工艺
随着一些新材料的使用,木工刀具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这些新材料在某些力学、物理性能方面具有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我国木材工业发展迅速,家具和地板生产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对木工机械和木工刀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普通切削材料的机械加工刀具已不能满足新工艺要求,木工刀具正向着超硬材料、高速高效和高精度方向发展。切削材料,如立方氮化硼(CBN)、聚晶金刚石(PCD)、涂层金刚石(CVD)和单晶金刚石(MCD)等超硬材料的相继问世,涂层处理毫无疑问是当今研究和开发最多的技术。美国、德国、波兰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主要是针对涂层结合力、磨损机理、涂层材料性能比较等等。多层涂层、多元复合涂层以及金刚石涂层、CBN、CN涂层将是未来刀具涂层的发展方向。另外,PCD刀具的应用也非常多。德国的蓝帜(Leitz)公司是世界生产木工刀具最有名的公司之一,他们已经研究出比PCD刀具耐磨性还要高数十倍的MCD单晶金刚石刀具。无疑对木工刀具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木工刀具的制造精度日益提高,不断出现新的刀具设计和新的产品。
四、木工刀具展望职称
目前国内外对木材加工刀具的研究都很重视,随着高效率、高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木材加工这一传统的产业被赋予了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在刀具磨损机理的研究、刀具几何参数的计算优化以及表面处理等方面开拓新的前景,特别在刀具表面处理方面,国内也已经有部分专家在木工刀具的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在刀具磨损和PCD木工刀具等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近年来,木工刀具的设计及制造技术正向着提高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大批量和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
新技术论文7
[摘要]建设机电系统是我国高速公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加强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发挥它的时效性、提高使用率。机电通信系统也是监控和收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文章对如何发挥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的价值做了研究,分析如何使用现代技术来弥补现有问题,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现代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技术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6051
在建设高速公路时,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机电通信的建设。一套健全完善的机电通信系统可以在使用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既能使高速公路更加方便快捷,又能保障它的安全性。通过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来进行对交通管理的操作,其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照明设备、监控系统和公路的使用等,都要以机电通信系统为根基来实现操作和使用。
1背景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离不开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又离不开机电通信系统,建设机电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此系统和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进行完美的配合,能高效率地帮助完成高速公路中产生的工作和问题。机电通信系统还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成为主体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梳理,保障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减少了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次数。简单来说,机电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高速公路上发生的问题进行服务和处理,对路况进行汇总工作。机电通信系统的实施,保障了日常工作的运行和行车安全,还能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对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工作,方便管理部門对高速公路的管理,让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合理化。
2重要组成部分
机电通信设备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第一,电源,说到电源其电源设备的电压是220V,所以自身的原装电缆和相关的管线都必须具备有超高刚性。第二,接入网主要作用是连接其他网络和中心网络,在这个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中是主要成分之一。接入网OLT几乎能够对所有的业务进行处理:比如,非常多见的子速率低于64K的数据和常规语言等,采用交叉的连接方式,让其更具有稳定性。第三,交换系统又叫远程交换系统,有计费、接入用户线和管理设施等一些部分来组成。使用的是局域网,交换系统和接入网是以V5协议连接来实现目的。[1]第四,紧急电话系统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是:在发生交通事故或紧急救援时能更有效地提供帮助。第五,软件组成其设置是通过自身的硬件设施配备,也是通信系统中的硬件。软件组成包括事故警告系统、数据和各项业务报表及资源配置系统等,这几个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在机电通信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的运作前提是局域网网元和各大用户网元。数据运输主要是模拟传输、音频话路传输和电缆传输等,不同的传输类型用途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监控数据的传输就要使用到电缆传输和音频话路传输这两个途径;图像信号的复用,用的则是光纤传输。数据传输这一项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中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3主要特征
我国目前现代高速公路的机电通信功能有互联网传输、数据的传输、语音的传输和图像显示等方面,这些方面功能的发挥没有能很好地集中在一起,还是呈现比较分散的现象。现如今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分为几层,分别是:省级中心、收费中心及服务中心等。考虑到其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作,机电通信系统还是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操作。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技术简单实用且灵活性也比较强,能够很好地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当问题来临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监控等工作。
4出现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还算比较稳定,但还是存在了很多问题没有能及时地解决:第一,现在高速公路使用的是间隔工作,工作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造成很多系统配置和设计无法结合。第二,如今很多的地方使用的是地方性管理,导致没能及时地实施国家下达的命令条例,造成路段管理不统一的现象。第三,因为使用的是地方性管理,所以通信系统就存在了差异,很多设备就没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连接。第四,因为现如今机电通信系统还是要靠网络来维持日常工作和通信,但由于各个路段和信号强度的问题,所以会受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常常出现断网的现象。
5完善相关措施
第一要做的就是加强网络技术的建设。很多地方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都是缺少硬性指标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对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但不能盲目投资,要注意人力和物资的分配,使其可以发挥出最强大的作用。通信网络的建设需要内部信息的整体性和合理地使用调配资源,同时又要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避免网络入侵者,否则将出现不可预估的后果。[2]为防止垄断现象,采购部门需要对通信设备进行了解和研究,选择使用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这样既能减少浪费的现象又能保障整个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的正常运作。第二就是要经常对通信系统进行保养、维修和检查;针对这个问题,应该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然后制定一个奖惩制度,把每一项责任和任务落实到个人,合理分配工作,及时地对机电通信系统进行维修和检查,同时也要有专业的保养人员来对操作的员工进行简单的培训和日常维护工作,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要注意的是保养时间间隔应当相对地减少,这样有助于降低机电通信系统的维修费用,也能及时对那些违纪和超重车辆进行实时监控。[3]
6发展趋势
现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的主要更新和发展方向是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的革新和不断地尝试来实现的,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让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能非常好地适应和接受这个高速发展的科学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对现如今已经拥有的科学技术加深认识和加强理解之外,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和交流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探索和引进没有接触过的技术方法来进行尝试和研究。因为我国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发展的起步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是属于比较落后的,虽然还不能适用到全国各地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但是可以对部分地方进行试实施这样的操作。为了改正传统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保障今后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的稳定发展,要避免和防止那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对仪器设备上的垄断现象,管理或操作人员要加强自己的互联网业务知识和应用,还要适当地了解对此系统如何使用法律的手段进行保护。在传统的通信技术基础上,还要努力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修改漏洞,完善公路保养和护理的相关制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尝试来提高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对外界的影响力。
7结论
现如今我国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努力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科技水平的。在互联网科技不断膨胀的时代,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又成为各个国家的重点议论对象,各个国家也都在想办法优化机电通信系统和其他的建设工作,通过科学技术的引导来保障系统的高效率工作。毕竟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在各个国家中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所以为了实现机电通信系统的健全和建设,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高原深度探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的组成与架构[J].黑龙江交通科技,20xx(9):177-178
[2] 黄冠群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5):199
[3]谭云锦关于高速公路机电通信工程建设的分析[J].通讯世界,20xx(6):8-9
新技术论文8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和深度化学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等。根据生产工艺与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和煤液化4条主要生产链。其中,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中的合成氨等属于传统煤化工,而煤气化制醇醚燃料,煤液化、煤气化制烯烃等则属于现代新型煤化工1领域。
二、能源现状
能源是支持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不仅为工业提供动力,为农业提供保障,推动技术进步,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的改善,创造众多就业机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及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取决于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首先,煤炭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消费中往往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重较大,其中南非为77、1%,中国72、9%,波兰68、1%,印度56、8%,澳大利亚44、5%,美国24、9%。其次,发达国家石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其中美国39、7%,日本51、1%,德国40、6%,法国37、9%,英国35、4%,加拿大37、9%,意大利58、4%,澳大利亚36、3%。第三,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天然气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均在35%以上,其中,俄罗斯55、5%,伊朗43、8%,沙特41、2%,英国35、1%。第四,化石能源缺乏的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核电及水电,其中日本核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为16、8%,法国核能占40、1%,韩国核能占13、8%,乌克兰核能占13、8%,加拿大水力占13、0%,巴西水力占19、8%。第五,世界前20个能源消费大国中,煤炭占第一位的有5个,占第二位的有6个,占第三位的有9个。
(2)中国能源生产及消费情况
中国一次能源2消费结构与世界的情况大不相同,20xx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占%、石油占%、天然气占%、水电占%。有关机构预测,要满足20xx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需求,届时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左右,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将约为:煤炭占60%~61%、石油占26%~28%,天然气占6%~7%、水电与核电占4%~6%我国能源的基本问题是: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耗强度高,效率低,结构不良,污染严重;能源消费总量大,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低;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复杂;我国能源利用率低,节能空间大。20xx年我国能源系统总效率只有%,是国际水平的1/2;能源使用效率为%,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其中开采率32%、中间转换效率%、终端利用率45%,开采回收率最低。
三、煤的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
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在世界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中国的煤炭占世界总量的15%,石油占2、7%,天然气占o、9%。这种化石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20xx年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66、3%,工业消费在煤炭消费结构中占绝对比重,达90、9%。工业消费中,电力用煤占48%,冶金占8、5%,建材占7、2%,石油加工占6、7%,化工占5、7%。20xx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16、67亿吨,消费总量也超过了16亿吨。20xx年全国发电装备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其中火电(燃煤发电)占到总容量的74、3%。专家预测,到20xx年即使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降至60%,其总量也将超过21亿吨。因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资源特点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虽然,根据20xx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煤炭和石油储量都有所下降,但从已有的资源量分析,煤炭具有中长期保证是无疑的。
煤和石油、天然气一样,本身并非污染源,只是由于煤的不合理利用和煤的利用技术的落后,才使得我国这样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环境污染严重。燃煤是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式,洗煤是煤炭燃前最主要的洁净方式,它可以脱除50%~80%的灰分和30%~40%的硫分,但20xx年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洗精煤产量仅为1、63亿吨,不足煤炭总产量的1/10。中国工程院20xx年先进能源技术咨
询研究报告的数据表明,我国SO2、CO2排放量的85%,烟尘的70%和NO2的60%均来自燃煤。20xx年中国的SO2排放量已高达2120力吨,成为世界第一,远远超过了1620万吨的环境自净能力;CO2以9亿吨以上的碳排放量也跃居为世界第二;20xx万吨以上的NO2。排放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约120万吨。煤烟型的大气污染使全国监测的340座城市中,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者仅占41、5%,而劣三级城市就有91座,占26、7%。国外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不仅大气,水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七大水系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类的仅占32、2%,目前,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引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因此,煤炭一方面是能源的主要提供者,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一方面又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合理、洁净、高效地利用煤炭,大力研发和应用洁净煤技术。
四、洁净煤技术和煤炭利用技术
(一)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CleanCoalTechnology,CCT)最早由美国学者于1985年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酸雨问题。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总称,是使煤作为一种能源应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实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目的的技术。按照美国能源部化石能源办公室的定义:洁净煤技术属于技术创新家族,比现今使用的技术更具环保性。为使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国内外多数同行的共识我们可以将洁净煤技术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煤的洁净开采技术(地质灾害防治、矿区和周边环境保护等)、煤的利用前的预处理技术(选煤、型煤和水煤浆等)、煤炭利用的环境控制技术(脱硫、脱氮、除尘等)、先进的煤炭发电技术(1GCC、PFBC等)、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技术(先进燃烧方式、能源新材料等)、煤炭转化技术(先进的热解、气化技术,直接和间接液化技术,燃料电池等)、煤系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技术(煤矸石、煤泥、煤粉、炉渣等)。此外,煤层气的开发及利用与CO2固定和利用技术也可归入洁净煤技术。最近,中国工程院陈清如院士根据中国的煤炭利用现状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国洁净煤战略”,主张在煤炭燃烧和利用前,采用煤炭加工与转化技术对可能排放的所有污染物进行最大程度的控制,最为经济有
效地实现煤的洁净化利用。与已有的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相比,“中国洁净煤”集中在煤的燃前处理环节,使煤炭成为洁净煤燃料和原料2。
(二)煤转化利用技术
煤的转化利用技术业已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有: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下面作如下简单介绍。
1、煤焦化
(1)发展简史及其主要技术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也称做煤的干馏。煤焦化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苯、甲苯等)、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精氨水等。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农药和炭素等行业。有些甚至是石油化学工业无法替代的,如吡啶喹啉类化合物和许多稠环化合物等。焦化是煤转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xx年开始中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xx年焦炭总产量突破20亿吨,比20xx年增加约4亿吨,出口焦炭约亿吨,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60%。
据估算,20xx年中国炼焦消耗原料精煤约29亿吨,洗选加工原煤约45亿吨,约占当年煤炭消费总量的25%,炼焦已成为涉及原料煤加工和转化数量最大的煤化工产业。1991年我国焦炭产量达到7350万吨,开始跃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焦炭生产量、焦炭消费量和焦炭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分别为1、78亿吨、1、63亿吨和1472万吨。20xx年我国主要工业应用焦化技术是大型机焦工艺。当前主要采用大型炭化室、捣固和干熄焦等技术。
目前正在开发并已具有阶段性成果的焦化新技术有:
a、美国Antaeus连续焦化工艺,它是以炼焦煤为原料的一种特殊连续型焦化工艺,整个生产过程在完全密闭的系统中进行,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该工艺较复杂,成本偏高,但具有环保和资源利用等优势;
b、美国Calderon连续焦化工艺,它基于1994年Calderon开发的套筒式炭化室焦化装置,进行了重大改进后,实现了连续封闭,取消了燃烧室结构,炭化室在压力下运行,但投资较高,操作难度大;
C、乌克兰立式连续层状炼焦工艺,1996年建成工业性试验装置,该工艺可改善入炉煤密度,拓宽炼焦用煤的范围,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约70%肥煤和焦煤;系统密闭连续,环境污染小,自动化程度高,但用于工业化生产,在保持炉体结构稳定、装煤操作、顺利排焦和装置大型化等方面尚有一定的难度;
d、日本21世纪高产环保优化焦炉(SCOPE21)工艺,1994年开始研发的SCOPE21工艺通过快速加热煤到接近热分解温度时成型,可提高煤的黏结性,并可使装炉煤堆密度提高到850kg/m3,以改善焦炭质量;
e、中国连续三段焦化集成技术,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连续三段焦化装置将煤预热、连续高温炭化和循环煤气熄焦回收高温焦炭显热技术有机集成,并可实现连续生产;这种新工艺的最大优点在于从源头上根治了装煤、出焦和熄焦等过程中烟气和粉尘的污染,可望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同时将高温焦炭显热用于蒸汽—电生产,投资低、充分利用资源和高效节能、成本低。
(2)我国焦化技术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针对开发何种焦化技术的问题存在的不同技术观点,国家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经济技术标准,并以这一标准来决定我国焦化技术的发展。中国工程院士谢克昌教授认为,我国焦化工业应首选的焦化技术是连续分段封闭式洁净焦化技术,并建立洁净焦化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业园。
优质炼焦煤不足是国内提高焦炭质量的主要障碍,通过对低灰、低硫、弱粘结煤或不粘结煤的改质或科学、优化配煤技术,可以扩大和改善原料煤资源,实现在常规工艺条件下提高焦炭质量。注重煤焦油化学品集中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的有效利用,是焦化工业综合发展、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向。对布局较为集中的大型炼焦企业,应在焦油深加工、剩余煤气的利用方面统筹规划,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高效、经济生产。
污染控制仍然是当前焦化工业发展的迫切问题,在严格取消土法炼焦,改造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型焦炉的同时,推动大型和新建焦炉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切实搞好环境保护。
2、煤气化
(1)定义及发展简史
煤在高温条件下借助气化剂的化学作用将固体碳转化为可燃气体(气体混合物)的热化过程。用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作为气化剂。它们与煤中的碳发生非均相反应。此外,煤热分解出的气态产物如CO2、H2O及烃类等也能与赤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依气化法、气化条件及煤的性质不同,气化气的组成也不同。根据煤气发生炉内所进行的气体过程特点,可以将煤层自上而下地分为干燥带、干馏带、还原带、氢化带和灰层,在干燥带和干馏带中,煤受到高温炉气的加热而放出水分并挥发。剩下的焦炭在还原带和氧化带中进行氧化反应。煤经过气化
后得到的是粗煤气,再经过净化和加工后,可以得到各种化学品。常用于煤气化的方式有:固定床常压气化气,鲁奇加压气化气、考伯斯—托茨气流床气化气(K—T)、德士古流床气化气(Texaco)、改良型温克勒流化床气化气等。
(2)主要应用技术
煤气化技术历经百余年发展,目前世界主要煤气化工业化装置从固定床、流化床到气流装置一般均采用加压气流床技术Texaco和Shell。我国每年化工原料用煤约9250万吨,其中甲醇生产450万吨,炼油厂制氢800万吨,合成氨和合成液体燃料各4000万吨。目前我国共有气化炉8000余台,其中采用的主要气化技术有常压水煤气发生炉(90%,中小型企业),引进的固定床Lurgi炉、湿法进料气流床Texaco炉和干法进料气流床Shell炉。
1、煤气化——甲醇及下游产品
20xx年以来,中国甲醇产量及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精甲醇产量达到441万吨,比20xx年增加100%以上,比20xx年增加%。
目前,甲醇生产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建或拟建项目较多,规模大多在10-60万吨/年,若全部建成,合计可形成新增生产能力超过700万吨/年,如果按照20xx年的增长率,20xx年的产量将达到700万吨以上。甲醇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快速增加已经引起关注。煤炭是国内生产甲醇的主要原料,煤基甲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0%以上。今后甲醇消费仍然以化工需求为主,需求量稳步上升;作为汽油代用燃料,主要方式以掺烧为主,局部地区示范和发展甲醇燃料汽车,消费量均有所增加。预计几年后中国国内甲醇生产、消费量将达到平衡,国内生产企业之间、国内甲醇与进口甲醇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降低生产成本对市场竞争显得更为重要。专家提出,发展甲醇下游产品将是未来发展方向。甲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下游产品有:醋酸、甲酸等有机酸类,醚、酯等各种含氧化合物,乙烯、丙烯等烯烃类,二甲醚、合成汽油等燃料类。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国内市场紧缺、特别是可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的甲醇下游产品是未来大规模发展甲醇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中国是世界上聚烯烃生产和消费发展最快的国家,聚乙烯、聚丙烯生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均以较快速度增长。20xx年国内乙烯产能达到620万吨,产量达到627万吨(同比增加%),当年当量消费量达到1730万吨,乙烯及其下游产品进口折合乙烯约1100万吨。预计到20xx年,国内乙烯需求总量可能
增长到210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也会有较大增长。目前,中国石化行业的乙烯生产基本为石脑油法,国内聚乙烯工业处于供不应求、继续发展的态势,发展煤基甲醇-乙烯-聚乙烯工业生产路线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20xx年以来,国内许多企业关注到甲醇制取烯烃(乙烯、丙稀为主)的技术的发展,并于新上甲醇项目中进行联产烯烃的设计。
甲醇脱水生产二甲醚的技术是成熟的。目前,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的研究和试验正在进行,替代LPG作为城镇民用燃料被认为是更容易实现的利用途径。由于目前尚缺乏二甲醚运输、储存、燃烧等配套方法及装备的系列标准,一些企业在二甲醚生产能力建设方面持由小逐渐扩大的谨慎态度。
2、煤气化——合成氨
近年来,国内化肥市场产销两旺,20xx年尿素产量达到1900万吨,同比增加约16%,其它氮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磷肥产量达到约1000万吨,同比增长约26%。受化肥需求和价位增长的拉动,国内合成氨产量稳步增长,20xx年达到3924万吨,20xx年为4222万吨,同比增长%。随着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和需求增长,国内化肥市场和价位持续走高,除氮肥以外,磷肥、钾肥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直接推动了国内合成氨的较快速度发展。
目前新建或改造的合成氨生产能力以15万吨/年—30万吨/年的规模较多,原料分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受国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制约,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预计占到60%以上。
与建设大中性合成氨建设配套,煤气化技术也取得较大进步和发展。新建煤气化技术有:水煤浆、干煤粉气流床气化,用于中小型化肥厂改造的流化床煤气化,加压固定床煤气化。中小型固定床间歇煤气化技术所占比例正在逐步减少。
国内先进煤气化技术研究开发近年来也有进展,四喷嘴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技术正在进行工业示范,预计20xx年完成千吨级工业运行试验;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正在进行中试开发;加压流化床气化技术正在进入工业开发。国内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将为煤基合成氨产业提供国内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持,推动合成氨产业技术的全面进步。
3、煤液化
所谓煤液化,是将煤中有机质转化为流质产物,其目的就是获得和利用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来替代石油及其制品,包括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两部分,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工艺、工程技术集中度高,是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的产品以汽油、柴油、航煤以及石脑油、烯烃等为主,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工艺、工程技术集中度高,是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两种技术在研究开发和大规模工程示范方面均得到发展。煤直接液化于50年前已实现工业生产,新工艺研发在国外已有近30年,积累了从基础工艺研究到中间试验的大量经验,中国国内研究已有20多年。国内已完成高分散直接液化加氢液化催化剂实验室开发,该催化剂具有添加量低,催化效果好,生产成本低,显著提高油收率等优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开发形成“神华煤直接液化新工艺”的基础上,建成了工艺试验装置,于20xx年10~12月进行了溶剂加氢、热油连续运转和23小时投料试运转,打通了液化工艺,取得开发成果。适合中国煤种、煤质的CDCL直接液化新工艺的基础研究和工艺开发已启动进行。
到20xx年底,国内分别建成了设计合成产品能力为1000吨/年、1万吨/年的低温浆态床合成油(间接液化)中试装置,并进行了长周期试验运行,完成了配套铁系催化剂的开发,完成了10万吨/年、100万吨/年级示范工厂的工艺软件包设计和工程研究。低温浆态床合成油可以获得约70%的柴油,十六烷值达到70以上,其它产品有LPG(约5%~10%)、含氧化合物等。
间接液化中试装置开发、运转是自主知识产权煤基合成油技术的标志性成果,对推动技术国产化和工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煤间接液化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在国外是成熟的,引进技术建设300万吨/年级工厂的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中。煤间接液化技术有较宽的煤种适应性,工艺条件相对缓和,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条件调整产品结构,或以发动机燃料为主,或以化工产品为主,因此将会成为未来煤制油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结论:综上所述,在我国技术经济高度发展进程中必须采取的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措施,它既符合我国的资源条件,又能保证我国的安全和环境保护,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未来煤化工的发展方向是在传统煤化工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可替代石油的洁净能源与化
工品的新型煤化工技术,并建成技术先进、大规模、多种工艺集成的新型煤化工企业或产业基地。
注释:
1、新型煤化工发展以洁净能源和化学品为目标产品,通常指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等。传统煤化工主要指“煤-电石-PVC”、“煤-焦炭”、“煤-合成氨-尿素”三条产业路线,涉及焦炭、电石、合成氨等领域。
2、按开发和制取方式,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称为二次能源,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
3、煤直接液化液化(DCL)是在高温(400℃以上)、高压(10MPa以上),在催化剂和溶剂作用下使煤的分子进行裂解加氢,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再进一步加工精制成汽油、柴油等燃料油,又称加氢液化;煤的间接液化(ICL)技术是先将煤全部气化成合成气,然后以煤基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其催化合成为烃类燃料油及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工艺,包括煤炭气化制取合成气、气体净化与交换、催化合成烃类产品以及产品分离和改制加工等过程。
新技术论文9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高新技术企业间技术领先地位竞争加剧,面对这种现状,企业都希望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获得市场和技术领先。这种现状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项目的经费管理愈加重视,对研发投入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因此,建立科学化管理研发投入体系,提高研发能力,扩大成果转化效益,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研发投入管理为研究内容,主要概述了研发投入管理的'现状及使用情况,分析了研发投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提高研发投入科学化管理的思路,以作参考。
关键词:研发投入;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企业
一、研发投入管理的目标
高新企业是以技术领先为根本的企业,应当始终站在技术研发的前端。高新企业通常都会掌握所处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先技术,并能不断的转化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从而获得高于其他企业的收益。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新项目研发上都持积极态度,主动扩大投入。研发活动需要遵循自身特有的规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通常具有技术难度高、技术复杂的特性。一个研发项目从最初立项到转化为新产品或新技术再到成功地将产品投入市场的周期是由该企业的研发水平决定的。然而整个社会各行业的技术水平都是逐渐提升的,行业平均的研发周期都在缩短,所以能留给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的时间越来越少。与其他行业相比,高新企业的研发活动投入相对比较高,不确定性因素多,其失败的风险性相对也较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完善研发活动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系列规章制度,打造适合本企业的有效的研发投入管理体系,并通过这个体系帮助管理层选择正确的研发方向和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确定合适的资金投入规模、对研发过程实施全方位管理,减少研发失败的风险,最终实现有效的研发成果转化,巩固技术先进地位。
二、研发投入的构成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高投入、持续性的特点,是开展有效研发活动的必要保证。因此,了解研发投入的构成对构建研发投入管理体系,提高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十分必要。高新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利润留存、股东投入资金、上市募集资金、国家提供的鼓励资金等。高新企业的研发投入支出是研发活动全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成本,主要集中在以下范围:一是研发人员的费用支出:工资、奖金、补贴、社会保险、劳务报酬等;二是开展研发动产生的各种设计费用,如研发人员的差旅费、会务费等;三是用于研发活动开展购置的房产、设备、仪器、及租赁费;四是用于研发的软件、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费用;五是用于设计、制造样机的材料费用;六是用于中间试验费用;七是成果鉴定评审、著作权申办费用、验收审核费用;八是其他用于研发项目的支出,包括:用于研发项目的翻译费用、图纸费用、会议费用、办公用品等费用。
三、研发投入管理的常见问题
目前,高新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突出的问题有如下几种:1.研发立项失误:由于对市场需要了解不充分、分析不到位,对项目成果的未来预期不准确,造成立项失误。如何找到正确的研发方向中去,是突出问题。2.跟不上外部环境变化:除了一些短期的研发项目外,大部分研发项目都需要经过较长的研发过程。在这个较长的过程中,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最初的研发目的难免会出现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情况。这个时候整个项目前进方向不明,进退两难,大量研发资源浪费,风险大增。3.研发成果转化不力或上市后不能持续跟进:项目产品投放市场后,研发人员就转而投入其他研发项目中去,对投入市场的新产品缺少持续关注,没有及时改进产品缺点,导致外部模仿者抢先推出改进版,捡便宜,丢失了领先地位。4.保密意识薄弱:保密制度形式化且执行不严格,知识产权档案,包括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先关资料和文件管理不规范。企业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的安全和保密由于关键研发人员流失造成企业泄密。
四、研发投入管理的可行思路
建立完善的研发投入管理制度,明确研发投入管理的机构及职责要求,通过研发投入管理、财务管理和内控管理,充分覆盖研发项目的需求调研、立项决策、研发实施、成果转化、绩效评估的全过程。
(一)建立研发投入管理机制
1.建立与研发项目相关的外部环境监测分析体系。追根究底,研发是为了提供最终能被市场接受的产品,闭门造车,只练内功,不了解外部环境是不行的。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过快的问题,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人员结合研发项目的内容对相关市场环境实施持续地跟踪观察,并将有效信息及时反馈给项目负责人,辅助项目负责人和研发管理层做出新的决策。2.建立高效的研发活动实施管理办法。按照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原则明确研发过程中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具体地说,当市场部门提出市场需求后,研发管理部门应当安排人员对市场部提出的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查分析。立项委员会结合公司技术基础应当评审市场需求分析结果并提出立项初步意见,并指定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项目负责人牵头编制《项目计划书》,将项目研究开发内容和目标、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路线、项目组人员名单、计划工作进度、项目经费预算列示出来。同时就项目预期研发成果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形成《研发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立项委员会应当对项目组提交的《项目计划书》、《研发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做最终复审,正式确立研发项目,并形成《立项决议》。项目组根据《立项决议》和《项目计划书》开展研发活动。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是实施研发活动的主体,项目负责人对研发全过程负责,落实预算经费划拨,合理安排经费支出,做好人员管理,促进项目按计划实施,督促项目组严格遵守保密制度。项目经理应当结合市场部门,充分关注市场需求变化。项目负责人需要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来分析立项时的确认的市场需求是否已经发生变化,针对原来的需求分析确定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一旦发现出现重大偏差,就要针对是否调整设计方案或者调整资源投入策略做出重要决策。项目经理应当结合生产部门,充分做好样机试制、工艺设计、中间试验工作;应当结合财务部门,做好费用支出审批、项目预决算管理;应当结合人力资源部门做好研发人员管理工作,减少关键研发人员的流失;3.建立研发项目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为评估研发项目投入产出效益,并对项目组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将考核期覆盖整个研发项目生命周期。考核周期与项目立项经济可行性分析中的项目持续收益期匹配,才能实现全生命周期考核的要求。首先,在研究开发阶段可以重点评价项目计划的开发达成情况、进度完成情况、各项预算的完成情况。其次,等研究开发阶段结束,新产品完成并投入市场后,要重点评估新产品实现的效益、立项时预计的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最终,到项目生命周期终结阶段应当对项目进行审计与结项后评估,明确项目的经济收益和全部的投入成本。这样的评价才能全面反映该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通过上述三个阶段评价,研发管理层可以全面了解研发效果,并对项目负责人的研发组织管理能力做出全面公平的评价。
(二)实施财务管理
财务部门应当按制度审核每一笔费用支出情况是否真实、是否专款专用、是否超预算、审批手续是否完整,符合财务制度要求的应当及时入账,并按研发项目全面核算各种费用支出情况,帮助项目负责人随时了解项目费用支出情况。同时利用财务数据充分分析项目研发过程中的费用消耗、质量成本、成果转化效益,为研发项目绩效考核提供数据,以实现提高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管理目标。
(三)实施研发内部控制
通过研发内部控制体系设置,将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设置要求(例如立项评审制度、设计文档流转制度、保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鉴定评审制度)转化为关键风险控制点,按照关键风险点设计来设置研发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即减少效率的损失又实现内部控制的管理意图。通过对研发项目的全流程内控管理,可以充分的识别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有效的防范泄密、关键技术流失等风险。五、总结高新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建立科学的研发投入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研发系统正常、有效运行的关键,能够充分提高企业研发能力,降低研发风险,提升研发成果转化效率,对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竞争能力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石艳颜浅析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的实现路径[J],中国经贸20xx(6):48-49
[2]陈作构建通信设备企业的研发成本管理体系[A].20xx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xx:11.
[3]于冬云国有企业研发项目的内部控制应用框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xx(9):35-36
[4]郑昊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研发投资风险防范探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8):28-32
新技术论文10
一、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研发前期投入的资金比较多,科技含量以及附加值比较高,需要不断创新产品,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同时高新技术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大,在产品研发阶段投入较大,成本较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保证企业经营战略与外部市场环境相协调,要求对市场反应灵敏。下面笔者对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进行简单介绍。
(一)成本管理理念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技术与产品,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成本管理与控制时,工作重点在人才与知识方面,企业比较看重知识资产管理与人才管理,成本控制具有“人本管理”的特点,要求充分利用知识资产与人力资源。在制定成本控制战略时,人力资源成本起着关键性作用,并且从以往的短期控制转变为长期控制,从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在当前科技不断进步的环境下,成本管理的方法越来越先进,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都应用了“零存货”控制模型,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高新技术企业竞争的优势在于人才与知识资产,是以智力投资为投资主体,在成本控制时体现出了“人本管理”的思想,而且比较重视对人才与知识的保护,只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成本精益化管理。
(二)以战略的眼光看待成本管理
结合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法还要求具有更高的敏捷性。高新技术企业是以智力资本为主,在对成本控制进行评价时应立足全局,考虑到全方位效益。成本控制评价体系还需要有顾客满意度、员工投入程度、员工成就感等非财务指标,实现成本控制的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成本控制的绩效情况。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所以在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应提高风险意识,保证成本控制的全面性以及控制方法的合理性。成本管理还要求具有预见性,及时消除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待成本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可行方法。
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措施
(一)围绕企业核心能力制定成本管理战略
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而这一能力主要是指充分利用与发挥企业的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并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与技术优化配置的一种能力。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只靠单项职能战略,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只有围绕提高核心能力制定成本管理战略,才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制定战略发展眼光应放长远,追求核心能力的提升也是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下制定的成本管理战略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为,这也是企业发展一贯的追求。
(二)建立适合的企业组织
为了达到成本管理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相统一的要求,在建立企业组织时应具有较强的灵活多变性。第一,企业组织结构具有扁平化的特点。这主要是为了减少中间层次,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信息的传递,可以节省一部分管理费用,而且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基层情况,促进了基层管理者的成长与进步,也有利于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二,企业组织结构具有小型化的特点。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只有缩小组织结构,才能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的灵活性。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小型组织结构更加符合企业灵活多变的要求。第三,企业组织具有柔软化特点。柔软化也是保证企业组织结构更加灵活,为了尽快实现企业制定的目标,应将不同领域的人才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动态的团队,共同研发企业的某一项目,项目完成后成员各自又回到原先的岗位,做到能伸能缩,富有弹性。
(三)推行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能实现将企业成本管理与经营战略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与效果。推行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具体措施主要有:
1、加强价值链分析
在对价值链进行分析后,可以有效的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研发项目,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产生经营价值,这一过程会发生较多成本,也会获得较多收益,如果分析得出收益大于成本,则企业就会获利。价值链分析还能了解企业的特点,消除价值链活动中不增值的作业,降低作业成本,从而实现全面的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可以使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与技术研发中多用积极费用,少用消极费用,打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
2、充分发挥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价值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寿命较短,在对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后,能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联系在一起。影响产品寿命成本的因素很多,比如市场经营周期、企业经营策略等,在产品研发的不同使其,企业经营策略有着较大差异,产品的定价也会随之改变。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总是非常快,只有保证产品定价的合理性,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产品定价需要及时了解产品成本信息,在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的成本在不断变化,及时掌握准确的成本信息,才有可能弥补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从而保证企业的利益。所以,加强对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可以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联系,并发挥出有效服务决策的作用。
3、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在对企业战略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后,可以了解到对企业成本有深远影响的因素,从而实现成本控制,降低经营成本。成本动因分析是自动化生产应用在高新技术企业而产生的,其对标准成本法有着一定冲击,是以“决策相关性”为理论基础,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为指导思想,能对产品生产不同环节进行准确的成本分析,而且能分析出执行性成本动因,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解决了标准成本法无法处理的问题。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由于企业具有较高的风险,而且产品寿命周期较短,所以对成本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要求,相关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实现成本管理精益化改革,创新成本控制方法,并将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的联系起来,注重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辉胜.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創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xx
[2]吴晓辉.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D].辽宁税务高等专科技术学校,20xx
[3]将兰天.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xx
新技术论文11
摘要:如果工程建设速度加快,则可以缩短工期,但须投入适量的工期成本,使工程建设成本上升,同时因抢工期还忽视工程建设质量,造成质量水平降低。如果工程建设中一味地追求控制投资,节约成本,则会使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脱离工程建设实际的需要,也会造成工程建设工期拖延。工程建设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但若过于强调质量,实际地要求工程建设的质量合格率甚至优良率过高,则会延长工程建设工期。因此,应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决策,确定合理的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目标,投入适量的成木,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可以使工程建设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发展,工程技术
确定建设工期应根据工期定额、综合资金利用效果(即资金供应与需求)、资源条件、项目组成、功能要求及技术复杂性等方而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保持工期、费用和质量三大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
根据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控制的特点,对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控制应遵循下列三项基本原则。a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分解原则,山于水电工程项目组成复杂,参与建设的各方主体较多,为了有一利于各方建设主体制定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和对建设进度目标控制,必须将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进行分解,建立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体系。b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原则,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就是按小同建设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时间对建设总工期(或施工工期)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级控制。水电工程进度监控的主要内容:山于水电工程建设工期和投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不能进行单一控制。如果控制管理得当,那么,即可缩短工期,又可降低工程投资,使企业法人和承包商均可获益。因此,双方都应重视监控施工计划及工程控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求优质、按期、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工程进度与投资监控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控制标准,绘制控制曲线:②进行施工监测,收集信息,绘制实际积累曲线:③通过实际与计划对比,查找偏离计划的原因,预测其对工程总工期的影响:④针对上述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未完工程的进度计划与费用进行优化调整。建设阶段工期控制效益分析,于水电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各具特点,其建设成本控制管理所获得效益的大小及其可能性是不同的。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对建设项目成本影响最大的阶段是在项目开始到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而从项目施工实施开始到建成,通过更进一步优化设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所能节约的可能性只有5%-10%。尽管施工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较小,但施工阶段投资额很高,很小百分点的投资节约,其投资节约的总额度是较大的。水电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投入的主要阶段,主要控制包括投资、工期、质量,其研究对提高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意义十分重大。 水电工程的工期效益主要表现在因提前投产而带来的发电效益和引起的投入成木的节约效益。因此,工期控制效益就是工期效益与工期成本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工期成本效益,本节仅对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的工期控制效益进行研究。
结合水电工程进度管理的特点与水电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原则,针对水电工程进度监控的主要内容,研究了建设阶段工期控制效益,着重探讨了工期变化对投资和发电效益的影响,分析了水电工程建设进度比较与控制的几种具体的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水电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进度控制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进度进行管理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需要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首先要构思,对进度作总的设想,确定各项目的性质、特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需要考虑如何去做,既要选择适当的方案(决策),制定规划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再次是及时组织实施,对项目的进度、成木和质量等进行控制;最后是对完成的任务进行检查、分析,确定效果,进行总结。
水电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是指水电项目建设计划的编制、优化、组织实施、计划控制与协调全过程的管理行为。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主要是指建设工期控制和施工期控制。建设工期是指建设项目从永久性工程开始施工到全部建设投产或交付使用所经历的时间,其中包括组织上建施工、设各安装、生产准各及竣工验收所需要的时间,是制定工程项目施工计划和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主要指标。建设工期是以单位工程为计算对象,从单位工程破上开工起至完成全部工程设计规定任务,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止所经历的日历大数。纵观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管理,一般具有下述几方面特点:
水电建设项目进度计划具备一定的风险性,山于水电建设项目组成复杂,建设工期长,影响因素多,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和实施都会遇到极大的风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可分性和进度控制的多层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可以按建设程序阶段分解为建设前期工作目标、设计进度目标和施工进度目标:也可以按工程项目组成划分为建设项目进度目标(即建设工期目标)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目标(即施工工期目标),山于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具有可分性和多层性,使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管理与进度控制成为可能。
各项建设任务活动时间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建设工期目标或施工期目标都受到完成各项建设工作(或任务)的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水电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投资成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十分复杂,单纯地追求某一方而的效益必将对其他方而的效益产生小良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新技术论文12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相继推出一系列的税收激励政策。本文在深入探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有优惠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实现优惠政策而更好地实践到高新技术企业中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创新
一、引言
20xx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与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对创新的思路与具体举措进行回顾、探讨、前瞻和总结。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近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都更加坚定开放创新才是通往繁荣发展的光明大道。近年来,我国对科技创新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和支持,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中重要的一部分,发挥着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国家也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待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的税收激励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运用和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改进和完善空间。因此,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激励政策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改进现有的税收激励政策体系,更好地巩固和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表1统计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20xx年的相关数据。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xx年之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缓慢,20xx年之后增长速度变快,截至20xx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00012个,相比20xx年,增长了31.4%。20xx年之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从业人员增长缓慢,20xx年之后增长速度变快,截至到20xx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360.7万人。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及上缴税额等也都在20xx年之后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我相信这跟近年来的税收激励政策是分不开的,具体如表2所示。
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税收激励政策不仅降低了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成本,更是带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的欲望。但是,我国目前的税收激励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运用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方法不够完善
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我们能够发现企业能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研发强度,即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值。只要公司该年度的研发强度符合规定的标准,公司即可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以及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系列补助。这个优惠力度对公司的诱惑很大,那么公司就有可能会选择操纵会计科目中的一些项目,以享受相关的有利于自身的优惠政策。所以说现在这种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办法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选择操纵自己的研发投入来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这种研发操纵行为会导致企业操纵的研发投入并不是真正地用于科技创新,并不能真正达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税收激励政策缺乏系统性
由文章第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激励政策的现状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税收激励政策更多的还是一些暂行条例和规章制度,而极少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说明我国目前税收激励政策体系的法律层次还比较低。这就会导致税收激励政策在实施时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使企业和政府都对政策难以做到全面的掌握,从而制约税收激励政策本应发挥的效用。另外,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于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按照15%的税率征收”的规定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的。研发费用扣除、增值税优惠等这些是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再者,与一般的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一些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所以它的税收激励政策就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特殊性,但是我国面临着高新技术企业整体研发投入不足的境遇,若此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激励政策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就会导致激励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我们的目标。
(三)直接优惠多、间接优惠少
一般从实施效果上来看,间接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会比直接优惠政策更好。因为间接优惠政策是针对创新的开展所所提出的,只要有研发就可以享受该类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事前调节经济政策。而直接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创新的结果所提出的,企业只有创新成功并且获得了一定的利润才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这样就会需要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但是我国目前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是以直接优惠为主的,而在加计扣除和加速折旧方面还缺乏一定的动力,这样就会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只关注利润结果,忽视高新技术企业真正的创新能力,严重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四、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激励政策的改进建议
在分析了目前我国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了目前税收优惠政策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针对以上情况提出相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实现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活动的共同进步。
(一)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办法
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审查中,尤其是那些研发强度刚刚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应重点审查该企业是否有可能操纵与研发投入有关的会计科目,以享受相关的有利于自身的优惠政策,以减少企业乘机钻空子的行为。可以规定:若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认证存在违规现象,必须马上撤销该公司的高新技术称号,同时该企业必须补缴以往抵免的税款,并在此基础上缴纳一定金额的罚金,情节严重时可以对该公司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研发操纵的成本,使公司违法操纵的成本远远高于所带来的收益,进而从根本上减少公司的这种研发操纵行为。
(二)推进高新技术税收的法律体系建设
国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并不能只注重于扩大相关投资这一个方面,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更需要的是一个有利的法律环境,让高新技术企业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中能够取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改变税收激励政策形式,将各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统一起来颁布执行。同时,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特征,制定研发投入阶段能够分担研发风险的税收激励政策,做到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政策,并梳理好税收激励政策在高新技术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作用效果,消除一些重复问题,提高税收激励政策的系统性。
(三)建立更加有利的税收激励政策
采用将直接优惠政策与间接优惠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税收优惠政策更多地向间接优惠方式转变。弱化原来降低税率的方式,而多采取研发扣除、加速折旧和特定准备金的这样的间接优惠政策,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扣除、加速折旧的范围。如:建立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加速折旧政策,在现有加速折旧政策的基础上实行特殊折旧,针对购买的国产设备还可以考虑更加优惠的加速折旧办法,加快企业的设备更新。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研发投资回收期较长的这一特征,拉长因研发投资额不足抵扣而向后结转的期限。通过加长结转年限,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贾康,刘薇.论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xx(1):16-20.
[2]刘群.激励企业研发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研究[J].天津经济,20xx(12):37-43.
[3]刘戈.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经验及启示[J].财政监督,20xx(17):78-82.
[4]杨国超,刘静,廉鹏,芮萌.减税激励、研发操纵与研发绩效[J].经济研究,20xx,52(8):110-124.
[5]魏志梅.发达国家R&D财税政策借鉴研究[J].国际税收,20xx(1):6-13.
[6]李维安,李浩波,李慧聪.创新激励还是税盾?———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究[J].科研管理,20xx,37(11):61-70.
新技术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经济重心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高新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所重视。高新技术不仅符合国家的战略路线,在许多政策上还可以获得便利。因此,高新技术逐渐成为了投资的重点。尽管行业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但其若想在日渐激烈的市场中稳定发展,保存自身的优势,还需要完善其内部的管理、并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将成本管理作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如何将战略成本应用于当前的企业成本管理中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企业参考,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模式
成本管理作为当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构成之一,其高效率的成本管理不仅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水平,提高相应的利润空间,其还有助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规避可能会遇到的一定风险。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其需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色以及所处于的市场环境。把战略成本管理不断的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进一步完成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其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1.关注企业长远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没有长期的成本管理规划。其往往只在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时,才会严格要求各单位及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其所限制的往往都是日常的费用;而在企业经济效益理想时,就会对日常开支的消耗失去关注度,从而出现大规模的浪费和消耗资源现象。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战略作为基础而进一步实行相应的成本管理模式。其不仅仅需要注意企业的短期效益,更应该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才是理想的成本化管理所要达到的效果。
2.动员全体员工
成本管理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包含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流程与环节,若仅想凭财务部就能使成本管理工作完成得理想,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动员全体员工都加入到相应的成本管理当中去,其需要成本管理工作不断的落实到各个企业运营的流程环节中。
3.成本核算流程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核算流程,其战略成本管理作为当前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中的环节与成本核算节点,能够精准并全面的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核算,以此来为企业的管理者决策给予一定的信息数据支持。
4.无形成本的管理
无形成本占据企业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其影响不容忽视。倘若没有将其无形成本精准的核算进入成本体系当中,会导致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参考性严重缺失。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尤其要重视对无形成本的管理。其战略成本管理是以成本的动因作为出发点,且不会忽视任何一种成本要素。
5.外部环境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从内部进行,使其更加强调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略了其采购和销售流程的成本管理,并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不高。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需要拉长其成本管理线,不断将成本管理与行业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正是在此种思想上建立而成的。
二、战略成本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
1.管理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其一是政治环境。指的是高新技术企业所处于的经济以及社会环境。其影响因素主要上是由政府所决定的。因为,高新技术企业不具备改善此类环境的能力,所以,只能按照环境的变动来对自身进行调整。目前,我国油气行业重视节能和环保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其在不断的提高对相应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此种环境之下,其给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较为难得的机会。其二是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迅速增长之后,其速度有放缓的走向。后期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使世界经济走向低迷。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并不有利。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高新技术企业更应该不断的找寻合适的发展机遇,才能进一步削减消极经济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三是社会环境。高新技术企业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其主要应对的是市场以及和市场相关的人群,其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其影响因素尽管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影响较为微弱,但也不该忽略其影响因素。其四是技术环境。在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生产以及研发技术更新换代的情况,企业是否可以精准的掌握技术环境的变化,需要其制定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才能进一步和战略成本管理形成相互呼应的模式。
(2)内部环境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不单单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调整内部的组织结构、改变相应的活动方向、或者是兼并其他企业等等,都会对企业的管理运营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若想要保持经营管理的稳定性,其需要在内部环境变化上调整相应的战略措施,不断完善其战略目标的设定,并进一步为后期的运营指明方向。
2.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设计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并根据企业自身具有的市场优势,将自身特色作为立足点加以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根据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经济市场情况,企业需要最大程度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优势,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要保证自身的优势,并取得可持续发展,需要把企业战略作为根本的立足点,进一步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将自我的成本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其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新技术企业理当锁定好关键的成本要素,以及潜在的成本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水平。
3.基本架构设计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目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成本优势,以此来降低成本。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由于外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若想在市场中保持相应的优势,只靠产品和技术是万万不行的,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成本优势。其内部的各个环节互相影响和制约,需要形成相应稳定的成本控制机制。战略成本管理尽管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其更深的含义是在于让企业提供持续的推力,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本管理当作一个结构及其严谨的自循环系统。
4.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
(1)企业内部价值链其主要是在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流程中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不断的通过核算的流程去消耗成本以及创造新价值的情况来对其运营环节效率进行评估。高新技术企业若想提高成本管理效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需要在满足市场的需求下,不断缩小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并不断提高其利润的空间;其二,削减和剔除其价值链中无用或者是低效的流程;其三,合并或是重新组合其高成本的价值链环节;其四,引入当代先进的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其五,把成本过高或者是价值创造力低的流程全部外包出去,以此来降低其生产成本。
(2)行业价值链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要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效率,需要清楚的知道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并对自身的上下游价值链流程进行成本以及效益的调查。倘若出现能够将某些部分的价值创造环节进行转移,其转换到上下游价值链的环节。或者是让上下游的价值链环节进行合并,以此降低一定的成本水平,则可以进行全面一体化或者部分一体化的操作。
(3)竞争对手价值链高新技术企业不单单需要清楚自身的价值链形成过程,还需要能够准确、全面的清楚竞争对手其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断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于竞争对手有着极其有效的价值创造其优势的价值链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深入的探究其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和改进。有效的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汲取其失败的教训,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少走弯路,并快速的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经济重心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高新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所重视。其需要把战略成本管理不断的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进一步完成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其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要重视战略成本的应用,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不断加强自身优势,从而推动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义坤,王奕麟.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J].经济师,20xx,(5):27-28.
[2]刘志祥,杨松.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xx,(3):54-55.
[3]吴维军.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诊断系统研发[J].东方企业文化,20xx,(20):94-95.
新技术论文14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迅速发展的局面,而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促使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成为了高新技术企业重要的资产价值,构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资产价值的重要部分。而中国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影响着高新技术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资产价值目前任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就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问题;对策
一、概述
无形资产,顾名思义是指不具有独立实物形态但是必须依托实物而存在的对企业运营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的评估主要通过其创造的超额经济利益为依据,其中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非常困难。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其无形资产也具有独特的自身特点。首先,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其次,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三,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高收益性;最后,存在方式上的依附性。
二、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现状
首先是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应用现状说明,高新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主要是按照《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评估准则来参考进行资产评估的。近年来,我国紧随国际评估准则不断前进,不断推进和宣传国际准则委员会的宗旨和目标。不仅仅是因为我国要与世界接轨,主要是因为国际评估准则更加全面而真实的反映了当前国际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于无形资产等的重点关注特别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同时也受到国际评估理念、实务等的影响,借鉴国际评估经验及相关做法,我国也基本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和理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主要是包含了职业道德准则和业务准则两个部分。而每一个部分又划分为不同的内容,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了职业道德准则的纵向划分结构。通过不同层次的划分又可将业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评估指南和指导意见四个层次。四个层次都包含具体的评估方面和内容,逐步的衔接也配合,实现了无形资产评估的整个评估体系。其次是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应用现状的说明,无形资产俗称看见的价值,而这看不见的价值也会有它展现价值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可以认为无形资产的价值会通过特有的资产评估方法实现价值的体现,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是结合相关工程技术、会计、统计等基本方法而形成的一整套的方法,目前认可的也就是常说的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等。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市场法和成本法不太适合无形资产的评估,因此收益法也成为了目前最常使用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2、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认识上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对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来说起步较晚,对于无形资产的认识也就完了一步,无形资产的评估当然也是起步较晚。这样一来也就会出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的时期,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存在的价值以及所产生的价值与收益,更谈不上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例如,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对无形资产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概念,而就此问题感兴趣的也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就会导致企业对无形资产不进行评估或者是随意评估的现象发生。无法准确的进行无形资产的评估,就会使得企业的现有的无形资产在经营的过程中逐渐的消失。不仅不能够充分的利用这种无形资产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还会使得企业无形中失去部分价值与利益。此外,对于无形资产价值过高的评估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不良的影响。评估对象范围越大,越会造成企业价值的影响,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效应,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经营。
(2)在评估准则中存在问题
中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在理论研究盒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致使评估准则的建立和完善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首先是政策环境的限制,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有资产评估法,而我国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资产评估法则,没有了法律的界定盒支持,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终将得不到实施和完善。其次,缺乏理论基础,理论知识不到位无法得到支撑。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实践得不到理论后盾的支持,常常是理论滞后于实践。理论的缺乏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出现问题。再者,缺乏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由于中国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中,中国的特色也造成了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可以借鉴的对象,与评估行业较成熟的国家相比,中国更是展现出了在其发展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点和业务难点,缺乏可以借鉴的方法。而在根据自身特色制定相应的准则体系时缺乏相对应的国际准则作为参考,制定难度也就相应增加了。
(3)在评估方法上存在问题
前面所说的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中包含有成本法、市场法及收益法等,而我们最常用的还是相对比较适合无形资产特点的收益法,因为它更能真实的反应无形资产的价值。而通常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使用其他评估方法的情况,下面就来说明这些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成本法在无形资产评估时存在的问题。成本法是我们从字面上也能理解的一种计算价值的方法,它是与实现这一价值首先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关联的来计算价值的方法。对于无形资产来说,成本法实际上是一种模拟,也就是说假设先有某种无形资产的存在,再来评估其带来的相应的市场价值。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当然在运用成本法时会不同于其他企业。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相对于普通的企业成本来说必然会产生更高的费用,因此在资本或是费用划分时就会出现不同。而且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的过程中时间较长,而且其结果也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最终实现的价值并不一定会与产生的费用存在特定的关系。这样一来就能够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在成本的不完整性以及弱对应性的特点,也说明了成本法不适合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其次是市场法在无形资产评估时存在的问题。
市场法也就是在市场上选择类似的对象,再根据类似对象的交易条件和成交价格的分析,来将类似的资产的价值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参照物的选择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市场上的无形资产在交易的过程中通常都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交易中的价格是无法知晓的;第二,我国目前的无形资产的市场并不完善,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资产比较难;第三,通常一些无形资产的价值通常是与企业本身无法分开的,例如商誉、商标等,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市场法进行无形资产的评估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最后是收益法在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时的问题。收益法是无形资产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据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的计算来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再通过折现率来确定其价值。这个方法的运用克服了以上两种方法的弊端,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投入与收益时间较长,在这个时间段中所产生的收益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且折现率的确定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收益法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认识
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的评估范围;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其无形资产占据企业资产的绝大部分,将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重点转移到无形资产上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认识转变的基础。再根据我国目前无形资产评估的现状,因此应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价范围。例如,服务信誉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重要的一部分,构成了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企业的客户资源目前已成为了企业重要的财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加强对客户资源的控制与管理,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因此客户资源也应纳入到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中,这样一来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其次是准确的把握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无形资产构成了企业的资产部分,而无形资产的无实物性决定了无形资产本身较复杂的特点。而要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就必须要从无形资产本身的基本概念来确定其范围。无形资产具有无实物性,因此它一般都依附于某种实体而存在。因此我们在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时必然要考虑它所依附的客体。另外,无形资产较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而且具有排他性。除此之外,无形资产还构成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是企业重要的智力财富。
2、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准则
首先,可以借助法律的途径来完善评估准则的完善。法律的介入将会使得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具备合理的地位,并完善与相关法律的协调,将会对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确立与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使得理论成果成为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支持。根据我国目前的评估准则现状,总结实务经验,借鉴国际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确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一来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自身特点的评估准则。再者,是探索市场的需求,制定市场需求准则。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部分因素的关注。高新技术企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评估准则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在满足市场的需求下,借鉴国际相关准则,寻找与其他国家的共同点,逐渐的深入探究,制定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评估准则体系是当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关注重点。
3.方法
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决定了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特殊性,上述阐述了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无法实现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因为无形资产的成本无法估算,没有确定的成本,而且部分无形资产是依附在一定的客体上来共同体现的。例如商誉,离开了企业无法来体现及衡量其价值。市场法也不能实现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因为中国市场的现状是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再加上无形资产的复杂性,在市场上无法找到相匹配的类似的无形资产来对比其价值。因此,收益法相对来说能够更加准确的来评估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所谓收益法,就是无形资产在预计未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的现实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与企业投资决策相互结合,也是目前所能接受的评估方法。但是,当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时,收益法所评估出来的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收益法常常是用静止且孤立的观点来评估计算无形资产的价值,忽略了无形资产的特点。因为通常在这种不确定性下的无形资产价值都是比较灵活,而这种灵活被称为期权。传统的收益法忽视了无形资产在某种程度下暗含的期权价值,可能会造成资产价值的评估差异。结合无形资产的特点以及收益法所具备的局限性以及其他可变因素的影响,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相关的预测并对传统方法进行完善的方法应该受到一定的重视,期权定价模型是早期提出的针对金融市场上可交易金融资产而建立的,如今也可用于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及B-S模型。
四、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相应的评估准则及评估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完善的准则与方法。因此,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完善无形资产的理论基础、制定适合中国发展的评估准则,完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余氤翔.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xx,第八期,P09-P12.
[2]吴士英.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理财版),20xx,第一期,P82-P84.
[3]张晓辉.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xx,第四期,P46-P48.
新技术论文15
摘要:当今是经济社会,科技的应用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均有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以及经济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在进一步地推进了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以推进我国建筑工程的长久持续发展。本文从简单的对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概述入手,分析了现代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具体介绍了防水施工技术应用,节能施工技术应用,钢筋衔接施工技术应用以及砖石砌筑施工技术应用,以此来利用科技推进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概述;施工新技术;应用,重要性
在科技不断更新,信息化的时代里,在工程建筑领域也创新了融合了高科技的技术水平的建筑施工新技术,也正是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的突破性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行业技术仍然存在着漏洞,仍然处在劳动密集型阶段,建筑施工水平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下,行业施工安全隐患存在较多。因此,如何利用现代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上的应用,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水平,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成为了广泛关注的问题。
1.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概述
在当今21世纪,科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大军,是国家发展的第一盛昌黎。也正是因为科技力量的增长,新型生态社会的提倡,为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型智能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上的应用,有效地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率,为施工单位改进施工技术以及设备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客观技术环境,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保障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我国发展转型,逐渐向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只能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施工设备的应用才能够适应当今可持续发展的大众趋势。大部分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程度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再不断地探索工程施工领域的新进步,在防水施工,节能施工,钢筋衔接等方面都采用新技术应用。
2.建筑施工新技术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的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环节的进行,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根本性的影响。虽然在当前我国不断地提倡科技创新技术,但是在建筑施工领域新技术应用仍然有欠缺,施工效率低逾期,施工人员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等现象,不能够真正地适应经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部分的产业结构已经响应国家号召,逐渐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如若在此时,工程技术行业的各个施工个体,不能够积极地在实践中,逐渐研发新的技术应用于工程建筑行业,就微观影响而言会造成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效率的降低,与企业追求更高效益的目标违背,就宏观而言则会导致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滞后,造成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整体失衡。因此为了我国工程建筑行业向着系统化,高效化,科技化的方向转变,必须要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新技术。
3.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3.1防水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在建筑工程建造领域,最最基础的就是建筑的防水效果。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的是防水材料的选材,在施工前购买材料时候,必须要深入施工场地,勘测施工环境,天气以及工程用途,从而选择出符合当地具体情况的防水材料。例如,在20xx年河北建筑有限公司在建造居民楼时,未曾考虑当地的天气情况,使用的防水材料不达标,造成近十座居民楼全部因雨季暴雨漏水而成为了荒楼。其次,还应当建立有效的检验机制即样板防水检测新技术,对于大规模的防水建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相同材质的样板进行模拟情景,有效地将投入使用的使用情况提前预测模拟出来,有利于对于工程突发情况进行预测,方便解决。
3.2节能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要想顺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科技化发展趋势,在工程施工中利用节能施工新技术必不可少。工程建造过程中,主要应当考虑选择何种材料进行墙体建造,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耗费的效果。主要采用的是生物节能新技术和太阳能节能新技术。对于生物节能新技术,可以以济南太阳树国际公寓的生物节能技术的应用为模范进行研究使用。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科技研究所对于太阳能资源的有效研究利用,为建筑施工行业的节能提供了足够的技术保障。并且几年来使用太阳能节能新技术的建筑建造过程中也节省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北京中关村地区的大厦建设就利用了节能新技术--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建造理念,不仅为该大厦的建造使用节省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开辟了节能新格局。
3.3钢筋衔接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林立高楼大厦,可是在高楼大厦的高层建造中,最重要的是衔接技术,钢筋衔接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钢筋衔接技术主要分为两类挤压套筒连接技术与螺纹咬合连接技术,其中挤压套筒连接是利用物理技术中的挤压技术应用,将各个材质之间的距离压到最小,将施工钢筋有机结合进而起到牢固墙体建造的作用。而螺纹咬合技术则是以螺丝和螺帽的连接为模型,主要有三种不同形式的连接:直螺纹接头连接,加长丝头连接,标准套筒螺纹连接,使得建筑钢材结合的更加牢固。这项新技术的在建筑业的应用,避免了传统焊接技术不牢靠的弊端,甚至建筑过程中明火引起的危险。最后,应当重新对于工程中钢筋连接进行检验,防止因为连接不紧而导致的工程建造失败。通过这新技术的应用,更加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和可靠性。
3.4砖石砌筑新技术的应用。在整体砖石砌筑工作中,主要分为:砖石浇水和砂浆搅拌工作,找平弹线和摆砖样工作,立皮数杆砌筑和勾缝工作。首先在浇水搅拌过程中,要利用新的配备技术研制材料配备比,另外,防止砖石受气候影响发生化学反应,要利用砂浆搅拌专用机对砖制成分进行合理配兑。其次在找平弹线和摆样砖的方面,可以在建筑楼层表面的防潮层中利用水泥的研磨技术以及钉力的固定作用对轴线和边线进行固定,从而准确地找到平弹线的作用。在工程完结之后,可以利用摆砖样的方式即以建筑轴线以及石灰间隔缝隙为依据,为石砖的排列布局进行调整,有效的提高砖石砌筑的效率。最后在砌筑勾缝方面,可以利用方木标记杆来保证在角落衔接的地方以及墙角的转体平直。砌筑的最常用的方式是挂线砌筑,主要分为单面挂线和双面挂线,两种挂线砌筑的方式不同,但都是“三一”砌筑法中的主要工序。对于砌墙建筑的最后个步骤勾缝,一种新的工艺技术--原浆勾缝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勾缝施工工作的质量还可以保证墙体美观,为砖石的砌筑提高技术水平。
我国的政治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住房建筑的建设是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因此应当积极地研发高科技新技术,来促进中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这些新型施工技术在施工单位的应用普及,不仅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质量,而且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提高工作准确率,使得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促进中国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建筑业10项新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周云.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工程建筑研究所.[J]20xx.(04)
[3]陆子易.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化工管理,20xx,12(26):133-134.
[4]陈晓玲,彭圣浩.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门窗
[5]张栓强.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xx,03(03):289-290
[6]周云,张敏,王铁梦.现代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DB/C].133-144
【新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新技术论文11-19
网络新技术的论文03-29
网络新技术论文03-29
浅谈网络新技术论文03-29
路桥设计的构思及对新技术的论文04-22
关于汽轮机新技术的论文06-13
物探测量的新技术应用论文06-12
桥梁设计与施工新技术阐述的论文04-20
防治番茄溃疡病的新技术论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