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论文

2022-11-15 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本核算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本核算论文1

  一、房地产开发成本的组成问题

  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核算时,首先就需要明确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主要是由哪些方面来组成,在明确了成本的组成范围的前提下,才能准确核算项目成本。一般来讲,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其成本的开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土地、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费用这些费用是组成房地产开发总成本的主体费用,一般会占总费用的八成以上,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土地的费用成本开销更大,甚至成为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具备利润空间的关键指标。土地费用大致包含土地征用拆迁费、出让地价款、转让费、租用费以及其他费用等。通常在进行房地产成本核算时,开发商都需要将土地费用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换算,来得出未来房产每平米所占土地成本,继而再计算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利润空间。

  2.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支出主要是指水、电、煤气、暖气、小区内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商店、居委会、派出所等生活服务性配套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这类收费项目种类繁多,标准不一,许多收费项目由垄断性经营企业或事业单位执行,随意性很强,标准普遍偏高。配套及收费项目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大的一块费用支出,一般占项目总投资的10%~15%,减少这部分费用支出,是降低开发成本取得经营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

  3.管理费用和筹资成本管理费用也是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核算中的重要环节,虽然其所占成本比例不大,但却对于项目的整体财务成本管理有着很大影响。因而企业的行政、财务、人事等各个部门对于项目实施而作出的各种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费用也是需要详细核算的。

  二、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问题

  1.成本归集对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该确定成本归集对象,即成本核算单位。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应满足成本计算的需要;便于成本费用的归集;利于成本的及时结算,适应成本监控的要求。对于小规模的开发,如单幢或几幢房屋的开发,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可以将全部开发量作为成本归集对象,设立一个成本核算单位。但是对大规模的开发,就必须科学地确定成本归集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核算对象不能过细(如以单幢为单位),因为这样做势必会增加工作量,使核算工作繁琐化。相反,也不能简单地以整个小区为核算单位,因为一个小区从开始建设到完全建成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这样做势必使成本核算资料滞后,失去其在管理上的作用。

  2.共同成本的分配问题

  对成片开发土地而言。肯定存在共同成本,按受益原则和配比原则,确定应分摊成本费用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分配方法、标准。分配方法有个别认定法,按面积分配法和按价值分配法。在选择方法时应保持使用方法的一致性。以价值为基础来分配共同成本是一个广为采用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下,其价值可取该项目的估计售价或评估价值。如若其中的直接成本可明确辩认,则应以减去直接成本后的共同成本来进行分配,以使分配结果更为准确。以面积为基础来分配共同成本通常只适用于成片土地开发后的成块出售或转让。如若每块土地上的构成内容不同,则分配结果必将与实际不符。个别认定法从定义上来讲可能是个最好的办法,如能分别认定,就可在平时归集,也就不存在共同成本的分配问题,这种方法可同以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筹建期间借款利息的会计处理

  一般来讲,由于房地产开发所需的资金数额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在单纯以开发企业自身的资金力量显然是不能完成项目所需成本的,因而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会在项目建设前进行筹款融资,一般融资的对象和手段都是向银行贷款,这就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利息。而由于房地产项目所需时间相对较长,资金回笼缓慢,因而这笔利息的数额也是非常巨大的。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这种利息支出应当资本化,即发生时列作开发成本,待销售实现时按照配比原则逐步转入当期的经营成本。项目竣工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则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4.项目的竣工决算

  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可销售面积的开发成本,以便企业结出经营利润。可是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重视工程决算而忽视项目决算。因为工程决算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时间比较明确,且涉及到工程款的支付,不易拖拉。而项目决算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变得遥遥无期,比如小区个别配套没有完成(不影响销售),计划中的公建设施暂时不能实施,或者押金的收回久拖不决等,都会影响整个开发项目的完全建成和项目决算。可以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将尚未实施的工程预算计入成本,使项目决算能按计划进行,以后待工程完成再按实际支出调整项目成本。由于这部分工程支出,通常在项目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样做对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指出了在对房地产开发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由本文论述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时,预先做好成本核算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由成本核算所得的会计信息可以使开发商决定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财务管理事项和会计处理方法。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才能完全掌握开发项目的经济利润空间范围,才能更好的设计开放方案,以实现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大经济价值。

成本核算论文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医疗的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通过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提升医院的经营管理手段,对医院自身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较好的保证到医院正常的发展,对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就显得极为重要。医院成本核算是管理部门进行制定出的一种宏观的经济管理的财政以及政策的补偿政策和医疗保险等政策的一种科学依据[1]。在医院实际的经营管理决策时,通过成本核算的形式,能够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保证到深化医院改革的相关效果。为了保证到这种效果,可以不断的对医院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所使用的成本核算的手段以及对医院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找出如何较好实现成本核算的方法。

  1成本核算对于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医院在体制方面也开始取得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我国的医院也从靠着财政拨款过日子的情况之下转变成为需要靠着自身经营来发展的现状。对于我院也是如此[2]。我院在实际的进行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决策工作是能够取得有效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为了较好的实现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正常进行,保证到成本在一种合理的状况之下进行极为重要[3]。为了保证到我院的日常工作能够严格的规定成本,并能够在此过程中保证到医疗质量,则需要对其实施成本核算。

  2目前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核算问题

  我院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并不足目前我院已经开始实施了科室级别的核算情况。但在此过程中,由于医院的管理人员对于成本理论的认识并不足,对于成本的理解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差。而正是由于这种特点,目前在实际的实施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也无法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甚至极有可能会出现成本核算上的错误,例如会将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和院内的奖金分配工作等同,导致我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走向误区[4]。目前我院缺少一种完整的成本核算理论的方法为了较好的实现成本核算,我院在实际的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过程中,一种完整的成本核算理论方法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但目前我院在实际的实施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仍然是将成本核算建立在预算会计的理论方法上的。同时这种方法下的成本核算基本上也只是对于医疗业务活动过程中的业务收支进行一定的核算,因此无法将医院中的实际成本状况以及目前我院的经营情况进行反映,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成本核算理论方法无法对我院实施一种及时可靠的依据,甚至极有可能导致我院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错误[5]。成本核算的管理方法以及实施方法并不相同在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上,我院使用的方法较多。例如可以将科室的核算纳入到财务管理中,也能够单独的成立经济管理的科室对于成本进行相应的核算,和财务管理实际上呈现出一种分离的状态。正是由于这种现状的出现,目前我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管理以及实施的过程中,会导致成本数据出现失真的情况。

  3改进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成本核算问题的方法

  加强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目前我国在实施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及时对成本核算的认识并不足。正是由于这种特点,我院在实际的实施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往往并不能够较好的进行。因此可以在我院实际的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对于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显的提升我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工作,因此也能够更好的实现成本核算的实际效果,这对于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进行成本核算的正常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找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实现方法的不合理也是导致目前我院在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无法正常进行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关注到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种有效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于我院的科室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的评估,也需要对于目前我院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关注。通过这种手段,就能够较好的实现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成本核算的实际效果,这对于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统一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成本核算的管理以及实施方法目前我院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成本核算过程中,管理和实施方法相脱离也是倒是成本核算无法正常进行的一种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可以对于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中的成本核算特点进行分析,找出较为有效的管理和实施的方法,并能够实现对我院的经营管理决策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施以及管理,并在此过程中真正的起到成本核算的相关效果,保证到我院能够较好的实施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论文3

  随着人类对环境关注程度的增加,环境因素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各企业把环境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中,环境会计也因此走入到我们的视野。然而过去狭义的环境成本只包括了产品的制造阶段,而广义上的环境成本还包括产品研发阶段产生的环境成本及服务与处理阶段的环境成本,上述三个阶段构成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本文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体系(ISO14000系列),现已正式颁布的有8个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有5个,包括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以及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这些标准对企业环境管理做出原则性的框架性规定,对如何达到这些环境规定的要求提供了一种环境管理的指南和模式,但从ISO14000系列标准对环境成本问题的阐述可知,这些标准都没有明确企业必须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对环境成本的标准也未作规定,使得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没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因此,亟待建立一套关于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方案。企业传统成本核算具有一定局限性,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济资源价值耗费进行对象化的数额,在此强调以经济资源为主进行成本核算,而实际上当前很多企业都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换来企业利润的增长的,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并未将其考虑进去,因此传统成本核算是不真实的,进而在产品定价上也会出现偏差。具体而言,企业核算的范围有了扩展,扩大到研发以及服务与处理阶段,同时引起成本核算的一系列变化,我们要根据产品所处的阶段不同对其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计量与披露。

  二、生命周期基本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的最初研发直至消亡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期间。从生产者角度看,一个产品的生产,原材料购进后,经过工厂的制造、加工,形成半成品和产成品,最后包装,经过验收入库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由生产者来完成,可称之为“产品生产周期”或“制造周期”。对整个企业来讲,则要经历创意过程,然后经历研究与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即从产品产生到交付顾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由经营企业来完成,可称之为“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从顾客角度看,自产品购入经过使用磨损直至报废的过程是产品的使用周期,这也是生产者售后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加上研发、制造和营销过程可称之为“顾客产品生命周期”。从社会角度看,任何产品都要经过研发、营销、顾客使用和产品废弃等几个阶段,这一完整的过程又可称之为“社会产品生命周期”。因此,可采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其基本思想是对环境成本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立足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对产品设计材料加工、仓储、销售、使用、废弃等各个阶段所有内部和外部环境费用加以会计处理。

  三、生命周期法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一)生命周期法下的环境会计成本计量

  对环境成本确认的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亦即指在环境成本确认的基础上,对其业务和事项按其特性,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和属性,进行数量和金额认定、计算和最终确认的过程。环境成本的计量问题是困扰环境成本会计发展及应用的关键问题,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原理我们可以根据其所处的不同阶段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一些专门的处理方法。

  1 研究开发阶段。

  企业在研究开发阶段就要做好环境预防,对企业环境成本做好事前控制,具体包括:环境资源保护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更新费用;社会环境保护公共工程和投资建设、维护、更新费用中由企业负担的部分;企业环保部门的管理费用等。因此在该阶段,企业可采用差额计量法,即指企业在进行环境投资支出时,根据支出总金额减去没有环境保护功能的投资支出的差额来进行计量,其后的折旧额也按这种差额的折旧进入环境成本。

  2 生产制造阶段。

  企业在此阶段会生产出大量产品,与此同时也会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很多环境问题也产生在此阶段,所以该阶段的环境成本集中在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等方面。对于环境污染专项治理投资成本的计量也属于全额计量的范畴。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可以采用按比例分配计量的方法,即将与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污染的治理费用,按一定比例分配计入到各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去。

  3 服务及处置阶段。

  该阶段的环境成本包括产品在使用时对环境造成污染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产品报废处置时产生的环境成本,这些环境成本我们可以类比产品制造阶段的环境污染专项治理投资成本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分别采用全额计量法和按比例分配计量的方法。

  (二)生命周期法下的环境会计成本核算

  结合生命周期思想分阶段核算的企业环境成本,更能全面考虑其产品在各个阶段的特色,从而提供详细的与环境决策相关的信息。

  1 研究开发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实质上是一种预算,因为很多产品或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他们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以至最终的处置成本大多是相关领域专家的估计,所使用的只能是近似值运用生命周期预算。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研究开发阶段的成本决定了产品80%的成本,因此该阶段产生一定比例的环境成本,我们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核算,所以我们可设立成本的目标即利用目标成本法对该阶段的成本进行核算。采用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以所能实现的价值为导向,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即按照供应链上各种作业活动创造价值的比例分摊目标成本,采用目标成本法能有效降低环境成本,加强产品价格竞争。

  2 生产制造阶段。

  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并向环境排放。由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当这些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超过环境容量的有限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促使企业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从而将废弃物排放控制在环境容量的范围之内,这样就产生了企业在该阶段的环境成本。因此可采用改善成本法对企业在该阶段的环境成本进行前馈型管理,通过预期的成本降低需要来制定产品成本的降低目标,而不是当成本超标已经发生后才做出反应。这样,可以使成本降低压力持续于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

  3 服务及处置阶段。

  产品在售出后开始为消费者服务以及在服务结束后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置,在此阶段会因为产品的品质质量因素不同程度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这时的作为企业外部缺陷成本的环境成本也应该由企业考虑,由于这种成本源于产品质量,暂且可利用质量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

  (三)生命周期法下的环境会计成本披露

  目前,众多公司在披露环境信息时,并没有共同接受和依据的专业标准,环境报告中还缺少比较有效的财务信息,因而环境会计及环境审计都有待发展。鉴于此,提出运用生命周期法对环境会计成本进行不同阶段的披露,在具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环境成本报表及附注。

  1 研究开发阶段。

  由于以上对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成本计量的研究,在对该阶段的环境信息披露时要反映这两点,将研究开发阶段的所耗费的环境成本在报表中体现,对于成本核算中的目标成本法和成本计量采用的差额计量法和全额计量法在附注进行披露。同时,企业在本阶段为了节约环境成本会研制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也应该进行披露,对外公开。但在公开之前企业应将新技术申请专利,并将该专利价值写入环境成本报表,这样不仅形成了其自身的无形资产,保护了企业,而且也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 生产制造阶段。

  对于该阶段的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我们同样结合前面的研究,先把核算计量的实际价值计入环境成本报表,另一方面在附注中披露企业在生产制造阶段的环境成本核算采用的改善成本法和成本计量采用的差额计量和按比例分配计量。报表附注中应披露记入损益的金额,并区分为经营和非经营产生的环境成本,还应按适合企业经营性质和规模的方式进行分析,或按环境问题的类型进行分析,或同时按以上两种方式进行分析。由于不遵守环境法规而被判处的罚款以及由于以往环境污染和损害造成损失或伤害而对第三方的赔偿,与其他形式的环境成本不同,它们不对企业提供任何利益或回报,因而应单独在报表中披露。

  3 服务与处置阶段。

  服务与处置阶段产生的环境成本属于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企业来说并不好确切计量,我们只能采用类比方法,与前两个阶段进行比较来计量,计量的实际价值进入环境成本报表,环境成本的核算计量方法都应在环境成本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这个阶段的环境成本也可以按产生的环境问题类型分类,确认的项目类型分为排放污液的处理;废物、废气和空气污染的处理;固体废物的处理,场地恢复,修复。这些分类我们也应该在环境报表附注中说明,进而使报表使用者能更好的了解企业在环境成本方面所采用的一些方法。

成本核算论文4

  摘要:目前大多数企业成本的核算方法非常不科学,存在很多的误区,有些企业每月销售额是确定的,以目标利润为基准倒挤出产品的成本,这种成本核算方式往往出现在公司规模不大,核算体制比较薄弱的私营企业;还有些企业虽然每月也进行了盘点,但是按照在库倒轧的方式来计算成本;以上这些方法造成帐实严重不符,严重脱离实际。真正的成本核算应该符合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能够真实反映产品成本使之成为一种财务管理手段。

  关键词:成本核算;细分化;财务管理

  日本电产汽车马达(浙江)有限公司成立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成本的核算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公司成立之初由于生产现场格局不是很稳定,公司的管理水平也不够成熟,现场也没有导入ERP管理系统,一些基础数据不能正确的反映以及人工核算的局限性,成本核算体制比较薄弱。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逐渐壮大,管理要求也日趋提高,在财务部门的主导下,ERP系统顺利导入,成本核算上了一个崭新台阶,整个财务核算体制也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由于该公司是年产值达到20亿产值的大公司,而且总公司是上市公司,所以会对应来自各个管理部门的监查,在监查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PWC,还有全球最好的ERP系统SAP项目组的一致认可,认为该公司成本核算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在公司的整个管理体系中起到了内控的作用,总公司也有意向将我们的核算模式向其它关联公司进行推广,期待以此成本核算方式,来统一规范整个集团公司。目前该公司有压铸、成型、加工、组立四大成本核算中心,各成本核算中心各自独立又密切相关,以下以压铸现场为例阐述成本核算的细分化,以及该种核算方式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压铸车间是内制品部门,压铸品核算特点是材料单一、工艺复杂,由于我公司压铸产能只能满足30%的需求,还需向外部采购大量的压铸件,这就有必要进行内制和外购成本的比较,也是采购部门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此时财务成本核算的精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定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成本核算方式,是成本核算精确提高的前提条件,压铸制品有压铸与抛光二道工序,但是不同的压铸设备会生产同样的制品,而且经过抛光后是无法区分哪台铸造机生产的,成本核算的问题如何进行分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二次报工的方法,即先进行压铸工序报工,再进行抛光工序报工,在各工序处理与本工序相关的折旧、工资、制造费用等,以解决因生产工艺不同而产生的费用成本偏差,使各制品更加具备可比性。部门划分后,后续工作就是费用的归集,第一部分是设备的折旧费,由于流水线总共有8条,铸造机的折旧费分配的基准应该以8台铸造机为单位,每台铸造机的折旧费在所生产的制品中分摊折旧费,有可能存在同样的机种由于铸造机的不同而导致折旧费用的差异;后工程抛光机的折旧分配方法又不一样,抛光工艺类似的制品在同一台抛光机,它的折旧费分配基准是以抛光机为单位,每台抛光机的折旧在对应的制品内摊销。工资和奖金及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和折旧费的分配方法类似,都以8台压铸机和2台抛光机为基准进行汇总后并在对应制品内进行工资和奖金以及其它费用的分配。第二部分是模具费用,此费用较特殊并且购置成本大,需要与上述费用分别处理,以精确成本。由于它会随着生产计划的变化而在不同的流水线进行调配,因此无法以8台压铸机为标准进行费用分配,须以实际情况出发,相关部门在购买之初对模具冲压总数作出预计,每月各现场按模具型号对制品的产量进行分别统计(此产量是含不良品),当月应分摊模具费用是按产量占冲压总数的比率作为本月应摊销的模具费用,但是单台制品模具的费用是以良品数来计算,所以单位成本的高低和产品的不良率也是紧密联系的,不良率越高,单台良品的模具费用就越高,不难看出控制不良率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第三部分是最重要的原材料,按每个制品的单耗和产量计算理论材料成本,每个月实际和理论在库之间的差异摊入产品成本,但是由于它独特的生产工艺流程,压铸件在铸造这个环节有些不良原因是无法鉴别的,必须通过加工工序才能发现不良原因,但是这部分不良品经过加工后会去掉一些边角料,会导致加工后的制品单耗减少,而这些不良的铝制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按照原始压铸件的单耗进行回收,最终会体现材料缺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这部分不良品进行实际称重并进行台帐管理,并对再利用数量进行调整,这样减少了盘点差异,提高了核算的精度。以上这种成本细分化的核算方式,对采购部门询价和比价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公司内制成本分析和控制。这种成本细分化的核算模式已经遍及全公司,实践证明这种吻合工艺流程的核算方式,和现行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业成本法比较匹配。目前该公司的月盘点差异基本控制在2万美元以内,差异率在0.08%以下,我们也有集团内的关联企业,他们目前的月盘点差异率大概在13%,由于采用倒挤账方式核算,财务根本无法说明差异原因及理由,当然只有科学有效的核算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各相关部门人员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财务不仅关注成本计算结果,同时也管理不良率、盘点差异率等,从不同的角度完善成本核算结果的有效性,正是因为这些管理项目,推动了公司内部的材料管理工作,因此财务成本核算的工作细分化,也变成了公司内控管理的一种手段,从实际业务上真正推进了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2).

成本核算论文5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的全成本核算更利于券商就各业务线成本比对、管控和贡献毛益的测算,从而对券商的产品或服务定价、考核激励、业务模式转型等产生指导。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证券公司全成本;应用

  可行性证券公司营销模式的变革催生了成本管控模式的革命。20世纪90年代初,券商主要业务品种是债券本息代理兑付、证券代理买卖,券商以坐商的方式存在,几乎无需外出展业;20xx年,随着价格自由化,佣金由单一的行政定价转化为市场协商定价,等客上门的时代不再,券商大量招聘证券经纪人,行商代替了坐商;后来,互联网金融及非现场开户的推行,券商营销由线下的地推转战至线上的导流;如今,随着券商财富管理、综合金融业务+(以经纪带动资管、投行)的发展需求,担当区域辐射和服务(产品)展示平台功能的营业网点增设需求再次提上券商的议事日程,线上和线下共举的展业方式成为营销新模式。券商相应成本管理模式也经历了坐商模式下的“定额管理”(依费用项目设定固定预算额度)和行商模式下的“定额+定比管理”(将全成本按其性态划分为固定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以定额管理,变动成本以定比管理)。两种成本管控模式均是基于传统成本管理法下的,通常无明确成本对象,成本仅是简单分配至费用发生部门并进行成本绩效的考核;随着券商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这种管控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券商经营目标实现的需求。究其因,以往券商收入来源以经纪业务为主,创收主体主要是各分支机构,随着业务链条的拉长,自营、投行、资管、做市、财务顾问等均由总部部门或专业持牌子公司完成,对中后台如风控、人力、清算、财务、信息技术、营销企划等部门的业务支持的需求增加,且该部分成本在全成本中占比加大,原有的成本核算方式显得较为粗放;实操中具体业务或者项目仅承担了部分与其直接相关的成本,中后台保障成本则作为期间费用堆砌到职能部门或分支机构名下,未细分至相应的业务线或具体产品,使得公司无法准确评估单一业务线的盈利能力,无法根据其贡献毛益测算保本点、或回报率进而科学定价,无法通过详尽的成本信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绩效考核。成本项目金额的比对只是简单提供了变化的金额,无法了解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无法实现降本增效和调节开支的目的,无法为公司的决策、计划、控制提供科学的指导。这种粗放的成本管控和与时俱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以及全成本核算的理念差之甚远,证券公司亟需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成本管控方法规避上述弊端,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以其更加先进的处置优势成为券商成本管控的一剂良方。

  一、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

  ABC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科勒教授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其首次提出了作业概念。1988年,美国学者库伯(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即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最初只是为了精确计算成本、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ABC法所提供的信息可被广泛应用于预算管理、生产管理、产品定价、新品开发、客户盈利分析等诸多方面,从而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认同和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其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的确认和作业成本的计量,将间接成本分配至作业、产品(或服务)、客户,将成本对象扩张至业务线、经营流程、客户,并运用分析成果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提升客户价值。

  二、传统成本管理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异同

  (一)传统成本管理法是将全成本划

  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将成本按照发生的部门和成本项目直接记入相应部门的费用科目,最终形成部门费用表。

  (二)作业成本法是将全成本划分为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成本项目按其是否可以直接归属作业进行费用归集,直接成本直接记入作业,间接成本按成本动因分配记入作业,最终形成作业费用表。

  三、成本作业法的实施步骤:

  (一)确认成本对象1.确认作业中心按管控层级将作业中心划分为一级作业中心、二级作业中心、三级作业中心直至满足管控需要的最末级作业中心。一级作业中心通常为实体作业中心,包括公司决策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党办、工会、管理层、总部服务支持部门等,这些中心大多为成本中心或投资中心;二级作业中心为虚拟作业中心,包括经纪、自营、投行、资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信用等业务线;三级作业中心可以是业务承托的部门或机构,如经纪业务线下的传统中介、资本中介业务管理部门、各证券营业部,按其属性属于利润中心或收入中心;四级或更末级作业中心,主要是基于公司战略需要,以业务单元(即当下流行的提法---阿米巴)形式作为考核对象的诸如产品(服务)、项目、资管计划、客户、理财经理、证券经纪人等。2.确认作业及其相关细目、流程如投行作业可以按其价值链分为承揽、项目立项、尽调、内核、簿记、验资、发行、督导等作业细目。

  (二)成本归集

  1.梳理资源清单资源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投入的具体的劳动力、资金、工具等,即人、财、物、信息。按照资源发生的领域将其划分为以下三类:(1)直接支出,指可直接归属于终端产品(服务)的成本,如需缴纳的税费、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交易规费;(2)可归属作业支出,指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服务),但能明确归属于某一作业的成本,如经纪业务部门发生的可归属至经纪作业的成本、承揽部门发生的投行作业的成本等;(3)不可归属作业支出,指既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服务)也不能直接归属于作业的成本,主要指公司中后台部门发生的支持保障成本。2.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并建立动因量库成本动因是各项资源被最终产品(服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按照分配对象,成本动因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对一项作业所消耗资源数量的计量,作业动因是成本对象对作业需求的频度和强度的计量。如:(见表1)凡直接归属作业的项目需细分至次级作业的,次级作业应继续选取作业动因再次分配。如:(见表2)3.建立作业成本核算系统处理平台遵循“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首先归集支出数据并进行费用统计,然后通过录入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完成向作业、产品(服务)等的业务单元的费用分配额的数据推送。

  (三)形成成本报告并对其分析

  在费用统计、分配完成后,据以编制全成本口径下的费用报表、满足管理需求的管理报表,如客户成效分析表、业务线成本分析图等。(四)运用分析数据进行管理决策,调整管理对标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运用分析结果确定公司决策调整方向,使得经营方向向着战略目标靠拢,并实现经营目标。

  四、作业成本法下成本管控的靶向

  (一)定价和内部价值链形成

  运用ABC法对作业成本统计并据以核算作业成本,厘定经营目标实现需完成的合理利润,确定内部服务或资金转移价格(俗称FTP)、外部销售价格,同时通过内部定价工具建立内部利益链,有效切割各自的应分配收益,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主观能动性。1.通过作业分配得到经纪业务全成本,将其与预期交易量比较,得出保本的佣金费率,拟定佣金费率指导价;2.将证券自营、信用、资管等业务实现的全成本分别与自营投入资金、信用融出资金平均余额、资管对外吸收客户资产相比较,确定投资回报保本率、融出资金成本内部定价、资产管理计划收费起征点等;3.在确立内部转移定价的基础上,建立内部价值链,产生各部门间协同效应。

  (二)满足考核需求

  将各业务线实际贡献毛益与保本点、过往业绩、行业业绩基准相比较,确定市场化激励的标准。

  (三)完成资源有效配置

  以贡献毛益进行作业间的比较,将资源在不同的业务线间调剂,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减少对非增值作业的资源投入(战略性投入除外)。

  五、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关键

  (一)领导重视

  作业成本法作为新型成本管理模式,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以供公司调配各业务线间的资源配置并进行更加科学的考核,将极大推动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型,但因其必将触动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因而取得领导重视并由领导亲自主导是ABC法顺利实施的关键。

  (二)技术系统完备

  目前证券公司使用的ERP系统大多能够实现外部报告的生成,但内部管理报告的生成还需要就收支项目进行二次分配且将数据落在作业(业务单元)身上,而这些数据需要借助技术力量(包括人工录入系统的成本动因)而非人工将大量繁杂、琐碎的数据分拣、提炼、比对出来,因而需搭建作业成本管控系统。

  (三)制度流程完善

  相应的分级授权、审批报账、付款等都要对其制度和流程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潘飞.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企业成本管理的模式转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1).

  [2]朱军红.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与证券行业应用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xx(11).

  [3]周小全,朱军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证券行业的应用分析[J].中国证券,20xx(3).

成本核算论文6

  一、医院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目前医院进行的成本核算仅仅是对科室收入、费用的简单的事后数据的归集,不能把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管理费用如何合理分摊一直困扰着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医院的管理者要转变思路,应用企业成本学来管理医院,将全成本核算的理念引入医院管理,保证医院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医院只有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增强其竞争力。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总体设想

  鉴于医院对自身管理的要求,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制订切合本院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建立覆盖全院的微机网络系统,变动成本项目和固定成本项目的划分,规范各核算单位的收入、支出范围、管理费用的分摊方法,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以便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

  (一)在收入的归集上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信息中心引进上海某软件公司的HIS系统进行全院的微机联网,建立了最小核算单位并建立了各收费项目的编码库。注重对各核算单位录入人员的培训,规范其录入操作和检查审核,以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检验科室引入LIS系统,实行双条码扫描,坚决杜绝了医院漏费,欠费,人情费,确保了医院收入的全面性。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根据核算单位的需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各项收入数字的正确归集。

  (二)对成本项目的控制上,要区分不同的成本区别对待

  1.对各核算单位的固定成本,要由医院器械科,财务处,审计处,总务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办公室,对各核算单位进行清产核资,以便摸清家底;对各核算单位的医疗用房面积准确核算,以便分摊房屋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核算单位资产清单,由核算单位责任人签字,据此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2.对实际劳务成本,根据省人事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院各科室的情况实行定编定岗,人事部门可以一目了然地统计出各科的劳务成本。

  3.对变动成本部分主要是医疗成本的控制,将医疗科室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检查科室等,利用本--量--利分析模式,测算出各科室的变动成本。利用本--量--利基本的损益方程式来测算单位变动成本。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在这个公式中,单价是物价部门有严格收费标准的,销量是可以根据历年来的业务量平均统计出来的,固定成本包括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水电汽暖的消耗及科室的劳务成本等。这样在科室预计利润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据此可以控制对卫生材料,物资的领用,这样对科室物资材料的领用就有了依据,以耗定量发放。

  4.对行政后勤部门领用办公用品上进行定额管理。各科室指定专人领用,发放部门严格按定额发放用品,定期或不定期地由审计纪检部门联合抽查领用物品清单,对超标领用的要严惩发放部门。形成一套奖惩分明的责任制度。

  5.各核算科室宏观成本的管理,如病人的欠费,医疗事故赔偿金的发生要积极去预防和控制。

  (三)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引入了税法公平主义原则

  1.医院的管理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对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等与人员有关每月基本保持不变的费用可按医疗科室人员的比例分摊到各医疗核算单位,而对一些管理费用不可预测性的如职工差旅费,科研费等引入税法原则中税收公平主义的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税收负担要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这里的负担能力指核算科室人均创收额。人均创收额多的单位多负担,人均创收额少的科室少负担,无创收额的单位不负担。这样就把不可预测的管理费用按负担能力的大小分摊完毕。

  2.有一些直接为医疗科室提供服务的科室如供应消毒室,锅炉房、水暖维修等科室可利用一定的方法直接计入各核算单位的成本。

  3.供应消毒室要测算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根据各科室的消毒物品数量计入核算单位成本。对独立核算的核算单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需要制定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才能规范各个核算单元的收入。内部转移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市场价格;以市价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和全部成本转移价格。根据对4种内部转移价格的比较分析,笔者建议使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这样可以调动各核算单元的积极性,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对锅炉房、水电维修要测算消耗定额,核算其消耗材料,人工费等,计算其定额成本,据此直接计入各医疗单位成本。

  四、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每月末要对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考核,及时找出问题及原因,并及时纠正偏差。做得好的科室要给予奖励,并推广其成功的经验。

  五、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全成本核算的粗略想法。这些做法能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可以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成本核算论文7

  【摘要】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间竞争方式的转变,单纯的物质竞争已经难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人才之间的竞争占据核心地位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要想更好地使用、开发以及留住人才,就要对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本文正是基于此,全面分析了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

  【关键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核算 账户设置 账务处理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在国内,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国内的企业也面临着国际巨头的竞争威胁,同时企业之间竞争的也不再仅仅局限在物质资产层面,更多的则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的核心要素,因此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由此也产生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界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概念的基础上,剖析当前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账户设置以及账务处理两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思考。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概念界定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各种投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企业对人才管理的全流程,即聘用、开发、使用及退出等过程核算人力资产价值。因此可以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定义为:对有资格成为会计主体的企业的人力资源聘用、开发、使用及退出等活动中产生的各项支出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 。

  从这个定义来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中所指的人力资源必须是能够被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所拥有或者掌控的;二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仅能够对其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进行核算,具体到企业会计主体来说,主要是指人力资源成本所包含的内容,即企业为了获取、支配人力资源所发生的聘用、开发、使用、医疗、工资、福利等的费用及支出;三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职能是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计量、核算以及出具报告。

  二、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过程的难点

  当前学术界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这些分歧的存在追根溯源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过程的账户设置上,目前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设置“人力资产”账户,但是有的学者认为这样的账户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更进一步的,在核算过程中的成本摊销以及损益变动的账户设置也应作出相应的变动 。

  学术界之所以对“人力资产”账户的设置存在争论,主要是基于人力资产自身的属性。一般而言,人力资产的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人力资源,且这种人力资源是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所拥有或者控制,同时也是能够进行精确计量的,此外还能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但是与对应的,企业人力资源的获得成本以及后续的开发成本就是人力资产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和支出,这些费用和支出的产生仅仅是企业为了获取人力资源的使用权,以及为提升员工素质所进行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并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真正货币价值 。企业为了取得人力资源使用权以及提升其质量,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能够在长时期内为企业带来价值,由此很多学者认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应先将其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物化为某项资产,然后将这项资产的价值按照配比原则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进行摊销处理,每期都按照损益来确认和计量。

  三、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思考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账户设置

  尽管如前文所述,学术界对于基于“人力资产”账户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存在争议,但从实务操作角度来看,目前尚无更好的方法完全取代“人力资产”账户这种核算方式,本文力求通过完善账户设置体系来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

  一是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设置“人力资产”账户,主要用于体现企业人力资产的变动情况,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在取得、开发以及使用人力资源时带来的人力资产原值的增减。在实务操作中,该账户的记录使用多栏式账簿,并且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环节设置相应的专栏,专栏的设置并无定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该账户的借方主要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主要是企业通过招聘等形式取得人力资源的控制权以及后续的培训开发活动等带来的人力资产原值的增加,同时也表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投入的成本。贷方主要反映人力资产原值的减少,如发生员工离职时就要在贷方记录,同时冲减人力资产原值。期末余额反映在借方,表示现有的人力资产总额 。

  二是设置“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账户,该账户主要用于反映企业在取得人力资源过程中的支出变动,借方反映增加人力资源投资额,贷方则是反映将“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结转到“人力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在会计核算期内发生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尚未进行结转的余额。该账户下也可进一步细分为招聘成本、人员选择成本、新员工安置成本等明细账户,具体设置过程可根据企业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实行。

  三是设置“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主要反映企业在后续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费用和支出的变动情况,借方表示企业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贷方反映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中结转到“人力资产”账户中的部分,期末余额反映在借方,表示还未转入“人力资产”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余额,在该账户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诸如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成本、委托培养成本等明细科目。

  四是设置“人力资产摊销账户”,该账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人力资产看作是能够持续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的一种资产,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所设立的,用于核算企业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在该账户进行摊销的包括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以及在当期已经计入营业成本的那部分人力资产变动额,在企业日常运转中该账户的借方无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主要是用于体现当期应当计入营业成本的那部分人力资产。只有在员工离职时该账户才会产生发生额,用以冲减已经摊销的人力资产费用。该账户的下设明细科目应当与“人力资产”账户一致,以便相互结转或是摊销能够顺利进行。 五是设置“人力资产损益”账户,主要反映因企业人力资产出现变动或是消失时产生的各种损益,借方发生额反映有人力资产从企业退出或是消失时,已经结转的人力资产成本尚未摊销完全的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与之相反,用以体现企业出现人力资产退出或是消失时,结转的人力资产成本多摊销的部分。该账户期末无余额,全部结转到损益账户中,如在会计期末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则将差额结转到“当期利润”的贷方,反之结转到“当期利润”的借方,冲抵当期利润 。

  除了这些账户外,还应当设置“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保障成本”、“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产费用”等账户,因为这些账户与前面所述大同小异,故不再赘述。

  (二)账务处理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核算中需要的账户,然后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账务处理。但由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常见的处理过程为例,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做简要介绍。

  首先是在企业取得人力资源、进行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时,会产生相应的费用或支出,此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贷:银行存款或是现金

  二是企业在每个月向职工支付薪酬、福利时,也会相应产生支出,此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贷:应付工资(职工福利等)

  三是企业按照社会保障政策的要求,每月都要为职工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因为企业在进行会计预算时都是按照完整的'会计年度计提社会保险支出,因此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贷:应付社会保险基金(可细分为养老、医疗、生育、工伤以及失业等保险)

  四是会计期末企业转接各种人力资源成本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

  贷: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五是企业每月都要按照实际发生额摊销人力资产成本费用,此时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贷:人力资产摊销

  六是企业在月末将人力资产费用结转到当期利润账户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人力资产成本费用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有效开展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向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提升外部使用者的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尹凤.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xx.

  [2]孙绍文.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比较分析[J].财会研究,20xx(11).

  [3]潘丽君,刘琳.浅谈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xx(22).

  [4]李宗清.浅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模式[J].中国商界(下半月),20xx(09).

  [5]魏英军.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xx(04).

成本核算论文8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在进一步的加快。就我国目前大多数的企业而言,他们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仍然拘泥于传统,这对于企业的核算工作是有着极大的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现代企业的发展。

  1.1理论相对滞后

  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引起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我国的市场环境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企业要想适应市场,就必须要对于其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尤其是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传统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理论已经不能对于现在的企业结构加以适应。但是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许许多多的管理者往往只注重于企业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其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所以许多的企业仍然在沿用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理论来进行现在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很显然这对于当代的成本核算管理是极其不利的,也影响了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正是由于在会计成本核算理论方面的落后,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所降低。

  1.2内容过于单一

  由于现代的企业往往没有引起对于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没有认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导致目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往往都过于单一。在大多数的企业中,其会计成本核算往往都只是对一些显性的成本进行核算,这些成本往往都是实物物资,但是在企业的运行中,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隐性成本的存在,如果忽略了这部分成本,那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将是不完整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只重视了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而没有引起对于生产前和生产后成本的重视,所以在其核算过程中也就忽略了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核算结果与实际经营情况就会存在很大的出入,对于企业的资金运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过于单一,所以就导致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所下降。

  1.3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就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而言,在许多的中小型企业中,其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些中小型的企业中,他们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往往还不足,而且在经验方面往往也有所欠缺,再加之企业对于其会计从业人员也疏于管理,这就导致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基本都是由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所以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有着极大的影响的。

  2.改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现状的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目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2.1采用合理的核算方法

  企业要想使得其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就必须要对于其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加以革新,只有选择与时俱进的核算方法,才能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而且在选择核算方法的时候,不能够盲目地去进行选取,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核算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核算的精确度,使得数据更加可靠。

  2.2丰富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

  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结构应该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对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要加以重视,不能对任何一方有所偏废,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方面的成本,都将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核算工作中,尤其要注意对于隐性成本的核算,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是它们往往也是最重要的,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应该对其引起重视。

  2.3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使得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状得以改善,一个关键的措施就是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于其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知识或者能力,那么将无法解决核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会计成本核算,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应当重视对于其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在知识上和技能上都能满足相应的要求,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引起对于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视,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现阶段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够确保其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从而也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作者:黎中菊 单位:重庆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成本核算论文9

  1武汉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武汉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实行的是粗放式、旅客与货物混合计算的费用核算方法。在实际运作中通常将铁路运输各部门如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供水供电等系统的成本汇集一起进行计算,使得各部门的成本核算不清晰,实际投入成本与核算成本不统一,企业在成本核算管理和观念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1各部门之间的成本核算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武汉铁路运输企业是国家投资并参与控制的企业,具有公益性的特点。随着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格局的转变,为适应市场变化,铁路运输企业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如改变组织结构、细分市场等,但是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企业性质导致铁路运输企业转型较慢。企业机构设置重复,整体功能的分解导致各部门之间功能独立、成本分散、沟通不畅,成本核算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不能适应现代化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

  1.2成本的有效控制有待加强。

  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当成本核算结果和现实不符时没有进行协作,共同解决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难以追溯到运输成本升高的真正原由,无法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一方面财务部门作为成本核算的主体,只负责企业成本的预算、核算、分析、监督和考核,没有和其它运输生产部门进行有效衔接,忽视了企业实际生产运作的内在成本规律,不能从其它部门的角度对成本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运输生产部门是成本产生的主体,但是这些部门只负责生产运输,为保障工作的完成会不计成本的投入,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从整个企业的成本效益思考。

  1.3成本核算的精确性需要提升。

  粗放、混合式的成本核算方法使得财务人员往往要通过几个部门才能得到原始的成本核算资料,成本资料获取困难且精确性不高,再加上影响铁路运输成本核算的其它因素,如运输量、运距等,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不能正确的反映出企业实际的资金消耗,不利于企业运输价格决策的制定。不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会误导铁路运输企业对货物和客户的定价决策,定价偏高会使客户负担多余的费用,引起客户埋怨,导致客户流失;定价偏低会增加企业的投入,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1.4成本核算的考核机制有待健全。

  一直以来,武汉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计划经济模式,未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各部门对运输市场变化反应不灵敏,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在企业成本管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建立与成本核算相配套的考核机制。没有相应考核机制的约束不能客观的对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进行评价;没有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也不能激发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这样的直接结果是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措施难以实施,成本核算目标难以实现。

  1.5成本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的特殊性,各部门的人员财务专业知识缺乏,成本控制观念薄弱,各层级之间没有形成相应的成本管理意识。虽然多年来武汉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进行多次改革,但是绝大部分员工,尤其是基层段的员工认为企业是生产型的,平常工作中只需要完成基本工作,不考虑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对于成本节约没有意识,责任感不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大多数财务部门的人员虽然知道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性,但他们不能直接进行费用支出。由此导致了成本的无形浪费,难以堵塞成本管理上的漏洞。

  2结论

  本文通过对武汉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核算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成本核算中现有的问题,即各部门之间的成本核算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成本的有效控制有待加强、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成本核算的考核机制有待健全、成本核算信息化有待集成、成本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作者:李体虹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本核算论文10

  一、高等学校的成本核算的特点

  1.注重精神产品成本核算

  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价值表现不同,同样的“所费”不一定取得同样的“所得”。高等学校的主要成果是人才不是物质产品,其价值就不能单纯用所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来表达。对于精神产品如何核算成本也只能是借助于“成本”的概念,在核算时与物质产品有其很明显的特殊性。物质生产部门对无意识的物体进行加工,投入多少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一般是有固定比例的,其成本比较容易控制,而对人才的培养则不同,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和制约,如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科学文化水平等。高等学校成本核算不能单纯地被认为是费用的归集,它是指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发生的各种费用要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来衡量。在评估上既要看到成本水平,又要考虑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2.注重人才投资的预算

  通常计算大学生某年平均培养费用的方法是以某年经费实际支出数除以该年在校学生的平均人数计算,也只是人才投资的预算内部分,不能被认为是培养大学生的成本,因为基建投资、其他各项一次性投资都未反映在年终决算中,也就是说没有反映在当年的经费支出数之内;另外其他各项投资虽然都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却不全为当年学生受益。所以高等学校所要核定的成本不象企业计算的那种“全部成本”,也不是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用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部分的活动成本。高等学校的成本概念既是广义的,又是特指的。它是指高等学校为培养每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发生的通过学校管理活动能够有效控制的那部分费用支出,全部成本法不能适用高等学校的成本核算,而活动成本法则能满足和适应高等学校成本核算的要求。

  二、高等学校成本核算方法———“活动成本法”

  活动成本法起源于美国本世纪30年代,在国外广泛运用,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经济责任明确,便于成本管理。一般地讲活动成本是各基层单位的可控成本,固定成本是管理当局的可控成本。第二,没有强制性的统一会计制度,成本计算简单固定成本的必分摊。第三,活动成本法是一种部分成本法,它与全部成本法相对称,活动成本法是包括变动费用,只有与业务量有关的变动费用才构成产品的成本要素。可见,这些特点都是满足高等学校成本核算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在运用中可以扬其长、避其短,及时总结经验,为高等学校科学管理开辟一条新路子。深入研究成本习性,是正确划分活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用好活动成本法的关键所在。应用活动成本法的前提条件是将成本按其习性划分成活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所谓成本习性是指成本额对业务量总数的依存关系。凡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成正比例变动的是活动成本,凡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在短期内相对稳定的是固定成本,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混合成本,对于混合成本还要采取一定方法继续分解。这是关键的一步,也是困难较大、问题较多的一步。

  1.高等学校成本如何划分

  从高等学校的经费分配角度来看,除一次性补助、基本建设投资外,基本上是“人头经费”,即上级主管单位按照当年在校学生人数的平均数乘以一定的预算标准计算出来的。学校得到这笔经费后,再按照先保证人员经费后,根据财力情况安排其他的原则进行经费再分配。从经费使用职能看,高等学校的经费可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即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而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合在一起就是前面所说的“人头经费”。其中人员经费中的本专科学生助学金,公用经费中的公务费、业务费、其他费用等开支状况除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定额和学生人数外,还与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以上这几项应是活动成本,人员经费中的工资则不同,虽然它也包括在“人头经费”中,但就其详细的开支内容来看,它与当年在校学生人数没有密切关系,是学校开办就必须按期开支的约束性成本,这种管理体制和性质是由我国现行的人事制度和工资政策所造成的。由于它一般不受基层管理活动的影响,所以是固定成本。人员经费中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差额补助费等,也都是固定成本。高等学校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具有同企业一样的性质,在其使用过程中能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其价值随着磨损程度逐渐消耗,并且消耗的价值要求得以充分的补偿。高等学校的这种补偿是靠国家拨款来实现的,它包括在每年的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中,可见高等学校每年的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是为了当年保持学校一定的规模和能力以及发展需要的支出,包括补偿和发展两部分,类似企业中的大修理基金、折旧基金和企业生产发展基金,因此从这点分析,这两项的实标开支作为当年学生的培养成本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解决的办法是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实行后提取的折旧费和大修理费才近似反映学校当年为培养学生用于固定资产方面的实际耗费,但现行的财务制度是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因而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也应是固定成本。到此为止,对高等学校的全部成本按其习性做以下划分:

  (1)固定成本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

  (2)活动成本包括:人民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等。这里提到的费用只是国家教育投资的一部分,如象离退休人员费用、科研课题费(包括补助费)等未涉及,因为它们与当年学生培养无关,应另法核算。

  2.消耗性开支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成本要素重点

  活动成本法将高等学校的人民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其他费用等消耗性开支作为成本要素重点加以核算控制,符合“尽可能节省各项消耗性开支,保证重点开支的需要”的原则。据统计,高等学校以上这几类开支占全部教育事业费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它们都是纯消耗性的费用,因此它们的节约是完全意义上的节约,是应该花大力气管好用好的。值得提到的是高等学校的广大财务工作者一直就比较重视对这类成本的控制,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只是由于没有重视从理论方面去总结,有了好经验,但因为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自立标准,不能说服人,在推广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现在,活动成本法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3.成本资料可进行校际比较

  这是考核高等学校经济效益的指标之一。由于活动成本只将变动成本作为成本要素,故人才单位成本就等于总变动成本除以在校平均学生人数。这样计算排除了由于学校规模、投资、新老等因素不同而造成的成本差别,避免了按照传统方法(全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最使人感到“问题多,而不好解决”的难题,为同类学校之间的成本比较提供了可能。一般地说,在同类学校中消耗性开支具有较大的共性,这部分费用消耗较低的应视为管理控制水平较高。目前各类高等学校消耗性费用存在较大的差异,除了地区、专业的原因外,主要是管理水平差异的反映。今后如果定期进行校际间横向比较,相信定会有成效。

  4.活动成本法可以建立在高等学校现行会计科目上

  财务会计系统地提供单位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活动成本法是将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加工和引伸,使之更好地满足管理需要的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办法。这里运用的活动成本法是按“会计科目”来划分活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为的是把它同现行的会计制度联系在一起,它虽然有一定的假定性,但符合高等学校的成本特点和管理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免去了计算成本时将固定费用分摊的繁琐计算,在增加工作量不多的情况下开辟了新的管理途径。

  作者:姚航 单位:辽宁医学院财务处

成本核算论文11

  摘要:医院的良好运作得益于财务的高效管理,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更加高效,更加科学。在新医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优化医院财务工作的成本核算方法角度入手,采用全成本核算制度,是加快我国医院管理升级的有效措施。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全成本核算的内涵,说明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项目和流程,重点分析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意义,旨在为提高我国医院财务工作管理质量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院;财务工作;全成本核算;意义

  医院的发展与国民的医疗水平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传统模式的财务工作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医院财务管理的需求。全成本核算是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有效扩大核算范围,加强医院成本控制的能力,进而帮助医院实现平稳发展。面对当下社会巨大的医疗需求,医院应当积极完善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核算方法,并注重项目流程的规范化发展。全成本核算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核算方法,最大的表现在于全成本核算实现了核算对象的差异化对待,按照范围和实施阶段的不同,归纳和分配经济活动中各项事务所产生的成本,医院能够通过全成本核算对医院财务活动进行审核和管理,从而保证医院的常运行,且新医院会计制度充分强调了医院的经营能力,采用全成本核算方法,也能够加强医院的资本管理能力,真实且全面地反映出医院的财务状况,从而避免医院财务风险,强化医院的社会功能。

  一、全成本核算的内涵

  当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医院由内而外的改革,医院通过借鉴企业的改革,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特点,改进了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全成本核算方法由此产生[1]。全成本核算,顾名思义,就是扩大成本核算的范围,在核算对象分类上,通常以医院经营项目和部门为主,通过对所有费用的产生进行记录和归纳。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费用的二次分配。全成本核算是医院较为系统性和制度化的一种经营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反映出医院阶段内的经营状况,并为医院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全成本核算制度联系了医院后勤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在对物资管理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透明力度,从而帮助医院良好发展[2]。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使得全成本核算有了制度上的保证,与当下社会的发展形势更加契合,尤其在核算范围及项目中,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全成本核算的范围进行了有效界定,首次将各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方法予以区分,且在公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中,也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费用纳入了全成本核算项目中,这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卫生医疗单位的使用。尽管全成本核算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但必须要肯定的是,全成本核算制度帮助医院实现了自身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二、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项目与流程

  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项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成本,另一类是药品成本。在医疗成本方面,与医院运行切实相关的费用损耗都可以被计入到医疗成本中[4]。包括医疗器械、员工福利和办公费用等,具体的费用成本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规定进行处理。在医疗成本方面,必须要与医院的经济有直接联系,如医院的捐赠和公益性活动、资本性支出以及基金列支等所产生的费用并不在全成本核算范围中[5]。药品成本主要是指医院在药品采购环节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其价格和成本均按照行业相关制度进行计算。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流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成本。在医院的采购、服务等环节中直接产生的成本费用都属于直接成本,通常由各科室进行申报予以处理。另一种是间接成本。是指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取暖费用等,在间接成本的收集和计算过程中,主要本着“谁收益谁承担”的原则,收益单位被视作核算单位,根据成本的性质选择公用成本或管理成本等。在报送程序上通常选择四级分摊处理方法[6]。

  三、医院财务工作中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1.扩大成本核算的范围

  全成本核算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成本核算范围的扩大,传统的核算方法多集中在医院的核心业务和部门中,对于医院的资产和财务情况不能做到及时、全面的了解,导致医院的决策与投资活动的风险性加大。通过在医院财务工作中实行全成本核算方法,能够将医院的后勤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纳入核算范围中,使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有效扩大。过去的核算方法的对象划分不清,使得医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严重的成本浪费情况,而全成本核算制度将科室的成本与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二次分配实现了科室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必然要对资本进行节约和高效利用,从而实现医院的经济化发展。另外,全成本核算制度也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全成本核算制度深化医院的层级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2.优化医院的物资管理

  全成本核算制度使得费用的收集和统计更加科学,而通过将费用予以分摊能够系统性的规划和分配资源的使用和处理情况。在医院实际的管理中,各部门工作衔接力度不强是影响医院管理的主要因素,由此产生的成本浪费也增加了医院的负担。通过采用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在资源的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处理,将物资管理部门纳入到核算范围中,能够实现物资从购买到使用全过程的监控,同时利用资产登记表和领取表来规范医院物资的使用情况,从而避免医院物资短缺引发的救助困难,同时也能减少物资积压,医疗用品过期造成的成本浪费。在实际的医院物资管理过程中,多数医院根据全成本核算实行了二级库管模式,同时贯彻执行预算计划领用制度,从源头处减少了成本的费用,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也深化了核算意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综合反映财务工作质量

  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医院财务工作的工作质量,区别于传统的核算方法,全成本核算制度扩大了核算范围和深度,同时也将各个科室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支出联系在一起,将资源和成本费用进行二次分配,能够使得医院的成本数据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另外,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反映出同期医院的工作业绩,能够对比分析出医院的生产率和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在成本的预算、使用和监督方面,全成本核算能为各个科室提供更加充足的谋划空间。在风险性预判和控制方面,全成本核算也能够通过数据对比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这就使得医院发展的目标确定且方法多样,在充分发挥出医院社会职能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全成本核算制度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成本核算制度能够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高效,通过实现核算范围和深度的有效扩大,帮助医院不断树立成本核算的意识,整合现有的资源,减少成本的浪费,从而减轻医院发展的负担。另外,全成本核算制度还具有一定的风险预判效果,能够为医院的投资活动和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从而保证医院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坦.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xx,5(8):90-92.

  [2]常慧,许佳,陈丹婕,等.全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xx,8(4):110-112.

  [3]朱世和,王庆林,陈岳祥.医院全成本核算组织管理路径探索与实践[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xx,8(4):303-304.

  [4]郑大喜.基于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美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xx,5(7):56-62.

  [5]王成,许涛,孙磊,等.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基于北京市的调研[J].卫生经济研究,20xx(1).

  [6]叶世秀.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全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xx,8(18):210.

成本核算论文12

  【摘要】长期以来,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始终存在短板,尚未形成科学化、系统化、完善化的成本核算体系,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医院财务管理效率偏低。全面成本核算模式的引入,有利于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质量,对于优化医院综合成本管理有着重要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意义,然后提出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提出全面成本核算管理的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全面成本核算;应用实践

  医院财务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于公众健康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家经济体系内,医院不但角色特殊,而且其公益性、保障性职能更是不可或缺。医院财务管理是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正常开展的基础,而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强、专业性突出的工作。尤其是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引入全面成本核算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全面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全面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医院成本控制能效。医院收费标准是构成医疗综合成本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评价医院成本支出和盈利价值的核心指标,反映出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在传统医院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定位于责任成本领域。虽然这样的核算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收支激励作用,但是从整体财务管理范畴来看,其完善性还有待提高。单纯的责任成本不能完全体现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构成,不能作为医院制定经营管理政策的依据。而全面成本管理模式的引入,能够涵盖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支出,除体现经营投入的直接成本外,还能够将间接成本体现出来。全面成本核算有利于结合医院经营实际,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对不同类目的指出进行梳理归类,从而使全面成本核算数据与医院会计核算相一致,科学的核算数据能够为医院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在控制综合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医院盈利价值的提升。(二)实行全面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财务会计的完善。与医院以往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不同,全面成本核算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通过全面成本核算,能够对医院不同科室的成本支出有全面了解,从而掌握其盈亏现状,而且还能够对其盈亏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优化管理手段,保障医院财务管理规范有序。二是传统医院财务管理中主要以事后控制为主,管理较为被动,对影响财务管理能效造成不利影响。而全面成本核算模式的引入,能够全面了解医院各可是盈亏情况,能够对科室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医院整体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三是通过全面成本核算,能够对医院成本结构进行客观分析,从而了解医院成本与经营项目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成本管理的关键要素,并对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四是全面成本核算的引入有利于强化医院成本管理的系统性,覆盖医院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各科室成本考核的开展,对医院整体财务管理的优化作用尤为显著。五是在财务数据、指标获取、应用中,全面成本核算更具优势,从而使医院工作指标、成本收益等类目反应更加清晰。

  二、医院实施全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缺乏有效性。在医院经营管理中,无论是业务开展之前还是项目介绍之后,都会进行成本预算和核算,以此形成医院成本管理的常规流程,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但是从当前医院成本管理情况来看,不少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尤其是在核算标准以及实施规范上缺乏系统性,一些无形成本、抽象成本尚未纳入成本管理范畴,这就造成医院成本管理之后,覆盖层面不全等问题,进而对医院成本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二)对成本管理重视不足。医院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规范性认识不足,这就使医院很难通过成本核算对业务收支、盈亏等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即使医院经营管理中出现问题,也很难及时被发现并进行纠正。从医院长期发展视角来看,不但对医院的综合管理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医院健康稳定发展。(三)成本核算软件欠缺。医院财务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业务运行体系,需要大量有效数据予以支持,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中获取,而是需要建立起医院独立的账务管理系统。从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复杂、专业性较强,涉及部门较广,因此需要更先进、更完备的会计软件支持其运行。而软件的购置、升级、使用、维护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医院而言财务软件的引进的使用还有不少缺陷,进而影响了全面成本管理的实施。

  三、医院财务管理中全面成本核算的实施路径

  (一)认识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健全医院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成本核算意识,在工作当中严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奖惩机制,结合各科室财务管理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以此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实施全面成本管理,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结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主动查找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医院综合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这就需要将全面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科室中,对各科室的日常经费开支进行汇总和分类,保证科室经营管理中执行明确的成本指标。同时,医院还需要结合综合考评形式对成本控制能效进行衡量和评价,从根本上完善可是绩效评价体系。(二)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岗位配置。医院管理层需要对全面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有所认识,进一步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岗位配置。定期分批组织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进修,而且要面向全体医务人员做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宣教,树立起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则要开展持续化专业培训,将全面成本核算的新理念、新方法引用到实际管理中,真正将其落实到岗位实践里。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成本管理知识考察和能力考核,兼顾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大范畴,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医院成本管理制定客观科学的奖惩措施,从而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全面成本核算真正落实。(三)提高全面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较之以往明显加快。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跟进财务管理的新变化和新形势,紧跟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步伐。财务管理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需要医院在实施全面成本核算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能效,突出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注重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优化,将全面成本核算数据应用于医院经营发展决策的制定中,发挥其指导和参考作用,突出全面成本核算管理的优越性。(四)注重全面成本核算软件的研发。医院实施全面成本核算需要有性能稳定的财务软件为基础,进而构建起全面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成本核算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医院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特点,优化成本核算管理软件性能,以提高与医院综合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尤其需要与会计系统高度兼容,最大限度的实现财务数据共享。医院可以和大专院校、软件开发公司合作,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共同开发全面成本核算软件,实现软件性能的持续优化,以此提高医院全面成本核算管理效率。

  四、结语

  全面成本核算有利于客观全面的体现医院的经营服务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通过全面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对业务经营水平、药品购置成本、各类医疗器械购置消耗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进行客观全面的体现。作为医院管理者,要对全面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有所认识,能够结合医院的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成本管理能效,促进医院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姚秋红.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81)

  [2]王爱芳,王慧.浅谈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72)

  [3]李茹生.新时期医院财务核算的规范化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19)

  [4]黄节胜.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xx(41).

成本核算论文13

  摘要:近些年,小微企业发展迅猛,给国民经济注入活力,在扩大就业、促进民生、保持社会安定等方面,贡献巨大。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弱点,许多管理工作存在不足。本文对小微企业成本核算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微企业;成本核算;意义;问题

  一、提高小微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的意义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小微企业备受关注。全民创新,大众创业,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给低迷的宏观经济带来活力。小微企业一般都是民营和合伙经营,管理模式高度集权制,经营决策主要依靠领导主观意识判断决定,会计工作规范性较差,费用支出管理混乱,成本核算得不到重视。成本核算是小微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成本核算,进行费用支出管控,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成本核算,推动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完善解决。加强小微企业的成本核算,可以避免经营管理中的盲目性,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促进小微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小微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重视程度不够

  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简单,管理工作粗放,对成本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层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和销售,以及对外交际往来关系上,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够重视。在会计工作中,一般只是建立起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来落实税务、工商部门的要求。日常会计工作,只是完成凭证的审核填写,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填报等会计基础性工作,与成本核算相关的费用支出资料不能单独审核处理,对精准的成本核算过程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二)成本核算工作不规范

  成本核算是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有着严格的工作规范。费用支出的性质认定与分类、成本计算的时间归属、不同批次产品的分摊数额等等,会计人员都需要进行具体斟酌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不能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对费用支出进行归集,会造成不同月份完工产品总成本的波动,给出厂价格的确定带来混乱,影响收支计算和企业盈亏数据。成本核算工作不规范,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带来危害,据此进行生产经营的预测决策,失去准确度。

  (三)成本核算方法模糊不定

  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生产程序各异,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本单位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或者品种法,或者分批法、分步法。选择正确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准确确定产品成本,提高会计核算效率,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小微企业生产规模不大,产品订单量小,产品工艺简单,产品生产的稳定性较差。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较差,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模糊不定,只是将生产费用的简单归集计算。

  (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成本核算是深层次的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小微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规范,会计制度不够健全。在岗财会人员都是一些入职时间很短的年轻人,并且流动性大,缺少会计工作经验和成本会计工作经历。会计人员多忙于日常的会计核算,规范准确的成本计算根本无暇顾及。普遍存在的小微企业会计工作稳定性较差,成本核算专业人才不足,导致会计工作的应有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成本会计工作的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解决小微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成本核算重要性

  成本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的会计工作体系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成本核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真实性,影响企业信誉和未来发展,影响经营决策和资金筹集使用,企业领导要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小微企业应当在财会部门配置专职或兼职岗位的会计人员,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明确成本会计核算任务,健全核算手续,完善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二)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

  小微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健全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到费用收支有据可查,材料物资出入库履行签发手续。落实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正确确定费用支出归属期。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对费用支出的处理规则,均衡分摊各成本计算期负担的费用支出,保证不同批次产品成本的真实性稳定性。加强费用支出票据的审核管理,相关费用成本账簿登记规范,程序合规。根据需要设计填报成本费用报表。

  (三)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成本计算方法

  尽管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不够稳定,生产规模、产品工艺存在很多变数,但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削弱,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要做好。在成本会计方面,避免产品成本核算的盲目和粗放,不能对费用支出估计数字,产品成本进行模糊预计。当产品规格少、生产周期短、成本计算对象具体明确情况下,可以通过成本会计中的品种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费用归集、预提待摊要稳定和清晰。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生产情况的变化,成本计算方法再作调整。

  (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搞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搞好成本会计核算,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辛勤工作。小微企业要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灵活多变、适应市场能力较强的特点,给财会人员施展才华的空间,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成本会计工作牵扯面广,影响范围大的情况,要使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保持延续性,财会人员的稳定性格外重要。小微企业要大胆招聘使用高素质成本会计人员,在工资待遇、责任奖惩上公正透明。要保证财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让会计人员有为企业长期服务的积极性。

成本核算论文14

  如今世界各领域全球化正在逐渐深入,其中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市场开放化正在迅速扩张。想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学习与利用更加超前的管理方法,将生产效率快速增加,这就要求生产单位有很高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力。对于每个单位而言会计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领导人员高度重视。进行有效的核算可以充分促进公司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发展公司业务,使公司走向绿色低碳节约的道路,这也是对公司的生产效益非常有经济意义的工作。具体来说,进行公司会计方面的成本核算工作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主要是将公司有限的资源进行再组合利用,这样一来,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整个生产和经营的过程就可以节约许多的社会资源,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证公司在绿色低碳节约的道路上前进。下面,本文将围绕在会计成本核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探究现阶段会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

  1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汇总

  成本核算对于一个产业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功的产业能够合理、充分地利用成本核算来节约成本、节省开支,把钱用到收益更高的项目上来获取收益。而目前很多核算人员在成本核算时在内容、方法、思想上都不够合理、科学,甚至不重视成本核算。当前情况下,会计成本核算有许多严峻的情况急需处理,而在这些意外情况的处理上,缺乏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核算内容上,许多无固定值的资产项目,如土地和矿产资源等无法得到准确保值的估算,这些都在账目上体现很少甚至没有体现,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这些资源并不是有固定值,它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资产效益。除却矿产资源外,另一个有着巨大资源潜力而不被计入的资源便是知识资源。21世纪是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知识资源也是公司财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成本核算时不应被排除在外或被以管理费用方式体现在账目上,而是应该单独列项,以彰显它的重要地位,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违背会计成本核算的精神。另外不得不注意的一点就是,如今社会会计成本核算对于公司的人力成本投入资产核算也有欠妥当。在核算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忽略产品成型所需的大量人力资源,而只以物品的物力资源来核算其价值。这几种做法,不仅仅导致无法反映出真实的财务状况,也在无形中使得创业者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蒙受不可估计的重大损失。另一个问题逐渐凸显,便是如今会计核算的折算方法不尽合理。也是由于核算方法众多,难以统一,各核算人员应当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的折算方法才能使得利益最大化。而由于不同折算方式的最终结果不同,在折算过程中若工作人员存有私心作祟,那便使得本来就已经蒙受不少损失的创业者再次遭受无妄之灾,其恶劣后果难以预估。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会计核算人员核算方法的问题。众所周知,如今社会上各种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各行其道,他们的资历、业务水准、工作方法等都难以统一,自然也就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案。在以往的核算方式中,核算人员在对产品研发的过程中需要的营销成本、人力成本等都没有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这就使得在产品定价时出现偏差,使得创业者蒙受一定的利益损失。综上三点,是现今成本核算中出现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成本核算若想要真正地反映产品的价值,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对其的贡献都不能忽略,才能使管理阶层获得最大收益,同时这是当前所有成本核算所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在积极改进的同时,所有决策人员也应当开始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并将其在公司账目上有所体现,注意发掘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并善加利用,这样,就会逐渐走上自身发展的快车道,同时若有意外状况发生时,资产抵押也不至于亏损太多。

  2会计成本核算的积极意义

  会计成本核算主要是说在最终利益获得前,生产产品的一方对于有关该产品的经济支出,包括所有的物力支出,将这些支出都折算成现金,体现在账目上就是会计成本。而核算成本则是指生产产品的一方在这个产品成型前所需要的所有物力资源。将两者合成起来,就是会计核算成本。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会计成本核算对生产产品的劳动者们的收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会计成本核算所起到的重要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首先,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将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进行仔细的筛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将生产中一些不必要以及高成本的步骤加以改进,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使得生产过程中做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其次,所谓会计成本核算,便是将产品的所有成本都巨细无遗地计算在内,然后定出一个对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合理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成本核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产品定价是否公平合理,而产品的定价又在无形中影响着生产一方所有劳动者的收益和销量。所以说,精确的会计成本核算可以保证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在发展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远。最后,由于成本核算直接影响到了收益,那也就影响到了各个阶层工作人员的利益分配问题。若是收益环节出现了问题,将直接导致工作人员的收入出现问题,也许会导致资金链崩溃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起会计成本核算这一重要环节。

  3会计成本核算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上述的综合分析,成本核算中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鉴于其重要性也无法对其出现的问题完全置之不理。那么,如何解决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第一,在雇佣会计成本核算人员时,管理人员就应当加以注意。人力资源部要对雇佣的人员加以培养,逐渐灌输给他们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案,使得工作人员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个正确的工作意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将成本核算做到精确。

  第二,人力资源部在培养核算人员的同时,也要唤起其他工作人员的相关意识,普及相关工作对其的重要意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价值的全面动员。

  第三,从自身实际工作出发,将分散开来的成本价值加以同步整合,确保生产资金链完整划归进入到产品核算中。这样两厢同步,内外兼修才能做到真正完善的成本核算。除此以外,产品生产决策者也要适时地调整自身资源,发掘自身优势。特别是处于上升期的中小创业单位,更要重视起无形资产的力量,善于将无形变为有形,方为制胜之道。所以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注意培养工作人员的科学工作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价值,并将其核算到产品成本中。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无形资产采取合理的核算方法,分批次地将那些无形的例如知识财产等划归到核算成本中。另外,也要考虑到在产品用到知识资源而知识资源没有被消耗时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合理的折算方案。

  除了知识成本以外,环境资源成本也是需要考虑在内的无形资产,在生产产品时,或多或少会对周围的一些环境资源有所消耗和破坏。通常在传统核算方式下,这种消耗是不被计算在产品成本内的,但是这不符合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只有在计算无形资源时将环境资源整合到产品的成本中时,才能让生产产品一方的决策人员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有所重视,以不至于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大肆破坏了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环境危机。面对方式繁多,步骤琐碎,说明复杂的成本核算方法,很多核算人员都不得其法,不清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而胡乱使用,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方针。有鉴于此,核算人员得静下心来,冷静分析自身状况,在多种核算方法中选出一种或多种善加利用,并且为确保以后产品核算的一致性,方法不可随意更改。这样,方能得到一个精确合理、更贴近产品真实价值的会计成本核算结果。而正确的核算过程,也使得每个单位更加注意到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环节的各个方面,细致合理的分析更有利于企业单位健康发展。

  4结语

  通过对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读与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核算人员所进行的成本核算与理想情况尚存在一些差距。若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决策管理人员首先要真正重视起会计成本核算,意识到它对于单位利益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然后在人员选择以及体系构建、方针指导等方面做足功夫,为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成本核算奠定基础。其次,决策人员也不要忘记对无形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核算计算,并树立人员的成本意识以及收入意识,发布合理的工作人员收入利益分配方法,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成本优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这些工作,为一个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铺平道路,才能使得所生产出的产品有着价格上的优势,才能继续发展,并在如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核算论文15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大力发展,对于集成电路行业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尤其是集成电路光掩模制造企业快速崛起,但在发展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除了技术同源、产品同质化、创新不足外,企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成本控制管理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在规范集成电路光掩模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方面值得研究探讨。

  关键词:光掩模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探讨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年增幅屡居世界领先地位,回看这种增长的主要技术动力来自于硅片制造光刻技术的成熟发展,而硅片光刻技术中光掩模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是集成电路行业长盛不衰的关键。其中光掩模制造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工艺、设备、管理技术中要求最高,资金投入比重最大的关键工序。任何商业化的集成电路制造都离不开光刻掩模版这一核心产业。(二)集成电路光掩模制造企业的基本特点1.投资巨大,收回投资的周期漫长光掩模制造是一个非常依赖设备的产业,目前光掩模制造设备主要来源于进口,设备的精密性令其价格非常昂贵,并且这些设备都必须在高度无尘的环境中运行,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因此,大量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是光掩模制造的第一大特点。另一方面光掩模制造设备投入相对较高而产量效率偏低,企业收回投资的周期漫长。2.生产制造过程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作为集成电路产业前道的光掩模制造,是微细加工技术的代表,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精密程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涉及到机、电、光学、有机化学、量子力学等诸学科理论,使诸学科理论在掩模制造设备上得到有效的统一,洁净环境的需求,使车间的设计、运营过程都有别于其他行业。20世纪末我国在集成电路加工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水平是5μm,在这之后逐步经历了从3到0.18μm的发展过程。现今国际水平为7纳米,我国与之相差约为3-4代。3.进入与退出行业壁垒较高首先,集成电路制造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国防实力,欧美发达国家实行高端光掩模制造设备对中国禁运的措施来保护其白身利益,高昂的设备价格阻挡很多潜在竞争者。其次,光掩模行业从业人员并不是很多,人才资源相对较少,新进入者的人员培养费用和时间成本较高。最后,光掩模制造业因其设备价格昂贵,因此固定成本很高,和变动成本比较,公司会有很高的经营杠杆,小幅度的销售量下降都会导致公司的赢利下降。而且由于设备的专用性,公司的退出壁垒非常高。

  第二章G公司光掩模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实施现状

  (一)案例分析G公司为光掩模制造企业,隶属于中央某集团公司,是为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保障任务而组建的多元化股份制公司。现有研发大楼、生产厂房、动力厂房以及配套用房,共计22000多平方米。公司的销售业务主要以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定制的掩模版为主;内部结构设置有市场部、物资部、财务部、生产部、人事部、CAD及总经理室。该企业目前成本核算方法仍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本文以G公司生产制造成本为例,探讨集成电路光掩模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二)G公司光掩模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现状1.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传统成本法,是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对象、以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如人工工时、机器工时)作业间接制造成本分配依据,也就是以成本论成本。其财务核算成本更多的是考虑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或者会计制度要求而忽略其行业的特殊性,目前G公司成本计算分为材料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两部分,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按照生产工时进行分配,而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和折旧参照机器工时进行分配;辅助生产用材料未考虑作业动因,而是按实际领用一次性消耗列入当期成本费用。2.备品备件成本处理不科学掩模制造企业备品备件成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耗件的成本,一类是备件的成本。所谓消耗件成本是指使用更换周期较短且当年分摊的成本,备件成本是指金额较大且更换时间较长的备品备件成本。而目前企业多数以当月发生费用一次性在当月消耗入当期成本,未考虑贵重备件的使用周期。3.企业固定成本占成本总额比重高,单一分配方法导致成本失真在光掩模制造企业,主要采用高度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产品成本结构与其它行业明显不同。该行业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占比较低,而间接制造费用占比约占企业总成本总额的50%左右,小规模的掩模制造企业甚至更高;其间接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占比严重失衡。使用传统形式的“数量基础成本核算”无法保证分配制造费用的准确性,导致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转移”,严重扭曲单位产品成本占比。例如,折旧不考虑作业动因采用机器工时单一分配,水电费用的分配也采用标准的机器工时分配,这种做法缺乏相关性。必然导致成本的高估或者低估,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波动或不准确,结果是------企业若低估产品成本,则可能是账面上的盈利而实际是亏本;若高估产品成本,则意味着低估了该产品的真实边际利润,企业将会被竞争者抢占市场,丢失客户,进而引起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

  第三章光掩模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准确性探讨

  (一)成本核算准确性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面临着全面的竞争,伴随成本控制不断增加的不利因素,如企业内部资源的耗费、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不稳定等,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且伴随市场有效需求比较稳定,成熟产品的销售价格可提升的空间小,所以更多的制造企业要从自身的优化做起,加大本身成本管控。成本管理重要的是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在这样基础上才能发挥成本管理。制造类的生产企业,普遍所用的是作业成本法,这种方法可提供及时、准确,提升决策、计划,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1.成本核算关系到制造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制造业的产品品种多、结构复杂,所以要结合企业及产品特性拟定目标,企业要做为成本中心,工作内容仅是针对制造阶段成本,按照工艺部门设定的消耗定额,对公司内部的消耗量差异进行简单考核,企业成本管理核心在于总部设计、工艺成本目标的拟定。针对企业总部技术部门设置的独立目标成本,例如成熟产品和新研发产品等,按照相应的原则制定具体目标,例如成熟产品需要对工艺标准进行考虑,按照企业发展历史和同行业先进性原则;针对新研发的产品则要遵循利润优先原则。若设计方案利润存在偏差,需要对原因进行判定,明确责任部门,提高新研究产品在市场报价以及产品设计等多个方面的精细化,优化新研究产品成本,为开拓市场奠定基础。2.成本核算关系到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好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以及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基础荼,是明确成本管理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1)践行额度管理方法,针对原材料要设置消耗定额,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实现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分配。(2)建立全面性的原始成本记录,做好成本计划编制工作,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连接成本流程。(3)充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将专业性强以及有潜力的财务工作者放置于成本管理重要工作岗位,调动工作积极性。(4)加大对财产物资验收的控制力度,针对材料收发以及半成品生产等环节均要有严格的计量、以此确保成本核算真实性。3.成本核算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紧密关系制造企业要发挥出产品生产的优势,针对成本费用、制度进行对标,突破传统限制,完善标准管理。对于企业当中的同质产品,进行工艺购买价格、费用产生情况的对标,针对差距,采用拓展采购渠道、控制采购成本、完善制度流程等方法,让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取长补短、移植优势资源,促进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二)以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集成电路光掩模制造行业,除体现其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外,产业竞争激烈,其价值高昂的制造设备带来高额折旧费用和维护费用等间接费用的分摊,需要以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细化为各项作业,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一种替代方法。面对成本扭曲问题;传统形式的成本会计无法提供与成本相关的管理信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分析其优点主要体现在:1、明确财务业绩贡献人员和侵蚀人员。2、按照生产量、组织结构以及资源成本出现的变化,准确预测成本,明确利润以及资源要求。3、掌握企业耳中不良财务业绩出现的源头。4、对形成成本的作业流程进行跟踪。5、加强管理人员者成本观念,为生产提供动力。6、加强企业议价能力。7、对生产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因为作业成本法是通过作业的方式实现成本分摊,所以制造批次产品中形成的成本非常容易被甄别。将产品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扣除后,企业才会获得产品利润率。作业成本法能够分开考虑批次产品成本,对于计算产品利润率有很大帮助,也可以更加准确的定位产品与服务。1.辅助材料的成本处理方法在掩模制版企业辅助材料特指显影液、光刻胶、蚀刻液、化学试剂、特种气体、各种源(镭射源),辅料更换的有两种,一种是按频次更换,一种是按产量更换。这样企业就需要把辅助消耗材料折算到每一作业工序,计算其辅助消耗量,再依据其材料价值计算其单位成本费用。例如:显影液可跟据工艺制程可以理论计算其每分钟单位消耗量,依据其工艺制造时间,可计算该产品在该工序总的显影液消耗量,依据材料价格可以计算每片产品的显影液消耗成本。2.折旧费用的处理方法光掩模制造设备投入相对较高而产量偏低,不同掩模版的加工时间受IC设计的精度、难度影响较大。例如:曝光机设备加工的总产量可按掩模版3、1、0.8、0.5、0.35、0.18、0.11微米等产品类别来进行划分(前提:市场需求确保的情况下),各大类别产品所耗用的机器工时基本是固定的,对于此类设备,可以按产量法来分配折旧费用。另外掩模制版企业也可以依据作业工序(仅指单台设备加工)在该设备加工的产品工时数进行分配,此处的工时仅指掩模版3、1、0.8、0.5、0.35、0.18、0.11微米等产品在工序上的运作时间,即机器的时间,不包括该产品在该工序上的等待加工的时间。在以工时数作为分配依据时,企业还需综合考虑设备的开机率、设备使用效率等因素,从而能更准确的核算折旧费用的成本费用/单位时间。3.备品备件成本处理价值较低的消耗成本配件可以归入当月修理费用中;备件成本价值较高的可以由企业生产制造部门或设备部门估计该备件的使用寿命,或根据历史记载数据来判定其使用周期,或采用1年作为备件的平均使用寿命分期摊销至12个月中,并入企业修理费用中。备品备件成本归集仍需要按工序来归集和分配。4.设备签约维保合同的技术服务费与一般修理费成本处理由于掩模高端设备资源的稀缺,设备及维修基本为原厂商垄断,在掩模制造行业中设备护技术服务的惯例是每年签订一次,合同中已明确服务期限,企业技术服务费可以参照备品备件的方法处理,并按工序归集和分配。一般修理费只占总修理费的1%~2%,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小,依据重要性原则企业完全可以将该费用并入一般制造费用按工时进行分配。5.动力费用成本处理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其动力费用类似固定成本,掩模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动力费用多少与其产量相关性不强。光掩模产品关键工序为曝光工序,为能更好的体现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曝光工序工时进行分配;或者可以综合考虑曝光工序工时权重、检测工序工时权重等多工序因素,按权重占比综合计算多工序工时,按综合计算工时进行分配。

  第四章结论

  (一)本文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适合集成电路掩模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运用作业成本法作业动因与资源消耗的相关性、可靠性,提升成本核算信息质量,加强成本计算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技术高新化、管理高度信息化、生产自动化、高额资本投入、质量高要求这些特点不仅集成电路掩模行业乃至整个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均都具有,其他制造企业也部分程度上具有上述特点,因此,作业成本法不仅适用于集成电路掩模制造行业,对企业产品种类多,成本准确性要求高;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大;企业生产或业务流程复杂等这类型的制造类企业也具有参考借鉴意义。(二)企业应用可能出现困难目前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运用起步相对国外较晚,作业动因选择的准确性是成本核算的基础,由于作业动因的选择也存在主观性,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效果有可能受到影响。从国外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经验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从设计、组织、到初步实施,人力、财力、物力及花费时间都投入较高,规模较小的企业不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企业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营运的前提下试点推行。

  参考文献:

  [1]尹学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制造企业产品定价决策应用研究——以A电子制造公司为例[D].天津大学,20xx.

  [2]高振玉.上海凸版光掩模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xx.

  [3]赵建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基于S公司的案例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xx.

  [4]周卫平.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生产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xx.

【成本核算论文】相关文章:

成本核算论文11-15

企业成本核算论文03-30

医院成本核算研究论文04-14

医院成本核算之我见论文06-12

血站成本核算分析论文04-28

差异分摊成本核算论文05-30

论文港口企业成本核算06-11

医院成本核算研究探析论文04-15

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论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