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论文

2023-06-01 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德育论文(精选4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录▼
【1】大学生毕业论文【4】护理毕业论文
【2】市场营销毕业论文【5】本科毕业论文
【3】电子商务毕业论文【6】大专毕业论文

  大学生毕业论文 1

  摘要: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艺术家的储备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艺术专业培养的成败,也会对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产生影响。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把艺术类大学生培养成德艺双修的艺术人才,是现代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程度现状剖析

  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程度具有两面性,特别是在阅历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后,大多数是非问题上都有着较强的是非观,关于社会中呈现的丑陋现象有着明白的否认认识。而另一方面,也由于局部艺术类大学生也因性格、环境等要素在思想认识方面呈现单薄环节。以下对大学生思想方面较为消极的一面进行剖析。

  1、专业决议性格、理性的思想方式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本身所学专业的特殊性,请求其开阔思想、表现个性、因而养成其鲜明的个性。情感上,多以理性认识主导自我认识,在理性考虑方面略有缺乏。思想腾跃l生较强,可以以较为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本身情感。乐于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专业上,他们有着较强的自我表现愿望,同时处事较为张扬,喜欢展现本身共同的个性,和艺术品位。生活中,追求个性的服饰来烘托本身的个性,以与众不同服饰搭配吸收别人眼球,展现自我。但是由于其自我认识侧重于情感认识,所以在处事方面容易感情用事,在面对物质利益和情感诱惑方面,容易偏信偏听,不可以全面的剖析事物,形成较为狭隘的世界观。同时易沉溺本身臆想当中去,对周边事物不够关怀,不关怀政治时势。

  2、自我认识较强,关于纪律较为逆反

  随同着艺术类大学的不时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艺术类学院。而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局部独生子女个人认识较强,与人相处才能较差,难于在团队中生存;有局部则自我管理才能较差,特别是分开家长,独立生活后,根本的生存才能并不能完整具备;有局部则是纪律观念较差,上课时经常随意迟到、旷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3、注重专业才能培育,轻视文化课程学习

  依据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状况剖析,艺术类学生普遍呈现文化课程分数常常低于其他专业,有许多艺术类专业学生是由于高中文化课成果不好,为上大学而学习艺术专业的。所以许多学生较为偏好专业课程学习,而关于文化课则表现的掉以轻心。特别是进入大学之后,关于英语、政治、历史等文化课程则常常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经常呈现缺课、逃课的状况,成果也是一种六非常万岁的态势。而关于专业课的学习则抱有极大热情,倾注了较大地精神。

  4、意志力不够刚强,缺乏抗波折才能和锲而不舍的自信心

  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数家庭环境较好,未在社会中阅历过锤炼,因而有局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意志力不够刚强,缺乏抗波折才能。有的学生固然有着较为明白的斗争目的和远大的理想,但在实践的生活中却由于意志力不够刚强,缺乏吃苦耐劳的身体。所以常常会做事虎头蛇尾,事半功倍。

  二、针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德育教育

  依据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程度做好艺术类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既要肯定其性格特性之中的优点,也要针对其弱点,指出缺乏,同时发挥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对其进行实在有效的思想教育。

  1、注重正面引导教育,从实践动身,激起其客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信心和自我培育的才能

  大禹治水以“导”为主,“高高低下,疏川导滞”最终水患消弭。大禹因势治水而获得胜利,其治水之道能够看作育人之道,思政教育也应注重因势利导。只要这样才干把学生引导入最能激起他们认识和开展的情形中去,完成“利导”。在思政工作中需顺应事务的开展规律,顺应学生的心里认识和趋向。发现学生的优点,擅长发掘后进生身上的发光点,不能抓住缺陷不放。因而请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从理解状况、把握规律着手,从大学生思想实践情况动身,寻觅与之匹配的目的、内容、办法、途径,深化控制大学生的个性差别,家庭背景,所处社区环境等要素。同时也需求整个社会多种要素的谐和配合,产生一种综合效应,而且要做到激起学生的主体性,一改正去强调灌输的做法,尊重受教育者,让其参与的教育中来,充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自主开展。

  2、进步教员本身德育程度,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为教育者,应时辰给于学生树立典范作用,用本身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就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工躬身共做,要学生学的学问,教职工躬身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工要躬身共守。”因而作为教员既要可以用本身的才能、学识去教育学生,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道德质量去感染学生。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特别是艺术类学生有较为理性,更需求教员注重构建本身道德情操,对学生发挥熏陶、暗示的作用影响引导学生品的个性的良好开展。

  3、以人为本,注重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关心

  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即要处理大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的艰难和困惑,以学生为本、效劳学生,使其思想上可以得到一定的进步,还要表现人文关心,抓住道德情感。扮演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其人生道路上的指导者、引路人的身份,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同时做到尊重主体,了解置信学生,调动其客观能动性。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常常个性较强,有一定的自卑感,大多数有为独生子女,但抗波折才能较差。因而在大学的剧烈竞争中容易惹起思想偏向。我们更应进一步深化心理关心,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艺术类大学生固然注重个人价值的表现推崇较为独立的生活方式,但从总体上来看具有较为积极上进的心态和较强的开辟认识。但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仍存在着多变性,心理特征不是太稳定。因而在大学生积极展现自我个性追求自我开展的同时,由于理性认识较浓,有时易产生对事物较为偏激的见地和个人主义颜色,需求进一步端正本身的治学态度。

  因而,应在青年学生心理生长的过程中进行积极引导,同时明白其个人开展和社会进步相分离。引导学生在远大理想的感化下,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在进步本身专业技艺的同时,增强理论学问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社会进一步做出奉献。

  大学生毕业论文 2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德育教育含有一定的艺术气息,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运用,以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因人而异,实现多种方式和策略的转化、并存。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德育教育也要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改进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策略,要符合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价值观。

  1、德育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形成能力,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高中时期,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高中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特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包容学生。德育教育是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的,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各科目的学习进度、效果、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从学生的态度和现状出发,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也能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单一地进行德育教育讲解。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对事情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但是学生还没有接触社会生活,学生的环境比较单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占很大比例。学生这种实际的情况使得他们会经常犯错误,班主任要有耐心和包容心。要理解学生犯错的行为,并且要采用认真的态度,与学生沟通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学生犯错后,如果不问缘由武断地下决定、指责,学生的负面情绪会非常大,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并且会影响到班主任管理班级与整个班级的.德育工作的展开。

  在了解学生问题的具体情况后,班主任要采用有效的多种方式和策略,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使学生的态度向积极的方向改变。德育教育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会适得其反。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执行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留下很深的印记,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在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都有其独特且独立的个性。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行为处事的方式,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学生在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还需要提高和完善,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在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修正思维和行为方式。德育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差异非常重要,班主任要尊重差异性的存在,不能按照统一固定模式和标准来要求学生。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和策略或是多种方法的混合。下面以一个住宿学生的情况为例。这个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正常。

  在某天上午一节课中缺课,最后在运动场上找了回来。几天之内这种情况并未再次出现,但是几天之后,学生再次缺课。这个时候不能再次直接把学生找回到班级,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在运动场上学生结束活动后,班主任根据情况进行沟通,学生保证不会在上课时间缺课。高中时期的学生已经对是非对错有了基本的认识,有些道理他们是明白的,班主任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提醒,以合理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2、不断地探索研究使德育价值充分实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要摒弃传统封闭式的德育方式。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和策略要与时俱进,时时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并且运用于实践当中,再优化和完善。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可以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究新方法。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要以身作则。单一的说服教育已经不能在德育教育中有明显的效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生会把自己佩服的老师当作自己模仿的对象,班主任要系统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德育素养,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起到班主任的模范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3、总结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有新的要求和目标。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是根本出发点,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使得德育教育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班主任以身作则,转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德育观念,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大学生毕业论文 3

  [摘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

  德育研究性学习创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指在教育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回归德育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要增强德育的有效性,首先要认识到德育的本质是以育人为核心,努力提高人的素质,让德育工作回归自身的出发点。德育的最终的目标是把社会实际与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亦即培养、造就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主体,它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会时代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从人的实际出发,而时代的要求则要通过个体表现出来,显然德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而现实中的德育往往偏离这一出发点,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管教“书”而不“育”人,缺乏针对性,不能因人、因时、因事而宜。

  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和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德育应回归以人为本出发点,充分利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的。它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将这种具有自主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入德育过程中,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发展,有利于落实德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有利于德育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使德育回归出发点和增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构建德育的生态环境

  在德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自然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学习人类丰富知识体系的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途径。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课堂环境都有利于德育任务的落实和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实践证明,传统的德育课堂环境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视为客体,注重德育知识的传播和规范的灌输。这种知识型、接受型的德育课堂环境,容易忽略人性,忽略人的情感需要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严重地影响大学德育的'有效性。

  如何优化德育课堂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措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学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包括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学习内容和谐、学生与学习内容和谐。在这种课堂和谐中,学习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课堂变成教学各要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在这种课堂“生态环境”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再是教材的奴隶,课程也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探索人的身心发展的中介。

  同时,德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动态过程,建立和谐的“德育生态环境”是实现德育任务重要保证。而“德育生态环境”的关键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切磋,共同求知。

  在德育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形成师生和谐关系。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新颖性、多变性和没有“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的灵活性,促使德育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得不脱掉权威的“外衣”,努力主动地指导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捕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命题,而是虚心地与学生一道思考与探求问题的答案。即教师始终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在这样和谐的“课堂生态”中,师生之间的心理和感情距离缩短。因此,教师(代表社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德育任务)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对德育的参与性与自律的能动性就会提高,这正是有效德育所期盼的局面。

  三、研究性学习――落实德育创新教育的理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德育的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统一的。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单纯地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应当面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模式,培养能够运用所学德育理论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现代大学生,这正是德育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德育创新教育,更能有效的实现德育任务,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德育创新教育可以有多种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众多模式中最为有效的一种。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它是以认识和解决某问题为主要目的探究性活动。由于研究的问题多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育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取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一般是围绕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和寻求对策而组织的。这种新的德育模式能提供真实的道德体验,这些道德体验不但有助于德育知识应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然地把学校学得的德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德育问题相联系,这种联系是德育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展开的,它是对德育学科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研究性学习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向,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并不是放任自流,相反,它更注重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更注重发挥德育教育机制,捕捉活动中所产生的“德育创新目标”、“德育创新主题”的价值,所有的活动都是一个开创性的有机体系,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德育主体不断生成。经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道德水平得以提高,道德意识得到锻炼,思想品德得到完善,出现这种情况,则意味着大学德育创新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德育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增强德育的有效性,这也是我们多年所期盼的效果,相信经过努力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大学生毕业论文 4

  1、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德育工作进程中的作用

  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正确的道德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优秀的道德情操是应坚持倡导的。其次,在孩子的幼儿教育时期要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双向协调。学校与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完善信息沟通的途径,通过家长座谈会等交流方式来与家长们一同研究素质教育的方法,共同提高德育水平,加深对素质教育和德育的理解,使家长们能充分意识到德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规范完善校园道德环境

  “高校德育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情感具有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约束、规范作用。重视和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需要全面规划、精心设计,创建品位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为陶冶学生情操创造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高校道德环境应建立在正确的德育工作的准则上,认真制定、完善教育准则,将创建优质的'校园道德环境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德育水平相结合,为更好地规范校园道德环境提供保障。

  3、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为了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大学生全面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现状,从而坚定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品格和意志。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方法和内容,加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德育的作用和效果,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增加信心,增强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奉献社会。

  4、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关注,为大学生德育营造出优质的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信息纷繁庞杂,有精华,亦有糟粕。为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来供大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社会各个方面来宣传和弘扬积极的社会行为,对消极的、不健康的社会现象要予以严厉的抨击,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警示世人避免再次发生。这不但可以为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要求我们大学生要以身作则,起到一个模范的作用。

  因此,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德育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大学是大部分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给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是高校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上,要做到“育德寓教”,这不仅要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更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工作当中要严于律己、思行合一,同时还需要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德育结出丰硕的成果。

  大学生毕业论文 5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如果出了问题,尽管其它方面素质再高,也难成大器。因此,可以这样说,学校德育工作是衡量学校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在实践中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起始阶段,各种良好的习惯尚未形成,因此,学生德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这是多年来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在思想认识上着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是最重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有不少教师重教书,不重育人,他们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智育上,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德育责任感和育人实际工作都不到位,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模糊,在思想上和精力上向“应试”方面大角度倾斜。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下大力气,坚决改变抓智育一手硬,抓德育一手软的现状。

  首先,学校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了理顺关系,各司其职,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网络,校长亲自挂帅,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政教处为龙头、班主任为骨干、少先队、学生会密切配合,社会综治办鼎力相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定期召开家长会,制定家访制度,和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管理教育问题。这样,拓宽了德育工作的途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其次,学校定期组织学习活动,以此改变教师观念,强化教师服务育人的.意识。对教师进行“充电”,促其角色转变,培养新型师生观念。针对学生的道德内化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情感意识难以稳定,并容易产生反复的特点,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有匠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求教师做到“一言一行要有积极的影响,一饮一啄要有正当的意义”。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以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垂范,以心交心,以爱博爱,以德育德。而且让教师意识到高标准、严要求并非是学校的苛求,它一方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社会对教师的尊崇和期许。

  再次,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平等宽容地善待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乐于倾听学生的看法,不是强求学生接受老师的立场,而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是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的裁决,而是进行富有启发价值的评价。培养学生具有好奇性、挑战性、独立性等人格倾向,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成就感、使命感,教会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二、营造氛围,在育人环境上着力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因此,在学校我们努力营造育人的文化氛围,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坚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与评比,实行量化评分,特别是把保持清洁卫生、保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节约粮食和水电等当作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考核内容,每日一公布,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授奖,并与班主任津贴挂钩。让学生在学校处处感受到育人的氛围,使学生在潜够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学生行为习惯日益文明。

  再次,学校充分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和广播室的作用,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校在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组织各班举办规定主题的板报和橱窗,每组织一次都先布置,后检查评比,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准备。学生在创办过程中,积极搜集资料,认真设计版面,精心书写,在活动中既自觉接受了教育,又锻炼了能力。学校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室宣传报道校园的新人新事,学生心声,报道国内外大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三、狠抓教研,在学科渗透上着力

  “人人都是德育老师,处处应做育人工作。”这是学校对每一位老师的要求。为此,学校提出并精心组织实施了学科渗透的德育方案,要求各老师充分挖掘学科德育因素,结合本学科特点,找准结合点,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中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思品课教师充分利用思品课的德育优势,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使思品课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把握“双纲”,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尊老爱幼的传统等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结合乡土教材,组织学生参观烈士墓,介绍革命史实,讴歌革命先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数学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再现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总之,学校重视德育学科渗透的教学研究,要求教师备课中找准每章节(课)的德育渗透点,教案检查中,这是必检内容。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势,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陶冶了情操,又接受了教育。

  四、真抓实干,在活动载体上着力

  开展德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实践领域,也是全面育人的任务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我们深知,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来重视、关心、支持、配合,以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和学校家庭互动交流的立体教育网络。

  其一,探索了一条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路子。学校组织了一些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组成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组织劳模、先进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形成一支有经验、素质高的辅导员队伍,由他们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经历、事迹和一颗颗火热的心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精神的家园。

  其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在家长学校中,家长们通过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系统地学习家庭育人知识,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而且,利用节假日举办学生、家长、老师的联谊活动,师生、父子同台演唱,并评选出最佳搭档、优胜家庭,这样促进了三方的了解、沟通,无形中进行爱老师、爱家长、爱学校、爱生活的教育。这些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

  第三,学校通过政教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行为得到规范。例如,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荣誉感。每学期评选一次“三好学生”、“书香少年”、“文明小天使”、“环保小卫士”等,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上进。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文艺晚会和运动会,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通过晨诵、午读、暮醒的读书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大量有益的课外读物,通过读写绘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会从阅读中反思,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聘请综治办和派出所的同志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净化了学生心灵,塑造了良好品德。大多学生都能成为举止文明、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总之,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学校紧扣“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实践中,我们力戒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紧扣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学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探索,寻求一些更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毕业论文 6

  一、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尽管德育教育的喊得口号很响亮,但是并没有落实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升学压力,使得学校之间、学生之间都在比成绩、比考试分数。在这种形势下,各所学校都减少了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几乎没有安排与德育相关的课程活动,家长也纷纷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己无关,根本不管孩子的德育情况,再加上青少年缺乏对德育的深刻认知,一旦缺乏良好的引导,极易误入岐途。

  (二)缺乏德育管理机制

  据悉,我国各所中小学差不多都专设了德育处,从形式上看,所有中小学的德育管理体制正趋于完善,但是其德育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学校的德育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执行不到位,甚至看不到效果,也没有人定期反馈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德育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德育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热情不高;部分德育管理人员较少学习教育知识理论,德育经验不足,不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青少年学生在德育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足,由于社会对学生形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建设的难度。新媒体具有隐蔽性和虚假性,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学生发表违背现实的言论、制造垃圾信息、污染网络环境等等,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然而,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方法落后,观念守旧,难以将新媒体的新特点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之中;工作内容,针对性不强。可见,新媒体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决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不足的对策

  (一)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学校可制定班主任管理及考核办法,坚持竞聘和推荐原则,选拔一些成绩突出、师德高尚、威信高的优秀教师,经校长任命后,方可担任班主任一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估细则,适时评估班级教育效果、班级奖惩、素质教育项目等的实施情况,综合考核班主任的年度德育教学情况,以此评出首席班主任,建立班主任管理档案,实行梯级化管理,完善青少年学生德育管理制度。

  (二)建立督导评价机制

  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完善,还离不开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起带头作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其次,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为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再次,还要成立德育研究室,派人专门负责研究、指导、督导、检查、考核各级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落实督导检查考核职责,对师生进行深入调查,将督导评价机制落实到位。

  (三)培养学生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媒体素养也至关重要。其一,需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避免“一切随潮流”的信息取向,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其二,将新媒体素养纳入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新媒体的内涵,清楚地知道新媒体的好外与坏处,以防盲目接触;其三,强化青少年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与自律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相关的规范和道德,以便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体源。

  (四)健全新媒体德育平台

  健全新媒体德育工作平台,一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社交软件的传播优势,注册学校德育门户,以便有效地创造德育工作平台;二要设置德育网络部门,实现对学校德育网络信息的监管,以便更好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德育工作;三要探析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最大限度地找到符合其特点的媒体资源,努力实现德育新媒体工作平台的方式,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资源体系。

  (五)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搭建更宽广的德育教育平台,比如:举办中华传统节日感恩节,组织传统节庆游园活动,使青少年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青少年学生参与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社团组织,加深其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道德素养,增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学校德育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学校和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去探索科学的德育模式。为了增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德育管理长效机制,树立道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主体性德育管理体系,与素质教育接轨,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毕业论文 7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体育游戏的特点,在体育游戏中把学生身心活动、游戏内容与游戏要求、意识动作、理论实践等结合起来,从渗透规则意识、团队意识、自信意识、诚信意识出发,寓德育于体育游戏之中,让学生既掌握技巧又明白事理。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游戏;规则;团队;自信;诚信;渗透

  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领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和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寓德育教育于各项体育活动之中。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竞争无处不在,小学生对体育游戏尤为喜欢,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愿意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规则、竞争、合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把德育自然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潜移默化的功效。

  1、德育教育在体育游戏中的渗透

  1.1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规则意识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成员的行为应该实行自我控制,实行自我调节,不能随心所欲。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渗透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小学体育教学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练”,要正确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和身心特征来进行体育教学,开发和创编体育游戏,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体育游戏规则性很强,学生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完成游戏,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游戏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规范体育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都有好玩好动、自制力差、没有形成遵守纪律的观念等现象,开展一些有角色、有情节的体育游戏,这种游戏来自生活的“教材”,摸得着,看得见,体会得深,比起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例如,进行“群象搬木头”的游戏,开始请好动、能力强、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当大象,能力弱、胆子小的孩子当小象,并提出大象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帮助小象越过障碍物,搬走木头。为了激发学生游戏的兴趣,应轮换角色。由于孩子都想被同伴推选为大象,而且他们也明白只有遵守纪律并出色地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就会被同学们认可和推举为大象,他们会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控制自己的言行,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利用体育游戏的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良好习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体育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规则的限制、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就会在无形中给学生渗透规则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悟。

  1.2在体育游戏中渗透团队意识

  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是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支柱,也是新课标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在游戏中学生的一些作风、态度和品行都会充分展现,这就给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提供了便利,所以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更应该渗透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体育游戏一般是以集体或小团体的统一活动来实现,如球类比赛、拔河、接力等项目,应该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游戏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团结互助、热爱集体、与人合作和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教师在游戏中给学生的讲解和组织直接关系到游戏对学生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讲解中侧重于小鸡的团结,就会形成小鸡斗老鹰脱离实际的场面,而是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强调小鸡的.团结,不能离开集体,要及时渗透团结协作的教育,让小鸡在母鸡的保护下与老鹰进行周旋,尽可能地不让老鹰捉走。在游戏过程中,针对队尾的小鸡摔倒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和引导,让小鸡勇敢地站起来,迅速回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老鹰进行斗智斗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在一些游戏比赛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相互责备、单打独斗、违反规则、作弊等问题。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制止和引导,让学生以小组和团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遵守规则、诚信做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以及锻炼学生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团队的力量、集体的强大,体会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游戏的快乐。

  1.3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自信意识

  “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不少孩子因体弱多病或被溺爱,变得孤独、胆小缺乏自信。对孩子的这些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用强制改正的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竞争的特性,让学生与同伴竞争、与自己竞争来获得成功,通过身体的竞争、心理的竞争,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游戏的设计中,要考虑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游戏中获得快乐,都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养成顽强、进取的优良品质。例如,在“南极探宝”游戏中,教师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请有胆有魄的孩子担任船长,担负起探险寻宝的重担,胆小软弱的孩子担任船员,协助船长完成任务。由于孩子在游戏中情绪放松,角色分配又符合孩子实际水平,所以孩子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自信心。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例如,在游戏“跳一跳”中,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学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例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1.4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诚信意识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道德层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做人的基本准则。当前公民诚信意识缺失,面对利益出现了很多诚信失范现象,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就应进行和渗透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让“诚信”走进课堂。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以体育游戏的规则为前提,积极挖掘体育游戏的诚信教育主题,通过明理教育渗透诚信、教学活动渗透诚信、游戏竞争渗透诚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诚信、体现诚信、张扬诚信。例如,《踩气球》游戏,要求学生一定要单脚把气球踩破,而不能用双脚,如果用双脚踩破就不算数。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的游戏,为了弘扬长征精神,要求学生应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最终把红旗插到目的地,学生就是凭着守信重承诺的决心,克服途中的种种艰难困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样的游戏,生动活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将体育游戏的德育内容与学生所要形成的思想融为一体。

  2、结语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游戏中结合教学内容,把德育与教育融为一体,利用体育游戏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寓德育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邢华国。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青春岁月,2012(23)。

  [2]冯咏梅。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5)。

  大学生毕业论文 8

  摘要:本文基于伦理观视角剖析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的现实问题,分析隐含要素,科学有效论证,力图探究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对高校创业教育及社会教育机构提供相关教育教学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社会群体的关注,从国家部属到各地方政府、各高校均鼓励有志青年创业并给予一定培养扶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热潮中,而创业本身也成为一条重要的就业和发展之路。然而,由于创业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完善、学校教育的缺失、市场经济的制约等许多因素,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诸如价值观片面、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等弊端,既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积极性,也对社会发展存有隐患,形成对大学生创业的不信任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出现德育层面的难题。本文基于伦理观视角,挖掘对于创业教育中伦理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实践层面,伦理为道德的外化,表现在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规范性、道德性和品质化过程中,采用伦理观视角来剖析创业德育教育的现实问题,是价值判断的客观呈现,透过系列现实问题,探寻隐含要素,科学有效分析论证,探究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的途径,并对高校及社会教育机构有所启示。

  一、大学生创业德育问题现状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2010届到2014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变化趋势,五年中从0.9%到2.0%不断攀升,根据麦克斯调查研究,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2.9%。以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全国大学毕业生727万测算,2014年时有约21万大学生做出创业选择。大学生创业趋势渐高,在数量与质量的联动提升要求下,开展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长效促进机制的实现需要越发迫切,除社会客观因素外,立足大学生创业个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诚信思想缺失

  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阐述了价值观在指导人们行动上的.重要地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为追求利益,放弃原则,抛弃品行,将财富汲取等同于社会地位和他人尊敬的共性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个人品行以及对社会的崇高责任感、民族荣誉感被分阶段、分层次的忽略,个人价值的实现出现狭隘化和极端化特征。诚实守信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市场经济中的良好信誉是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根本。

  (二)法制观念淡薄

  市场经济虽有其独特的自我调控机制,但法律约束必不可少。刚刚走出校门的创业者绝大部分是没有受过完善的法律教育,法制观念还没有根植于其思想之中,准备不足便踏上战场,一旦使用不正当竞争方式,损害他人利益,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结果则无法挽回;而当自身利益受到非法侵犯时,也会因为不懂法知法,而没有使用法律途径进行自身权益的维护,法制观念的淡薄使大学生创业者易陷入单兵作战的困顿之中。

  (三)心理问题涌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热议问题。很多创业者在学生时代未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便匆匆走上创业的艰辛道路。大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心理危机问题,学校专项人力、物力帮扶机制会积极开展疏导工作,但进入社会,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多数需靠自我梳理和调节解决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和应激性等心理问题,自我调控成为创业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疏导方式,不健全的人格和尚显稚嫩的心理素质将会在此过程中反复出现,影响创业成效。

  二、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自全国各高校实施全面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学生超量,岗位有限,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发展需求逐年增加。自主创业不仅事关大学生自身发展,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全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立足国家高度来看,创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显得更为重要。针对上述大学生创业德育现状,本文从伦理观的视角进行了三点分析:

  (一)创业德育教育力度不足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均有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优惠的明文政策,但多侧重场地的优惠、项目的竞选、多次的座谈等方面,而针对创业者德育开展教育方面,却没有被提上重要的实践层面。教育者多看到创业所需的理论和行动配备,高校常邀请社会名流给大学生们做创业讲座或报告,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而高涨的热情对于创业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理念、创业精神才是创业教育之源头、之根本。

  (二)创业德育教育深度不够

  高校课程开设层面,国内较多高校开始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方式主要围绕商学选修课、单设“精英班”等模式,多数难以真正覆盖全体学生,更无法将创业精神、品质与法制深入其中,更无法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无法覆盖,则很多有志青年无法接触创业德育教育;不能深入,则学习者无法获得最深刻的感悟;不成体系,则有志者无法获得完整的创业德育指导。社会创业绩效侧重层面,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涨的热情作用在大学生身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急于求成,而急于求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这又不得不归根于创业基础德育教育的不完善甚至是缺失。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路径

  完善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创业科学化之路,有利于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学生创业教育(enierpriseeducation),是培养大学生进取、开拓、冒险等精神的事业型教育,是以挖掘和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发展性教育,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从属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包括对创业者个人品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为完善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各高校可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一)立足专业德育教育,形成系统课程体系

  高校应围绕专业教学开展配套的专业德育教育,对选拔出的专业德育教学的教师团队开展专项培训,在知识传输的同时讲授专业领域职业道德、素质品质等德育要求,使在校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则意识、法制观念与行业责任感。高校应着力于建设自己的特色创业德育教育模式,全面深入的对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系统、深入的培养,不停留在公选课之类的撒网式教育上。

  (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弘扬文明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业不能简单的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感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业大学生更加重要。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重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的开展创业实践。高校可经常模拟创业项目运作、商务谈判等环节场景,让大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体会为人处事的艺术魅力。

  (三)完善心理健康,培养抗压能力

  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成大事者,必能历经浮沉而依然斗志昂扬,表现出过硬的心理素质。学校应针对性的开展创业过程模拟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可行的减压训练、团队辅导、创业前辈分享等实践心理磨炼环节,促使学生形成较强心理素质,强化心理品质的自我成熟与健康发展。

  (四)专款专用,监督执行

  针对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除探索适合各高校创业德育教育模式外,还要有足够的后勤资金保障,让创业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的人力、物力配备付于实践。教育者可以组织模拟创业实践活动,例如提供一定资金,学生组队完成一项创业项目,并进行维护经营,有专家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第一线的创业之路。同时,为保证资金落到实处,还应设立相关考核与监督部门,以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价值化。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创业德育教育工作尚待完善,仍需得到政府、高校、学生三方面的积极联动配合,依照科学化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大学生创业德育问题势必会将得到改观,这也对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严毛新。走向差异:高校创业教育的应有格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48—52

  [2]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3]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4]高文兵。大力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9(7):3—6。

  大学生毕业论文 9

  一、大学生德育在高校军事理论课中地位

  1、高校军事理论课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强国梦

  在军事课中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强国梦。军事理论课中进行的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教育,通过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国防演变学习,使大学生感受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曾经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而在近代中国却遭受着领土被宰割,财富被掠夺,人民被屠杀,民族尊严被帝国主义列强践踏肆意。大学生能够深刻认识近代国防的脆弱性,领会到国家想要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保卫国家安全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激发学生建设强大祖国的热情和激情,继承前辈的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2、高校军事理论课有助于大学生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课程目标中的第二条明确指出:"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军训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化要求,在这一严格要求过程他们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感会大大增强。大一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军训,大学校园中的校风、校纪会得到大大提升,同时会形成良好的培育大学生道德的氛围,为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打好基础。

  3、高校军事理论课有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军队需要有拼搏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一种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奋斗精神,这应该是在社会主义提倡和主导的人生观,应该成为民族的灵魂。军事理论课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大学生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能对提高他们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军队具有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任何敌人所无法拥有、而是人民军队所独有的政治优势,因此,大学生要向人民军队学习。

  二、德育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途径

  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军事学的各个方面,为了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形成特色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应根据军事理论课的知识内容结合教师的授课经验形成各自的教案、讲稿、课件。精炼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重视国防教育的同时,也要侧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中国国防这部分讲解应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为重点,使学生树立牢固国防观念;军事思想这部分讲解应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发展史和主要人物军事理论的基础上,去把握古代与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国际战略环境这部分应以我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热点问题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国防意识等。

  2、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近代中国的血泪史和屈辱史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教训,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我国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这要求把爱国主义必须融入到军事理论课中。学生在了解我国的解军事思想。我国的国防,军事高科技,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这些军事理论知识能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更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将国家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中,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积淀而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军事理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还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所以军事理论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综合学科知识结构,又应有不同学科特长的教师构成,从这一方面应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因素,不仅影响在校学生,而且影响学生的一生。特别是军事理论课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表达的情感都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威严,所以军事理论课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和高尚品格去影响大学生感悟大学生。要组织军事理论课教师经常性的培训,包括到军事基地体验生活,参观军事基地,学习最新的军事理论知识,在军事理论课教师内建立起奖罚、监督与评价的机制。

  三、小结

  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军事理论课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使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两者相促进、相协调、相统一,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德育素质,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毕业论文 10

  一、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形成及其特征

  以人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春秋时期的管子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212汉代的贾谊也提出了“无民不为本”的思想。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民为本”,强调臣民状况对国家稳固与繁荣的重要性。但这种“民本”思想中也蕴含着重视人的价值,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的观念,与现在讲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传统文化渊源。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由“民本”思想向真正的“人本”思想的历史转换,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继承了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吸收了西方人本主义的合理因素,建立和形成了新时期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1512“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34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曾一度被当成发展,这种“见物不见人”发展观,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在对这种物本思想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标与依靠力量。从哲学视角看,“以人为本”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从本体论意义上说,人及其实践活动是全部现实世界的根本和基础;一是从价值论意义上说,强调人本身的尊贵和重要,要求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

  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为了人并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确立起人(或人性化)的尺度。”追随社会发展的脚步,高校德育也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变单纯强调政治要求为重视包含政治、道德、心理等全面素质培养,改单纯突出社会发展需要为关心包含社会和个体需求的全面需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就是以当代中国的人本思想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人是主体和目的的人本理念,一方面以学生为本,理解和满足其合理需要,培养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尊重和实现其个人价值,凸显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以教师为本,关注其各方面需要,重视其自身的发展完善,发挥其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最终实现德育双主体的共同发展与完善。

  人本德育观“既是一种德育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德育方法论。”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人本德育观明确了人是高校德育的价值本源和前提,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是高校德育的落脚点。德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应该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方法论,人本德育观框定了德育过程和方法的特征,即双主体性、平等性和建构性。双主体性是指德育过程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为基础,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和满足教师个人的合理需求,注重发展其各方面能力,并针对传统德育的不足,尤其注重承认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其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特质。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现实需要是关注的重点,而人性的唤醒和个性的塑造是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在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人格上各自独立,彼此平等,学生不再是传统德育中被单向灌输的客体,而是具有独特个性,能够进行自我价值建构的新型主体;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与说教者,而是学生思想的激励者和引导者,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引导主体,双方构成了一种平等、共生的关系。

  二、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人本德育观的作用

  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根据中国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当前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也必然要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创新能力是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已知信息等,结合个体的特有思维与体验等,创造某种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发明、新产品的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创新意识是主体意识活动中自觉产生的进行创造活动的意愿和欲望,创新意识能激励和发挥个体所蕴藏的潜在能力,是创新的助推器,引领、统辖和强化着创新活动的过程。创新思维是主体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组等,形成新概念、新方法和新理论的一种综合性思维能力。美国著名创新思维学家波诺指出,“思维的目的不在于求正确性,而在于求有效性。虽然思维有效最终会导致求正确性,但两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求正确性意味着总是正确,求有效性意味着只是在最后才正确”所以,创新思维是由一系列独特而符合科学规律的思维方法组成的开拓性的心理活动。只有具备了创新思维,才能生成独到而有科学根据的新观点、新理论。创新技能是主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行为技巧和行动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操作化、具体化和物质化。“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及物化能力等是创新技能的主要方面。”研究表明,在接近的智力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将成为影响创造力的关键因素。而德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健全的人格等。

  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特个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具有生命活力个体存在,大学生本就是具有反思特性和能动性的主体。主体性是一个人不可让予的权利,即使是德育过程中处于被引导地位的学生也是一样。但在传统的高校德育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其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要被漠视,教师凭借其拥有的丰富知识与社会经验,成为绝对的主体,以知识和人格权威代表的身份对学生的活动包办代替,德育方法简单化、运动式、命令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双主体性,将矫正传统德育中的这种主体性不足,发挥教师与学生各自不同的主体性作用,尤其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努力造就独立、自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个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建构性,将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灌输的客体,而是积极进行自我价值建构的主体,其创造活力将被充分激发。“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519没有独立思考,不可能有创见。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平等性,将以尊重、信任人为前提,从传授知识和灌输现成的结论,变为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培养其怀疑的意识和批判的理性,使其不盲从标准答案,不满足于已有定论,不屈从于外在压力,坚持自己的主张,养成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独立性,从而形成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创造型人格。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本德育路径

  研究表明,大学阶段是个体的创造性曲线从下降转为回升的关键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又是中国目前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不论是从个体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国家的需求来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高校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来自主体性不足和思维与知识的固化。从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出发,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变革着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的创新人格。首先,应秉持德育的双主体性,以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学生的创新人格。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的人本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就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的独特价值,从而充分地施展自身的创造才能,发展其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威不可侵的老传统,抛开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共同融入德育过程。一方面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以学习自由,并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德育实践;另一方面要克服对学生的掌控欲望和思想禁锢,与学生作平等的思想交流,鼓励学生的提问、质疑甚至否定自己的想法,对学生抱以欣赏的眼光,虚心吸取学生的意见和长处,以学养、品行和爱心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尊重与信任,使其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敢于并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教师和书本知识的创新人格。德育实践中,教师可以用先示弱的方式消除学生学生固有的德育主客体观念,可以通过向学生求助问题,消除学生对老师固有的学术权威高高在上、威不可亲的传统印象,营造出平等的德育氛围。德育过程中通过创设各种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其主体性和创造性。如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一起探讨书中内容,师生间共同分享体会和感受,“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看法被重视,从而增长自尊与自信”,促进其人格的独立和完善。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对“深度思想交流的渴望,可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并命名的QQ群。”

  在这里,学生拥有真正的话语权,能够敞开心扉自由表达其思想观点。教师在这一平台参与探讨时,应保持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敏感性,并善于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深入打动学生,让其乐于敞开心扉。在QQ群中的这些参与和经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合作、责任和价值,有利于培养其主体意识和理性分析能力,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其次,应变革德育内容,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放性、时代性和生活性,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灵活多变的创新意识。作为德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保证其权威性和政治性,其教材采用全国统编方式,但这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却面临着学生的不同地域和专业特点的挑战。为此,必须以开放性、时代性和生活性为原则变革德育内容,以“一纲一本”为核心,针对地域特点、学校特点、学生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增减。可以根据课程主旨开设网上教学案例库,将最新的、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收入其中,供学生随时上网自由浏览、选择与学习。此外,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地域的特点,组织有经验的专家与时俱进地结合时代课题,编写一些具有不同层次性的校内导读教材,作为辅助材料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本、课堂、教师为本位,强调对静态知识的传授与灌输,消减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自主性和创造力,渐渐地磨灭了学生的质疑、否定、批判和反思能力,使本应充满创造快乐的学习过程异化为应付考试的机械训练,教育沦为模铸“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语)的工艺流程。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知识的传授,它是对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平、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培育,是精神层面的教育。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所在,这就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433,所以,在选择具体教学内容时,应避免“高、大、全”的人物和远离现实社会的案例,坚持时代性和生活性原则,选择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选择典型的当代人物和事件作案例。这样,学生的逆反与抵触情绪得以消除,更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从而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第三,应变革德育的手段和方法,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思维的训练和智慧的培养,都没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得到充分重视。而这恰恰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优势。应通过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辩证思维与批判思维,炼就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马克思说:“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地活动。”应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发展个人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摆脱思维标准化的束缚。如通过课堂演讲、辩论、讨论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研究和发现有关的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针对大学生现在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上网的现实,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开发网上教学的新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建立课外交流平台,将主要观点、主要问题发到网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教师亦可以参与其中。这样,充分的学习自由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其探索精神,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能力”和“思维的方法”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对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而在于对分析问题的方法的领悟,即学会学习。应使团队学习、小组探讨等成为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分享目标,探究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授人以渔”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与创新精神。”应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布置节假日的校外调研,如组织“三江地区环境保护状况”的调研、“毕福剑事件与言论自由的限度”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讨论或调研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或调查,并选出发言人将结论作三分钟的课堂汇报。”此外,设置“课前分享”环节,也是一个调动学生自主性,培养其思辨能力的好方法。让学生在课前就自己感兴趣或有困惑的事情做分享演说,之后其他学生们再一起运用学过的原理进行点评和讨论。经过几次后,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争相预约做分享演讲,“有鬼吗———宗教问题论争”、“亚投行发起始末”、“‘穹顶之下’引发的思考”、“宿舍卫生中的旁观者”都成了分享的主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信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和提高。

  四、总结

  在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指导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独立思考的助推器,教材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工具,课堂成为发展和展示学生创新潜能的舞台,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的优秀素质。陷于篇幅,关于教师素质的提升问题将另作文讨论。

  大学生毕业论文 11

  摘要: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就是数学,学好数学有利于大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让大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大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养成用严谨的态度看待周边的事物,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

  一、数学文化的具体含义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含了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教育和数学发展中的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我国数学文化最早在孙小礼和邓东皋等人共同编写的《数学与文化》中被提及,这本书浓缩了许多数学名家的相关理论学说,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数学不单单是一种符号或者是一种真理,其内涵包含了用数学的观点来观察周边的现实,构造数学模型,学习数学语言、图表和符合的表示,进行数学的沟通。数学文化可以在具体的数学理念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中揭示内涵。数学从本质上与文学的思考方式是共通的,数学文化中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在文学思考方式中也有体现。但是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较,也有其本身的独特性。数学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改变和融合,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一种通用语言,不再受到不同国家文化、语言的束缚,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推崇和发展,数学文化利用科学的方式对人类生活中的其他文化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是其他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大学数学中综合了物理、计算机、电子等知识,教学课程包含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开展数学课程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使学生在对数学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之前,充分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发现数学文化与其他各种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使大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的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大脑的潜能,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通过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人文、科学方面等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对于增强学生全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数学文化渗透的方式

  1、加强数学文化教学

  大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文化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课程教学中逐渐渗透数学文化的魅力,将数学文化具体融入教师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当加强自身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起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由浅入深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系统化的整合,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解题的技能,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在合作和竞争中学习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技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主动问,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不断提升。

  2、丰富教师教学方式

  大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数学文化,学习数学知识。数学作为理科学科相对于文科学科学习起来更难也更枯燥,许多数学公式和定义比较复杂,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大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文化教学的优势,增加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记忆,在数学知识的教学前可以先用数学文化当作铺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的学习不再枯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例如,某大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线性代数的相关图片,为学生解释了矩阵的概念、基本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矩阵的秩、逆矩阵和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举例,“A城市是所有大学学生毕业后向往的城市,而B城市则因为经济落后成为大学学生毕业后都想走出去的城市,假设B城市中每年有35%的人来到了A城市,而A城市每年仅有15%的人来到B城市,A城市的人口总共有1000万,B城市的人口有600万,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不变的情况下,5年后A城市和B城市的人口分别有多少,在很多年以后,两个城市人口的分布是否会出现稳定的一个状态?”该案例激发了学生对于线性代数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3、增加数学文化课程

  各大学在数学课程设计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数学文化课程,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文化内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学习理论体系。例如,某大学在结合学生实际课程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学历史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了古代埃及数学的成就主要来源于纸草书、《九章算术》中的“阳马”指的是棱锥、射影几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非欧几何之父”的数学家是罗巴切夫斯基、最早使用“函数”术语的数学家是莱布尼茨、积分学早于微分学出现等等相关的数学历史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数学学习,详细了解了数学相关历史和发展情况,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使学生在大学数学课堂上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朝坚。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2]陈朝坚。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

  [3]陈梅。浅谈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大学生毕业论文 12

  会计集中核算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但因企业单位存在着较为繁重的业务量,因此迟迟未能顺利推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集团化企业已经具备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条件。近几年国内部分集团化企业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也逐步把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作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下级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核算任务统一由核算中心完成的会计工作组织形式。本文就集团化企业如何有效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一)有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1、实现了会计业务决策与执行的相分离。一般情况下会计业务的决策者都是单位领导或财务部门负责人,而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集中处理,使得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相分离,有利于会计人员不受干扰地处理会计事务。

  2、财务审批权与会计监督权的相分离。财务审批权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权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的分离有利于形成互相制约。

  3、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单位相分离。会计档案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而会计业务的真实性由单位负责,会计档案的真实与可靠性得到保障。

  (二)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资金上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保留在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账户上,统一由核算中心进行管理,下属单位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向核算中心申请使用资金,这样不仅有利于资金的'统一管理及调度,而且有利于杜绝挤占、挪用、浪费等现象,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有利于财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能够集中专业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有利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同时财务报表统一由核算中心编制并上报,提高了上报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有利于决策者和经营者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经营信息,能够及时为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集团化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存在脱节倾向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更多的工作倾向于“代理记账”及监督财经纪律的执行,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责还保留在被核算单位,但被核算单位因取消了财务部门,使得被核算单位客观上缺少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牵头组织者,主观上被核算单位管理者有意无意地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已移交给了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推诿扯皮现象。

  (二)报账时间延长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要同时处理多家单位的报账工作,同时个别被核算单位与核算中心有几百公里的距离,报账员一般是集中一定量的业务之后再上交核算中心,这就造成了报账时间延后,容易引起被核算单位产生不满情绪。

  (三)核算中心对业务真实性的监督存在盲点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要处理多家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繁忙的工作以及职责的分离,使得会计人员只能根据票据的合法性及手续的合规性来判断单位报账是否可以报销,对业务真实性的监督存在盲点。

  (四)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负责,财产物资管理由被核算单位负责,“管账不管物,管物不管账”本是权利制衡的产物,但管理职责的过度分离也容易造成管理的脱节,账物是否一致常常处于无人管的状态,不利于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集团化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对策

  (一)宣贯为铺垫,制度要先行,职责要明确

  1、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初衷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及对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没有剥夺被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权,相关的工作思路要对被核算单位进行必要的宣传,避免压制了被核算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2、部分单位采取先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试运作,在摸索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制度编制,容易引起执行过程中的混乱。结合流程再造,顶层的制度设计务必先行,其中对核算中心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是明确责任的关键。

  (二)强化被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责任,预算管理是主线,考核机制是保障

  预算目标可以使得各级管理者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因此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并刚性执行是落实责任的关键,同时相应的奖惩机制应完善,为预算目标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三)核算中心的相对分散化可以缓解报账时间延长的问题

  企业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原始凭证量相对较多,同时个别被核算单位与核算中心相距遥远,因此设立区域性会计核算中心是很有必要的,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行远程报账,通过多方面努力来缩短报账时间、提高报账效率。

  (四)保留被核算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做到财务管理无缝衔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被核算单位均取消了财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了牵头者,财务管理工作明显脱节,解决方案就是继续保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由负责人、少量财务管理人员及报账员组成,除了会计核算工作移交核算中心外,继续承担着财务管理“智囊团”的作用,唯有这样才能保持着较好的工作衔接,也利于核算中心和基层单位的沟通。

  四、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已经逐渐被我国大企业集团所采用,它已成为一项崭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相信通过不断完善这一管理模式,必定会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大学生毕业论文 1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的逐步退化,环境污染的日渐加剧。人们越来越渴望绿色,越来越注重生活区周围的植物景观建造。周围的植物景观的建造,主要体现在周边小公园,居住区的小型公共绿地的营造上。北方居住区与南方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植物景观营造的物种选择上和配置上。本文就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

  居住区的小型公园,绿化带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场所,其植物配置须考虑绿地地形、绿化带设施等。21世纪是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时代。我们的居住区绿化也取得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同时人们对环境生态观和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促使人们更加去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北方地区有很多野生植物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绿化宝库。充分利用起北方的自然资源,将这些植物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必能为北方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营造做出非常出色效果。

  一、植物景观营造的意义

  植物景观营造是组成居住区绿化带或园林的重要部分。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我们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能充分发挥其观赏的特性、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额最优协调。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植物景观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不但可以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之间的和谐,还能美化环境,愉悦身心,满足人对自然环境的精神上的需求。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本身就是建立在人的艺术视觉效果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生态学、植物学、美学的理论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花的园林景观。

  2、植物景观的营造有利于改善环境的生态环境,可以调节小气候,防风防尘,减轻噪音,并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小环境的生态平衡。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森林的调节作用,我们不用担心,气候骤冷骤热;不用担心会频繁受到恶劣天气的侵袭;因为有北方的防护林,我们不用担心沙尘暴的频繁来袭。这些都是大范围绿色植物所起的作用。园林内部的植物景观营造就是大的绿色植物作用的微小化。大量的绿色园林组加起来,就能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防尘的效果,就能减轻噪音的污染从而维护了居住区人们的安静生活。

  3、植物景观的营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良性生态平衡。自然界地各物种之所以能和谐的相处,全赖整个的大的自然环境的生态处于平衡之中。小的生物圈也需要保持生态平衡,人也是生态平衡中的一环。

  没有生态平衡,人们会面临很多自然的惩罚。

  二、当前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不足

  1、绿化面积偏小,植物景观营造观念不深。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自然世界,通过人为的改造,自然变得不再那么自然。人的`生活不但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还需要精神的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人们希望生活在自然的绿色之中。但是由于建筑商追求商品楼收益的最大化,使得当初设计建设大型公共工程、商品楼时,给园林绿地留的面积很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绿化带发展的空间。这就与人们迫切需求公共绿化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人们整天忙碌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当中。内心渴望园林绿化给自己带来精神抚慰和享受,但却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又不甚关心,这种矛盾纠葛的心理,也是造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2、植物景观营造不合理,设计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我国长时间对植物景观设计不太重视,致使现在的植物景观营造存在很多问题。植物景观的营造不是将植物简单的组合,应当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保证原生态的自然植物群落,同时还要考虑各种群间的相互联系,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还有部分地区的植物景观营造不能体现地方特色:要么不切实际的引进名贵品种,要么不假思索的种植传统植物,这不能体现出设计的创新意识,也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审美、对原生态的渴望。

  三、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

  1、提高景观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植物景观的营造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景观设计人员对周边环境的把握,对人们心理需求的把握,还有对当地自然物种的了解,更考验了他们对这些因素的合理组合。设计无小事。不能“想当然”的敷衍,要提高景观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不能心存轻视的想法,园林的重要性远比我们看到的多。园林或绿化带的植物景观是应该具备艺术欣赏价值的,设计者也应在自己的作品上充分的体现出“美”的元素。

  2、植物景观营造要充分发挥它的环保功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植物景观的作用我们已经做了阐述,在我们选择植物物种与群落时,我们要从从生态平衡、原生态、防风防尘、减轻污染、审美角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植物景观营造的设计,使我们建造的植物景观既能体现出适应时代的美,又能起到它的生态功能作用。保护人们少受或避免人们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3、开发野生植物物种,体现地方特色,适应人们对原生态的需求。我们北方植物种类资源比较丰富。野生的物种有很多都适合驯化成园林植物:比如,连翘、瓦松、八角枫、野葵、王不留行、野菊、南蛇藤、红蓼、鹅耳枥等等,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在园林以及绿化带应用的野生物种,也能体现北方特色。由于是野生物种较多,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结语

  植物景观的营造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项目。北方的植物物种与群落与南方稍有不同。我们要充分发掘北方的优势自然物种,满足人们对原生态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人们观赏的物种,可以在园林中更好的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与自然的丰富性。

  大学生毕业论文 14

  摘要: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节省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展现更多的学习资源,提供形象逼真的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高效。

  关键词:借助多媒体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教学,特别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更大、更广泛、更深远。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靠一张嘴、一支笔与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那么,如何借助多媒体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到一个圆的周长约等于圆直径的3.14倍,当然周长计算也是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学时,我在导入部分设置了一个直观形象、新颖、别致、有趣的学习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两层的大蛋糕,让学生猜测,假如在蛋糕的边缘放上大小相等的樱桃,两层分别需要几个?然后课件展示实际所放的情况和所需的个数。接着,让学生猜测上、下层在直径所在的位置也摆上樱桃,可能要几个,再进行演示验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上、下层边缘和直径所需樱桃的情况,发现有什么特点,由此得出:边缘所用樱桃的个数是直径个数的3倍多一些。接着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用一个硬币在直尺上滚动,当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时,边缘一点在直尺上移动的距离约是3.14厘米;还有一种用绕绳法测量周长的过程。把这些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放映出来,银幕上的图像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对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也就有比较深刻、更清晰的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概括也水到渠成了。

  而这种思维的感受过程是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无法给予的,并为进一步学习周长的知识创设了有效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新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获得数学知识。

  二、突破重难点,提高效率

  如在教《圆柱体积》这一课时,采用传统教法演示把圆柱切割成小块,并拼凑成近似的长方体,这样既不方便又讲不清,往往演示不好,还会使学生对这一知识产生模糊认识。如何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一过程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对圆柱进行平均分割的演示:出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将它们分别平均分割成8份、16份、32份、64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立刻把它们拼凑起来,然后在屏幕上展示出拼凑的过程和拼合后的效果:拼凑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深刻理解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从而理解了:如果将圆柱等分成无限份,就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体。

  比较以后得出: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πr),宽相当于底面圆的半径(r)。因为长方体的面积=长X宽X高,所以圆柱的体积=πrXrXh,即:圆柱的体积=sh。这样的动态演示将复杂的知识在图形的不断组合、对比中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降低了学生思维和推理的难度,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在学生感知由圆柱的一个底面缩小变成圆锥时,这个圆锥与圆柱是等底等高的,然后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继而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测:用圆锥盛沙子,看看需盛几次才能把圆柱倒满,或者把圆柱里的沙倒到圆锥里,可以倒几次,从而得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接着在变式练习中探究: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它们体积的关系;在等高等体积时,它们底面积的关系;在等底等体积时,它们高的关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同时增加了情趣,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将难点趁机有效突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广泛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大学生毕业论文 15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由于会计理论一直贯穿于财务软件操作过程中,将两者结合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一定难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及教师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自主学习法与分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会计核算从手工记账向电算化转化已成了普遍的事实。因此,会计电算化也就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主要涉及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在运用财务软件同时,会计的基础知识、财务会计及账务处理的理论知识一直贯穿于操作过程中。要将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却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难题。正因如此,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在教学目标和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讲授会计电算化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编制程序上,认为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与要求编制相应的软件;一种是重点讲授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的使用,认为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第一种教学目标,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软件编程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会计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软件编程方面会计专业的学生很难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竞争,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显得意义不大。[1]第二种教学目标,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这样的目标是能够达到,但是教学目标仅仅是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财务软件的学习,掌握财务软件设置的原理、框架、结构、功能,以达到学习一种财务软件,掌握大多数财务软件的一般操作技能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都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教师主要以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会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熟练的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而目前高职院校中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大多数教师是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直接受聘到学校任教的,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已经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再抽出时间到企业长时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状况造成了教师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技能不强,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2]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就目前各高职院校情况看,有的院校侧重于财务软件操作技能,有的院校则侧重于会计软件维护与开发。从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看,笔者认为高职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通过学习财务软件的操作,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操作技能、系统初始化设置,能对软件进行一般维护,了解各个模块操作对财报数据的影响,能够分析、解决模块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在于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财务软件设置的原理、框架、结构、功能,以达到学会一种财务软件操作,掌握大多数财务软件的一般操作技能。

  (二)改革教学方法

  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法和案例教学法等,虽然教学方法多样,对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仍显不足。笔者结合本门课程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传统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授课时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传统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不同,采用自主学习法的课堂上,在学生开始进行软件操作前,先向学生说明本次课程的实训任务,大致的操作步骤,不演示具体每一步的操作,但是通过多媒体介绍本次课程中需要用到的软件模块的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接着学生根据实训教材进行具体的操作,在操作过程遇到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导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很顺利地完成实训任务,并没有遇到问题,对于这些学生,安排他们帮助遇到问题的同学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让他们认识到了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2、分组训练在完成各模块的教学任务后,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指定不同的岗位,每个成员完成一个模块的实训任务,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总的实训任务。在分组实训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3]

  (三)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师资力量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高职院校中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大多数教师是会计学专业出身并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直接受聘到学校任教的,教师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企业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针对实训任务,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将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汇总,为下一届学生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第二,加强与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积极参加软件培训,主动参加软件开发商组织的各种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知识。[4]

  第三,从企业引进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力量。

  第四,到企业挂职,参与ERP的实施,向企业的专家学习如何解决在日常维护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以上几点是笔者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严莉萍。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0(2)。

  [2]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3]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0,2(4)。

  [4]吕宏。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2010(9)。

  大学生毕业论文 16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策

  一、前言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完善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紧密相连。考虑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加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背景, 面向大多数人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如何在新时期防范风险、防止农村老年贫困、调节农村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就必然持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政策议题。

  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保证。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不完全成功的。

  1、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法律法规层次低,缺乏约束力。特别是对养老保险金流失和挪用等行为,未规定有效的惩罚措施。目前农村社保基金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相当严重。正是这种不稳定的制度和屡见不鲜的违规行为挫伤农民投保积极性,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困难重重。

  2、自给来源少,吸引力不足

  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集体补助不到位或数额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或只在部分地方或人身上得到体现;国家政策扶持,仅限于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除此,再无其他的扶持政策;地方财政,除经办机构费用,也没有其他扶持政策。在缺乏强制性的情况下,仅靠这些政策,难以发挥吸引作用。

  3、基金增长慢,难以为继

  基金增长速度跟不上养老金发放的增长速速,出现负增长。农保基金增值方式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家债券利率和银行存款率都很高,因而给农民承诺的保险给付率也高达12%,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债券和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致使基金增值缓慢。加上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农保基金入不敷出,出现负增长。

  三、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养老将呈现出新的格局:新型的家庭养老将居主体地位,社会养老保险将得到新的强化,从而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一起共同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屏障。

  1、加快法制建设,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

  市场经济本身是法制经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实施。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并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其操作行为,以法制的形式将这项合法权利确定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扶持力度

  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式实现的。而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在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强调个人应承担义务是对的,但不能以此为理由推卸政府应承担的责任。针对目前集体补助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应当考虑如何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3、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再造土地的保障能力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和养老的优良传统,这为家庭养老制度的实行和巩固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现阶段,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原因,农民养老不可能完全依靠社会,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政府可以从制度上鼓励农村家庭养老。

  四、结语

  从农村和整个国家现代化长远角度看,建立农民养老制度是对农民利益最有效,最全面的保护。严峻的人口发展现实、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以及有限的可供学习的国外经验, 都迫使中国不得不用创新的思路、战略的眼光来审视和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乃至整个社会保障制度, 走出一条城乡之间相对独立而又良性互动的、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之路。希望本文能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近一步完善,有所启示并提供借鉴。

  大学生毕业论文 17

  摘要: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直接影响着行车的安全及舒适性,良好的路线设计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本文中笔者简要提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并从路面设计、横断面的设计、纵断面的设计来介绍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方法等。

  关键词:公路路线设计;路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

  一、路线设计的重要性

  公路的路形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的关键,因为公路路线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路线是公路的骨架,路线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桥隧、人工构造物、路基、路面等的设计。如果路线设计恰当,其余各项设计再好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都将随着路线设计的变动而作废。同时在公路建成后,如果再要改变路线,一般也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路线,一经建成将长期制约着公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所以,有的国家提出公路路线是公路的生命,它对汽车行驶的舒适、安全、经济和公路的通行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在过去的公路路线设计概念中,认为公路路线即是公路的几何线条设计。如平面线形设计,就是如何正确地运用平面技术标准,定出公路的平面几何尺寸。公路纵面线形设计,就是合理采用纵坡技术标准,定出纵面的几何尺寸。这两个方面的技术标准运用好了,几何尺寸定出来了,就算路线设计好了。

  由于汽车工业和公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公路行车速度的不断提高,交通量剧增,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对公路路线设计,就不能只停留在几何尺寸的设计上,涉及路线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的各个方面。公路的路线设计,不但需要满足汽车行驶力学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汽车驾驶员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需要,还要考虑乘客的舒适、地形地物的适应,自然条件的平衡、环境的保护、营运的经济性等因素。所以,高等级公路的路线设计是很重要的。

  二、公路平面的设计

  根据小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所确定的路线方案,即可在较大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详细的精确定线,此时可按交角点的偏角,结合地形地物确定平曲线半径及其要素,鉴于时间所限,平面设计长度可取1公里。 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为道路线形的基本组成要素,诸如直线最大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段长度的规定等均应从行车安全视觉舒顺出发满足要求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平面线形的桩距应按照规定并对地物及地形变化给予加桩。 曲线段的设置影响平面视距,此时应结合纵横断面的设计进行视距的.验算,取得视距的保证。

  公路路面设计的原则: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选线应能满足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保证路线能够加强居民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注意同农田等基本建设相配合,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可多的拆迁工程。

  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三、纵断面线形设计

  1、纵断面线形要素

  (1)坡长的选择路线坡长应结合当地地形、地物做综合考虑。路线纵坡以平缓均匀且坡段较长为好,以避免纵断面反复起伏,汽车经常换挡,以保证行车时速和舒适。但坡段太长往往又不能满足桥梁及构造物的高要求,或增加土石方量,无形中提高了工程造价。另外,必须注意两反向曲线转点处,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交点处,缓和曲线与直线的交点处,圆曲线与直线交点处均不能设置变坡点。

  (2)竖曲线半径的选择对于凸竖曲线来说,主要为了保证必要的行车视距;对于凹形竖曲线来说,主要是保证汽车前灯照射范满足要求以及使离心力所引起的超载限制在车弹簧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依据上述条件得的半径都是极限半径,设计中只有在极端困的条件下才能使用。

  (3)竖曲线间的直坡段长度的选择“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曲线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变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同向竖曲线间直坡段的长度多大为宜,从理论上求解是十分困难的,它主要是根据驾驶人员的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来确定。影响公路纵断线形的设计因素很多,以六倍行车时速控制,在设计工作中很难做到,建议当纵坡代数差较小时,以2~3倍行车时速控制为好。

  2、纵断面线性组合中的几个问题

  (1)应保持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性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纵断面线形与平曲线形的对应关系。实践证明,在纵坡很缓时,纵断面多次起伏并不影响驾驶员视觉上的连续性。有条件时尽力做到竖曲线与平曲线一一对应,确实有困难时,一般以一个长平曲线包2一3个竖曲线为宜,最多不能超过4个。同时,设计中要尽量做到一个长曲线包住几个竖曲线,避免竖曲线插入直线、曲线的变坡点。

  (2)保持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的均衡性平纵面线形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平曲线内竖曲线半径,一般取平曲线半径的8~20倍为宜,同时,若一个平曲线上包了几个竖曲线,则几个竖曲线半径及竖曲线长度也应均衡。

  (3)保持线形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在路线纵断设计中,应注意纵断线形要素和平面线形与纵面线形的组合,还应充分研究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并强调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应充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四、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公路横断面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堤高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的影响,保护环境,使公路融入自然。条件受限制不得已而出现高填、深挖时,应同架桥、建隧、分离式路基等方案进行论证比选。

  2、路基断面布设应结合沿线地面横坡、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设计。自然横坡较缓时,以整体式路基断面为宜。横坡较陡、工程地质复杂时,高速公路宜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

  3、整体式路基的中间带宽度宜保持等值。当中间带的宽度增减时,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条件受限制时,过渡段的渐变率不应大于1/100。

  4、整体式路基分为分离式路基或分离式路基汇合为整体式路基时,其中间带的宽度增宽或减窄时,应设置过渡段。其过渡段以设置在圆曲线半径较大的路段为宜。 按照平纵断面的设计,可取其中l公里左右做横断面设计,该段范围内所有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除规定的路基路面宽度外应照各桩断面的地形质情况确定边坡度、边沟形状尺寸,绘出横断面的设计线,绘出各桩号的横断面图。 路拱的型式应按道路等级、性质及道路宽度,采用直线横坡或方程式不同的路拱(横坡)曲线。 高填深挖路段需设挡土墙等防护工程外,应按规定计算或参照标准图设计

  五、路线设计综合考虑

  高速公路平纵路线的组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是否实现了安全的平包竖;

  在小半径竖曲线处。竖曲线半径是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 倍,是否实现了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平衡;

  是否存在小半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相重叠的路线。在评价过程中。还研究并采用了平纵横组合的方法,即对长直线、大纵坡、高填方、短直线、曲线过渡、小竖曲线半径、小半径、小转角进行综合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在以上对平面及纵面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于每种危险情况的调查都预留了一定的余量。

  六、总结

  公路建设有利于周边的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良好的路线设计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以上是笔者工作的总结,以期在工作中有所帮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公路的各方面设计要根据当地情况来具体分析,比如山区和平原的公路设计,不同路基的公路设计等。

  大学生毕业论文 18

  一、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较强操作性的内部审计方案

  (一)从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上看。虽然现在各个企业对于审计目标的定位有着很大的争议,但是从审计的发展历程上看,内部审计的目标管理都是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为进一步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为内部审计部门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基本要求。

  (二)从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上看。内部审计部门有对工资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的职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发生着变化,延伸出了咨询、评价、服务以及控制的职能,通过与企业管理职能的协调,更好的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做好服务的作用。

  二、全面实施具有内部审计部门参与的预算管理阶段

  (一)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现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存在着多种模式,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公司决策层提出的编制原则、预算管理职能部门下达的编制要求、预算管理责任部门编制的预算以及调整部门的部分预算进行监控和考核,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全体系的加入预算管理组织的体系中来,才能在预算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通过全国公司决策层的全局性把握和审核,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平价、咨询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预算程序过程中向公司决策层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内部审计为企业全面预算提供实施方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手机内部审计所需的所有资料,主要包括:涉及到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管理规定、制度调整方案、批准文件、预算执行报告等相关资料,设计全面预算管理的.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全面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

  第一,业务、财务、资本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全,编制的基础资料是否具备;

  第二,是否落实本单位的具体预算目标,是否按照时间进度进行了分解,形成全面的预算责任体系;

  第三,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编制是否按照单位编制原则正常编制;

  第四,资本性支出预算是否按照整体的规划和进度进行了安排。其次,对全面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

  第一,本单位是否执行了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预期进行了人员之间的顺畅沟通渠道;

  第二,全面预算指标是否按期完成,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有无遗漏,是否按照标准定时完成;

  第三,资本性支出预算以及货币资金支出是否按照单位标准执行,又无语扇子对外借款情况等。另外,对全面预算调整的审计工作,主要工作有:

  第一,预算调整是否到位,有无多编、少编、漏编的情况;

  第二,当单位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全面预算能否及时的得到调整,以及预算的程序是否合格等。最后,对全面预算的分析与考核的审计工作,主要有:

  第一,建立预算执行的分析情况,制度是否合理;

  第二,是否有定期的预算执行会议,能够对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对于单位是否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制度,考核记录是否完整,有误员工预算奖惩措施等。

  (三)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提供审计报告。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漏洞情况,需要公司决策人员从管理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方面进行内部审计的评价工作,并适时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出具包括单位具体情况、预算情况、审计问题及评价建议等的全面性的审计报告。另外,审计关注的主要是几个重要性的动态指标,内部审计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组要体现的就是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理念,所以,为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的水平,公司审计部门不仅要对社会上涉及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情况及时关注,适时的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为内部审计部门进一步出具全面预算的审计报告做准备。最后,要考虑财务部门制定指标的滞后性,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保证对绩效动因的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对预算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有效控制。

  (四)及时关注审计热点问题,为全面预算提供信息化管理。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管理时代,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高效采集和信息充分利用的情况,企业审计部门应该及时的控制监督信息的反馈工作,结合内部审计的各种手段以及审计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审计时间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深刻、清晰地报告,为全面预算提供增值服务,另外就是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出具报告的质量应该提高,明确审计报告的层次及范围,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只有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才能为企业的全面预算减少风险。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同时揭示和反映了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公司管理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效率,提升了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大学生毕业论文 19

  摘要:实验教学中心从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构建了分层次、多面向、课内外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结合“211”、“985”工程和国家、省、校三级教学研究项目,在硬件条件和软件资源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有力地支撑了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

  1、引言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面向我校相关专业、统一管理的校级教学实验基地,挂靠土木工程学院。中心由工程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工程施工实训馆、工程管理实验室、力学创新实验室和结构创新实验室8个实验室组成。1988年学校以“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混凝土结构学”课程教学实验改革?。改变结构实验试件标准设计、预先准备的传统做法,试件小型化,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实验改革带动课程改革,该课程1991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20年来,实验中心在硬件条件和软件资源方面进行了不断地建设,得到了新的发展,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2.1建设背景

  1996、1998年学校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和江苏省《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从分析、研究21世纪对土建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以及国内外高校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手,提出了专业设置方案,设计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由理论课程系统、实践环节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通过不同的模块来实现系统的功能,重点解决了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2000年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对土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整体设计。该体系由3个模块构成,各模块呈现“综合一分解一再综合”的层次结构,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教学规律;强化综合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以能力培养尤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2.2建设思路

  根据工程建设创新人才的整体培养目标,确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过程中的总体功能要求;通过功能分析确立系统内部的层次结构和组成要素;由总体功能目标对各层次结构和组成环节提出子功能要求;根据子功能要求确定外部环境,包括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验条件支撑,进而设计实验项目、制订各实验环节的教学大纲。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建设过程。

  2.3体系构成

  实验教学体系分3个层次,由课内外4个模块组成,见图2。分别是面向全校18个理工非电类专业2年级的基础力学实验,面向13个建设类专业2—3年级的工程基础实验,面向9个土建类专业4年级的工程专题实验,以及贯穿2—4年级的工程拓展实验。

  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其中:基础实验为必做实验,学生必须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方能获得学分;综合实验为选做实验,学生可从供选择的实验项目中完成规定的数量;创新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中心仅提供实验条件和教师指导。

  (1)基本实验。紧密围绕核心理论课程,以强化学生的“五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

  (2)综合实验。贯通已修的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验项目跨课程逐次向上综合,如水力学综合实验综合固体力学与流体力学;土力学综合实验则综合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土力学。

  (3)创新实验。指引后续的辐射课程,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学热情。实验项目涉及到后续的理论知识、超越已修课程知识,引导学生带着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学习后续课程和课外知识。

  以结构原理实验为例,该实验对应的核心理论课程为“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贯穿的已修相关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和“结构力学”;辐射课程有“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以及“大跨结构”等后续课程。课外实验主要包括三大类:

  ①大学生科研训练项gt实验;

  ②结构创新实验;

  ③教师的科研项目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核心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知识、主动探求后续课程知识,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3、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3.1改革课程建设

  课程是培养方案的基本组成单元,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教育思想的转变、培养模式的改革最终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上。上世纪末,为了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超越单门课程、突破原有课程的框架,按照专业的内涵和学科内在发展规律,以课程群的形式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构帕J。构建了如图4所示7个课程群。重构的课程具有全新的内容体系。例如,“建筑结构设计”以实际工程的一般设计过程,即结构选型与布置一计算模型选取与结构分析一构件设计与细部构造,为主线实现了不同结构形式的贯通,突出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以结构形式为纽带,将混凝土、型钢混凝土、钢、砌体等不同材料的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了不同结构材料的整合。“工程力学”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内容进行融合与贯通,突出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条主线,并在静力和动力情况下进行反复和深化。

  2004年,“工程结构设计”课程群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由该课程群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理论课程的重组要求实验项目的.改革,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应运而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更加紧密。除了基本型实验紧密围绕核心理论外,综合型实验贯穿了一批相关课程,创新型实验引领了一系列辐射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研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按照这一教学模式,中心先后建成了“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和“工程合同管理”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省级精品课程。

  3.2编写系列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教改研究成果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手段¨?。本世纪初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分批出版了25本《新世纪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体现了以下特点:

  (1)符合新世纪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系列专业基础课教材打通了力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等大学科基础,以基本原理为主,实现通用化、综合化;专业课程分为建筑工程类、交通土建类和地下工程类3个系列,每一系列包括有规划、选型或选线设计、结构设计、施工、检测或试验等专业课系列,并强调工程的综合训练,交叉选课。符合新世纪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

  (2)精简传统内容,反映学科发展。教材纳入最新知识及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同类课程中的共性、原理性问题,用整合的方法达到“少而精”的目的,注意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整合,强化学习概念和综合思维,有助于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3)发挥办学优势。系列教材发挥了东南大学原有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的办学优势,将获奖教材、推荐教材、省优教材等拓展为大土木优秀教材。教材的编写注重老中青相结合,共有14本教材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本教材列为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3.3改善实验条件

  2002年,整合全校的工程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并相继建立了力学创新实验室、结构创新实验室、工程施工实训馆、工程管理信息实验室,形成了面向全校相关专业、统一管理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实现了硬件资源的校内共享。

  2006年,学校结合九龙湖校区建设,统一规划了建筑面积达1.5万m2的土木交通实验平台,其中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投入设备建设经费1920万元,使中心实验用房达到1.2万m2,教学设备560多台套,总值近2480万元,硬件环境处于国内同类高校领先。中心在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信息管理平台(见图5)。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挥了现有资源的效益,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中心

  依托土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等方面合理规划、配置实践教学队伍,形成了一支由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主体,理论课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教四位一体,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1)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中心下设的实验室由教授任主任,实验课程或实验环节由教授担当主持人,课外实践教学由教授主持。教授把握实验教学发展方向,构建以课程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成果带动实践教学新体系,全面提升实践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

  (2)注重教学、技术并重。本着“引进与培养并重,竞争与激励兼顾”的原则,结合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积极选留、引进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充实实验技术队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内部进修、参与院系科研项目、旁听理论课,鼓励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投入实验教学教改工作和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工作。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已达到53%。

  (3)建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机制。将同一课程群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统一规划与实施,让教师交替上理论课和实验课,参与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硕士研究生,让大课主讲教师兼上实验课,组织安排实验课教师听理论课和安排理论课教师听实验课等,促进教学、科研、技术兼容。

  5、建设成效

  依托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先后承担了4项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培育了一支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了包括4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1个省优秀课程群在内的一批优质教学资源;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有力地支撑了“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2个国家特色专业、《工程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总分第一、二名,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一等奖。

  大学生毕业论文 20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及技术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如何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是中外会计教育界的一道难题。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高等院校也在进行着专业模拟、基地实践等方面的尝试,这些研究与尝试,对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急需完善。

  一、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由于缺乏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具体内容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导致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第一,教材差异。有些实践教学教材本身脱离实践。近年来,会计模拟实训教材出版之多,但很难找到一本真正取之于企业实际的,实训内容大多是单项或片段的;第二,方法差异。实践教学手段大部分停留于手工模拟,在企业会计工作基本实现电算化的今天,显然是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会计人才的。第三,环境差异。在招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各校会计学专业学生逐年递增,实验室供不应求,有些高校的模拟实验课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体验不到真正会计实际工作的流程,很难全面把握会计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在现有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未能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反映出教育的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企事业单位现在都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会计人才,致使刚出学校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充分的经验,实践能力较弱经常吃闭门羹。高校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实践教育模式,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且统一用考核方法来检测学习成果,而忽略了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忽略了现实当中的实际操作性。

  (三)实践教学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部分承担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师并没有实业界系统工作的经验,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也是就教材做实验不能深入拓展,实业界究竟怎么做,心里没底。缺乏理论功底扎实,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在高校的教师大部分从学门到学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承担实践教学课程必然显得底气不足,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所以导致了前述怪现象的发生。因些,改变现有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建立适合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以会计人员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确立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及其学生实训考评机制,实行边学边做,学做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课程实践与专业调查相结合,课程单元、阶段与整体内容相结合,会计、财务、审计等主干课程交叉结合进行多模块,全方位实践教学。

  (二)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轨双循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七大模块,两大循环、双轨制的全过程实践。

  1.课程实训模块。主要进行会计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实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伴随各门课程的教学,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实习方式可运用实验室各仿真实习模块,分为单项实训、专题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如:基础会计侧重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学生进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训。使学生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流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中级财务会计结合授课进程实行阶段性专题实训,如存货业务实训、固定资产业务实训,销售业务实训等。

  2.岗位实训模块。应对学生就业竞争上岗的能力需求,在学生主要专业课结束,毕业走向社会的前一个学期开设:出纳业务实训;纳税业务实训;审计业务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案例分析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等适应社会专业能力需求的实训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3.综合实训模块。模拟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综合业务,进行整个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训,需要学生将所学各门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以应用,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能力综合化,全面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4.行业特色业务实训模块。开设商品流转业务实训、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实训模块、金融企业会计实训模块等,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就业面向。

  5.校园网开放案例实训模块。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的开放式案例实训。学生在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克服时间、地域等限制。

  6.双重会计实验教学模块。电算化会计实训,利用同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验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进而实现同一套数据、两种实验,取得双重效果。

  7.专业调查。实行专业调查与短期带着问题进行实际岗位实习制度,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专业调查或专业实习内容,学生回校后上交专业调查报告或实习作业,学生的实习作业均在实习单位有经验的实业界人士指导下完成,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沟通、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

  8.双轨双循环制。上述七大模块均实行双轨制实训。所谓双轨制即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交叉进行。如,课程实训,可首先结合各门课程教学现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现学做结合,利用专业调查,和假期短期基地实验,可进一步缩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模块,校内实训之后到校外实习基地体验,达到技能的进一步强化,大四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可使学生提前步入会计工作岗位,积累专业经验。双循环是指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实行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两大系统的融合。彻底突破传统手工模拟实践模式,实行多媒体实践教学。购置《多媒体会计模拟实验室》、《多媒体出纳模拟教学系统》、《多媒体审计模拟教学系统》、《多媒体纳税申报模拟系统》等多媒体实践教学软件。该类教学模拟实习系统整体上分为:实习目的、企业背景介绍、实习指导、模拟实习(模拟制造企业一个会计循环的全部经济业务)、试题库、实验考核五部分。学生在计算机上进入模拟教学系统可以进行会计基础知识的单项练习,也可以进行模拟企业的整个专业流程的全部会计、财务综合业务训练等,使模拟教学微机化、网络化、同时也培养学生掌握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

  三、改革目标及其应解决的问题

  构建双轨双循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多模块、全方位、全过程实践教学。其宗旨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的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该目标的实现,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一)设置合理的实训项目。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一般到特殊科学安排,做到难易适度。

  (二)加强实训教材及其相应的资料建设。特别是适用于推行双重实验教学的实训资料及教材建设,编写符合单项、阶段及综合的计算机与手工会计通用的实训资料及教材。

  (三)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大会计实践经费投入,在校内,建立仿真性强,能够全方位模拟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会计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在校外,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有较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缩短校内实习和正式上岗的差距,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高校应该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学习、锻炼,考取相应的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理论功底扎实和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五)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解决学生多,不定时不定点开放,实现实训资料共享,案例数据共享。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专业实践及其职业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实践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必须手段。因此,构建全方位、多模块、立体化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必要的,可行的。

  大学生毕业论文 21

  论文摘要: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落后的局面,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解放思想,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如何确保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值得每一个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认真思考。

  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如人意,距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因而客观认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形势是就业指导的前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善,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种新型的“国家不包分配、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自主择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正在形成。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毕业不等于就业”的观念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下:

  (一)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1、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而毕业生就业空间相对缩小。199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大关,创历史最高峰;1999年为101万;2000年为107万;2001年为ll5万。今后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仍将继续攀升,毕业生人数的逐渐上升无疑加大了就业的竞争。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不容乐观。据经济学家预测,如果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保持8%上下,全国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是800万个。这其中,用来满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岗位需600万个,解决政府机构改革分流人员需310万个,另外安置干部需50万个左右,这样所剩下的可供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相对减少。

  3、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是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但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看来,主渠道接收毕业生的能力受到了限制。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脱困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到了关键时刻,减员增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面临人事制度改革,编制从紧控制;省、市(县)国家机构改革已经启动,人员需要分流。而且这种状况仍在持续,使一部分毕业生失去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4、社会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教育结构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在人才结构上,低层次人才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本科以下毕业生仍占较大比重;从专业情况看,社会需求较旺的机械类、电器工程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而财经类、管理类、文史类、医学类毕业生虽有所下降,但人数依然偏多。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一方面导致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又造成一些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的毕业生。

  (二)存在机遇,毕业生就业潜在市场仍很广阔

  1、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从表面上看,这几年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但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太多了,社会需求已经饱和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人才缺乏和严重不足的国家。我国目前的科技力量和人才队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每一万人口中的大学生人数,美国是我国的20多倍,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是我国的3倍多。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目前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稳步上升,尤其是中国加入WTO,更是给中国的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国家宏观调控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基本到位,各类用人单位将更加自主地吸收毕业生。党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国、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力量。国家和各省有关部门已经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就业行为,突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双向选择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3、毕业生就业观念大为改观,就业眼界更加宽阔。造成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除了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用人观念之外,也同一些毕业生的错误择业观有关。市场充满竞争,竞争是无情的。经过人才市场严酷的挑战,我们毕业生已能冷静的面对现实,客观的分析评价自己,比较实际的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和期望,开始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道路。

  要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正确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只有以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为基础、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针政策。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就业指导的指导思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实行的“统分统包”制度在人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严重的制约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要破除这些陈腐、僵化的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责,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变“安置”、“派遣”为“指导”;变“应急性”教育为“全过程思想”教育。高校要根据“双向选择”、“市场就业”的情况,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要真正当作一门科学来关注。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要把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行政管理型转变为指导服务型,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在人员经费上,办公条件上予以保证。就业指导不仅是针对毕业生进行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招生、培养、毕业全过程。因此,在招生咨询过程中就要宣传“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的道理。向新生宣传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受社会欢迎的大学生;对在校生开展人才评价的试验,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任课教师、职能部门在各个教育环节中都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特长、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便于学校择优推荐和用人单位择优录取。

  2、要树立大学生是就业主体的观念。在计划分配体制下,毕业生分配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工作部门代表国家安排大学毕业生就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主题是大学毕业生,由他们根据市场规则自主择业。在两种体制下,学校都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责任,但在计划分配体制下,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服从国家的分配,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在人才市场中自主择业。

  3、要树立服务的观念。在计划分配体制下,分配毕业生主要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能,为毕业生服务的观念不强。在市场竞争体制下的就业指导是对择业主体的一种服务。因此,大学毕业生工作部门必须树立服务的观念。

  4、要积极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必须改革国家对高校的投资体制和计划体制。政府以办学经费和招生计划为杠杆对高等教育施加影响,通过计划和拨款来调节高等教育。为了有效利用这个调节机制,笔者以为要在质量和效益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高教拨款体制。把过去“包”下来改为“引导”,将“定员式拨款”改为“质量效益式拨款”,使高校从争计划、争设备、争地位转为比质量、比效益。而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效益、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因为就业率是判断一所学校竞争力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指标,它对学校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对高校投资的依据除考虑招计划外,还应把就业率作为重要依据。这样,必然会促使高校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就业率。

  三、就业信息渠道畅通是就业指导的`保证

  需求信息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重要基础、加强信息就业指导的主要方法。对面临求职择业的毕业生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及时获得较多的就业信息。从一定意义上讲,谁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得到了择业的主动权。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毕业生就业体制处于转轨阶段,信息沟通渠道不是很畅通的情况下,就业信息的搜集就显得更为重要。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就业信息不仅仅指具体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固然是重要的就业信息,但是、诸如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法规;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势头;某一人单位的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工作环境;毕业生就业的一般程序等等,也都是重要的就业信息。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及有关单位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国家和地方有关就业政策、规定,各地举行“双选”活动的信息,有关用人单位的介绍材料及需求信息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及时掌握并,这应该是获得就业信息主渠道。

  2、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人才交流中心。每年教育部都要制定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管部门也要相应制定实施意见;国家教委和各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也要开展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这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3、各级、各类“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这类活动有的是由一个学校和多校举办、有的是由一省和几省联办,也有的是由各市县单独举办。通过参加这类活动,毕业生不仅可以直接获取就业信息,而且可以抓住机会,当场拍板,签订协议,是一种比较简捷、有效的途径。

  4、有关新闻媒介。毕业生就业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重视。有关就业政策,热门话题讨论,招聘广告等也常有报道。此外,教育部学生司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及各地有关的报刊、杂志等,都为毕业生提供相当多的就业信息。

  5、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获取信息。要利用血缘、亲缘、地缘等关系,如家人、亲朋好友、同乡、校友、老师、同学等,获取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

  6、利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获取信息。学生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便于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两相情愿,那是再好不过的就业机遇。

  大学生毕业论文 2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发软件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大学生毕业论文 23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通过使用计算机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工操做,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大、中、小学校都在开发自己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以便对本学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而利用计算机来管理信息和处理信息,就需要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来开发各个行业的实用软件,因此开发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这个软件。

  关键词: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Access数据库、VisualBasic开发语言管理信息系统

  引言

  中国教育发展迅速,学校学生越来越多,学校教务人员负担很重,如果仍用手工操作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效率也无法有大的提高,为此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软件,能够适应现今社会并提高生产效率。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是当前主流的应用,大多数应用系统都需要后台数据库的支持,VisualBasic和Access数据库是使用广泛的组合之一。本系统充分利用了VisualBasic和Access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所必备的管理及开发技术。在实际应用重许多单机版或小型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程序都是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从而降低成本,方便管理。该系统软件是对学生成绩管理的一个工具,非常容易被接受,它具有简单易学性,便于管理等功能。通过教务处和学生管理人员的沟通,即学校的硬件现状进行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发现并能良好的改善学生成绩管理的基础上,开发了此系统。

  1、Windows下的VisualBasic编程环境

  MicrosoftWindows软件的出现,为PC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图形丰富的工作环境。图形用户界面使应用程序更易于学习和使用,用户只要简单地用鼠标按钮点按“菜单”中的命令就可以执行指定的操作,而不必键入复杂的命令。屏幕上的多窗口可以使用户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并可以通过对话框输入所需要的信息或让用户选择。

  VisualBasic编程系统用一种十分巧妙地方法将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封装”起来。它综合运用Basic语言和信得可视化设计工具,既没有牺牲Windows所特有的优良性能和图形工作环境,同时又提供了编程的简易性。VisualBasic通过图形对象(包括窗体、控件、菜单等)来设计应用程序。图形对象的建立十分简单,只需要为数不多的几行程序就可以控制这些图形对象。

  VisualBasic是首批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的计算机语言之一。事件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图形用户界面的编程方式。传统的编程时面向过程、按规定顺序进行的,程序设计人员总是要关心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对于现代的计算机应用来说,必须能让用户操纵程序的执行,而这实际上就是事件驱动程序所要解决的问题。

  用户事件驱动方式设计程序时,程序员不必给出按精确次序执行的每个步骤,知识编写相应用户动作的程序,例如选择命令,移动鼠标,用鼠标单击某个图标等。与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语言不同,在用visualbasic设计应用程序时,要编写的不是大量的程序代码,而是由若干个微小程序组成的应用程序,这些微小程序都由用户启动的事件来激发,从而大大降低了编程的难度和工作量,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

  2、用户需求分析

  要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分析系统的使用对象和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决定使用的开发工具和后台数据库,规划项目开发速度。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中,这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需求分析是为为了确定系统必须完成那些工作,即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对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而言,则是要将院系信息、学生信息、课程设置信息、学生成绩等信息的录入、删除、查看、维护的各个功能进行更详尽的描述,安排该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次软件的开发与测试,撰写文档。

  开发此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软件,以供学校和老师进行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用户是各院系(年级)负责教学管理的老师,方便教师随时修改、删除、查询各种信息。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3、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中总结的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在功能模块的树状结构中,每一个结点都是一个最小的功能模块,每一个功能模块都需要针对不同的表完成相同的数据库操作,即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以及插叙显示记录信息。

  在本系统中,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比较简单。在系统初始化时,有两个默认的用户。系统管理员用户名为Admin,普通用户为Users,由程序设计人员手动的添加到数据库中,Admin用户可以创建用户、修改用户信息以及删除用户;普通用户则只能修改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下面进行系统流程分析,所谓系统流程就是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工作状态。

  运行系统后,首先会看到登录窗体,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身份认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过程:一是确认用户是否是有效的系统用户。二是确定用户的类型。第一个过程决定用户能否进入系统,第二个过程根据用户的类型决定用户的操作权限。

  如果需要对普通用户进行管理,则使用admin用户登录;否则建议使用users用户登录。如果还要创建其他用户,可以再用户管理模块中创建和管理。在创建用户时,需要输入要创建的用户名和密码。Admin用户还可以修改和删除其他普通用户数据。

  在本系统中,应该首先增加院系(年级)信息,之后才能增加学生信息。院系信息管理模块可以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院系等操作,院系信息包括院系院系名称和上级机构等。院系信息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如果是中、小学,怎可以将院系修改为年级。

  添加院系信息后,就可以添加学生信息了。在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等操作。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籍贯、身份证号等信息。学生信息时本系统管理的核心。它为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提供学生数据。在添加学生信息时,需要首先选择院系信息。

  在课程设置管理模块中,可以对课程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等操作。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授课教师、学期设置和课时设置等信息。

  在学生成绩管理模块中,可以对成绩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等操作。学生成绩包括学生、课程和分数等信息。在添加学生成绩信息时,需要选择学生和课程信息。

  4、结论

  我们开发出的系统其功能符合用户要求,能够完成院系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课程设置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功能,但是该系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我们还会对系统进行加强和完善,最终达到一个较理想的水平。

  大学生毕业论文 24

  【文章摘要】对品牌系统性研究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特别近三十年来,对品牌研究愈发深入。

  随着关系营销逐渐交易营销,并占有主导地位。

  体验营销时代的到来,促使已有学者开始对品牌关系(brand relationship)、品牌关系质量(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品牌社区(brand community)、品牌体验(brand experience)进行深入研究。

  在对品牌关系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品牌个性的概念。

  本论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品牌个性代表性观点,并提出品牌个性理论发展展望。

  【关键词】

  品牌个性;大五人格;本土化个性

  1、品牌个性及其背景

  1.1虽然有学者对品牌个性概念提出不同观点,如在对品牌个性研究初期,很多学者把品牌形象与品牌个性划为相等的两个概念(Birdwell,1968;Freling & Forbes,2005)。

  随着对品牌个性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关系营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

  关系营销逐渐取代了交易营销,越来越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品牌个性与品牌形象关系不再模糊,学术界逐渐接受两者之间的区别。

  随着“大五人格”在心理学、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学科上的应用,J.Aake把“大五人格”理论应用到品牌个性的研究上,并提出了品牌个性化的概念:品牌个性(brand personality)是指赋予品牌的系列人格化特征。

  也就是说品牌作为人所具有的人格特质。

  1.2对于品牌关系起源并受到学术界日益重视的背景及原因,卢泰宏等(2003)认为:至少因为以下五方面的背景:

  (1)体验营销发展迅速;

  (2)品牌的消费者导向;

  (3)关系营销取代了交易营销;

  (4)顾客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5)品牌个性研究的突破。

  品牌关系实质上是指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品牌个性把品牌赋予人格化特征,这就为品牌关系打下了基础。

  2、国外研究现状

  2.1从消费者体验角度研究品牌个性

  国外主流研究观点以Aaker为代表,Aaker以大五(Big five)人格为理论来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品牌个性的五个维度。

  Goldberg(1992)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被认为心理学上的一次革命。

  大五人格是人格五因素模型的简称,包括:外倾性(extraversion),衡量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程度,外向的自信、爱社交,内向的羞涩、安静;随和性(agreeableness),个体顺从他人的倾向,宜人高的合群、热情,反之冷淡、难相处;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衡量个体的可靠程度;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承受压力的能力;开放性(openness),衡量个体的兴趣范围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Aaker以该理论为基础,提出品牌个性的真诚(爱家,诚实,真诚,快乐)、刺激(勇敢,精力充沛,幻想,时尚)、能力(值得信赖,负责,可靠,成功)、精致(迷人,炫耀,有魅力,浪漫)、粗犷(结实,强壮,户外,坚固)五大因子。

  该理论在西方得得广泛应用,并很好解释了品牌之间的个性差异。

  2.2从人口统计、生产者等角度研究品牌个性

  Levy(1959)从性别、年龄,及社会阶层角度来定义使用者形象。

  如普拉达品牌个性则被认为是高傲的,盛气凌人的,普拉达定位于白领高收入女性,在普拉达品牌宣传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化:要么就适应管理风格,要么就被辞退。

  而德国的HUGO BOSS品牌则体现的是德国人的严谨、准时、做事一丝不苟,因此被很多商务阶层人士作为首选品牌。

  同时也有学者从如Sirgy(1982)、Pitta(1995),从生产者角度定义品牌个性。

  3、国内研究现状

  3.1国内学者对品牌个性的研究大多基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并借鉴J.Aake的经典理论,把品牌个性本土化

  黄胜兵和卢泰宏在2003年根据个性心理学个性维度与文化差异的矛盾,进而引申到品牌个性与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存在不同维度的假设,指出品牌个性问题实际上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全球标准化营销与适应性营销问题在品牌个性理论中的具体体现,它对于识别文化因素对于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基础上提出了品牌“仁、智、勇、乐、雅”五个个性。

  国内其他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如陈可等(2008)在对数码相机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品牌个性包括真挚胜任、坚固、精致和刺激。

  张俊妮、江明华和庞隽(2005)指出:手机品牌的典型消费者个性与品牌个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消费者对品牌个性的认知与其典型消费者的个性认知有着相当的一致。

  品牌个性可以由其典型消费者的个性投射而来。

  3.2郎咸平教授从行业本质角度阐释品牌个性

  郎咸平在《本质》中,从行业本质角度出发,提出了品牌金字塔组合层次。

  处于最底层为产品实物,是指企业生产一件最基本的产品,能满足人最基本的需求。

  处于中间层次为产品所带来的.效果,如运动服能使运动员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处于最高层次为体现行业实质的品牌个性。

  行业本质金字塔第一层是最基本的产品实物,第二层为提升效果,第三层体现行业本质的品牌个性。

  行业本质金字塔之间层层递进,先做好第一层,再进发到第二层,继而再凭借第三层实行差异化。

  而第三层的品牌个性要要和行业本质相一致。

  并用耐克Air force联系时尚、安德玛紧身运动服两个案例从正面支持品牌个性和行业本质相一致的重要性,指出代言人个性、口号、广告在塑造品牌个性方面的关键意义。

  4、品牌个性展望

  4.1从上述分析可看出,首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品牌个性的研究,大多以“大五人格”为主要理论来源,建立品牌个性维度。

  无论真诚、刺激、能力、精致、粗犷还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仁、智、勇、乐、雅”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而没有从企业角度、供应商角度、社会等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研究。

  4.2其次对品牌个性的研究只考虑现实的现实交易,而没有考虑到在线交易。

  据淘宝网在2011年的双11的销售额显示: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一个疯狂的记录。

  随着在线购物的便利性及价格成本等优势,毫无疑问在线交易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而在线交易与现实交易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有必要从在线交易角度研究品牌个性。

  4.3最后随着国内外经济交融程度越来越深入,中外企业合作越来越密切,以企业为载体的品牌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品牌延伸、品牌联盟。

  因此如何解决中外品牌个性差异、如何解决品牌个性中的跨文化壁垒、如何使中外品牌个性产生协同作用等,都是品牌个性需要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俊妮,江明华,庞隽。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

  [2]卢泰宏,吴水龙,朱辉煌,何云。品牌理论里程碑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

  [3]邹起寿。品牌个性的塑造[D]。厦门大学。2002

  [4]李攀,宋永高。品牌个性、品牌认知与品牌关系的关系探讨[J]。经济论坛。2012

  [5]赵红,张晓丹。基于品牌个性维度的品牌定位诊断方法及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

  大学生毕业论文 25

  摘要:论述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提高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措施,旨在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促进建筑业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施工工序

  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于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及建设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建筑工程的相关条例及规则不断规范,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建筑工程在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及不足,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讨,以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重要性

  1.1促进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促进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通过强化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能够促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更加注意对有关技术的操作及合理运用,这对于减小工程量及施工用材料、缩短施工时间等都是有很大作用的,这从更深层次看就是施工企业更高经济效益的实现;其次,施工企业如果在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一直口碑比较好,那么就比较容易获得更大的工程量及更多的工程订单,而反过来这种鼓励又可以激励施工企业更加的重视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此外,认真落实好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能够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这对于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2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与进度

  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把控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施工进度受到施工人员、施工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施工管理,那么施工进度是很难按照计划顺利进行的,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及进度一直都是施工企业高度重视的两项工作。

  1.3促进施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施工建设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是有很大影响的,而施工管理对于施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又有着重大意义。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施工队伍施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进而促使他们在施工中更加注重施工技术的控制,长此以往,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明显提高。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人员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不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作为最为直接的操作者,不管是作为施工管理的主体还是管理对象,其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都直接关系着施工的质量,但是,从整体上看,由于施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整体偏低。许多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安全意识薄弱,而且对于质量的控制也没有很全面的考虑,往往仅凭经验进行施工操作,对相关技术缺乏创新提高意识,严重制约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度和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不到位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建筑施工企业从整体上的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对质量缺乏严格的把关,导致许多不和标准的施工材料等进入施工现场,甚至为了赶工经常存在短期施工等情况;二是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质量控制意识不够,监管控制不到位;三是施工人员专业知识、技术不够熟练,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合理的运用相应知识及经验进行处理,现场混乱,影响施工质量。

  2.3施工工序审查缺乏严谨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但工作量大、复杂,而且每个施工环节都有一定的施工要求,只有按照一定的工序进行施工才能更好的确保施工质量,如果一个工序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很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工序的施工,进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而严谨的施工工序审查工作是确保按照工序顺利施工的前提,因此,工序审查非常重要,但在许多施工企业中,由于对工序审查工作不够重视,审查不严格,使得施工中出现的偏差很难得到及时的发现及处理,给建设施工质量带来很大的隐患,给建设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

  3.1提高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

  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直接影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因此,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及质量意识是关键。首先,施工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工作,明确相应工作的职责与责任。其次,要加强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宣传培训工作,经常组织开展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知识宣传活动,并结合实际开展安全施工等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意识。此外,要全面把握建筑工程质量意识形成的规律,夯实质量管理主观基础,逐渐形成完善的质量与管理体系,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3.2优化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优化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整体水平及加强质量控制工作有很大的作用。首先,是优化施工单位的人员结构,确保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及方案,让施工人员明确自己在工程建设中负责的每一项工作。其次,施工单位要建立确保工程质量的相关政策及奖罚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确保工作质量。此外,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施工材料的选购进行严格把关,根据施工要求,认真筛选确认,选出最为合理的材料,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和使用。同时,对于施工的工序管理也要进行优化,通过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监督及检查,确保每项工序都按序保质保量的完成。

  3.3加强施工进度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对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及施工的质量等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尤为重要。首先,要科学规划建筑施工,施工单位和承包单位共同制定施工进度安排,对施工材料及施工人员进行统一分配,合理配置施工中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以实现最大的效益。其次,在制定施工方案及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灵活调整施工安排,合理控制施工进度。此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监控,及时跟踪掌握施工进度情况,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及因素及时的进行处理和清除,确保施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3.4加大监督力度

  首先,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起专门负责监督工作的机构与部门,配备责任人与仪器设备,落实责任制。要以监察部门的威慑力与权威性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规范施工的技术标准,落实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保证施工内部的有序性与规范性。其次,应该选择资质较好的监察单位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向他们反馈整改信息,以确保施工能按期竣工,质量达标,获得更好的发展。要严格按照监察单位的验收结果执行,保证工程能保质保量地竣工。最后,应规范监理人员监理行为,可以通过开展监理规范、标准以及规程等培训工作,来让监理人员能够正确掌握操作流程与建立标准,从而对其行为起到一个规范作用。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因此,施工单位在充分认识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当前在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建筑部门间也加强交流和沟通,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确保建筑工程保质保量施工,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伟军。论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提高的有效策略[J]。科技风,2012(3):21-22.

  [2]董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5,41(23):208-209.

  [3]黎路超。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建设监理,2015(12):61-64.

  大学生毕业论文 26

  一、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建构的成因

  在网络环境下,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主动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交互式教学的意义

  交互式教学是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交互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标。

  3.师生关系的转换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之间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一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目的。笔者通过对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倡导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互动中的自主建构,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研究目标

  1.发挥网络环境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充分发挥交互性的优势,进行有效的教学,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效率。

  2.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及时在教学中进行反馈和补充,可以通过实验或统计分析,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侧重点,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进行研究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吸收,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个人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激发个人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三、研究成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在线讨论、聊天室等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网络交流方式包括多媒体课件发布、综合论坛发贴、网络共享精品资源课程和E-Mail等工具进行交流,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培养优秀专业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优秀教师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通过研究与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骨干教师。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作为辅助对象,为学生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进而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技能

  自主建构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模式,其显著特征是教师和学生两者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大主体交互在一起,共同参与课堂中的教与学。自主建构互动的课堂教学系统就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及课堂环境构成。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热烈讨论的课堂氛围,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效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网络信息时代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外,还应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和很强的信息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总之,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网络环境下组织课堂教学,打破了枯燥、封闭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了课堂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学习方式将会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根本改变上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而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极大的提升。

  大学生毕业论文 27

  一、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较强操作性的内部审计方案

  (一)从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上看。虽然现在各个企业对于审计目标的定位有着很大的争议,但是从审计的发展历程上看,内部审计的目标管理都是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为进一步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为内部审计部门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基本要求。

  (二)从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上看。内部审计部门有对工资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的职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发生着变化,延伸出了咨询、评价、服务以及控制的职能,通过与企业管理职能的协调,更好的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做好服务的作用。

  二、全面实施具有内部审计部门参与的预算管理阶段

  (一)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现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存在着多种模式,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公司决策层提出的编制原则、预算管理职能部门下达的编制要求、预算管理责任部门编制的预算以及调整部门的部分预算进行监控和考核,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全体系的加入预算管理组织的体系中来,才能在预算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通过全国公司决策层的全局性把握和审核,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平价、咨询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预算程序过程中向公司决策层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内部审计为企业全面预算提供实施方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手机内部审计所需的所有资料,主要包括:涉及到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管理规定、制度调整方案、批准文件、预算执行报告等相关资料,设计全面预算管理的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全面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

  第一,业务、财务、资本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全,编制的基础资料是否具备;

  第二,是否落实本单位的具体预算目标,是否按照时间进度进行了分解,形成全面的预算责任体系;

  第三,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编制是否按照单位编制原则正常编制;

  第四,资本性支出预算是否按照整体的规划和进度进行了安排。其次,对全面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

  第一,本单位是否执行了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预期进行了人员之间的顺畅沟通渠道;

  第二,全面预算指标是否按期完成,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有无遗漏,是否按照标准定时完成;

  第三,资本性支出预算以及货币资金支出是否按照单位标准执行,又无语扇子对外借款情况等。另外,对全面预算调整的审计工作,主要工作有:

  第一,预算调整是否到位,有无多编、少编、漏编的情况;

  第二,当单位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全面预算能否及时的得到调整,以及预算的程序是否合格等。最后,对全面预算的分析与考核的审计工作,主要有:

  第一,建立预算执行的分析情况,制度是否合理;

  第二,是否有定期的预算执行会议,能够对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对于单位是否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制度,考核记录是否完整,有误员工预算奖惩措施等。

  (三)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提供审计报告。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漏洞情况,需要公司决策人员从管理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方面进行内部审计的评价工作,并适时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出具包括单位具体情况、预算情况、审计问题及评价建议等的全面性的审计报告。另外,审计关注的主要是几个重要性的动态指标,内部审计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组要体现的就是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理念,所以,为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的水平,公司审计部门不仅要对社会上涉及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情况及时关注,适时的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为内部审计部门进一步出具全面预算的审计报告做准备。最后,要考虑财务部门制定指标的滞后性,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保证对绩效动因的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对预算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有效控制。

  (四)及时关注审计热点问题,为全面预算提供信息化管理。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管理时代,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高效采集和信息充分利用的情况,企业审计部门应该及时的控制监督信息的反馈工作,结合内部审计的各种手段以及审计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审计时间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深刻、清晰地报告,为全面预算提供增值服务,另外就是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出具报告的质量应该提高,明确审计报告的层次及范围,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只有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才能为企业的全面预算减少风险。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同时揭示和反映了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公司管理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效率,提升了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大学生毕业论文 28

  摘要: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实验课在整门课程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检验相关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出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成为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医学检验专业。而如何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实用型检验技术人员,则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本文对多年实验带教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旨在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临床带教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本科医学检验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其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1],它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但资源配置明显不均。这就决定了学生实习及毕业后可能面对两种工作环境:一种是仪器、设备均较好,资源配置较优的大中型医院;另一种是仪器、设备相对比较滞后的基层医院。为了培养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工作的实用型检验技术人员[2],我们对多年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带教工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

  1、仪器、设备现代化,实验教学仍需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由自动检测取代了手动检测。为确保检验质量,我们让学生从手工操作开始,然后过渡到半自动化及全自动化操作,逐渐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将检验分析前误差降到最低[3]。

  (1)学生进入实验室上第一次实验课时,要全面、详细讲解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如微量加样器、刻度吸管、移液器、分析天平、水浴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使用及注意事项。为确保学生安全规范操作,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带教教师一一示范操作,学生反复练习操作,对不正规的操作及时进行纠正。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每次实验课用到仪器、设备时进一步强化操作训练,确保每位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课,对基本操作能够熟练与准确掌握。

  (2)常规操作的培养:如常用试剂正确量取及配制,常规血液抽取、血清及血浆的正确分离与保存以及注意事项等。

  (3)手动操作与半自动化分析相结合:在整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检测项目均实行分组练习,手动和机器操作同步进行。如我系学生的第二次生化检验实验项目———线性范围检测。在血清标本正确收集、处理后,将各实验组的4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同步进行手动和半自动化机器操作,实验结果出来后各实验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人、不同组之间的误差,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认识到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4)半自动化与全自动化相结合:整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项目基本采用手动操作与半自动化操作相结合方式,在学期末,当学生充分掌握上述两项基本操作后,介绍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及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异同之处,并详细讲解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标本处理、参数设置、仪器准备、仪器校准、质量控制、仪器操作、结果审核以及检验后标本储存和处理[4]。待学生对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有了大致了解和认识后,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附属医院检验科,见习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整个操作过程。

  2、多种检测方法并用,掌握更多知识

  许多生物化学检测项目有多种检测方法,且原理各不相同,准确度也有差异,因此带教时,我们往往选择多种检测方法,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如在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时,分别选择了手动终点法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检测法两种方法,让学生同步检测。实验操作前,先让学生对理论课上所讲解的'终点法及连续法检测酶活性的原理与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回顾,然后自行手动及上机操作,结果出来后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具体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当学生完全掌握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检测的终点法与连续检测法后,遇到其他酶活性检测时,学生便能熟练运用这两种检测方法,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3、实验带教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虽然理论课上很多知识点已经讲过,但是在实验带教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许多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入,甚至不理解,导致实验操作时,只是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对具体原理及注意事项不理解。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往往给不出比较理想的答案。所以在实验带教中,教师多是一边指导操作,一边就操作原理及过程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遇到理论性较强或者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时,教师会详细讲解并给出有助于学生理解的相关资料(包括网络及图书等资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有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对于实验中遇到的理论值与检测值明显不符,或者多种检测方法偏差较大等问题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找出原因,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实践,使自己少犯错,甚至不犯错;同时通过实验课的实践操作,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4、引导学生与时俱进

  医学检验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各种检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即使是手工操作的检测项目,操作方法也是越来越简便快捷,同时不同操作方法参考值也不相同。因此在实验带教中,要求学生掌握原理即可,对所用方法及实验流程能熟练操作即可,不必死记硬背某种方法。同时对每种检测方法的参考值也不必硬性记忆,因为不同方法参考值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方法随着技术的改进参考数值也会调整。此外,告诉学生某种检测方法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比较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另一个时间段很可能被更好的检测方法所取代。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充分利用网络及图书资源,及时掌握检验新技术、新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5、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合理利用实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课中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对原有理论知识加强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培养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选择了酶活性测定实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酶法测定实验(血清葡萄糖浓度测定)、方法学评价实验(回收实验)、试剂盒性能评价实验(线性范围实验)等理论知识应用性强的不同检测项目。每次实验后告诉学生下次实验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初步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对于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实验课。教师在学生操作前,简短讲解,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操作,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坚持放手不放眼原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学生操作的兴趣和实验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6、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是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疾病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和数据的[5],这就要求检验结果必须客观、准确、可靠。所以实验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认真学习,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操作所导致的实验误差及错误的结果;同时带教过程中引入一些因医务人员疏忽而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重大损失和痛苦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感。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检验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毕业论文 29

  摘要: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学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适应改革迅速发展的需要,将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应用于高校势在必行。文章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分析了管理会计在高校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基于作业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净现值指数等具体应用分析,提出构建高校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相应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管理会计;经济管理

  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旨在强化组织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通过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对财务等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在组织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到来,在“云会计”、“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及财政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管理会计在高校经济管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高校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日趋成熟等,对管理会计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一、管理会计应用于我国高校的必然性

  财政部于2020年11月18日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明高校管理会计是“十三五”期间重点研究和实施的领域。高校管理会计的推行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衔接关系,增强高校整体流程控制,进一步提高高校工作效率。同时还可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决算分析和绩效评价工作,促使高校经济管理更加全面实现现代化,它渗透于高校经济管理的全过程,具有预测、决策、控制、资源分配和责任考核等职能,在事前—预测、事中—决策、事后—评价经济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推行管理会计是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较少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引入管理会计,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运用了管理会计,但有关高校研究管理会计的相关文献较少,管理会计在高校正处于摸索起步阶段。我国事业和行政单位,管理会计几乎是空白的,无论是相关政策、制度,还是论文、著作方面的研究都严重不足,我国高校管理会计现阶段仍是短板。目前从国内管理会计的应用来看,企业走在了高校的前列,我国高校会计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更多的考虑高校财务制度的合法合规性及外部审计等,而对高校内部成本核算、预算绩效管理决策等研究较少,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相对滞后。

  (二)高校领导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

  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具有强制性,国内高校普遍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及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会计理念薄弱,对高校财务部门的定位为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不高,没有具体了解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三)高校缺乏管理会计人才建设

  管理会计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长期的从事管理以及从事会计的相关经验,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欠缺,高等学校财务队伍中,同样存在财务人员知识老化问题,既懂得高校财务知识,又拥有战略管理决策的综合性管理会计人才严重不足。

  三、构建高校管理会计应用系统的实务分析

  (一)利用成本形态分析,进行成本管控

  2020年开始执行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为高校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高校要在目前有限的教育投入下提高办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就必须加强成本管控,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高校成本主要由教育成本、科研成本、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构成。高校可利用前期的财务数据制定生均培养成本,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方法,运用标准成本法对教育成本进行分析;运用作业成本法对科研成本进行核算,在核算科研直接成本的基础上加入其他相关部门同时发生的间接成本,将科研间接成本费用间接分配给各部门所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从而更加科学的核算各科研项目的.项目成本。高校可按照成本形态进一步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高校的固定成本总额固定不变,根据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一般属于非相关成本。而变动成本总额与在校学生人数成正比例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大多属于相关成本。混合成本总额与在校学生人数无关。运用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建立成本核算数据模型,从而使办学成本更加科学化,同时预测后期办学收入、成本和利润,以降低办学成本。

  (二)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高校的财务预算一般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大部分组成,收入的预算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补助、教育事业收入、校园后勤收入等。支出预算主要包括高校科研经费、校园建设性支出、事业支出等。我国高校通常以往年发生的实际数据为基础编制预算,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某项不合规的预算项目会持续影响后期的预算编制。管理会计要求预算精细化管理,运用管理会计数据动态监控,根据成本形态公示和在校学生人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配比指标,作为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经费开支标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Analysis),也称为CVP分析,是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单位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财务方法。高校可运用本-量-利分析法测算高校办学成本—业务量—结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预算执行分析。采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对上年学校的收入、支出具体分析,以便于后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运用“卡普兰预算”、“零件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及可执行性。

  (三)引入平衡积分卡,优化高校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连接高校管理目标和教学、科研活动的桥梁,是实现战略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各项预算经费的执行效果,尤其是专项经费的执行作出绩效评价,可促使财务管理更加具体化,明确资金使用情况,使高校财务工作更加高效、透明。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是管理会计的重要方法之一,以组织愿景和战略出发,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战略目标和日常业务管理系统相互衔接,为组织确定实现战略目标并建立综合衡量指标和战略执行体系。“财务”维度可关注预算执行度、财政拨款执行率、经费支出率、考查高校成本费用控制能力;“顾客”维度可关注学生、用人单位、家长满意度、学生毕业就业率等指标;“内部流程”可关注学校制度规范程度、内部决策效率、重点学科建设情况及重大科研项目完成情况;“学习与成长”可设定教师满意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高级职称人员比率等指标。采用平衡记分卡进行高校绩效评价,可实现高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高校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有机融合。

  (四)采用净现值法等财务评价指标,投资决策分析

  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中低成本扩张,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在进行项目投资时,运用生均成本、在校生人数、生均收益等基础指标,采用净现值法、回收期法等作为评价投资项目和经营业绩,进行多元化投资,以达到分散风险、提高收益。高校在后勤基建方面建造学生宿舍楼可用净现值法比较采用银行贷款抑或采用集资成本,来确定最优实施方案。例如某高校拟建造一栋学生宿舍楼,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可供5000名学生住宿使用,人均缴纳住宿费1200元/年,目前有两套可选方案:方案一是将该宿舍楼交给公司承建,以20年住宿收费补偿支付工程款;方案二是选择向银行长期贷款自建宿舍楼,长期银行贷款利率为6%。如若高校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看似方案一由公司承建比较划算,学校无需花费任何费用就可完成学生宿舍楼的建造工程,而且20年后学生宿舍楼的所有权仍归学校所有,但如果运用管理会计的净现值法(NPV)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计算结果:公司承建20年住宿费付工程款,公司每年可获A=5000×1200=600万元/年,净现值(NPV)=600×(P/A,6%,20)=6881.94万元;银行贷款自建,向银行贷款5000万元,年利率6%,净现值(NPV)=5000万元。方案一由公司承建比方案二贷款自建多支付1881.94万元,显然方案二高校贷款自建为最佳方案。

  四、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途径

  (一)开发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会计应用的重中之重,作为高校的核心部门,财务处几乎汇集了全校所有财务、非财务信息。高校应根据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以财务为核心,涵盖多部门的综合信息系统,确保学校行政管理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以利于管理会计的价值参数,以一种科学的计算方式来分析及进行数据评价,准确的了解高校财务状况;分析数据背后突显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财务决策。以精确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的信息搜集来替代传统以人工为主导的财务管理方式,从而使高校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化,实现主体大数据共享,增加透明度和监管力度。

  (二)在高校引进总会计师制度,推动管理会计建设

  高校应严格执行《总会计师条例》和我国《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的有关规定,在高校设立总会计师岗位,把总会计师作为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升经费和资产管理效率。同时可避免高校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带来的财务风险,从制度层面规范高校经济行为。对高校的重大投资决策以及大额资金的使用,实行总会计师岗位轮转制度和高校主要负责人与总会计师共同签字制度,防范和降低高校腐败事件的发生,同时对高校财务制度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高校设置总会计师,通过改善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而推动管理会计队伍建设,通过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的发展。

  (三)重视管理职能转变,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随着高校办学形式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高校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办学经费来源众多,对各种经费的管理也不尽相同,传统的财务报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为全面提升会计人才业务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高校人员从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变,高校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定期组织学习财务知识,加强技术的提高,建立起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高校应创造更多的条件培养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加强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会计经验,完善管理会计队伍建设,推动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Z).2020.

  [2]毛成银.管理会计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探讨[J].会计之友,2020(16).

  [3]邵胜华.新时期高校推行管理会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0(10).

  返回目录>>>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1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经济已经从过去的卖方市场逐渐过渡到买方市场。企业营销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营销战略,这是企业实现自身市场价值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合适的营销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也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必须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性。本文讨论了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策划的基本模式入手,提出了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主要途径:即发掘市场需求、树立新型理念、整合营销资源。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存在问题;基本模式;创新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激烈的企业竞争,而企业的竞争不仅在于商品质量,还在于营销战略的竞争。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只有掌控好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形势,满足好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性

  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也不断的趋于完善,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更是焕发了活力。但是,我国企业也面对着全新的市场情形,更多的企业涌入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除此之外,由于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一些具备先进技术、完整管理体系、新型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战略的海外企业也涌入了我国的市场,这些强大的海外对手更是激励着我国企业对营销战略进行创新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未来的平稳发展。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我国的企业有必要树立起适当的营销战略,并且不断的进行创新以应对新的挑战,企业只有创新营销战略才能确定好合适的市场营销战略,抢占市场先机。

  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进行市场营销战略创新,首先要正视营销战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市场营销战略意识。我国的很多企业缺乏市场营销意识,只是一味的.做商品,与市场需求相背离。企业有了新的产品,也不会作出合适的营销战略,造成商品的滞销,严重的时候将会导致企业的破产。(2)市场营销理念的陈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对衣食住行的追求,到现在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人们开始看重商品的品牌。但是一些企业的营销方案还是重视宣传商品的质量、外观等。这种的营销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市场营销理念的陈旧也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一块绊脚石。(3)缺少市场调查。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之前就必须做足市场调查,分配市场专员进入市场向消费者收集数据,经过专业的研究和讨论再制定出合适的市场营销战略。没有做好前期市场调查的营销战略是盲目的,最终会造成消费者的不满意和市场份额的减少。

  三、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策划的基本模式

  1.制定步骤与对策

  企业在做好当前市场的同时,还需要积极的拓展其他的市场。对不同市场的同时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企业做好不同的战略周期,长期、中期和短期。根据这些战略周期的特点合理分化市场,实行对应的营销策略。然后企业需要确定目标市场。目标市场主要依据企业资源、市场地位、市场潜能等几个重要因素来决定。除了目标市场的确定,企业还需要做好对自己产品的策略,主要就是使自己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的调整产品的结构。产品结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它包括很多的方面,比如产品的颜色、包装和价格等等,因此产品的策略也应当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价格策略也是市场营销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产品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价格策略不仅需要综合传统的定价方式,还需要考虑当地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水平。

  2.制定程序和实施策略

  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策划首先要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研究和评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未来效益作出评测。企业要学会扬长避短,用企业的优势来征服市场,避免市场的威胁和企业的缺点。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经营理念,以及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制定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总体目标。然后企业需要明确自己营销战略的重点,通过企业的优势本金、品牌、网络销售、技能、外观设计等这些方面来确定。

  四、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

  1.发掘市场需求

  当代市场经济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市场的分化日益严重。一些企业在自身经营的市场中依据先发的优势,对一些后入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抑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很多先发的企业会在自己经营的市场中申请市场保护,这无疑是对后进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一些后进企业为了进入市场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成本。因此企业不能一味的跟风进入高利益的市场,而是要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和优势,发掘出市场需求。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长期的经济发展,目前市场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细化的市场需求,这些未被发掘的市场并不存在所谓的市场保护,其开发的价值远比现有市场大的多,将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2.树立新型理念

  科学的市场营销理念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上述我们已经讨论过,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过于陈旧,已经不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企业需要将营销战略的创新提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方面上来,严格管理产品的质量,正确的树立市场营销理念。面对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消费群体,特别是一些年轻群体对品牌的追求,我们要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即“个性化”的营销战略。特别是在服装行业,企业有必要将品牌服装设计环节和销售环节紧密连接起来,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例如社会上很多的私人订制企业正在蓬勃的发展。

  3.整合营销资源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需要综合利用市场资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比如历史文献、文物遗产等等,所以企业在开发利用市场的时候要综合我国的资源优势,深入把握好市场资源,做到为我所用,合理利用。依据企业自身的营销资源,做好企业的市场形象定位,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利用、创造和创新新的营销资源。企业在做好市场营销战略的同时,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为消费者营造出良好的消费环境。

  在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企业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最终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即企业营销战略创新的主要途径:发掘市场需求、树立新型理念、整合营销资源。以期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提供新的建议和支持。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2

  摘要:物流时代,企业应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有效分析物流。从表层的产品货物流动,到深层的客户需求、产品、价格、销售渠道、服务水平等,本质上都是企业利润的流动。企业应有机融合物流与营销策略,根据物流服务的特点,结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扩大销售,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物流;市场营销;分析

  一、引言

  美国管理学家La Lan Londe预言21世纪将是物流时代。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最新认为:物流是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生产企业物流实现了商品使用价值的转移,为顾客服务;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是自身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物流的市场营销分析

  1.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密切。

  (1)物流是市场营销的研究范畴之一

  学者L.D.H威尔德(Weld)指出市场营销产生了所有权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弗莱德E克拉克认为市场营销是指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各种活动以及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在实践中,物流缩短了生产商与顾客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加快交易,增加交易价值。因此,物流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且已经对传统的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组合营销产生了重大影响。

  (2)物流属于整体产品中的延伸层次

  市场营销理论认为:整体产品是指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顾客某种需求和利益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包含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三个层次。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一个产品或提供物由实体商品、服务和创意三个因素组成。”而物流处理顾客满意问题,是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它本身就是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一种延伸的独特的服务产品,能帮助企业通过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实现产品差异化战略。因此,物流是一种延伸产品。但物流中的包装对产品的外观产生作用,可作为产品物质形态的一部分。

  2.物流的市场营销分析

  从表层看,物流仅仅是产品货物的流动;从深层看,物流涉及到客户需求、产品、价格、销售渠道、服务水平等问题;从本质看是企业利润的'流动。企业优化供应链,配合销售,扩大或缩小配送网络,控制成本、扩大销售,增强企业竞争力。

  (1)物流的营销机会分析

  企业通过需求预测和快速反应,创造了营销机会。在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物流末端,零售商分析销售资料,管理顾客关系,建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需求预测,并为制造商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稳定的需求订单。例如,海尔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专注于客户的需求,创造了顾客满意和市场需求,扩大了市场份额。

  (2)物流的产品营销价格优势分析

  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实施效率化配送、采用经济快捷的大批量运输等方式,支持采购、配送和产品分拨的快速反应,减少从原材料到制造,再到销售全过程的库存和产品滞留成本。在美国,产品的制造成本不足总成本的10%,与储存、搬运、运输、包装、库存等活动相比,产品的制造加工时间只有这些活动耗时的1/20。一般来说,物流成本大约占商品成本的30%-40%。主要是因为拥有一个高效的节点和流畅的线路所组成的网络体系,由点和点之间、要素和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松散关系转换为网络成员之间的稳定的、紧密的战略伙伴联系。因此,企业可以为终端顾客提供最大的让渡价值。例如,“天天低价”的沃尔玛超市比对手更好地控制了采购、存货、配货等各种成本,降低了商品的价格,薄利多销。

  (3)物流的销售渠道分析

  物流拥有了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有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订单处理、信息传递等功能,把产品直接送到零售商或顾客手中,实现优化营销渠道的目的,可以随时满足销售的动态需求。如沃尔玛(Walmart)、麦德龙(Metro)、家乐福( Carrefour)等都因此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地位。企业如果需要在现有市场上增加现有产品的渗透销售时,更是要拥有一个有效完整的物流网络。如海尔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1000家分销商,有50000多个营销网络点,有6000多个乡镇售后服务网点。

  (4)物流的服务营销优势分析

  企业把物流定位为一种服务能力,创造顾客价值,最终赢得市场的认可。例如,海尔通过再造业务流程,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客户关系管理网站),后台一条链(市场链)”的闭环系统,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及客户服务响应Call- Center系统,并形成了以定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

  (5)物流的营销观念分析

  物流历经了“实物配送”、“扩市场后勤管理”等观念,20世纪90年代,逐步成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竞争手段。传统观念是以企业的产品为出发点,局限于仓储和运输;现代观念更加注重强调和倡导物流管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起点,系统地思考企业整体和全过程物流的问题。例如,Ups、联邦快递等国际物流企业,以服务为本,大打亲情牌,优质服务牌,强调人性化理念、团结协作、为用户奉献最大能力、服务质量、员工素质与业务流程的有效接合等。

  (6)物流的个性化营销分析

  市场的产品丰富、更新速度快、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日趋成熟,消费需求复杂化、个性化。生产企业应根据个性化需求来生产,进行个性化营销。物流企业要根据物流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存储性、差异性、替代性等特点,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因此,企业可以在选择运输方式;决定发运的批量、时间及最经济的运输路线;仓储管理;支付条件等方面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戴尔公司实现了物料的低库存和成品的零库存,仅库存一项就有8%左右的价格优势;在收到免费电话、网上商店的订单后,再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然后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体系,将产品送到指定的地点。

  (7)物流的营销战略分析

  顾客更加关注商品的服务、质量价值、速度,物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企业拥有精炼而强大的供应和储运网络,就可以为产品制造提供快速反应能力;如果企业拥有完整高效的商品配送网络,就可以获取强大销售后勤支持,保持市场竞争地位。因此,物流就会被企业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营销战略,并为各种营销活动提供全面的保障。

  三、结束语

  现代企业的物流从产品货物流动,到客户需求、产品、价格、销售渠道、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机融合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策略。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既要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实施个性化营销;又要根据物流服务的产品特点,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完成原材料和最终产品从产地向消费地的转移,扩大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3

  摘要: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合理对待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的关系,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市场竞争力

  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

  市场营销在菲利普科特勒等著的《营销管理》中被定义为“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出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社会过程”。我国企业的营销模式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较,已经比较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我国现在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从原先的以市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而销售的方式也由以前的以加强对商品的宣传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增加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为中心,销售的目的由以前的售出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了以人为中心,也就是要获得消费者的满意为中心,销售的竞争方向由以前的对产品质量的竞争转变为了对产品销售过程和售后的服务之争。这些方面的变化足以看出,市场营销的变化已经从注重外在的销售的过程,转变为了注重内在的文化精神传递的过程了。现在的市场营销过程,更加注重的是企业文化、商品文化和品牌文化等文化的内涵和因素。

  二、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青岛的海尔集团就是企业文化的代表。海尔集团当年的张瑞敏砸冰箱的事件,就是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海尔的企业文化对于海尔集团的市场营销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可见两者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条件,而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则是企业外在销售过程。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想要取得长久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成功的前提。同时,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也在传播着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是通过企业的营销过程得到大家认可的,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完善的市场营销策划和手段也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1.企业文化的提升需要市场营销的手段

  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企业文化代表的是一种文化认知,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理念,一种为所有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同的文化理念。其实广义上讲,从产品的定位和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材料、装饰、造型,到投放市场的全过程体现出的文化,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所以需要合理的市场营销的手段,来帮助提升企业的自身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

  2.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存活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想要获得立足之地并且取得成功,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功能上,企业一旦确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在所有员工的共同推动下,必然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公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上更容易取得一席之地,有自己文化的企业能迅速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促进产品的销售,实现企业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先进的文化也是凝聚员工的需要,员工在一个有文化的企业中,容易有被认同和认可的感觉,有主人翁意识,刺激员工在企业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担负起企业兴旺的重担。

  三、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1.优秀的企业文化精髓在于员工的认同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可以让员工认同和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只有员工都能够接受和认同并且为企业的文化推进更加努力地付出,才能打造出完整的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企业文化,员工的个人潜力和职业认同感也才能得到激发,并在营销工作中发挥作用。

  2.优秀的企业文化倡导的是顾客为导向的营销体验

  始终把顾客放在第一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以前的市场营销模式是以销售为导向的,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销售模式必然导致企业文化导向也是以销售为目的的,这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就会逐渐被谋取利益所替代,企业就会为了销售不断地压缩生产成本,则不再顾及产品质量,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虽然产品价格降低会带来短暂的销售量,但是随着产品质量下降,消费者自然不会继续购买,这时候员工也会因为企业产品没有销路而遭遇裁员,最终企业会难以生存。企业文化的传播可在企业上下形成坚定的“始终为顾客服务,促进企业与顾客和谐共生”的经营理念,这不仅能够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顾客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能够培养顾客的忠诚,形成顾客归属,同时赢得顾客和市场。

  3.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对员工的尊重

  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将对员工的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让员工在这个企业中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尊重,企业认真对待每一个员工的辛勤劳动,并且把企业的创造过程交由员工来实现,一方面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返回目录>>>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模式,电子商务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电子商务在为国际贸易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等待解决。本文将就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应用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应用现状;对策

  经济全球化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得传统的贸易模式收到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在提升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会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在国家贸易中的应用不仅有效的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形式以及货品,还极大的提升了国家贸易的效率,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电子商务有效的简化了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其流程具备较高的复杂性,因此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才能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而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则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通过对国家贸易的业务流程进行简化,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还能极大的提升其工作效率。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内容以及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工作强度也出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电子商务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应对这种变化,通过更加先进的模式开展贸易行为,从而实现了国际贸易效率的提升。其二,改变了监管方式。在国际贸易监管的过程中,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监管的网络化,通过这种更加高效简洁的监管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其三,促进了技术以及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了国际贸易传统物质资源向信息资源的转变,使得国际贸易行为受到的空间以及时间限制正在不断降低。同时,电子商务的应用为技术化、服务化以及信息化的`国际贸易形式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一,税款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大量的流失。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了国际贸易的信息化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但是也导致国际贸易的核定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国际贸易的税收的核定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导致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大量的偷税以及漏税的现象,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其二,信用支付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一般会采用线下支付的方式进行付款。而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则实现了网络支付,这就对信用支付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阶段,信用支付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以及体系,导致其存在严重的不足,从而使得国际贸易的可靠性受到质疑,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已经对策的探究

  (一)不同国家间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当前阶段,我国的电子商务仍旧处于发展中,国际各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不同极大的限制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子商务无论是在技术手段或是在人才的引进方面都与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就导致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应用会出现许多问题,无法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国际贸易的安全可靠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根据不同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的高低,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也会出现优劣之分。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巨大优势,加强相关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并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进行监督,保障其安全性,从而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水准,促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推广以及普及。

  (二)相关领域的法律规范缺乏完善性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形势十分迅猛。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相关领域的法律建设却存在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受到了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偷税漏税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进行约束,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应用中的不法现象十分严重,从而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并通过严格的监督促进法律规范的落实。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结合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法律条文。

  (三)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导致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相对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电子商务领域专业性人才的缺乏。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充分利用我国高校教育资源促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同时国家还要制定相应的人才福利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电子商务领域,为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高效应用贡献力量,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模式,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虽然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也会为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带了一定的阻碍。通过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存在发展水平较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才能保障我国电子商务以及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毅.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11:113.

  [2]张丽红.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商,2020,25:120.

  [3]周晓娴.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实践探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2

  [摘 要] 介绍了当前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主要结构,以及基于此结构的软件测试技术,采用局部分层测试和系统整体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最值得介绍堵塞新做法,它既从局部出发,按照软件的三层结构分别对应用系统的每一个层面进行测试,又从整体出发,系统地对整个应用软件进行完整测试,保证了软件开发后的性能要求和用户的可用性。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软件 测试

  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增长,使WEB技术对商业、工业、银行、财政、教育、政府和娱乐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传统的信息和数据库系统正在移植到互联网上,电子商务迅速增长。因此,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测试也变得十分重要,它对软件测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采用新的测试方法展开软件测试工作。这种对应用系统的测试不但能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还需要能测试系统每个层面是否正常,确保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和可用性满足需要。

  一、典型系统结构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Web方式的应用系统发展迅速,它将成为电子商务技术领域的主流。在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三层C/S结构,即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这种结构使软件测试人员能采用“局部分层测试”和“系统整体测试”想结合的方法,对应用系统进行测试。即先对每一层进行独立的测试,再开展系统整体测试,这样更容易发现应用系统缺陷和错误。如果仅仅依赖系统测试,要确定存在问题的特定部件十分困难。

  二、局部分层测试

  1.表示层。测试表示层就是检查并应用程序的前端是否存在错误。本层次是应用系统的外表,因此,表示工作对建立一个健壮的、高质量的应用系统至关重要。

  (1)内容测试。内容测试用来检验Web应用系统提供信息的正确性、准确性、相关型等人机界面元素,信息的正确性是指信息是可靠的还是误传的,例如,在商品价格列表中,错误的价格可能引起财政问题甚至导致法律纠纷;信息的准确型是指是否有语法或拼写错误。这种测试通常使用一些文字处理软件来进行,例如使用Microsft Word的“拼音与语法检查”功能;信息的相关性是指是否在当前也面可以找到与当前浏览信息相关的信息列表或入口,也就是一般Web站点中所谓“相关文章列表”。此外,还要检查字体类型、屏幕布局、色彩、图形分辨率及其他直接会影响最终用户体验的特性。

  (2)Web站点结构。测试Web站点的结构是检查结构上存在的错误,发现无效的连接。链接测试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测试所有链接是否按指示的安阳确实链接到了该链接的也面;其次,测试所连接的页面是否存在;最后,保证Web应用系统上没有孤立的页面,所谓孤立页面是指没有链接指向该页面,只有知道正确的URL地址才能访问。

  (3)用户环境。测试用户平台和浏览器。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最常见的有Windows、Unix、Macintosh、Linux等。Web应用系统的最终用户究竟使用哪一种操作系统,取决于用户系统的配置。这样,就可能会发生兼容型问题,同一个应用可能在某些操作系统下能正常运行,但在另外的操作系统下可能在会运行失败。此外,要测试浏览器。浏览器是Web客户端最核心的构件,来自不同厂商的浏览器对Java、JavaScript、ActiveX、plug-ins或不同的HTML规格有不同的支持。另外,框架和层次结构风格在不同的浏览器中也有不同的显示,甚至根本不显示。操作系统(OS)和浏览器的组合非常多,不仅要测试每一个浏览器的配置,还要测试同一个浏览器的不同版本。

  2.业务层。业务层测试的重点是发现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中的问题。测试业务逻辑层与测试单机程序非常类似,通过测试去检查应用系统是否满足系统性能方面的需求。

  (1)性能测试。主要负载测试,即带负载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和吞吐率。负载测试是为了测量Web系统在某一负载级别上的性能,以保证Web系统在需求范围内能正常工作。负载级别可以是某个时刻同时访问Web系统的用户数量,也可以是在线数据处理的数量。此外,还要进行夜里测试。压力测试是测试系统的限制和故障恢复能力,也就是测试Web应用系统会不会崩溃,在什么情况下会崩溃。

  (2)数据验证。测试从用户采集到的数据,通常是以表单形式。当用户给Web应用系统管理员提交信息时,就需要使用表单操作,例如用户注册、登录、信息提交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测试提交操作的完整性,以校验提交给服务器的信息的正确性。如果表单只能接受指定的某些字符,测试时可以跳过这些字符,看系统是否会报错。如果Web应用系统使用Cookies通常用来存储用户信息和用户在某应用系统的操作,当一个用户使用Cookies访问了某一个应用系统时,Web服务器将发送关于用户的信息,把该信息以Cookies的形式存储在客户端计算机上。

  (3)业务测试。测试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的正确性,其中包括信用卡处理、电子邮件验证以及消费税计算等。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在全部的时间里正确处理业务,无一例外。因此,要通过测试确保业务处理的正确性。

  3.数据层。数据层的测试,主要是指对应系统用于储存和获取信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测试。在Web应用技术中,数据库起着重要的作用,数据库为Web应用系统的管理、运行、查询和实现用户对数据存储的请求等提供空间。在使用了数据库的Web应用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注重数据库操作的响应时间、数据存储的完整和数据库系统的'容错。

  (1)响应时间。应量化数据操作语言(DML,包括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中INSERT、UPDATE和DELETE)、查询(SELECT)及事物的完成时间。电子商务系统运行速度缓慢会引起客户不满。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确保网站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和操作。在测试数据层的响应时间时,我们要确保单个的数据操作能够快速完成,不至于阻塞其他操作。

  (2)数据完整性。验证数据存储适当且正确。所谓数据完整性测试,即在数据库表中发现不准确数据的过程。这项测试与数据确认有所不同,后者在测试业务层时进行。数据确认测试试图发现数据收集中的错误,而数据完整性测试是尽力要在数据存储的方式中发现问题。

  (3)容错性和可恢复性。最大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最小平均故障恢复时间(MTTR)。一般来说,数据库操作的一个目标是最大化MTBF,最小化MTTR。

  数据库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恢复性测试的目标是设计出数据库无法恢复的场景出来。在某些时间,数据库会崩溃,因此须制订一些规程以便快速恢复。恢复计划开始于获得有效的备份,在进行可恢复性测试时,如果无法恢复数据库,那么需要修改备份策略。

  三、系统整体测试

  1.整体界面。整体界面是整个Web应用系统的页面结构设计,是给用户的一个整体感。例如:当用户浏览Web应用系统时是否感到舒适,能否找到信息所在地方,整个Web应用系统的设计风格的总体效果。

  对整体界面的测试过程,其实是一个对最终用户进行调查的过程。一般Web应用系统采取在主页上做一个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得到最终用户的反馈信息。

  2.安全性。安全性测试区域主要有:

  (1)现在的Web应用系统基本采用先注册,后登录的方式。因此,必须测试有效和无效的用户名和密码,要注意到是否大小写敏感,可以试多少次的限制,是否可以不登录而直接浏览某个页面等。

  (2)Web应用系统是否有超时的限制,也就是说,用户登录后在一定时间内(例如15分钟)没有点击任何页面,是否需要重新登录才能正常使用。

  (3)为了保证Web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日志文件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测试相关信息是否写进了日志文件、是否可追踪。

  (4)当使用了安全套接字时,还要测试加密是否正确,检查信息的完整性。

  3.导航。导航描述了用户在一个页面内操作的方式。在一个页面上放太多的信息往往起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Web应用系统的用户趋向于目的驱动,很快地扫描一个Web应用系统,看是否有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如果没有,就会很快离开。很少有用户愿意花时间去熟悉Web应用系统的结构,因此,Web应用系统导航帮助要尽可能地准确。

  导航测试就是检查应用系统的页面结构、导航、菜单、连接的正确性。确保用户知道Web应用系统里面的内容,以及内容所在位置。

  四、结束语

  在未来电子商务领域,Web软件的测试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不同,它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测试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的显示是否合适。因此,我们必须为测试复杂的基于Web的系统不断研究新的方法,满足软件开发人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Ann Scblosser.The experience and Web site success[J].The E_business Review,2003,41(6):20

  [2]邵兵家电子商务[M].北京:高等教育再版社,2002

  [3]王峰译:Glenford J Myers.软件测试的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林 锐等:Web软件用户界面设计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3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海淘作为一种新兴购物方式,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广泛的选择等优势,为广大年轻人所推崇。但与此同时,我国现有法律不存在对海淘活动的针对性规定,而现有的救济解决机制又存在诸多弊端,导致海淘消费者在发生纠纷之后,往往得不到较好的救济。基于此,本文尝试对此问题作出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求更好地保障海淘消费者的权益。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 海淘 政府监管

  一、 海淘概述

  “海淘”,即海外/境外网站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海外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个人信用卡 号码,由海外购物网站通过国际快递直邮或由转运公司代收货物再转寄回国的新型购物方式。

  “海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买卖关系发生于不同国家的主体之间

  考虑到跨国网络购物的价格,较国内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采取海淘的方式来购买商品。一般而言,消费者需要浏览外文的网站选择商品,并运用外文与海外出售方进行沟通。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因为语言沟通等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二)海淘模式下存在一定制度风险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海淘一族选择海淘的原因,是出于对海淘来的商品质量的肯定。但实际上,经过海淘来的商品存在大量的劣质产品的情况,甚至有许多是从国内加工的山寨产品运送至国外,再由消费者海淘回国;即使海淘回国的产品是正品,也可能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因为许多海淘回国的产品,并没有经过品牌专门授权在国内进行销售;另外,在支付款项的过程中,也存在信用卡被盗刷的可能性。诸如此类问题,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较大的阻碍。对此问题的具体论述会在下文进行进一步展开。

  (三)海淘回国的商品需要缴纳相应的关税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第43号公告和第56号公告的相关规定,企业或个人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方式进行的贸易必须接受海关的监管。其中,个人邮寄进境物品的,应征进口税税额达到一定额度以上,即需要征取相应的关税。但实践中存在不少谎报邮寄物品信息或者分装运输等行为来逃避关税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二、 存在的风险

  海淘与国内网购从性质上看并无太大差别,但海淘作为跨国消费的一种具体方式,在出现纠纷之后,将会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适用等问题,且我国对于海淘消费者的权利保护问题的规制也不甚完善,海淘消费者在面临维权的时候,极有可能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具体而言,在海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归结为现行法律规定欠缺和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两类。

  (一)现行法律规定欠缺

  目前为止,我国法律还未有对海淘的贸易活动进行专门针对性的规制。

  “海淘”无疑具有贸易性,但我国《对外贸易法》仅对对外贸易经营者予以定义和规范,对“海淘”人这种非经营性质的对外贸易者未予提及。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中,虽然对网购的法律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规制,但对于海淘消费者来说,仍然较难适用加以保护。而其他国家的法律又较难惠及我国的海淘消费者。这就令海淘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进退两难。

  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例,其并没有对跨国网购的支付安全问题作出一定的规制,而中国人民银行对此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制制度,这就存在着适用上的漏洞问题。

  另外,于2014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对从事跨国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一定的规制,要求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经营者以及相关的物流公司需要将相应的信息通过联网的方式与海关方面进行对接,并提供相应符合要求的货物编码和物品税号等信息。该公告将对海淘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是否是正品提供鉴别上的帮助。

  (二)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

  在消费者进行海淘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假冒伪劣的产品,或者遭遇包裹遗失、毁损的情况,更有甚者,可能存在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遇到以上纠纷时,若消费者完全不采取措施,则其损失将得不到赔偿。但根据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海淘消费者面临的维权之路仍然是任重道远。下面笔者将对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和新型纠纷解决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展开论述。

  1.传统纠纷解决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纠纷解决机制主要包括诉讼、仲裁以及调解、和解等方式。

  海淘消费者一般不会采取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考虑是诉讼成本的问题。其次,海淘消费者在提起诉讼时,需要对出卖人的信息予以确定。而海淘交易的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网络上,交易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信息极不对称,海淘消费者较难获取到出卖一方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满足提起诉讼的基本要求;再者,海淘消费者若要提起诉讼的方式维权,则其将面临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性问题,不利于尽快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最后,基于海淘纠纷是发生在跨国当事人之间,因此在法律适用的问题上还可能存在争议。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海淘当事人在发生纠纷之时,不会倾向选择诉讼这一救济途径。

  就仲裁来看,同样也是当事人所较少采用的救济途径。理论上,只要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满足已经达成了有效的仲裁协议等要求,即可申请仲裁来解决纠纷。但实践中,海淘纠纷当事人之间基本不存在达成相应仲裁协议的可能性。即使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满足提起仲裁的要求,在仲裁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与诉讼中类似的问题,并且在最后仲裁结果的执行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障碍。这种情况下,由于纠纷发生在不同国家的民事主体之间,对于仲裁的执行需要国家间存在相应的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任一国家对仲裁执行结果的不配合,都将造成仲裁执行困难的问题。

  而调解、和解等救济解决方式,也往往因为当事人之间语言不通等原因而无法达到很好的协调效果,且海淘消费者并不掌握出卖人除交易沟通账号之外的其他联系方式,一旦出卖人在纠纷发生之后选择逃避问题的解决,消费者一方将很难通过其他的联系方式与出卖人进行沟通。

  2. 新型纠纷解决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之外,还存在若干新型纠纷解决机制。具体而言,这类新型纠纷解决机制主要包括海淘网站本身所设置的纠纷解决机制、ChinaODR、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所提供的《网上仲裁规则》以及中国消协的投诉和解平台等。

  其中,海淘消费者较倾向于选择海淘网站自带纠纷解决机制或者通过消协的投诉和解平台来维权。出现纠纷,首先选择向海淘网站提起纠纷解决请求,是较为便捷的做法,一旦网站认定出卖人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海淘消费者可以很快得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而在中国消协的投诉和解平台上,通过组织消协等第三方来对海淘消费者和出卖人进行协调,能够促进纠纷的快速解决,因而为海淘消费者所广泛接受。

  与此同时,ChinaODR和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所提供的《网上仲裁规则》却鲜有人问津。究其原因,除却纠纷解决的成本问题之外,消费者对该纠纷解决机制的公信力存在质疑也是其不选择该救济途径的原因之一。

  三、 相关规制建议

  (一) 完善立法,加强合作

  前文中已经提到,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对于海淘活动的规制并不具有针对性。据此,我国法律应增加对于海淘活动的相应规制内容:

  1. 信息披露。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实践中存在国内加工厂经过劣质加工制作而成的山寨商品,通过运送出国,再经由海淘消费者海淘回国的情况,以及海淘消费者误入钓鱼网站而被骗取大量财物的案例。考虑到海淘消费者不易对海淘网站的正规性进行判断,因此笔者建议相关机构应当标识出符合要求的海淘网站,供消费者查询,从而到达有效监管海淘网站的效果。

  2. 对消费者知情权作进一步的要求。我国最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虽然已经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问题作了规定,但其条文规定较为抽象,同时也没有对跨国支付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规定。笔者建议在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制问题上,应当更为具体地进行表述,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 防范信用卡被盗刷情况的发生。由于海淘当事人的信用卡相关资料会提供给国外一方当事人进行操作,而国外的信用卡支付系统的交易过程中,并不需要持卡人输入密码,因此较容易产生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发生。一旦信用卡被盗刷后,将涉及到举证维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法律需要提前对信用卡的盗刷问题进行防范规制。举例来说,法律可以规定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增加多种验证方式,以确认是持卡人本人所为消费等。

  4. 适当提高赔偿标准。今年来,随着海淘在新一代年轻人之间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假冒伪劣商品开始横行。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对于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不够,现有的赔偿标准尚不足以对不法商人构成威慑。实践中,考虑到违法成本不高,许多不法分子肆无忌惮地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适当提高对于制假卖假等不法行为的赔偿标准,以达到维持市场秩序的目的。

  在完善本国立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合作。前文中已反复强调,海淘活动发生在不同国家的民事主体之间,其发生纠纷之时,将会涉及到各种诸如法律适用问题等难题。若该国与国之间没有加入到相关的国际公约或没有相应的国际惯例,则对于纠纷的解决将会非常不利。

  另外,若各国家和地区之间对于海淘活动的规制问题达成一个统一的规则,将大大促进海淘活动中纠纷的快速高效解决。

  (二)加强政府监管

  从法理上看,海淘活动是一种正常的私法活动,理论上不应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但出于海淘消费者和出卖人一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海淘活动发生在不同国家的民事主体之上,在发生纠纷之后,仅靠海淘消费者一己之力,较难进行很好的维权。基于此,政府应当提供相应的辅助管理措施,以保障海淘活动的顺利进行。

  具体而言,政府应当首先对海淘过程中的跨境电子支付进行监管。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非金融机构”属性决定了它在简单适用现有金融监管体制时表现出不协调性,并造成其在外汇管理体制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同时,由于它提供服务性质的模糊性,使得跨境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不能得到“金融消费者”式的保障。 实践中,由于对于跨境电子支付的监管职责不明,存在不法分子通过此途径进行偷税漏税、洗钱等情况。同时,若对于跨境电子支付问题放任不管,则海淘消费者在跨境电子支付过程中提供的相关资料可能会被利用,严重的可能还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引起重视。为了防范第三方支付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国银行和银监会应尽快出台该行业的相关管理法规,严格界定和审核第三方支付厂商的从业资质、业务流程以及收费制度。

  综上,我国目前的海淘模式之下,尚存在法律规定欠缺、现有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等风险,需要通过对立法加以完善、加强相关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合作、加强政府监管等途径来加以解决,以更好地保障海淘消费者在海淘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4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对国内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关研究学者日益重视对电商服务业产业方面的研究,以期进一步促进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电商服务业产业来探讨其结构组成,并且浅析其发展历程,从而为进一步促进电商服务业产业发展探索相关途径,由此为国内经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发展历程

  美国最早依据信息技术优势迅速实现全球电子商务,尤其在颁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后,世界各个国家均对电商引起高度的重视,纷纷加入发展电商行业中,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促进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并且服务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较晚,以至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尽管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水平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基于我国电商服务业的起源及其涵义来探讨电商服务业产业结构,以及其发展历程,并且就国内电商服务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中阻碍影响因素,以期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建议,进一步促进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竞争能力并顺利走向国际市场。

  一、商业服务业的起源

  当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逐渐深化,以至于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情况越多越多,由此使得商业服务产业渐渐兴起。在20世纪80年代末,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提出预言,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企业会渐渐对自身的活动及工作进行属性定位,并且将部分工作转移出去,而这部分工作指的是仅仅起到“支持性”作用及“不产生收入”的工作,与此同时,彼得德鲁克还指出企业为了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会将部分业务及活动转移出去,由此可见,其提出的“转移出去”就暗示了外包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我国的吴国新等研究学者针对外包产业进行了划分,即服务外包、制造业外包。其中制造业外包指制作企业将自身内部的总装、组装零部件的活动转移出去,而服务外包指的是企业将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性活动转移出去,由此促进了外包厂商业务的发展。张春晓针对外包企业的快速发展,分析了其中原因。

  首先,由于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下,为了提高自身的运作水平,不得不依托外部资源将自身内部业务进行分担处理,以实现提升运作效率而增加自身综合竞争能力;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与生产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新的经营理念,越来越重视专业化经营,以期能够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做出快速反应,由此使得外包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最后,企业为了能够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将科技化且复杂化的业务分包给有关企业,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企业“专攻”专业化经营活动,而且还有助于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及质量。

  另外,当企业与外包企业产生合作关系时,由于在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下能够实现快速沟通,因此,二者实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及外包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而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服务外包行业逐渐发展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其拥有着自身的盈利性与发展潜力,渐渐为更多的企业及相关组织提供服务性工作,最终促进了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及产业结构

  (一)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基本涵义随着国内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商服务业的发展,而电商服务业对整个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导向性作用。当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电子商务服务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当前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内涵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基于当前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应用有关信息技术来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事实上,这种企业均是在传统服务行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将自身的服务业务升级为电子化。而另一种是:集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电子商务安全服务业、电子商务咨询服务业、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等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产业,并且基于电子信息平台,为有关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新型服务行业。本研究以后一种内涵解释为准来探讨其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历程。

  (二)电子商务服务业产业的基本组成

  1.电商交易平台服务业。

  电商交易平台服务业是整个电商服务业产业结构的重点核心,具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较强的网络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人们均应用网络电子平台实现交易,因此,对于电商交易平台而言其有着较多的交易主体,而这些主体有着很强的信息价值属性,而这种属性对于新进入者而言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说新进入者获取成本信息的价值会逐渐增加,这样就会降低电商交易平台服务的运营成本。其次,积极的导向作用。由于电商平台服务企业是整个电子商务交易的重点核心,因此,其对于电商平台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再次,电子商务平台是当前电商服务业产业发展所必选的一条途径,也是其务必应用的“工具”,另外,对于传统企业发展而言,电商平台准入成本较低,吸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加入,促进了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有效降低了电商服务平台的运营成本。

  2.电商物流服务业。

  在电商交易平台活动中,电商物流服务业是支撑其发展的支柱,对此,我国政府方面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政策来支持电商物流服务行业的发展,比如《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方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电商物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3.电商代运营服务业。

  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业事实上是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的一种衍生服务,其经营模式主要分为技术方面与营销方面,而且代运营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日益发展成熟的传统企业,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当前国内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业的企业较多,企业所提供的服务种类也较为繁多,往往一家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是由多个服务企业联合帮助的,由此可见,在未来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代运营服务企业会逐渐向专业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三)电子商务服务业产业结构模型

  电商服务业产业由以下几个结构模型构成,即支撑服务层、核心服务层、社会服务层及衍生服务层,这些结构模型之间呈现出互相协调且逐层上升的特点。

  其中,核心服务层指的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业,例如淘宝网,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信息搜索者与信息发布者之间建立互相沟通的桥梁,最终以实现电子商务交易的目的,另外,该服务层涉及到个人电子商务服务与应用、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及有关衍生服务企业等。该服务层的主要特点为,其纵向连接着各类电商支撑服务及衍生服务,横向连接着个人电商服务与应用、应用电商平台的企业,由此建立起网络消费者与应用电商平台企业之间的桥梁。支撑服务层指的是支撑整个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重要服务体系,包括有物流企业、认证企业及支付平台等,其是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对整个商务平台而言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支撑服务层的主要特点是其主要围绕着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三个方面开展活动,由此形成一整套自认证到金融支付,再到物流服务的基础服务体系。衍生服务层指的是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撑行业,比如说软件服务、营销策划及安全服务等,其在电子商务服务应用过程中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由此可以总结出衍生服务层的结构特点为:在整个电商服务体系的深入层次,有着较高的服务水平及技术含量。社会服务层指的是一切与电商服务业有关的社会环境因素,比如政策、技术及法律等,而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电商的发展起到了保障、控制的作用,使其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电子商务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发展初期

  20世纪90年代末,阿里巴巴网的创建标志着电商交易平台服务企业的出现,并且其作为一个核心力量在电商服务业产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1997年前,我国国内计算机总数量不超过三十万台,而上网的用户仅为六十万,整个国内互联网呈现出上网费用昂贵、网速慢及浏览信息较少的特点,而以网络消费为目的的消费者数量更少,以至于很多B2C电商交易平台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然而也正因如此培育了大批初始网民,其对网络的性质渐渐熟悉起来,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成长期

  阿里巴巴网站的出现标志着电商交易平台服务企业的诞生,2003年,阿里巴巴宣告其在此获得一定盈利,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电商交易平台相继出现,比如亚马逊、当当网、京东网等,与此同时,电商交易平台的出现逐渐衍生了相关企业,例如:物流服务、认证服务、金融支付服务等企业,而这些企业的服务逐渐变得个性化、专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商服务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三)高峰期

  电子商务服务业产业的发展给日益成熟的传统企业带来了另一发展契机,其纷纷应用电商服务平台来实现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这也预示了B2B 渐渐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由于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应用电商平台实现运营,而其却因自身运营能力欠缺或电商有关技术不成熟,以至于选择电商服务业有关企业来实现“电商化”,这样电商衍生服务体系逐渐出现且日益完善。电商服务业产业体系包括物流服务企业、金融支付服务企业、营销服务企业等,并且日益满足应用电商平台实现发展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应用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成熟期

  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国内互联网网购规模得到了显著提升,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使得其购买能力大大增强,截至2012年,我国互联网购物用户超过两亿人,其对电商平台实现购物目的使用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九,相较于2011年而言,用户增长九个点,由此可见,互联网实现网购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也预示着国内电商服务业产业日益走向成熟化。

  四、电子商务服务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业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并且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尽管如此,当前电商服务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拉开了国内电商服务业产业发展进程与西方先进国家之间的距离,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电商服务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改进对策与途径,实现进一步发展电商服务业产业的目的。

  (一)缺乏内部管理机制

  由于应用电商平台的有关企业因自身缺乏自律意识,加上电商平台自身缺乏奖惩机制及完善的信息体系,以至于电商服务业产业中有不少企业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忽视了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广告服务业,其为了追逐利益,应用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等载体向广大网络消费者发送广告信息,然而其因自身缺乏内部管理机制,加上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至于造成邮件广告信息泛滥的情况,由此引发了网络消费者的抵触心理,最终导致广告效应低下。另外,由于网络广告邮件信息泛滥,有些信息接收者在处理邮件垃圾活动时其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甚至不小心将重要的邮件给删除了,给消费者的个人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此外,网络消费者对突然出现的全屏广告更是反感,因为有些广告的退出还需要点击若干次后才可以退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生活,以至于有些网络消费者会以骚扰理由投诉广告电商服务企业。

  (二)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均手机拥有量屡创新高,而电商服务业有关企业也意识到,以手机为媒介传播广告信息将会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手机广告的出现也给手机用户个人信息资料的泄露带来了可能,使得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无端泄露,对于消费者而言,严重地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甚至有些广告服务企业未经用户许可随意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开展商业活动,这种行为从法律角度来看,已构成侵犯隐私权要件,需要受法律的制裁。另外,广告服务企业所传播的信息大多数为欺诈性、虚假性内容,以至于网络消费者常常对所有广告信息均产生怀疑的态度,最终影响到整个广告业宣传信息内容的可信度。因此,对于信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提升,以保障客户的个人利益。

  (三)新技术投入引起模式不适应的问题

  新技术的投入对于电商行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新技术所带来的新模式及新机制往往会带来一定的不适应性。比如说人力资源服务,新技术的投入会给传统的信息沟通及行业资源管理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虚拟性,对人员配置、技术应用及信息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人员流动性较高对技术保密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说,电商服务业体系中因新技术的投入会引起人员分布呈分散化,这不仅加大了人员管理难度,而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会降低信息反馈、传输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因此,这一系列因新技术投入引起模式不适应性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且对于其中引起不适应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五、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壮大产业规模

  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后,我国国内日益注重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其中内容指出要加强升级电商服务业产业结构,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事实上,电商服务业产业中的各个环节部门都是因社会专业化分工达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因此,为了进一步壮大电商服务业产业的规模,需要充分利用多样且灵活性的模块结构,构建更为专业且功能更为强大的服务业产业,从而实现电商服务业产业下的各个企业的互动发展,由此提升国内电商服务业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有利于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并且帮助企业高效利用资源,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运行风险,因此,有必要从企业的体制及内部机制方面着手来实现。根据当前电商服务业产业经营现状来看,其内部的资源管理、诚信管理、成本管理及人员管理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至于整个国内的电商服务业产业有关企业发展相较于国际而言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现有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处理好内部管理工作。首先,各方面管理工作均做到职责分明;其次,企业各个管理层次之间加强协作与互动,使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由此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实现资源节约、核心业务强化、效率提升等目标,并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三)加强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加上发展水平不高,以至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而电商服务业是典型标准体系不完善的行业。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国内电商服务业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就需要建立与国际统一的行业标准体系,首先,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以发展电商产业的重点服务领域;其次,做好重点试点工作,实现以点带面加快发展标准推行与实施的目的;最后,积极发展第三方标准服务机构,从而为电商服务业提供相关信息数据,全面构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四)积极引入新理念与新技术

  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新理念的支持与更新,通过不断拓宽商务服务范围,促进电商服务产业的发展。另外,电商服务业产业在信息网络技术背景下,应为广大网络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且个性化的服务,与此同时,通过更新理念、转变传统服务观念,拓宽服务的可交易性,实现用户与企业之间互动的目的。事实上,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就是新理念与新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型服务形式,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电商服务平台集成更多的信息及资源,从而为广大网络电商服务应用者提供更为专业且优质的服务。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商业服务业的起源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及其产业结构、发展历程进行了叙述、介绍,同时,将国内电商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商服务业产业的发展,使其能够与国际电商服务业产业水平相接轨,为广大服务用户提供更为优质且专业的服务。

  返回目录>>>

  护理毕业论文 1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提高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某医院儿科输液室近3年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找出穿刺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

  结果近3年共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1462例,静脉穿刺1次成功1033例占70.66%,2次成功321例,占21.96%,2次以上成功108例,占 7、39%,穿刺失败584例,其中426例与患儿及家属方面的原因有关,346例与护士本身的原因有关,74例与环境因素有关。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除客观因素外,护士主观因素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和护理技术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 头皮静脉 穿刺失败原因 护理对策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见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项目,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操作技巧,对临床护理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既减轻病儿的痛苦,又有利于疾病恢复。由于小儿头皮血管细、弯,较直的血管短,且不够充盈,加上小儿躁动,穿刺难度大,难以固定,致使穿刺失败效率高,现将在临床工作中发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以便提高护理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共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1462例,其中静脉穿刺1次成功1033例,占70.66%,2次成功321例,占21.96%,2次以上成功108例,占7.39%,穿刺失败584例,其中108例有2次以上穿刺失败。

  1.2方法

  针对患儿不同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血管特点进行评估和调查分析,了解患儿的病情,家长配合程度,心理状态,输液量、性质,患儿血管特点和针头大小情况等,并根据评估调查结果,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穿刺部位,进针长度、角度和不同的穿刺方法。

  2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2.1护士本身的原因

  2.1.1心理因素

  紧张、胆怯,尤其是新上岗护士,面对病儿及家属,对自己缺乏信心。一次穿刺失败时,不能坦诚面对,而是自责、慌乱,不能正确对待患儿家属的刺激性言语。有些家属在穿刺前表现过于紧张,对护士期望过高,要求一针见血,这些给护士添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使本来能穿刺成功的血管也变得无把握,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儿科护理工作繁琐,很多护士不愿意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造成负性情绪影响,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注意力,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同时因工作忙,疲劳、身体处于生物低潮期或个人进步受挫,或在同事、护患、家庭等关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都可导致心烦意乱,造成穿刺失败。

  2.1.2技术因素

  护士的技术水平是直接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包括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经验,是否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等。

  ①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针头或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不合适,或深或浅,在未看清血管的情况下,盲目操作。

  ②判断不准确,即穿刺针已到达静脉血管内,但由于循环不良,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细针尖细,血管压力小以及穿刺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或斜面紧贴血管壁,致使回血不畅或无回血,自认为穿刺失败而再次穿刺。

  ③穿刺前准备不充分,输液前没有对患儿头皮静脉及血管条件认真选择而草率进针,待针尖穿入皮肤后,局部皮肤、血管发生收缩,从而看不清血管走向。

  未清理干净患儿头皮胎脂、毛发,因此,固定不好,胶布松解或穿刺针滑脱。胶布准备不足或未准备,在重新准备胶布的过程中,针尖位置发生改变,出现刺破血管或漏出血管外。

  2.2患儿及家属方面的原因

  2.2.1合作性差

  患儿到医院这个陌生环境,看到不熟悉的人穿着特殊的衣服,深感恐惧,加之头皮静脉穿刺强行固定头部,便出现哭闹、乱动、不合作,这样就增加了穿刺难度,在此过程中,易触碰针头,使针头位置发生改变,致点滴不畅,造成局部液体渗漏或患儿自己将针头拔出。

  2.2.2患儿静脉状况

  患儿年龄小,头皮血管细、壁薄,末梢循环不好,进针后回血慢或无回血。小儿体态较胖(或水肿)时,其静脉一般较隐匿,往往使操作困难。小儿疾病的影响,一些疾病,如秋季腹泻引起患儿进食不足,甚至进食困难导致脱水,严重脱水及循环衰竭患儿血管灌流量不足,血流缓慢,血管腔不充盈,穿刺后不易回血,导致穿刺不成功。

  高热的患儿血管收缩,脆性增加,易穿破血管。长期输液的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大量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皮下瘀斑,给穿刺造成困难。拔针后血管保护不当可出现皮下淤血,致皮肤青紫,给再次穿刺造成困难,静脉穿刺针孔多,间隔时间短,进行再次穿刺时,可能因为原针孔已出现硬结、阻滞或血液外渗等导致穿刺失败,或因使用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血管壁受损,管壁增厚、变硬、官腔变窄,弹性下降,导致穿刺失败。

  2.2.3患儿家属因素

  患儿有病,家属在旁守护,对患儿疼爱有佳,看到孩子啼哭,自己也跟着掉泪。因此,家属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要求很高,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而影响操作结果。

  2.3环境因素

  光线不足,较暗环境下操作容易导致穿刺失败;气温低,尤其是冬季,血管收缩变细,穿刺困难;输液空间拥挤,噪声等容易引起护士心理紧张,此外输液器具出现故障等因素也会导致穿刺失败。

  3.护理对策

  3.1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及思想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每位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诚信。无实际工作中,应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在实践中历练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地掌握护理技术,把镇静、果断、细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入到实际工作中,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运用沟通技巧,消除或缓解患儿紧张恐惧情绪。有些患儿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来到医院就变成对医护人员技术操作的苛刻要求和百变挑剔,在操作过程中,一旦不如所愿,就表现出不满,甚至愤怒和出言不逊。作为一名护士,要有真挚的同情心,理解体谅患儿家长,对患儿多加鼓励,予以爱抚和亲近,不要训斥,保护其自尊心,要以良好的心态、言语得到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3.2做好准备工作

  环境要安静宽敞明亮,输液器具要认真检查,选择合适的血管、针头和体位,剃去局部毛发,充分暴露血管。患儿体位应摆放舒适,在颈肩部垫一枕头,抬高患儿头部,呈侧卧或仰卧位,便于操作和固定。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小儿头皮静脉中,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较粗、直、不滑动,易观察,固定良好,输液通畅可重复使用,尤其适合留置套管针头;

  眶上静脉位于小儿头皮上方额角处的浅静脉小分支,因血管管腔较细,容易渗漏,耳后静脉位于耳廓后方,枕后静脉位于耳后静脉的后方,这两条静脉显露较清楚,粗长而直浅,但一般不作首选静脉穿刺部位,因为婴幼儿静脉穿刺完毕,通常是呈搂抱姿势卧于照顾者臂弯,此体位容易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导致液体外渗。同时要做好患儿和家属的心理护理,护士自己也要调节好情绪,确保双方以放松的心态进入穿刺程序。

  3.3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血管较深,可在手指探摸下进行穿刺,用拇指或示指尖顺静脉血管的凹陷方向探摸,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划一标记,消毒后顺标记线穿刺,对严重脱

  水循环衰竭的患儿,穿刺针尖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当针进入血管腔内无回血时,可稍等片刻再行抽吸,若仍不见回血,但有刺入血管的落空感时,可试注入液体,如局部不肿胀,即为穿刺成功;也可用2%654—2拭擦几下,2—3分钟,因其具有扩张局部浅表血管,提高血管充盈度的作用,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应注意保护头皮静脉,在条件允许时,应选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轻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同时有保护血管、减少外渗、用药及时等优点。

  对于血管能见度低者,可采用静脉穿刺引导仪对血管进行寻找、定位、引导,它能区分静脉是否硬化、破损,区分小儿头皮动、静脉,有效避免误入动脉,提高护士对小儿头皮静脉整体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解决穿刺难题,对不合作的患儿在可能情况下,让患儿家属回避,由其他护士固定好患儿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将患儿送给家属,避免家属的情绪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

  3.4力学原理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针对高热、脱水、血液粘稠度较高,血管不充盈等种种原因使回血慢而少,回血只能达到针梗处而不能到达透明胶管处,往往在回退针时见回血,造成穿刺失败。

  低瓶高调法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此方法是根据压力原理对输液瓶高度进行调整,当液瓶高度与操作台平行时,输液管内液体静压相当于大气压,而人体静脉血管内的血液压力大于大气压,两者形成压力差,所以易见回血,提高穿刺成功率。

  当液瓶抬高时,则压力差减小,回血速度慢,往往在回退针时见回血,穿刺成功率低。而将输液管调节器置于滴管下是为了减少回血时遇到的阻力,调节器置于高位时液体向后压缩的范围增大,从而使阻力减小,有利于穿刺回血。

  3.5做好穿刺后及拔针的护理

  穿刺成功后要正确固定,以确保输液过程顺利,并加强巡视,小儿滴速一般为20—40滴/min,注意根据病情、药物浓度及输液量随时调节滴速,以避免因输液过快引起液体外渗,而影响输液顺利滴完。拔针时,可多备一些酒精棉球,让家长抱住小儿头部,护士一手固定针柄。

  另一手用酒精棉球轻擦胶布与头发,以便分离胶布,减轻因胶布粘住头发而引起疼痛,将胶布全部拿掉后,再缓慢外移针柄,在出皮肤前宜慢,出皮肤时宜快,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眼,避免引起局部瘀血。按压时间不可过短,尤其对凝血机制差、哭闹不止的小儿,更应适当增加按压力度和时间。

  4小结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不仅限于书上传授的方法,我们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苦练扎实的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在操作中要保持稳定轻松的情绪,注意与患儿及家属有效沟通,力求在操作中做到一次成功,不仅能保证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属的心理负担,更好地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宝贵时机,同时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艳红,曹逸婵、社会因素与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关[J]、山西护理杂志,1995,9(3):101—102.

  [2]杨士云、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49、

  [3]许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86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3):96、

  [4]黄爱春、浅谈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80—181.

  [5]潘兆霞、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182—183.

  [6]冯敏,刘安琴,孔蓝芳、山莨菪碱扩张局部浅表血管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187、

  [7]张维珍,范力明,叶茜,等、不同人员应用静脉穿刺引导仪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对比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331—1332.

  [8]韩永菊、力学原理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79—180、

  护理毕业论文 2

  【摘要】健康教育是在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具体的护理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用药指导、行为指导、出院指导等。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国人的健康理念、生活质量品质及消费理念也随着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高层次、高质量和全方位的需求,因而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护理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把整体护理工作做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显得非常重要。

  1、 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是医院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住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病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促进身心健康。

  2、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其周围环境及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精心诊治。因此,护士要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热情并微笑接待患者,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环境并带领至床旁,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管理制度,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及作息时间,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器。观察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及生理状态,稳定患者情绪,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快速进入患者角色,有利于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

  2.2 心理指导

  当患者的社会角色及环境突然改变后,会产生不适感、紧张、焦虑等情绪,特别是危重患者会不能接受现实,处于一种高度紧张、恐惧状态,导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让患者了解有关资料,使患者主动掌握一些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利用录像宣传医学知识,提高患者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

  其次,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共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更进一步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应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并耐心为患者解答所提问题,介绍该病的病情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心理康复,最终战胜病魔,回归社会。

  2.3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供能量,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不同患者需要不同的饮食,根据患者所患病种,给予相应的饮食。如腹泻病人应给予高热量、低脂、低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补充液体,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机体正常营养能量的供给。

  高血压患者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胃炎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摄入过热、过冷、过于粗糙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糖尿病患者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2.4 作息指导

  根据科室病房管理相关制度,与病人讲解并解释,需按照病房规定统一作息,并说明按时作息的重要性,良好的作息,可以促进康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

  2.5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严格按医嘱给药,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方法、药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知识。

  2.6 特殊指导

  凡需临床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都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做出相对应的特殊指导,如糖尿病的患者应限制糖类的摄入,骨折患者应注重康复期的功能锻炼等。

  2.7 行为指导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传播疾病知识,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在知识宣传的同时,对病人的疾病知识获得情况作出评价,并掌握病人的信念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帮助病人建立起健康行为。

  2.8 出院指导

  出院前进行的教育,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及自我照顾能力,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早日康复的方法。

  病人情况稳定或康复即将出院时要对病人进行出院教育,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恢复健康需要较长的进程,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康复情况,重点介绍合理用药,饮食营养、生活起居、康复训练和防止复发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及随诊时间等知识,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人生之旅。出院后需要连续服药的患者,应告知病人严格按医生规定的'时间、给药途径、方法服药,定期复查服药的效果,用药后如有异常的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复查。

  3 、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讲授法 主要是针对患有相同或相近疾病的多数病人或健康人群,通过集中讲授某一专题的健康内容达到向听讲者传递相关知识的目的。可指定时间进行课堂讲座的形式给同一病种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病友间也可互相交流,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3.2 谈话法 谈话法是护士根据患者和家属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问,引导其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及病情后,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措施,从而更好的得到治疗。

  3.3 演示法 演示法是护士配合讲授或谈话,将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展示给患者或家属,或者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或所示教的技能。如教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注射针注射,发生心绞痛时应如何自我急救等。

  3.4 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方法。

  3.5 传单法 传单法是指单页的文字及美术宣传品,可结合实际,针对患者和家属区的需要,比较详尽的阐述某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家属以及现有的客观条件,选择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

  4 、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因时而异,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和照顾者的知识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检查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策略,使患者早日康复。

  5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护士只有在完成对护理对象的技术护理的同时,也完成健康教育护理,才真正实现了整体护理的目标。另外整体护理也为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把护理健康教育融人护理工作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也使护理领域得到扩展,护理功能得以完善,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护理毕业论文 3

  【摘要】妇产科特殊的性质及环境因素使得助产士的角色及职责凸显出自身的价值。助产士出于疾病感染的高度危险中,这让助产士工作成为具有高风险的职业之一。充分认识助产士工作的风险和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就显得弥足重要。

  【关键词】妇产护理;助产士;职业风险;对策研究

  妇产科在医院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妇产科特殊的性质及环境因素使得助产士的角色及职责凸显出自身的价值。一方面,作为护理队伍中坚力量,助产士自身肩负着病人母子平安、人命关天的责任。助产士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新生儿的安全、工作节奏快,助产士本身除去责任重大之外,还承担着职业及心理上的压力。尤其是,面对无处不在的感染机会,助产士出于疾病感染的高度危险中,这让助产士工作成为具有高风险的职业之一。也正因为于此,充分认识助产士工作的风险和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就显得弥足重要。

  1、助产士职业风险概说

  1.1助产士角色风险。助产士的角色过去单纯存在于产前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助产士的角色呈现出多元的特征,逐渐成为集产前指导、产中助产、产后护理于一身的综合体。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助产士的劳动强度。而且,助产士在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助产工作不仅仅是一项体力劳动,还是一项脑力劳动。各种舆论、社会压力让助产士在工作中不能够在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否则会引发注入医疗纠纷等问题,威胁到助产士自身的职业发展。

  1.2助产士责任技术风险。诚如上述,助产士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因此,助产士往往深感自身责任重大,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基础护理理论实践水平。而技术高低和水平差异是助产士群体产生职业分化的重要因素。那么,要求助产士群体具有高度责任心、敏锐观察力,保证母婴安全。

  1.3职业暴露风险。首先是器具损伤风险。助产士在助产操作、急救过程中必然需要面对各种器械的操作。而上述器械往往锐利,对于助产士的皮肤有极强的损伤。如果不能很好滴加以处理,往往会造成各种感染。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类似于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一旦造成医疗器械的损伤,又跟易感人群之间有密切的接触,则造成一定的危险。其次是羊水、血液等各种感染源的感染风险。助产士在实际的工作操作过程中会面临产妇羊水破裂、血液、体液污染及病变部位的感染等诸多威胁,一旦处理不当,后果则不堪设想。再次,环境风险。助产士工作的环境往往要求消毒严格,但是,环境相对嘈杂,要实现环境的消毒与安全,就必然通过消毒液、紫外线等多种渠道。消毒液杀菌作用固然明显,对于助产士的身心损害也是不容小视的。紫外线辐射更会影响到更为明显些。嘈杂的'环境让助产士身心疲惫,心情易于烦躁、易于动怒,对于助产士的生活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制度风险。尽管助产士工作压力大、强度大、风险多,属于职业高危行业,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助产士的护理补贴和职业防护工作却做的不到位。制度的缺失让助产士的生产、生活面临诸多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助产士工作积极性提升。

  2、助产士职业风险防范措施

  2.1强化角色意识。助产士角色工作强度高、责任重大、事情繁复,助产士要树立并不断强化自身角色意识,让助产士工作本身更为安全、顺畅。一方面,助产士要不断增强自身体质,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够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面前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昂扬的精神。同时,助产士要加强自身自信心的培养,让自身能够积极应对社会上的各种质疑的声音和不良作风的诱惑,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住在这里。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区,又能够让自己不影响他人尤其是产妇情绪。此外,助产士为了更好滴履行自身的角色,必然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熟悉工作中存在的潜在的法律问题,尽可能避免医疗行为和医疗矛盾。

  2.2提高技术水平。助产士的角色危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患者对于医生及护理人员要求的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助产士不断扎实学习护理及其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行为和业务水平。同时,助产士的从业危机也来自于同行业、同群体不断的竞争压力。这要求助产士要熟悉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产妇存在的异常情况,并用专业的知识进行疏导和处理,以保证母子平安、理论知识水平上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2.3完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首先,针对器具损伤及各种传染源的威胁,要强化助产士自我防护教育的力度,通过不断提高助产士的安全操作意识,了解助产士行业的职业感染的风险。同时,要熟悉并熟练掌握助产士相关的预防感染的知识,以正确、理智的态度来对待感染行为本身,不断消除助产士自身存在的恐惧心理。其次,针对羊水、血液等血液传染源的高危威胁,助产士应当加强职业防护力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对于医疗器械的操作上,助产士要十分小心,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既要注意不伤及别人,也要注意不能伤及自身。操作完成后,助产士要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和废物,要不断做好职业防护的演练,养成沉着、冷静的工作作风。树立标准意识,所有患者一视同仁,采取普及性保护。严格洗手、手消毒步骤,严谨徒手接触血液、体液及产妇分泌物,对于产妇的人工破膜、接产会阴缝合等操作要戴双层手套。

  参考文献

  [1]马冬梅,周杏仙,王芳、助产士职业暴露调查中低报告现象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28—329。

  [2]梁贵生、噪声与健康、护理研究,2004(9):1511。

  [3]毕红丽,潘淑杰,李玉洁、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17—5618。

  [4]王凤春,韩翠、存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2,16(8):445。

  [5]李积柳、加强助产士法律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362。

  护理毕业论文 4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护生加强岗前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规范教学内容,加强师生沟通,正确处理教学的双评关系,提高护生法律意识。结果:儿科的教学管理、带教个人及教学质量和护生实习情况均处于优良水平。结论:提高了儿科护理带教质量,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护生因素

  (1)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2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3社会因素

  (1)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对策

  2.1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3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2]。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4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3]。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5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6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3、小结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给带教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患者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水平,可使儿科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力群,李湘苏、简论护理临床见习带教的原则[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66—67。

  [2]杨丹,张德辽,刘成霞,等、新形势下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与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86—187。

  [3]姜安丽,李树贞、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67。

  [4]罗泽玲,杜春萍,周珏、护理临床教学中教师角色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40—41。

  返回目录>>>

  本科毕业论文 1

  [摘要]本文探讨全国各医学实验室纷纷通过ISO1518审以及“五改四”的医学检验技术类的学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这两大形势下如何做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实习生的临床带教。

  [关键词]医学检验;四年制本科;实习带教;教学方法

  “检验医学”是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1],不同于被动向临床提供所需检查结果的辅助科室性质的“医学检验”,所以需求是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而不是技师型。10到12个月的检验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2012年9月,教育部将医学检验(101001)[2]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改为医学检验技术类、四年制、理学学士学位。这一改变恰恰体现了现代医学检验本科生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五改四”的这批技术类实习生将于今年暑期进入临床实习,如何培养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学生需要每一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工作者考虑探讨。

  一科室领导层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教学组,择优选拔带教老师;实行专人专岗负责制,进行有序的组织和分级管理

  本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副主任分管,总带教老师承上启下进行统一安排。各专业组选一到两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技师作为专业组带教老师,具体落实专业指导、密切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条件的科室甚至可以实行“一带一”带教模式。教师平时工作中的慎密求实、从容熟练潜移默化的教导了学生,同时教师们由于带教需要,就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准,对个人及科室都是极为有利的。实习生人数多的科室可以在学生中选出一到两名实习组长,帮助老师管理的同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化管理;注重岗前培训,特别是要树立实习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对于进入科室的一批不同层次的实习进修人员,必须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实习生进入科室的第一天,由科主任监督、总带教老师负责安排老师对实习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当然包括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侧重生物安全培训[3],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不能“重测轻防”。所以科室有责任在实习生进入实习工作前上一节生物安全培训课,且在平时工作中时刻提醒学生,确保每一位实习生在整个实习阶段保持生物安全意识。

  三结合院校的实习大纲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

  定分层次的'教学计划,明确各专业组必须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实习生并不是学会操作就算完成了实习任务,应该注重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实习生需要学会分析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不是真正所需要的、合适的、符合临床症状及诊断的结果[4],这就需要深究,牵扯到方方面面。

  1引导学生树立全面质量意识,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生命线。每一个结果都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强化学生“质量第一”的观念[5]。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为了树立质量意识、加强理论学习,科室每周的业务学习中专门安排了质量控制方面的专题讲座。

  2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加强学生检验基本操作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最近几年,越来越先进的检验仪器以及各种完善检测系统在检验科得以普及,无疑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可能会让实习生不知道如何学习、感觉没学到知识。所以要求学生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流程,了解仪器的操作过程,提高对检验结果随机应变的判断能力,同时还加强手工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6]。

  3注重报告单的审核与签发能力培养

  实习生没有权限发放检验报告,但作为一年后的检验工作者,实习期间需要学习报告单的审核与签发。本科室安排每位实习生在各专业组的最后阶段观摩老师发放、审核检验报告。具体包括结果的前后对比、异常结果复查及登记、急诊结果优先处理,危急值处理流程,检测后标本的保存,等等。

  4培养学生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注重与临床方面的沟通

  检验医学已经进入了“标准化”和“临床化”的时代[7]。规范学生标准化操作的同时,注重培养临床诊断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遇到某些特殊、矛盾的检验结果时,首先要自查,保证自己的检测结果准确无误。然后主动与临床沟通,如实反映,与临床医生共同分析其标本采集是否有误、结果与临床治疗和用药情况是否相符等,做到对每一份标本负责。

  四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做好本科生的论文带教工作

  根据各院校大纲要求,也为了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独立的撰写论文,本科室一直重视实习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

  ①选拔优秀的论文指导老师。

  ②保证充足的论文写作时间。当然还需要学生利用好平时工作的空余时间。

  ③提早落实毕业论文,改变以往不少同学因实习后期忙于考研究生、公务员、忙于寻找工作或转实习等导致无法静心写作的状况。

  ④科室举行实习生论文预答辩,以便学生回校后答辩更加顺利。

  五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进行业务学习

  必须重视实习生的业务学习,每月至少安排2次理论讲课,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习质量,跟上最新发展状况。实习生已经学习了大学所有课程,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不适合再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业务讲座,注重“教”而忽视“学”。科室要求年轻教师与时俱进,学习并应用目前较流行的PBL教学法[8],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最后由教师点评,给予补充纠正并适时对实习学生的一些大胆的思路给予肯定,再由教师即时延伸和扩展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

  六制定化考核标准,通过考核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实施个体化教学,注重考核实效

  检验医学的实习相当重要,可以通过PDCA循环的实习教学模式保证质量。PDCA循环[9]就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顺序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找出每位实习生薄弱点,个性化教学,循环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实习生的考核很重要,科室制定了量化的考核标准,实行千分制管理。力求公平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同学,总分1000分。比如:

  ①各专业组业务考核满分100分(共六个专业组,满分600分);

  ②毕业论文考核满分100分;

  ③业务学习考核满分100分;

  ④医德医风考评,满分100分;

  ⑤实习生出勤管理,满分100分。积分在800分以上者评为优秀,701~799分为良好,积分在600~700分者为合格,低于600分者为不合格。

  七根据学生爱好,侧重某亚学科的教育,培养专长学生,增加就业机会

  医学院校扩招、医院招聘标准提高等因素导致如今的检验毕业生就业困难。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医学检验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将目光只瞄准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甚至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及医疗公司应该得到更多的青睐。科室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实习安排时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及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个性化的安排实习轮转。比如:对血库工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血库轮转时间加倍安排;对去医疗公司感兴趣,侧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甚至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去公司轮换学习。综上,医学检验科早已不是简单的辅助科室,作为当今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技能应用型学科需要不断提高检验医学的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报告。这就需要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全面,实验操作规范、动手能力强、能和临床医生平等交流的检验医学人才。所以本科室成立专门的教学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习大纲、注重量化考核,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质量控制意识、基本检验操作、报告单审核及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考虑侧重亚学科的教育,同时不忘科研能力的培养。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医学检验实习带教的培养模式及新思路,以适应社会需求。

  本科毕业论文 2

  摘要:高职教育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视,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现代化市场对于人才的整体需求,高职教育正在大力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对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现状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审美;提升

  在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大力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形势下,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也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整体学习需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将素质教育作为各个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我国素质教育当中包括思想、文化、身体以及审美等等,素质教育最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而其中,审美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高职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教育中的一部分,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精神。

  一、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职美术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精神文明世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物质文明的整体建设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在这种形势下,艺术作为人文科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将真实的社会现状以及艺术灵魂反映出来,学生学习艺术、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观,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渐在实践当中找回真实的自己。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将其自身的自我性开发出来,而且能够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提升其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审美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有利于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前教育行业不断大力改革和深入的形势下,我国在人才、质量以及数量结构方面与之前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和提升。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但是我国经济仍然处于转型期当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当前现代化社会当中,对人才自身的创新能力要求也都有了明显提高[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属于一种多元化的培养措施,其自身的人文精神将创新理念也一并融入到美术教育当中,美术艺术自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创新性,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提升的现状分析

  (一)对美术课程的整体重视度不够

  在高职美术教育过程中,由于之前受到一些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影响,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度仍然不够,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实施的必要性。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学美术学科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美术课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而逐渐变成了必修课中的一种。因此,相对之前而言,无论是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促使美术教育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高职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来说,大多数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上,也远远不如其他学科[2]。而美术课程纳入到选修课程当中,不仅没有被告示重视,反而学生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看重结果,对学分、成绩比较重视,对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很容易给学生造成美术课程学习的消极影响。

  (二)课程体系太过于陈旧

  美术教育是通过对美术作品自身的特点、流派、内涵以及时代变迁等各种各样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不仅对我国国内美术作品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还对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进行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在对这些作品的了解过程中,逐渐提升其自身的鉴赏,形成具有学生个人特色的审美观念。但是当前现有的高职美术教育体系太过于陈旧,很多内容都走形式化路线,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来说,都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影响。学生在开设课程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并没有与时俱进,也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3]。很多院校在开展课程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以鉴赏为主,并没有与设计、建筑等一些新兴行业进行有效结合。与此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很多教师都是按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实际教学内容与美术学科的整体发展背道而驰。

  三、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论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无疑都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引导学生用心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促使学生能够将正确的审美观念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大自然当中,对其他的一些领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发现不同领域的美。教师应当逐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利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4]。在对新课程进行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大文学家自身对一些经典美术作品的描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培根的“谈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书中就有大量对艺术的描写,这些描写更加的详细,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高职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都会开设一些中外名画欣赏的课程,在对课程的整体选择上比较少。教学内容也单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概述之后,陈述一下有关作品的人物、背景等等,并没有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方面着手,在保证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基础上,要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将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在课程开始之前先进行一切的预习活动,这样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5]。比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画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单纯知识的讲解,传遍成为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前,将学生按照个人能力公平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思想意识形态等内容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课堂上的时候进行讨论,最后安排一个代表来对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陈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职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提升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且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也需要有所提升。高职美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学生审美能力有效提升的根本目的,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有利于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美术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罗诗琦。浅析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05)。

  [2]徐莉。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3]韩剑南,钟芸梅。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程度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7)。

  [4]徐喆。高职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06)。

  [5]丁美霞。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09)。

  返回目录>>>

  大专毕业论文

  摘 要:电工电子实训是各高校2005年后新开设的一门以实际操作为训练手段,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的课程。针对几年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实训中各位老师遇到的常见问题,如安全用电、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焊接技术、收音机装配调试等。

  关键词:电力大专毕业论文

  电工电子实训课是大专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传授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电子工程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手段,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由教育部重点扶持的实训项目之一。通过实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因此,对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人结合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产生一切动力的源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导师,因此,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结合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程中涉及到收音机的装配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展示上届学生的作品与成果,将上一届学生制作完成的收音机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听,感受一下上届学生的学习风采和学习成果。这些作品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超上届学生的作品和成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加电工电子实训项目,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电的基础知识、正确认识常用的元器件、并掌握其性能和工作原理、熟练使用常规仪器等。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并通过自己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切身体会依靠自己能力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一定要注意,实训的内容应随着知识的更新而不断深入和层层递进,适当增加实训项目,进一步体现实训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例如在电工方面,可以在简单的低压配电和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基础上,增设综合应用控制比较复杂的三台电动机等内容;在电子方面,立足于原有的焊接练习、万用表安装调试、稳压电源制作等基础课程,增设关于多谐振荡器、数字抢答器、数字计数器、环型流水灯等制作内容。而且,在增设了实训项目之后,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更多的优化组合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来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同时,又能对于同样的实训项目结合学生专业要求达到不同的实训目的。

  三、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学”中得到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置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了解电工电子的相关技术和操作流程,利用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践效率。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实训成果。在进行实训时,可以根据理论基础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通过内容选择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并独立制定实验方案、方法以及步骤,然后由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方案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保证其实施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实效性。实验结束之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从中做出正确指导和评价。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所有元件,将所有元件焊接起来形成电路,然后对电路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也应该有步骤、有计划,比如按照一定顺序检查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并让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调试和测量,提升其成就感和兴趣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改进实训教学模式,比如现在广泛应用的计算机分析和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模拟技术和仿真技术等,这些高端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就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鼓励学生不畏错误和失败,大胆动脑和动手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在确保做好各种安全措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动手进行操作,比如在做日光灯管实验以及电动机正反转实验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短路的现象,甚至引起个别学生的恐慌,不敢打开电源,导致实验不能继续完成。针对这类现象,教师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大胆操作,不要害怕,尽量完成实验项目。面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只要不违反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我们都要给予允许,让他们在不断的失败和失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当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问题式的启发,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实训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提高对于大专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自身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争取做到在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让他们拥有一定的工程经验,逐渐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能够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返回目录>>>

【大学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03-27

大学生毕业论文11-08

浅谈大学生毕业论文04-09

大学生插画毕业论文03-19

大学生雕塑毕业论文03-28

大学生毕业论文模板03-28

大学生体育毕业论文03-27

瑜伽的大学生毕业论文03-30

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评语07-28

大学生毕业论文评语大全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