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题目:浅析小学四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语文新课程在阅读教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越来越强调和倡导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所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 那是最愚蠢的”。然而, 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 仍拘泥于传统的阅读教学, 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法实现, 基于此, 本文将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教材特点及阅读状况, 探索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提出若干建议, 从而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阅读的主人”。
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个性化阅读教学”, 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让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展现出来, 这就必须要强调和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表现在两个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爱, 有自己独特的欣赏、鉴赏能力和水平。
首先, 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北大荒的秋天》, 在这一篇文章中写了金秋时节北大荒的原野、小河和天空三个部分, 不同的学生喜欢的部分也不一样, 有的觉得原野部分写的好, 有的觉得小河部分写的好, 当然也有的学生会觉得天空部分写的好, 对于自己觉得写的好的部分, 学生当然更乐意阅读, 也更愿意倾注感情的去朗读, 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后, 我们经常能在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一句课堂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尊重,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基础, 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材料。这样以来, 不仅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 从而达到“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 在兴趣中增进课文的理解”的双重效果。
其次, 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式有朗读、辩论、表演、讨论等等多种形式, 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 选择阅读的方式也不一样, 有的喜欢自己在室外大声朗读、有的喜欢在室内安静的阅读, 有的喜欢将阅读材料当作剧本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 还有的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俗话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 在课外阅读时间, 老师就应该鼓励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 让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确立教师的主导性
四年级语文教材特点的分析《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框”, 因此, 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主导作用的丧失,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启蒙者, 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自身的主导作用。另外,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毕竟还小, 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因此不免在阅读中会产生不正确甚至荒谬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交流, 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但对学生荒诞的想法要及时加以引导。例如, 在《卧薪尝胆》一课中, 有的学生就体会不到越王勾践坚强不屈的品质, 甚至觉得越王勾践过于愚蠢, 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学生, 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斥责学生的这种想法, 而是要从“勾践不忘报仇, 不忘兵败的耻辱”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勾践的坚强不屈。
三、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个性化阅读的开展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诗人舒婷曾说过:“诗歌是一粒种子, 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尽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能够兴致勃勃的阅读、专心致志的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 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将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阅读出来, 可以不限次数的反复阅读, 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借住现代多媒体设备, 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课件, 生动形象的将文本内容演绎出来, 让学生通过“看”的过程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之后, 可以再让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表演”出来, 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更能调动学生想要继续阅读的积极性, 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 个性化阅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参与, 赋予其主体地位, 但同时也要继续保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把阅读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 学生就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中发展阅读能力, 强化阅读体验, 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6篇导航: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第二篇:浅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第三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第四篇:浅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重点及优化策略
第五篇:浅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互动
第六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路径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一、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合乎素质教育的目标。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击破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消除“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从而通过崭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除乏味感,实现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尝试解读文章作品,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
(2)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促进语文写作水平的大幅提升。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使写作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告别原有的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使他们在体会文章语言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并懂得熟练运用;使他们铭记一些名句,在写作中灵活引用,增强作文效果。
(3)有利于健全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质,不仅仅体现在他们对文章作品的鉴赏能力上,还体现在通过文学素养能够健全学生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美丑善恶,从而使小学生从心里远离那些不合时宜的腐朽思想和社会风气,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长远的未来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1)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努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美的诗文,这些优美的诗文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良好的契机,利用这些诗文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比如《悯农》,老师可以将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释,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懂得这首诗歌是描写农民的,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他们深知农民的不易,要热爱劳动,厉行节约,从而为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寻找到活生生的资料。
(2)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语文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化。语文教师可以在春天时组织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发现春天,努力寻找春天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并对文章或诗歌进行解说。比如很多学生可能会背诵出高鼎的古诗《村居》,并对诗歌中的小草、莺、风筝、杨柳等警务进行说明,在说明的过程当中,他们自然对春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接触文学名著,阅读文学名著。这样做,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热爱阅读。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讲解巴金《鸟的天堂》一文时,语文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巴金先生的其他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对巴金的作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使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所突破。
(4)强化作文训练,让文学素养化为有形。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固然重要,但是,光有文学素养却无法表现出来,也没有达到培养文学素养的终极目标。因此,语文老师要强化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并鼓励他们合理运用所积累的经典句子,提倡用词的准确性、贴切性,让学生习惯并喜欢写作训练,从而将文学素养通过作文来展现给自己、同学及老师。当然,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可以将其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中传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其他同学要积极引导,让他们明白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使全班拥有一个培养文学素养的良好氛围。
三、小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符合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内在要求的。老师应当针对目前的现状,积极采取得当的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为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做出应有的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不少学生在不同教师面前,表现出异常甚至反常的现象,他们与有的教师心心相印,无话不谈,能主动学好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科;有的却在别的老师面前变得冷淡、被动、甚至反抗。
这是师生情感的共同体验——爱的效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情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接触客观现实时,对现实中的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则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他是伴随各人的立场、观点、经历为转移的。那么,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师生有更多的感情交融呢?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外部环境。
首先,学会爱家长。这里不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去爱家长。爱的效应是互相的,只有你爱他们,他们才会爱你。这里说说我刚接到这个新一年级吧,凭心而论和以前我接触的家长差异很大,从报名的第一天,我看到的没有热情,只有怀疑的眼神。这时,我们不能抱怨家长的素质,文化,我们只有自己来拉拢和家长的关系。在我观察几天后,基本洞悉了家长的想法,他们就是想自己的子女好好成长,希望老师好好教育。那么我怎样才能得到家长的应有支持呢?开家长会时,我给每个家长发了份:告家长书。里面内容很多,从请家长信任老师到孩子刚上学应准备什么。(当然这里面少不了宣传我们学校、老师大部分内容)说白了,这张纸也算是我对家长的承诺书:请他们放心,孩子在我手中,我一定尽力带好!渐渐的,我发现很多家长微笑出来了,慢慢接近我了!第一次家长会我觉得目的达到了:让家长知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算是一个集体了,一个大家庭了。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接下来,我发了家电联系单,这样便于以后更好的沟通。第二天,我收到有家长给我填的内容,把他们家中的电器全写上了,冰箱、电视……当时我真的哭笑不得,但是我清楚,这千万别当笑料来看,稍微处理不好,会给自己以后工作带来麻烦的。第二天我找来了这位家长,他坦诚地告诉我,平时特爱打麻将,昨天是孩子的奶奶来开的会,拿回单子要他填,他想都没想就填了,然后呼呼大睡。我并没因他填错了而耻笑他,于是我笑着重新拿了一份让他填,并说:“这次可要看清楚,别再把你家宝贝家电填上了,我羡慕你们精力充沛,年轻好呀,趁年轻可以干很多大事情……”看他填完了,我收住了话,趁机表扬了他的字写得漂亮!他脸红了说:“我的老师也这样表扬过我的,老师您真好,够细心的,我上午看了你写的那封信太感动了,我的孩子遇见你是他的福气。我刚下岗没找到合适工作,现在正打算开一家雕刻店,我想我会干好的……”
后来在班上我不仅表扬这个家长有志向,还羡慕孩子有一个好父亲。孩子当然高兴,回家表扬自己的父亲,家长的小店现在生意红火。慢慢地,我知道我的付出没有白费,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得家长满意,但是很多家长开始接纳我了。去年,我感冒在家休息,王老师无意告诉给了孩子,结果很多孩子和家长捧着鲜花来看我,当时家中真的成了花的海洋。我真正感觉到:我是最幸福的人……顿时我觉得:窝时没有理由不教好这些孩子的。
不难发现,就是这些实在而又珍贵的资料,教师朴实而真诚的话语,能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教师和家长教育达成了一致性,这样就为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创设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内部手法
1、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以爱的方式加强师生情感培养。
课上,为了给山山一次锻炼的机会,在学习《掌声》这一课时,我叫他站起来读一段话,可他刚读第一字,就错了,他显得很惶恐。我笑了笑,说:“没关系,再来!”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又开始读。可刚读第一个字,又错了。同学们不禁哄堂大笑,有些人还尖叫起来。山山有些惊惶失措,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我。我微微一笑,轻声对大家说:“山山现在需要的不是喝彩声,而是掌声。”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怎么样?再来一次?”他缄默不语,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点点头,他感激地看了看我,又望了望大家,在似乎镇定了下来之后,又开始读起来。这一次算是比较准确、流利地将课文读完了。“读得怎么样?”“好多了!”
“应该谢谢你们的掌声啊!”
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这样,我就把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色彩引入了孩子心中,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情感色彩,感染了学生。从此以后,山山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也喜欢学习语文了,成绩也好了起来。
2、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力求情感互动。
爱有时候是一种触动。这种触动是心灵深处的.一种震颤,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情感互动中享受真正的人文关怀,获得真正的心灵关照,实现真正的生命满足。班主任要珍惜与学生在一起时光,和他们相处时,一定要学会蹲下身子去和他们说话,以他们的标准去衡量所做的事情。特别是面对后进生更要给“优厚”的条件,充分使他们对现实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只要他们一有“闪光点”我们都要创设条件给予表扬,树立并关心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比如:在班上有体育非常好但是成绩平平,我们就要不失时机的表扬,并含蓄地在学习方面给他提要求,这样孩子也乐于接受并逐步提高。有人说,“高兴的记忆永不忘”是有道理的。在愉快的情绪下,人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那么教学必然产生最佳效果。
我班有几个学生,成绩不错,就是太好动,太调皮。每天都会“逗”哭几个孩子,其实他们自己也为自己有这样的毛病而心烦。我没有过重地批评他们,而是笑着对他们说:“老师小时候也像你们一样,很调皮,经常惹同学生气。”学生一听来劲了,原来老师也会和我们一样“不听话”,赶紧七嘴八舌地问:“那你有没有挨老师批评呢?”“你是怎么办的呢?”
我说:“怎么没挨批?还掉过“金豆豆”呢!不过我后来想了一个办法:用白纸订了一本《错误大全》,每次把犯同样的错误写在上面,并附上坚决以后别重犯,每天看看,每周完后自己小结一下,慢慢地,我的这个毛病全改了。这方法包治百病,不信试试!”他们听了如获至宝,也依葫芦画瓢。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有效。现在他们真的不再天天犯同样的错了。心理学中有个“犯错误效应”,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欣赏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而是那些能干但不经意间会犯点小错误的人。当然,教师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要接近学生,告诉他们“我也有过”,更要高于学生,告诉学生“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巧妙地引向真、善、美的殿堂。
3.上课前调动孩子情感驿站。
上课的效果如何和孩子的情感有很大关系,如果上课孩子心情愉悦,这样轻松的就能掌握课堂知识。所以我针对这种情况,特意为孩子设计了心情驿站。我让孩子做了两张卡片,一张黄的,一张红的。红的代表心情愉悦,黄的代表心情烦闷,或者身体不舒服(这样老师就能特别关照“黄卡”孩子上课的状态)。在每天上课之前先亮出自己的卡片,老师先环视一圈,如果发现黄色比红色多的话,老师就先调动孩子积极性,讲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进入课堂。我认为如果在课堂上孩子没进入状态,听课也是白听,浪费时间也苦了孩子。所以老师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是课堂效率的关键。
其实这种情感教育的形成是有助于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一旦与学生形成心理情感的共鸣,就能建立相互信任,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按老师的期望去学习、生活和做人,从而把教和学推向高潮。你爱孩子还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对你时常流露出的情感。让孩子觉得我们时刻都在乎他们。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你的行动,才使孩子有了希望,每位老师身上都蕴涵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去感受孩子所感受的一切,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巧妙加以拨动,如陶行知所说:“要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让我们都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一、关于小学教育语文教学问题的有益探索
1.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
我国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及艺术造诣,语文知识的学习,除了要对作者的艺术手法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与学习古人的先进的情感认知能力,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很欠缺,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没有完全的定型,这时候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采用的情感认知培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感扩展,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予以说明。小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应爱国精神的课文,在此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本内容予以适当的扩展、引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深切爱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及爱国精神,这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的。虽然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打基础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文学修养进行适当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相关语言知识的学习中,积极创造意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习过程中字、词、句的延伸意义的理解与掌握,为后续的复杂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培养目标的改革创新等,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任何存在于社会大环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会的前进步伐,就需要不断的革新与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也一样。正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种种的弊端,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在语文教材中的实例的'选择时,应该选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近的事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对于基础的字、词、义、音的掌握,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反复抄写,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正确的引导,采用各种高效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除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培养能容,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探索所学知识,最终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所学的新知识,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领悟,这对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二、结语
小学阶段是各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各方面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针对其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学模式的模式的改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认知能力的正确引导,对于小学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汉语拼音是奠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意义,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难以长久记忆、发音不标准、缺乏学习兴趣等多重问题,而相关的解决办法也仍然处在探索过程之中。
关键词:语文拼音;潜在问题;策略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奠定中华文化基础的则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识字认字的基础,也是学生奠定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的一步。如果学生能够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夯实自身的汉语拼音基础,扎实掌握汉语拼音的读法写法等,则十分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就显得格外关键而重要。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多重问题与困境。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将深入探析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实践活动中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潜在问题研究
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面对的是初步踏入小学的少年儿童,他们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或长或短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汉语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都有深远的关系。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如下。
(一)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
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例如,在汉语拼音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能够快速记住教师所教授的读法,跟着教师拼读汉语拼音,但事实上,他们很有可能仅仅是在读“望天书”。也即是说,他们仅仅是口中跟着教师读,但脑袋中并没有记下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因此,他们只能够短暂地记住汉语拼音的读法,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便很有可能忘记了汉语拼音的读法,更不可能记住写法。这是汉语拼音教学活动潜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二)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
中国地域宽广,各个省市都有独特的方言发音。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是使用统一的普通话发音标准,但小学生却极其容易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从而导致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小学生极其容易混淆声母的发音。例如,许多小学生会将“b”读成了“p”,或者将“p”与“q”混淆。在读与写的过程中都容易犯错。这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较为严重的潜在问题。
(三)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
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较强,因而他们往往能够快速产生对于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但是,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小学生十分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新颖的事物吸引住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如果窗外有一个人经过或者有一个鸟飞过,都会促使小学生的学习的注意力分散。这就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变得更为艰难。因此,初步踏入小学的小学生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较大的难题。
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针对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针对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以及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等问题,必须采取适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加以解决。而从小学汉语拼音实践教学活动来看,主要可从游戏教学,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学生而言,“不安分”仍然是他们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天生爱玩爱动,而不可能长时间坐在学习课桌前面安静地听教师传授知识。但如果教师能够把游戏与汉语拼音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得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轻松愉快。也正因为如此,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教师应该合理把握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性格出发,把教学活动与小学生所热爱的游戏结合起来,如此,以刺激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动机与动力,能够加强小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熟识程度和记忆刚性度。其次,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教材也越来越系统化。如果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十分有利于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换句话说,只有现代教学环境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们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效用和价值。而小学汉语拼音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够促使教学效率的最大限度提升。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类汉语拼音教学视频,针对小学生潜在问题,将各类视频有机整合,并展示给学生,便能够实现有的放矢地教学。最后,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在任何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始终而且永远都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角之一。对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而言,只有选对了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过程更为多彩和丰富,才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所有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利用“微课教学法”,或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法”等。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初步踏入课堂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使得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过程更为生动精彩,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突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多重问题。针对这些潜在的教学问题,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并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只有通过这些策略才能够解决当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的潜在问题,并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居磊.让拼音教学课堂“动”起来——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激趣策略[J].读与写,20xx(9).
[2]张红艳.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一、开发文本价值,确立课时目标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用总分结构,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有关恐龙的很多知识。文中的生字需要在新课学习时加以重点关注;课文的自然段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点,可以用来训练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对于恐龙形态和种类的介绍,反复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文中还有不少用词非常准确,“望而生畏”等几处关键词也是训练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意思的很好凭借;而对于“恐龙”这种远古时代的动物,学生大多充满好奇,非常感兴趣,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安排训练查找资料,引导交流。这些语文因素的开发利用,应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使这一篇说明文的教学效果更加丰厚扎实。鉴于第一课时的要求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重点辨析“畏”和“型”的字形字义,渗透解词方法。
3、初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初步激发阅读兴趣。
4、学习概括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大意,渗透概括方法。
梳理文脉,认识本课总分总的结构。
对于上文中所述的其他一些教学内容,酌情在第二课时落实。
二、立足课时目标,扎实推进语文训练
1、以难字为抓手,授以新法
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对于比较容易辨识和记忆的生字,是能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的。但是,仅停留于此,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进入三年级以后,教师依然要重视生字词的教学,只是“教”要针对疑难点、未知点、关键点,结合汉字的构字特点教一些规律性的识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写兴趣和识写能力。
2、扣住段落差异,引导概括
《恐龙》第一节,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恐龙生活的时代、自然环境和活动范围,课文不长,但却是概括的难点。在教学时,笔者提示学生这样的段落,可以用“提炼关键词”这个方法来概括大意。学生对于“提炼关键词”还是不甚理解,因此,我在“大约两亿年前”这个短语下画线,并提醒学生这个短语介绍“时间”,准确讲是“恐龙生活的时代”,然后请学生照这样的方式分别从下面的文句中提炼出“自然环境”和“生活范围”,然后进一步提示学生抓住这些提炼出来的关键词用一句话说说。这样,根据课文段落特点,不断巩固学生已有的能力,同时传授给他们新的方法并加以不断练习,使之每堂课都有些微的吸取和巩固,从而逐渐培养起概括自然段意的能力。
3、从段落到篇章,不断递进
“概括”,是把课文读“薄”。这个把课文读“薄”的功夫是需要层层递进地训练的。从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到逻辑段大意的梳理,再到全文主要内容的概述,教师充分利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中,在全文六个自然段逐一梳理后,教师点拨学生关注“哪些段落写了恐龙某一方面的特点”,以此为指引,带领学生明白课文首尾是总的概括性的介绍,中间几段是从不同方面对恐龙进行具体的介绍。这个环节旨在渗透分段和引领认识文章的布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板书中各自然段的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反复练习之后,学生对于“提炼关键词”,然后“抓住关键词”概括这个方法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有了巩固。此时,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全文的大意就水到渠成,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拓展激趣适度,以学定教
鉴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课标指出的年段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把握好“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过犹不及”,适度才合理科学和有效。
如“导入新课”这个环节,笔者在引出课题后,先是引导学生说说对恐龙的认识,然后请学生提出还想知道的有关恐龙知识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导入”环节就花了较长时间,影响到后面的教学节奏。而所补充的内容———“恐龙名字的由来”的确是学生所不知道的,学生了解过后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样的补充介绍简洁易懂,立足学情和发展,是比较合理的。
总之,无论是哪一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具有一些前文所述的共性,但是,也一定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就取决于文本的差异、学情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师关注以上几点,用好教材,准确定位,扎实训练,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杨》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注重心理描写,没有过多的直接的叙述,这就要靠我们用心去体会,里面有很多神态描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神态的变化来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戈壁上的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结合课文描写来谈白杨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感悟白杨树身上的某些品质和人的品质的相似之处,通过感悟体会到自己的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就和白杨树扎根在戈壁滩上是一样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和白杨树一样感动了我们,也激励了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高贵的品质。
二、对每篇课文都要设置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要学会很多东西。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更容易,教师在做不断的努力。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创设一个和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能更容易地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里面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有丰富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
通过看多媒体画面,很多复杂的感情在画面里都能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不用教师很费力地去解释。教师当好学生的倾听者就好了,倾听每个学生内心的感情,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有什么影响。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触摸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学生犹如课文描写的一样去触摸春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见了春天的模样,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模样记了下来。走进教室,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不同的模样,让学生谈感受。
带着这些感受再去看课文,看课文里描写的是否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读后是否和笔下的作者有同样的感受?课文里的主人公是个盲童女孩,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到了春天。她是多么热爱生活啊!小女孩看不见,但依然热爱生活,乐观地生活。而完好无损的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热爱生活呢?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因为我们生活在如此美丽的世界里。这种情景教学法很容易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揭示的深刻的道理。也会美化每个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内心装满很多美好的情感。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心里的声音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教师,才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上学生喜欢的课,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喜欢这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材里就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课文,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朋友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还有和朋友有约我们要遵守约定等等之类的文章都是教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仅仅课文里的教材很难让学生真正去理解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教师要在生活中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亲身体会,慢慢感悟。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和家访时间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对经济不太富裕、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多加关照,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在学习上尽可能主动地去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脱离群体的学生,没有玩伴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融入群体,让他们变得自信一些。树立自信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和学生说说心里话,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你,这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有助于我们帮助内心有困扰的学生摆脱困扰,还可以和学生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大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从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这样的班集体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这个班集体的成员犹如家人一样,彼此相亲相爱,没有争吵,只有微笑。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学生是最爱学习的学生。师生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这样的班集体以后,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纽带,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教学方式。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学。学生也不会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课文内容,着重点化学生的情感,运用作者笔下优美的词句打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教学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质,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采取积极性评价的方法,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对可行性低、逻辑性低的见解,指导学生改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导入课堂,在课堂讲解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型见解,通过了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房子,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房子,使学生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雪孩子”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做出一个“雪孩子”,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春雨的色彩”时,可以先问学生:“春雨是什么色彩?”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还使学生通过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学习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年龄特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四个太阳”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我们平时能看到几个太阳?”再问学生:“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导学生将创新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改进理论,实现理论的二次升华,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开展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同时,当学生的创新想法实施失败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创新教学法,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同时,教师应当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勇于创新,肯定并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应当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吸收新的教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近几年, 随着我国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 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 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诵读经典的黄金时期,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扩展学生的视野, 因此各个学校应积极将经典诵读这件事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 已实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意义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意义; 策略;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每一篇流传下来的诗作和文章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 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说, 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鼓励学生诵读经典, 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 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可以说诵读经典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读经热”的出现还比较短暂,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致使实施效果不理想, 接下来, 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1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1 在小学阶段实施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 识字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深入的体现。但是在常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 小学生识字的数量是有限的, 每年新学的生字也不过两三百而已, 但是这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是不太匹配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 也是记东西最扎实的阶段, 若是在这一时期让他们多多朗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论语》等经典, 能够在诵读的时候无形中扩充他们的识字量, 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 这样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识字水平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若是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那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将得到飞速的提升和发展。就像人们常说的:“英语学习要在12岁以前, 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语文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在学生小学阶段借助其优秀的记忆力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 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1.3 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俗话说:“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 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 而是注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是否为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同时, 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人们更多的是提倡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每一篇佳作都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让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下逐步净化心灵、感受生活。
2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对经典诵读不够重视或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虽然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始逐渐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些经典诵读的时间, 但由于学校的重点还是在教学上, 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不太重视经典诵读的时间, 只是让学生草草了事的读一读, 然后就把这些有限的时间拿来进行语文教学了, 再加上小学生自制力较差, 很少有人会回家后还主动去读, 这就使得经典诵读在小学生身上根本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
另一面, 与不够重视相反, 有些教师对经典诵读过于在意, 以至于在认识上造成了偏差, 所以就把每一次的诵读都当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 对每一篇文章都过分的剖词析意, 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而, 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 要让诵读与教学有机的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诵读,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2 经典诵读方式过于单一且没有相应的评价
目前, 绝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 都还是采取朗读加简单讲解的传统方式, 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调, 很难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段时间之后还会产生诵读的惰性, 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诵读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尽量让形式多样化。同时, 由于经典诵读还未正式纳入语文教学之中, 所以至今还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 对于学生经典诵读的评价和检验几乎还是空白, 这就容易使学生不重视经典诵读, 使诵读效果大打折扣。
3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3.1 为学生营造出书香校园的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 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也有利于经典诵读的开展, 因此, 学校应该努力创建书香校园, 让校园氛围弥漫在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之中,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和品读经典佳作。
例如:校方可以将学生课本中学过的《游园不值》《题西林壁》《望洞庭》等诗歌或《劝学》《龟虽寿》《论语四则》等文学佳作中的经典名言名句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学校走廊、教室、宣传栏、学校墙壁上, 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都能看到这些经典佳作中的精华, 以便进行潜移默化的经典文化的熏陶, 逐步激发他们对诵读的热爱。
3.2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诵读
虽然诵读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之中, 但由于学生年龄水平各不相同, 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也各有不同, 因此, 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和水平, 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教学, 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内容的经典诵读, 这样才会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说话和识字,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时候应选取内容简单、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 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 让学生在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去认字、识字, 去学会语言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则更应注重经典对学生习作水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所以在长春版小学六年级学完《列子》《论语》以后, 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进行补充, 让学生诵读《庄子》《大学》《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经典佳作, 并背诵其中的经典句子, 为后续的写作和阅读打下基础。
3.3 通过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因为身心发育还未成熟, 所以比较活泼好动, 充满童趣和好奇心, 也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 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 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诵读, 也可以使诵读教学更有活力。如:开设“经典诵读课堂”, 每天30min进行经典晨读和讲解;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经典活动, 让学生在练字的时候品悟经典;定期开办“校园读书节”活动等, 以便通过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 进而加深对经典诵读的热爱, 使其一直坚持下去。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熏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需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 并采取丰富的形式和手段, 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郎晓露.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对策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 20xx (1) :31.
[2]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 20xx (23) :54.
[3]王恒云.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J].新校园, 20xx (12) :16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写字教学的建议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的握笔方式等写字姿势以及写字习惯。同时,教师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给学生做好榜样。对握笔方式等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及纠正。
2.指导训练学生的写字技能
教师应当重视书写过程中书写笔画的教学,并严格要求学生进行笔画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先对撇、捺、点、横等基本笔画进行演示,重视对学生的文字结构的教育。
3.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时的最佳动力。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可以采用作业评选、最佳坐姿等方式奖励学生,促进学生的练字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写字时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保证充足写字时间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字。课堂上,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课后,教师布置写字练习,并对学生交上来的写字作业要及时进行检查,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当对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并采用适当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重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写字兴趣,保证学生写字水平能够提高,以达到写字教学的教学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小学语文论文
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一、合作学习的准备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可以保证后续环节得到顺利的展开。教师此时要做好正确的指导,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把这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说明。同时要求学生们把需要用到的相关学习工具准备好,为合作学习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开展过程
1.教师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和整体计划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把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在黑板上或者是通过课件的形式列明。例如:本次课堂需要阅读的文章是《草原》,那么教师应把以下教学目标列出:
(1)要求学生们对可以自主的认读“地毯、渲染、马蹄、拘束、摔跤、天涯等这些生词。
(2)要求学生们认真的朗读课文,体会蒙古大草原的所表现出的美丽风光。
(3)文章中主要讲了什么,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
(4)进行回顾和总结,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
教师把教学目标列明之后,此时可以把所有的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组长作为代表。让每一个小组自由展开讨论,要求他们根据之前列出的教学任务逐个的去完成,首先是每一位小组成员独立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圈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接着,组长把各个小组成员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大家在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你查阅学习字典寻找生字的正确读法,我帮忙把生字的拼音记下,你解决文章中的这个问题,我解答另外一个问题,大家通过商量的方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通过合作提高了解答问题的速度。组长把大家讨论出的最终答案记录下来,在进行整理。等待每个小组都讨论完毕后,结束讨论。此时,教师要按照列出的教学任务展开讲课,首先是先认读生字。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抽取一位作为代表(各个小组在讨论部分已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对生字进行念读,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其次,在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还是抽取一名代表来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代表朗读的同学都会出于为本组争光的原因和更加用心,每一位小组代表都朗读完毕后,由全班同学一起评选表现最出色的学生,然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接着,教师继续做好引导,完成第三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在本次阅读文章中,主要讲了些什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要求学生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然后进行描述。依然由每组的成员代表(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分配好任务)来进行回答,A组的回答是本次文章中描绘了大草原,草原上无边无际,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B组成员的回答是草原一望无际,找不到边,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充满了乐趣。C组的回答是草原辽阔,景色宜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在每一位小组答案中,都只回答正确了一部分,最适合形容草原的词语是一碧千里,因为这个此可以很生动的描写出草原大而绿的特点。在本次文章中,不仅仅讲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讲到了草原上的人,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们努力发挥想象力,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草原那一幕幕美丽的景象,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是,引导大家完成最后一个学习任务,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询问学生在本次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大胆发言。A组通过谈论后结果是:在本次文章中祖国壮丽景色,拥有美丽的大草原,草原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非常独特,他们热情,善良。B组讨论结果是:草原又大又美丽,草原上的人民互敬互爱,是一个欢乐的大家庭。C组讨论结果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美丽的景色。教师根据学生们回答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课堂进行小结,在大家的努力合作之下,大家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的教学任务,大家都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三、合作学习开展后学生们的情感升华
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都深刻的明白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把每一个人小小的力量汇集起来后,就会凝聚成一股大大的力量,明白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大家应该要相亲相爱,学会分担,分享,共同督促,一起提高学习成绩。结束语以上所述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成果理想,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广并且使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将探究式学习引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对文体的设计、探究过程的控制和方向把握。探究式学习的效果更多体现在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构建和学习综合效果的评价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情境
有疑问、有探究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现。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当教师了解了学生怎么想之后,在引导他们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探究的题目,采取更加适合他们的探究主题。探究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能力,教师要有计划的,系统化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可以探究的具体情境,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的生成
打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材料。探究式学习重点不在于学生一开始表现出多么强的主动性,而在于教师是如何激发和引导的。组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实际上要融合情境教学的一般方法。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成,首先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可能出现了不协调,或者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例如自己原来的想法和教师所提出的观点相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想一探究竟,到底孰对孰错?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情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非常意外,跟原有的认知相冲突的情境氛围,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促进他们探究欲望的确立。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打造故事情境,给学生讲故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让他们看完故事之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老师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这样都可以在充分引发学生的兴趣的前提下,让他们有更多的探究冲动。
二、带领学生仔细研究阅读课文,鼓励学生的深层探究学习行为
探究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这种学习方式,必然会解决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而深度,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自然标准会有不同,这就看当前学生的思考深度问题有多少了。经常教师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同一篇课文或者是同一本书,第一遍看和后边第二遍,第三遍看,总会有一些不同的发现。意思就是说,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这种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也会有很多的变化。因此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尤其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这种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加有效的培养他们的探究行为。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自然符合一定的标准,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每一篇课文,从多个角度去启发学生,让他们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的探究,从小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这也是科学精神所必备的一种素质。为了真正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行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每一堂课程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承建方面就要多采用探究学习这样的方式。
三、每一个探究的问题,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并反复修订
不可否认的是,探究学习的过程是由一个问题串联起来的。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问题非常核心,也非常关键,那么要如何设计适当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呢?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每一篇课文的基本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到什么?在知识上面增加哪些储备?在技能方面有哪些提高?在情感方面有哪些共鸣和互动?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考虑的基本点。再有,问题的设计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如果探究能力比较强,经过了前期的训练,教师就可以给他们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探究能力还很不足,这样就可以设计一些表浅的问题,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逐渐地引导学生。所以,问题很关键,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在设计好之后,也要看课堂的实践情况,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调整和补充,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结语
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探索能力。教师结合着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给学生更多科学的引导和启发,经过严谨的科学的训练,学生逐渐的就会掌握科学的探究步骤,他们的能力自然逐渐的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季南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其培养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周玉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同样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
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
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学生的自制力是很难补充教学课堂上内容的缺失的。
而小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多,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有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学生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发现、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如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去参观、展览,积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暑假、寒假的时间很长,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参加一些拓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家庭是小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补充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仅包括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辅导,还包括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比较有限,这样都会制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但是在家庭中,小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很多,并且家长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给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些,还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一些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公交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要积极给老人让座等。
家长只有积极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花.浅议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科学导报,20xx(15):349-349.
[2]范利军.浅谈家庭教育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渗透与作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xx(6):25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活动。比如,就汉语语音问题来说,用音位学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语音成分,分析单元音a及韵母ia,ai,ian中的a有什么不同,zhi和zi中的元音的发音特点如何,这样的语文论文属学术论文;而分析汉语拼音怎样教,有介音(韵头)的音节是三拼法好还是两拼法好,两拼法中是“声韵”相拼(如j+ian)好还是“声介合母/后随成分”相拼(如ji+an)好等等,这样的语文论文属语文教学论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语法学方面的语文论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学怎样教则是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不能只是理论分析,而应该有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践性材料来加以证明,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应该对人们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这就是说,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教学论文虽然来自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但教学论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体范围。前者属科学研究论文范畴,后者属工作报告范畴。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学总结是对某个教学阶段、某个教学范围中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它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说明。教学论文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文体,它除了具有实践的说明之外,还应该有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当然,教学论文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与教学总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好的教学总结经过加工和提炼就可以成为一篇教学论文。但从文体上说,二者毕竟有区别。教学总结中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但这不是必需的;教学论文则必须具有理论的探讨,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必须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实践作法的表述上。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认为写语文教学论文首先要把握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既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包括自己的,或别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等)加以分析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规律又要能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写好语文教学论文,要么只阐述某种观点,不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实践依据,泛泛而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要么只说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这就和一般的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什么不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1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11-16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08-23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论文09-2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08-29
语文教学论文12-15
语文教学论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