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能力与语言技能探讨论文

2021-04-27 论文

  一、学生的现状

  对刚从全国不同省份的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学术英语课文的长度和难度大大超过了他们高中阶段的教材。而进入本校后,他们面对的是一门全新的专业,中医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中医各门学科之外,西医基础课程也是他们的常规学习任务,因而大部分学生在专业学科中所需花费的学习时间不允许他们在外语学习上多下工夫。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有效时数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国内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趋同于含蓄内敛,我们的民族心理认同的是谦虚低调,因而学生们不善在众目睽睽之下的自由表达。然而,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一种重要的反馈机制,从中教师得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相关问题的理解程度和立场等。反过来,学生的积极参与又能激发教师的知识与感悟的分享意识;学生的提问越多,越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内涵,失去了它的对象和归宿。”[2]因而,如何尽好地培养起课堂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养成上课主动发言的习惯,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让教学双方共同感受课堂生活的乐趣,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二、我们的教学理念

  1.学习者本人才是有效学习的根本性因素。尊重学习者个体,尊重学习规律,尽可能地营造出有利于学习行为奏效的情景氛围。经常会听人说起,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我们很多老师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多少也有同感。科学研究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却依然无法真切地阐述人脑的意识和认知的本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大脑的松果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同一信息对象在不同的人们脑部形成的反映不尽相同,我们也无法希冀对一篇课文的学习能对所有学生产生同等学习效应。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努力造就良好的、有利于使学生的认知进程发生正向的、积极的转变的外部条件,催化、加速学习者的能动反应。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学习内容对学习者留下的印记,以使这种记忆能长久地保留。

  2.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应能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教师需以课本知识为抓手,在帮助学生领会课文文本信息的同时,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对学生的简单思维和惯性思维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丰富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师应创造课堂情境,通过自己的观念阐述和课堂讨论等活动,引发学生们的心灵碰撞从而产生思想的火花,使学生能就课文相关的主题,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并加以表达。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又能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并且,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记忆刻痕也更持久。教师要组织有效学习,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任务的可完成性(attainability)进行先行评估。课堂任务过难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过易又无法产生应有的学习效果。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还需融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关切和热点,开发、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语言能力与学术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外语学习的信息输入分为两部分,即语言结构知识和以此为载体的课文主题思想。外语课堂的有效学习应能使学生在基于语言结构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掌握课文的主旨;学生应能根据自己的立场,对输入文本的观点形成评估和判断,并进而能用外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交际沟通的目的。从外语教师的专长和学生的学习效用着眼,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优先于对他们学术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承载信息的外壳,信息的解读由语言规律得到表现。所以,正像中医英语的中心是英语,学术英语的着眼点还是英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义的阐述到位基于对语言结构和语汇的精通和运用。教师在组织与社会学相关的问题讨论的同时,依然需保留对语言词汇、修辞和句子结构层面,篇章结构层面的讲解和练习。然而,“学术英语不仅涉及语言学范畴,还包括认知范畴。因为,读者为了理解课文,不仅需要掌握读音、词义,还必须同时预估、推论、综合信息来形成知识或改变原有的认识。”[13]另一方面,“处于经常性相似交际环境中的人们之所以往往使用相似的词汇、发音,表现出语义学及音系学方面的相似特征,皆因语境使然。”[4]学术英语的语域(register)要求使用的语言更正式,语法、用词、句型结构等所涉范围层次更高。对学生可有更多的高层次语言接触的机会,获益也更大。因而,我们在教学中有可能做到使学生的语言和学术能力两者得到有机的融合,齐头并进。

  三、具体实施措施

  在教材、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中,三者都重要,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是重中之重。我们所有努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落实到这一点。以此为目标,我们的外语教育在实施中对以下方面有所侧重。

  1.潜心钻研,优化教学方案。本学年对广大教师而言,是第一次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大家对学术英语的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处在一个摸索和逐渐熟悉的过程中。学术英语课文除了语言知识外,还包括了一定量的相关专业的学术性内容。社会学内容的学术英语教学对教师形成了一定的挑战,每位教师对社会学的相关内容都在自我补课。然而,对广大教师最具挑战的,是必须潜心研究出适合自己特点,并能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因为,课堂才是教学双方接触交汇的场所,唯有通过教学过程才能检验所有前期的学习和钻研结果的优劣。我们多次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各抒己见,集各家之长,优化总体教学方案;但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由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评估,选择最佳方案,灵活操作。

  2.开发出督促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手段。大学阶段的学习应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一方面,大学阶段的课文长度远远超出了高中阶段的课文,客观上不允许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通篇讲解,相当篇幅课文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优劣由学习方法的高下所决定。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要督促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根据各自的特点,找到学习的最佳方法。教师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的自学手段和自学效果进行检查,建立反馈机制,以便帮助学生的自学更有成效。将PBL(Problem-BasedLearning)观念引入外语教学,让学生自由组合构成团队,以攻克问题的形式完成规定小项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督促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方法。项目实施法的好处是实用、操作性强,要求学生在“做”中“学”,这一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意,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体意识。他们能主动上网搜索资料,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培养起同学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作为每个项目的完成形式,大多数项目小组都能交出符合规定要求的PPT讲稿。迄今,我们多次结合单元主题组织了小项目活动,如对中美价值观的对比研究和广告效用的研究。大多数学生欢迎并踊跃参加这类活动,效果较为明显。部分老师采用了要求学生写学习日记的做法,并定期进行抽查。还有部分老师要求学生按学习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如通过小组发言,小组组员互评、访谈、角色互换等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必要的预习与复习。

  3.超长课文怎么教。面对一篇正文长达12页之多的课文,我们怎么教?这是我们所遇到的第一篇超长课文,但绝对不可能只是唯一。学术文章的作者通常需要纵览全局,对问题的剖析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学术文章的立论思路缜密,条分缕析,并且,作者又需要援用读者的原有知识,使读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温故而知新,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这种起承转合必定使文章达到相当的长度。另一方面,编者选择这种长文的目的,就是要弥补学生阅读量的不足,增加外语文本的输入量,并让学生既能全面地了解到事物的来龙去脉,又能从中学会对各种问题进行推理演变、交汇融合的`叙事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么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能真正学有所得?我们认为,除了对语汇和语言结构方面作必要讲解外,教师必须对全文从文章的布局着手,对各部分的主题大意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换句话说,教师要穿针引线,引领学生理解每一个部分在全文中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各个部分的要义融会贯通。学生的程度不可能整齐划一,肯定有学生会对这样的超长课文望而却步,等待帮助。作为有限课时的补充手段,我们将整篇课文的中文译文或加注文本发送到公共邮箱,以备学生进行参考。另外,为督促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理解,我们经常制定表格,要求学生对课文各部分的概要、相关、对比、意义等要素分门别类填写信息,并择时采用不同手段对这一反馈进行检验。

  4.处理好读写之间的关系。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高强度的阅读输入为前提,而作为阅读的后续步骤,对文本进行的思辨、反思和沉淀,写作是衡量阅读质量的很好的反馈手段。作为课文学习后的书面理性表达,我们能以此考核学生对课文所涉主题观点的理解和反应能力。对学生的书面输出能力的培养必须强化,因为,英语能力的高下必然反映于书面输出能力。并且,以学术能力提高为导向的英语学习需要学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撰写英语报告和论文打好基础,所有这些都说明学生的英语作文能力亟待提高。我们的写作练习涵盖了写作各个环节的内容,包括主题句的写法、段落的扩展、关联词语的使用、参考文献的提及、图表作文的写法等作文基本环节的预练。这种由浅入深、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最终具有专业论文撰写的能力。除了分环节的作文练习,学生还不时被要求就某一现象写出评论性短文,如结合“性别角色”的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最后写出调查报告,此举不失为一次微型的调查项目。

  四、学术能力与语言技能的互生共长

  将大学英语从普通英语转向学术英语的学习,改变了以往普通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以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情感教育为主体的课文,而转向了用于学习和科研交流内容为主的课文;增加了科技信息的含量,而语言也更为规范。从长计议,学习学术英语能帮助学习者掌握这一文体的惯用词汇、句型和行文的特点,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媒介,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讲座,进行学术写作、撰写论文,有利于他们以英语为媒介,搜寻本专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信息,或与国外的同行切磋交流。学术英语课文中包含的科学论证和逻辑推理过程能促进学习者形成独立思维意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在本专业学习和科学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语言学习效率是意义学习,而不是形式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规则和词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后,应尽快转为通过知识学习来提高语言。”[5]反观教学过程,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一个较为直接的好处是课文中科学信息含量本身对青年学子产生的吸引力,成为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事实、现象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从网上自行搜寻相关内容,了解相关事物的最新进展,培育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素养和向学研究的态度。而这种由个人兴趣驱动的学习热情反过来有助于养成成功的外语学习所需的良好习惯,从而建立起“兴趣———学习热情———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兴趣”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学术英语多偏重于客观的、外化的、理性的描述,不同于普通英语课文的感性化特征:即使用频率较高的用于情感描述的词汇、短语,以及文章作者通常从主观出发,在行文中运用的大量比喻性修辞手法。因而目前课文中用于形象性比喻的修辞略显不足。此外,由于学术英语教学强调的是对文章意义的把握,课后练习中词汇层面的配套练习分量较为单薄,而作为外语学习教材,对词汇、短语及句法结构的练习能有效地巩固之前输入的语言信息。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酌情添加形象性比喻的修辞,并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语汇的自我拓展,帮助学生将一部分被动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使学生在翻译和作文练习中可支配语汇范围扩大,用词更精准和自如。因而,学术英语教学如能在科学信息的掌握和语言基本功培养方面做到双管齐下,两者结合有度,大学英语教学应能产生学术能力与英语语言技能互生共长的结果。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五、结语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术英语的教学,部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维意识有所强化,他们的思维趋于缜密,语言表达更富逻辑性,也能对问题进行较为周密细致和全面的考虑。这不仅体现于他们的写作中,而且也表现于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中。这种进步或许与学术英语课文学术性含量的提升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从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小项目实施结果来看,学生中存在着无限的原创动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向学好学之风的形成。他们自主学习的理念、能力均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独立互助的学习和研究习惯正在形成。

【学术能力与语言技能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建模培养能力探讨的论文10-12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探讨的论文06-15

浅议教学要注重语言技能论文10-15

听说能力培养必要引导探讨论文11-21

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能力的探讨论文12-06

探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10-01

关于运动平衡能力的相关探讨论文11-01

家长家庭教论文育技能培养常规化探讨11-20

学术论文学术评语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