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途径选择研究论文

2021-04-15 论文

  企业员工将知识共享给同事的途径有两种:

  编码化(codification)和人际化(personalization )。现有文献假设知识的价值在共享过程中不随时间变化,员工权衡报酬模式和知识失真程度,在两种途径间进行选择。但是,现有文献忽略了知识的“时效性”,即知识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知识会“过时”)。这种时效性使得知识的价值在共享过程中动态变化,由此,员工对知识共享途径的选择将受时间因素影响。论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知识时效性对员工知识共享途径选择的影响。该模型与现有文献的区别:(1)引入时间维度;(2)加入知识时效性;(3)考虑员工异质性。

  论文将知识分为两种类型:

  (1)强时效性知识,其价值随时间推移快速降低,在较短时期后,将完全失去价值(如关于市场环境近况的知识);(2)弱时效性知识,其价值随时间推移缓慢降低,在较长时期内,可保持部分价值(如关于技术基本原理的知识)。

  每位员工拥有不同的初始知识量(专家>普通员工>新手)和知识类型(强/弱时效性),即员工可分为六类。员工成为知识需求者的概率不变。员工成为知识供给者的初始概率由其初始知识量决定,该概率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由于不同知识的价值变化速度不同,拥有强(弱)时效性知识的员工,成为知识供给者的概率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增加)。员工可通过两种途径共享知识:(1)编码化。员工将知识录入数据库,当知识被同事下载时,得到一次性、确定的奖励。该途径传递知识的速度快,员工获得的报酬确定,但知识失真程度不确定。(2)人际化。员工个人之间私下交流,并期待未来某期来自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回报(互惠)。该途径传递知识的速度慢,员工获得的报酬不确定,但知识失真程度很小。员工基于经济人假设,对两种途径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决定自己的选择。由于知识的时效性,员工的选择受时间因素影响。模型中,时间因素是员工间知识共享的平均周期,简称“共享周期”。

  研究结果如下:

  (1)知识时效性的影响。员工对知识共享途径的选择,随共享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共享周期的取值变化,可划分出三个区间。在不同区间中,员工的选择不同,其选择是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编码化、人际化、两种途径的混合模式。三个区间的分界点由员工“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员工的初始选择由其初始知识量决定。

  (2)员工异质性的影响。拥有不同类型知识的员工:在同一共享周期下,对知识共享途径的选择不同;当共享周期变化时,其选择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当共享周期逐渐增大时,①拥有弱时效性知识的员工:新手的选择依次为“编码化—混合模式—人际化”,专家的选择为“人际化”,普通员工的选择依次为“混合模式—人际化”;②拥有强时效性知识的员工:新手的选择为“编码化”,专家的选择依次为“人际化—混合模式—编码化”,普通员工的选择依次为“混合模式—编码化”。

  (3)参数分析。知识共享潜力、编码报酬和知识时效性将影响上述三个区间的宽度。一般而言(个别特殊情况例外):当编码报酬增加时,员工选择人际化(编码化)途径的区间变窄(变宽)、选择混合模式的区间变宽;当知识共享潜力增加时,员工选择人际化(编码化)途径的区间变宽(变窄)、选择混合模式的区间变窄;当拥有知识的时效性越强时,员工选择人际化(编码化)途径的区间变窄(变宽)、选择混合模式的区间变窄。

  理论贡献方面:

  前人研究均忽略了知识的时效性,论文建立新的模型,引入时间维度、加入知识时效性并考虑员工异质性。该模型与前人研究相比:(1)完整地刻画了员工选择随共享周期变化的过程。前人研究结果可视为论文模型的.特例(当知识共享潜力、编码报酬或知识时效性等取特定值时)。(2)揭示了知识时效性对员工选择的影响。该模型发现,由于知识时效性的影响,知识共享潜力对人际化途径的促进作用仅限于某些区间。(3)区分了异质性员工的行为。该模型显示,初始知识量和知识类型的差异将导致员工行为的差异。

  实践意义方面:

  论文表明,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应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以正确的途径,共享给正确的人(即应注意主体、客体、途径、时间这四个要素的匹配)。公司在管理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时,应重视员工的知识基础(知识量和知识类型)差异,根据员工的动态选择行为规律,灵活地调整知识共享策略,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

【知识共享途径选择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教学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研究论文01-24

共享单车研究论文03-16

共享单车的研究论文03-18

关于知识共享的论文06-22

地域文化知识及文化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论文10-03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研究论文10-22

个体知识共享研究:基于心理学的分析论文09-14

自我传播的途径与方式研究论文11-0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论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