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区景观评价可以分成反映视觉美的美学评价和全面反映景观质量的综合评价。
景观美学评价主要源于欧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兴起的风景资源美学评价。风景资源美学评价被公认的有四个主要学派:专家学派(expertparadigm)、心理物理学派(psychophysicalparadigm)、认知学派(cognitiveparadigm)和经验学派(experientialparadigm)。专家学派遵循形式美原则,将景物拆分为形体、线条、色彩、肌理四大元素进行评价,并常将生态学原则作为评价标准,此方法虽然由于其客观性在欧美官方评价中占有统治地位,但人们质疑风景质量和基本形式元素并无显著一致性;心理物理学派将风景与风景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应的关系,常采用照片作为媒介,这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模式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同;认知学派相比心理物理学派更加主观一点,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认为为了人的舒适风景既要有“可解性(可辨识性)”,又要有“可索性”(可不断被探索、包涵无穷信息的特性);经验学派是最为主观的一种模式,评价时用历史的观点对评价人及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加以研究,严格来说它属于定性研究,主要是为了解释景观而非得出景观的`优劣[10]。目前居住区景观评价中常用的美学评价方法均来自心理物理学派如SBE法、LCJ法、BIB—LCJ法、SD法等。这四种方法均可以照片为媒介,不同点在于,SBE法通过照片评价得出主观的审美态度评分值,还可以对景观因子分解得出客观的风景成分量化值,进而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相关性[11];LCJ法则是对于多幅照片进行比较,得出其风景质量排序;BIB—LCJ法是对LCJ法进行改进,运用BIB设计表对照片进行编号、分组,使得评价过程更加方便合理[12];SD法需要筛选足够多的形容词,对设定评判的等级尺度进行评价,然后可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景观质量的影响因子。此外还有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法(PPI),其通过测定被试者在观看照片时的生理及心理指标评价不同景观对人的影响[13]。居住区景观综合评价常见的方法有加权平均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两种。二者均需要建立分层的评价模型并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或专家意见法(Delphi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不同在于,前者只需把每个指标得分分别和权重相乘,然后相加得出总体评价得分。而后者则引入模糊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将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分级,将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分层定量化,再以矩阵乘积的方式进行加权,如此可更加客观准确地进行评价;对于多级综合评价模型,用此方法层层递进最终求得总体评价值,就叫多级(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14]。
2我国居住区景观评价研究现状
在景观美景度评价方面,周春玲等认为SBE法是景观美学评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此方法测量居民对居住区绿地的景观偏好度,并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对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景观因子[15];蒋凯光等采用SD法评价了合肥市内4所居住区景观[16]。在综合评价方面,唐东芹等在选择对园林植物景观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17];温化等通过对现有景观评价指标的筛选建立了层次模糊分析模型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18]。
3我国寒区居住区景观评价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学者在寒区居住区景观评价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目前,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还集中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寒区居住区的适居性等方面,但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对寒区居住区景观进行定性评价研究。在定量评价方面,王刚等用SD法量化评价哈尔滨市3处居住小区的景观,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哈尔滨市居住区景观发展趋势及其视觉效果的评价结构[19]。徐岩岩等用BIB—LCJ法和SD法分别对哈尔滨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20]。石平等用SBE法对沈阳市典型居住庭园的植物配置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最佳植物配置模式[21]。
4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寒区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营造与评价研究有了长足进步:1)寒区经济不断发展,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景观建设交流更为频繁,带动了寒区居住区景观建设理念的更新,大大地提高了寒区居住区景观水准和质量;2)设计者对寒区城市冬季冰雪景观特色的认知愈加清晰,在居住区景观营造时越来越多地融合了寒区冰雪文化的元素;3)寒区居住区景观营造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注重兼顾四季并运用多种手段增加景观多样性;4)国内外居住区景观评价理论日趋成熟,方法日渐多样,也带动了寒区居住区景观评价及发展。当然研究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1)当前研究多偏重在通过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方面,其居住区景观多数还处在营造景观发展初期;2)对于寒区气候特点的认识还不够,盲目照搬南方模式现象依然存在,使得景观效果差强人意;3)景观施工质量良莠不齐,一些施工单位缺乏与设计方的沟通和质量的严格把控,使得景观效果与设计有不小出入;4)景观评价研究多集中在我国南方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而寒区居住区相关研究还较为滞后;5)定量评价的研究多停留在仅仅针对植物景观及其生态效益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对居住区景观综合评价;6)景观评价中评价因子的选择以及因子权重的确定依然存在争议。随着寒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冰雪特色的深入认知,如果辩证地看待,寒区城市景观营造的不利因素则会转化为有利条件并成为其发展的契机。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化,国内的景观评价研究工作将会走出目前的瓶颈阶段,寒区居住区景观评价的研究也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居住区景观综合评价及发展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论文04-15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论文04-14
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研究论文04-13
油田居住区绿化景观改造论文04-27
居住区日式景观的营造手法调研论文04-28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04-23
景观特色研究论文04-13
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论文04-16
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论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