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2023-04-13 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1

  摘要:机械制造行业是提供国民经济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其技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在时代不断进步下,全球经济水平随着也有所提高,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机械制造占据着越来越高的地位,其技术也有了很大改变。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技术特点

  1.1系统性

  在机械制造当中,信息、传感、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等科技都得到了全面体现,而且现代化系统管理技术也得到了全面体现,其中有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以及销售等。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中,需要将先进科学技术与旧技术进行持续衔接,以此实现对机械制造整个生产中的能量、物质以及信息流进行系统化控制。

  1.2统一性

  从原有模式进行分析,根据市场本质,其竞争核心内容便是为了提高生产率。但在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下,机械制造想要有效的占领市场,其手段已发生了改变,原有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已转向生产投资、时间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等。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应有效协调以上三者并使其变得完整统一。

  1.3综合性

  机械制造技术不应局限于产品制造,而应全方面进行,其中涉及市场调查、新品研发、产品设计、前期准备、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服务等,而且要让这些环节成为高度协调和适应的整体,从而全面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综合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2机械制造技术现状

  我国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逐步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再加上借鉴国外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行业逐渐正向现代化快速发展。但对于核心领域以及新型科技方面的运用,和国外相比依旧非常落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也不平衡,重工业基地已达到了现代化机械制造,而比较落后的地区仍使用传统生产模式。

  3未来发展趋势

  3.1自动化

  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大量的降低了人力方面的劳动,将需要人工进行的工作交给机器,利用计算机技术高度集中的进行制造操作,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机器自动化操作。在当今社会甚至是未来,自动化技术都属于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高度自动化生产产品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帮助机械制造行业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全新转机,使设备重量以及体积得以缩小,并且操作起来更容易进行控制。

  3.2全球化

  社会正在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每一个企业都会使用到计算机、软件、虚拟和网络通信等信息化技术,不同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研究也会不一样,最后都会根据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逐渐出现了企业联合合作模式,通过学习其优势实现共赢的效果,这种模式的合作是以竞争为基础,使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优势得到提升,展现出了制造领域的优势。

  3.3虚拟化

  虚拟化发展趋势则针对的是不同产品,机械制造产品在生产整个过程中采取模拟演示来加强产品控制,其目的便是保证生产最优化,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更直观了解,使生产周期得到了缩短,将生产效率提高了。虚拟化可以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应用。模拟演示系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将生产产品依次按照大小型号先后顺序来进行排列组合,确保可以进行正常的操作,从而实现质量性能方面的提高,不要在生产中发生误差,以至于损坏产品。

  3.4网络化

  在21世纪最流行的.便是网络化,十年以前还没有几个领域应用到网络化,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制造行业更没有人们知道网络化应用,近些年来人们已发现了网络化应用的绝对性好处,因此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如今网络化课程已融入每个行业。

  3.5绿色化

  绿色化属于全球共同探讨的话题,国家进行绿色化生产能够保障其长期可持续发展,机械制造绿色化为设计、材料、设备、生产、产品、包装、回收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绿色化。机械制造绿色化是为了减少负面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从材料和能源方面提高其利用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机械制造技术正面临着巨大的转折,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和发展上都有极大的晋升空间,而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则要有计划地进行稳步实施,以最短的时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加大机械制造业投入力度,培养机械制造人才,使我国机械制造技术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飞.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20):130.

  [2]赵旭.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6,47(6):90-91.

  [3]刁文军.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浅析[J].硅谷,2013,6(7):1+3.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2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开展水平的首要象征,也是世界间科技竞赛的要点。这篇文章对机械制造技术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开展作了简要陈述,对领先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色进行概括介绍,并简述了将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开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制造简史 领先机械制造技术 开展现状 开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制造技术开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历史悠久,成果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开展起到了首要的推进作用,并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前进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机械制造方面,中国在很长一段期间内都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因为许多因素,中国的机械职业开展停滞不前,这100多年的时刻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新和工业革新期间,机械制造技术飞速开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中国机械制造技术的水平与西方的距离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现已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1.机械制造简史。

  石器时代人类制造和运用的各种石斧、石锤和木质、皮质的简略东西是后来呈现的机械的前驱。

  17世纪今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英、法等国迅速开展,许多人致力于改善各工业所需求的作业机械和研制新的动力。跟着机械的改善,煤和金属矿石需求量的添加,只依托人力和畜力已不能习惯出产进步的请求,所以在18世纪初呈现了纽科门的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矿井排水泵。1765年,瓦特创造了有分隔凝汽器的蒸汽机,降低了燃料耗费率。1781年,瓦特又创制出提供反转动力的蒸汽机。

  18世纪后期,蒸汽机的运用从采矿业推行到纺织、面粉和冶金等职业。制造机械的首要材料逐步从木材改为金属。机械制造工业开端构成,并逐步变成首要工业。机械工程从分散性的、首要依靠匠师个人智慧和手艺的技艺开展变成有理论指导的、体系的和独立的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是推进18~19世纪的工业革新和资本主义机械大出产的首要技术要素。

  19世纪末,电力供给体系和电动机开端开展和推行。20世纪初,电动机已在工业出产中取代了蒸汽机,变成驱动各种作业机械的根本动力。发电站初期运用蒸汽机为原动机;20世纪初,呈现了高效率、高转速、大功率的汽轮机,也呈现了习惯各种水力资源的大、小功率的水轮机。19世纪后期创造的内燃机经过逐年改善,变成轻而小、效率高、易于操作并可随时发动的原动机。内燃机开端用于驱动没有电力供给的陆上作业机械,今后又用于汽车、移动机械(如拖拉机、发掘机械等)和轮船,20世纪中期开端用于铁路机车。内燃机和今后创造的燃气轮机和喷气发动机,仍是飞机、航天器等成功开展的根底技术要素之一。

  2.机械制造技术的开展。

  工业革新以前,机械大都是由木匠手艺制成的木结构,金属(首要是钢和铁)仅用以制造仪器、挂钟、锁、泵和木结构机械上的小型零件。金属加工首要靠机匠的精工细作以到达需求的精度。跟着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以及随之呈现的矿山、冶金、轮船和机车等大型机械的开展,需求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属零件不断增加,所用金属材料由铜、铁开展到以钢为主。机械加工(包含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技术及其设备以及切削加工技术和机床、刀具、量具等)迅速开展,然后确保了开展出产所需求的各种机械装备供给。

  3.领先机械制造技术的特色。

  3.1 面向工业运用的技术。领先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商品从商场调研、商品开发及技术规划、出产预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商品寿数周期的一切内容,并将它们结组成一个有机的全体。领先制造技术的运用特别注意发生最佳的实际效果,其方针是为了进步公司竞赛和推进国家经济和归纳实力的增加,意图是要进步制造业的归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驾御出产过程的体系工程。领先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体系办理技术在商品规划、制造和出产安排办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运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变成能驾御出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体系工程。

  4.领先机械制造技术的开展现状。

  这些年,中国的'制造业不断选用领先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仍然存在一个期间性的全体上的距离。

  4.1 办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选用计算机办理,注重安排和办理体制、出产形式的更新开展,推出了准时出产(JIT)、灵敏制造(AM)、精益出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办理思维和技术。中国只要少量大型公司部分选用了计算机辅佐办理,大都小型公司仍处于经历办理期间。

  4.2 规划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规划数据和原则,选用新的规划办法,广泛选用计算机辅佐规划技术(CAD/CAM),大型公司开端无图纸的规划和出产。中国选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4.3 制造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选用高精密加工、精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办法。中国遍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把握当中。

  5.中国领先机械制造技术的开展趋势。

  5.1 全球化。一方面因为世界和国内商场上的竞赛越来越剧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公司,乃至是知名度很高的公司,在这种无情的竞赛中纷繁落败,有的关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商场上占有比例的公司,不得不拓展新的商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开展推动了公司向着既竞赛又协作的方向开展,这种开展进一步激化了世界间商场的竞赛。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已变成全球化制造业开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根底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完成。

  5.2 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开展和遍及,给公司的出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新性的革新。商品规划、物料挑选、零件制造、商场开辟与商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开展,加快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商品开发的协作和经营办理的学习,推动了公司向着既竞赛又协作的方向开展。

  5.3 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商品出产过程的模仿和查验。查验商品的可加工性、加工办法和技术的合理性,以优化商品的制造技术、确保商品质量、出产周期和最低本钱为方针,进行出产过程方案、安排办理、车间调度、供给链及物流规划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中心是计算机仿真,经过仿真软件来模仿实在体系,以确保商品规划和商品技术的合理性,确保商品制造的成功和出产周期,发现规划、出产中不可避免的缺点和过错。

  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开展水平的首要象征,也是世界间科技竞赛的要点。中国正处于经济开展的关键期间,机械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要跟上开展领先机械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位置,并以满足的力度予以施行,才干赶快减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才干在剧烈的商场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马晓春.中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开展趋势[J].森林工程. 2002(3)

  2、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开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3、武永利.机械制造技术新开展及其在中国的研讨和运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3

  1.传统机械制造行业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设计经验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中,与设计中用到的各种公式、器械的基本知识相比,设计经验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实际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对于中间过程的控制若仅使用理论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则会导致实际设计结果与理论分析的误差较大,甚至出现严重偏差。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得到正确的设计结果,需要采用经验公式或对理论设计过程中相应数据做权重处理。而这些处理过程和经验公式中各系数的选取需要大量的设计经验作为支撑,才能得到理想的设计结果。其次,设计成本较低,设计时间长。在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中,对于某个零部件的设计和制作通常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运用机床来实现。具体的操作步骤为:首先,设计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其次,工作人员根据图纸和方案,对机床进行相应的操作,以实现设计;最后,操作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对机床加工的产品进行反复的测量和修改,以实现设计方案的最终实现。通过对设计的具体步骤的分析可以得出:在传统机械制造行业中,由于采用人操作机床的方式完成设计,因此在这种设计下设计成本较低。同时,由于在这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反复的测量和精加工,因此设计的时间较长。最后,不能完全发挥机床的作用,降低了工作效率。机床是采用电机来驱动刀具高速旋转,来实现对加工材料的切、削等操作。其中,驱动刀具的电机具有非常良好的性能;而刀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也非常严格,以确保刀具的质量和切削物体的效率。在操作的过程中,机床上有精密的刻度来确保操作的精确性。可以看出,机床的作用就是使操作者可以实现精密的操作过程,以达到理想的设计产品。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现在对于制造业误差的控制非常严格,要求也很高,这导致了操作者不能充分发挥出机床原有的高效、高精度的功能,降低了机床的工作效率和在设计中的作用。

  2.将数控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中

  使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变革为数控机械制造技术,这给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提高机床的效率。通过前文分析可知,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中机床的效率较低。当将数控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中时,可以用计算机实现对加工部件的定位,以及对机床电机的启动和停止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对切刀的切换进行控制。由于这些控制过程都有计算机根据预先设定的指令来实现。这与人工操作相比,将大大提高每一步操作的精确度,从而提高了机床的工作效率。其次,改变了原有的设计思想。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设计中,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在围绕相关设计理论的同时,还要加入一定的设计经验。对于很多的设计工作而言,设计经验往往比设计理论更为重要。当数控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后,这种原有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思想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需要新的设计理论来对设计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新的设计理论中,不仅要包含经典机械设计中的所有理论,同时还要包括数控技术的相关理论,设计者在对设计方案进行理论分析时,要同时结合这两个理论进行分析,以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经验在整个设计中占的比重会非常小。当设计理论与设计经验之间存在冲突时,设计者需要根据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进行衡量,来确实最终的设计选择。最后,设计周期将大幅缩短,同时设计方案的借鉴性变强。当数控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中时,由于设计的主要工作都围绕对于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方案的选择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涉及具体方案的实施,因此这与传统机械设计相比,会大大缩减设计时间和设计周期。同时,对于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案,由于设计方案均建立在计算机的全面控制基础上,因此这种设计方案有较高的借鉴性和重复利用价值。然而,需要指出:在现阶段虽然数控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对行业有着诸多有利的影响,但存在其成本较高、相关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且不成熟、技术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等问题。但不可否认,数控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是未来数控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

  3.总结

  本文首先对数控技术和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进性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应用与发展作了详细的论述。论述结果表明:数控技术应用与机械制造领域为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和新的发展方向,这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4

  一、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机械制造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主要是把信息实施合理的共享,促进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增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直观性。教师在对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单一的语言表达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的理论知识,教师只有通过实物展示或操作过程演示等方法来辅助,才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所要讲解的问题更加清晰明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重点。

  2.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专业知识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目前教师的授课内容主要还是依赖于课本,而课本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教师只有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种方式搜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才能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和科技发展接轨,学生学习的资源和范围才会得到拓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各种学习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在机械制造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方案

  1.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促进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工件的装夹和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了解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实践的经验比较少,怎样保证学生对定位基准选择具有合理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对工件正确装夹有准确的了解,而对这点的学习也恰恰是学生感到吃力的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演示几种零件加工时的定位、装夹方式,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地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展示绘制模型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当前,许多零件的机械加工全部都是利用金属切削过程来实现的,理解刀具切削部分基本定义的过程,也是对金属实施切削的过程研究,然而此环节的内容十分抽象,可又是《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简单地在黑板上作图,对参数进行传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难。要想使教学效果增强,教师可使用PRO/E等三维绘图软件绘制模型,从多个角度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剖切,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立体概念的建立,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可选择教学录像播放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流程在《机械制造技术》的讲授中,要求学生熟悉基本的机械加工方式和有关设备的结构功能,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部分知识点,学校引入了相关的教学录像,录像内容包含现场的实际操作流程,并通过声音与图像的结合、图片与文字的结合等方式,对车、铣、刨、插、磨、钻、镗、齿轮加工等基本加工方法进行详细地介绍,把握好对应的机床结构、运动传动、工件装夹、刀具类型、加工特点、工艺范围等内容。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播放,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该部分内容。

  4.通过搜集网上信息,开拓学生视野为开拓学生专业视野,使其更好地把握制造技术的发展,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本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动态。要有效利用网络,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进行搜集。进而促进学生视野的拓展,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理论的重视,提高学生对技术发展的洞察力。总体来说,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5

  1.存在问题

  1.1学生的思维观念问题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机械类学科应该以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为核心,主要学习机械的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工技术,其它与机械“无关”的课程学不学无所谓。所以,在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表现消极,仅求考核过关。有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甚至认为计算机控制类的课程,应该是计算机专业或者控制专业的课程,这些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不相关,花时间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浪费自己的时间。

  1.2计算机控制类课程设置上与专业结合生硬

  普通的本科学生在大学课程期间会学到很多的计算机类课程,但真正把计算机控制类课程与机械类主干课程相关联的课程却几乎没有。比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都学习了机械设计课程,课程中对于丝杆的设计与计算进行过讲解;同时他们也学习过单片机或者PLC之类的计算机控制课程,对伺服或者步进电机控制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我们教学过程中缺少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主干课程,所以,但在大多数同学的眼中,这两门课程没有任何的关联,是独立的两门课程。由于机械和控制类课程的生硬结合,也导致学生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机械传动与动作部分,都用一个方框替代,认为这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使得有些机械设计成为了“空中楼阁”,无法运行。

  1.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针对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实践

  与创新环节尚未形成实践和创新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类学生的实践环节多是针对某个零件的生产工艺或者设计过程进行的,而对于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动作及工艺自动实现部分却视而不见,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实践环节,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学生对其课程学习的偏见。针对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实践和创新环节目前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

  2.机械专业计算机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实践

  2.1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进入学校后,专业教育很重要。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老师不仅需要强调其未来四年需要学到核心专业知识,同时,要进一步强调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控制类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该专业开设计算机控制类课程存在偏见。其次,在机械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教学的老师,在提及到电机和控制之类的素材时,也需要提示同学们在今后的计算机控制类课程会进一步说明和讲解,这样可以使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逐步认识到该专业课程不仅仅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等机械类课程组成,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有计算机和控制之类的课程。这样不仅可改变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会影响其今后的设计和制造工作,使其对事物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方面,而会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2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有机结合

  为了改变传统的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生硬叠加的教学模式,大学本科教学的老师有必要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取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类课程的关联因素,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两类课程之间的空缺进行有益的补充,形成比较完善的机械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分解为知识点、章节和教材的三种结合模式,形成点、线、面的三级结构,将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真正做到此有机地结合,形成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结成部分和重要的学习环节。

  2.3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环节研究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的手段,也是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环节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环节中,需要从机械的部件、功能、组成和接口之间的联系出发,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分解为设计类实践教学、工艺类实践教学和控制类实践教学三个组成部分,从而形成实践教学中的三大核心模块。实践教学的内容紧紧围绕三大模块展开,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三大核心模块的独立性,又能强调三大模块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此外,在注重学生实践环节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与机械和控制相关的设计大赛,如全国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通过参加各类大赛,不仅可以提高参赛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本专业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在整个院系形成一点带面的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控制类课程真正融入到机械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之中,为培养知识全面的新时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提供有力地保障。

  3.结束语

  针对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计算机控制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目前影响计算机控制类课程学习热情的因素。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将新的教学方法和做法应用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学生对机械专业课程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机械设备的系统认知能力,完善其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该教学改革的研究,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6

  摘 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文章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多角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传统的课程,多年来人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由于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且涉及实际生产经验等特点,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手段的不正确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如幻灯片、投影仪、语音设备、多媒体等。最初将这些手段引入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提高教学速度和质量。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些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设备当做减轻备课任务的一种工具,如把所有内容都打进PPT,上课过分依赖PPT,板书较少,以此减少备课时间;另一种是有些教师对这些教学手段过于排斥,认为他们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与板书结合的形式,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显得过分呆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抽象的东西诸如机床的结构、机械加工过程、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等使学生难以理解,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二)实验与金工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不足以理论联系实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特性、设备的各种结构、工艺的各种优缺点及在生产中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学生必须结合大量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很多操作步骤和原理听起来很费解,但只要到车间或现场看一眼就很容易理解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在时空上分离,先将理论全部学完再进行实践环节,或先进行实践环节完再进行理论学习,缺少工程实践的理论教学,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变得十分难解,处于云里雾里的迷糊状态;没有理论支撑的工程实践必然只能停滞在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的层次上。

  (三)考核方式欠合理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绝大多数仍然以书面答卷的方式进行,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追求卷面分数,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就重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就不重视。有的甚至平时根本不听课,连书本都不翻,凭考前“临时抱佛脚”来死记硬背书中的一些概念、术语和简单理论来达到修完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考完这门课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得到,什么也不会做。

  (四)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介绍,缺乏先进性和时代感,导致一些学生主观上认为该课程无用而对它产生排斥思想。尽管有些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不同挂图、实物模型、动画等方法以适应不同章节的教学需要,仍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为将整个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诸如刀具、机床、夹具与零件的加工与装配等工艺系统内容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提出了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主线,以产品质量、加工效率与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兼顾工艺装备知识的掌握,增加了非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等内容,并注重反映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制造工艺中突出零件工艺分析→材料选择→毛坯→零件加工→产品装配的技术路线,建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新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内容体现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是建立在传统的工艺方法基础上的,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工业领域内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从金属材料到各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从传统的冷热加工方法到应用声、光、电、磁的特种加工,从数控加工到制造自动化系统,从将大批大量单一零件加工方法应用到单件小批成组零件加工中等,先进制造技术教学内容不断拓展。

  2)采用现场比较教学法

  在讲授传统的CA6140型普通车床与现代的数控车床的现场教学时,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车床,让学生了解到了机床每个部分的内部结构,比如机床的布局、传动、结构、操纵;刀具的类型、用途、结构特点、车削用量的选择;夹具中选用通用标准夹具与设计非标准夹具的目的;零件加工乃致延伸其零件装配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讲解,及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解决在课堂上单凭教师口授与板书甚至多媒体等无法或很难讲清的.,如卧式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的区别与联系,成本、效率、精度和不同的加工机床适合加工哪些表面问题,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 通过采取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并行,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吸收和巩固,使其认识到不是数控机床或者加工中心就一定都比传统机床好的错误理念,而是数控机床在高精度、曲面加工和多工序统一上有优势等的正确思想。因此现场比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主线贯穿教学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实践性、综合性强,一些学生感到学习时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关键。为了能让学生及时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应提前引导学生从机械设备设计制造的实战观点出发,按机床、刀具、夹具和零件加工及装配和质量保证这个贯穿在整个教材中的主线。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战中来,真正做到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贯穿主线为主导,学生学有所用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的教学方法,用学为所用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改革的关键是要求教师必须对刀具、机床、夹具和零件的加工与装配等内容十分熟悉,明确彼此间的关系,并能跟踪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地将先进制造技术补充到教学中去;要特别注重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明确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过程是是一种典型的、具体直观的过程。研究机械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根据机械系统的目的,从系统是可剖分的,系统一定从属于更大系统,是更大系统的一部分的原理出发,解决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使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制造系统。具体到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以机械制造工艺系统为纽带,将机床、刀具、夹具和工艺等相关知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渗透,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已涌现了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而这些在教材中很难及时反映。因此,就需要教师坚持继续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及时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或选择一个零件,这个零件应具备某些特性,有某个表面不能用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某个表面要用到复合刀具或某个表面目前还不能加工等,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注重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带来的图形处理及显示的优势,将实体造型应用于课堂教学及实验中,使专业知识中涉及到的大量的结构原理图和实例结构图更直观的呈现出来,加快了学生读图速度,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这些不能离开机械设备设计制造的整个工艺系统这条主线。

  (四)教材的改革

  教材的选取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现的关键。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要采用高质量、以工艺为基础,教学内容先进适用,“少而精”,易自学,表述精炼的教材。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械产品制作,按照以学生主动实践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亲身实践。2010级学生共12人通过参与浙江省首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完成了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并完成了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项报告,加强了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课程的教学品质和效果。

  (六)考核评估体系改革

  高等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卷面考试成绩的好坏很难全面说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课程的考核宜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功利地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勤奋、刻苦地学习,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此可以对学生在实践环节、设计环节、课堂环节、答辩环节、操作环节等分别进行考核,从而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考试试卷从试卷库中随机选择。笔试环节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试卷库,采取流水阅卷。

  三、结论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及农业机械专业本科班级实施,本项项目实施后,受益学生人数达360人/年。本项目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一步的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树立现代工程意识,掌握机械工程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工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7

  1、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原则

  1.1就业导向原则

  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人才培养采用订单式模式,在学校招生之前,社会企业或者行政单位就已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而毕业生则可以在毕业后进入这些单位。当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扩招后的职业院校,并且社会、科技、发展的变化也使社会企事业单位难以对人才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做出预测,所以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研究与创新具有着紧迫性。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为企业输送一线的机械加工操作人员以及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人员,从而让人才的能力与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由此可见,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提升面向社会岗位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与企业合作、互动来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就业市场来提高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素质。

  1.2发展原则

  就业率是职业院校十分重视的问题,职业院校普遍认为就业率是自身办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许多职业院校过分强调学生的就业率问题,虽然推动学生就业无可厚非,但是对就业率的`过分重视却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性这一根本属性。从整体来看,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的合作仍旧在实践阶段与总结阶段,所以许多问题需要做出完善,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处于学习阶段,需要深化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内涵的了解与掌握。在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就业率问题,同时要强调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素质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能够将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目标。另外,机械制造专业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人才培养的精细化,即要求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身素质和内涵的发展,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细节,从而制定出具有特色且可以发挥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2、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保障体系

  2.1物质保障

  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及教学改革工作都需要必要的物质来作为支撑,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校企合作模式,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来建设实训基地和完善实训设备。校企双方都有必要给予职业教育足够重视并构建合理公平的经费投入机制,让校企双方从物质方面为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当前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而今年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让职业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具备了完善教育设施、优化教育环境的物质能力,而企业在于学校开展合作的过程中也有必要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实训设备,从而方便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国家可以通过对评估等手段的利用来邮件有效机制,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上有必要对如何发挥出《捐赠法》和《税收法》的作用作出研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职业教育。而在校企合作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资金的建立来强化校企合作主体行为,这一资金建立的目的主要在于对机械制造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与运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体进行奖励,从而对所有行为主体形成机理并强化校企合作工作。

  2.2制度保障

  政府部门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所发挥的行政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许多国家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都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在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中,由于企业的付出较多而回报较少甚至没有利益,它们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有效调动。如社会企业参与机械制造实训基地的建设,这将为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所投入的资金、人力以及场地有限,所以校企合作中的主体所作出的贡献不平衡,这将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实现。而在这一方面,政府能够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和制度保障来实现职业院校和社会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形成:第一,政府部门可以指定鼓励政策,对于开展校企合作的社会企业给予优惠性政策,从而实现社会企业积极性的调动;第二,政府部门可以构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来构建社会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的桥梁,从而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搭建平台;第三,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方面构建管理机构并制定管理制度,在对学校以及企业意见进行广泛听取的基础上,规范与指导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行为,制定能够推动校企合作互信、平等、双赢的指导性文件;第四政府部门有必要强化对校企合作的监督与指导,作为职业院校应当主动对企业需求进行适应,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来明确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针与目标,这要求学校能够对自身制度体系做出优化,并重视教育经验的总结,而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所能够发挥出的监督与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8

  一、改变理论讲授内容和形式,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改善理论学习效果

  由于工程材料、铸造、锻压、切削加工、现代制造技术等知识内容很多,如果每一部分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将使得教学非常枯燥,教学情绪很低。为此,根据教学条件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根据“课题式教学”,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

  对于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单位,可以针对制造过程的各部分理论,分成各个子课题,分别进行学习和研究。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课题,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和项目。所有理论分别学习完成之后,再选择几个典型零件,以各个小的总课题的形式进行,对理论进行总结和整体化。

  (1)子课题举例:切削条件的选择。例如刀具和切削过程理论中,刀具的几何角度、材料对切削力、切削热、加工精度以及刀具的使用寿命等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设立项目:切削条件选择原则。项目名称:切削条件选择原则。项目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切削和测量实验,分析切削条件对切削结果(加工精度和刀具寿命等)的影响理论,同时对理论进行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以车削外圆为例,在不同的切削条件下,测量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力、切削热以及切削精度和刀具的磨损情况。切削条件改变项目包括:不同角度的车刀、不同的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不同的工件材料。项目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切削条件对切削结果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进行合理的选择了。

  (2)总课题举例———阶梯轴的加工。项目目标:根据零件图,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功用,确定该零件整个工序内容,加工出符合精度要求的实物。项目实施过程:教师和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先通过理论学习,对零件进行分析,制定工序内容,再在机床上对零件进行加工。“课题式”理论教学法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学习效果良好。

  2.基于教学效果进行课程形式的改变

  对于教学条件稍差的单位,可以采用先视频、再理论、最后实践的形式进行。以切削条件选择为例,首先通过视频使学生具有“切削条件不同,切削结果也不同”的概念,然后通过理论解释原因,最后根据理论指导采用相应的切削条件,得到预期的切削结果。

  二、增加实践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及动手机会

  在课程的最后增加几学时的实践课,由学生独立完成某个小零件的加工。

  1.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零件结构、毛坯材料、毛坯制造方法

  以及切削工序内容制定。为了体现独立自主性,加工的零件结构由学生自己设计(所设计零件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加工时间太长;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体现本门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毛坯材料以及毛坯制造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工序内容的制定相对比较有难度,为防止浪费时间,教师可对其进行从旁指导。总体来说,整个任务书具体内容的`确定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宗旨,真正实现学和做相融合的效果。

  2.学生独自完成零件的实际加工操作

  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制定的工序内容对零件结果的影响,引起学生对工序内容制定过程的重视,零件的实际加工操作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一旁保证学生的安全。在加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课本中没有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加深对制定任务书具体内容时所采用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总之,通过对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改革,改善课程知识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在优化教学的同时,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9

  1.数控技术的特点

  1.1数控技术的便利性

  (1)数控技术的便利性是多方面的展现,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数控技术的应用就很好地减少了机械制造中繁复的工艺流程,通过这种减少工艺流程的方法之后,那么数控技术的便利性就会完全展露无遗。

  (2)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应用还能够改变机械制造中的加工工艺参数,改变了机械制造中的加工工艺参数之后,我们的机械制造将会更加的便利。

  1.2数控技术的高效率

  (1)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应用能够实现一次装夹工件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从而能确保加工的精度和减少辅助的时间;

  (2)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应用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的复杂零件和零件曲面形状的加工;

  (3)在我国机械制造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网络化程度也不够普及,只用于一些简单的程序数据传输,就串口通讯技术来说,网络数字化水平不高,集成化和远程故障的排除能力较弱。总而言之,数控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应用上还不是很成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加强相关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地吸收新技术的同时,真正做到将技术成果实践于实际操作中。

  2.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探究

  2.1数控技术在机床方面的实际应用

  在机床的数字化作用下对于刀具以及机械的部件以及主轴的变速等等都是由数字来进行操作,只需要在对机械的一些零部件加工之前由编程人员把零部件的相关程序进行编程,而后再通过程序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是想改变对机械的零部件加工只要在电脑系统的程序中进行修改,输入新的程序即可,这对于传统的'人工调整有着很大的方便性,在效率上得到了提高。

  2.2数控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实际应用

  在我国的经济得到稳步上升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对产品的消费方面需求愈来愈大,在这一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数控技术就有着其重要的作用,数控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得以应用能够在质量上以及效率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汽车的零部件的加工以及新产品的研制都有着很好的效率提升,从而也把汽车机械的零部件加工向着集成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得到了发展。

  2.3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实际应用

  (1)当前的煤矿产业的发展中对于采煤机械的要求也已经愈来愈高,在实际的采煤环境制约下采煤机的种类也比较的多,并且都不是大批的进行生产,这就给采煤机械的制造有了很大的困难,对于传统的机械制造的技术在采煤机的单件下料问题上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数控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龙骨板程序进行下料,对于在套料的选用方案上起到了很好的优化作用,在效率提高的同时,在对机械的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精确度也有了很好的保障。

  (2)在数控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清醒的看到一些不足之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数控机床还处在一个低档膨胀和中档发展迟缓以及高档进口的这样一个局面,在我国的一些重要的工程方面的应用上还是依靠于进口的设备和技术来完成,从整体的发展上来看,我国在数控技术上的水平以及精确度和质量、性能和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不够,在自主产权的操作系统方面还比较的缺乏。

  3.结语

  当今社会竞争加压力比较大,各行各业为了生存,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都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升。作为我国支柱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制造业来说,虽然发展状况到目前为止也不是很好,就产品质量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当下之急就是改变原有生产模式,很好地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数控技术,生产出优质的机械产品,扩展国内市场,扩大自己的消费范围,同时积极走向国际与世界接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为我国企业带来生产的转机和经济效益。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10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出现了较为完善的绘图软件,有效解决了绘图机在绘图效率方面较慢的问题,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绘图的效率,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对于自动化绘图技术所产生的怀疑。这项技术发展到现在一共突破了四个瓶颈期,其中有计算机绘图系统和交互二维以及几何造型这项中绘图,还有基于数据库存在的分布式图形设计。下面本文对接卸制造中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述。

  一、应用在仿真领域

  其实仿真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是以色调图的方式对加工过程进行模拟,而不是过于要求图形真实感的效果。因此,通过忽略广找模型,能够进一步简化颜色值的计算,而忽略能够促进产生真实的效果,并且对于图形的效果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对仿真的效果进行更加仔细的观察,对于刀具和夹具以及毛坯等分别定义成不同的颜色。由于刀具有时可能会存在切削夹具的情况,所以也需要对其定义不同的颜色。并且,要求每一种颜色必须要拥有一定数量的灰度级。由于仿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挖掘加工流程中存在的错误以及干涉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将存在干涉的情况首先标记出来吗,这样才能确保其能够不被忽略。同时在加工毛坯切削表面的过程也要十分注意,因为这是也是用户重点关注的地方。必须要将其优先的现实出来。通常刀具尺寸和毛坯的尺寸相比都相对较小,所以应该再毛坯之前将其显示出来。以上所述的是以图像空间离散法作为基础的仿真方法,在进行仿真时,能够获得每一步切削的具体真实描述。并且可以让用户从另一个方向对于毛坯的情况以及切削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或者是开始用户便可能采取多个窗口进行观察的方式。并且也可以采取迫切以及观察这两种方式。而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就有超高的实时性,其显示处理所花费的时间仅仅会受到硬件还有驱动程序等约束。同时,通过对算法进行改善,时期能够较为准确的确定毛坯上面的某一个点的值,这样给用户验证加工容差方面的能力得以实现。

  二、真实感图技术

  计算机图形这项技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真实干图形技术,同时这也是今后图形技术整体发展的趋势,并且目前大部分CAD与CAM设计软件均能够实现很多功能。例如UC和PROE这些软件,通过计算机将实际的团绘制出来,同时把这些立体感较强的图形能够直接的输入到打印机当中去,可以通过打印机将真实的物体打印出来。而这项技术应用逐渐广泛起来。虽然所打印出物体比较简单,但是这些技术也足以现实出真实感图形技术所存在的种种优势。利用真实干图形技术所绘制出来的图形,可以替代之前所制作的模型,能够在计算机上面对其进行各个角度的观察,一旦发现设计中存在任何问题,可以利用屏幕便使交互修改得以实现,进而体改了整个模型设计的速度。而想要实现真实感图形技术必须要栅扫描显示器作为急促条件,当前栅扫描显示器已经由以往传统的电子枪变成到如今的液晶显示器,同时加入了较为专业的'图形显卡以及OPENGL图形驱动系统,这样使可以对物体试试贴才和赵光以及文理,还有视角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样能够让三位物体看起来更加的逼真。当前很多好莱坞电影中机器人的特别效果都是利用机械设计当中真实感图形这项技术所实现的。

  三、CAD与CAM中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

  由于机械制造行业不断的扩大,同时对于精度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缺少CAD与CAM作为支撑,那么将无法实现大型机械设备大批量的生产。现在飞机和建筑施工以及电子电力等均无法脱离CAD和CAM。而图形设计技术不只是在这些领域当中参加设计,同时设计图形时,若存在错误,能够得到及时的体型,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生产一些劣质的零件出来。由于技术及图形设计软件其能够实现的功能逐渐增多,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对别的图形设计模块实施自动的更新,这其中包含算式和图形当中的各种数据,还有图形整体的一个形态。光差图形动态模块可以发现,其设计结果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有没有产生干涉或者是碰撞,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机械设计可能会出的一些问题。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中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绘图的效率,使其更加精准。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中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的阐述,能够给其今后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潘纹.计算机图形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3,07:23-24.

  [2]欧江.试论计算机图形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0:13.

  • 相关推荐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简谈光纤通信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论文09-24

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论文08-29

探析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论文09-30

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挑战与机遇论文08-02

谈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08-01

谈荆门石化未来发展战略设计论文07-31

农业发展论文11-04

农业发展论文07-13

机械制造技术试题以及答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