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论文

2021-02-06 论文

  一、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高校体育的协调

  目前,中国的社区体育极不发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差。据2002年中国社会体育调查报告,我国城乡居民在非正规体育场所从事锻炼者高达70.6%,有64.1%的社区体育协会无任何体育场地,只有25.9%的社区体育协会拥有门球场、网球场、健身房、乒乓球馆等可供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室内外活动场所,且人均不足0.5m2[1]。可见体育设施场所严重匮乏是制约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之一。二是社区体育人才严重缺乏。自从1993年我国逐步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以来,不断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但即便如此,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与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缺乏以及业务水平较低也是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社区体育管理水平落后。社区体育组织一般都是属于自发性、民间性体育团体,与当地的体育协会或体育专业机构联系较少,而作为社区体育组织的主要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多数也未将社区体育组织纳入其发展规划和工作体系,对社区体育组织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足。总之,我国社区体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区体育健身场地匮乏,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健全,健身活动无计划且缺乏体育专业人员的指导,导致社区体育健身文化氛围薄弱。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足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体育工作者的协助与参与,实行多方面的合作和联动发展,而高校体育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着规模较齐全的场馆设施,门类齐全,这些场馆设施除了用于教学、训练、课余活动外,同时有着很大的潜力可供开发,尤其是寒暑两假期,场馆设施基本闲置,应考虑在不影响高校校园正常教学环境的情况下对周边社区居民开放,以缓解周边社区场馆设施短缺之急;二是高校具有社区里不可比拟的人才储备,拥有一大批多年从事体育教学专业教师,他们对组织、指导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有着丰富的经验,这对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是一个最大的优势,他们也可以利用个人时间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社区开展各项健身活动;三是高校具有先进的知识结构和理念,拥有一流的运动技术、完善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科研成果,具有全面、系统、科学地指导社区体育发展的能力。城市社区体育由于缺乏科学的组织与指导,许多社区居民只好凭着感觉、依照过去的经验或听取他人意见而从事被动地健身锻炼,带有一种盲目性。而这种被动、盲目地从事体育活动不仅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城市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产生联动发展,只有在先进的健身知识结构和现代健身理念的指导下社区体育的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广泛开展。

  二、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要以社区体育为依托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意见中指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全民健身的基础,高校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教育阶段,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转入社会体育自我教育的过渡时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最佳阶段。”[2]高校体育应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这项工程中,有必要、有义务去为社区体育进行组织指导,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这对全面提高国人身体素质,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家园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社会需求是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及调整的依据。首先,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急需大量懂得社区体育工作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城市社区体育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就读与就业并举”、“职前与职后联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或课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设立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但与社会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依靠广大师生的实践,尤其是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实践才能加强能力、开阔眼界,提升知识面。其次,高校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宣传高校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二者的整合、凝聚和服务功能,不仅能为城市社区提供体育服务,同时也在无形中为高校树立良好的形象,传播高校体育文化,促进高校办学思想的更新,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丰富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内容。再次,高校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高校与社会的接轨,使高校体育能够更加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和方向,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和个人的需求,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推动高校体育的学科建设和办学思想的更新。另一方面,高校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有利于高校体育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设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的内容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增强社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体育社会化是指体育要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并支持体育,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发展以及人们对体育的广泛参与,使体育不断地由封闭走向开放,在体育发展、体育职能及体育改革诸方面与社会发生紧密联系并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社会功能,使体育人口不断增加。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就是要把高校体育纳入社会发展的轨道,使其作为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促进作用。资金不足也是困扰高校体育发展的一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走体育社会化的道路,参与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就是一个有效途径。面对庞大的社区体育人口,作为场馆设施比较齐全、技术与人才集中的高校若积极参与服务,其效益是十分可观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社会压力。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储备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有独立、和谐、健全的人格特征和素养,不仅要专业过硬,而且要善于人际交往。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缓解个体压力,促进社会适应,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高校体育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加社会活动的平台和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益意识,可以将所学知识在社会上付诸实用,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展知识、了解社会、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

  三、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对策

  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院系(或体育教学部)作为高校体育组织机构,要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目标、有规划、有制度、有检查的'工作机制,在完成教学训练和群体工作的同时,协助社区成立体育服务机构,组织师生积极配合社区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社区的有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也应作好积极配合工作,这是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培训社区体育健身管理和指导人才方面,高等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高等学校通过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为社区体育培养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城市社区部门应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建设,逐渐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其次,高校的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指导能力,在学校体育工作之余走进社区,为广大市民提供体育健身知识咨询和技术指导,通过高校与社区的联动,如开办各种培训班,建立体育辅导站等,能短期内培养社区体育骨干,提高社区体育工作者的综合业务能力,从而为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最后,建立一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社区体育青年志愿者队伍,社区体育工作繁杂琐碎,需要人员众多,而且大多是免费服务,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并积极与社区体育工作部门取得联系,寻求长效合作体制,把大学生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工作做成常态化、制度化,从而更加高效、务实、有序地开展体育志愿工作。另一方面,社区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和教学科研的平台。在高校,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科研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近几年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关社区体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在社区中开展体育实践活动,为自己的科研和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反馈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为社区体育朝良性方向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相对于社区我国高校有着较好的体育场馆设施,尽管各级政府要求城市社区必须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供居民锻炼使用,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性改变。高校的运动场所除了满足正常的教学任务、课外活动以及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外,很多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尤其是节假日和寒暑假。高校运动场所在不影响本校师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性地有偿对外开放,以解决周边社区居民无活动场所的困境,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使有形的场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在利用资源过程中,学校也得到了资金、信息、管理等有形与无形的资源回报,产生互动效应。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人均使用面积将进一步缩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生均占有情况统计如下:室内场地生均仅0.4m2,室外场地也只有4.7m2。高校很多场地如游泳馆、乒乓球馆、武术馆、羽毛球馆、健身房、体操房、网球场等只能满足较少人员的教学训练和竞赛需求,根本无法满足全校师生的运动需求,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及指导、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和规划、社区体育辅导站等,这不仅能有效减轻校内健身场馆的压力,同时也鼓励了同学们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为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

  四、结语

  在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中,双方领导应更新观念,沟通联系建立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寻找最佳联动合作模式,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为社区体育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社区为高校师生的社会实践和教学科研提供实践平台,双方在联动发展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实行资源共享,解决体育场地匮乏问题,实现共赢。联动发展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有待解决,观点和理论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实践,通过深入的研究来丰富社区体育的理论,探索出一条高校体育全新的面向社会的办学模式,为高校体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为城市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依据。(本文来自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保障机制研究论文05-12

高校体育的发展及思考论文05-12

区域体育与高校体育协调发展论文05-10

高校体育发展探索与前景论文05-12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措施论文10-05

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论文10-07

浅论社区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融合发展论文05-13

高校体育选项课调查与发展论文05-12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的论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