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分析
就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大环境而言,传统体育文化是强大的内源因素。传统体育文化强调身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校园体育文化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把人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的发展有机,构建人与自然共生的体育文化环境,这在当下和谐社会理念下,显得相当重要。
1时代性与动态性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反映本时代的特征,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化,校园体育文化亦是如此,从早期学校体育的兵式体操,到当下的休闲运动,无不散发着时代的气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学校和社会共同构筑的背景,具有典型的时空特征。动态性是校园体育受众者所表现出的群体性特征。大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进行体育活动,为校园带来了新的气象与动力,而社会流行时尚体育在校园里很快风行,使整个校园体育文化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
2人本性与多元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以大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的人文形态,纵观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理念。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融合是直接而迅速的。在解放思想与改革创新的思潮影响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日趋呈现多元化态势,学生的价值观念与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
3导向性与身体表征性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体制的确立,给校园体育文化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顺应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体现快乐体育的宗旨。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导向,能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大学校园倡导什么,大学生就关注什么,进而追求什么[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参与者用身体活动表征的文化形式。身体活动的节奏,身体运动的动作、技巧、姿态,动作、技巧等的衔接规律有机结合组成体育文化的交际功能。大学生在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同时,也进行着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分析
1健身与娱乐功能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活动形式,而健身功能又是所有身体练习的通用特征。高校体育大体可分为体育课、课余训练与课外锻炼三种主要形式。高校体育教师是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使者,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差异,适当地分层次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体育课堂完成练习的数量、质量上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各个层次的目标应存在差异性,使得各类学生能体验到体育参与成功的喜悦。在课外体育层面,高校应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对校园的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两手要抓,积极开展、组织各类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竞赛所具备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展现自我体育才能的需要,也为他们创造一种气氛和谐舒畅的环境,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途径。
2教育与创新功能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增进大学生健康,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思维、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使得大学生学会处理运动中所打来的损伤,减少伤害程度,懂得营养保健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体育的竞技性,无时无刻在体现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将创造与超越合二为一,而创造的过程又是超越的过程。在多样化的校园体育竞赛中,例如体育节、校运会等大型比赛中,大学生运动员打破一项学院记录的过程,既是对原有记录的超越,同时又是一次新记录的创新,只有在这种不断的超越与创新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方能得到全面发展。
3学生主体性表现功能
体育活动是一种主体参与性非常强的社会现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容丰富,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大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这一参与的过程则是大学生主体性从潜能到实现的最快途径之一。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生长点。体育运动是一个竞争的过程,不仅要求有参与各方运动技术的相对比较,还要根据不同个体在体育方面的素质和优势,以发挥所长,取得竞争中的胜利,这种特长的发挥就是主体性的表现。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地位分析
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
高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而素质教育又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和完美情操等才能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承担着使得大学生身体发展、体育思维、体育意识培养重任。增强体质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终极目标。
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连接校园与社会体育文化的纽带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引导大学生去实现人生价值,并且在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去完成价值观的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社会体育文化息息相通,必然会受到社会体育主体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很多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竞赛组织和管理手段是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传播的;另方面,高校校园体育也会作用于社会体育,例如牛津与剑桥、北大与清华的赛艇对抗赛等均在迎合社会文化的同时大大超越了体育本身,它们的影响是社会性的、世界性的。
四、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措施
1重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充分体现人本精神和个性解放,没有校园体育文化对社会文化的主动适应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体育,没有校园体育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超越,校园体育文化就会没有生命力。因此,高校要重视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首先,学校可以利用校报、墙报、广播等媒体;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比赛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参与意识[4]。其次,健全学校体育制度和管理机制,制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纲要;制定量化考评制度;加强督导和体育评估;加大体育投资力度;改善体育教学、科研环境,都是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文化多元化教育,可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课是大学体育文化最主要的渠道之一,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大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体育基本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损伤处理以及体育鉴赏等多方面的知识,切实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有积极影响。
2发展特色体育项目,提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层次与品味
发展特色体育项目,以体育为媒介来促进各高校之间的交流,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这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并且已被广泛采用[5]。课余训练是高校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高水平运动队,不但可以代表学校参与各类比赛,而且还能作为校内体育运动的技术导向,带动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通过打造特色项目(特别是高水平运动队),选拔体育特长生代表参加各类比赛,在宣传学校的特色的同时,也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发展特色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学校需要结合本校实际,突出地方性、区域性。
3平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与制度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建设与制度层面建设[6],两者各有其特点。物质层面的保障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建设的基础,没有物质的保障,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失去依托,成为空谈;制度层面的建设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建设的保障系统,完善的制度、措施可以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法令依据,保证校园体育工作的规范化与正常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发挥物质层面与制度层面的积极因素,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推向可持续发展。
4树立校园体育工作先进人物与组织
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下,高校校园不仅需要感官上的刺激,更需要一种人性深处的精神力量来打动学生,而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学生身边、可学的校园楷模。榜样作为一种象征性的事物,其事迹具有鲜明典型的校园教育意义[7]。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评选优秀的体育指导教师、优秀体育组织以及突出的体育标兵,来培养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的榜样,塑造身边的体育明星,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大学生通过学习同伴、争做榜样,从身边榜样中接受鼓舞。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致力培养体育文化的精神榜样,且不断创新与发展。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论文10-07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对策论文10-02
高校体育的发展及思考论文02-06
女性体育文化发展的论文06-08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论文02-06
高校体育发展探索与前景论文02-06
太极文化与高校体育的相关论文06-09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论文06-06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