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论文

时间:2021-01-26 11:52:33 论文 我要投稿

探析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论文

  摘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是初中科学教学的核心理念。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

探析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论文

  基于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是初中科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叶澜教授曾说过:对于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育者做的是,“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不仅要求我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解要以生为本,以生为主体,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尊重生命的成长,考虑生命的发展,促进生命的创造。

  在教学中,我们也必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让学生拥有对环境对自然的正确的态度,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孜孜以求的科学探索精神,拥有科学研究的方法,拥有科学地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建设世界、发展世界的意识与动力。

  世界的快速变化是明显的:如全球变暖、臭氧层变薄、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耕地急剧减少、自然灾害不断……这些不仅使人们感觉世界的变化,更使教育者觉得担子的沉重。通过科学人文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尤其重要。

  为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对学生渗透科学的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现将做法枚举一二。流程图如下:

  要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总的方针是以“知、情、意、行”为主线:

  一是让学生在了解知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等)的同时,感知科学人文内涵。

  二是让学生从一些时事、一些事例中感受科学人文精神、感受人类与环境和谐的重要、感受如何使其和谐的方法与对策。

  三是通过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以探究一些问题为方式,让学生在行动提升科学人文素养、在行动上植入科学人文精神。

  一、植根教科书,在授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感知科学人文内涵

  通过讲述与教科书中科学家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知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了解科学探索需要的方法,需要的“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甘于奋斗”的孜孜以求的精神,了解科学工作者的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治学严谨、不放疑点的科学精神,理解科学发展的真正目标是为人类造福,为世界和谐;了解科技是发展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让学生能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开发资源、能源,如何改造世界,又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具有能源的知识、环保的知识、人口研究方面的知识等等,了解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所需要的基本内容,充实科学人文内涵。

  例如:科学家和科学史对科学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哥白尼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等等。

  九年级科学下册有两章内容集中讲述生态环境问题,即《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在教学中更应作为重点深入讲解。不仅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让学生明白,课本中提到的所有环境问题如水体、大气污染,地面下沉,区域性的公害病等等,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可能已经深陷其中、身受其害了,从而在情感、科学态度上有个质的.飞跃,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此外,七年级和八年级教科书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也有不少,我们可适时渗透。

  七上的第三章“动物世界”中讲到,由于滥捕滥掠,导致大量珍贵动物灭绝,也使近海鱼类面临枯竭的危险,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动物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改造和保护动物,而不能涸泽而渔,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

  八年级下中讲光合作用意义,其中之一是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在此我们可作拓宽,列举上世纪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几个数据:1900年,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00ppM,1970年为320ppM,现在已达到375ppM,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增加可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它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严重的影响,威胁着整个人类。因此我们应珍惜每一株绿色的植物。

  八年级上教材中提到电冰箱的制冷原理时,我们可以插入“绿色环保冰箱”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破坏臭氧层带来的影响。

  二、依托时政实例,有效拓展人文教学内容,培养科学人文品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有较强说服力的而又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是开展科学人文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用一些身边发生的实例来让学生的情绪上有所感、有所动,并促进情感的升华,真正让科学人文精神植入心灵深处。

  例如,结合时政渗透科学人文教育。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从xxxx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到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从赤潮到太湖蓝藻,从洪涝到旱灾,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所能了解、也是他们十分感兴趣的事件。我们在教学这些章节时便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讨论地震、赤潮、蓝藻、洪水等等的成因,还可进一步介绍我国目前对这几方面工作的重视与对策,也了解目前的一些问题,以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为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在行动实践的基础上,强化科学人文精神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让学生从小课题入手,去研究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去思考解决身边的一些事例,为解决一些能源、资源、环保问题提供自己的所学所思的策略。

  例如,我们开展了《校园周围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某某城中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某某河道水质变迁的成因研究》等课题,将学生从课题延伸到生活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之中,以便更有效地提高科学人文素养。

  随着经济发展,破坏环境的事情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发生,教师可以选择影响比较深远,破坏性较强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展开课外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让学生提出处理意见,然后整理出来,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又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的某一课题是对某村附近的一家油脂厂每天向外排放大量的废气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在学习了一些环保知识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暗中调查这家油脂厂的要求。苦于每天被熏得头昏脑胀,学生们对这一要求显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秘密考察了油脂厂,并走访了周围的居民。回来后,凭借自己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后来经学校和镇政府的干涉,该油脂厂安装了废气装置。通过这一次调查,学生深切感到,要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应该人人参与。

  任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行动才能得到体现,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不断地得到体验和强化。科学人文教育也是如此。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影响学生的今后,甚至更远的发展,让那些沉睡于字里行间的科学人文思想、科学人文精神通过我们教育者的努力植入学生的心中,真正影响其今后的工作与研究、生活与创造。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忽视了人的发展和科学人文性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鹏.世界最新科技[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xxxx.

  [2]杨广军,吴玉红.21世纪科学探索实验文库[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探析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探析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05-06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论文05-30

关于人文素养的论文05-23

幼师人文素养论文04-22

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实践途径论文04-17

品读科学课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基论文04-09

科学设计作业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论文)12-06

高师人文地理教学方法探析论文07-22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研究论文01-11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探析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论文

  摘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是初中科学教学的核心理念。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

探析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方法论文

  基于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是初中科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叶澜教授曾说过:对于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育者做的是,“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不仅要求我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解要以生为本,以生为主体,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尊重生命的成长,考虑生命的发展,促进生命的创造。

  在教学中,我们也必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让学生拥有对环境对自然的正确的态度,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孜孜以求的科学探索精神,拥有科学研究的方法,拥有科学地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建设世界、发展世界的意识与动力。

  世界的快速变化是明显的:如全球变暖、臭氧层变薄、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耕地急剧减少、自然灾害不断……这些不仅使人们感觉世界的变化,更使教育者觉得担子的沉重。通过科学人文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尤其重要。

  为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对学生渗透科学的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现将做法枚举一二。流程图如下:

  要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总的方针是以“知、情、意、行”为主线:

  一是让学生在了解知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等)的同时,感知科学人文内涵。

  二是让学生从一些时事、一些事例中感受科学人文精神、感受人类与环境和谐的重要、感受如何使其和谐的方法与对策。

  三是通过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以探究一些问题为方式,让学生在行动提升科学人文素养、在行动上植入科学人文精神。

  一、植根教科书,在授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感知科学人文内涵

  通过讲述与教科书中科学家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知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了解科学探索需要的方法,需要的“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甘于奋斗”的孜孜以求的精神,了解科学工作者的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治学严谨、不放疑点的科学精神,理解科学发展的真正目标是为人类造福,为世界和谐;了解科技是发展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让学生能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开发资源、能源,如何改造世界,又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具有能源的知识、环保的知识、人口研究方面的知识等等,了解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所需要的基本内容,充实科学人文内涵。

  例如:科学家和科学史对科学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哥白尼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等等。

  九年级科学下册有两章内容集中讲述生态环境问题,即《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在教学中更应作为重点深入讲解。不仅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让学生明白,课本中提到的所有环境问题如水体、大气污染,地面下沉,区域性的公害病等等,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可能已经深陷其中、身受其害了,从而在情感、科学态度上有个质的.飞跃,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此外,七年级和八年级教科书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也有不少,我们可适时渗透。

  七上的第三章“动物世界”中讲到,由于滥捕滥掠,导致大量珍贵动物灭绝,也使近海鱼类面临枯竭的危险,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动物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改造和保护动物,而不能涸泽而渔,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

  八年级下中讲光合作用意义,其中之一是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在此我们可作拓宽,列举上世纪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几个数据:1900年,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00ppM,1970年为320ppM,现在已达到375ppM,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增加可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它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严重的影响,威胁着整个人类。因此我们应珍惜每一株绿色的植物。

  八年级上教材中提到电冰箱的制冷原理时,我们可以插入“绿色环保冰箱”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破坏臭氧层带来的影响。

  二、依托时政实例,有效拓展人文教学内容,培养科学人文品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有较强说服力的而又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是开展科学人文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用一些身边发生的实例来让学生的情绪上有所感、有所动,并促进情感的升华,真正让科学人文精神植入心灵深处。

  例如,结合时政渗透科学人文教育。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从xxxx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到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从赤潮到太湖蓝藻,从洪涝到旱灾,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所能了解、也是他们十分感兴趣的事件。我们在教学这些章节时便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讨论地震、赤潮、蓝藻、洪水等等的成因,还可进一步介绍我国目前对这几方面工作的重视与对策,也了解目前的一些问题,以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为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在行动实践的基础上,强化科学人文精神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让学生从小课题入手,去研究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去思考解决身边的一些事例,为解决一些能源、资源、环保问题提供自己的所学所思的策略。

  例如,我们开展了《校园周围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某某城中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某某河道水质变迁的成因研究》等课题,将学生从课题延伸到生活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之中,以便更有效地提高科学人文素养。

  随着经济发展,破坏环境的事情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发生,教师可以选择影响比较深远,破坏性较强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展开课外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让学生提出处理意见,然后整理出来,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又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的某一课题是对某村附近的一家油脂厂每天向外排放大量的废气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在学习了一些环保知识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暗中调查这家油脂厂的要求。苦于每天被熏得头昏脑胀,学生们对这一要求显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秘密考察了油脂厂,并走访了周围的居民。回来后,凭借自己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后来经学校和镇政府的干涉,该油脂厂安装了废气装置。通过这一次调查,学生深切感到,要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应该人人参与。

  任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行动才能得到体现,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不断地得到体验和强化。科学人文教育也是如此。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影响学生的今后,甚至更远的发展,让那些沉睡于字里行间的科学人文思想、科学人文精神通过我们教育者的努力植入学生的心中,真正影响其今后的工作与研究、生活与创造。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忽视了人的发展和科学人文性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鹏.世界最新科技[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xxxx.

  [2]杨广军,吴玉红.21世纪科学探索实验文库[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