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画造型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培养论文

2021-07-05 论文

  摘要:在教学实施中,除了强化造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造型表现能力的训练,尤其不能忽视动画造型设计思

  维的培养。通过转变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动画形象。

  关键词:动画造型;设计思维;创造性思维

  动画造型设计是高校动画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通过系统地讲授动画造型的知识、造型风格和造型特征,使学生掌握动画造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学以致用,创造出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而又感人至深的动画形象。

  传统的动画造型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手绘能力的训练和绘画技巧的传授,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在教学效果上却往往出现了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即使进行了大量的造型能力训练,在面对实际案例时却仍然不知所措,拿出来的作品依然是大同小异,毫无特色。究其原因,是因为忽视了动画造型中重要的设计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设计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绘画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通过“埋头苦干”就能提升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如何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展他们的创造性。因此,在动画造型教学中,要通过各种训练方法,争取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在思想上能“开窍”,教会他们在造型设计中如何激发创意,如何捕捉灵感,如何选择正确的设计思路,如何提炼并组织素材,从而获得最佳而独到的设计方案。

  一、搜集——积累——观察——记录法

  设计思维的培养具有连贯性,日常不间断的思维体验和训练,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设计思维的状态,从而产生灵感。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进入大学后首次接触动画造型设计,之前接受的美术基础教学也只是单纯的写实能力训练,一时之间无法适应,不能顺利地将思维方法由写实转向设计。因此首先需要为学营造动画设计的氛围,通过大量不同类型动画角色的搜集整理,逐步熟悉动画造型的形式特点,有效积累各种动画造型的表现方法:写实类动画造型(《灌篮高手》、《千年女优》、《阿基拉》等);拟人类动画造型(《海底总动员》、《猫和老师》等);装饰类动画造型(《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等);写意类动画造型(《父与女》、《三个和尚》等)。

  造型设计的灵感来源说到底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在熟悉动画视觉形象基础上再去观察生活,比起单纯的素描观察法更加合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动画的眼光去观察真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性格、行为方式、言谈举止,分析如何通过外在形象的设计去表现不同年龄、身份、成长环境、生活背景中的角色特征。将这些搜集积累、观察体验的资料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从而为今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的优质素材。同时,“绘本日记”的训练方法对于学生体验生活、培养设计思维有显著的作用。在课程进行中,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画”日记,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思想过程中的灵光通过卡通漫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描述和一些版面设计。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种方式十分欢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度。不仅“寓教于乐”,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养成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为动画造型设计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解构和结构法

  动画形象不同于真人形象,比起简单的再现,它更注重艺术的表现力,通过动画形象的提炼、简化与夸张,充分发挥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解构法,即将观察搜集的真实素材进行简化,提炼出基本形体特征,并以最简单的几何元素来表示,例如圆形代表头,正方形代表身体,长方形代表四肢,等等。结构法则是将解构的几何元素进行重新归纳组合,从外形轮廓上加以区分,形成各具特色的角色形体特征。如图1和图2,是笔者参与设计的Flash动画系列剧《明朝那些事》的角色造型,通过简化的形体结构,去掉了写实性的细枝末节,使得形象传达更直接和确切,更有力地体现并区分了角色的内外在特征。

  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几何元素的不同组合方法,体会其中的视觉和心理差异,摸索出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组合规律,例如:同是魁梧的角色,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在表现角色特征上就有明显不同的效果,正三角形往往显得笨拙、憨厚,而倒三角形则更加彪悍、凶猛;同是瘦弱的角色,直线和曲线也给人不同的感受,直线显得正直、刻板,而曲线则显得圆滑、世故。

  三、顿悟法

  设计思维都有突发性,灵感的到来往往是不经意的,同时又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的,这就是“顿悟”,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遇而不可求。即便如此,仍然可以找到一些方法或途径来尽量接近“顿悟”的境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在杂乱无章的草稿纸、速写本上能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动画造型。在草稿和涂鸦中寻找灵感,其实就是对于想象力和归纳提炼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将看似不相干的点、线、面、元素等,通过“加法”和“减法”,抽丝剥茧,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和利用。

  这个方法实施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平时有大量的'积累,有将想法和创意通过画笔及时记录下来的习惯,因为“顿悟”虽然具有偶然性,却是以长期的思考和练习为前提,是必然性的准备和偶然性的机会的统一。

  四、联想法

  联想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它是由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将联想引入动画造型的思维方法中,可以极大地拓展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跳出事物本体的限制,发现其引申义、象征义,从而激发创造力。

  联想的过程是多元复杂的,既可以通过外在形象的相似性进行联想,例如《灌篮高手》中的赤木刚宪,就是通过“强壮”联想到“大猩猩”,从而将猩猩的特点赋予角色。《多啦A梦》中的小夫,则是通过“狡猾”联想到“狐狸”,可以看出角色的面部构造带有明显的狐狸的特征。其次可以通过质感进行联想,例如《怪物史莱克》中的史莱克,就是借用了鳄鱼一样粗糙的绿色皮肤,来表现角色“粗枝大叶”的特征。

  再次可以从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联想、借鉴,尤其是对于一些传统艺术语言的借鉴,以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联想。例如通过传统写意画的联想,设计出《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一批水墨动画形象;借鉴敦煌壁画的艺术手法,设计出《九色鹿》的形象;借鉴传统戏曲艺术的造型特色,设计出《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等动画形象;借鉴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设计出各种剪纸片、皮影片、折纸片、泥偶片、木偶片等艺术形象。《埃及王子》的动画造型运用了大量古埃及壁画的设计元素,而《狮子王》则充满了非洲大草原的风情……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联想法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除了造型元素本身的含义,还要认识其中的引申义、象征义,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造型元素的表现力。联想法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实施,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积累,有广博的知识,除了对本专业的学习,还要对其他设计行业有所了解,对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所涉猎,是真正的综合能力的考察。

  五、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的目的就是“求异”,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在动画造型设计中,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否定或自我否定,勇于推翻既定,尝试未知,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角色形象。

  对于已成型的设计或已习惯的思维模式,多问问“为什么不可以”,多想想反向或反面,也许就能豁然开朗。例如老鼠的耳朵都是长在两侧的,但为什么不可以长在头顶呢?这样才有人见人爱、经久不衰的米老鼠形象;角色的嘴可大可小,可方可圆,但可不可以没有呢?HelloKitty尝试了,也因此而让人记住了。还有诸如1:1大胆的头身比例,夸张的局部特征等,通过逆向思维的方法,另辟蹊径,强化了角色的外形和性格特征,从而创造出独具创意的动画形象。

  综上,在动画造型教学中,除了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创作实践结合起来,标本兼治,学以致用,培养他们成为能够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型、应用型动画人才。

【高校动画造型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动画造型设计能力培养论文11-30

论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的美论文04-19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教学反思论文09-19

造型设计课程差异化创作思维的培养论文11-21

字体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11-22

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09-06

动画角色的性格设计和造型设计论文04-20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理念研究论文04-12

动画短片角色造型设计论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