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建设质量的好坏,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完成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理论把班主任定义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对于前二者,应该说不存在什么疑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学习和理解,对于班主任“领导者”这一角色,我产生了一些困惑。作为“领导者”,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样,在班级建设中,无疑容易形成师权至上,导致师生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容易使教师忽略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班级建设中从经验出发,给班级建设抹上浓浓的个人色彩,从而扼杀学生的个性,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因为缺乏个性的学生同样缺乏创造力。
我觉得,在新时代班主任更应该是班集体成长过程中的建议者、导师、带路人管理平台的搭建者。近一年的时间里,在班级建设方面,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对班级建设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班级建设
1、班级结构:我所带的是初中一年级的一个班,全班63人,来自两所小学,经过了两三周的相互熟悉之后,由学生自荐、互荐的形式确定了九名小组长,然后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进行搭配,每组包括组长在内共七名学生,使班级中形成了九个小团队,班干部只设一名常务班长,负责处理好班级的一些常规性的事务。
2、制定好一个班级规范:班级规范的制定应该民主,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内容上可以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班集体的目标以及班级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要求,同时,班级规范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和对老师的`要求,以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具体条文上应该以提倡为主,惩罚性措施为辅。在形式上采用小组讨论,班长汇总,班主任润色。班级规范一经制定,即须严格执行,体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这也是为了培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观。在班级规范的遵守上,班主任更应该以身作则。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忘了佩带工作证,上课之后,一名学生站起来指出我违反了班规,按班规应加入卫生值日小组负责公区卫生,我当场表扬了这位同学,下午我自觉的拿起扫帚,加入了打扫公区的行列。这件事对全班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使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3、小组内部管理: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团队,由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民主协商,明确每名同学在小组管理中的职责,每周轮换,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管理之中,每周体验一种新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学生可以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地观察、体验、思考,进行扬弃,使各项管理工作稳步提高并富有学生的个性色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在学习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协作,课前搜集整理学习材料并进行整合,课堂上积极展开讨论,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课后督促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和责任感,通过强化这种小组的内部管理,让学生不再感到自己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增强了他们对工作对学习的责任感。
4、小组竞争评比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小组之间的竞争评比,设立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等等(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班级目标灵活设定)。由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进行演讲,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小组在一个月里的各方面的情况,各小组根据演讲,综合打分,评出本月最佳,给予奖励。这种制度实际上是把班级每个组、每个人推进了一个竞争的氛围里。小组与小组在竞争,同桌在竞争,每个人都在竞争。在竞争中,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团结、合作、互助了,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4、小组值周制度:每周由一个小组值周,称为 “值周班长组”,负责全班的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规范的严格执行,小组成员进行内部分工,每名成员负责班级常规管理的一个方面,由小组长做好每天的值周记录。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繁杂、琐碎,而由小组每名同学负责一个方面,更能够落到实处。
5、开好班会课:班会课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里参入到集体中来彼此交换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班会课应该是让学生从事鼓励、聆听、独立思考、共同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评价等实践活动的一个自主空间;也应该是学生之间享受彼此的陪伴、分但彼此的忧愁以及彼此的快乐的空间。
班会的主持人为值周小组,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会课上做好一周的总结性发言,对班集体中好的现象进行表扬,不足之处也要列举出来,班级其余成员要对值周小组的同学进行感谢和鼓励。然后是学生自由发言时间,让学生找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方案,或者是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议。对于解决方案,也应该进行讨论,分析各种方案的利弊,在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佳的决绝方案,并作好班会记录,未解决的问题也应该记录下来,留待下次班会课时处理。在班会结束时,主持人要对每个人的倾听和参与表示感谢。
二、班主任的角色
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应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班主任不再是班级的领导者,应当具有甘为人梯的幕后策划者的意识。在班级建设之初应该是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者,当班级管理基本成型之后,就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班长、小组长的培养上去,这时,班主任就应当是导师、大朋友,应该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管理,特别是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其次,对于小组成员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这时班主任又应该是协调员。再次,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重新回到集体前进的道路上,这时班主任又应该是孩子王。
保姆似的管理不再适应当今的社会,放权于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成长,这是现代教育新观念的体现。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在这种较为松散的管理下,这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中,为班集体的建设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的自觉性也大大增强,即使班主任不在,班级的各项工作也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对于这种缺少权力中心的管理模式的尝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说已初见成效,但是相信还有许许多多不可预测的情况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班级建设和管理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管理思考论文07-04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的论文02-17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论文10-09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07-0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指导艺术论文07-03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7-0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鉴赏11-19
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11-26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讲好试卷讲评课论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