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土地资源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进行实际整理的过程中,通常要涉及众多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进行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需要按区域进行治理,分为农田、水、路等,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保证农田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自然灾害对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更加重视对农田的整理,保证其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对土地进行有效的整理是一项长期发展的过程,其中涵盖的内容也是多样的,因此,本文将进行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建议
当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在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更加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可以说项目施工与土地整理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各方面指导土地整理,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全方位管理,将土地管理对项目中的影响降到最低。在这一发展前提下,对土地管理的相关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在今后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我国现行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剖析
首先,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土地管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整体形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获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后续的发展环节中,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到位,并且在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漏洞,因此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在这一前提下,工程项目管理对国家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这方面看来,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可以说是具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改变,将会严重阻碍今后的发展之路。造成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力,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临时组建的管理部门,不具有正规性,这一临时部门充当起对土地进行设计以及整理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适用于较小的工程项目中,并且使用技术单一的工程,在我国发展建设的初期,这一管理部门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工程项目呈现大规模的发展趋势,如果依然沿用这一临时性的管理部门对土地进行整理,无疑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众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比较健全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整理,这以方式的出现是基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并且在工程项目的发包开始,就体现出了系统的管理思想,在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具有明显的效果。无论是对于项目的管理者来说,还是对项目的投资方来说,都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这是传统模式中无法达到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仅能局限在中小规模的项目中,并不能实现大规模项目的发展。
2传统承发包模式的局限性
2.1建设周期问题
传统的项目管理在周期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传统工程项目通常是由几个环节构成的,首先是对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进行设计,然后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实施监理工作,准备好必要的施工材料,最后再进行设备的招标,通过上述的施工程序,通常情况下需要较长的一个周期才能完成工程的施工,并且不能有效的保障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如果众多的工程都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施工,那么项目的投资者就会面临逐渐减少的趋势。
2.2设计变更问题
在设计的变更环节,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的适应工程发展的要求,并且在现代化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项目正朝着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工艺,就无法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在复杂的工程设计的前提下,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只能依靠不断的探索与改良才能得以实现,为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就更加容易改变设计方案,从而为施工造成相应的难度,不能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
3优化我国现行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建议
为使我国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够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国内有关专家和学者正在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在国际工程项目蓬勃发展的今天,不少先进的'模式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例如DBB模式、CM模式、DB模式、Partnering模式等都是在国际上应用较广、效果显著的项目管理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在选择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时,要综合考虑项目技术、组织管理的复杂程度、项目进度要求、项目资金状况、项目业主的管理经验、当地建筑市场的情况、当地建筑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土地整理工作方面同样也具有独到的特点。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主要是以大型的、复杂的、可变性因素多的、工期要求紧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居多,传统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与具有这样特点的土地整理项目是很不相适应的,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研究探索与此特点相一致的项目管理模式,以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确保质量的目的。首先,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加剧了对土地的需求,因此对土地整理的工期也更为严格。DBB模式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一招标一建造的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能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比较长;而CM模式的突出优点便是缩短建设工期,即设计一部分,招标一部分,施工一部分,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从而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其次,在土地整理中很多项目是新型的、可变因素较多的,在这种情况下,DB模式是不宜被采用的,因为新型项目的结构形式选择和处理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无论对设计者还是施工者都可以缺乏这方面经验,如采用DB总承包方式,风险太大,也不符合业主的利益;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大时,仅有一个初步设计一般还不能完全确定工程项目的内容,因此是不宜采用DB模式。最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还不适合采用以相互信任、资源共享为基础的Partnering模式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管理。
综上所述,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就要从土地的整理入手,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以及适应不断发展着的工程管理的目标,同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是必然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元明,徐大海.基于粗糙集的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1(4).
[2]万道琴,杨飞虎.严格界定我国公共投资范围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7).
[3]何西科,杨锦绣,冉彬.农村土地整理绩效评价问题———以成都市温江区项目为例[J].财经科学,2011(7).
【现行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与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分析与建议论文08-26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的论文12-16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及合同管理分析论文10-22
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10-15
浅谈土地整理质量管理策略论文12-19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分析论文12-26
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09-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不足与完善分析论文10-19
有关土地的价值的分析论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