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出现的政府会计问题论文

2021-06-29 论文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创建和谐社会、促成发展成效共享局面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广大民众的一致追求。在此背景下,要实现现代社会的统一目标,首先必须落实政府的统筹规划与宏观调控职能。以国家财政为出发点分析,国家的再分配职能主要表现为对政府支出结构所进行的预算绩效改革,突出体现在政府内部的同一部门中,整个资金分配体系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偏移。同时还体现在政府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政府资金投入中心重点投放在民生领域。另一方面,政府的再分配职能还体现在政府内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政府的资金投入偏向于基层政府,以便于最大限度充分利用政府资金。不仅如此,由于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投入成本不断攀升,以及国家财政迅猛增长局面逐渐减弱,导致原本依靠增量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控制和优化的途径受到了限制,因此需要将政府工作重点有效转移到优化资金结构与整合资产方面。因此,以强化政府资源结构实现优化配置的预算绩效管理应运而生。

  一、政府会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会计预算绩效管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会计管理措施,该措施将政府计预算绩效管理和会计改革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管理与改革双管齐下,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会计改革与会计预算绩效管理相辅相成相互推进,形成了政府内部会计管理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还需要正视在实际推行会计预算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付实现制度比较单一

  现阶段,针对政府会计方面来说,排除部分事业单位用于经营的资金可采取应计制原则以外,其他非政府经营的单位或企业通常选用收付机制来实现企业的会计确认。这一点主要根据当下政府会计工作的着重点,主要投放在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方面,并且为了达到真实反映政府预算收支结果的要求,以便能够及时控制和调配预算支出进展以及预算拨款,其所采取的主要会计制度为收付实现制。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和局限性表露无遗,突出显示在两个方面:第一,收付实现制,无法为政府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费用信息与成本计算。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收付实现制主要被应用于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而不能真正体现政府资金的费用、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等一系列,所以不能够实现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和产品所形成的资金消耗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无法真实有效的对政府各单位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所形成的资金支出进行核算,同时也无法顺利完成以实际结果和产出为主要方向的政府职能转变。

  (二)难以全面披露政府资产及负债问题

  无法有效对于政府部门的负债和资产情况进行全面准确地披露和确认。在以收付实现为主要执行制度的前提条件下,针对资产折旧、政府担保、养老金负债、欠发工资等一系列非现金交易和项目中的政府负债信息与资产不能够全面、及时的体现在整体会计预算机制内。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政府财务报表的'真实度与可信度,无法为政府的重要决策提供正确、实时的会计信息。同时还影响到对政府财务风险的预警性、及时性,无法实现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控,极易形成国家税源流失局面,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政府是财政隐性危机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被洞悉,致使政府遭受经济损失。

  (三)无法准确显示收支情况

  因为收付实现制度下的核算基础,无法完成对政府资本性的项目投资进行其使用期限内的分摊,还不能有效将资本投资付诸于实物资产所形成的机会成本之内,因此,政府及其各部门之间所形成的年度资本支出情况,不能通过收付实现制度来显示。另外,在收付实现制度的核算基础下,政府会计对政府管理资源投入的控制功能比较强,并且对政府产出的管理功能就会相对弱些。所以这样就不能满足政府对关注产出和效率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

  二、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对现阶段我国政府实施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完善和健全我国政府会计工作提供参考价值,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会计确认环节的职责管理

  根据我国实际国情的要求决定,要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首先必须确保在会计确认阶段有效实施收付实现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修正的全责发生制”。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主要临界与浅表性的权责发生制度与收付实现制度之间,第一步是要严格完成介于权责发生制之上的,所有层次的负债情况与资产情况的确认工作,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易于统计的金融资产确认工作,最后再针对统计较为困难的实物资产,进行循序渐进的确认工作,主要包括负债情况的确认、资产范围的确认,并根据此环节实现政府的资产分散以及资产的成本转换,直到实现最高层次的权责发生制,对政府责任以及资源情况进行系统的反映,最终实现支出情况与收入情况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政府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实质。

  (二)完善和优化会计计量方式

  当会计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到计量阶段时,唯有实现多元化计量属性共存并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够有效达到会计多元化发展目标,充分满足各层面、各领域会计信息应用者的实际需求。在此情况下,必须在确保已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可以获取并且真实有效的反映计量的基础条件下,全面整体的应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以及现值等要素,并将历史成本作为主要内容,有效促成名义货币单位范围下的五种会计计量模式,最终有效加强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有效性,提高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效率和质量。

  (三)创新会计记账模式

  在进行政府会计记录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引进基金会计模式。针对不同资金项目要采取相应的专项基金进行单独核算与报告,从而使得不同用途的专项预算资金能够得到更加清晰的划分,同时,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该项政府资金是否得到正规、正确的运用,实现政府内部资金预算管理与公众监督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对政府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过程、使用结果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行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整套过程中,第一步要从整体出发,建立完善的政府财务信息管理机制,该管理机制中囊括了财务信息反馈机制以及财务信息披露机制,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全面、整体、实时的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科学的财务信息问题反馈机制。另外,基于现阶段已有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础条件之下,应该要侧重于政府所包含的管理社会保障资金以及政府的债务和债权等一系列相关资金,实行报表内部单独列表以及报表之外的披露。第三,充分考虑对政府财务报告制定严格的监控和审计机制,并运用相关权威鉴定机构、公正中立机构、审计单位的监督职能,针对政府财务报告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审计,确保审计过程以及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推动政府更全面更有效的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探究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出现的政府会计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会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论文10-21

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论文10-28

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探究论文11-25

新农村财政的预算管理问题改革探究论文10-31

探究高职院校内部绩效预算管理编制论文07-01

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论文06-27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探析论文12-02

预算绩效管理论文12-02

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问题与优化策略论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