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论文

2021-06-26 论文

  摘要: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概述姜夔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二部分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姜夔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诗意;姜夔词往往虚处传神,善用虚笔;在白石的一些词中常用仄声虚字领起下文;姜夔词中上片和下片常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姜夔词的意象和文字都极其典雅清新的,白石常在词中运用了工整的对仗;姜夔词也善用比喻的手法,用侧面来描写事物和人物,含蓄蕴藉,空灵深婉;词风清冷峭拔;白石词音节谐婉,格高韵响,或依声填词,或自创新调,格律严谨,曲调清越秀丽。第三部分提出了姜夔词艺术特色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姜夔词艺术特色

  引言: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精通音乐、诗词、书法。姜夔的词风清空骚雅,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磐。陈廷焯评“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天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及“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1)黄升道“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2)他开创了清雅词派,对南宋后期词人及至清代浙西词派都有很大的影响。姜夔现存词仅八十四首,却得此殊荣。值得我们研究。

  下面我们就从以《扬州慢》为中线索来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中吕宫》

  《扬州慢》是姜夔17首自度曲之一。除《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碲香人)外,其余十五首词曲皆有今谱,格高韵响,谐婉动听。“中吕宫”是它的宫调,这首词是可以歌唱的。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这段是词的序。白石词除一些小令外,大多有精美的小序。序与词是一个整体,一散一韵。白石的序有两类:一类与词的内容完全不相干:如《长亭怨慢》中借瘐信《枯树赋》作序以寄托思念。另一类是序言与词的内容相配。如这首《扬州慢》序中交待了时间(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日),地点(扬州),事件(过维扬,四顾萧然)。对于后一类,“白石小序甚为可观,苦与词复,若序其缘起,不犯词境,斯为两美。”

  (3)即词的内容和序的内容有所重复。《扬州慢》词中也有此特点。如序中“荠麦弥望”与词中“尽荠麦青青”,以及“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与词中“渐黄昏,清角吹寒”在内容上都是同一种意思。

  “予过维扬”,白石曾两次游历扬州,一次是孝宗淳熙三年(1176),自胡马窥江去后,四顾萧条,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他创作了有黍离之悲的《扬州慢》。此时作者才二十多岁,这是他早期的作品。另一次是宁宗嘉泰二年(1202)隔了二十六年重游扬州,芍药花开,歌舞满城,却已双鬓成丝,他写下了《侧犯*咏芍药》。二十四桥都在两首词中提及:《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侧犯》中则为“红桥二十四”。

  “夜雪初霁”指夜雪后的初晴。“感慨今昔”,词中把今日的凄清萧条的扬州与昔日风物繁华的扬州作对比。“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千岩老人”即诗人萧德藻。“黍离之悲”即亡国之悲。“黍离”出自《诗经*王风》中的《黍离》。《黍离》说的是“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在此指的是慨叹北宋的沦亡。

  “淮左名都”,扬州位于淮水之南。“竹西佳处”,竹西,亭名,风光优美。这句是从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来。十里尽是青青遍野的荠麦,黄昏空城映入眼帘的尽是废池乔木,默默的伫立着。“犹厌言兵”四字,陈廷焯评道“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4)“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使用的是拟人手法。连本无感情的树木都厌言兵,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以此来增强内心的伤痛和凄楚。在《长亭怨慢》中白石写道“阅人多矣,谁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是以树的无情来反衬人的`有情。树不管是有情还是无情,都是来衬托和突出人的有情。拟人的手法在白石词中也是常见的。白石常用无情的花草树木来比拟人。如“东风冷,香远茜裙归”的红梅;“玉容销酒”的荷花;以及“无语,渐脱宫衣笑相顾”的红药。写物之外,又分明是在写人,笔致空灵高远。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句中“黄昏”、“寒”、“空”写尽扬州的寥落和萧条。黄昏可以是“落日融金,暮云合璧”,也可以“夕阳无限好”。在此却是空城中的清角吹寒。一切客观事物反映在人的内心深处,主观的感受同时又反射在客观事物之中,一切情语即是情语。“清角吹寒”,白石是清雅词派的开山鼻祖,词风清空骚雅。除“冷”字外,“清”字在词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过。如“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不管清寒与攀摘”,“仗剑祓清愁,花销英气。”白石本是一介清客,笔致清空素雅。“清角吹寒”,寒前用一“吹”字,空气中都弥漫着寒气,“寒”无所不在。“都在空城”,城是空的。满眼战乱后的疮痍,废池枯木。城郊外十里荠麦青青。城里城外,尽是空空如许。

  整个画面都是一种冷色调。白石词风清冷峭拔。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白石用健笔来写柔情,用淡笔作渲染。“空”、“寒”、“岑寂”,“冷香”、“冷月”、“冷红”之类的词也时有出现。他常运用冷月、寒碧、幽香、烟云等清冷的意象,形成幽寂清冷的意境。如《扬州慢》后片的“冷月无声”。即使他描写“玉容销酒”“嫣然摇动”的荷花时,也不忘“冷香飞上诗句”。“冷香”正是白石词的底色。“除却诗书谁殉葬,一琴一石一兰亭”。这一方面和他清客的生涯有关。“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即使在《翠楼吟*月冷龙沙》这样庆典安远楼这样喜庆的词中,白石写到后来也还是“仗剑祓清愁,花销英气。”另一方面则是对合肥恋人诚挚的恋爱而不得痛楚挥之不去。“少年情事老来悲”的惆怅孤独如影随行。

  《扬州慢》下片用扬州昔日风物繁华来反衬今日的萧条衰败。上下片对比手法的运用在白石词中也是常见的《浣溪沙*雁层重云不肯啼》上片“打头风浪恶禁持”的画船载愁和下片“小梅应长亚门枝”的即将归边后的欣喜作对比;以及《一萼红*古城阴》以上片的景物游赏来反社下片悲怀难遣。这种上下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词中感情更加明显突出。

  “杜郎俊赏”,杜牧在扬州写过很多优美的诗句,提到扬州自然会想到杜牧,想到唐代扬州的风物繁华。就像提到梅花就想到何逊一样。白石似乎喜欢用自己喜爱的诗人来自喻。在《暗香》中“何逊而今渐老”便以何逊自称;“前生定是陆天随”是将陆龟蒙来自比;而在《鹧鸪天*十六夜出》中“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又曾以杜牧自许。白石是欣赏杜牧的,白石词和杜牧诗气质上有某种相似,它们都是俊逸而不质实的。这首《扬州慢》就大量化用了杜牧的诗句和诗境。“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这里化用了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三月初。”和“十年一觉扬州梦,羸得青楼薄幸名。”“算而今、重到须惊。”昔日歌舞升平的扬州,“卷上珠帘都不如”的佳人,蛾眉正奇绝,歌扇轻约飞花。清角吹寒中,画船障袖今安在?杜郎重到,如此风景合该是忘却春风词笔。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工整的对仗前加一个虚词“纵”。相似的句子在白石词中还有“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白石善用工整的对仗,文字雅致素净。如:“红乍笑,绿长颦”,“花满市,月侵衣”。“春未绿,鬓先丝”。“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杨柳夜寒独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双桨莼波,一蓑松雨”,“露湿铜铺,苔侵石井”,“侵馆迎秋,离宫吊月”,“奠淮右,阻江南”,“池面冰胶,墙阴雪老”,“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翠叶吹凉,玉容销酒”,“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红衣入桨,青灯摇浪”,“拂晓雪金鞭,欺寒葺帽”,“芳莲坠粉,疏桐吹绿”,“簟枕邀凉,琴书换日”,“暗柳萧萧,飞星冉冉”,“云融迷楼,苔封很石”等等。南宋以降,文人的精神愈益趋于内化,在经历了一系列家国之变以后,他们更倾向于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矛盾和创伤,表达含蓄委婉。表现在文学形式上则为精雕细琢。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此句化用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仍在,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见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5)皎皎空中孤月轮,冷冷桥下水波摇曳着月之倒影。唐时“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6)如今水中之月和空中之月却同样是冷冷无声的。在此用冷色调来处理内心炽热的感情。白石曾说“学有余而约以用之,意有余而约以尽之。”

  (7)即厚积而薄发。这也体现在他的《鹧鸪天》(丁巳元日)、(正月十一观灯)、(元夕不出)、(元夕有所梦)、(十六夜出)这一组爱情词中。“些儿闲事莫牵连”、“当时不合种相思”、“人间别久不成悲”等,都是以淡语来抒写深情。在这一组词中,作者感情不停地郁积、酝酿,终于到了第四首中“当初不合种相思”这句中有所“点染”,到了第五首又归于平静。“少年情事老来悲”的沉痛都隐藏在“梅花闲伴老来身”之下。笔致曲折,点到随即宕开,将浓情雅化,不沾不滞。

  “波心”、“冷月”、“红药”,意象清洁高雅,意境迷离恍惚。“意象幽闲,不类人境。”体现了清雅词派的特征。芍药是红的,明月是冷的,波心轻轻地摇荡。白石在文字主面继承了周邦彦炼字句琢的技巧,清丽委婉,俊丽清逸。少时学诗取法黄庭坚,后自成一家,将江西诗派作诗之法运用词中,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刚化。其中《鹧鸪天*正月十一观灯》中“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况周颐评之“七字写出华贵气象,却淡隽不落俗。”

  (8)“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景结情,回味悠长。陈廷焯在点评《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一阕中指出结句“凭栏怀古仅以残柳五字咏唷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为绝调。”这样的评语对《扬州慢》的结句也同样是适用的。以无情之红药,反衬有情之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物的依旧美好,来反衬时世的变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世间的花草树木正如原上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但是面对茫茫的宇宙,人生是短暂的。曾经的繁华如今只剩下清角吹寒。沧海桑田一瞬间。正如白石《念奴娇*毁舍后作》中的那句“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

  “念桥边红药”以及词中的“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以虚拟的手法来设想,反衬如今的萧条空寂。都是用仄韵单字作领字,领起一层词情词境内外,转折有力,流走自如。陈廷焯评白石词为“声情激越”。词中“年年”、“青青”运用了叠字,“黄昏”是双声,“豆蔻”是叠韵,以此来增加声音的效果。杨万里曾激赏白石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

  (9)姜夔精通音律,词音节谐婉。对于叠字的运用,白石的词中还有很多:如“可可”、“依依”“萋萋”、“盈盈”、“粼粼”、“叶叶”、“夜夜”、“缓缓”、“片片”、“寂寂”、“早早”、“青青”、“岁岁”、“燕燕”、“莺莺”、“冥冥”、“凄凄”、“声声”、“亭亭”、“田田”、“两两”、“萧萧”、“冉冉”、“衮衮”等。双声如:“浪粼”、“燕雁”、“差参”、“黄昏”、“好花”等。而《鬲溪梅令》中“‘木兰双桨梦中云’七字,声调为:入、阳平、阴平、上、去阴平、阳平,五声递用,叠韵则集中韵母之最美听者:兰、桨、梦、云。真可谓五音繁会,响遏行用。词情声情,令人神迷。”(10)我曾听过白石自度曲中的《暗香》《疏影》和《翠楼吟》,音调清越谐婉,余韵悠长。

  结语:

  综上所述,白石词常用上下片对比的手法来反衬,这样用冷笔来写浓情,使感情雅化。在词中化用前人的诗句诗意。善于用仄声单字作领土完整,领起一层词情词意,振起声晴。无穷哀怨,尽在虚处。小序与词,一韵一散,珠联譬合。这些艺术特色,使得姜夔词成为南宋词坛上一朵清丽孤绝的奇葩。它值得我们去发掘研究。

  注释:

  (1)《白雨斋词话》

  (2)《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

  (3)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4)《白雨斋词话》卷二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徐凝《忆扬州》

  (7)《南宋名家词选讲》第122页

  (8)《蕙风词话》卷二

  (9)《直斋书录解题》引

  (10)邓小军《唐宋词鉴赏词辞典*南宋辽金》第1701页。

  参考资料: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南宋名家词选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古代文学史》罗宗强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论文】相关文章:

姜夔《扬州慢》赏析12-06

姜夔《扬州慢》三题12-06

姜夔《扬州慢》赏析212-06

关于姜夔《扬州慢》赏析07-28

姜夔扬州慢教学设计08-03

姜夔《扬州慢》宋词注释翻译04-13

高二必修语文姜夔扬州慢教案07-30

声声慢姜夔原文02-17

姜夔扬州幔阅读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