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泰戈尔对印度森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论文

2021-06-22 论文

  远古时代的印度,许多地方森林密布。充沛的雨量和炎热的气候特别宜于林木的生长。森林常常是印度古代仙人静思悟道之所,广阔的林海为印度先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使智者们能以沉湎于精神追求而无腹中之忧,可以说森林是印度文明发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孕育了印度古老的文化。这种以森林为源头的文化,其思想对印度阐述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使印度人很崇尚内在的精神力量,注重精神追求。印度被誉为“宗教博物馆”,虽然宗派林立,新宗派不断产生,旧宗教不断发展,而且各宗教在世俗生活和文化发展上影响不同,但有着基本的印度精神,那就是重精神,轻物质;重灵魂,轻肉体;重直觉,轻理性。所以在印度自古以来最受人尊敬的不是国王、皇帝、军事领袖,而是抛弃私欲和财产,在森林净修的圣贤们。泰戈尔说:“贤者是什么人呢?他们是以充满智慧的认识而获得最高灵魂的人;是在统一的灵魂中发现最高灵魂和内在的我具有完美和谐的人,是内心摆脱了全部私欲而亲证到最高灵魂的人;是在今世的全部活动中感受到他(最高神),并且已经获得宁静的人;贤者是全部证悟到最高神的人,他们已经找到永久的`宁静,与万物结合而进入到宇宙生命之中。”这段话是泰戈尔对圣贤们的精神总结,也是泰戈尔人生的价值追求。

  一、摆脱无明,追求无限。

  佛教所宣扬的从无明到佛的人生解脱过程其实也就是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泰戈尔认为,人具有双重性质,既有有限的一面,又有无限的一面,他是有限与无限的结合。泰戈尔把肉体和肉体性质看作人的无限方面,它代表人的低级属性。人的“无限自我”代表人的高级属性,是人体内的“生命之神”或“灵魂”,它是人的精神层面,是与宇宙最高本体梵或神沟通的桥梁。泰戈尔在《一所东方大学》说:“统治我们印度的宗教理想应该是怎样的呢?在印度宗教生活中,一个历史不变的理想是穆克蒂,即从自私心的掌握中解放人的灵魂,通过在快乐中求得同神的交流。它是我们心灵的真和美,即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见解,我们自觉的与神的关系的态度,以及在我们生命流逝的时刻中对神的永恒力量的看法。”《吉檀迦利》正是反映了这种宗教理想,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梵我同一”的最高境界,通过苦行对真理的不懈探索,摆脱尘世的私欲,达到灵魂的超脱,在快乐中同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亲证人生的无限精神有着传统森林文化精神的继承,这种探索的品质也可以说吗泰戈尔是一名精神的苦修者。

  二、不为遁世,而为现世。

  为了亲证“梵我同一”的境界,在森林里修行的苦行者大多摒弃各种欲望,他们弃绝人寰,旁观世事,不仅靠野果和植物的根茎为生,摒绝一切爱和恨的冲动,既不关心自己的生死,更无喜怒哀乐之情,甚至到修行的最后阶段完全放弃食物,对人世彻底冷漠,只待最后的解脱,并且认为此时才是人生的极致。泰戈尔反对这种禁欲主义的宗教,他认为宗教不是遁世,而为生活和存在,宗教应当使人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亲缘关系,培养出一种普遍之爱的感情。他期望的苦行并不应该是虚无,而是为宇宙画像中存在,在追求真理中存在,他们不追求名利,宁愿在黑暗的苦行中为人们指导摆脱空幻的光明,他心灵的解脱在现世中得到,也在现世中得到现世恩赐。

  三、物我合一,生命永恒。

  印度信仰宗教,被认为是朝圣的地方,所有的圣地都显示出大自然一场的美和壮丽。泰戈尔说:“我们所惯称的自然,不是哲理性的抽象体,不是科学性的宇宙,而是呈现在人身上活生生的本性。当我们无法把持这种自然本性时,我们便失去真正的人道精神,而抹杀了自身的浩然之气。我们的艺术与文学,也常将人类与其世界的亲密交流表现出来。”泰戈尔这种人与自然亲合的观念,实际上有着对印度传统文化的继承。奥义书中的“梵我同一”说和“业报轮回”说使印度思想往往把人、兽、物等同看待,统统把它们归纳为“有生类”,并且领悟出自己的生命不过是另一种更加伟大的生命的一部分,人的灵魂是不会死的,它会在不同的生物钟轮回,那不同是生物知识物质形式不同罢了,没有本质的差别,他们都是梵在物质世界中的显现。

  从以上对泰戈尔生命的探寻中,我们处处都可看的传统森林文化的思想对泰戈尔的影响,他在有限与无限中亲证的人类永恒精神和品质也是印度苦行文化的发展。泰戈尔用他那充满智慧的认识去寻找现实中的神,并且在心灵的宁静及与万物的和谐中走进永恒的最高梵境。泰戈尔是立足于现世的伟大森林圣者,其思想及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将会继续作为印度的森林文化的一部分得到继承和发展。

【浅论泰戈尔对印度森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论文】相关文章: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教案08-17

继承和发展行政学的理论论文02-10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案设计04-04

继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文10-03

浅论文化的力量范本06-09

李白对鲍照诗歌的继承和发展11-26

冰心小说《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10-14

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04-06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设计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