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1-06-22 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一种好的、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不仅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说,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前提

  天才在于积累。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方面,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阅读教学才能“有礼有节”的进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语言形式丰富多彩、风格也多种多样。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其中灵活运用。其中的语言也很丰富,细腻、准确、通俗易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一一积累下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积累的营养。否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在课文的内容表面上下功夫,就会形成了“隔靴搔痒”的尴尬局面,对语言的形式却了解甚少,这就基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意义。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

  1.小练笔。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的练笔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确定内容,不要求字数,只有这样的练笔学生才有兴趣坚持,最终积累的更广泛、更全面。

  2.开展比一比。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比赛和竞赛的方式进行积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想积累。

  当然,积累的方法方式很多,但要找准一个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学生的积累只能“引导”,却不能进行填鸭式、框架式的强迫学生遵循,使学生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以引为主、循序渐进、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才是积累的真谛。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脉搏”,在学习导向上下功夫,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阅读,把“逼迫阅读”转化为“渴望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要把握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这三个关键点。阅读前,调动学生对课文兴趣。阅读时,教师要围绕课文中心目标,提出疑问,刺激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渴望。阅读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冲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学生阅读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

  在阅读教学中,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环境分为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两大块。怎样发挥着两大块的功效,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也是阅读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阅读教学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创设这一情境时,教师要把握本节阅读课教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常用的方法有:激发学生了解事物的真相;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存在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教师应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渴望阅读”作用的驱使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阅读教学时,教师所设计得活动情境一定要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例如,朗读课文时,配上背景音乐;小组举行竞赛时,组织拉拉队来鼓励学生,为学生的阅读锦上添花,让他们在轻松、开心、自由的情境中阅读。

  阅读环境的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任何事情的成败,都与环境的因素相联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现在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但认真读完一本书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因为书籍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笔者的办法是:教会孩子们也要学会看电视剧、看新闻、看生活中的现象,为语文阅读增加新鲜的血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抽出时间用来与学生交谈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心理的小秘密,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有了积累。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四、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打好坚实的基础呢?只有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对学生所要阅读的文章进行筛选,同时,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不要对学生的阅读范围圈的太“死”.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内容来拓展阅读,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上的一篇《老人与海鸥》,课文讲述的是吴庆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在昆明的翠湖边投喂海鸥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那如亲人般的深情。课文对小动物喜爱之情,表达的很深刻。学生对于《老人与海鸥》这样的文章阅读就会十分投入。因为我们用爱的力量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大门。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

  2.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阅读时不要三心二意,要静下心来阅读,不能只“浮”在阅读内容的表面,而要“沉”入其中;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领会文章的精髓;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和作者进行“跨时空”的情感交流,与之产生共鸣。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在文中做批注、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阅读教学的动力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阅读时的自主性

  不重视学生阅读自主性,导致阅读教学的“动力”不足。以往的教学,老师总是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学生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精髓。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一场戏,主要演员是教师,观众就是学生,学生是被强迫的接受者,失去了学生对阅读住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演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中领衔主演。由此可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是处于次要位置,而是有着一定自主性的主导位置。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这样阐述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对阅读教学有很大帮助。

  六、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一篇好的作品只有感悟它的精髓才是阅读的关键。不会领悟,单单是阅读,这只能停留在作品的表面,是肤浅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要搜集大量的与作品有关的音像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字词的含义,先读通、读熟、再领悟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尝试进入作者的内心去感悟作者、感悟作品。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领悟作品或文章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首位,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理解,以学生的自己的想法为主。不能将教师的自我感情强加在学生的思想里,例如,某老老师对某一作家的文章很欣赏,于是让自己的学生也要对其产生崇敬之心。这显然是一种禁锢,把学生的思想禁锢了。这种阅读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说,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通、读熟、读出感情三个阶段去努力,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要敢于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把课文读熟,在此情况下再由教师指导,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情感读文,让学生达到读中学习、读中感悟、读中巩固、读中进步的目的。

  当然,小学阅读教学,针对的是小学生,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法。要敢于给学生时间,敢于“放权”,但也要做到“收放自如”.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2)。

  [2]胡振燕。有序·适度·高效---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1)。

  [3]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01)。

  [4]罗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5] 金爱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对性评价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 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05-0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11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09-26

关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论文04-13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4-02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04-26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05-0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论文04-24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