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1-04-01 论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环节的主体,所以说如何上好阅读课,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望的。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进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进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个性品质。下面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使语文这朵花在教学中开的更加灿烂。

  【正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等综合性学习。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培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中求异,要上出自己的特色。其次,在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过程中要搞清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放任主体,并不是将学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该讲的知识教师仍要做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迁就。例如,当在课堂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更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时也要做出果断的结论。

  二、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因为只有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时可采取以下三个“角色转换”,以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增添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的不断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思想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三、要激发学生的“情”,在激发时要讲策略,转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联想、想象也同样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阅读中的表情是从句子中、词语中理解出来的,并不是强加进去的。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小女孩渴望读书的`段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小女孩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心情,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四、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动手时间,边读边画边批注,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回答,此时才是学生的真正感知。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沉闷地、被动地学习,而是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中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重点要突出、要有深度,不要只在面上挖坑。阅读教学不同于做练习题,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不可少,但是中高年级要倾向于揣摩重点段落,整体感知其背景,抓重点句子。例如,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感受贫困山区孩子们求学的艰辛、学习条件的恶劣,然后针对小女孩那双“大眼睛”重点感悟课文的第2-5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二部分。“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两个“生怕”道出了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两个“虽然”又告诉学生:小女孩的学习环境是如何的恶劣!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她也渴望上学、渴望知识,非常担心会失去上学的机会。此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与揣摩,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从小女孩的照片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第三部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和第四部分“大眼睛”照片直到今天的意义。

  六、阅读教学时间设计要合理。阅读课堂教学中对重点段落的揣摩要放在一节课的第6—30分钟或10—35分钟之间,否则就不是一堂精彩的课。实验研究发现,学生课堂上处于最佳状态的时间为5—30分钟之间,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一定要备好课,在简短、精彩导入后直奔文章重点,抓住学生的思维活跃时间。

  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理解字词句,不要脱离文本。文本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因此阅读教学中,不要长时间离开课本夸夸其谈,拓展也不要太多。有些教师在讲优质课时,虽然把学生的情调动起来了,但在进行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时,大谈文本之外的东西,脱离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这样整节课就显得空洞、不切合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紧紧把握文本,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有价值的拓展训练。

  八、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时,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他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他们想将来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后,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做人的道理,使他们领会到: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的人。这样就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活动总结07-27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11-08

小学阅读教学反思03-04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04-19

古诗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11-16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调查报告04-13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02-14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演示课件的内容优化03-18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8-2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论文范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