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好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论文

2021-06-18 论文

  只有積极的课堂气氛,才能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发展,这是教学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但同时形成课堂气氛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气氛又受到了教学内容的制约,因此,控制课堂气氛,使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有气氛,就必须遵循教学内容和规则,才能取得教学的主动权,做到这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准备,营造氛围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来调动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制约良好氛围的因素来自多方面,比如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的修养、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教学内容的选择、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年龄、性格特征等。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避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做好准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根据内容精心设计好课的教学环节,力求教材内容和形式达到和谐统一。教师要热爱体育教学,注意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合理布置好场地、器械,使学生一进入场地,就能感到良好的体育课的氛围,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动机,注意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能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二、情知协调,激活气氛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师生的情感过程。和谐的认知过程诱发健康的情感,成功的认知能够激发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教师的口令、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根据授课年级、内容要求的不同,教师口令、语言声音的大小、强弱、可灵活变化,这样既可给学生无形的感染力,又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的语言还要有一定的鼓动性和启发性,同样一句话采用不同的声调收到的效果大不相同,所以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也是调控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

  2、教师要积极发挥学校的体育教育功能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能培养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质情况、运动能力,理解、尊重、关心、热爱每个学生,以理服人,以身作则,要时刻提醒自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且莫使自己只管“教者发令”,从而造成“学者强应”的教学氛围。

  三、形象激趣,渲染气氛

  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课堂气氛形成,。教师上课精神面貌好,无形中就带动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更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进而促进师生感情交流。反之若教师带着不良情绪上课,注意力不专注,对学生动辄训斥,甚至打骂、体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弄的课堂气氛紧张,这种气氛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注重自己的个性和心理的修养,时刻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使课堂气氛活泼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多种多样,但必须符合教材特点,运动规律和学生实际。教师在运用具体教法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静到动、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紧密与课的任务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1、准备活动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准备活动是一堂体育课的起头,将学生迅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课的任务与要求,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愉快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根据课的内容除了一般的徒手操外,还可以进行双人操、行进操,也可以采用各种轻器械,如:绳操、球操、哑铃操、彩带操等,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主动学习和课堂学习的自控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武术操、艺术体操、健美操等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进行练习,经常变换做操形式,可以引起学生对准备活动的新鲜感,激发练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2、游戏方法

  根据主教材的需要,组织几个游戏,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的内容丰富,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深受学生所喜爱,例如可以选用动物模仿操之类的活动,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等,在游戏中充分愉悦了他们的身心,运用游戏的方法做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很快达到兴奋状态,有助于完成基本教材中较难的内容或运动量较大的练习。

  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及时观察学生情绪、身体的变化,还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练习后的生理变化,学习效果等,来调控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如何打造好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论文04-15

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的论文02-26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论文04-23

浅谈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论文09-09

打造课堂幽默营造和谐氛围(人教版必修)12-06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课堂氛围 教学总结12-05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05-04

打造高效课堂论文05-08

教师的中介作用与课堂氛围的论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