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分析论文

2021-06-17 论文

  随着新型护理模式的发展,护士承担了比以往更多的工作任务,快速的工作节奏和较高的工作要求使护理工作压力负荷过重,这也是造成护士职业疲惫感、增加离职意向的首要原因.职业倦怠(JobBurnout)是一种出现在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工作相关的状态,行为特征表现为情况衰竭,自我效能感和动机降低,伴随痛苦感以及非建设性的态度与行为[1].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在医疗工作中极易出现差错.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吉林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管理部门提出相应干预对策,以期提高护士工作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吉林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300名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必须在18周岁以上,并已经取得护士执照;连续工作1a以上并参加夜班工作者;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休假、进修学习、不参加夜班工作者.一共发放问卷调查300份,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工作科室共6项变量.

  1.2评价指标及统计学分析

  主要评价指标:

  1)情感衰竭.情感衰竭为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属于个体压力方面的内容.虽然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护患关系,护士每天看到的都是患者,随着时间推移,情感过度付出和资源耗尽感逐渐加重,使工作热情逐渐消退,呈现情绪疲倦状况,失去活力,消极、悲观,排斥与他人交流,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加重职业倦怠感,并恶性循环.

  2)去人格化.去人格化是职业倦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属于人际关系范畴.护理人员不愿与同事或患者交流,情绪消极、悲观,对人冷漠,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个人发展停滞,有的甚至提出辞职.

  3)无成就感.个人无成就感是指工作无成就感,在职业倦怠中占据重要位置,属于自我评价范畴.因多方面原因护理人员易产生消极、悲观心理,对自身工作的价值产生怀疑.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其每天工作重复性高,工作量繁重,缺乏创造性的工作使得护理人员容易感到疲惫,否定自身的价值,易产生退缩心理,甚至离职.本文采用由冯莺等[2]于1986年翻译制订的马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评价.对所有得到的.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建库和数据录入,分类数据的描述统计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根据职业倦怠测量的3个维度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成就感消失阳性率为33.67%,情感衰竭阳性率为38.33%,人格解体阳性率为48.00%.调查显示:情感衰竭、无成就感、人格解体是造成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3讨论

  3.1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因素

  护士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因素有护理工作负荷过重、频繁倒班和单独值班、过度强调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家庭角色冲突等.医院属于特别场所,患者量大,环境嘈杂,医疗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均处在烦躁、焦灼环境中,护理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3].另外,护理人员的工作危险性大,面临病患的压力,稍有不慎易引发医疗纠纷.还有医护人员容易受到辐射、感染等危害自身安全.近年来,临床医疗的工作量日益加大,国内护理人员十分紧缺,同时护士又大量离职,使得原有的护理资源减少.工作量大、工作状态紧张易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ICU和急诊科的护理人员[4].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劳动收入和付出也不成正比[5],双重作用下使得护理人员感到无个人价值感.

  3.2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心理学因素

  职业倦怠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成就感消失阳性率为33.67%,情感衰竭阳性率为38.33%,人格解体阳性率为48.00%.调查显示:情感衰竭与个人无成就感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直接与患者打交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工作强度大,责任重,但得不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因此,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护士职业年龄普遍较轻,经验阅历不足,自我调节能力差,更容易产生职业疲倦,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职业倦怠发生率大大提高.职业倦怠杀伤力巨大,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甚至感到身心俱疲,否定自己,对待患者冷漠、麻木,常有对患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必须重视起来,采取应对措施[6].首先,要建设强有力的医院文化,将医院文化融入、渗透到护理文化中,内化到护理人员的个人价值体系中,这样,应对大负荷的工作量、紧迫的工作状态、严峻的护患关系等才能有的放矢,使自身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做好预防工作,更好、更快地调节自身状态,从而减少职业倦怠的可能性,降低其发生率.其次,在提供健康护理工作环境的基础上,要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及演练,并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做好各方面的防范措施,保证医务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再次,患病后患者及其家属不可避免地会有情绪变化,此时更加需要护理人员的理解和关怀.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转变思想,理解和鼓励患者,创建融洽的护患关系.另外,在工作中要建立团结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同事关系,好的氛围能够很好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减轻工作压力[7].此外,要倡导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护理人员自主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发其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升自身认可度.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业务水平,要做好职业规划,培育护理核心价值观,彰显其职业价值,适应不断完善的医疗检查和治疗手段,满足需求越来越多的病患[8].医院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更新的培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及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容易产生职业疲倦[9],因此,还要注重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在节奏不断加快的当前社会,很多职业中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护理人员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角色,职业倦怠发生率居高不下,管理者应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预防护士的职业倦怠,提高护理效率,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护理人员的价值,增加他人和自身的认可度,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应对工作中的难题,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护士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的论文06-30

心理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形态分析论文06-20

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论文04-25

心理学初探分析论文08-21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04-13

高知女性失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论文04-25

社会学科研究状况分析论文04-14

电视传媒俗文化倾向社会学分析论文06-22

社会学的论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