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使城市建设步伐获得较大的动力,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为没有父母的照料和抚养,留守儿童出现一些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的成长发展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1]。因此,在当下国家应当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各种科学的心理研究,探索一些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改善对策,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培养健康的心理性格,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逐渐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一直到今天,农村人口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涌进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有数千万之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性格不良状况的产生主要与家庭氛围的缺失有关。由于留守儿童不能得到持续的父母的抚养与爱护,他们大多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而且这种负性心理特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深,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社会生存能力较差,不遵守规矩等。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文化氛围也相对落后,因此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社会保护,儿童出现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况。留守儿童还有十分深重的自卑情绪,性格一般都比较懦弱,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心理结构不完善,心理弹性较小,因此形成了各种乖戾倔强的性格,主要表现为易冲动、自私等。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性格的成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必将对留守儿童的人生产生消极作用。
2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策
2.1营造充满亲情与关爱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关研究表明,单亲在家的留守儿童要比双亲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略好一些,因此,为了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父母双方可留下一人来照管孩子。留守在家的父母应当给予孩子较多的关爱,关注孩子的各项需求以及心理情感的变化,及时做好各种教育辅导。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父母本身也应当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父母保持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在关心孩子学习生活的同时,注意观察其人际关系,适当给与教育措施,引导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2.2农村学校应当发挥好儿童心灵成长家园的作用
学校是儿童心灵成长的重要教育场所,因此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性格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方面尤其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当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的人心理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和鼓励措施。为了防止儿童养成各种不良的心理习惯,学校应当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愉快阳光的氛围中成长。学校还应设置心理健康辅导部门,对一些出现明显心理状况的学生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与教育措施,使学生逐渐走出心理困惑[2]。
2.3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需要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还需要社会的影响教化作用。因此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直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实际的精神困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活动的公共场所和服务项日,为此,国家、地方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留守儿童应当积极利用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心理弹性,确保心理健康。
2.4加强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提高留守儿童自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在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养当注意对儿童心理与人格的塑造,逐渐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动力,包括自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在与儿童交流过程中应当向他们介绍讲解一些古今中外的一些有名的励志故事,使留守儿童认识到艰难困苦中艰苦奋斗与自强不息的重要意义,使儿童从小养成不断战胜自己心理弱点的习惯,树立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留守儿童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儿童的心理性格特点采取差别性的教育措施。
3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当是一个引起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家应当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这样的特殊弱者群体。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并从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学校的儿童心灵培育作用、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以及与留守儿童的心灵沟通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一些措施。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改善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12-05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与改善对策论文06-20
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8-16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论文08-16
留守儿童论文02-05
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04-24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08-16
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2-21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