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论文

2021-06-15 论文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逐渐获得社会的公认。从亏损或者微利的文化事业到名利双收的优质资产的转变,使文化遗产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新宠,开发利用的热情持续高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其中地域传统建筑既具有优美的物质形态,又能够容纳多样性的消费活动,易于开发利用,因此特别受到政府和开发商的关注。地域传统建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沉淀逐渐约定俗成的建筑形式,呈现出适应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符合当地文化风俗的建筑风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提速,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大规模旧城改造活动的影响,地域传统建筑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形式类似的现代风格建筑。地域传统建筑的稀缺性增加了它的经济价值,各地修复、改造、重建、新建传统建筑的活动相应增多。虽然经济价值凸显有利于改变地域传统建筑日益减少的局面,但是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带来对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破坏。在地域传统建筑活化利用的案例中,马来西亚槟城和上海新天地极具代表性。

  一、马来西亚槟城案例分析

  马来西亚槟城是一个多种族聚居的城市,其中华裔和马来人是最大的两个族群,各占约40%的人口比例,其次为印裔,约占10%,其余为欧裔和其他种族。由于槟城是马来西亚国内仅次于首都吉隆坡的经济发达城市,并且由华裔执掌地方政权,因此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槟城建于1786年,由英国政府委派弗朗西斯莱特上尉以东印度公司商人的身份接管当时属于吉打州苏丹管辖下的海岛——槟榔屿。槟城之所以受到英国殖民者的青睐,源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槟城所处的马六甲海峡不仅处于亚洲两大国(印度和中国)贸易联系的黄金航道,而且拥有极佳的气候条件,处于“西南季风的末端”,为往来商船提供了绝佳的避风港。①发展海上贸易是英国殖民者建设槟城的主要目的,槟城优越的自然环境使英国殖民者能够距此与荷兰、法国殖民者展开竞争。建市之初,槟榔屿还是一个荒芜的海岛,仅有几十户居民和莱特上尉手下为数不多的士兵。为吸引移民定居槟城,莱特上尉将建设用地进行划分,由移民认领并赋予地契。开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尤其是因天灾人祸而流离失所的中国南部的农民,他们互相帮带走出国门,来到槟城安家落户,形成了由槟城到马六甲、新加坡的.“下南洋”谋生的线路。槟城的移民用各自的建筑形式建造了房屋,历经200多年的发展,这些建筑形式既各有特点又相互借鉴,从而使槟城呈现多元融合的建筑风貌。2008年,乔治市(槟城老城区)和马六甲联合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而带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机遇。“申遗”成功后,乔治市传统建筑的价格飙升,四年间来自新加坡、澳洲、英国和意大利的投资者购买了至少200至300间战前老屋。在政府、企业、私人和社团的共同参与下,传统建筑被活化利用。本公头街、打石街、打铁街被规划为文化街,许多老行业、老手艺和街巷文化在此传承,如手工制造藤篮、筷子、金饰、香料等行业,修车和修鞋等手艺。②在牛干东街、爱情巷和南华医院街有许多老屋翻新的精品酒店、民宿、咖啡馆、酒吧、艺术展廊,翻新的老屋都尽力呈现当年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氛围,精美艳丽的拼花地砖、传统风格的木制家具、精心安置的怀旧元素,无不使人恍然隔世,如入南洋旧梦。传统建筑复活了老槟城的记忆,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被誉为“比中国还中国”“亚洲多元文化的典范”“既古老又现代”的富于魅力的城市,而且唤醒了槟城人的自豪感,成为槟城城市精神的符号,实现了文化遗产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反哺传统文化的良性循环。

  二、上海新天地案例分析

  上海新天地是卢湾区政府和我国香港瑞安集团合作,于2001年打造的石库门弄堂改造项目。石库门建筑曾经是上海最常见的建筑形式,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种中西合璧的住宅形式。当年江浙一带人口大量迁入上海,为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并利于英殖民者的管理,设计师将江南传统三合院住宅与英国行列式建筑格局相结合,演化出前有天井,居中建堂屋,后有二天井和厨房的住宅样式。③石库门建筑以弄堂联系各家,支弄串起几户人家,再通过主弄与外部街道联通。这种对外封闭的弄堂空间既符合内地移民寻求安全与互助的心理,又利于维护统治者的安全,因而盛行于老上海。近20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这种极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里弄大量消失。上海新天地项目开创了石库门里弄改造利用的新模式,它保留了少部分石库门里弄,通过结构加固、表面整修、设施更新、品味升级的方式,将其打造成富于地域文化氛围的消费场所,在其中开设高端时尚的餐馆、酒吧、精品店和展馆,又增加了大面积的现代商业建筑,为各类大众消费品提供了充足的展示、贩卖、消费的空间。上海新天地无疑是成功的商业案例。新天地项目属于卢湾区太平桥旧城改造项目的一部分,由于遭遇亚洲金融风暴,新天地项目得以先行建造。对新天地项目的定位也一再调整,从最初的大型购物中心,到旅游景点,直至最终定位于中外人士聚会交流的城市客厅,“昨天、今天和明天”交汇的文化消费场所。基于准确的消费市场定位,上海新天地项目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不仅店面租金逐年上涨,而且太平桥区域的整体物业价格也获得提升。上海新天地项目为地域传统建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这种兼顾文化和经济效益的模式,引起国内各大城市的争相效仿,南京1912、成都宽窄巷、杭州南宋御街等地域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的实例不断增多。

  三、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

  槟城乔治市和上海新天地两个案例都是地域传统建筑活化利用的代表,但对比分析后,可以引起我们关注很多问题。首先,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重构的话语权属于谁。在槟城乔治市传统建筑活化利用中,政府、公司、个人、社团和公益组织都参与其中。早在“申遗”成功前,槟城就有三个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分别为张弼士故居(2000年)、韩江家庙(2006年)和萨福克楼(2008年),它们都是由民间自发组织自筹资金修缮完成的。其后,个人和社团更加积极参与传统建筑保护和利用,大伯公祠(原福建公司旧址)在修复过程中即在社团内自筹经费,远从国内聘请熟悉传统工艺的工匠,以参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为标准进行修复,并以此为据点,组织每年一度的大伯公祭祀活动和其他社团活动,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在乔治市建筑遗产保护中,槟城政府更多地扮演着遗产保护倡导者、规划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以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共设施投资的拉动力,带动民间投资,激发老城区的经济活力。此外,公益组织在乔治市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复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于1986年的槟城信托委员会,由一批专业人士组成,他们致力于推动古迹保育活动,积极参与古迹保护的决策过程。近期他们还积极推动保护传统行业的工作,探索在旅游复兴经济与维护传统社区文化之间保持平衡的途径。青少年艺术教育项目开始于1999年,旨在通过不断举办富于创意的艺术活动,面向儿童进行遗产教育,以提高青少年对槟城历史的认知和文化自信心。相比较而言,上海新天地的石库门里弄虽然未能达到乔治市建筑的遗产价值,但在改造利用过程中民间话语权的缺失,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卢湾区政府和瑞安集团在石库门里弄改造中掌控了全部的决策权,虽然建成项目在设计水平、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但在拆迁的过程中,曾有住户想要保留属于私产的建筑而未获成功,项目建成后,民意调查也显示,上海人并不认为新天地能够代表上海,在他们眼中,田子坊里弄的改造利用更具上海特色。田子坊里弄主要由住户私人改造出租,或者被艺术家或民间投资者出资改造利用,上海人的市井生活仍然在里弄建筑中延续。民意往往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现状,尊重民意,引导民意,方可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其次,重构后的地域传统建筑符号为谁服务。随着时代的前进,地域传统建筑所容纳的生活内容、所反映的文化风俗、所传达的精神意义也在变迁。活化利用后,地域传统建筑符号被赋予新的意义。新的符号意义作为文化载体只有被公众接受,并自觉传承才能保证重构后的文化符号具有生命力。槟城的传统建筑由于在改造的过程中有多方利益主体参与,使改造后的符号意义体现了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并且,不仅传统建筑的物质形态基本得以保存,其传统社区关系也被尽量保持。申遗成功后,乔治市物业升值使租金飞涨,许多老租户无力续租,被迫搬离。认识到原住民减少对遗产价值的严重影响后,政府和公益组织多方努力,尽力留住原住民,帮助他们修缮住房,改善经营环境,并结合旅游消费需求,恢复传统行业和传统手艺,增加原住民的就业机会。槟城信托委员会和青少年艺术教育项目等组织还为原住民和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培训,帮助他们整理与发掘传统文化,使他们变自动继承为自觉传承。由于多种族聚居,乔治市每年都有许多节日庆典活动,活动在各种族的标志性建筑或聚居街区里举行,不仅丰富了旅游者的体验,而且成为各种族增强内聚力的方式。此外,槟城政府每年还举办多项艺术活动,如“乔治市墨镜(MirrorGeorgetown)”壁画系列和“标志乔治市(MarkingGeorgetown)”。与之相比,上海新天地更显著地表现出高水平设计与管理下的文化产品的特点。在改造设计阶段,卢湾区政府和瑞安集团就将其定位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更准确的说,是具有上海地域特色的国际名片,面向社会中上阶层和在沪的外籍人士展现上海风貌。立足于此,石库门建筑的市井之气注定要被抹掉,精心装扮的高雅形象才能登上世界舞台。新天地建成之后,物业只租不售,以便于统一管理。瑞安集团还在招商过程中,组织商户参观学习,并做了样板间对外展示,以确保装修的风格和水准。经过设计、建造、招商、装修和后期维护的高标准生产程序的锤炼,上海新天地如期呈现出集传统与时尚为一体的后现代风貌。为维护新天地的时尚前沿地位,自开业以来,多项颇具国际水准的文化活动在此举办,此外,新天地还邀请国内外艺术家举办展览、开办音乐节、举办公共艺术活动等。不难看出,上海新天地在精心的营销和管理之下,始终保持着优质文化产品的水准,石库门地域建筑符号意义重构后,显示了上海中上阶层的品位,及接轨国际标准的普遍社会认同。

  结语

  槟城乔治市和上海新天地反映了地域传统建筑活化利用的不同模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二者均对保持遗产建筑的物质形态、丰富内部文化活动高度重视,使遗产建筑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在建筑符号意义重构的话语权归属和重构后的符号为谁服务方面,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重构的不同方向,是城市文化生态的真实反映。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存在多种方式,对传统文化的解释也需要多样性,如此更能激发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更容易理解地域文化的本地属性在城市文化重塑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作用,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城市文化规划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是合理的。

【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电视传播对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论文08-10

地域文化符号对体育品牌的影响论文06-22

地域建筑研究论文范文06-03

传统企业营销体系重构研究论文04-07

地域建筑适宜技术的延续与发展论文02-18

关于车站建筑地域文化的研究论文06-22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装饰的影响论文06-23

建筑的诗性符号探讨论文07-21

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意义论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