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特别是“教材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由传统的“唯教材、教教材”发展到现在的“用教材教”。那么,如何理解与把握“用教材教”,如何实施?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
是不是把例题、习题换一换,或用电脑改变一下显现的方式,就是“用教材教”呢?我认为,新理念所倡导的“用教材教”决不是这样的。她应该是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全面领悟教材所反应的知识要点、蕴含的教学思想方法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地选择与改编、删减与补充,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只有正确理解了“用教材教”,才能正确实施“用教材教”。下面以我听的一节“可能性”教学以及自己的实践为例说明“用教材教”的实施策略。
……
师:还想做游戏吗?
生:想。
师:我们分组进行摸球游戏,摸到白球为中奖,怎么摸?
生:1人1次,按顺序摸。
师:按大家刚才说的方法摸,每人摸1次后把球放回盒里,另一人再摸。
(学生分组摸球)
师:请各组汇报结果,要说摸了几次,中奖几次。
一组:摸了6次,一次也没中。
二组:摸了6次,都中奖了。
三组:摸了6次,都没中奖。
四组:摸了6次,中奖6次。
五组:摸了6次,一次也没中。
六组:摸了8次,一次也没中。
师:想一想,为什么有2个组全中,其他组都没中?
生:可能都是白球,其它的没有白球。
师:打开盒盖,检验一下是不是。
(学生打开盒盖查看)
师:2个组都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其他的都是红球,可能摸出白球吗?
生:不可能。
师;谁能用“一定”“不可能”把刚才的情况说一说。
(学生说)
师:这样做公平吗?怎样做才公平?
生:放2种颜色的球。
师:拿出学具袋,看有哪几种颜色?
生:白色和红色。
师:如果让你一次摸2个,猜猜能摸出什么颜色?闭上眼,摸摸,说一说。
(学生摸球)
师:通过刚才的摸,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师板书:
可能二个红色
二个白色
一红一白
师:还想继续挑战吗?小组合作,往盒里按要求装球……
以上片断是《可能性》第一课时重点内容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执教者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处理,这“不唯教材”的做法值得提倡和肯定。但我听了这节课后有模糊不清的感觉,也难怪学生在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时,出现语文课中的用词造句的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执教者没有准确把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思考)、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对于还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事件发生的两类情况:“一类是能肯定的,一类是不能肯定的,”相对来说对“能确定的'”一类理解更难一些。执教者把二类情况分解为一前一后认识,中间用“中奖问题的不公平性”过渡,并把重点放在“不能确定”一类上,这样削弱了两类情况的对比,淡化了两类情况的本质,从而导致学生认识不深刻,体验不够。
针对以上教学的不足,我认为应作以下处理:一是两类情况同时出现,整体认识;二是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下结论的研究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感受事件发生的两类情况。我进行了实践。重点学习过程如下:
1.从学生刚开展的“庆元旦感恩”活动抽签表演节目引入,让学生初次感受事件发生有不确定的现象。
2.通过问话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思考(猜想)、试验验证、下结论。
3.让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活动,师课前为学生准备好2个袋子,1号袋中只有1种颜色的球,2号袋中有2种颜色的球。课中先让学生观察2个袋中的球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只一种
两种
再请组长把1号、2号袋中的球分别例入1号、2号盒中,分组思考以下4个问题,并进行试验验证其结果是否与思考一致。
(1)1号盒中肯定能摸出白球吗?
(2)2号盒中肯定能摸出白球吗?
(3)1号盒中肯定能摸出黄球吗?
(4)2号盒中可能摸出黄球吗?肯定能摸出黄球吗?
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试验、汇报结果,对应于前面
【“用教材教”的理解与实施策略的论文】相关文章:
多元文化理解实施策略分析论文06-23
“活”用教材论文05-11
《乡愁》教材理解08-29
体育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探析论文06-27
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论文06-22
2018年以教材为依据的预习策略探微论文06-14
教材与教案分析与理解09-10
《木兰诗》教材理解11-30
《观潮》教材理解及反思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