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改课堂更精彩论文

2021-06-11 论文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随着新课程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观念更新后,课程实施者的创造性工作多了,学生的生活更有朝气了,社会气氛开始变了,课堂教学也更加精彩了!

  一 教师的观念更新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和教学的发展方向,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运用。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自然而然的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强调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统一;在课程要求上,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交往,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应如何根据新课程目标,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呢?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思维,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是教师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教师对教与学及其关系的看法。

  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 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保守的静态的教学观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服从型”、“接受型”、“循规蹈矩”的学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接受器和信息储存仓库。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或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经过一个内化过程,也就是说,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要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分析和思考。教学改革不应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学后阶段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在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同时,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使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使学生整体协调发展 以住的唯理性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理性和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了非理性、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过分强调了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忽视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过分强调了教学的科学性,忽视了教学的艺术性。事实上,学习过程是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统一发展的过程。20世纪末,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制订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标准。无论什么样的课程标准,都把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课程标准之一。作为情感态度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一动因和内驱力,从知、情、意等多维度来建立多功能的教学方法,克服理性与非理性、智力与非智力的分离,实现理性与非理性、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情感、意志的结合,以实施知、情、意等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育,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说:教师的观念更新,新教学观的建立是关键。 走进新课程,教师们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价值的,有用的多了,而且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教师的课堂角色自然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化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们共同讨论交流,互相交流教学方法,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精神。

  如此以来,教师的观念更新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了。

  二 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多彩的学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精彩了!

  ⒈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⒉ 数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⒊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新课改教学中,以冷静的、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

  如此以来,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多彩的学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精彩了!

【走进新课改课堂更精彩论文】相关文章:

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向精彩的新课改论文06-12

课堂精彩教学论文04-23

走进名师的“成长课堂论文04-30

让互动走进新课改写作课堂(教师中心稿)12-06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论文04-16

精彩历史走进历史课堂作文08-07

细节,成就课堂的精彩的论文04-30

把课堂的精彩留给学生的论文05-10

把课堂的精彩留给学生论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