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教师的研修论文范文,欢迎借鉴!
按照现代教师终身教育理念,教师的终身教育将伴随着教师成长的整个过程,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从院校培训到教师任职校的校本培训,这些培养、培训形式都是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生在教师任职校的教师自主学习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与院校培训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校本培训的研究与实施成为教师教育领域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
一、小学教师校本学习活动的整合
发生在教师任职校的学习活动,包括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等教师教育形式。校本培训属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范畴,由负责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校本教研的管理属于中小学教研系统,由市区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二者都是发生在中小学的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小学校长既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对象都是本校的教师,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校本学习活动的直接目标,校本培训侧重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重点在“提高”,校本教研侧重于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重点在“应用”,但是二者的终极目标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同样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学习活动完全可以整合在一起,形成学校内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中指出:各地要积极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联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教师网联收获拿出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褚实施;进行实施效果的总结。
采取师徒结对法研修的过程中,老教师的任务是指导新教师收集课程资源、写教案、说课、听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点评、追踪听课。新教师要虚心请教,听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老教师的课堂艺术与风格,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师徒结对法研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老教师有时会采取消极态度,甚至对徒弟封锁、误导。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来自教师管理制度。比如在一些地区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容易形成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关系,在评优、考核、奖金分配等问题上,教会了徒弟砸了师傅的饭碗。采取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结队的办法,以缓解师徒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并非上策,跨学科、跨年级不利于老教师对徒弟进行完全内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改革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建构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保持必要的竞争,消除对立,加强合作。
新课程的教学观摩,可以先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有哪此新颖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哪此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课程资源;如何扮演教师角色;学生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使用得当;学习到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等等;再组织教师观看教学观摩展示,讨论、交流前面提出的问题,每人结合教学实践自选章节编写教学设计教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课,专家进行点评总结,学校研修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追踪听课。
观摩交流法在组织互相观摩、专家点评、追踪听课时要突出骨干教师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要求骨干教师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教学环节起到示范作用。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落实在骨干教师是否能在校本研修中起示范作用。骨干教师校本研修任务完成的好坏,要纳入对其完成岗位职责的考评之中。对骨干教师的考评,不仅要看其任教班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更要看他所在年级,所在学科组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合作与团队精神,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师团队的领军人物,是教师合作的组织者与协作的典范。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就是要求其带动全体教师共同提高,进而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骨干教师承担校本研修任务,也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骨干教师成长的一项举措。
校本研修的全过程可以采取阶段递进模式:学习—研讨—交流—合作,不同的研修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校本研修方式。
校本研修模式的设计,要形成中心内容突出、研修方式灵活、递进发展的整合态势。研修方式的灵活多样,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在参加校本研修的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研修理念。研修内容要因人而异并且分阶段安排,研修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分阶段灵活采用。所有教师的个性化的校本研修活动,要汇交在校本研修计划中确定的共同研修目标上
二、校本训修的重点内容
贴近教学第一线的校本研修更要突出教师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根据学校发展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分别安排前后互相衔接的不同研修内容。既然学校发展有共同的目标,那么全体教师的研修内容就有共同点和相通的部分。在学校发展的大前提下,教师的研修内容既要注意个性区别,又要实现分工与合作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团队精神。
1.校本研修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核心
校本研修的内容要具有现实针对性,就要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为中心,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校本研修要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缺本理论背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教师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再学习教育理论,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会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能够真正学懂教育理论。教师门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应用,会进一步激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浓厚兴趣,会悟出教育理论的真谛,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融进教学实践,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理性的升华,取得长足的进步。
校本研修要组织教师共同研究、讨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缺本理念,从学科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发现、探究。教师们要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时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将导致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由强调教材这一单独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仿真和现实生活背景)四因素的整合。所有这些,都包含着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刻内涵。
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要有准确的角色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着眼点不应该是花大力气去设计编制课件,而需要研究如何应用好现有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重在用”,而不在编”。这和教师不一定自编教材、实验教师不一定自制实验仪器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领域,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分工,就好象电视剧要有人编写剧本,有导演、有摄像、有演员,还要有制作、发行和放映一样。由教师集编、导、制作、演员于一身,自己制作课件并应用到教学中,在当前情况下只能是少数教师的个别行为,推广到全体教师至少日前还才、具备条件。因为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要求掌握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软件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美术设计和绘画水平,因此不可能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达到这样的水平和能力。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要求教师自己编写课件,也不仅仅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课件的来源更多的应该来自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软件公司、教育网站的有偿软件下载、教研部门提供的共享资源、学校组织计算机学科组为教师们提供的服务
校本研修中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新课程、怎样用得更好,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网络文化判别能力,提高教师应用教育理论的自觉性,使其不仅能够获取和处理信息,而且能够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素养的校本研修内容主要有:网络信息查询与信息处理;中小学课程网络资源采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CBE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电子教案编写;采用微机将学生练习、作业、考试题进行积累并应用;学生学习过程监控电子档案的建立与应用;教师网页制作;与学生进行网络信息交互的技术;教学测量与评估软件的应用;教育科研统计软件的应用。
校本研修要为学校办出特色服务,学校办出特色主要是指培养人才有特色,即表现在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办出特色的缺本条件之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有特色,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本研修要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与学校的育人实践相结合,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与打造名师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不断加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为中小学校办出特色服务。
【小学教师的研修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个人研修总结02-14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02-08
教师校本研修论文04-28
小学研修教学论文04-18
把握校本研修的论文06-12
小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01-09
小学教师校本的研修总结05-26
小学教师的个人研修计划01-17
小学教师年度研修总结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