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构想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构想论文 篇1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对语文艺术美的感知能力。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学的培养,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正确培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对美学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对美学构想的基本要求。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构想进行分析,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美学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学构想
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美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对美学的感知是语文课教学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引人入胜的优美语句。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仅要对文字本身的美给出相应的阐述和讲解,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内容的美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拥有美学的构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小学语文美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所谓美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其美学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去发展生活中的美,同时在生活中去感受真善美的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因其本身包含美感的特点,使它成为审美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小学语文的美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中的美感教育因素
1.在自主阅读中感受美。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阅读是培养审美,激发学生对美学感知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时,主要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则需要学生通过耳朵去聆听,眼睛去阅读,嘴巴去朗读来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去注意字里行间的寓意,同时关注作品中词句的运用,让学生慢慢体会文字中的美感。
在语文课本中,有非常多形象生动的好词好句,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去体会。例如,在课文《燕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在阅读这一段时,学生脑海里都会出现一副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这种美好通过阅读来感知,感受文字的美,感受画面的美。
2.在阅读的分析过程中鉴赏美。
在语文教育中,除了文字画面展现的美,还有特殊的美学表达方式,例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青松坚韧的高贵品质。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除了感受表象的美,学生更应该分析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主旨精神之美,用词上的斟酌,语句上的编排,这些都是美学的展现。例如,《梅花魂》一文中写道:“这梅花是我国最出名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在这段中,作者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评价,即不畏严寒,不惧艰苦。学生在分析梅花品格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了梅花高贵的品格,同时引申出做人的道理,以此共勉。这同样是美学的体现,在作品的分析中,对其梅花精神做出鉴赏,去感受更深层次的美。3.在读写的训练中创造美。感受美,鉴赏美,最终目的都是需要创造美。创造美使得学生在审美能力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美学创造时,第一步是说,即在朗读中体会作品的意境,透过意境的诠释,声情并茂地将作品进行朗读。
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步是写。例如,从《找春天》中“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样一段描写里,我们可以感受出春天的美。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自己想象中春天的景象。在文章写作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美学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方式很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理解能力有限,且思维不够发达,因此,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主要是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进行的。低年级的语文大多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以押韵的诗歌为主,所以这种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读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方式有了一定的进步,并且对文章的解读和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时,教师应该用更加形象直观的办法,不仅让学生理解字面上的美感,还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或者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2.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语言美。在一部分文章中,作者会留下开放式的结尾,而这样的结尾会给学生留下更加宽广的想象空间。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更加深入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些文章,画面感比较强,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成图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走出课堂,丰富视野。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且,课堂学习并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路径。所以,在语文课的美学教育中,学生更应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美。例如,对于《西游记》这部书,由于大部分学生透过电视视频对该名著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所以在课外阅读时就可通过小说章节去感受各种奇幻的场景,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写。再如,在学习与春天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踏春,感受春天的气息。诸如此类,都是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去学习语言美,感知语言美。
四、结语
美学教育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热爱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在语文课中,文字本身就存在美感。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追求生活真善美的思想境界,还可以陶冶情操。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是一切学习的工具。通过语文教育中的美感培养,学生能学会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同时,通过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学生能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去感受美学的存在。通过美学教育,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美学在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温静.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学周刊,2015(12):60.
[2]王会英.刍议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1):133.
[3]闫瑞琴.刍议语文教学中的美学体验[J].读书文摘,2015(8):234.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构想论文 篇2
[摘要]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是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众多美的元素。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美育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很早就重视对学生的美学教育,近代的教育家更是对美育高度重视。语文教材和资源都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应充分运用美的视觉来观照语文学习,按照语言美的特点来感知美的规律,进而品位语文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同时美育教育为方式,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美学;语文;重要性;原则
一、美学教育的内涵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对美、美感和美的创造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存在于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不以人类的意志而转移,具有客观存在的规律。在教育中,美学教育主要针对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涉及到审美心理结构建造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内心人性和心灵的塑造。
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是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众多美的元素。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美学教育的作用
1.美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活力,对美的追寻是兴趣的基本来源,是生活的源泉,是前进的动力。美学教育给学生这种动力,为他们丰富自己生活的源泉。因此,美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活力,为学生生活增加动力。
2.美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美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激发对对科学现象和理论的追求,从而促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美学教育有利于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是通过启发和实际感知的方式,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现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这就使得教育本身具有美的特点,让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均趋于积极化,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向上的成长环境,有利于促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政教育,从而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是我国教育教学体制中的基础性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反映着社会、自然和艺术各个方面的美。语文教材汇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在不同时代、国家、民族背景下的审美情趣和要求,极大地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学教育在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同时,对于调动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满足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美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势在必行。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语言和文字源自生活,反映着生活,语文教学即生活教育,它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审美和向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管是在传统的教材中还是在新课改的教材里,没有一篇是仅做语文方面教育的文章的;不管是古时的诗词歌赋,还是今日的美文小品,均注意了语言的典雅、结构的精巧、情感的真挚和文理的晓畅。
作为语文教师,应了解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审美教育的元素。如:我们剔选语言优美形象、内容积极健康的优秀诗文,抓住生活中清新隽永、妙趣横生的语言,把握好平时常见或偶然的、虽细小却隐含深刻道理的小事、现象……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崇高的审美理想。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原则:以美育美
在语文审美活动中以感受美为主要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对美的评价标准,才能为学生鉴赏美,以及创造美奠定基础。美要靠心身去体验去感受,作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大多在课堂上。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探索美育实施的原则,这样美育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实施。
(一)选择美的语文教学载体
语文教学中美学教育的渗透实施就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美学教育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进行深入理解、感悟,从而提高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以实现陶冶情躁的`目标。空洞的讲解不如形象的现身说法,强行灌输的知识哪比得水到渠成的自然。同时,美文教会学生欣赏,美物引导学生爱惜,美趣指领学生变得高雅,至理让学生更加聪睿。由此,我们应选择美的素材,对学生更好地进行美的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这样华美的诗篇、精妙的散文数不胜数。这当中,有着风流倜傥的气质、羽扇纶巾的神韵,有着挽雕弓、射天狼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寒,有人生自古认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这些素材或让人神往,也或使人心仪;可叫人豪情万丈,亦可催人潸然泪下……这些材料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而有较高美学修养对于人的学习和一生的作用不言而喻。
总之,我们要以美的事物去教育学生,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就生活在美当中,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习审美和创美。
(二)“美”的语文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文章就是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典范。只有使学生整个的身心都在美的世界中徜徉、熔炼和陶冶,才能把美的尺度真正烙印在他的身心结构中去。因此我们要做到:
1、加强品味,激发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的增强是美学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学教育应该深入到文学作品的阅读品味中。语言是语文的灵魂,体验语文语言的美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感悟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可采用巧设悬念、投石激浪、旁敲侧击等灵活多样的艺术技巧,牵引学生步入美的殿堂,从而使学生自觉成为审美主体。在课堂上,教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异样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的表情,和同学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2、加强感悟,引导情感体验。
情感是美学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和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要引导学生遵循文章思路,认识文章的艺术形象,运用形象感染学生。
3、加强指导,启发思考探究。
语文教材选用文章都是典范作品,是作家运用文字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它的内容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是学生品味意境美的主要载体,而这些美又需在教师的诱导下使学生逐步理解和领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思考情境,把教材
(三)把握好美育与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素材对学生进行美学修养的培养,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自已要能真切深入地感受到美,而且要把自已的感受用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出来,以启发学生产生美的感受,还要用语言对这些感受进行阐释,引导学生认识美,赏鉴美。我深深体会到,要实施美育就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敏锐地感受力,还要有鲜明生动的表达能力,深谙审美的规律,明察美学的奥秘,要对美有充沛的热情,这样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才能更符合审美的规律,取得应有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就极少数文章的审美感受,中学语文审美中,无论是说明文言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蕴含着大量的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故此,中学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学习、理解,而且是教给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常识,是通过语文教学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美学原理教程》中第十章第二节,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三节美育的实施
(2)《四川教育》四川教育委员会主办1999年第3期8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构想论文 篇3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语文朗读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朗读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学欣赏手段,创设情境,读书诵诗,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有了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也能生成美、创造美。著名的语音学家徐世荣先生说:“严格地说,书面上写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书面上受到局限,全都表达不出来。”这表明,书面语言有着严重的缺陷,而朗读却可以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通过朗读去感受语言的内蕴气势,去领略文章的韵味和作者的情感走向,去畅听自身的审美体验,去积累丰富的词汇、句法和写作技巧,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清代唐彪曾这样形容反复吟咏朗读可达到的美妙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接受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视野融合”,即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这就启发我们,语文朗读教学应尽可能地减少教师讲解、范读的“中介”环节,让学生直接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以改变教师不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给学生自由朗读时问的做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认识水平和审美趣味与能力,去确定文本的未定性内容,评价未定性人物,去填充文本留下的空白,以达到对文本的真正自我理解和接受。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来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呢?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变“讲”师为“导”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如教学《边城》一课,教师可以一边用投影仪展示湘西风景,一边动情地引读,为学生解说画面中的风土人情,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湘西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下面这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茶峒山城的小溪边,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
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多讲,给予指点,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玩味,悟出文中的韵味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便自己找到最佳的朗读状态,这样来增长学生真实的本领。
二、适时示范,注重点拨,变听众为主人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掌握语气、节奏、音色等。
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虽然朗读指导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指导,但不能只靠“轻、重、停、连”等技术行为去支撑朗读,要先从文本中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产生情感共振,再在教师的示范点拨下,运用自身感悟到的朗读技法,表达自身感悟到的情感。“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方能声情并茂。
三、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变知识传授为人格塑造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情感,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明代朱熹说,读书需“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之中,“心到”犹为重要。也就是理解得深,才能读得好。先“意会”,然后才能“言传”。
必须进入文本,揣摩词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体会出情味,产生出语感,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立体鲜明的人、物的景象,引起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共鸣,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读不出自己的理解,即使读得声音再响,嗓门儿再粗,也是白搭!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这样的朗读才是“多角度、有味道、富创意”的朗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和人文素质,塑造健康人格。让学生通过朗读满足心灵深处的饥渴,满足精神生活的自然需求,获得精神享受和升华,达到读者与文本相融相生、“物我”两忘的完美境界,与此同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得到更大发展和提高。
四、功夫过关,技巧到位,从主观评价到人性化评价
真正能读出水平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的基本功上下工夫。如音调、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工夫到家才能在技巧运用上游刃有余,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技巧处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用自己阅读文本形成的标准,即“应该读出这样的感情”、“这样读才是美的”等“清规戒律”,来衡量一个学生朗读的“好”与“不好”。而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形式上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幽默的评价就能调节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接受美学对语文朗读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应学习和借鉴接受美学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改革我们的朗读教学观念和做法,以真正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创造出朗读教学的新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构想论文 篇4
在接受美学的教育理念中,其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将学生放在阅读的核心位置,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将对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教师越来多的重视。因此教师就将接受美学这一教学理念应用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从而摒弃以往呆板、生硬、沉闷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文章本身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的思维特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利用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更加透彻的去理解文章、分析文章,不断加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接受美学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句子通常都是出自于一些名家著作,但是学生对于这些著作的整体内容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的分析、推敲,从而更加透彻的理解作品内涵。通常来说,一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复杂化的,因此在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时,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学生,让学生在欣赏文章主流情感的同时,还需要发现文章隐含意义,以此来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从而启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断提升[1]。
2.接受美学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采用导语教学方式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会快速成熟,因此接受美学这种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为了接受美学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最佳效果,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采用导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语阅读对于学生准确、快速的理解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教师对“导语”还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那个就是“自然界中的催化剂”。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述《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导语: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是如何得到小狗包弟的,然后经过一些事情之后,使得作者与包弟之间的感情不断加深,但是小狗包弟的命运使悲惨的,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并且为作者带来的永久的心灵伤痛。也许因为小狗是有情义的,因此它常常出现在作家的笔下,特别是动乱年代,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狗的出现可以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和凄凉,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特点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狗的生活中观察世界、解读世界,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2]。
(2)利用教学设备
在高中的语文课文中,大都是感情丰富、细腻,并且富有戏剧化与哲理意味的文章也相对较多,这些课文如果仅仅通过语文教师的课堂讲授,并不能激起学生内心层次的思考,因此就使得学生难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适当的利用音响、影像以及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让学生在更为开阔的教学环境中去学习。
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几张具有特点的夜间荷塘景色,然后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可以放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的意境当中。运用优美图片、舒缓的旋律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自然之美,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3]。
(3)利用朗诵阅读的美学
在进行课文理解时,富有感情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逐渐加深,从而使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课文意境当中,体味文字组合的玄妙之处,感受阅读抑扬顿挫的美感。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读一些重点语句,例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句子的时候,就应该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变换多种语气,使得这些词语的感情变得色彩鲜明,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然后在读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变换语调,使其与上面的词语形成对比,以此来揭露作者的真实情绪,从而使学生对于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4]。
(4)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要从根本上避免细节逻辑条理的讲解,因为这样的讲解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从而使班级全体学生的理解千篇一律,极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的走进文章,积极寻找文章中的深层含义,然后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发散性思维,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其进行理解与分析。比如在《包身工》这篇课文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也由这些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的包身工们担负下来”,在这句话中“也”这个字表示出这些包身工与其他的男工一样,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并且没有自由。此外这个“也”字也充分表现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由包身工的内心观察“人间地狱”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也”字的运用不仅揭示了包身工的内心,还讽刺了当时的社会,因此学生对文章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可以使其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
3.结论
综上所述,将接受美学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富创造力,还可以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采用导语教学法,然后利用合适的教学设备,使接受美学这种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带来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构想论文 篇5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传统的语文教学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成两部分,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写作水平低下,在进行写作时不能灵活的运用阅读技巧,使作文空洞、形式单一。本文主要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进行分析,根据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阅读能够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学生可以将阅读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运用到写作中。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采取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感悟等方面的能力,而写作教学主要注重对学生表达、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如果将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将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相结合,通过写作训练、模仿、借鉴,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使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新课程的改革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在写作中加深理解。阅读和写作都是语言性的学习,它们都是以字、词、句、段、篇、章为基础,学以致用是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并把这些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思索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最终会使得学生的阅读、写作双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写作和阅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面阅讀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写作需要一定的阅读积累,只有积累的足够多,才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文章背景、学习文章的结构、积累文学常识,并灵活的运用到写作中,以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写作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2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2.1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材编写问题
教师授课通常以教材为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都应清晰明确。要想使阅读和写作完美的结合,教材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的语文教材通常对阅读知识不够重视,不能综合考虑编入教材的阅读知识质量,且在教材中相对分散,对文章的鉴赏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对写作知识的编排也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不够重视文章修改的过程,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
2.2阅读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常只是对文章的意思进行浅层次的分析,并未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真正意义和带给人们的启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忽视了对阅读技巧的应用。一般来说,学生可以通过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将阅读技巧化为己用,从而提升写作水平。然而教师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没有充分对文章进行剖析,忽略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2.3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写作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在高考中,作文占据的比重较大,教师通常以应试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忽略了阅读在写作中的地位。在写作课程中,教师普遍要求学生为了高考而创作,为高分而奋斗,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普遍要求学生以满分作文为素材,这使得阅读逐渐淡出写作,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3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3.1加强教材的编写质量
教材的质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材中的不足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完善。教材的完善不仅要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完善,还要将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合理的进行融合。在教材中,应该增加阅读文体特征的介绍,让学生结合注释充分理解文章,这有利于对同种类型文章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选材、构思等,以便启发学生。
3.2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写作训练
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文章的精读和分析,还应在文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文本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使学生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类型对学生进行专门性训练。主要训练的方式包括仿写、续写、改写和评写四种,具体的方式需要教师对文章深入理解后进行限定。
3.3以写作为主题进行阅读能力提升
在写作训练中不能只局限于高考满分作文等素材,需要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大范围的素材搜集,以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写作中训练的主要方式有课内比较和课外拓展,这是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专题训练的方式,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合信息能力。
4总结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一定会不断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构想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元素08-26
语文课堂中的美学教育教育论文07-0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论文07-07
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04-12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论文06-1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的论文06-15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论文06-26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方式06-14
空间设计中光与影的美学意境论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