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2022-07-28 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篇1

  摘要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写于1813年,一直以来很受大家欢迎,并且被广泛阅读。在小说中,傲慢和偏见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本文旨在从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傲慢”与“偏见”产生的原因和两位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性格来探讨小说中的“傲慢”与“偏见”。

  关键词

  奥斯丁 傲慢 偏见 人物 性格 婚姻

  一、简介

  简·奥斯汀,是第一位英国作家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使小说具有现代特色,其作品主要关注女性的婚姻和爱情。佛吉尼亚·沃尔夫称她是“女性中最完美的艺术家”(马,2003)。她的作品中《傲慢与偏见》最受欢迎,在小说中描述的社会里,男人的价值就是他的财富,而女人的价值在于她的男人。

  二、导致“傲慢”和“偏见”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发生在英国从资本主义早期向资本主义工业时期过度的特殊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富人之间等级的膨胀,社会地位的区别越来越小,金钱在人们心中却越来越重要,并成为鉴定特权和权力的主要依据。

  此外,社会仍然是物质的,婚姻成为了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班内特太太和她的亲戚们已经通过她与班内特先生的婚姻获得了贵族地位,而且这个地位会通过她两个女儿的婚姻再次提高。而且,在当时,男女不平等,许多中产阶级女子的出路就是结婚,或是做家庭女教师,但家庭女教师的报酬和其社会地位一样卑微。因此年轻女子尤其是没有财富的年轻女子,嫁给富有的男人成为了获得尊重和幸福生活的唯一办法。

  另外,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女子不能继承财产,所以班内特的五个女儿都不能而只有他们的堂兄柯林斯可以继承。为了获得财产安全和保护她们的社会地位,班内特夫人急于把她的女儿介绍给那两个年轻富有的未婚男人。

  (二)人性的弱点。

  小说中导致“傲慢”和“偏见”的另一个因素是人性的弱点。在当时的社会,金钱和社会地位非常重要,阶级意识强烈,人们在判断另一个人时通常凭借第一印象而且每个人对他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达西,极其富有,骄傲,他的社会地位使他一开始就蔑视他交往圈子以外的人。伊利莎白有头脑,但是她在判断别人时受虚荣心的影响,对达西和威克汉姆都产生了偏见。简,漂亮,善良,她和宾格莱先生在舞会上互相爱慕,但是自卑使她隐藏了自己的感情。宾格莱虽然友好,富有,但极易受他人影响,无意识地被别人控制,于是他们的关系一开始就被达西破坏了。其实这不仅是人性的缺陷,也是社会的悲剧。

  从其他角色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缺陷,人前一套,背后另一套。简骑马到宾格莱家生了病,不得不在那儿休息几天。伊利莎白只好过去照顾她,她一出屋,宾格莱小姐和她的朋友就开始议论简的行为不端,不漂亮,衬裙上全是泥等等。他们说话无情无义,仅仅因为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看不起地位低于他们的人,对人的外表加以各种评论。虚伪的他们使人性的缺陷暴露无疑。

  三、主人公---达西和伊利莎白

  (一)达西先生---“傲慢”。

  达西,聪明,直率,但是判断他人过急过粗。他高贵的出生和财富又使他过于骄傲和看重阶层。例如当他来到舞会时,尽管他又高又帅,很快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最后人们才发现他为人骄傲,看不起人,因此对他起了厌恶的感觉,使他极盛一时的场面黯然失色。当宾格莱邀请达西和他人跳舞时,他却傲慢地说:“我绝对不跳。你知道我一向多么讨厌跳舞,除非跟特别熟的人跳。在这样的舞会上跳舞,简直叫人受不了。你的姐妹们都在跟别人跳,要是叫舞场里别的女人跟我跳,没有一个不叫我活受罪的。”当他向伊利莎白表白时,他仍然很矛盾。一方面他喜欢伊利莎白,另一方面,他自身的优越感和他的家族似乎妨碍着他的感情,他更多的纠缠于她是多么的不配而不是她的美丽或者其他的,徒劳地与他的优越感和对母亲的厌恶挣扎着。

  (二)伊利莎白---“偏见”。

  伊利莎白活泼,可爱,聪明,这使她在冷酷无情的社会里脱颖而出。但是,她妄下断论使她容易误入歧途,对人产生偏见。从伊利莎白讲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对达西有偏见,例如伊利莎白在彬格莱家照顾简时说达西的话:“那得看情况说话。一个深沉复杂的人,未必比你这样的人更难叫人捉摸”(《傲慢与偏见》第九章,52)。

  事实上,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伊利莎白的这种反应是最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们的关系因此充满了种种困难。起初伊利莎白对达西的判断缺少谨慎,之后的一些事情又恰好证实了她的看法,说明她没有理智地思考判断。

  当伊利莎白见到威克汉姆时,她又很快被他的外貌所吸引,相信他对达西的看法,加深了多达西的误解。她不相信宾格莱先生对达西的认识和宾客莱小姐关于威克汉姆的警告,拒绝客观地看待达西,差点丧失自己的幸福。

  四、结论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早期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也是最成熟的作品。她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察着周围琐碎的生活。伊利莎白的理智被虚荣心所埋没,误会达西和威克汉姆。这篇小说就是以达西的傲慢和伊利莎白的偏见而展开的。本论文分析了导致“傲慢”与“偏见”的原因以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从而探讨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傲慢”与“偏见”,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傲慢和偏见才消除。所以幸福不能仅凭第一印象,需要在人们的长期谅解和相处中发现。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篇2

  【摘要】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

  【关键词】奥斯丁;文学;婚姻

  简奥斯丁,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收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都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就形成了她作品中的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艾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小说中充满了各式人物,男人和女人,老人和青年――其中一些是孩子,但为数不多――令读者难忘而栩栩如生,就像他/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简奥斯丁没有走出强加给自己的有限空间。她没有写豪门望族的故事――尽管她对北汉普街角的贵族家庭有所了解。通过描写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力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十九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十八世纪优秀现实主义传统,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中,《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述了四起姻缘,成为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奥斯丁明确划定了婚姻的“好坏”标准,不幸的婚姻大致有两种:一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样,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二像莉迪亚和威科姆那样,纯粹建立在美貌和情欲的基础上。与她们相反,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他们的婚事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这是真正的美满姻缘。尤其是伊丽莎白,她对达西先拒绝后接受,充分说明:“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

  其次,恋爱婚姻既然是关系到终身幸福的大事,那就一定要严肃谨慎,切不可让表面现象蒙住眼睛。伊丽莎白因为受到达西的怠慢,便对他产生了偏见,而当“风度翩翩”的威科姆向她献殷勤时,她便对他萌发了好感,直至听信他的无耻谰言,进一步加深了她对达西的偏见和憎恶,后来她自责说,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蠢事,完全是虚荣心在作祟。事实证明:“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见又比无知更可怕。

  另外,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莉迪亚的私奔引起了全家人乃至所有亲友的惊恐,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件丑事假若酿成了丑闻,不但会害得莉迪亚身败名裂,还会连累亲友们,特别是她的借个姐姐,将因此而很难找到体面地归宿。后来因为达西挽救,莉迪亚才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与此相反,伊丽莎白和简圆满出嫁之后,自然给另外两个妹妹带来了希望和机会。作者这是告诉我们:人们考虑婚姻大事,不能光顾自己,还要对亲友负责,对社会负责。虽然现在是思想解放的社会,但是在中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婚姻幸福与否,这些还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英国学者H沃尔波尔:“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奥斯丁凭借理智来领会世界,创作了一部描述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书中有两个滑稽人物,贝内特太太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因为嫁女心切,完全生活在一厢情愿的幻觉中,每遇到一个“有钱单身汉”就将其视为自己某位女儿的“合法财产”。而柯林斯牧师是个集自负和谦卑于一身的蠢汉,他一方面对贵族德布尔夫人自卑自贱,另一方面又对他人自命不凡,经常生活在妄自尊大的幻觉中。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上,也不仅表现在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而且还融汇在整个故事的反讽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嘲讽。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资料和基本手段。奥斯丁在创作人物对话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致使她的对话具有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含义丰富、耐人寻味两大特色。例如:达西趁宾利小姐弹起一只苏格兰小曲时,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贝内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曲里尔舞?”打死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傲慢,但是他主观上还是想讨好伊丽莎白,可是伊丽莎白听起来却不以为然。她认为里尔舞是一种乡土舞,达西邀请她跳这种舞,是想蔑视她的“低级趣味”,于是正颜厉色的回道:“我压根儿不想跳里尔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达西回答:“实在不敢。”这句话可能做出多层解释:伊丽莎白仅仅看作对方是在献殷勤,宾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结“良缘”的表示,而读者可能会发现,达西心里可能在想,“这位迷人的小姐着实厉害,我这次只能认输,以后可得谨慎从事。”类似这些微妙的对话,让人回味无穷。

  总而言之,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运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了她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四处洋溢着机智幽默,令人感到光彩夺目,情趣盎然。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篇3

  摘要:众所周知电影音乐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主要作用是更好的衬托电影内容以及反映电影人物的情绪和推动内容发展,因此配乐家会运用不同的器乐以及不同的曲式曲风为电影情节做具体配乐,本文就是赏析05版傲慢与偏见的电影配乐。

  关键词:电影 音乐 傲慢与偏见

  我将介绍的是2005版的美国电影《傲慢与偏见》由Keira Knightley和Matthew Macfadyen主演。影片改编自1813年简奥斯汀的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班纳特太太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给她的五个女儿找到如意郎君。可惜天不从人愿,二女儿伊丽莎白偏能找出100个不愿结婚的理由。当班纳特太太听说邻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被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宾利租下,并且会带着他那些有身份的朋友们前来消夏时,她兴奋地认定这是女儿们的福分,求婚的人眼看着就要上门。一切如愿以偿地进行着,新来的查尔斯·宾利先生很快就与她的大女儿简坠入爱河。可是,当二女儿伊丽莎白遇上一表人才却冷漠傲慢的阔公子达西时,这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儿却因傲慢与偏见心生间隙。

  担纲电影音乐创作的是以近作「神鬼克星」深获瞩目的意大利电影音乐家达利欧.马利安尼利(DarioMarianelli),达利欧让钢琴与弦乐之间和谐的交融出一篇时而淡雅、恬静,时而轻盈、奔放的浪漫音乐诗篇,在钢琴弹奏部分,他邀请到曾在妮可基嫚所主演的电影「伴我一世情」原声带中献艺的法国钢琴名家提鲍德Jean-YvesThibaudet担任主奏,提鲍德深具古典涵养与诗意的钢琴指法,为达利欧所编写的欧式室内交响乐,注入了浓郁的古典文学气息。

  影片的主旋律第一次出现在影片的开头,背景音乐是运用恬静优美的钢琴曲《down》画面出现的是女主角伊利莎白在和煦的阳光下捧着书本传过晒满白色被单的院子正缓缓往回走,旋律一开始是较恬静安逸的运用了许多三连音来展示伊利莎白清新如兰独立有主见的个性,而当影片中五姐妹得知富有的单身汉宾利要来镇上参加舞会时乐曲进行到第二部分音量突然加强,并且旋律变得欢快,最小的两个姐妹为了让自己在舞会上看起来更美而使劲俏皮的挣大姐的裙子,一旁的伊利莎白真心觉得这事让家中上下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所以发出了会心快乐的笑声。

  很快画面出现在了让伊莉莎白全家为止欣喜若狂的舞会上,舞会的大门缓缓打开所有人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背景运用的是非常欢快的管弦重奏音乐《Meryton Townhall》也运用了许多三连音,当达西和宾利还有宾利妹妹出现在舞会上时,音乐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望向他们并自动让出一条道端庄的走向大厅的另一端,安静的背景和之前热闹的音乐形成了一动一静的强烈对比也暗示这达西和伊利莎白身份和性格上的强烈反差。不善表达一向对陌生人抗拒的达西在舞会的`拒绝了和伊利莎白跳舞并称其相貌平平而使伊利莎白产生了反感的情绪,对此伊莉莎白做出了有力的反击讽刺达西的不解风情随即潇洒的转身,马上之前欢快的舞曲又响起伊利莎白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在17分10秒时主旋律再次响起是女主角去宾利的住处探望生病的姐姐,一路走到宾利家的,描绘了伊利莎白体贴细腻富有爱心的一面。

  马上在另一次舞会上达西邀请伊利莎白共舞背景音乐是一首小调小提琴独奏曲乐曲高贵典雅,这时伊利莎白对达西的误会还很深,但是同时达西对伊利莎白的爱慕也越来越深,小提琴不停的在高低把位间转换就像男女主角在跳舞过程中不停的对话,高把位是女主角,低把位是男主角,舞曲在38分58秒时开始,开始时两个人只是讨论平时互相的生活习惯,小提琴的旋律只是单声部的但当说道军官威克汉姆时也就是40分50秒之后音乐突然小提琴突然加入了和弦并且加入大提琴,但是这时人物却没有对白,音乐是在展现两个人复杂的矛盾,一个渴望被理解,一个却看不清真相。

  当影片接近尾声时当两个人共同冲破了重重阻挠和障碍后终于得到了伊利莎白父亲的同意而在一起时主旋律又想起了大概在115分13秒时.故事以极大欢喜的喜剧结尾。

  整部影片从头至尾贯穿了许多旋律优美的音乐和影片结合得非常完美。对于达西向伊利莎白表白那场大雨中的戏非常喜欢。200年前的英国乡村或上流社会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我倒不介意导演打破俗规的牵绊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两个主人公心中的情绪:伊利莎白为姐姐失去的幸福痛苦,同时又对捣鬼的达西深恶痛绝;达西由于一直以来压抑的情感得以抒发的激动和轻松、以为理所当然地会得到回应的那种自信以及一贯的傲慢,这些澎湃的情感都伴随着倾盆的大雨毫无保留地一泻千里。而唯美的英国乡村美景、如画中走出来的男女主人公、新鲜生动的生活方式和形态、幽默诙谐的对白、轻松的主题和美好的结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影片增值,事实上,光是这些就足够吸引人的了。古往今来,对名著的影视改编总难受到广泛的认同,其实我觉得,既是名著,那就一定是经典中的经典,其文字作品本来就已经达到了非常的高度,而环肥燕瘦、个人的审美情趣、对原著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存在太多的不可抗因素,所以,如果能像这部电影一样,使人有回过去那个年代的感受、能为故事的节奏同喜同悲,而不是单纯的把电影中的场景与自己心中理想的场面作比较。

  看到这个画面,我的泪水不禁流了下来。这个丈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妻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妻子,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妻子的生命,真是太伟大了!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篇4

  摘要:反讽手法作为文学表现手法中的一种,在文学创作中的使用是比较不简单的。在《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手法的运用将语言和人物变得惟妙惟肖,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点从语言上的反讽,情节上的戏剧化反讽,文学文本的创作结构上的反讽和文学作品的模式设定上的反讽四个方面,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解读。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反讽 艺术 人物语言

  一、理论概述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诞生在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的理论背景下,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之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扩张起来。科学认知语言学包括众多学科,首先涉及到的是语言学,还有认知学、心理学等等。源于人类对于认知的理解,它被认为是我们知识的发源。鉴于此种观点,我们在涉及生成语言学方向的先天禀赋表达了语言认知学的观点:每一种语言的发明、使用及其传承,所有环节都必不可少地要通过人类的认知作为桥梁来连接。综上,我们界定认知语言学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研究范式,并不是任何一种片面的有关语言方面的理论,而是各种不同认知语言方面理论的一种范围更为宽广的合称。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

  (一)《傲慢与偏见》文本中的语言反讽的使用

  在《傲慢与偏见》当中,作者利用这样的反讽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达到整部作品的反讽艺术要求。小说中在讲到宾利小姐发现达西喜欢上伊丽莎白的时候,极力进行干扰,说道“你当然就会有一位可爱的丈母娘”。可是我们很清楚,是宾利深深喜欢着达西,可是达西并不和她一样。家庭殷实又性格孤傲的达西偏偏爱上了别人,这使得宾利很吃醋。于是想到的是用话去讽刺苦班奈特太太,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迫害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慕。作者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文字来专门写宾利性格方面的特点,完全由她的行为去演绎。作者就是在《傲慢与偏见》中使用这样的反讽语言,来为读者描写里面的各色各样的人物,从而使小说的反讽艺术得以更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首先看到这句话“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也许会给大家一个默认的感受,但是紧接着“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这一前一后在言语之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相反口吻和态度,就是一种反讽艺术的具体表现。在《傲慢与偏见》文本之中的这些反讽语言的使用,为后面反讽艺术的呈现开了好头,也加深了整部作品的反讽艺术魅力。

  (二)《傲慢与偏见》情节的戏剧化反讽安排

  作为小说情节的戏剧化反讽,是从小说文本中的话语形成并渗透到整部小说内部的。故事情节的戏剧化反讽安排,一般意义上是指那些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对文本当时的发展构造和接下去的发展趋势有了直观的认识,但是小说当中的故事情节的推动却呈现出与此截然相反的推进。小说当中的各个人物的发展变化,并不知道会出现情节上的重大转折。所以在小说当中,他们往往会出现一些非常异常的举动,和当时的真实情况格格不入,并最终导致想法和结果的不一样。其实,这在戏剧形式的文学形式当中,是非常惯用的手法。在作者奥斯汀的笔下,那个从开篇到结尾都充斥着讽刺味道的人物是柯林斯先生,尤其是在他对伊丽莎白的真心表白的状态下体现得最为生动。因为他事先准备好的表白话语,在他说出来的时候却是表达得非常滑稽,甚至是可笑。由这种言语组成的反讽形式,在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的过程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由故事情节的戏剧化反讽和文本言语反讽彼此呼应,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在反讽中不断向前发展。“我差不多一进屋子,就挑中了你做我的终身伴侣”,这是柯林斯一本正经地向心爱的人表白的时候说出来的可笑的话,紧接着还有更荒诞的,“在我还控制得住我自己感情的时候,先谈谈我要结婚的理由,更要谈一谈我来到哈福德郡择偶的打算”,另外还添加有极为可笑的四项理直气壮的要求。但结果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几次三番地被泼冷水,柯林斯并没有要停下的意思,甚至丢掉自己的自重,有些不要自己颜面。当小说的情节发展到伊丽莎白非常明确以及肯定地拒绝柯林斯的时候,男主人公给自己找了一个根本就不可能有的理由给自己台阶下。在这样的求婚情节安排下,表现出来的戏剧性很明显。因为在我们和小说的创作者一样认为女方坚持不同意,可是男方固执地不断自己想象自己获得了肯定和接受。但是最终的结局告诉了大家,其实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甚至是截然相反。这样一来,反讽的效果就极为明显和鲜明。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作者,这样安排着故事的戏剧化情节,来展现反讽的艺术魅力,为小说增添了不少的趣味。

  (三)《傲慢与偏见》文本创作结构上的反讽处理

  通过阅读小说,一种怪僻的看似荒诞的真理被人们信奉着。假如你是富裕的单身汉,有一天你是会讨老婆的;小说中的班奈特太太将所有的富得流油的那些单身男人视为她未婚女儿的合法财产。这些结构上的巧妙安排,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当我们在赏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对那个所谓的真理进行冷嘲热讽,可以对班奈特太太自恋的想法感觉好笑。但是,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将我们的这些自以为是的想法都给封杀了。因为无论是那个真理也好,还是班奈特太太的想法也罢,竟然都是正确的。在社会现实的证明之下,广大的读者朋友们的精神上的巨大舒适感受,被狠狠地揭穿了。因为班奈特太太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那些有钱的单身汉。就在小说快收尾的地方,非常详尽地使用反讽的口吻和话语,将班奈特太太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出来。这也是小说作者奥斯汀非常擅长的反讽艺术手法的使用。因为,在小说的最后,赢得成功的正是人们所认为不对的那些事情和人。看似非常荒诞不羁的结构,却以这样的方式解答了其中的反讽艺术,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清楚整个小说中的创作结构上的反讽处理。

  (四)《傲慢与偏见》在文本模式上的反讽设定

  在小说中,作者一共给我讲述了四段差别挺大的姻缘。这在整个小说的文本模式上进行了充分的反讽设计和应用。结局各异的四桩婚姻具体是宾利和简、威克姆和莉迪亚、柯林斯和夏洛特以及最后一桩达西和伊丽莎白。最后一个也是整部小说当中算是圆满的婚姻。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最为成功的婚姻当中,也是充斥着反讽艺术气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事人双方认为彼此并不是互相有好感的,也谈不上是喜欢或者吸引。可是,到了小说的最后,两个人居然莫名其妙地结合在一起了,这给广大读者的感觉是非常反常。这样的收尾的确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起初两个人互相没有好感,竟然最后能成为一对新人,真是让读者为小说作者在文本模式上的反讽设定感到吃惊。但是,在情节上的类似模式的安排,其实早在十八世纪的传统浪漫小说当中就有体现,也即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讽刺设计。所以,我们经过分析界定,小说在模式上的设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比较具体的反讽艺术。

  结语

  重点分析了小说在文本语言的组织上,小说的具体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小说的整体主题表现上和整个文学文本的模式设定上的反讽艺术的成功使用,使得小说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几类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小说在艺术上的反讽气息更加强烈和明显。也正是由于小说具有了这种艺术上的独特魅力,才使得小说《傲慢与偏见》一跃成为了一部广受欢迎的不朽名作。

  参考文献

  [1]王琦.《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01).

  [2]洪梅.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的运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05).

  [3]姚振武.“认知语言学”思考[J].语文研究,2007(02).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篇5

  一、导论

  (一)研究综述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话题一直以来为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着,下面是前人对该书婚姻的分析:不管是贝内特夫妇还是夏洛特和柯林斯夫妇,他们的婚姻的出发点都是钱。在当时工业革命的大潮下,人们疯狂地追逐名利地位,形成了经济第一的观念,同时却忽略了对妇女的教育,把她们框在狭小的家庭生活圈内,限制了她们的受教育权利。因此,没有多少财产的年轻女性在那样的金钱社会中唯一的生存机会就是嫁个有钱人。这种资本主义婚姻的实质无非就是金钱和利益的结合,缺少了情感因素这一基本保障,在日久经年的婚姻生活中虽然衣食无忧,但必定缺少了应有的快乐,也体会不到何谓幸福的婚姻。

  (二)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

  《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经典名著,被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因此,多年来,对该书的解读和研究从未中断过。不管是对奥斯丁本人的研究,还是对书中各个人物的解读,或是对该书文学艺术的考究,都深刻地反映了《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上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有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从婚姻这一角度深入研究书中四对青年男女的婚姻状况,讨论影响人们幸福婚姻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是爱情?是金钱?还是社会地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自然对婚姻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本文提倡爱情是婚姻最根本的要素,也是婚姻最重要的条件,当然一定的物质基础与婚姻的幸福指数也密切相关。

  通过对书中四对婚事的探讨,以及它们对当代人的影响,最后笔者总结了爱情才是缔结一段美好婚姻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傲慢与偏见》中不同性质的婚姻

  (一)理想的婚姻:伊莉莎白与达西

  1.真爱的结合

  伊莉莎白与达西的感情纠葛贯穿了整部小说。伊莉莎白是贝内特太太的二女儿,不仅美貌出众,而且聪明过人。她在一次舞会上受到了达西的怠慢,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再加上威克姆利用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莉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使伊莉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越来越深。达西的个性拘谨严肃、不善言辞,给人自大傲慢的印象。同时他又生得俊美,一表人才,自视清高。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伊莉莎白,却因伊莉莎白的出生把自己的爱放在心中。后来,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伊莉莎白求婚,却遭到拒绝和怒斥,后几经波折,达西检讨了自己的过去,改掉了自己傲慢的态度,伊莉莎白也认识到对达西的偏见是由自己的虚荣心所致。当她了解到达西的真实品质和达西千方百计救出她妹妹时,她的偏见随之冰释,并油然产生爱慕之情,误会消除,最后两个人喜结良缘。当然他们的婚姻也有外力的阻挠,那就是达西姨妈凯瑟琳夫人对他们婚姻的反对,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办法阻止他们的结合。

  2.对该婚姻的分析

  笔者认为,伊莉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是《傲慢与偏见》中描写得最理想的婚姻。达西与伊莉莎白在开始的时候都不喜欢对方,却在相处之中被对方所吸引,并因为对方而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为了对方而改掉自己的缺点。因为爱情深入彼此的内心当中,理解谦让对方,这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3.婚姻的根本条件

  虽然说金钱使伊莉莎白和达西的婚姻锦上添花,但不可否认的是爱情仍然是缔结一段美好婚姻的根本条件。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像一个空壳鸡蛋,轻轻一摔就会破碎。伊莉莎白最终与达西结成美满的婚姻是她对改过的达西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而不是达西一开始就有的金钱和地位。在这个时候,即使达西没有万贯家财,伊莉莎白还是会嫁给达西。伊莉莎白的择偶标准很明确,她要选择她所爱的人,同时也爱她的人。

  她要将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其他的因素,比如社会地位、金钱和财富都是不重要的。总而言之,在伊莉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当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爱情,也唯有真爱才是打开幸福婚姻的唯一钥匙。

  (二)现实的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

  1.利益的结合

  夏洛特本来是个联盟女子,只因家里没有财产,到二十七岁还是个“老处女”。柯林斯选择夏洛特作为自己的妻子,显然不是因为爱上她,在柯林斯向伊莉莎白求婚时就阐述了自己结婚的理由:“第一,我认为每个生活宽裕的牧师(像我本人),理当给教区在婚姻方面树立一个榜样;第二,我相信结婚会大大增进我的幸福;第三,这一点或许应该早一点提出来,我有幸奉为恩主的那位贵妇人特别劝嘱我要结婚。”因而当柯林斯向伊莉莎白求婚遭到拒绝后,他毫不犹豫地把结婚对象转向夏洛特小姐。柯林斯急着结婚并不是出于个人需要,只是在完成他所崇拜的德布尔夫人布置的一项任务,只要结婚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结婚对象是谁,对她是不是有感情并不重要,而且夏洛特小姐还算是贵族出身的小姐,也算是门当户对,这就已经够了。柯林斯这个人并不懂得如何去爱和经营婚姻,他看上去有些笨拙可笑,缺少男子汉气概但又很自负。他的婚姻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婚姻理念:“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2.对该婚姻的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夏洛特的聪明伶俐令人印象深刻,可更让人感叹的是她对自己婚姻选择的那份精明。她清楚地认识到了当时英国社会生活中上层阶级婚姻的普遍本质:物质因素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婚姻生活的重要因素,贵族的婚姻很大程度上要服从家庭的利益。对于许多经济困难的贵族来说,尤其如此。因而,属于落魄贵族家庭的夏洛特没有多少可观的财产,也无法攀高求贵,被迫嫁给柯林斯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3.婚姻的基本条件

  与伊莉莎白和达西———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相比,夏洛特与柯林斯的婚姻完全是以金钱为基础的。选择对偶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婚姻的幸福程度。

  夏洛特选择了柯林斯,虽然一生衣食无忧,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但从幸福的角度讲,她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因为在她的婚姻生活中毫无幸福可言,有的只是枯燥平淡的生活。也许只有当他们孕育出下一代时,彼此才会产生———种爱—对下一代的爱,对孩子的关心呵护,到那时他们的婚姻也许便不会这么乏味。我们不能说夏洛特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时代,法律规定,女性不拥有财产继承权,家庭生活被认为是最适合妇女的天地。妇女要生存,婚姻是捷径也是唯一的途径。但从客观上看,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确实是可悲的,前面说到爱情是缔结一段美满婚姻的根本条件,而金钱只是婚姻的一个基本条件。没有金钱有爱情的婚姻会幸福,但只有金钱的婚姻注定是一个悲剧。

  三、《傲慢与偏见》中不同性质的婚姻对当代人的启示

  (一)“理想的婚姻”的现实意义

  伊莉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可以用公式来表达:爱情+物质+平等=理想的婚姻,这不仅是奥斯丁本人所向往和追求的婚姻,也是当代人心目中理想的婚姻。她在作品中不断地暗示人们、告知人们:简单的爱情根本无法带来美满的婚姻,阶级是存在的,生活是现实的。但她反对为金钱利益而结婚,反对将婚姻单独作为一种交易手段,牢固的爱情才是婚姻的奠基石。

  奥斯丁的这种婚姻观对当时社会而言,的确是一种进步,即使在今天它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二)“现实的婚姻”的现实意义

  《傲慢与偏见》中最现实的婚姻莫过于科林斯与夏洛特的婚姻了,这种现实一方面是说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里,物质因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夏洛特因为金钱选择了威克姆,这恰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将物质因素作为婚姻的主导因素,这种婚姻观在今天也尤为可见。

  事实上,当今社会上流行的“金钱婚姻”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比过去体面一些。金钱交易反而更加赤裸裸地暴露在当代人的婚姻当中。“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样的话在许多女生心目中已成了真理。无数女生为了和金钱结婚而辜负青春。娱乐界中“傍大款”的女性数不胜数。因为金钱而结婚的想法是愚不可及的,金钱不是万能的,在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中,金钱所扮演的角色就更微乎其微了。

  (三)“花好月圆的婚姻”的现实意义

  在四对婚姻中,简和宾利的结合可谓是男才女貌,两个人的性格都温文尔雅,相信在两人的婚后生活中,凭借两人能够相互理解、谦让对方,就像童话中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一样,他们两很有可能会没有争吵地生活下去。宾利英俊温柔,典型的贵公子,简美丽动人,有郡花之称,他们俩的婚姻也是很多人所称赞和追求的。但是这样的婚姻真的可能成为现实吗?我们不得不画上一个问号。

  四、结论

  如果说婚姻恋爱是经久不衰的话题,那么《傲慢与偏见》就是围绕着这个话题的经典之作。它道出了任何时代都会面临的在婚姻选择上的无奈与悲哀。真正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毕竟是少数。很多情况下人们都会向现实妥协,成为夏洛特的影子。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莉迪亚式的婚姻,彼此因为某种原因结婚,大多都是因为美色、情欲、金钱,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没有精神上的交流,忽略了婚姻最大的精神食粮:爱情。最后,只能以离婚收场。简和宾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婚姻在小说中无疑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站不住脚。该书凸显了伊莉莎白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是如此完美。事实上这也是人们对于理想婚姻的一个寄托。虽然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但笔者相信只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就会避免很多婚姻的悲剧,幸福也会朝我们每一个人招手。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公司,1985.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篇6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最成功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部代表作。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不同的婚姻生活,它们各有特色反映了各自对婚姻的态度。

  一.柯林斯与夏洛特的婚姻

  柯林斯是班纳特先生财产的继承人,他自负而愚蠢。当这个自大而又心胸狭隘的人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他很快便于夏洛特结为夫妻。他对夏洛特的爱并不是忠诚专注的,婚姻对于他来说只是他身份的一种象征,因此和谁结婚都可以,无论是夏洛特还是伊丽莎白。

  夏洛特是个平凡而又爱慕虚荣的年轻女子。她对柯林斯百般殷勤只是为了嫁给他而过上风光的生活。从她对婚姻的态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她对这桩婚姻是很满意的:她从来没有把男人或婚姻看得那么重要,但她一直打算结婚。虽然结婚并非总能带来幸福,但一个人没有多少收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要想给自己安个家,这也算是为一体面的方法。

  我们可以看出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的,他们的婚姻仅仅建立在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之上。

  二.韦翰与莉迪亚的婚姻

  韦翰表面看来温文尔雅,实际上是一个奸诈﹑虚伪而又卑鄙的小人,以欺骗女性感情和钱财为生。莉迪亚并不富有,因此诱骗莉迪亚与她私奔似乎并不合情理。但实际上这恰恰正是他卑劣本性的体现:他放荡成性,时刻寻求性的刺激,而与莉迪亚私奔只是为了躲债。

  年轻的莉迪亚下爱慕虚荣﹑肤浅而无知,行为举止十分放荡。她生活唯一的乐趣就是和兵团的军官们混在一起。当她听说军官们要离开时嚎啕大哭,而有消息说新的士兵将会到来时,她又转悲为喜,这种肤浅而放荡的本性显露无疑。

  莉迪亚对爱情并无认真的思考,她和韦翰私奔仅仅是出于放荡的性的本能,最终为了颜面而与韦翰结婚。因此,他们的婚姻是毫无责任的。

  三.彬格莱与简的婚姻

  开朗随和的性格使彬格莱成为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他谈吐优雅风趣、举止大方得体。虽然他善良随和,却也优柔寡断、毫无主见。正因为他的这个人格弱点使听信达西的建议在与简的爱情进展极为顺利时突然临阵逃脱,险些失去这段美好的姻缘。

  简是一个温顺、善良的姑娘,她对人慷慨热情,善于发现人们的优点,因此她也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称赞。可她却过于内敛,即使在真爱面前,她依然强作镇定。她深爱着彬格莱,但她始终不露声色,任由颗内心激烈碰撞也依然极力掩饰她的真实情感,她的性格反映了当时女性典型的矜持。而这种矜持让人产生误解,几乎使她和幸福失之交臂。

  两人性格的缺点使他们的爱情波澜起伏,因此我们可以说他们的婚姻是具波折的。

  四.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

  达西是个外表英俊但内心十分高傲的人。初次见到他,伊丽莎白断定他是个极其无礼的家伙,傲慢又没有教养。实际上,在他高傲的外表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正直、善良而又略带忧郁的内心。在接触并深入了解后,他被伊丽莎白的个性所倾倒,最终抛却自己的高傲,鼓起勇气向其示爱。示爱遭到无情的拒绝后这个骄傲的男人没有因此而怀恨在心或就此放弃,相反,却以一颗真诚的心向伊丽莎白证明了他真挚的爱,以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她。

  伊丽莎白与那个时代的女性不同,她独立、坚强、睿智、果断,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反叛精神。也正因为此,她不被金钱左右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她是那个时代新女性的代表,反映了作者追求自由独立的理想。然而,由于性格太过刚强,伊丽莎白最初鄙视达西的傲慢,以至在达西向其求婚时,她断然拒绝。但是,伊丽莎白并不是个极端的人,她聪明而理智。在通过自己仔细观察和分析后,她逐渐发现了达西身上高尚的品格,并承认自己对达西抱有偏见。最终,两人解除误会并克服一切阻碍,喜结良缘。

  五.结语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不同婚姻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不同人对于婚姻的形形色色的看法。通过展示,小说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婚姻观使读者在对将婚姻盲目与金钱和地位挂钩的态度进行批判,对把婚姻当成游戏进行谴责的同时,发现在那个专制腐朽的时代依然有真爱存在。我想,这也是简·奥斯汀对社会与婚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文学术语词典》[美]M.H.艾布拉姆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标准书号:ISBN978-7-301-10865-9

  [2]《英国文学简》史刘炳善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标准书号:ISBN7-215-01997-7

  [3]《英国文学选读》杨岂深孙铢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标准书号:ISBN7-5327-0159-X

  [4]《英国女性文学的传统》范丽娟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标准书号:ISBN7-5316-4321-9/I·168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 篇7

  【摘要】爱情与婚姻是人们历来都在谈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巨著之一,它同时成就了文学史上的婚姻经典。小说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出发,描述了19世纪社会背景下英国的乡村生活及在此环境中的四段不同的婚姻,影响爱情与婚姻的因素林林种种,而正是这四种婚姻完全概括了那个时期爱情与婚姻的社会地位。文章将阐述小说中经济对爱情及婚姻的影响,再现《傲慢与偏见》的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经济;婚姻

  从小说中我们能了解到良好的婚姻对女性的重要性,婚姻与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世纪的英国存在着性别歧视,人们认为女人的天是男人,女人以男人唯命是从,那个时候很多年轻的中产阶级女子要么迈入婚姻的殿堂要么成为老姑娘。奥斯丁在小说中剖析了她的婚姻观:为钱财而婚是错误的,但无钱而婚是愚蠢的。爱情、婚姻和家庭财富紧密相关。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理想丈夫都是相貌与财富兼具,她也赋予品行不良的女子糟糕的婚姻或将她们排除在婚姻家庭之外。

  奥斯丁以细腻的笔触,女性独特的情感视角深入描绘了爱情与婚姻;她的小说风格是幽默的、轻松的,也充斥着矛盾的喜剧特色;整部小说都伴随着讽刺的韵味和富有内涵的对话。如Darcy与Elizabeth之间由最初的傲慢与偏见喜剧性地转变为互相爱慕,进而创造了幸福美满的婚姻。除此写作风格,奥斯丁还善于用对话来塑造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运用说话人的不同语音语调在听者和读者之间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来达到对爱情、婚姻、金钱这一主题的深刻诠释和领悟。

  一、资产阶级婚姻的本质

  因为历史与社会等诸多原因,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被剥夺了遗产的继承权,为了更好地生活,她们不得不寄希望于婚姻,于是很多人的爱情成为了物质世界的牺牲品。但在奥斯丁的小说中爱情与“面包”兼有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现实主义贯穿了奥斯丁的整部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婚姻的主题,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婚姻的本质:婚姻是金钱交易和利益的结合。小说中Collins和Charlotte的婚姻是体现金钱交易的典型。他们的婚姻无关乎爱情,对男人是一种责任;对女人是生活的根本。当Collins追求伊丽莎白遭到拒绝后又马上向Charlotte展开了追求的攻势。而Charlotte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行为举止端庄,但也只能依靠婚姻来摆脱贫困。他们的婚姻根植于现实生活,也尽情地暴露了资本主义婚姻的本质。奥斯丁创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因爱而结合的婚姻、金钱交易的婚姻、年少轻狂而饱含欲望的婚姻、有生活保障的婚姻等;不过她仍一直坚持只有金钱而缺乏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也是不道德的。

  二、四种不同婚姻的不同境界

  在小说中,有四种不同的婚姻因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交易和利益构筑的婚姻生活。

  (一)Collins与Charlotte的婚姻

  金钱给予了柯斯林和夏洛特婚姻的基础更是婚姻的支撑,在他们的婚姻中清晰明白地表达了金钱与婚姻的不可分割性。小说的第一个句子就指出了金钱是决定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在谈论婚姻的同时也在谈论着钱财。柯斯林和夏洛特的婚姻是金钱交易结合的典型,财产和地位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那个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里婚姻的代表,婚姻的结合完全依赖于对物质的考量。而结婚是象夏洛特这样没钱但受过教育长相平凡的女孩唯一的选择,她们不在意丈夫会是谁,婚后的生活会是怎样,她只考虑到柯林斯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将可能给自己带来的舒适生活。

  柯林斯能迅速地转换结婚对象是奥斯丁对他迫切物质生活欲望的描写,通过他们的婚姻更充分地表达了柯林斯肤浅的爱情观。柯林斯的婚姻是为了树立所管辖教区一个良好的形象,为了改善物质的丰富程度,找到一个能善于持家、适合牧师太太身份的女人;而夏洛特正是这不二人选。他们的婚姻态度也突显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们的婚姻观念——婚姻是利益的结合体。

  (二)Lydia与Wickham的婚姻

  莉迪亚与威克姆是为追求欲望而结婚,这种婚姻受到了奥斯丁的批判。爱情和道德很显然是婚姻幸福的重要因素,莉迪亚因威克姆的挑逗和诱惑而不顾家庭的名誉与之私奔,这样的爱情是虚假的,并非真爱,最终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将走向了毁灭。在这段婚姻里,生理的欲望战胜了理智、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的标准。莉迪亚奢求社会地位的欲望和威克姆的钱财贪求导致了婚姻观的扭曲。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威克姆能继承拥有的财产非常有限,但他游手好闲、享乐于酒肉之中,对钱财更多的需求成为了其孜孜以求的目标,经由婚姻来达成目的似乎是一种捷径。于是,因金钱而婚便应运而生了。奥斯丁在小说中也交代了威克姆夫妇婚后不得不靠借贷生活,是对钱财交易婚姻的无情鞭挞。

  (三)Jane与Bingley的婚姻

  对简和宾利之间的关系,争论一直是非常激烈的。既然他们互相都一见钟情,那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他们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则和限制让他们的结合过程变得曲折蜿蜒。一段标准的婚姻程序需要经历相识、相爱、求婚、订婚,然后结婚,人们必须按照步骤一一走过,就像进行的某一种仪式。宾利和简的婚姻就是基于这种仪式之上,同时也是满足资产阶级道德婚姻的范例。

  简是《傲慢与偏见》中美德的化身,她性格沉稳、温柔贤淑、渴望幸福,但是在面对爱情时,她是被动的,也因为她对爱情的不积极主动导致了与宾利之间的重重误会。虽然与伊丽莎白的婚姻相比,简的婚姻似乎缺乏点什么,不过也算是一段完美的姻缘了。

  (四)Darcy与Elizabeth的婚姻

  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姻是小说的重中之重,它展现了完美婚姻是以相同的物质需求和怀有平常生活的信念为基础的。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爱情滋生的过程中,知识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尽管每次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对很多问题相互间的争论是无法避免的,也是知识的辩论让达西逐渐地爱上了伊丽莎白,这就是奥斯丁理想中的知识性的女性人物。

  伊丽莎白不赞成母亲安排的婚姻,坚持婚姻生活必定包含爱情,也认定只为了爱情而结婚,达西第一次的求婚遭到拒绝是因为伊丽莎白没有感觉到这种做法是因为爱。

  这段婚姻在整本书中流露出了良好的教育是甜蜜婚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伊丽莎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地评估达西先生的言行举止和品行。生于小资家庭的伊丽莎白与富家子弟的达西相爱了,达西不理会家庭背景与财富的悬殊毅然决然求婚,两人从傲慢与偏见到误会冰释,从不愉快的相识到深深地相爱,从爱情的拒绝到婚姻的幸福,反映了女性对思想独立和平等权利的渴望与追求。高贵的品格和自我意识在男女主角之间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它们又属于教育的范畴。

  三、小说对现代社会婚姻的影响

  简·奥斯丁用不同的婚姻揭露和讽刺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对女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婚姻价值,剖析了理想的婚姻,刻画了真爱婚姻的幸福度。小说里除了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姻而外,其它的都似乎缺少构成幸福婚姻的价值观念。奥斯丁认同爱情和婚姻是男女和谐关系的延伸,但无可否认金钱也是婚姻里的重要条件。从小说的细枝末节中随处可见爱情是婚姻的首要因素,是婚姻之根本。

  爱情之余,性和道德也是现代社会婚姻的评判标准。性是人类生理的本能需求,是爱情另一层面的体现和维系,拥抱和亲吻常常是人们表达深深爱意的直接方式。尽管性不是全部的婚姻生活,但是它维持着婚姻的稳定,是爱情的生理因素。道德却从另一方面诠释着婚姻的条件。人们的言语行为总是遵循着社会的纪律。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婚姻都受着社会道德的管制。首先,爱发展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其次,人们的情感也必然受到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的影响。婚姻既得到道德的限制也享受道德给予的保护,这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

  傲慢与偏见是故事中爱情的阻碍物,是人们进行人际交往和正确待人接物的绊脚石。人无完人,若想取得成功,就要与自己内心各种各样的困难作斗争,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变得更加开朗和自由。在对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是人生一大难事,人与人互相交流时发生摩擦是无比的正常,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放大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事事和谐。小说陈述的达西与伊丽莎白之间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思想是没有时代的局限,人性和情感的关怀深深影响着现代社会。迥异的婚姻形式源于人类本身的缺陷,也铸就了不可能存在绝对完美的婚姻。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扭曲的物质观念,类似夏洛特和莉迪亚的婚姻比比皆是,离婚的现象已是见惯不惊。达西和伊丽莎白却给现代人树立了良好的婚姻形象,将现代人际关系和人类道德价值引向了更健康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傲慢与偏见》中,金钱贯穿了整本小说和四段不同的婚姻。女主角伊丽莎白是女性争相追捧的对象,以女性为主体的发展被认为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本文简单分析了经济对爱与婚姻的影响,伊丽莎白具有显著的文学特征:她寻求与男性平等权利的过程十分生动形象;她的聪慧、精确的判断力、自我认识、勇气和独立勾勒了奥斯丁理想中完美女性的雏形,是不同于对社会完美女性认知的概念,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四种婚姻映照出不同背景和地位下不同的人物。奥斯丁微妙有效地将女性主义观点糅合在小说的角色里,为了突出伊丽莎白的主体地位,还创建了富有喜剧性的男性人物--柯林斯的出现带有戏剧性地讽刺,批判了婚姻中的性别主义;透过伊丽莎白对追求者的断然拒绝,奥斯丁也表达了男女平等的女性主义意识。

  四种婚姻形成的不同原因和人物关系不同的发展趋势更进一步显现了经济在婚姻与爱情中的分量;女性对自身权利的追求和维护彰显了小说重大的现实意义。

【傲慢与偏见社会阶级论文】相关文章:

中产阶级的身体言行修辞论文06-15

傲慢与偏见论文02-19

关于阶级的经典名言08-11

探究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文化的实效性社会论文09-30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根本区别10-12

从社会的不公平谈到阶级分化杂文随笔01-14

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08-17

“阶级固化”是否存在05-01

贾宝玉――阶级与社会性别角色的双重叛逆者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