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主体地位在语文教育中的实现优秀论文

2021-03-30 论文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1、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要把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就应该把握传统文化总线,而中华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文精神。对于人文这个词,最早在《周易》中有记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就是不以武力,而是以一种文明的方式,讲究教化,以诗书礼仪乐来教化人,以此来建立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社会。

  2、理性看待儒家文化。从打倒孔家店开始,儒家的思想被认为是封建的,都是糟粕,应该统统抛弃。"从历代治国的理念、政治制度的构建,以及人身修养、安身立命的最核心的价值观这些方面来看儒家确实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从先秦原始儒学的克己复礼,到汉代儒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理一分殊的宋明理学,直到近代儒学,儒家文化走过了漫长的中华文明史,要想把它从传统文化中完全剔除那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

  3、道家思想的.内涵。道家思想里,最核心的是"自然无为"的思想,这包含了古人对天地万物本源的认识。所谓"自然无为"包含两层意思:其一,"道法自然"出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就是"自然而然",是天地万物的一个根本特性,指它的本来面貌。其二,"道常无为",这个"为"是以自己的意愿改变它的意思。"道常无为"就是要随万物之本性而因势利导,要辅佐万物生长。只有准确理解了"自然无为"的思想,才能正确把握道家思想的内涵。

  4、佛教思想。佛教经历了本土化以后,就在中国站住了脚,生了根,开了花,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隋唐以后,佛教在民众的信仰层面,在民众的精神领域里,应该说超过了儒家和道家,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主体地位的具体方式

  1、注重教材的开发。教材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学习媒介,也是主要的学习工具。教材是来于文化、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文化载体,在一定意义上说,从语文教材开发的角度看,只有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保护好传统文化遗产,才能保障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传统文化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入选教材的课文应该经典作品,它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时间的考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早已被广大读者所接受。经典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是可以并存共处、和谐发展的。

  2、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语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语文教学工具由一开始的,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发展到投影、电脑、音响等各种媒体的工具,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尝试采用各种媒体丰富语文教学过程,课本中选取的词大部分大家都很熟,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秦观的《鹊桥仙》等,这些歌曲还比较好找。所以,我们就可以用音乐来带动语文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语文学习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语文教育实践

  1、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传统节日,大力弘扬和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语文教育中传递下去。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将传承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把文化传统传承下去,这也是保持中华民族独立性的要求。

  2、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中国古代一直很重视诵读,启蒙教育业是从诵读和记忆开始的。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了经典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列出一些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供学生课下阅读,也可以发动家长与学生陪读,及时解决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更多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民族独立性和民族归属感。

  四、总结在这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强势文化的侵入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文化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从语文教育做起,让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树立民族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找到民族认同感,中华民族才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加入当代文化的同时,必须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因为民族意识的根据就是民族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也一定可以在文化多样化的新世纪里强盛不衰。

【传统文化主体地位在语文教育中的实现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04-23

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01-23

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论文08-25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话题作文10-12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01-07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12-29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高中作文10-29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春节作文01-20

小学作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11-22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300字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