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 、“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图片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几根导线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实验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点亮我的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电池
(实物图片)(实物图片)(实物图片)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谈话激趣,了解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知道吗?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猜猜看,是什么?(教师手中握住小灯泡,面向大家)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小灯泡。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观察过。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吗?
学生活动:没有观察过。
设计意图: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巧妙设计一些游戏,留下一些悬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处于轻松、乐学的氛围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观察材料,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一)观察小灯泡
教师活动:老师给每个同学一个小灯泡,你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画下来。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表扬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同学都亲自动手作画,培养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教师活动:全部画完的小组内交流一下,都观察到了什么?补充完整自己的画,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来汇报。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内交流补充。
教师活动:请第一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有一个黑点。
教师活动:黑点下面还有什么?
学生活动:有一点是灰色的。
教师活动:他说了三点,自己小组内有补充吗?
学生活动:上面也有灰色的一点。
教师活动:画上去了吗?在哪里?
学生活动: 学生补画上一连接点。
教师活动:他们组一共发现了四点,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活动:我们发现还有黄色的圈。
教师活动:这个上面的圆表示什么?
学生活动:小灯泡上面部分是玻璃做的。
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其实小灯泡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规定的名称。(课件)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新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小灯泡的构造
教师活动:看大屏幕(教师手指屏幕中的灯泡实物图介绍)
上面玻璃做的叫——玻璃泡
有两根竖着的金属线叫——金属架
中间弯着的丝叫——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
灰色的两个小圆点叫——连接点。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观察的是小灯泡的外部结构,还想继续观察它的内部吗?
学生活动:想!
教师活动:看大屏幕(灯泡剖面图),你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金属架跟两个连接点是连着的。
学生活动:金属架接着两个连接点。
教师活动:金属架支撑着灯丝,又与两个连接点都连通了。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积极探究、点亮灯泡
教师活动:小灯泡观察完了,还想做什么?
学生活动: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好,我们自己来动脑筋点亮我的小灯泡。 ( 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要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最少还需要什么材料?
(一)引出导线
学生活动:一根线。
学生活动:是导线。 教师出示导线实物。
学生活动:还需要一节电池。教师出示电池实物。
(二)观察电池
教师活动:(课件)我们已经认识了电池,知道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三)点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材料都齐了,咱们小组,先合作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师活动: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教师活动:小灯泡接亮了吗?我们为他们的成功鼓掌。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学生有成就感。通过动手的方式,体验活动,切身感受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教师活动:怎么接的能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画图。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仅使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连接好的简单电路图,学生按图连接实物,亮吗?
学生活动: 学生再次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能接亮的小组请举手。
教师活动:都能接亮了,同学们可真聪明。
教师活动: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学生活动:电从正极出来流到灯泡里,同时从负极流出流到灯泡里。
学生活动:电从电池的正极出来,流过小灯泡里的灯丝,小灯泡就亮了。
教师活动: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边讲边课件演示)
教师活动:我们再看看,这条通路中,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是怎样连接的?
学生活动: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跟电池的正极相连。
学生活动:还有一个连接点通过电线跟负极相连。
教师活动:大家看出来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连到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小灯泡就能亮了。(课件让连接点亮一下)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连接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师活动:出示断路、短路连接图。为什么这样接小灯泡不会亮?(看实物连接图)那么,除了这些接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接法点亮小灯泡吗?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哪些不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灯泡不会亮?(课件出示)
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
教师活动: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
教师活动:如果现在再让你接,你还会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吗?
学生活动:不能连。
学生活动:这样会破坏电池的。
设计意图: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
四、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教师活动:通过对短路、断路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只要把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让电能流过小灯泡形成一条通路,小灯泡就能亮。那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接亮小灯泡。
教师活动:老师发给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电池和灯泡的卡片,发现一种新的接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就把电池和小灯泡贴到白纸上,导线用记号笔画线代替,到音乐响起我们就暂停。
教师活动:发现了几种新的接法,举起手指头告诉大家。
教师活动:请这组上来贴,还有不一样吗?
教师活动:咱们发现了几种?为咱们的成功鼓掌。
教师活动:谁能说说这几幅图中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活动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优化了教学程序,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五、综合运用,课外延伸
教师活动:1、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
教师活动:2、延伸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接亮了一个小灯泡,如果有两个小灯泡,你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学生活动:能!
教师活动:如果有三个或更多的小灯泡,你还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课外请同学们自己去找些材料试一试,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3.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电池和导线让小灯泡亮了起来,研究了小灯泡发光的秘密。电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课件:介绍爱迪生。
4.节约用电教育:另外,我们要节约用电,我准备一份小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电器节约用电的方法,可以尝试下。
设计意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节约用电意识。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揉合的现代教育理念。
科学教案 篇2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科学教案 篇3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 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 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 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
2、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
3、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1、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2、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3、记录实验过程。
二、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6篇05-13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六篇05-09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五篇05-07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合集九篇05-13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合集五篇05-13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汇编6篇05-10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集合5篇05-06
【精品】科学教案7篇05-08
【精品】科学教案四篇05-10
【精品】科学教案范文7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