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优秀教学设计

2023-06-12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鸿门宴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鸿门宴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常识,学会辩证性地分析人物,评价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难点: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玩过象棋吗?(多媒体出示棋盘的图片)我们会发现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下棋比况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楚”代表的是项羽,“汉”代表的是刘邦。我们了解历史知道:刘邦是属于一个贪财好色之人,而项羽是一个骁勇善战之人,按理说楚汉战争应该是项羽取得胜利称帝,但是结局却是项羽失败,自刎乌江,刘邦称帝。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先生笔下的《史记》,去深入了解一下刘邦和项羽两个历史人物,一探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史实。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受宫刑,但他没有自我放弃,后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2)《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作了楚王,也叫楚怀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入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便开始了。

  2、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播放音频。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思考“在鸿门宴这个故事中地点上有什么改变”?”

  明确:①(第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宴前)。

  ②(第3、4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宴中)。

  ③(第5、6、7段),述会后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刘邦诛杀曹无伤(宴后)。

  (三)深入研读

  1、同学们对文章的哪一部分感兴趣?(预设:学生宴中对感兴趣)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并思考:刘邦在鸿门宴上谢罪的`语气是怎样的,为什么他的语气是这样的,项羽又是怎么对待刘邦的?

  明确:刘邦的语气谦卑的,这种谦卑让项羽放下戒备,原本设鸿门宴想杀刘邦,却因为这种谦卑放过了刘邦一马。说明刘邦百般迎合,深谋远虑,能言善辩,忍辱负重。项羽骄傲自大,毫无远虑。

  (2)在宴席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文章情节的三起三落分别指的是什么?

  明确:一起:范增举玦一落:项羽不应

  二起:项庄舞剑二落:项伯以身翼蔽

  三起:樊哙闯帐三落:项羽不仅不怒,还称“壮士”,赐酒、赐彘、赐座。

  从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个优柔寡断、不善用人才和骄傲自大之人,也为后文刘邦尿道逃跑,为刘邦胜利、项羽失败埋下伏笔。

  2、综合全文看,请同学们以语文小组为单位合作思考:从实力上看项羽想杀刘邦轻而易举,但是最终没有杀成反而失败,请品析文章,找出你认为影响刘邦成功,项羽失败的关键性人物进行品析。

  明确:

  ①项伯:从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可以知道项羽因刘邦有称帝的想法而想攻打刘邦,而从实力上来看,如果项羽攻打刘邦,刘邦必败;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指婚、项伯具言使得整件事情有所转机,交代了刘邦要去赴宴向项羽道歉。所以说如果没有项伯的献计,也许项羽就会杀了刘邦;但是项伯属项羽一方,却向刘邦告密,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他是个背信弃义之人;另一方面,从原文中我们得知,项伯只是间接性的告诉了刘邦项羽要杀他的消息,当他知道项羽要攻打刘邦,于是去找张良,是想告诉他的好朋友张良逃跑,所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所以总结得出:项伯既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又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②张良和樊哙:张良当收到项伯告密的消息后没有逃跑,反而是给刘邦献计,从中可以看出张良是个不贪生怕死之人,也看出了他对刘邦的衷心;樊哙在宴中不畏项羽,从容不迫协助张良帮助刘邦逃脱,从中可以看出樊哙是个有勇有谋,赤胆忠心之人。

  ③刘邦:纵观全文,在宴前礼遇项伯,信任张良,从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个知人善任,审时度势之人;在宴中,懂得能屈能伸,巧妙的使项羽放下杀心,从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个深谋远虑、忍辱负重之人;从张良和樊哙对待刘邦的态度上来看,可以看出刘邦是个知人善任,善用人才之人,才会使得他们忠心耿耿;在宴后处决告密之人曹无伤,可以看出他是个不优柔寡断之人。因此,虽然刘邦贪财好色,但他懂得审时度势、懂得善用人才,在樊哙、张良和韩信的辅佐下最终取得成功,荣获帝位。

  ④项羽:纵观全文,在宴前,听了项伯的话,决定不杀刘邦,从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个优柔寡断之人;在宴中,被刘邦的卑躬屈膝所蒙骗,放过刘邦一马,并且在范增示意、项庄舞剑后错失杀刘邦的时机,从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个骄傲自大、有勇无谋、不善用人才之人。因此,虽然项羽豪气冲天,但是有勇无谋,为人优柔寡断、不能唯人善任,最终失败,自刎乌江,霸王别姬。

  (四)拓展延伸

  1、请7名同学分别代表项王、项伯、刘邦、张良、樊哙、范增、项庄按照书中情节,分角色扮演。注意文章人物性格和语气,从而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人物及文章。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并布置作业:课下搜集有关诗人刻画描写项羽的诗作,下节课分享。

鸿门宴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项羽在鸿门宴中所表现出的贵族义气。

  2、品味文中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项羽、项伯、刘邦、樊哙等人物描写的分析,理解项羽的贵族义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顾“鸿门宴”情节,并引出“鸿门宴”谁设之问,借此引导学生重新认识项羽、刘邦和这场鸿门之宴。

  (PPT展示:项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刘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项羽: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项羽出生于一个楚国旧贵族家庭,虽为将门之后,但生不逢时,其家族随着楚国的灭亡而败落。刘邦平民出生,早年曾为沛县泗水亭亭长,整天与衙役们戏弄耍笑,喜好酒色。面对秦始皇出行仪仗,他们所表现出的胸襟气魄也有很大区别,出身平民的刘邦多是仰视的歆羡,而贵族出身的项羽更多则是俯视的轻蔑。一位没落贵族,一位草莽平民,这对曾经携手反秦的“盟友”之间为何会有这场鸿门之宴呢?

  二、文本解读

  (一)宴缘何起

  1、无伤告密,项羽大怒,“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曹无伤告密,一是因为无伤告密之事切中项羽复楚称王之要害,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巨鹿之战后,大败秦军主力的项羽在行至函谷关时,被先破关入秦的刘邦军队拒之关外。

  (PPT展示: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

  2、项伯报恩,项羽许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项伯夜见张良,是为报当年救命之恩,见刘邦并不是计划之中。面对项伯私会张良、刘邦之事,项羽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愤怒,一方面是出于尊重,更重要的是他认同项伯的“恩义”,且项伯的“不义”之理深中项羽之心,因此许诺善遇刘邦。贵族之“义气”跃然纸上。

  与此同时,刘邦在此时的说辞也颇具深意。面对张良,六神无主的刘邦承认了自己称王的野心,“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而在面对项伯时,刘邦对同一事情却有了另一番说辞,“待将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特别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一句,生动刻画出刘邦的圆滑。

  项伯的从中撮合,刘邦的缓兵之计,项羽被设了“鸿门宴”。

  (二)宴中如何

  1、刘邦“道歉”,项羽留饮。

  刘邦赴鸿门向项羽请罪。面对项羽,刘邦自称为臣,却并不称项羽为王,而称将军。在谢罪之始,刘邦就打出了“情义”牌,“臣与将军戮力而功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沙场征战,没想到能活着再见到将军,虽未名言,但言语之中已经向项羽表明了自己的功劳,再打“道义”之牌。最后将自己“距关,毋内诸侯”这一举动用“小人之言”带过。项羽的.“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一句也并非一时糊涂。曹无伤是叛徒,是典型的不忠小人,在项羽的眼中,根本没有保护的必要,因为“忠义”也是是贵族义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范增举玦,项羽默然不应。

  范增数次举玦,目的明确,希望项羽能够像听到曹无伤告密时一样,拍案而起杀刘邦。但项羽根本没有诛杀刘邦之心,范增一句“君王为人不忍”,或许说明了从头至尾,贵族出身,行事磊落的项羽从没想过暗杀刘邦,暗算前来道歉的人算不得英雄手段。

  3、项庄舞剑,项伯护邦,项羽默许。

  项羽同意项庄帐中舞剑,是对亚父范增的尊重,范增所做的一切项羽都看在眼里。同时他又默认了项伯保护刘邦,这既是对项伯许诺善遇刘邦的“信义”,也是自己坦荡的表现。

  4、樊哙闯帐,项羽未有以应。

  樊哙闯帐,面对刘邦,有一番精彩的说辞。说辞以“亡秦”杀人如麻开场,意在提醒项羽不要走秦国灭亡的老路,随便杀人。接着又拿出怀王之约。刘邦无论在项羽还是项伯面前都未敢提及怀王当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约,但樊哙却毫不忌讳的讲出来,项羽既不能怪罪刘邦,同时又被推到了“道义”的面前,项羽只能也只有“未有以应”。

  这一席话其实就是刘邦“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的翻版,却被一个赳赳武夫说的别具一格。粗人樊哙答话绝无粗相,说话得体又字字暗藏硬骨头,理直气壮的责之以“义”。

  这段闯帐的说辞既是写樊哙的场面,也是写项羽的场面。樊哙乃屠夫出身的莽汉,他为刘邦辩护的说辞,说明他不只是性格粗豪,也有其精细之处。他之所以受到项羽嘉赏,不仅是因为他能饮、健啖、忠心护主,与项羽相投;更重要的还是他这段刚中有柔、亢中有卑,责中含敬的话的讲话。这除了是对樊哙的生动描绘,也是对项羽“英雄惜英雄”性格的表现。也正是刘邦、张良、樊哙君臣三人的默契配合,使刘邦得以抽身离席,从小路逃遁。

  (三)宴下安排

  1、刘邦脱身,张良留谢。

  2、项羽受璧,范增怒斥。

  请学生结合前文分析,自主赏析。

  三、课堂小结

  鸿门宴究竟是谁而设?项羽、刘邦,还是范增,张良?每一个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民间的坎坷,让刘邦养成了游走江湖的历练,命运的沉浮,练就了他与时推移的圆滑。平民本来一无所有,更无过多的精神负担,输得起,也没有所谓“面子”的顾虑,所以便显出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

  我们看到的是,项羽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社会贵族阶级的一些典型特征。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自诩,“气盖世”其实就是基于道德价值的浩然之气。他重情义,重恩义,更重信义、道义,在他看来,暗算前来赔礼道歉的人算不得英雄手段。贵族出身的项羽有的是对贵族道德的恪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性”性格,让他不屑与小人为伍,更不会在自己的军营中用暗杀的方式结束与刘邦的较量。刘邦、张良、樊哙在与项羽的正面交锋中,紧紧抓住了项羽身上的“义”,成功挫败了范增、项庄的暗杀企图。

  四、作业布置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巧妙的利用座次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总结本课所议所学,结合资料,谈谈你对座次的理解。

【鸿门宴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鸿门宴》优秀的教学设计06-29

鸿门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06-20

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06-09

《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07-03

《鸿门宴》教学设计模板06-30

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04-19

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11篇)07-20

课文《鸿门宴》的优秀教案设计06-29

《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精选14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