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

2023-06-23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鸿门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结果呢?

  一边,星汉寥落,夜色深沉。荒原上老树枯藤,乌啼凄厉。帅帐中倾国佳人翩然起舞。清锋灼灼寒光森森,挥不去数不尽的缠绵与悲怆。纵横天下的霸王苍凉吟唱着《垓下歌》。

  而另一边,平定黥布叛乱回京时,过沛县,汉天子面对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着《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为衣锦荣归的慨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为英雄末路的悲歌

  (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公元前206年,这两个英雄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

  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

  请看《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

  二、作者、背景简介

  1、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材料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三、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准确认读

  学生听一遍录音,教师强调一些难字的读音。

  四、提要: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学生先概述课文内容,然后梳理(板书):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板书)

  范增献计

  宴会前项伯夜访起因

  (1、2)张良定计

  刘项约婚

  刘邦请罪

  宴会中范增举玦

  (3、4)项庄舞剑经过

  樊哙闯帐

  刘邦离席

  宴会后张良献礼结果

  (5~7)无伤被诛

  互动设计:

  大家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点拨: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简要分析课文

  全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会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共写了以下几件事:曹无伤告密。(导火线)──范增进言分析情况。(激化矛盾)──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有三落、三起:

  三落:刘邦谢罪(缓和)──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赐酒肉,赐座。──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脱。

  三起:“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第三部分:(5~7)宴会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王”“纳”等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能阐述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及其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的方法;能在赏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运用合作探究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受性格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能对历史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难点】:

  能对历史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重点】:

  能阐释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及其效果。

  【教具】:

  板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基本疏通了本文的字词,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同学们都知道,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具有序幕的地位,然而有人说,鸿门宴虽然是楚汉相争的开端,却早就能看出最后的结局是谁胜谁负。学完今天的课,也许对此,我们会有自己的答案。

  二、分阵营

  既然鸿门宴是场饭局,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都有哪些人参加了这场饭局呢?

  (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项庄)

  谁和谁是统一战线的呢?

  (刘邦、张良、樊哙:刘邦阵营)

  (项羽、范增、项庄:项羽阵营)

  我们似乎遇到了一个问题:项伯到底应该划分到哪个阵营?是应该归入到项羽队?还是刘邦队?如果划分到刘邦队。为什么?(因为他帮助过刘邦)怎么帮的呢?(一是通告消息,二是在宴会上“以身翼蔽沛公”什么叫“翼蔽”沛公,说明项伯对刘邦是真心的)

  那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呢?什么理由?

  三、析刘邦

  (项伯和张良有交情)这个交情怎么样?靠得住吗?你能找到依据吗?(项伯杀人,张良“活”之,有救命之恩)

  这个交情看起来蛮牢靠的,那同学们,你们觉得项伯是不是完全卖张良面子,才帮刘邦的?刘邦自己有没有发挥作用呢?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邦的个人行为促使项伯帮助他呢?

  1、兄事之。

  2、约为婚姻。

  3、说了一番话

  A吾入关……而待将军(陈述事实,有说服力)

  B所以遣将守关……非常也(偷梁换柱,半真半假)

  C日夜望将军至(说谎,全假)

  刘邦的话是虚实结合,真假参半,最让人难以琢磨,但想想又有道理,所以能让项伯选择相信刘邦的话。

  如果是你,你能说出这三句话吗?为什么刘邦能说出这样的话?

  (刘邦是个能屈能伸,随机应变/虚伪善变、工于心计的人)

  四、析项羽

  那这样讲起来,刘邦买住了项伯,项伯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内奸。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以及最后败给刘邦,都要怪项伯咯?项伯是不是应该承担所有责任?项羽自己应不应该承担部分责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左右讨论下,你从本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依据。如果你没有依据乱讲,那项羽要生气的,项羽的粉丝也要生气的,所以我们讲话要有理有据。

  闻知刘邦拒关欲王关中,即大怒欲攻之。(性格暴躁/率真)

  项伯夜见沛公而不追究项伯,反听信项伯之言。(头脑简单/直率单纯)

  暴露曹无伤。(幼稚/单纯)

  范增数次暗示(数目项王)而不应。(妇人之仁/仁慈)

  樊哙入帐,杀气颇重,却壮士呼之。赐之酒食。(敌友不分/爱惜勇士)

  刘邦逃走而不追。(犹豫迟疑/仁慈大度)

  我们从这些事情当中,分析发现,项羽自己在这次历史事件中错事了多次杀掉刘邦的机会,以致养虎遗患,兵败垓下。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能不能从这些事情中分析下项羽的性格?

  我们这样分析项羽的性格,实际上潜意识里是站在胜利者的立场上,说项羽这么笨笨的,蠢蠢的`,好无能。可是我要说,我就喜欢这样的项羽,你能认可我的观点吗。如果你认可我的观点,你觉得文中项羽的哪些言语哪些行为能让你觉得喜欢他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我们换了一个角度看项羽,发现他变可爱了;那我们现在回头,也换一个角度看刘邦,会发现刘邦就变了,变可怕了。

  五、结语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鸿门宴》,分析项羽、刘邦的任务性格,通过任务性格,感知人物形象,也在此过程中,尝试对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我们发现,站在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阅读过程中,也能多多做这样的思考。今天的作业是完成学案(四)。谢谢!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

  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

  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

  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

  六、学习(3─4)节

  七、问题设计:

  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

  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

  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

  ⑴背诵(3─4)节

  ⑵完成练习(二)P91

  第三课时

  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7)节。

  十三、问题设计:

  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十五、作业布置:

  ①背诵(3─4)节,完成练习(三)

  ②整理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了解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

  3、尝试评析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1、文言基础知识

  2、历史人物评价

  【教学安排】

  三课时(或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课前板书刘邦《大风歌》: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教师作简要讲析,并指导背诵。

  二、学生自读课文,不少于五遍。时间不足时,可在课后挤时间

  1、读通句子,初识文意。

  2、标注重要的实词虚词。

  3、对疑难问题作上记号。

  第二课时

  一、齐背《大风歌》进入本课

  二、强调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强化理解课文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方法:教师在范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释、标记,并作必要的解析。

  1、通假字:

  距──拒

  内──纳

  倍──背

  蚤──早

  坐──座

  不者──否则

  郤──隙

  2、重要实词:

  略

  3、重要虚词:

  于;之;为;乃;以;因。

  4、句式:

  使人言于项羽曰

  具告以事

  大王来何操?

  因击沛公于坐

  第三课时

  一、引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生活中人们常用“鸿门宴”一词来称呼某类宴会导入。

  二、根据问题串讲文意

  1、曹无伤为什么会派人向项羽告密?这说明什么?(在当时的情形下,你会这么做吗?)

  参考结论:

  项强刘弱,刘邦理所当然应该居于项羽之下。刘邦违背这条规则,我不告密,将来又怎样保全自己?

  通常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局势,告密应在情理之中。

  2、项羽得到密报后,第一反应时什么?这能看出项羽当时是怎样一种心理状态?

  参考结论:大怒,“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注:适当关注范增的'进谏,顺便谈及范增的政治敏锐性)

  3、关键时刻,项伯向张良泄漏了项羽的机密。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项伯其人?

  参考结论:多江湖义气,少政治眼光。(与范增不同)

  4、面对危急,刘邦采取了哪几项应对措施?

  ⑴要项伯,以兄事之。

  ⑵约为婚姻。

  ⑶慷慨激昂说假话。

  ⑷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⑸叙旧,示弱,说假话,归咎小人之言

  提醒学生注意:项羽设“鸿门宴”,一开始并无恶意(因留项王与饮),是范增使鸿门宴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两个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⑹三十六计走为上:如厕;间至军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⑺令张良留谢,巧言献礼

  ⑻立诛杀曹无伤

  第四课时

  一、让学生尝试评析刘邦、项羽为人

  (教师可先简评项伯、范增、张良等人。项伯、范增一带而过,张良其人颇为传奇,可引入“张良拾履”故事以激趣)。

  1、学生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教师归总,简单总结

  二、问题

  对刘邦、项羽二人,你更欣赏、肯定谁?

  1、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2、教师引入李清照诗: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结合史实,重点解析“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两句。

  相关史料:

  ①“破釜沉舟”的典故(对联: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②楚河汉界(教师可带一张棋盘作教具)

  ③乘胜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乌江自刎(无颜见江东父老)

  3、引入唐代杜牧的《题乌江亭》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包羞忍耻:可联系韩信受“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两件史事。

  三、教师结合史料评价刘邦的善于用人

  1、刘邦论得天下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刘邦与韩信:

  ⑴萧何月下追韩信。

  ⑵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⑶假王真王。

  ⑷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3、《垓下歌》:

  四、作业

  1、课后练习三。

  2、课外阅读:《高祖还乡》。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

  播放歌曲《霸王别姬》: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忠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忠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

  一曲《霸王别姬》,荡气回肠,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那秦时的风已经向我们扑面而来,那乌江的水声此时此刻正在我们的耳边响起,鸿门宴上杀气未息,乌江边上壮士落泪。看,天上云翻动,听,耳边水汹涌,那鲜红如血的残阳啊,映衬着英雄高大的背影,烈烈风中英雄的战袍翻飞,爱马嘶鸣,美姬落泪,不朽的项羽以其悲壮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悠悠两千载,风烟俱消散,斯人独难忘,今日话项羽。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太史公司马迁的《鸿门宴》,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作者,了解了《史记》,总结了文章的文言知识,分析了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此时此刻,桌子擦净了,凳子摆正了,酒菜端上了,尊贵的客人来临了,我们的宴会现在正式开始。

  板书:鸿门宴

  同学们,在中华文学长廊里,项羽注定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我们应该感谢司马迁,他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彩闪亮的艺术形象,今天,我们摆的不是鸿门宴,实是结鸿门宴之名,行探究悲剧英雄之实。

  二、预习展示

  下面我先请一位同学再次介绍一下项羽的简单情况:

  项羽(前232—前202)芈姓,项氏,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汉族,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问:那位同学再来补充一下?

  学生回答:项羽,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最强武将。秦末,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号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汉书记载“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是谓以霸道取天下,以王道治天下)(霸,古通“伯”,伯仲叔季之“伯”,意为王中的老大,众王之王)

  国家:西楚

  爵位:长安侯、鲁公、西楚霸王

  谥号:西楚霸王(称王时亦自号西楚霸王)

  身份:将门之后———义军首领(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诸侯上将军(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身高:据《史记》记载,身高八尺有余,汉书记载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

  父名:项超

  叔父:项梁

  宠妾:虞姬

  座骑:踏雪乌骓马

  兵器:楚戟(演义为虎头盘龙戟)

  铠甲:乌金甲(在锻造中加入乌金强化坚固性,乌金甲为黑色)、虎皮红战袍

  三、引领探究

  1、刚才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项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鸿门宴上项羽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刚愎自用,妄自尊大;(从鸿门宴的座位上)

  胸无城府,直率坦诚;(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优柔寡断,为人不忍;寡谋轻信,沽名钓誉

  对于项羽,千百年来人们褒贬不一,下面我们看看前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

  教师展示多媒体材料:

  材料(一)、(1)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材料(二)、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材料(三)、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杜牧——不知包羞忍耻;

  王安石——失尽人心;

  李清照——人杰鬼雄;

  毛泽东——沽名钓誉

  2、同学们,套用范仲淹的一句话,前人之述备矣。不管怎样,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识,项羽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板书:失败英雄

  小组合作探究: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并有效地利用你们手中的资料来探究这个问题。他因何而败?他为何又被世人称为英雄?

  学生经过讨论,可能有以下观点:

  明确:1、败在不懂共赢。

  2、败在过于年轻,一帆风顺,缺少磨练,养成了妄自尊大的性格。

  3、败在爱慕虚荣。

  4、败在贪小利重小义

  5、败在嗜杀的性格

  6、败在“义”错了对象(如宋襄公之流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身边带刺的玫瑰,对敌人讲“义”,“义”错了对象,留下千古笑柄。应该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7、历史的偶然性。如彭城之战,突起沙尘,跑了刘邦

  8、过于自信。项羽24岁起兵反秦,项梁是统帅,他就是副统帅,27岁就做诸侯的总盟主,做“西楚霸王”,主持国家大政,这叫“少年得志”,“少年得志”给他带来了负面影响,他这一生,太顺当了,什么机会都赶上了,什么机会他都没有失去,太顺利了。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项羽的人生中磨练太少了,以至于过分相信自己,认为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强大,只有自己是英雄,这直接影响了他对事情的判断。

  教师明确;项羽的失败,有其必然性,亦有其偶然性,但我们不能否认,性格的缺陷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可见养成一种好的性格对人是多么的重要。

  问:项羽虽然失败了,后人却认为项羽不失英雄之本色,那么,大家认为其英雄本色体现在哪里呢?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所谓英雄者,为了信念,不畏死亡。

  所谓英雄,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摘录于《明朝那些事儿》

  四、总结升华

  项羽算是一位英雄,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为残暴的秦王朝的崩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有壮志豪情,亦有英雄柔情。但由于其性格的缺陷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使得他最终以失败结余,让人感叹不已。

  同学们,还记得项羽自刎前的悲歌吗?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齐诵: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完)

  五、作业布置

  以“项羽,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观点要鲜明,感情要充沛。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及切入点

  1、目标

  (1)使学生立足文本,结合《史记》资料,深入而全面地了解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

  (2)学习从不同的人格魅力中汲取力量,使学生充分体会文学形象所蕴含的崇高美;

  (3)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2、切入点

  刘、项二人皆有王者之气,二人皆是盖世英雄,但其命运迥异。项羽失败、刘邦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项羽失败了,可是太史公还是客观地记录了项羽的生平功绩,并把他列入帝王才能进入的“本纪”里面。教学时从探究刘邦成大事的原因以及相遇的人格魅力中切入。

  二、教学过程

  1、师生概括《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性格特点

  师:在《鸿门宴》一文中,刘邦的灵活善变、善于笼络人心与项羽的易怒暴躁、胸无城府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为刘邦最终夺得天下、项羽最终失去天下做好了铺垫,那么,两人成功与失败的性格原因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的情况加以补充,来全面认识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及成败原因。

  2、学生交流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的情况,全面把握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及成败原因。

  材料一: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职道旁。诸强或言诛秦王。沛公曰“人已服降,又杀之,不详。”遂西入咸阳,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反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材料二: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师生总结:

  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刘邦非常善于笼络民心,这是每一个成大事者的必备性格因素,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项羽与刘邦相比,非常残暴,民心背离,这是他失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材料三: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材料四: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师生总结:

  从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刘邦非常有自知之明,他不仅善于笼络民心,而且对他身边每个人的才能都了如指掌,能够知人善用,而不是自尊自大,所以能够使身边的人才能够人尽其能,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项羽身边只有一个范增却也不能重用,这一点在《鸿门宴》中已经展现出来,后来中了刘邦的`离间计,致使范增病发而死,在最后被灭亡的时候,项羽仍然认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其刚愎自用、没有自知之明的特点暴露无疑。“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真是千古真理。

  3、项羽身上有如此多缺点,司马迁却把他放在本纪部分,可见,在司马迁眼里,项羽身上还是有许多闪光点的,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从《史记》中读到的写项羽优点的事件,从中学习司马迁评价人物的客观、公正的态度。

  材料一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材料二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材料三

  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引悉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材料四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十数百人。

  材料五

  乌江亭长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师生总结:

  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在项羽身上,固然存在着许多缺点,但司马迁不因为其缺点而否定他的优点,他少有大志,用兵如神,英勇顽强,不苟且偷生,都是他的人格魅力。从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司马迁做为史学家客观、公正评价人物的态度,这一点,

  无论对我们在作文,还是现实生活中对人、事的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

  4、拓展延伸

  项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批评他的刚愎自用、沽名钓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谈谈后人对项羽的看法。

  交流、讨论。

  咏项羽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作业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项羽或刘邦的看法,要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二、教学设想: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教学时数:三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预习课文:

  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二)导入新课:

  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项羽的《垓下歌》,要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要点: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①“王(wàng)关中”

  ②“说(shuì)关羽”

  ③“好(hào)美姬(jī)”

  ④“为(wè)击破沛公军”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ō)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③“成五采”、“为(wé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土,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①古今歧义: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公岂敢入乎?”“敢”,能够。

  “固不如也。”“固”,本来。

  ②通假: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③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用,编造名册。

  “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④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介词“与”、“从”后面的宾语省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主语“为大王为此计者”与谓语“(是)谁”倒置。也可以说不是主谓倒置,那么“者”就是语气助词。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①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②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提示: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反之则为“不义”。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3.学生自读课文一、二两段,教师行间巡视,释疑解难。

  小结:课文一、二两段记述了“”前发生的几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由项羽的“大怒”到项伯之言产生效果,故事情节逐步展开,井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留下了必要的伏笔。

  (四)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②试译下列语句: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③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上的斗争。

  2.思考下列问题:

  ①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试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②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张良?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8

  一、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师:项羽是一个英雄,但却彻彻底底被刘邦打败了,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出生高贵,是个贵族;项羽的能力很强,他力能扛鼎,力大无比,而且非常勇敢;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被称为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具有着很强个人魅力的英雄。

  二、抛出问题,激发思考

  在充分激发起同学们对项羽的同情的基础上,向全班同学抛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并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

  师:项羽的失败,《鸿广门宴》是一个转折点。在《鸿门宴》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项羽集团被彻底打败了。在这场两大集团的巅峰对决中,双方的军事力量悬殊,但双方的人物构成基本是一一相对的:

  主帅:项羽——刘邦

  谋士:范增——张良

  武将:项庄——樊哙

  内奸:项伯——曹无伤

  应该说在军事上占有强大优势的项羽集团没有任何理由失败,最终的失败一定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原因。原因是什么呢?责任到底在谁呢?我们将根据责任到人的原则,用排查的方法,一一追查下去。因为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此问题一抛出便激起同学们的不平之气,同时也使同学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下来同学们便展开了热烈的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于课堂间,指导学生要学会.扣住文本,从文本中找依据,要做到既有理又有据。很快,同学们就把目光集中在范增、项庄及曹无伤等几个人物上。得出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理由,而几乎每一个理由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辩驳。在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中。同学们对文中的人物越来越熟悉,思考也越来越深刻。

  1.责任在于范增?

  理由可能分别在于以下几条:

  生1、因为范增不能适时地向项王进言。

  生2、在项王不纳雅言的情形之下,范增为什么不运用亚父的身份,命令士兵,杀掉刘邦呢?

  生3、不能明争还不能暗夺吗。想个方法,“不小心”杀了他也行啊。

  生4、虽然他刘邦安然脱身,逃回刘营,又怎么样呢。带领大军,踏平刘营,不也是一件快意之事?

  针对以上加在范增身上的“罪名”,一些“正直”的学生站了出来替他打抱不平,他们有根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理由。

  生5、范增其实是不失时机地在向项王进行明言和暗示:

  课文第一段中范增就曾直接劝说项羽,说刘邦“其志不在小”,“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有“天子气”,要项王“急击勿失”。课文第三段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珊以示之者三”,眼眶差点就睁裂了,可是项王就是“默然不应”。

  生6、范增虽然贵为亚父。但在项氏集团中。等级还是森严的,规矩还是严格的。项营士兵们不能也不敢听从一个谋士的命令.去杀掉一个大王邀请来赴宴的“贵客”。要是纪律真的那样松散.那项王不是给下人留下了谋反的机会了吗,这在别人也许有可能。但在西楚霸王的营中。这样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生7、其实范增也真的进行了这方面的思考,还真找着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项庄。可惜项庄未能圆满完成任务。

  生8、至于说“带领大军。踏平刘营”。那也只能是痴人说梦了,因为堂堂项王既已放了刘邦,再去攻打,那岂不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这哪里是我们伟大而英武的项王所做出的事情?项王既不会带兵亲往。更不会让范增带兵前去。

  2.责任在于项庄?

  生9、你项庄舞剑,本意就在沛公。不过你项庄也忒无能了吧,连一个“坐”以待毙的人都杀不了。责任不在你项庄还能在谁呢?

  有同学们提出了异议:

  生10、项庄下不了手,是因为出了一个项伯,这个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弄得项庄是有力无处使。他总不能先杀了项伯再去杀刘邦吧,那项伯可是项王的叔父啊!这个事情搞不好不但立不了功,而且要掉脑袋的。

  师:(追问一句)那项伯为什么要保护沛公呢?(用这个问题可以串起文章的第二段,同时也于有意无意之间引导学生将刘项二人进行了比较)

  3.责任在于曹无伤?

  生11、这种提法未免太不近人情了,人家曹无伤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将刘邦在关内的所作所为,将刘邦的勃勃野心告知于你,只不过是想助你项王早成大业,也让自己在项王的霸业中立上那么点小小的功劳,也算是个地下工作者吧,谁想那曹公是投入不当,项王轻轻一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就要了他的卿卿小命。

  师:一个曹无伤倒下去了,千百个曹无伤也就死心塌地地倒向了刘邦集团,成为项羽的死敌。

  三、结论

  师:通过对以上三人的分析,同学们发现,把过错强加给任何一人都是不合适的,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最高统帅,在于项氏集团的'“第一责任人”项羽,是他直接造成了放虎归山的不争事实,是他直接把掘墓的铁锹交到了刘邦的手中。为自己将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四、追问

  师:项羽在哪些环节处理失当、出了问题?如果你是项羽,你会抓住哪些机会,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学生讨论热烈,气氛相当活跃,思想火花不断闪现,出现了以下一些想法)

  生12、第二段中,当项伯恬不知耻地替亲家公说好话,充分暴露出其吃里爬外的丑恶嘴脸时,我会怒火中烧,但丝毫不表现出来,而是“答应”项伯,诱敌深入,调虎离山,趁刘邦前来赴宴,后防空虚的大好时机,重拳出击,一举消灭刘氏集团,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将刘氏营中大量军队整编到光明而伟大的项氏集团中来。

  生13、第三段中当“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珊以示之者三”时,我应该猛然醒悟,发出暗号,让刘邦一行瞬间毙命于刀斧手的乱刀之下。

  生14、第三段中当项庄拔剑舞,意在沛公,而项伯从中作梗时,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找个理由让项伯离场那么一会儿,让项庄很方便地解决问题。

  生15、当樊哙不经同意带剑拥盾闯人大帐时,我完全可以勃然大怒,大喝一声“拿下”,从而借此完成大事,干掉刘邦,绑了樊哙,再来慢慢收服樊哙。

  生16、当刘邦一行成功地逃脱。亚父拔剑撞破玉斗时,我也应该幡然悔悟,犒赏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他个措手不及,使自己成为天下唯一的王。

  师:可是这一切都只是假想。同学们以上的想法都堪称是金点子.项羽只需采用其中的任何一条,就可立即消灭刘邦,为自己日后登上皇帝宝座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可惜他没有这样做。项羽就是项羽.他身上有着刘邦永远都无法奢望的高尚和优越。但他的失败也毋庸置疑地昭示了他身上的弱点和缺憾:他尽管处于优势,但他恃勇骄横,毫无远虑;沽名钓誉,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而相比之下,刘邦虽然暂处劣势,但他能做到忍辱负重,保存自己;又能采纳意见,随机应变。所以,出现最终的结局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教学反思

  与以前翻译文言字句、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旧的课堂模式相比,本课融人了下面的思想:通过对项羽这个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评判来设计课堂.用问题来串起课堂,笔者知道,只有“投石击破水底天、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设计”才具有点燃思想火花、撞击思维闸门的功效。本课通过“项氏集团的失败责任在谁”这样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充分激发起了同学们的学习执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要越俎代庖。同时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对于最终结论的形成,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力求水到渠成。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力求得出更合理、更深刻的结论。自始至终紧扣文本,处理好“用教材教”与“脱离文本”的矛盾。进行对话教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之间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整理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把握特征,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表演、讨论和分析,对文学形象或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积极思考人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落实;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和思考。

  【授课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鸿门宴》一文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谜面是“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大家猜,这是说得谁?对,是司马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选自其“信史”的《鸿门宴》,由此来领略司马迁用生命铸就的《史记》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字和文意

  1、听《鸿门宴》一文的朗读,整体把握文意。

  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进一步疏通文字和文意。

  注意解决两个问题:

  ⑴识记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成语。

  ⑵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一百个字以内)。

  三、研读课文,解决重点、难点

  1、概括《鸿门宴》一文的故事情节。(此题开放性较大,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附本案设计者看法:

  宴前:欲杀刘邦断绝后患;鸿门营中战云密布。

  宴中;杀刘保刘险象环生;鸿门筵席刀光剑影。宴后:刘邦逃脱后患无穷;鸿门营帐空余怒恨。

  2、检查重点字词句的落实。

  多媒体展示:

  1、下列各句加横线的字读音、意义有错误的是:(CE)

  A、如今人为刀俎(wéi,是)

  B、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wéi,做)

  C、为击破沛公军(wéi,替)

  D、大王为人不忍(wéi,做)

  E、且为之奈何(wéi,对待)

  F、吾属今为之虏矣(wéi,被动)

  G、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

  2、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道芷阳间行

  C、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素善留候张良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属宾语前置句的是:(A)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贪于财货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勿内诸侯纳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早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隙

  ⑤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座

  ⑤张良出,要项伯邀

  5、辨析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含义:

  ①约为婚姻

  古义:古: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今义:山东省。

  ③将军战河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6、找出文中的成语:

  附学生回答: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四、布置作业

  1、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成语六个个方面来整理本课重点的字词句。

  2、查找相关材料,了解课本剧的写法,将史记中的《鸿门宴》改写成话剧《鸿门宴》。(注:必须是古文版,不允许戏说)

  3、通过网络等方式搜集关于刘邦、项羽的诗词名句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评论英雄人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琵琶曲《十面埋伏》的音乐背景下,循环播放关于鸿门宴的故事情节的图片。

  二、导入

  铿锵有力的琵琶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四面楚歌中,英雄仰天长啸、拔剑自刎的古战场。下面,再让我们跟着由本班同学改编、表演的课本剧《鸿门宴》,走入刀光剑影、险象环生的鸿门筵席,重温楚汉相争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三、学生观看自编自演的课本剧《鸿门宴》;直观感知主要人物的.形象。

  四、分析讨论主要人物的形象。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于刘邦、项羽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描写,并在旁边做点评。

  2、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演员表演是否准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3、学生畅所欲言。

  (注:此步骤目标,在于通过对演员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进一步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当然,此题时间可长可短,如果时间允许,可让评价学生把认为演员演的不好的地方用自己认为应该有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从而达到文学作品欣赏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默雷特”的效果。当然,人物形象也越读越鲜明。即本部分要尽量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反复品味。)

  4、“演员”与学生一起探讨他所表演的人物性格。(还是要结合课本,具体到每一句话来分析评价)。

  附最后基本达成的共识:

  刘邦:是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应变;敢于决断;能屈能伸的智慧君王形象。

  项羽:是一个年轻气盛;骄傲自满;寡谋轻信;不善用人的勇武英雄形象。

  五、学生讨论关于英雄的话题

  1、分别调查一下认为刘邦是英雄的人数和认为项羽是英雄的人数。

  双方就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辩论。(注:可结合提前发放的史实资料。)

  2、给心目中的英雄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投影提示:

  可以是对英雄的钦敬之情;

  可以是对英雄美中不足的惋惜;

  可以是对英雄进行富有创意的个人评价等。

  六、结合新时代,老师进一步补充英雄内涵

  鲁迅在七十年前就曾说过,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而他们正是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不灭的“脊梁”。

  历史上我们有许多“脊梁”;新时代,英雄人物亦是层出不穷、,在抗非典战役中谱写了华美生命乐章众多医护人员;刚刚驾驶神舟五号成功返航,创造了国家航天史上新纪元的杨利伟;除恶爱民的任长霞;在雅典屡屡让国旗升起的奥运健儿……哪一个不让我们心生崇敬?哪一个不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又冲来了多少英雄?谁才是彪炳史册的真正英雄?只能留于后人评说。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阶级有每个阶级的英雄,每个人有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就让我们努力做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吧!

  【设计说明】

  本案设计集中体现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参与的一个个活动中提高语文素”的新教改理念。

  首先,我把这篇文章的整体学习,用改编《鸿门宴》,表演《鸿门宴》,观看《鸿门宴》和评论《鸿门宴》的人物的一系列学生活动穿起来。从而实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求发展”的山东版教材教改的理念。

  其次,文言文知识点的落实,我也摈弃传统的串讲法,而是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获得认识。老师只是精心设计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独立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在设计中我也有意识摈弃传统的灌输法,而是把更多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评点,去判断,去争论,去思考。在讨论探究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是本案设计的总的指导思想。

  【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参与的一个个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的理论指导方针下的课堂教学,最大优势在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演完《鸿门宴》的课本剧后,主动要求再改编《赤壁之战》。由此可见,课本剧这种直观的解读经典的方式学生还是乐于接受。

  文言字词句的落实也不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传统的填鸭式灌输。但在一些规律性指导上,老师必须高屋建瓴。从练习的设计,到最后规律的归纳,到作业的布置,老师的指导必须到位,思考必须全面,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此外,本案在实施过程中,有一点处理的不够恰当。就是对英雄的定义讲的不清楚;未能讲出时代英雄的局限性;结合现实进一步谈英雄又结束的太仓促。致使听课者最终也未能明白是么是真正的英雄。

  《鸿门宴》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于历史人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难点】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圈点勾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影片(给学生们播放电影《鸿门宴》的视频片段),看完影片之后大家觉得过不过瘾,老师注意到大家在看影片的时候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看得是相当地认真啊!这部影片叫《鸿门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段影片讲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对,讲的就是楚汉争雄时刘邦与项羽的一个故事,相信大家刚才已经注意到电影中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形象了,那么真实历史中的项羽和刘邦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鸿门宴》。【板书标题】

  (二)学习新课

  分析项羽形象

  1、生默读全文,勾画出描写项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项羽的性格特征。【板书:项羽】

  明确:

  (1)政治上幼稚: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板书:政治上无知】

  (2)自大轻敌: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板书:自大轻敌】

  (3)不善用人。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板书:不善用人】

  2、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历代名人对项羽的评价,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评价语。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相信大家看完了历代名人对项羽的评价之后,对项羽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全面了。

  (三)深入研读

  分析写人手法。

  1、《鸿门宴》这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而《史记》更被鲁迅先生评价为“无韵之离骚”,说明它在文学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在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司马迁又是如何塑造项羽的人物形象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在塑造项羽形象时,手法上有何高妙之处?生默读全文,自主思考,之后进行小组讨论。

  明确:

  (1)抓住典型细节对人物进行刻画,如曹无伤告密后,项羽的表现是“大怒”,表现了项羽的暴躁易怒。

  (2)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尖锐的冲突中,项羽、刘邦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联系自己看过的小说和电影,思考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有何好处?学生独立思考作答,老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

  明确: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面对美味佳肴时,大家的.表现是一致的,但在面对危险时,则表现迥异。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沉着冷静;有人损人利己,有人舍己为人。可见,在矛盾冲突面前,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四)巩固提高

  学完了本篇课文,相信大家对项羽的人物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理解,我们都知道项羽最后败给了刘邦,那么同学们如果当初在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放走刘邦,情况又会不会有所不同呢?老师想请同学以项羽失败的原因为主题进行一个辩论,看看项羽究竟是因为放走刘邦导致了自己失败,还是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导致了失败?

  正方观点: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刘邦是当时唯一可以和项羽匹敌的人,杀掉刘邦,项羽便可一统天下。

  反方观点: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即便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但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也难以战胜其他各路豪强,其内部也会四分五裂。

  (五)小结作业

  本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鸿门宴》这篇课文,认识了真实历史中的项羽,大家对项羽最后为何败于刘邦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分析刘邦、樊哙的性格特征。

【《鸿门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鸿门宴教学设计11-25

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04-19

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06-09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11-01

鸿门宴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6-12

《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精选14篇)08-24

《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08-26

《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通用12篇)04-04

文言文《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14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