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2023-02-09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式方程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4、3A)

  第二张:例3,(记作3、4、3B)

  第三张:随堂练习,(记作3、4、3C)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

  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Ⅱ、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片(3、4、3A)

  做一做

  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

  (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块来寻求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定义判别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了解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掌握验根的方法。

  2.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会用去分母求方程的解。

  教学重点:去分母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教学难点:验根的方法。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下列方程中哪些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哪些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讲授新课:

  1.由上述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只含有分式或整式,且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

  2.讨论分式方程的解法:

  (1)复习解方程时,怎样去分母?

  (2)讲解例1:解方程(按课文讲解)

  归纳: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3)讲解例2:解方程(按课文讲解)

  归纳:在去分母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我们把它叫做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常把求得得根代入原方程的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0,若为0,则为增根,必须舍去;若不为0,则为原方程的根。

  想一想:产生增根的原因是什么?

  巩固练习:P1451t,2t。

  课堂小结: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为什么要检验?怎样检验?

  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3、关键:从数形结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应用思维。

  教学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5、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匀速跑10分,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的跑步速度y(单位:米/分)随跑步时间x(单位: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例6、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解:设总运费为y元,A城往运C乡的肥料量为x吨,则运往D乡的肥料量为(200—x)吨。B城运往C、D乡的肥料量分别为(240—x)吨与(60+x)吨。y与x的关系式为:y=20x+25(200—x)+15(240—x)+24(60+x),即y=4x+10040(0≤x≤200)。

  由图象可看出:当x=0时,y有最小值10040,因此,从A城运往C乡0吨,运往D乡200吨;从B城运往C乡240吨,运往D乡60吨,此时总运费最少,总运费最小值为10040元。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有肥料200吨,其他条件不变,又应怎样调运?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19练习。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20习题14.2第9,10,11题。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4

  一,内容综述: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在学习简单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时,是将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复杂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也一样,就是设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即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

  (1)去分母法

  去分母法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使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但要注意,可能会产生增根。所以,必须验根。

  产生增根的原因:

  当最简公分母等于0时,这种变形不符合方程的同解原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方程与原方程同解),这时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原方程的解。

  检验根的方法:

  将整式方程得到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为了简便,可把解得的根直接代入最简公分母中,如果不使公分母等于0,就是原方程的根;如果使公分母等于0,就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注意:增根是所得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增根使原方程的公分母为0。

  用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i)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ii)解所得的整式方程;

  (iii)验根做答

  (2)换元法

  为了解决某些难度较大的代数问题,可通过添设辅助元素(或者叫辅助未知数)来解决。辅助元素的.添设是使原来的未知量替换成新的未知量,从而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未知量向已知量转化,这种思维方法就是换元法。换元法是解分式方程的一种常用技巧,利用它可以简化求解过程。

  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i)设辅助未知数,并用含辅助未知数的代数式去表示方程中另外的代数式;

  (ii)解所得到的关于辅助未知数的新方程,求出辅助未知数的值;

  (iii)把辅助未知数的值代回原设中,求出原未知数的值;

  (iv)检验做答。

  注意:

  (1)换元法不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它是解一些特殊的分式方程的特殊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换元法把原方程化简,把解一个比较复杂的方程转化为解两个比较简单的方程。

  (2)分式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先考虑能否用换元法解,不能用换元法解的,再用去分母法。

  (3)无论用什么方法解分式方程,验根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使学生掌握运用去分母或换元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使学生理解转化的数学基本思想;

  3、使学生能够利用最简公分母进行验根。

  教学重点: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在初二我们已经学过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知道了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题步骤以及验根的目的,了解了转化的思想方法的基本运用.今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12.7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同类型的方程的解法,直接点出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类同,及产生增根的原因,以激发学生归纳总结的欲望,使学生理解类比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转化”这一基本数学思想的理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类比”、“转化”的理解,可以通过回忆复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探求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同时通过对产生增根的分析,来达到学生对“类比”的方法及“转化”的基本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调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新课引入: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化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产生增根的原因是什么?.

  二、新课讲解:

  通过新课引入,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类比地提出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同。

  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二、能力目标

  知道分时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三、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有哪几步?

  2.判断下面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方程:=3-

  解:两边同乘以(x-1),得

  2=3-x=1,①

  x=3+1-2,②

  所以x=2.③

  (不正确。正确的解:两边同乘以(x-1),得2=3(x-1)-x-1,所以x=3)

  3.解下列分式方程:(1)=(2)+=2

  二、新课

  (一)情境创设:

  1.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服装,乙每天比甲多加工1件,已知乙加工24件服装所用时间与甲加工20件服装所用时间相同。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设甲每天加工服装多少件,可得方程:

  2.一个两位数的各位数字是4,如果把各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比值是。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x,可得方程:

  3.某校学生到距离学校15km的山坡上植树,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出发40min后,另一部分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全体学生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速度的3倍。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设自行车的速度为xkm/h,可得方程:

  (二)探索活动:

  1.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2.这些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

  结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3.如何解分式方程=?

  解:这个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x(x+1),

  可以得到一元一次方程:20(x+1)=24x

  解这个方程,得

  x=5

  为了判断x=5是否是原方程的解,我们把x=5代入原方程:

  左边==4,右边==4,左边=右边。

  x=5是原方程的解。

  说明: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先去分母(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把不熟悉的分式方程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三、例题教学:

  例1.解方程:-=0

  板书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过程及完整的书写格式。

  解:方程两边同乘x(x-2),得

  3(x-2)-2x=0

  解这个方程,得

  x=6

  把x=6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0,左边=右边。

  x=6是原方程的解。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式中,分式方程是()

  A.B.C.D.

  2.分式方程解的情况是()

  A.有解,B.有解C.有解,D.无解

  3.解下列方程:

  4.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人,那么满足怎样的方程?并求解。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02-01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03-26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通用05-30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5篇)03-25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5篇01-12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02-27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通用17篇)01-17

分式方程教案07-10

《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通用16篇)01-11

分式方程说课稿(精选9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