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2023-11-07 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商品的标签,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工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判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生纷纷议论,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图片:(死海图片)

  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生:盐份多,浓度大。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别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如何区别两杯食盐水的浓度大小?

  生:通过品尝它们的甜味和咸味大小鉴别,更甜或更咸的为浓度大的糖水或盐水,反之浓度小。

  师:但是在实验室,由于很多试剂有毒,根本不能通过品尝来判断浓度大小。那如何判断它们的浓度大小呢?

  [实验]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师:对于食盐溶液的浓度大小,也可以通过下列实验判断。

  【探究实验】鸡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

  [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溶液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与死海的漂浮原理相同)

  师:其实,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方法有很多,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42—43页,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生:溶质的质量分数=×l00%。

  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才在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有人说:“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0克氯化钠正好达到饱和状态。

  (2)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0克氯化钠。

  我们从中可得到的信息就是:溶剂的质量为100克,溶质的质量为36克。

  那么,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就为:36.0g/(100g+36.0g)×100%=26.47%。

  (3)错,它把溶液与溶剂混淆了。

  师: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板书讲解解答过程)

  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g+100g=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80%。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师: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

  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

  课后小结

  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互相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现在我们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生思考、回忆)

  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过哪些溶液,请你们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疑惑]铜的百分含量远小于铁和铝,为什么也普遍使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呢?

  [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引导学生观看图8—20(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和图8—21(为纪念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成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完成铁的冶炼。

  [学生讨论]Fe2O3与Fe在组成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变为铁关键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引导学生对以上方案评价]方案1要使Fe2O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2O3分解成功,还须在非空气氛围中进行,这样成本太高。方案2比较切实可行。但选用什么样的物质才能使Fe2O3失去“O”呢?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寻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

  [结论]Mg、H2、C、CO等都符合条件。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2O3中的“O”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原因,我们一般选用C或CO。

  [师]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原理

  [学生板书]Fe2O3+3CO3CO2+2Fe

  [教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实验,并能验证其生成产物。

  [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演示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注意:

  (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可投影展示如下图的炼铁高炉结构。另,若有条件,能播放工业生产中冶炼铁的录像,或参观钢铁厂]

  [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不可能不考虑杂质问题。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投影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

  [投影给出正确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

  [课堂练习]习题4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1.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

  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2.玻璃棒

  ①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②注意事项:

  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3.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4.胶头滴管、滴瓶

  (1)用途: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

  ③保持胶头在上,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不用水冲冼。

  5.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

  (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2)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6.烧杯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

  7.量筒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

  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1)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

  (2)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

  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

  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

  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②也不能随意丢弃

  ③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

  (1)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仪器:镊子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演示第14页实验1~1]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

  仪器:药匙或纸槽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演示第实验1~2]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

  (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一倒二向三紧挨)

  步骤: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⑶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步骤: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三、物质的溶解

  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甩动

  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四、物质的加热

  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隔着石棉瓦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可以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2、给液体加热注意事顶:

  (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

  (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试管容易爆裂。

  (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

  (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

  3、给试管中固体加热

  注意点:装置的固定(试管口朝下)

  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

  五、仪器的洗涤

  ①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

  ②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

  反思:

  如何能做到课堂效率提高呢?

  从老师的角度,我告诉大家,一般来说,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有这么几个环节是非常有价值的:

  1、在讲新课前,一般都会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这几分钟如果把我好了,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

  2、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老师再三强调这是考试重点、这是考试的易错点、这是要必会的方法、必会的例题的时候,孩子们应该马上抓住这最精华的几分钟,认真听课!

  3、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更加重要,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总结归纳方法!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

  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养,注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始,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发现了金属跟酸反应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直到现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仍然选用金属跟酸反应。那么用哪种金属,用哪种酸为最好呢?

  一、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实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应剧烈,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应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应速率过快,不方便收集。Fe反应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合适。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制备装置: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的确定,要依据反应原理,特别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应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应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这种装置是最简单的氢气发生装置。

  (讨论)但这种发生装置的缺点是必须当锌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种完全反应后该反应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气体的过程连续呢?

  实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控制反应。

  长颈漏斗下部必须浸泡在酸液中,为什么呢?

  此时将导气管一端堵死,观察实验现象。如学生看不清楚,可重复几次,并提示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请同学简述现象,分析原因)

  展示启普发生器,介绍部件名称,作用,介绍使用方法。

  2.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该气体的收集方法而定。氢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于验满,因此收集氢气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以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氢气。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倾斜,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时砸破试管底。对产生的氢气经验纯后再收集或直接应用。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置在桌上,防止氢气很快逸散。

  三、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实验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检验,至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

  注意事项:当开始收集的氢气经检验不纯,这时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再去收集、检验氢气。否则刚用于检验氢气的试管内的`火焰可能没有熄灭,立即用这个试管去再收集氢气时,可能会点燃导管口不纯的氢气,引起装置爆炸,发生危险。

  四、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中“置换”的涵义是:反应物之一的单质中所含元素,代换了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表达式: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 + BC =AC + B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Zn+H 2 SO 4=ZnSO 4 + H 2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种,且一定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两种,一种一定是单质,另一种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够正确地判断置换反应。

  (讨论)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哪些区别?

  五、原子团的概念: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Zn+H 2 SO 4=ZnSO 4 + H 2

  在锌与硫酸进行反应时,反应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锌均有相同的集团,即:

  H 2 SO 4和Zn SO 4中的画线部分。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常见的原子团有:

  KClO3氯酸根

  KMnO4高锰酸根

  NaOH氢氧根

  H2SO4硫酸根

  KNO3硝酸根

  探究活动:

  1、用废旧的可乐瓶(塑料)、吸管、粘合剂,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制作一个简易装置。

  2、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三套类似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

  3、设计一个储存氢气的装置,便于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便于实验中使用氢气。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以锌粒与较浓的盐酸反应,用气球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气球瘪了,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6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能进行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验练习基本操作,通过讨论或探究,自己总结某些实验操作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实验准备

  1、锌粒、碳酸钠粉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2、试管、试管架、药匙、量筒、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试管刷。

  三、课堂程序

  1、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一查:检查灯芯是否平齐,是否烧焦。

  二看:看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为什么?);

  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为什么?)

  三禁止:

  2、做(实验1-4)

  酒精灯火焰分 三层, 焰温度最高。加热应该用 焰。

  3、探究活动三。

  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 天气

  探究活动名称

  探究活动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文字表示反应式

  ⑴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水。

  ⑵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

  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约为

  ⑶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

  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约为

  ⑷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

  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约为

  ⑸ 讨论

  a、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b、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

  c、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d、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5、总结。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7

  实验目的

  1、认识滴定管和容量瓶,了解其规格、构造和用途。

  2、熟练掌握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3、通过动手练习,训练操作技能。

  4、在实验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方法和精神。

  实验重点

  练习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实验难点

  滴定操作技能的形成。

  实验用品

  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滴定管夹、锥形瓶。

  实验形式

  单人单组

  实验过程

  一、滴定管的使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酸、碱式滴定管的结构、规格、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滴定管是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用于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酸式滴定管)或由橡皮管、玻璃球组成的阀(碱式滴定管)。规格有25mL、和50mL。滴定管主要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可估读到0.01mL。

  使用滴定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使用前应检验滴定管是否堵塞或漏水。

  检验滴定管是否堵漏,方法是:用自来水充满,夹在滴定台架上, 静止约2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渗出。将活塞旋转180度,再检查一次,若前后两次均无水渗出,活塞转动也灵活,即可使用。漏水应重新涂凡士林,条件好的学校可更换; 还要检验是否堵塞,堵塞应擦净凡士林并把小孔中的凡士林用滤纸和细丝除掉,涂凡士林的方法是:将活塞取出,用滤纸及干净布将活塞及活塞槽内的水擦干净。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的一层,在离活塞孔的两旁,少涂一些,以免凡士林塞住塞孔,或者在活塞粗的一端和塞槽细的一端的内壁涂上一薄层凡士林(初学者用此方法较好),将活塞插入活塞槽中并拧紧,同时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直到活塞中的油膜均匀透明;如果活塞不配,需重新更换;如发现转动不灵或活塞上出现纹路,表示凡士林涂得不够;若有凡士林从活塞缝内挤出,或活塞孔被堵塞,表示凡士林涂得太多。遇到这种情况,都必须把塞槽和活塞擦干净后重新涂上凡士林;涂上凡士林后,用橡皮圈将活塞栓好,以防活塞脱落打碎。

  2、酸式滴定管盛放酸性溶液,碱式滴定管盛放碱性溶液,不可互换。均不可盛放热液体。

  3、用蒸馏水洗涤后,用操作液润洗滴定管2~3次,第一次用10ml左右,第二、三次用5ml左右,装入操作液时用漏斗,烧杯等仪器。

  注意:无论何种滴定管,每次洗涤(操作液润洗除外),将水倒出后应擦干外壁,观察内壁,若不挂水珠,表示洗净。

  4、读数时,应使视线、刻度及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同一水平。

  5、滴定管内气泡的排除。

  滴定管内的气泡:对酸式滴定管可迅速转动活塞,使溶液很快冲出,将气泡带走,如带不走则有老师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处理。对碱式滴定管,可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利用气泡上浮原理,挤动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处喷出,气泡即可排除。注意,只有排除气泡后才可以读数。

  1、检验滴定管是否堵塞或漏水。

  2、向滴定管装液,润洗滴定管。

  3、排除滴定管内气泡。

  4、练习滴定管读数。

  5、学生们测出25滴水的体积。

  6、用滴定管量取10.00mL水。

  使用滴定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检查

  2、润洗

  3、赶气泡,调液面

  4、读数(眼睛平视,液体的凹液面和刻度线相切)

  二、容量瓶的使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容量瓶的结构、规格,了解其用途。

  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的玻璃塞或塑料塞、瓶体上标有温度和容积,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所量液体的体积,瓶颈部有一环形刻线,当液体凹液面与此刻线相切时,溶液的体积即为容量瓶所标注的体积,没有零刻度。

  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几种。

  使用容量瓶应注意:

  1、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

  2、容量瓶不能被加热,也不能装热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才可转移入容量瓶。不可久贮溶液,尤其是碱溶液。

  3、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加到刻度线(眼睛平视,液体的凹液面和刻度线相切)。

  4、容量平使用完毕后及时洗净、凉干。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固体、液体的取用

  教学工具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

  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固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

  1、取锌粒

  2、取少量碳酸钠

  【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4、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验操作规程

  (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1、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坐,不准大声喧哗,不得乱扔纸屑、杂物等,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2、实验课前,学生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3、学生实验前要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所用仪器、药品的性能,弄清实验步骤;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4、要节约水电和化学药品,爱护仪器设备。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拿走公物要按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并记录在册。

  5、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整理和清洗仪器,并放回原处;打扫实验室并关好水、电、门、窗,经老师或实验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二)了解安全措施

  1、剧毒药品要单独专柜保存。

  2、实验中主要做到五防:

  a、防爆炸;

  b、防暴沸;

  c、防失火;

  d、防中毒;

  e、防倒吸。

  其具体操作如下:

  ①点燃可燃气体H2、CO、CH4、C2H2、C2H4等之前先检验纯度,防止不纯气体点燃爆炸。

  ②H2还原CuO和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CuO或Fe2O3之前应先通入H2或CO,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H2或CO与装置的.空气混合受热爆炸。

  ③制备有毒的Cl2、CO、SO2、H2S、NO、NO2等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④若加热方法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收集气体时,先将导管从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

  ⑤一些特殊实验,还需加装安全瓶。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试剂应有专人妥善存放。废水、废液应妥善处理。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1)酸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水冲洗,若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并涂上3%~5%的 NaHCO3溶液。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用较多有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大量酸洒到桌上,可加适量NaHCO3中和,然后水洗。大量碱洒到桌上,可加适量稀醋酸中和,然后水洗。

  (3)液溴、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用酒精擦洗。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在使用酒精灯时,有几点要注意: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向酒精精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酒精灯冒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5)金属钠、钾、镁起火,用沙子盖灭或湿布盖灭。

  (6)一般的割伤处理:应保持伤口干净,伤口内有异物应立即取出,然后用酒精棉球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涂上外伤药物或消炎粉。不要用手触摸伤口或用水冲洗伤口。

  (7)温度计水银球碰破,可用硫磺粉覆盖吸收。

  (8)误服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可喝豆浆、牛奶或鸡蛋清解毒,再服用泻药MgSO4等。

  (9)制备有毒气体(例如Cl2等)可在通风橱中进行。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二、重点、难点

  1、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2、滴管的'使用。

  三、课前准备

  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你已经知道什么?

  演示实验:

  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练习与实践):

  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2、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课题3量筒的使用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及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实验室规则

  2、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思考与交流

  1、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与沙子分离

  2、如何分离铁屑和沙子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和提纯

  ①过滤:利用物质的可溶性不同,分离难溶物与可溶物。

  ②蒸发:利用溶液沸点不同,加热使溶剂挥发,分离溶质与溶剂

  2、蒸馏与萃取

  ①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提纯液态纯净物

  ②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三、物质的检验

  1、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检验(实验1-2)

  2、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实验1-4)

  四、学与问:分离和提纯:

  利用混合物中组分的性质(物理性质,如:溶解性不同等;化学性质,与物质反应的现象不同等)不同,除去杂质达到提纯的目的。

  1、过滤和蒸发

  如:粗盐的提纯。

  成分:NaCl

  杂质: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MgCl2、硫酸盐等

  2、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五、固体溶解:

  先将固体研细,溶解时要搅拌,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击容器壁,以防容器破损。

  六、过滤: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留有气泡(操作时要用手压住,用水润湿

  “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体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烧杯内壁。

  若: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七、蒸发

  (1)蒸发皿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

  (2)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接近蒸干时,利用余热加热

  (4)取下未冷却的蒸发皿时,要放在石棉网

  思考问题:

  1、不溶性的泥沙与盐分离是哪一步骤?

  2、过滤后,烧杯内的物质可能是哪些?

  3、蒸发过程利用的是物质的什么性质?

  4、蒸发后得到的盐的成分可能是么?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2.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3.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难点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教学工具

  锌粒、食盐、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等药品,教科书附录I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镊子、试管架等仪器(纸槽学生自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畅谈厨房中的液体与固体物质、模仿感悟倒水、倒食用油、倒醋、倒黄油、取食盐、取味精等动作。

  让学生回忆家中厨房食品柜内生活品的摆放。

  师: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因此要想学好化学,就必然先要了解化学实验室。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室”相关图片。

  二、推进新课

  师: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室规则”图片。

  指导学生阅读附录I中的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分类介绍药品的取用规则。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师: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展示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1)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

  [分析]常用工具:镊子。

  取用方法: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2)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分析]常用工具:药匙或自制的纸槽。

  取用方法: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自制的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

  教师演示实验1-6和实验1-7后,让学生分组操作。

  [强调]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分析]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

  ①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②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倒还是缓慢地倒?

  ③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④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师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做出具体解答:

  ①由于细口瓶塞子上沾有试剂,如果正放在桌面上,可能会腐蚀桌面。

  ②为了防止液体外洒或飞溅,试剂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应该由慢到快地倒。

  ③为防止试剂顺瓶口流出腐蚀标签,所以有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④有些试剂有挥发性,有些试剂吸水,还有些试剂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这些都将导致原试剂浓度发生变化或变质,因此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注意事项: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毫升。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读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结论]仰视将导致读数偏小,俯视将导致读数偏大。

  (4)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以用滴管。

  演示:滴管的使用

  注意事项:

  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②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③滴管用过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以备再用。

  ④严禁用未经清洗、润湿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 相关推荐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学校化学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中学化学课程教学设计10-18

初中化学课教学设计02-19

浅谈化学课上教案设计08-29

化学课教师教学设计07-08

初中化学课教学设计7篇05-2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01-12

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9-25

化学课题论文03-02

中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