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学设计

2021-09-24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教学得与失:

  课题小数加减法课时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减法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有关0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0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0的特殊性,所以在学习计算时教材把0的加减法专门安排一课时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0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计算。

  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是0的加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情境图,让学生在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兔博士提出的“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这个问题的解决,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 。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

  第二个环节是0的减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小猫吃鱼的情境,通过兔博士提出: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继续展开故事。让学生观察到鱼吃光了,就是没有了,就是0条,用算式3-3=0表示。让学生对0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加深。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教材安排了3道练习题和一个数学游戏,第1题是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巩固,而且也考查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第2题是对号入座,这样以游戏的形式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第3题是6道5以内的加减计算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游戏是抽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计算,目的是加强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通难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其实,很多故事不但有趣,而且还蕴含着数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片,你们有没有兴趣听?

  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谁听得最认真。

  二、自主探究

  (一)0的加法计算

  1、课件播放《小猫钓鱼》的前半部分。

  2、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来比比看刚才谁听得最认真。

  (1)妈妈钓了几条鱼?(板书:3)

  (2)小猫钓了几条鱼?一条鱼也没有钓着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板书:0)

  (3)想一想: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

  师小结:因为小猫钓鱼时不专心,一会儿去捉蜻蜓,一会儿去捉蝴蝶,所以一条鱼也没钓着。我们做事能不能像小猫那样?应该怎样?

  (4)兔博士也有问题想问我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问题?课件出示兔博士的问题: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

  ①谁知道?怎样列式?

  板书:3+0=3

  ②算式中的3、0、3分别表示什么?

  ③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0+3=3

  (设计意图: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 。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

  (二)0的减法计算

  1、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继续看故事。(课件播放后半部分)

  2、谁能说一说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1)指名说

  (2)师小结:小猫和妈妈回到家以后,妈妈有事出去了,小猫在家里看着3条鲜美的鱼,在等妈妈回来,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是没有来,小猫实在太想吃了,就把3条鱼都吃光了。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猫说些什么?

  3、通过讨论,大家都知道怎么办了。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一共有3条鱼,小猫把3条鱼都吃了,还剩几条鱼?

  (1)你会列算式吗?试一试!

  板书:3-0=3

  (2)说一说算式中的3、3、0分别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0,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

  4、揭示课题

  观察黑板上的3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说出3个式子中都有0。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深化对0的加减法的认识

  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你们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出示算一算,想一想。

  1、指名口算。

  2、观察讨论:

  (1)观察第一组题

  ①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加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

  ②观察第二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减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

  ③你能不能把两行的发现用一句话说一说?(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来的数。)

  ④你能迅速说出得数吗?听老师说算式,学生口答。如:6-0= 8-0= 10-0= 20-0= 100-0呢?

  (2)观察第二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①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②你能说出一个等于0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深化对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建构数学模型。)

  三、练一练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一些特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力片吗?知道猪八戒吗?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我们看看它在做什么好吗? 1、 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

  (1)把你的算式写在53页书上。

  (2)交流。重点让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巩固,而且也考查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

  2、练一练第1题。

  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还有几个小动物,我们快请它们坐下吧。

  (1)学生在书上连线。

  (2)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口算能力。)

  四、数学游戏

  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出算式和得数。如果你能说加法的就说加法的,如果能说减法的就说减法的。如果能说加法的也能说减法的,就说两个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游戏——抽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计算,加强口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节0的加减法。与课前预想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所问非所答。

  如在老师提出还剩几条鱼这个问题后,有学生列出了3+0=3、0+0=0这样的算式。从中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胡乱说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后,有学生说是“交叉的”有的学生说是“两边的是挨着的,中间的是挨着。”还有的说“上面的是加号,下面的是减号”……诸如此类,种种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话,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儿。但学生说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从而出现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

  二、学生口算能力太差。

  教学中,有的学生口算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不能迅速地说出口算结果。有的学生甚至还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数。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有效时间短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也有所考虑,所以教学时尽量把有效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我注意到学生在看动画时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讨论0的加减规律时,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开始说话。

  四、对学生估计不足。主要体现在发现并总结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的计算规律以及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的规律上。学生还不具有自己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所以很难总结出0的加减规律。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等。

  2、加强口算训练。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多样的练习渠道,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学中一定要降低难度。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储备。

减法教学设计3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王国的小猴子邀请我们大家去家里做客,我们不能空着手去呀,看,老师带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苹果图)。

  生:苹果。

  师:数一数,几个苹果呢?

  生数:10个(课件出示:10)

  师:小猴子要想吃到这10个苹果可不容易,我们得出道题考考它才行。出道什么题呢?有了,让小猴子分苹果。(课件出示课题),请他把这些苹果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次,都写出把10分成了几和几。猜猜看,小猴子能会分吗?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一)探究10的组成

  1、导学

  (课件出示“小猴子”的分法),师:说说小猴子把10个苹果分成了几和几?

  生:小猴子把10个苹果分成了1和9。(课件出示)

  2、激学

  师:小猴子只会这一种分法,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想出更多的分发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帮帮它吧。

  3、操作体验10的组成

  (1)、师提出操作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用10个小圆片分一分,另一人记录分成了几和几。看谁的分发多而且分得有顺序。

  (2)、生合作活动,师巡视指导。

  (3)、生汇报,师课件出示10的组成。

  4、学儿歌(课件出示)。

  5、小练习:

  给数字卡片找朋友

  填一填10的组成。

  (二)整理10的加减法算式

  1、课件出示狮子带来的问题:

  □+□=10

  2、生独立思考,回答,师按一定顺序板书。

  3、找一找算式中的朋友。

  4、卡片口算

  5、同样方法学习

  10-□=□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连动物大王都难不倒你们,下面跟老师做个“伸手对口令”的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三、应用拓展,寓学于嬉

  1、游戏:伸手对口令

  师:我出3

  生:我出7 3+7=10

  ……

  生生合作

  2、看图列算式。

  3、爬台阶

  课件出示图,生提出图中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4、小猫钓鱼

  出示,给图起名字——数数几条小鱼——提出图中有关10的加减法问题并解决。

  5、找一找

  找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学生做题卡的题,把得数按顺序连起来后发现是一个电话号码。(老师的电话号码)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

  说说你学习了什么?

  在儿歌中结束课程。“分苹果(10的加减法)”

减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学情分析:

  虽然在1年级教学中,已经进行了有关“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计的初步渗透,但是在本课时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当面对现实的估算问题时,学生首先就会调用精确计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简便”的认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想一想,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再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减法教学设计5

  课题:减法

  教师笔记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及27页做一做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会列减法算式并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片所表示的意思,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课前复习

  回顾旧知:2~5的分解见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伸出2个手指头,再伸出1个手指头,都伸好了吗?好,合起来有几个手指头呢?

  生:3个

  师:用算式该怎么表示?

  生:2加1等于3

  师:你说的真好。下面,吴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记忆小能手,谁能来说说5的分成有哪些?4的分成有哪些?

  师:我们利用分成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生:......(课件)

  师:诶,看来你们都是记忆小神童问题?真厉害!下面更厉害的来了,听好了,老师做动作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的动作,先在心里默默地说,说好了再举手来说。好认真看。都想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老师手里有3张卡片,拿走了2张卡片,还剩下1张卡片

  师:你说的真完整,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生:用减法

  师:你可真聪明!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减法(板书减法)

  二、讲授新知

  1、巩固练习说算式的意思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减号,知道了减法就是去掉的意思,下面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出示PPT)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诶,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生:原来有5把铲子,小男孩拿走了1把,还剩下4把铲子。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5减1等于4

  师:真棒!好,咱们接着看,谁来了?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生:原来有4块饼干,老鼠拿走了两块,还剩下2块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现在奖励大家休息一会儿。

  通过松鼠图讲5减3等于2

  师:都休息好了吧,小松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出来见你们了呢。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共有5只松鼠,跳走了3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下几只?

  师:问题提的真好?谁来解答一下

  生:还剩下2只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5减3等于2(师板书)

  师:你怎么知道是等于2呢?

  生:5可以分成3和2或3和2组成5

  师:真棒(能想到用分成和组成来计算)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5只松鼠在树上,跳走了3只还剩下2只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玩当小老师的游戏,先老师示范,待会我请上课认真的小朋友上来当小老师给大家出题,看,老师这里有2朵花,我拿走一朵,还剩几朵?请你在列出算式。好,现在请小老师上来考大家了。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检测练学

  典型例题见PPT及课本27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减法

  4–1=3读作:4减1等于3

  减号

  教学反思:

减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 +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强化新知、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两道题。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习,可以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动画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减法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购物单,复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列竖式计算几道吗?

  课件出示:91-29 62+28 123-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交流的学生说说的计算过程,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都买过什么东西?

  引导:谁一次买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东西?怎么花的钱?(生自由谈)

  过渡:同学们不但会花钱,而且还会算帐,你们真聪明,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逛一逛,你们愿意去吗?(愿意)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画面,你能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吗?(生自由谈)

  根据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会给每个人一次机会,看看你能不能把握了?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两个问题:

  ⑴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⑵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师: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过别着急,其他问题我们一会再来交流。

  2、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师: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0.8元等于8角,0.6元等于6角,8角+6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是1.4元。

  师评价: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数学头脑!

  生:我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师:你能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板演:0.8+0.6=1.4(元) 1.2-0.6=0.6(元)

  元 角 元 角

  0 . 8 1 . 2

  + 0 . 6 - 0 . 6

  1 . 4 0 . 6

  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

  师再出示问题:一个书包和一格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同时老师在黑板的一角板演:

  根据学生的练习让其他学生交流想法。

  3、归纳总结

  师引导:像这种加减法,我们就叫做它小数加减法。(板书)

  那么在小数加减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为什么?既然小数计算对齐数位这么重要,那么你有什么对齐小数数位的好窍门吗

  生:只要小数点对齐就行了。师及时给予指导与评价。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发购物单)

  教师: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填入购物单,并计算出一共多少钱?

  (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练习,并自己说一说购物单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加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师:同学们,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处付款后,收银员阿姨会给你一张小票,对不对?这里有一张老师在超市购物的小票,(出示课件超市小票图)你从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永 辉 超 市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毛笔 2.5元 1 2.5元

  书包 25.8元 1 25.8元

  橡皮 0.5元 1 0.5元

  墨水 3.5元 1 3.5元

  总额:32.3元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那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

  (展示学生解答的结果,并自己说说所提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3、生活实践

  老师带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有一大一小两种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出示课件老师带学生去划船的情境)

  小明:37.2千克 小林:33.6千克

  小红:32.7千克 老师:57.2千克

  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一把小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2、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元 角 元 角

  0 . 8 1 . 2

  + 0 . 6 -0 . 6

  1 . 4 0 .6

减法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实物玩具、卡片,投影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出示口算卡片)

  11-5=36-4=29-3=

  16-8=12-4=13-6=

  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实物玩具,并贴好商品价格。)

  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玩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洋娃娃(45元)玩具小熊(6元)恐龙模型(5元)

  绒毛小兔(3元)电动狗(24元)玩具汽车(36元)

  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要是有一些零花钱想买这样的玩具,你想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

  师:小明只有8元钱,他可以买些什么?

  生1:可以买玩具小熊。

  生2:可以买恐龙模型。

  生3:可以买绒毛小兔。

  生4:还可以买一个恐龙模型和一个绒毛小兔。

  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师:可他想买一辆单价是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6-8=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a.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29-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生:36-4、29-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怎么办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

  b.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在投影上展示并说算法。

  算法一: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10-8=2,26+2=28。

  算法二: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三:8-6=2,30-2=28。

  算法四:把36根小棒分成20根和16根,16-8=8,20+8=28。

  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6-8=28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计算时,有很多的算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的又对又快就可以了。(指题)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

  四、练习反馈

  1.基本练习:(出示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

  32-5=46-9=57-8=40-5=

  2.实际应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些玩具,小明只有8元钱,如果想买一个价钱是45元的娃娃,还要攒多少元呢?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游戏:摘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同学们到果园里摘苹果,树下放着三个筐,筐上分别写着73、56、48。同学们把带有算式的苹果,算出结果,然后摘下放到相应的筐里,每个小组里讨论出结果后派一名代表上前。

  练习设计,紧密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应用体验:借乒乓球。

  学校开展乒乓球比赛,教师有一盆乒乓球,一共46个,同学们可以借球进行练习。每组同学共同商量各派一名代表,借几个,要算出剩几个?并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教师板书算式。

  如46-3=4343-6=37

  37-5=3232-4=28…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专家评析

  本课教学设计,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36-8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减法教学设计9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 做一做,说一说。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厘米 1.11米=( )米( )分米( )厘米

  2、自学内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 )之几、( )之几、( )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 )位小数、( )位小数、( )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减法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少,练习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减法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环节与时间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准备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和4组成的数是( )。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

  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1、教学例5。

  (1)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根。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 。

  ③怎样列式?请大家试着将算式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3)讨论:

  ①算式 “10+3”和“3+10”都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②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a〕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0加3等于13。

  ③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4)列式:

  ①根据桌上小棒试着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板书:13-3= 13-10=

  ②怎样算?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a〕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b〕13可以分成10和3,所以13-3=10,13-10=3。

  ③教师说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5)练习(出示课件内容): 总结: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例6。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复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完成课本78页“做一做”中的第一、三题。

  师生总结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十加几和相应减法

  10 + 3 =13 13 - 3 =13

  3 + 10 =13 13 - 10 =3

  11 + 2 =13 13 - 2 =11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札记:

减法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 6.42-4.2 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 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减法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减法教学设计14

  [新知识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学生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思考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学生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课时安排]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4.第五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是,里有()个。

  (3)3个是(),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个,是3个,合起来也就是。

  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减法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课本P18—P19例2、例3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 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温故知新

  1.根据老师的操作,快速说算式:

  ①放6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多少根?(6-2=4)

  ②先放1捆,再在旁边放4根。一共多少根?拿走8根,还剩多少根?不够减怎么办?( 14-8=6)

  ③先放3捆,再在旁边放6根,拿走9根,还剩多少根?(36-9=27)

  2.快速抢答: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设计意图:在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当做“10”,进而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做铺垫。】

  3.列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类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已经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那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继续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主动探究,体验方法。

  1、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了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可以用56-22来计算,那如果想知道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你会列式计算吗?

  (1)独立列出算式,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计算方法。(建议:摆摆小棒。)

  (2)同桌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算法。(先放56根,个位拿走8根,怎么拿?就从十位退一,合个位6根,也就是16―8=8 ,再把十位上4个十减去1个十剩下3个十,即30,30+8就是38。)

  (4)探究竖式写法:

  竖式怎么写?

  a、56-18,竖式该怎么写?谁跟谁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

  b、想一想:先算什么?够减吗?不够怎么办?(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10)

  c、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可是怎么才能记住从十位上退了1呢?(在被减数的十位“5”的上面点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叫做退位点)

  d、那么现在个位上该怎么算呢?(1.把被减数的个位数加10再减;2.把十位上退下来的1当做10,用10先减去8,再把剩下的2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6得8。)

  e、现在十位该怎么算?被减数退1后,十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被减数的十位数减1后再减去减数的十位数)

  【设计意图:“从十位上退1”的含义及原因和“从十位退1,十位上就少了1”的道理,学生不易理解,且易出错,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的表象,类推出笔算时的方法和道理,充分运用表象作理解算法、算理的支柱和桥梁,揭示自然,学生易于理解,能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f、生自己尝试写一下56-18的竖式。

  g、在退位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h、独立完成“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然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整个探究环节是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个教学阶段,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新知识所提出的问题的猜测、探索、验证、讨论、交流、概括等到一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发展数学素质。】

  2、教学例3:出示50-24,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四、灵活运用,体验成功。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然后小组讨论,小结笔算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1)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4)“退位点”提醒我们从十位减1。

  2、完成第21页的第6题。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计算过程,并说说错误的地方该如何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五、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再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时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醒同学们?

  六、课后作业:

  用“1、4、7、9”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先把它们分分类,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算一算。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编制和排列算式、分类、比较与合作交流,讲讲算算的活动,进一步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需求,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和智力水平,激发创新意识。】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例2: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例3:

  56 — 18 = 38 50 — 24 = 2 6

  5 6 5 0

  — 1 8 — 2 4

  3 8 2 6

  笔算减法应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减法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1.减法教学设计

2.减法教学设计

3.《减法》教学设计

4.减法教学设计

5.减法的教学设计

6.《减法》的教学设计

7.《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8.《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

9.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上一篇:《古诗》教学设计 下一篇:小学《认识整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