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走之、斜到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出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指名猜。
2、真聪明,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谜语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认真听: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出示课件:山水画
4、这幅画美吗?请小朋友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说说画中有什么景物?(板书山水花鸟)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师:想读一读这首古诗吗?请小朋友打开课本67页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字音读准了,再把古诗连来起来读一读。
2、画一画:教师利用展台带领学生用圆圈圈画课文中的生字,然后齐读两遍。
3、同桌互读古诗。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读给同桌小朋友听,一人指读,一人听,听同桌字音读得准不准,不准确请帮他纠正过来。开始吧!
4、检查自学情况师:瞧,生字娃娃集合了,排起了整齐的队伍,戴上了拼音帽子,等着你们读出他们的名字呢!
(1)教师出示有拼音的生字: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指名小老师领读。师生正音。齐读,齐读前问:读这些字时,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提醒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读音。
(2)生字分类,认清字形师:生字娃娃要分小组做游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同桌悄悄地分一分。
a、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翘舌音:声、春
前鼻音:人、春、近
后鼻音:声、听、惊
整体认读音节:无、远
b、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生字娃娃高兴地笑了,老师的心里感到很惊讶,课件出示:远认识“辶”谁能给远组个词?
c、奖励小朋友们两个字谜:“三人日下去春游”,“米上加横竖出头” 。出示:春?来?小朋友们也可以尝试用编字谜的方法记生字,聪明的小朋友能给“春”和“来”组词吗?
d、生字娃娃呀,可喜欢和偏旁交朋友了:还近远,认识:“辶”谁有好办法能分清这三个字?认生字的本领真高。
e、出示课件,点兵点将指名去掉拼音帽子读生字。
5、指名读古诗、同桌合作读古诗,齐读古诗。读通读顺,指导标画停顿。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三、诵读古诗,想象体验
1、谈话:刚才我们从课件里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一句一句地学懂课文中的古诗吧!
2、出示课件,请离黑板最远的同学说说,远远地看画上的山是怎么样的?出示:远看山有色。理解实意:远看画上的山,清楚地看到有各种颜色。因为是画上的山。
3、出示课件,请离黑板最近的同学走到课件的幕布前,侧耳倾听画上瀑布的流水声。问他听到了流水声了吗?为什么?出示:近听水无声。理解意思:走到近处,听不到流水的声音,因为是画上的水。
4、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5、出示课件,请一位学生当老师,叫一位离黑板较远的同学上来摘画上的花,又叫一位离黑板较近的同学用手赶画上的鸟。然后提问:“为什么你们摘不下花,也赶不走鸟呢?”让学生回答后依次出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能找出这句诗中的反义词吗?来---去
6、读懂诗句,理解意思,尽量启发学生说出来。
7、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8、连起来朗读一遍古诗。
9、这首诗讲的就是一幅山水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四、布置课外实践
回家找谜语诗,开展猜谜语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诗句
师:画上的山、水、花、鸟画得栩栩如生。还记得诗人是怎么写画中的山水花鸟的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请仔细听,我说的是那行诗的意思,你就大声读出那行诗。
2、复习生字词
(1)闯第一关。出示生字完成“摘果子游戏”,然后齐读。
(2)闯第二关。认读词语。
3、背诵古诗:指名背,齐背。
二、游戏巩固
(一)比一比
师:有些生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字长相差不多,很不容易分辨。看谁有孙悟空的火眼睛睛,一下子就能认出谁是谁。
出示形近字:
近()声()?听()色()
(二)学反义词
1、找出反义词。
过渡语:这首诗很有趣,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呢!你能把它们用“---”画出来并说一说吗?
2、拓展反义词
(1)师:在这课书的课后练习中有一道题,说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这可难坏了老师。(课件出示)谁能帮帮老师,说出反义词呢?
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读
(2)拓展积累反义词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一组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事物的形状、人物的表情、感受以及时间、色彩等,你能试着再说出一组吗?学生说后出示课件:“积少成多”
预设:
冷——暖大——小多——少重——轻
软——硬松——紧快——慢难——易
三、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一)指导写“水、去”
1、出示生字:水?去读准字音,组词。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3、学生观察“水、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
4、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指导,指出学生书写时的共性。
5、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6、投影反馈,师生评议
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给写得最好的字画一朵花,也可以上讲台来欣赏或者拿给同桌的小朋友看看,听听他的评价。
(二)指导写“不、来”
1、教师板书:不、来。读准字音,组词。
2、记忆字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什么?
提示:“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点收尾。”
“来”独体字字型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4、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指导,指出学生书写时的共性。
5、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6、投影反馈,师生评议。
四、布置作业: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W”,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W”。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画》教学设计3
导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重点)
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难点)
课前独学:
在文中画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宝宝,并把它们多读几遍。
看拼音,试着读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一首儿歌《猜一猜》,还记得吗?齐读儿歌《猜一猜》。你们喜欢谜语吗?那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则谜语,你们可要认真学习哟。
二、预习可检测:
1、出示课题,带读课题,
2、打开书,自己小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不会认,拼一拼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你看看共有几句,分为几行?
3、指名读。
三、识字我能行
1、这首诗虽然只有4行,可藏着许多生字,昨天我布置你们预习,把横线上的生字画出来,你们画了吗?画了的请举手,不错。
灯片出示,同位检查。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大声读几遍,组两个词。
3、交流:这些生字中有没有你已经学会了的字?(顺势学写“人”字)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共有几笔,怎么写,从什么地方起笔?……书空,练习写。
四、合作我主动:
1、学会了人字,其他的生字我们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好吗?
2、你现在有什么好办法来认识并记住这些字宝宝?
五、展示我精彩:
1、识记方法我知道
在小组交流识字办法的过程中,引导认识“远”“近”“还”三个字中所带的偏旁。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生字新词我熟读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重点检查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六、检测我不怕
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树,学生到大屏幕前点读并组词。
七、朗读我能行
1、课文我能读: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请小声把课文读一遍。
2、范读认真听:这是一首古诗,古诗有古诗的读法,,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教师范读并演示。古诗的每一行中间都要有停顿,这一斜线表示在这里要停顿一下,要读得停而不断,读得有韵味。哪第二行该在哪儿停呢?演示,再范读。
3、带读我跟上:教师带读课文两遍。
4、练习我认真:请同学们大声练习读课文。
八、检测我不怕:
1、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小组展示读(一人一行),齐读。
2、练习背诵。
3、这首古诗是一则谜语,谜底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
九、质疑我开心:
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2、你想提什么问题考考大家?
《画》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中国山水画以独特的方式描绘山川自然景观,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风景画。教材导语明确了本课的任务,并确立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目标。教学内容以中国山水画常规技法为依托,通过临摹学习技法以及借助资料进行风景画表现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运用水墨工具进行表现,体会水墨的表现情趣,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热爱家园没追求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精神和理想。
学情分析
教材选用了著名画家的作品作为欣赏材料,设置比较方法分析感受树石的不同,探究景物的空间处理以及表现风格等欣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笔墨形态的表现常态,扩展想象空间。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会用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方法与过程目标: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名家笔下的大山大水,在观赏和对比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技艺。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雄壮感,理解欣赏大师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结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欣赏感受;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教学准备
欣赏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绘画用具等。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作品,感受水墨表现的画面整体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面导入)
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课的作品比较优美、这节课的作品比较雄壮。)
二、讲授新课
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即有巍峨的大山,又有汹涌澎湃的江河,波浪涛天的大海,艺术家们饱含激情地描绘这一切,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油画作品《黄河激流》。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师一边写一边读,重读,学生齐读一次。
1.学生欣赏油画,倾听歌曲《黄河大合唱》,感受歌曲中激昂的歌词。
2.师问:画家笔下的黄河波涛汹涌,船夫奋力地与激流抗争,同时又听了《黄河大合唱》,谁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你的感受。
(1)引导学生欣赏《黄河激流》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2)师师播放上节课的歌曲《高山流水》
问:这幅画配乐《高山流水》合不合适?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好不好,有没有都读懂《黄河激流》的画面语言了。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你觉得要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需要的是什么?(力量)
3.播放葛豕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
(1)作品介绍:
师:《神奈川冲浪》是日本画家葛豕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纪前期)的版画作品。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两条奋进的船只,远远望去是富士山,现出动荡不安、紧张激烈的氛围。
(2)跟《黄河激流》一样,《神奈川冲浪》同样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谁来描述一下画面?
学生描绘。
4.欣赏吴冠中的《香雪》。
师述:看,画家吴冠中大笔挥写的群山,以点、线、面构成的画面,气势磅礴地表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同学们你们谁也来说说对这幅画的感受。叫几个学生说说感受。
5.欣赏关山月的《秋山关外月》。
师:我们都陆续读到不少画面,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对着《秋山关外月》和《香雪》两幅风格不同的绘画作品,你想说些什么?(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具象与意象画法的区别。)
(1)作品分析:《秋山关外月》,采用非常写生的手法,描绘了关外的崇山峻岭,秋天的红叶染红了山峰,蜿蜒的长城沿着山峰向远处延伸,在群峰、雪山、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2)播放名山视频欣赏领略山的崇高、巍峨。对比欣赏《香雪》和《秋山关外月》。
问:你会更喜欢哪一种画法呢?为什么?(用几句话写写你对作品的感受)
播放几幅绘画作品和两幅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画面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请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播放一些适合的词汇,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临摹一幅有气势的山水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学生在激昂的乐曲中绘画,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点评。
《画》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脸形、五官、表情等特点,掌握三庭五眼的规律,并运用线描的方式画一幅人物肖像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小伙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特征及其比例关系,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体验以线造型的艺术魅力,增强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物脸形的特点以及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难点: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神态,运用线条进行表现。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开“明星猜猜看”的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星头像图片,并提问:
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吗?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明星,教师总结:在对明星外貌进行区分的过程中,我们会抓住某一个外貌特征来进行比对,那么在表现人物肖像时我们该抓住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天地《肖像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脸形特征
(1)引导学生同桌间互相观察:
你知道你同桌的脸形有什么特点吗?(有的是方方正正;有的是头部上方较下方更圆润)
(2)用多媒体展示八种不同的脸形和相对应的汉字,引导学生进行连线游戏,根据自己的发现将对应的脸形和汉字相连接。
结合汉字,不同的脸形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了帮助人们把握人的脸形特征,古代艺术家把脸形归纳为“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个字型的脸形。面扁方为田、方者为国、倒挂形长为目、上削下方为由、上方下削为甲、上削下尖为申、腮阔为风、上方下大为用。即为“八格”,脸形特征有规律可循:“像之大概,不外八格”。但是脸形特征因人而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脸形比较明显,有的人具备多种脸形特点。
2.五官比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五官的比例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动手量一量,找一找头部的五官各部分的比例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头长均等的分为三部分,面部宽度有五只眼睛的长度)
(2)继续观察、测量,图中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发际到眉弓,等于眉弓到鼻底,又等于鼻底到下巴,即为三庭,上庭是从发际到眉弓、中庭是眉到鼻底、下庭是鼻底到下巴。脸的正面,眼睛处于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位置,脸宽为五个眼睛长,两眼之间为一个眼长,叫做“五眼”。这就是人物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3.肖像画作品
展示费欣的速写作品《东方少女》,仔细观察:
(1)作品中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形象?(一位侧头少女的形象)
(2)画家是以什么形式画出这位东方少女的?(线描)
(3)根据作品简单分析画家是怎么运用线条作画?(粗细、长短、曲直、疏密)
学生分享发现,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线条出现在不同的部位,呈现出了不同的画面特点。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自身为例示范肖像画作画步骤:
1.确定脸形特征;
2.确定五官的位置;
3.细致刻画五官。提醒学生注意人物表情的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特征,可适当添画人物衣褶。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认真观察组内的同学,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角度进行描绘,完成一幅有趣的线描人物画作品。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人物表情、面部比例。
3.完成作品后,举办“写生照相馆”,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脸形、表情、面部比例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我的好同桌》:脸形——田字脸;表情——开怀大笑;面部比例——符合三庭五眼。)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并进行情感升华:本节课我们与同桌进行了很多小互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丰富的肖像画知识。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同学的情感。
2.课后请学生将本节课画的作品送给作画的同学。
《画》教学设计6
一年级下 美术
教学目标:
1.能对物象展开联想,找到与之有逻辑关联的形象。
2.运用层层包围的添画方法,画一幅有趣的画中画。
3.在大胆想象、尽情表现、互相欣赏中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层层包围的添画方法,展开联想,画一幅有趣的画中画。
教学难点:
能够形象地画出所联想到的形象。
教学准备:
1. 图画纸。
2. 水彩笔。
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结合冠状病毒需要戴口罩,小朋友们都要做好防护措施制作的故事画,引出《画中画》(板书:画中画)
二、探讨理解画中画
1. 出示儿歌,播放音乐,初步了解画中画。
2. 出示儿歌讲的这幅老鼠和猫的图画。
(1)出示图画,问:图画里都有什么?先画的是什么?(从小变大)
(2)出示图画,问:先画了老鼠后为什么画猫?怎么又想到画一张床?(层层关联)
(3)出示图画,问:老鼠画在了哪?猫画在了哪?(包围添画)
(4)总结画中画的奥秘:从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
3. 出示“小虫、小鸡和狐狸”图。
(1)讲一讲:这幅图中的故事。
(2)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添画事物之间的距离要恰当,相邻两个事物的颜色有所不同。
再出示“吉他和录音机”图画。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
3、教师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
5、 明确要求
教师大屏幕出示画法:先画一个简单的形象,然后在它的外围加画其他形象,层层包围,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六、评价作品
七、拓展延伸。
《画》教学设计7
(一)组织教学:
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
教师: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生长特点,另人联想到洁身自律的高尚人品,因而受人们喜爱,也是花鸟画中常见的体裁。
(三)新授:
1、欣赏以荷花为主的典范作品:《出水芙蓉图》(南宋)
《映日》潘天寿
《荷塘》齐白石
教师介绍齐白石、潘天寿的作品和各自的特点,从而引出花鸟画的一些特征
并引导学生说
2、通过“胸有成竹”启发学生说出古代画竹著名人物以及文人画中“四君子”
请学生分组讨论几幅美术作品。图片展示有
(北宋)文同《墨竹图》(清)郑燮《兰竹石图》
(明)徐渭《墨葡萄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清)虚谷《松鹤》
(每件作品都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放映一个小短片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特点
3、花鸟画的最高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以古代画家画虾出名是谁?引出本课重点移情草木——花鸟画家齐白石,简介生平及绘画特点。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青蛙》、《虾》、《花卉册页》
古代画论: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意,得其情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于尺素间矣(教师解释)
4、
《画》教学设计8
指导思想
本课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应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欣赏和评述的能力,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齐白石的人生经历、绘画题材、表现方法、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认识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及人格魅力,感悟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
理论依据
1、接受理论认为,一部作品创作完成后,不能把读者(观众)的艺术接受过程看成是消极受教过程,让艺术的接受者都只能等待着艺术家的摆布。因此,不该过份地强调审美接受中的思想灌输功能,应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情感大胆表达自己对齐白石及他作品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2、美国艺术评论家沃尔夫曾说过:“鼓励他们获得批评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用最明白无误的语言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写出来”,因此,本课我让学生以谈感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齐白石的认识、作品的理解等。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花、鸟、虫、鱼;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一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气韵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了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单就中国画一项而言,齐白石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兼工带写,无所不能。但是,我认为齐白石所涉及到的艺术类别中,面目最多、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花鸟画。所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对他花鸟画的欣赏,其他也有涉猎,如蜻蜓点水。
从这套教材中涉及到的美术欣赏·评述课来看,大约能分为这么三类:一类为以画家为主专题欣赏;一类为主题性欣赏,如建筑欣赏、自然景观欣赏、雕塑欣赏、肖像艺术欣赏等;第三类为每课的随堂欣赏。就《人民艺术家一齐白石》这一课,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它在这套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一)从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来看。第二学段的《画家凡高》,第三学段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都是以一名画家为主的专题欣赏。从第二学段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到第三学段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欣赏·评述的阶段目标由易到难。
通过学习《画家凡高》,学生已经初次对一位画家,进行了专题欣赏,了解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对画家齐白石的专题欣赏,引导学生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从齐白石作品在不同学段的随堂欣赏来看。齐白石的作品《百世多吉》、《和平鸽》、《荔枝蜜蜂》、《柳桥独步》分别在第一、二、三学段中的“造型·表现”领域中出现,通过随堂欣赏,让学生逐步感受中国画的形与色,齐白石作品的笔墨情趣,为五年级“欣赏·评述”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评述能力,但他们对运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二)学生在课上随堂欣赏过齐白石的作品,但对他的认识很粗浅,大部分学生只知道齐白石擅长画虾。他们在领悟、理解、文化艺术积累上,还不足以对齐白石这位艺术大师进行全面的解读。
(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并传授给学生如何全面地认识一位画家及他的艺术作品,有目的的进行欣赏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美术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及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三、参考资料:
1、《齐白石一从木匠到巨匠》屡立新著—一北京出版社。
2、《大画家齐白石》余耀康著—一上海辞书出版社。
3、《齐白石虾蟹》《齐白石草虫》《齐白石山水人物》等系列画册——湖南美术出版社。
4、《怎样上好欣赏·评述课》刘世彬蔡琳华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音像资料:
百家讲坛《水墨齐白石》系列讲座——主讲屡立新。
《中国绘画欣赏——齐白石》讲座——主讲杨琪。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了解齐白石的生平,知道他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型的艺术家。能够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以问题、对话、小组探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学习齐白石老人热爱生活、大自然,一生勤奋,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作品“兼工带写’’的表现方法和“似与不似的艺术特色。
5、教学难点: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对齐白石作品及个人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抽读课文中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1、自己读生字,哪些生字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生字比较难写?
2、学过的生字自己组词说一说。响农历虾姓物
3、比较难写的生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教师相机讲解,范写生字。口头扩词。
①著下面的者第四笔撇从上到下。上下结构的字,上短下长,注意中线上的横。
②经右边的第二笔点,不要写出头。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③富上中下结构,注意中间的一短横,上宽下窄。
④欣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右边的欠,与反文旁区别。
⑤取左右结构的字,与欣相区别,右边是反文旁。
5、学生描写生字,生字各写一个。
6、教师,学生共同讲评生字。
7、学生继续练习写生字。
《画》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学内容,文中的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激发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在观察画面中交际
1、看图画,进行交际。
你们看,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口述,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
2、同桌交际:让学生从图上小朋友的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交际。
3、指名口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小结,揭示课题:《我们的画》。
5、提出评“小话家”活动。
师:谁是我们班能干的小画家?指名学生说说。
和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谁又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
二、在展示实物中交际
师: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出示范画)。咦,这时候,老师有一个提议,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1、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我是小小解说员──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是不是优秀解说员,请你们来评一评,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提出修改意见。
2、教师示范介绍自己的画,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示范。
师:老师也真想参加,教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让班长给我颁奖;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或问题,欢迎大家指出。教师在回答问题、接受意见或建议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3、指名两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画。
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画了什么吗?说说你作画时的想法。其他小画家要仔细听,他讲清楚了吗?听完后评一评。
(因为要在自然而然中再次告诉学生交际目标,并为大多数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良好示范,所以教师可以在第一个介绍自己的画的学生旁边小声提示、帮助。)
4、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画。
自由组合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讲讲自己的画。每个小组还要选出一个画得好、说得好的小朋友作为代表。
5、小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画。
三、在创设情景中交际
1、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呢?
⑴ 创设公司
让我们先开一家公司吧!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你们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
① 把你们的画摆放在座位上,放整齐,做到美观
② 选出一名分公司经理
③ 给自己的分公司取名字。
⑵ 学生交流分公司的选好经理和名称。
⑶ 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⑷ 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看,评选最佳顾客和最佳营业员。
⑸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2、小朋友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是你们的成果大多数同学还没欣赏过,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⑴ 分类画展:请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地方。(植物园、动物园内)
⑵ 师生共享“丰硕的果实”,欣赏同学们的画。
四、在评价小结中交际
1、评出班级最佳优秀小画家、小话家
大大方方奖;热情奖;微笑奖
2、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
《画》教学设计10
一、设计理念
通过故事创编及游戏情境的创造,使学生更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涂色的技巧,懂得和掌握了刮画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心理得到了舒展并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刮出来的画》通过让学生自由涂色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油画棒的方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在特色过程中自发学会了色彩的和谐搭配,发展了审美能力,并且在尽情涂色中,使儿童的情绪得以宣泄。
三、学生分析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对象为二年级儿童。他们的年龄特点使其具有好奇性、游戏性,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概念化阶段,对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理解、认知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必要。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技巧,学习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采用讲授法及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学习了解树的形态及画法。
3、通过《彩色森林》、《刮画》一系列创设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感觉及审美情感。
4、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线描形式进行刮画,描画美丽森林。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六、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
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复习巩固色相:学生看一看自己的笔盒,说说在我们周围,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颜色,提出来大家一起认识。
2、涂色练习:你会用油画棒涂色吗?学生在16开图画纸任意选择颜色尽情挥舞,注意颜色涂匀。
3、学生展示涂色成果,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二、感受森林的美
1、录象播放美丽的大森林画面,学生说说森林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
2、课件出示四季及不同天气变化下的森林图片,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色彩?
(1)学生述说。
(2)教师选用各种漂亮油画棒颜色不规则性的厚厚涂在范画白纸上。
3、对呀,森林里有着丰富的色彩,那里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而树又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下面谁来说说对树的了解:
(1)树的种类及不同用途。
(2)树的形态构造。
3、这么美丽的家园,不仅是同学们迷恋,老师也非常地神往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位女巫,她看到我们美丽的家园以后居然想据为己有,于是,她就施了一层魔法,美丽的大森林顿时一片漆黑。(教师在漂亮底色上均匀涂上黑色,将底色完全覆盖。)
4、这么美丽的家园被女巫霸占了,我们怎样去拯救森林,使它再焕发昔日容颜呢?哪位同学想到了?(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出谋划策)
三、拯救彩色森林
刚才听了同学们献上的决策之后,老师不仅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机智聪明,而且个个都是忠肝义胆,为了正义事业都甘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下面,就请小精灵们拿起你们手中的魔法棒去恢复森林色彩吧。
1、“魔法棒”的使用。
(1)教师讲解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2)以线条为主,适当地刮出块面。
2、恢复美丽“容颜”。
(1)教师将刮出的范画予以展示,请同学们进行比较,说说它与我们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刮出来的)
(2)构图讲解:主体部分画得大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3)等了这么久,老师相信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拯救森林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创设情境:小精灵们小组合作拯救彩色森林。)
(4)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们互相观看,比较发现的方法,自找不足。老师帮助查找原因,鼓励学生对症下药,纠正方法或修笔。)
四、体验“庆功”喜悦
经过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美丽的大森林又露出了往日的微笑。瞧,他们正向我们招手致谢呢!
(1)学生派代表陆续把组内完成作品送上讲台。
(2)小组介绍成员创意。
(3)学生评价到师小节。(如:刮画时,刮痕是否清晰,力度是否到位,创意是否独特……)
五、总结拓展
今天,小朋友们利用手中的“魔法棒”拯救了美丽的森林,维护了正义,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爱护树木,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些刮画贴到外面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带领学生走出活动室)。
《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玲”、“肯”、“糟”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读单元导语,说说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齐读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玲玲画了一幅什么画?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在画画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什么事,是怎么解决的?)
二、初读识字
1、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带有生字的词语(生字带拼音),然后去掉拼音读。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5、把这些生字放入课文中你还认识吗?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玲玲在画
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她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画弄脏画小花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玲玲心情的句子。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玲玲满意地笑了。
2、指读第一句,理解“端详”一词,同桌相互做端详的动作。请你仔细地端详玲玲的画,说说画的怎样?
3、玲玲对自己的画多么满意啊!可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在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怎么样了?(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板书:哭这时玲玲是多么伤心啊!谁能带着伤心的语气读读这句话?(指读、齐读)哭什么呀,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不就行了吗?(来不及了)这时候的玲玲是多么伤心,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不光伤心,还很着急,你能读读玲玲说的这句话吗?(指读男女生读齐读)
4、这么伤心、这么着急的玲玲,谁能来安慰一下?
这时爸爸也在安慰玲玲,爸爸是怎样安慰玲玲的?读爸爸的话。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呢?
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玲玲看了现在的这幅画是怎样表现的?(满意地笑了)板书:笑
5、读“想了想……满意地笑了。”这一自然段,“想了想”说明了什么?从“懒洋洋”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玲玲的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们对这幅画满意吗?请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6、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住了污渍,更给这幅画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7、读爸爸说的话。在课文中,“坏事”指什么?板书:坏事这里的坏事还指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好事”在文中又指什么?板书:好事这里的好事还指生活中令人满意的事、令人高兴的事。要想把坏事变成好事,我们应该怎样做?板书:肯动脑筋
8、从爸爸说的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背诵爸爸说的这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写“玲、肯、糟”三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先摆好姿势,再在书中田字格内书写。
《画》教学设计12
教学思路:
本节语文课,我认为最好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最好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我想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可以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能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我认为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让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一定能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画》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并通过各种具有民间喜庆特色的物品,及以红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红色的画产生的热烈、喜庆的艺术效果。
2、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对联、课题、玩具、红色的各种物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将教室布置出节日的气氛,如挂红灯笼、红辣椒:贴红对联;摆红玩具;穿红衣服......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当你走进教室时,你有什么感受?
2、像这种喜庆、热烈的感觉你还在哪里见过? 出示课题——红色
3、你见过这些场面吗?(出示课件2、3)
三、讲授新课
1、在色彩的世界里,有三种颜色是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是哪三种?它们被称之为“三原色”。
2、今天我们来学画红色的画。(出示课题——的画)
(1)出示多幅红色的画。(课件4、5)
提出问题:
1)这些画都表现了哪些热闹的场面?
2)红色的画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画对比,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运用了哪些颜色?(出示色卡)
3)这些画在用色方面有什么特点?(板书——深浅变化)
(2)出示范画,你发现这些画里的红色还有哪些不同?
(3)请学生找出与红色有关的色卡。
3、听着这首曲子把我们带进锣鼓掀天爆竹声声的节日气氛里,如果请你来绘画你会画什么?用哪些颜色画?(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课件6)
如果请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将表现什么?
5、生活中你见到过那些东西是红色的?
四、提出作业要求:
绘画时要注意,在选材方面:
(1)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想画什么?
(2) 选择能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场面、场景。
(3) 还可以选择红色的物象来表现。
用色方面:
(1) 用哪些红色?
(2) 主要选择偏红的颜色表现。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五、小结
展示、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六、拓展
我们能以红颜色为主来画一幅画,那么用其它颜色也能画一幅画吗?
板书: 红色的画
以红色为主
深浅有变化
《画》教学设计14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画家的作品,理解画面的形式美、节奏美、艺术美。
2、学习画家作品中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方法。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自我。
教学重点:
画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学难点:
在画家作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联想。
作业要求:
仔细欣赏画家的画,对其内容、造型、色彩等进行分析,尝试临摹你最感兴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创作),同时画出自己的联想。
教学用具:
欣赏作品、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德国画家马克《猴》画的特点:
(1)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造型、色彩的特点?
(3)绘画中的风格你喜欢吗?
小结:画家画的可爱的猴子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猴子快乐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线条的运用。
设问:在古代绘画中怎样使用线条?
小结:线条要流畅,有节奏感……
3、张广《秋夜》马的造型结构。
分析马的造型处理:
小结:形象进行了变形处理,色彩简练、夸张。
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
(1)对照画家的画。
(2)画大体
(3)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
《画》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端详’、“动脑筋”等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3、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处,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端详”“动脑筋”两个词语的意思。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浅显,一读就懂。但现在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只知道大哭大叫,或去求助爸爸、妈妈、他人,不知道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就遇见过这样的事或类似的事情,他们会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有所启发。
三、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如果按照课文的写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教学,课文就会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开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线,让这根线串通整节课,然后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人物情感的变化展开教学。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文中人物角色的办法去思考问题,展开想像,练习表达。通过深入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拓展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的事情和自己的处理办法等谈感受,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习字词——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都记住它们了。(出示课件)
1、同桌互读、自由读。
2、开火车读。
3、齐读。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
1、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
2、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情。)教师适时板书:画弄脏了——画了一只小花狗(得奖)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玲玲心情的句子。教师出示课件: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这副明天就要参加评奖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
2、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玲玲满意的笑了。
同学们齐读这三句话。这三句话是理解本课的切入点,接下来的分析课文都将以这三句话为中心展开,也正体现了以玲玲的心情为主线贯穿全文。
1、请同学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1)“端详”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用 做动作来引导学生明白“端详”就是仔细地看,同时课件出示玲玲的画,让学生 用端详的样子欣赏这幅画,同桌互相做做端详的样子,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个词语。
(2)玲玲是怎样仔细地看?(满意地仔细看)
(3)谁能读出玲玲的满意吗?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2、学习第二个句子
教师引读:是啊,玲玲对这幅画是这么的满意,可是叭的一声,水彩笔掉到画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教师板书:哭。重点通过“叭”、“哇”理解玲玲此时的心情,可让学生们换位思考:此时你是玲玲,心情应该是怎样的?(伤心,难过、着急)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3、学习第5自然段
教师过渡:画脏了就脏了呗,哭什么啊?再画一张不就行了吗?(明天就要参加比赛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指导学生读好玲玲说的话。(边哭边说)
4、学习第7自然段
教师过渡:此时的玲玲是那么的伤心和着急,你想怎么安慰她一下?指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别着急,动动脑想想办法……)
⑴爸爸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们真了不起,和爸爸想到一块去了。
⑵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该画什么呢?(爸爸要让她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5、学习第8自然段
教师过渡: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呢?仔细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哪个小朋友最细心,听出老师丢了什么?(指名说)
⑴出示课件,从玲玲想了想,你能看出什么?(她在动脑筋)。她可能在想什么?(她在想:画什么呢?)
⑵她当时可能想到要画什么?(学生会在漫无边际的想像中否定自己,认识到把楼梯上的污渍变成花、变成书包、变成衣服、帽子……都不是很合适,都违背了画的主题,最后认识到,把污渍变成小花狗是最佳选择。)
⑶为什么是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狗,你能体会到什么?(小花狗在玲玲家生活的很幸福)
看!这就是玲玲巧变小花狗的画,(出示课件)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样评价这幅画呢? (学生以评委的身份参与评价,充分发表意见,可以从构图色彩方面评价,可以从立意思想方面评价,更主要的是认识到小花狗更增添了画的情趣和生机。)
教师总结: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幅画更充满了生机,连小花狗都这么喜欢这家的一角,可见这家的一角多温馨呢!所以玲玲满意地笑了,板书:笑。
6、 学习第9自然段
教师过渡:爸爸看了,高兴地说什么了?指名读,齐读爸爸的话:“孩子,看到了吧,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⑴这里的坏事、好事各指什么呢?(坏事指画被弄脏了,好事指把弄脏的地方 巧妙地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板书:坏事,好事。
⑵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动脑筋”并理解这个词。)
⑶从爸爸的这句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情感变化这根脉,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教学不会显得支离破碎,相反给人感觉一气贯通。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1、课文中有几组爸爸和玲玲的对活,同学们能读好吗?爸爸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耐心的、语重心长的、慈爱的。)
玲玲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天真的,可爱的。)
2、做“爸爸”的男同学们:
⑴当你看到玲玲这么巧妙地处理了污渍,你除了对她说了书上的这段话,你还可能对玲玲说些什么呢?(玲玲你真棒,你画的小花狗太可爱了;你把污渍变成了小花狗,这个家呀就更有趣了,更温馨了;玲玲你真聪明,我为你自豪……)
⑵当你得知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以后,你还可能对她说什么呢?(祝贺你得了一等奖,玲玲,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你看,遇到困难往往是好事,更能发挥我们的智慧;遇到困难不要灰心,要积极想办法,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玲玲们,听了爸爸的夸奖和祝贺的话,你会怎么说呢?(谢谢您,爸爸,是您教会我遇事善于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今后,我遇到困难一定善于动脑筋,不要遇到困难就哭鼻子……)
设计意图:采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体会深刻,有强烈的说话欲望。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遇到困难,而且也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新课改要求中低年级学生能够不拘形式地记下见闻和感受,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应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宗旨,设计了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哭 笑
画弄脏了 画了一只小花狗(得奖)
动脑筋
坏事 ———————— 好事
【《画》教学设计精选15篇】相关文章:
3.《画》教学设计
4.画教学设计
5.《画》教学设计
6.《画》 教学设计
9.画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