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设计

2024-04-15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温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温度教学设计 1

  课程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

  授课人

  王晓燕

  学校名称

  石嘴山市第九中学

  教学对象

  八年级

  科目

  物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材、学情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温度计是热现象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有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温度计不仅是初中物理学中学生们接触的第一测量仪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学好它并会用它对今后其它仪器的学习很有帮助,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并在生活、地理和化学学科中都具有基础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温度计”是学生物理上学习的第一个测量工具,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常见温度计,说出它的构造、量程和分度值。

  (2)通过使用制作温度计,说明温度计的原理。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4)了解温度计的有关知识,估计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使用制作的温度计,理解它的测温原理,体会放大和转换思想的应用。

  (2)经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过程,体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并能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摄氏温度的表示。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对学生而言,对温度进行探究学习,如果仅凭感性印象和传统的实验设备,很难对其整个变化过程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与探究实验结合应用,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深刻、系统的掌握知识,并让学生体系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实验用温度计、烧杯、凉水、热水、冰水、平板

  教师准备:自制温度计(小药瓶、红墨水、吸管制作)、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凉水、热水、等

  教学资源:投影仪、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提问、引导

  (3分钟)

  1、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

  2、提问:面对这样美丽的.风景,你想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

  3、指出学生提出的都属于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由此引入新课。

  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物理学习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究欲望。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分类、归纳。

  引导学生讨论。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介绍。

  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提问。

  总结归纳

  一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对温度的概念进行板书

  二、温度计

  1、让学生观察温度计。

  问: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有什么?

  2、给出实验器材:装有红色水的口服液瓶,细塑料吸管。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温度计。问:口服液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

  细塑料吸管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

  红色水相当于温度计的什么?

  3、利用自制温度计比较两杯水温度的高低。

  问:通过观察自制温度计的什么来判断水温的高低?

  得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问: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测出水的具体温度?

  与实验用温度计相比,自制温度计还缺少什么?

  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

  介绍量程和分度值。

  5、比较自己设计的温度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异同点,讨论自制温度计的改进方法。

  三、温度计的使用

  1、推送微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2、让学生利用实验用温度计测量凉水和热水的温度。并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那些事项。

  四、体温计

  学生阅读书上有关体温计的介绍。

  问: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用温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管的作用是什么?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

  五、全面回顾,总结质疑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可以是知识上的,也可以是方法上的,还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同时,在获得新的知识的同时,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六、布置作业

  完成一张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的表格。

  思考举例,并进行归纳。

  观察、讨论

  提取生活已有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思考

  思考、设计。

  学生实验并思考总结。

  观察,思考,记忆。

  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实验,讨论。

  阅读,总结,回答问题。

  观看,了解。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的常见温度值。

  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亲自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和温度计的了解。

  让学生享受设计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祥自己设计上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理解先进的科技,体会物理是“有用的”。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温度

  一、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读作: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

  二、温度计

  1、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2、正确使用

  ⑴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⑵正确放置温度计

  ⑶稳定后视线水平进行读数

  三、体温计

  1、特殊设计

  玻璃泡与直玻璃管通过很细的细管相连

  2、使用前注意事项

  必须把水银全部甩入玻璃泡中

  七、课后反思

  温度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6课《水和水蒸气》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第一部分,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第二部分,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第三部分“空气中的水”,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凝结,解释第5课“小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蒸发和凝结,本人安排两课时学习《水和水蒸气》,第一课时学习关于蒸发的内容,第二课时学习关于凝结的内容。本课教学是第一课时,学习“水到哪里去了”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两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现在三年级的学生基本是经过幼儿园的学习进入小学的,关于“水和水蒸气”,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活动中有了解过相关的内容。学生基本上有关于“蒸发”的生活经验。但三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学生上科学课,往往玩兴较大,科学探究意识、能力比较弱。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重点:

  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准备:

  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四、教学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谈话: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学生推测。

  3、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4、学生实验观察

  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5、提问: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6、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7、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讨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

  3、小组讨论一下(参考P55)。

  4、学生讨论后汇报

  5、实验: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6、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

  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7、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8、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三)空气中的水

  1、提问: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讨论后汇报

  3、演示: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4、提问:有什么发现吗?你能解释吗?

  5、学生交流、教师讲解。

  温度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2、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使用温度计测量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两杯温度相差不大的温水,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杯水的温度高低。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摸来判断。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样判断主观性较强,是否有更加准确的测量方法。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教师展示液体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结构,思考各结构的特点及其功能。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液体温度计的结构有液泡、玻璃管、刻度线,玻璃管中盛有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在测量时利用到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教师展示温度计的使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2)通过对测量过程的观察,你能总结出什么注意事项。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回答问题

  (1)温度计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要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接下来选取适当量程、适当种类的温度计,最后进行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温度计的液泡始终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但是没有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下端平齐。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展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哪些操作是错误的(错误1:液泡接触杯底;错误2:读数时视线是从上往下看的)。

  教师展示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几种常见的温度计,并简要介绍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同点。

  3、教师分发温度计和实验器材,做到每一个小组有一支温度计和一杯待测液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试着测量杯中液体的温度。学生将测量出来的.温度进行登记,将其记录在表格中,对比每次测量的数值,思考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教师总结学生的测量过程,并指出做的不规范的地方,环节三:巩固提高

  思考在读数的过程中,如果视线没有与液面平齐,分别会读大还是读小。

  俯视会读大,仰视会读小。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作业:回家后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分享(测量过程中注意安全)。

  温度教学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科学》新课程初中第一册第一章安排了四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教学,并顺理成章地对四个基本测量工具作了介绍。测量是《科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种测量工具又是《科学》学科多方面知识的结晶,让学生科学地使用这些测量工具,是教材赋予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第四节《温度的测量》,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集温度概念的初步认识、温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液体温度计的剖析以及其他多场合使用的温度计的介绍于一体,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进一步掌握常用温度计的使用,学会正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对照教材中四项基本测量内容,可发现有所侧重。如果说“使用天平”强调了操作步骤,那么“使用液体温度计”则在制作原理、基本结构方面作了较大的关注。因此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结构(包括刻度)的剖析,是本节的探索目标,处理好这部分内容,将直接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最终目标。

  二、学生分析及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上节“长度的测量”的学习,已经知道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刻度及长度测量值和体积测量值的一般读法,这对温度值的读取有利,可以也应该作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学生已经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长度测量的起始值;作为温度计,学生在小学常识课及其生活中虽然已经有所触及,但常用温度计的零刻度线却不是起始值而是个相对值,这对学生的认识来说,是个全新的问题。在这节课前,要求学生:

  1、上课自带一支体温计;

  2、观察家里的气温计和体温计的结构,发现并准备提出一些有关结构的`问题。

  三、教学思路:

  1、通过情景的再创设,在对物体温度的“感觉”中,让学生自行发现凭感觉对“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判断有时是不可靠的,从而有了对温度计的迫切需求,自然地进入新课。

  2、从学生现在的需求联想到人们早期的需求,出示并介绍温度计发展史中最早的温度计——伽利略气体温度计。从简叙其测量原理、使用,到指出其误差大、不方便,引出今日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同时为温度计的发展埋下逻辑之伏笔——随着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将产生更多种、更新颖的专用温度计,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科学》的价值观。

  3、让学生对自己手中的温度计再作最近距离的观察,去自主发现、提出、交流有关温度计结构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4、最后通过使用温度计及有关使用温度计的问题的练习、讨论,让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思维、辨析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得以升华。

  四、教学目的:

  1、知道温度的高低是表示物体实际的冷热程度。

  2、通过体验,能知道准确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

  3、能知道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及其刻度方法,了解常见液体温度计的种类,学会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4、了解一些其他温度计。

  5、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分析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面“科学探究”的教学打好前站。

  6、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让学生体验对物体(水)冷热程度的感觉并说出感触。

  第一步:请一个同学蒙上双眼,同时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浸入靠得很近的两杯冷水(10℃左右)和热水(50℃左右)中1分钟左右。

  教师:请该同学比较左右两手指所浸两杯水的冷热。

  学生:左边是冷水,右边是热水。

  教师:凭什么得出这结论?

  学生:凭手指的感觉。

  第二步:将两杯水混合成温水倒入第三只杯中,再叫蒙眼同学用左、右手的食指浸入这杯水中。(要让这位同学以为仍然是分别浸在两杯水中)

  教师:请该同学再比较左右两手指所浸“两杯水”的冷热。

  学生:左边是热水,右边是冷水。

  教师:凭什么得出这结论?

  学生:凭手指的感觉。

  温度教学设计 5

  一、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因此,“温度计”这一节课在本章的地位可见一斑。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力争做出一些努力,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净胜、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不断发展。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有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被困火焰山》,提问:视频中师徒四人到达火焰山之后,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热)接着追问他们为什么感到热?引出生活中有很多物理冷热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温度

  (二)自学

  学生自制体温计;观察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回顾长度测量的方法,自学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三)精讲

  1、温度

  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让学生举例哪些物体温度高,哪些物体温度低

  提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物理温度的高低的?(凭感觉)

  反问凭感觉是否可靠,用实验验证

  2、温度计

  感觉不可靠,用什么测量温度?引出温度计

  介绍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的由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展示自制温度计,了解自制温度计的结构原理

  观察实验室温度计结构,对比自制温度计

  3、摄氏温度

  介绍讲解摄氏度的规定原则、标准。

  练习读温度计读数

  让学生练习一些自然界中的温度的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

  回顾对比长度测量,直尺的使用,学习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动手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5、体温计

  与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提问: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

  因为体温计有一个缩口

  为什么用体温计之前要甩一下?

  为了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没有把学案和课堂有效的结合,给学生自学的时间相对较短,讲解的过场太长,缺少对一标准大气压的解释,体温计的使用没有讲解详细,温度计读数估读与不估读的问题解释的不够清楚,在实验前没有进行预实验,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实验过程不够流畅。

  温度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a)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b)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1、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温度教学设计 7

  活动目标:

  1、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喜欢与同伴一起参加制作活动。

  活动准备:温度计、制作温度计(见附)、记录表、笔。

  活动重点:温度计的作用与使用

  活动难点:

  活动过程:

  1、测量气温:

  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摄氏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自由讲诉了解气温的多种方法。

  认识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学习看刻度的方法,知道温度计上的数字表示温度,一格表示一摄氏度,温度改变时红色的小水银柱会产生变化。

  2、感受温度的变化: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直接感知阳光下和阴凉处不同的'温度。(用炎热、凉爽、温暖、冷冰冰等词来描述)

  幼儿记录温度的变化:将温度计分别至于阳光下和阴凉处进行测量,并对记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感知温度是会变化的。

  3、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温度计在阳光下和阴凉处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还有什么办法能使温度计发生变化?

  温度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掌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外面好冷啊!我早上看了天气预报,今天渭源的气温是零下8℃—零下3℃。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天气的习惯?你理解这个温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探究有关温度的知识。(板书课题:温度)

  二、探究新知,感受温度

  1.质疑。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播报气温,说明气温的单位:摄氏度(度),℃。

  2.探究记录方法。

  (1)写一写,画一画。

  这一天北京的温度是零下2℃--5℃,如果不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说明温度,你有什么办法表示这两个温度?

  (2)学生自主活动。

  (3)汇报展示。(实物投影)

  师:同学用这几种方式来表示北京气温,哪一种最直观、最简洁呢?

  (4)小结:我们通常用+5℃表示零上5℃,用-2℃表示零下2℃。(板书)

  (交代“+”读正号,“-”读负号)

  “+5℃”读作:零上5℃或5℃,“-2℃”读作:零下2℃。

  (5)练习读、写温度。

  三、认识温度计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温度的记录方法,你知道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吗?

  (2)认识温度计。

  ①温度计上都有什么?

  ②温度计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

  (3)观察,汇报。(零上温度、0、零下温度)

  (4)零刻度线上的温度就是零摄氏度。零摄氏度是不是没有温度?(出示课件)讲解“0℃”的规定。

  4.动手操作。

  (1)完成自己手中的温度计。

  (2)学生自主活动:在教材的温度计图上标出其他城市的气温。

  (3)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录各个城市的气温?

  师补充 ,在温度计上标注不用写“+”、“-”和 ℃。

  (4)探究温度的意义:通过标注组织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零上温度就是比0高几度,零下温度就是比0低几度)

  四、温度比较

  1.请学生独立完成84页的表格,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2.根据表中的温度说一说我们该怎么穿衣服?

  五、巩固练习

  1.(教材中课后第一题)

  师:刚才学了这么多有关温度的知识,看看大家会不会应用,大家看这两幅图,会比较吗?

  2.看图回答问题。(教材中课后第二题)

  3.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教材中课后第三题) 六、小结

  说说你在这节课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温度

  零上温度(5℃)

  0

  零下温度(-2℃)

  温度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是怎么样规定的。

  3、知道摄氏温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4、了解三种常用温度计的不同点。

  5、会从温度计上正确的读数。

  6、让学生通过比较三种常用温度计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7、通过学习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学会探究物理的方法。

  8、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摄氏温度的规定。

  2、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不同点。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完成图1-6的实验。

  (2)每个学生桌子上都放着的水各一杯,学生动手完成图1-7的实验。

  教师问:放入中间的那个杯子,两个手的感觉有没有不同?(—只手感到热、一只手感到冷),那么这杯水到底是冷还是热的呢?

  教师点拨:我们感觉到物体的冷或热的程度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温度。所以单凭我们的感觉去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我们要准确地判断出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温度计。

  二、实验室温度计

  1、摄氏温度:

  学生活动:观察桌子上的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2)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多少?

  (3)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分度值为)

  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我们通过观察来找出我们要学习温度计的什么方面的知识?

  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2、练习温度的读法(出示动画“物理温度计”)

  教师强调:“摄氏温度”的读法,并要求学生完成书中“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温度”的读法练习。

  3、学习温度计的读数:

  (1)学生观察温度计。

  (2)教师示范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3)学生练习。

  三、体温计

  让学生观察体温计的构造特点和实验室的温度计的不同之处。(提问1~2个学生)

  教师点拨归纳:通过插图来分析体温计和实验室的`温度计的不同之处(①有缩口;②测量范围35 ℃

  通过日常生活中你对体温计的观察,说说体温计使用时与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有什么的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可离开人体读数)。

  提问学生:测量前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用力甩几下?

  教师点拨:让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四、温度计的使用:(设计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归纳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设计安排:以同桌两个同学为单位测量烧杯中的水温,甲做、乙评分;乙做、甲评分,不对的要求能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对典型的错误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总结在测量温度时容易出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样更正?请得满分的同学给大家示范一下。

  学生整理归纳温度计使用的注意问题,教师规范和强调温度计的使用规则(通过图示说明):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2、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了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通过实验了解了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并掌握了实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

  3、温度计的原理。

  4、体温计的使用及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

  5、练习用实验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8页作业第1 、 2 、 3题。

  课后在家中练习体温计的使用及读数。

  温度教学设计 10

  一、活动目标

  1、对情绪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人的情绪会变化,会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情绪。

  2、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好处。

  二、活动准备

  1、气温温度计一个、PPT课件。

  2、脸谱图:高兴、伤心。

  3、可调式情绪温度计若干。

  4、磁带:《快乐舞》、《肖邦葬礼进行曲》音乐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提问:“气温的变化用什么表示?”教师出示气温温度计,让幼儿知道气温的变化可以用温度计来表示。

  2、认识情绪,知道人的情绪也会变化。

  (1)请幼儿分别欣赏《快乐舞》和《肖邦葬礼进行曲》的音乐,感受自己的情绪的变化。

  (2)出示不同的情绪脸谱并认识:高兴、伤心,让幼儿说说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情绪。

  (3)认识情绪温度计:知道情绪同气温一样会变化,可以用情绪温度计来记录自己的'情绪。

  ①幼儿操作自己的情绪温度计,并同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情绪。

  ②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情绪温度计给大家看,猜一猜他的情绪是怎样?使幼儿懂得情绪温度计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情绪,也可以了解别人现在的情绪。

  3、通过故事,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1)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什么样的情绪最让人舒服,对身体最有益。

  (2)讲故事《小兔过生日》,让幼儿懂得过分高兴和过分伤心对身体不利,最让人舒服、最利于健康的情绪就是“高兴”。

  鼓励幼儿平时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天天都有“高兴、开心”的情绪,这样本另会学得更好,身体会更健康。

【温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04-11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06-20

《温度和温度计》物理教学设计07-20

《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设计10-28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5篇04-11

《测量物体的温度》教学设计范文07-20

《温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12-14

《温度》北师大版教学设计06-08

温度教案设计05-13

温度与温度计的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