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2022-07-08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的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7、8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一)师生互动说口诀。

  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二)生生合作用口诀。(课件出示)

  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6=48

  7×7=()8×8=()

  2、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1)学生讨论方法:用除法列式。

  (2)学生汇报想法:用“三四十二”的口诀计算。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梳理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情境展开

  (一)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欢乐的节日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1)做了一些小旗要挂在教室里。

  (2)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学生讨论发现的数学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做了多少面旗子?它们是怎样挂的呢?

  (2)星星每组分几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建构方法

  (一)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8行旗子,每行7面。

  2、学生回答:怎样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旗子?

  (1)算一算:学生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旗子。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也就是用了哪句口诀。

  3、改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境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

  (1)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据除法意义,引导学生列式。(56÷8)

  (3)说一说:怎样求商,汇报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

  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1)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各自想法。

  4、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1)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

  (2)提炼: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可以解决这两道除法计算。

  (二)自主解决分星星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我们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2、独立完成。

  3、学生列式计算:49÷7=7

  4、学生比较小结: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5、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独立探究。】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础应用。

  1、计算。

  以学生独立计算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2题。

  2、开火车。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说答案,并说说所用的口诀。

  (二)游戏提升。

  1、送小鸟回家。

  卡片分房子和小鸟两类,房子卡片上有4、5、6、7、8等数字,小鸟卡片有算式,让学生算好商后走到相应的房子旁边。

  2、拓展延伸。

  剩下7号和8号房子没有小鸟飞进去,哪些小鸟能住进来?请分别说出商是7和8的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游戏中理解。巩固求商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2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

  (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 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3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第42页内容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学习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自学指导: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响亮,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五 、 后教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一说。

  七、当堂训练

  必做题:1、

  ÷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表示( )里面有( )

  每份是( )。 个( )。

  2、 63÷7= 56÷8= 72÷9=

  口诀: 口诀: 口诀:

  2、一根28米

  长的绳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3、一本书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页,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选做题:小明和8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72元,一张门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课本P43页第4题。

  九、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练习九第6、8、9题。

  选做题:课本练习九第5、7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目标分析:

  学生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懂得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

  (一)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

  (二)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直观形象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旨在把两种模型:一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二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复习做好铺垫,凸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了解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中有哪些物品,物品下面的数据是什么意思?你还有什么发现?(小汽车的价钱没有给出)

  3.交流获取信息:一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

  4.明确所求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二)分析问题,探究方法。

  1.选择信息,引发思考。

  (1)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必须知道什么信息?(一个地球仪8元)

  (2)怎样解答?请你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1)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56根小棒表示56元钱,8根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摆摆看,可以买几个?

  (2)画一画。

  在纸上画56个圆圈表示56元钱,8个一组,看看能圈几组?

  3.分析问题,领悟解法。

  (1)想一想。

  求56元可以买8元一个的地球仪,能买几个?也就是求什么?(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2)列一列。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尝试列式:56÷8=7(个)。

  (三)回顾检验,建构模型。

  1.检验结果。

  (1)教师质疑:现在求出可以买7个地球仪,怎样知道是否正确?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检验:一个地球仪8元,7×8=56(元)

  2.整理过程。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用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

  3.点明课题。

  (四)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教材第42页“想一想”。

  (1)自主分析信息和问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2)学生列式并汇报想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根据例3情境图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预设:

  (1)30元能买几个玩具熊?

  (2)36元能买几个皮球?

  (3)买4个玩具熊要花多少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形象地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想一想”的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一)基础乐园。

  1.教材第43页第2题和第3题。学生列式、验证,并汇报用哪句口诀。

  2.改变条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电影院搞优惠促销,42元能买7张票,每张电影票多少元?

  (2)一根28米的绳子,如果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综合应用。(课件出示)

  一个手指滑板6元,刘明带的钱正好能买4个。如果他想用这些钱正好买3枝同样的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不仅让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乘除法知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到了,柳树醒了,各种鲜花盛开,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生①:1/5 生②:2/4 生③:3/3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做一做”第2题。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片枫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 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

  四、归纳总结,回味平均分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 均 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较熟练地掌握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

  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练习

  24÷3= 8÷4= 10÷2= 27÷3= 18÷6=

  12÷2= 15÷5= 36÷6= 20÷4= 30÷5=

  2、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 )七二十八 ( )九五十四 ( )八五十六

  ( )八四十 ( )八二十四 ( )九七十二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32÷4= 想四( )三十二

  二、新课

  谈话引入: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阳光小学的同学们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

  三、解决问题,掌握求商方法

  (1)每行挂几面?

  观察例1主题图,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56÷8)

  你是怎样想出商的?(除数是8,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

  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怎样解答?(56÷7=8)

  比较56÷8=7 56÷7=8,你有什么发现?

  (商和除数交换了位置,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求商)

  (2)每组几颗星星?

  出示主题图中第二组的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做了49颗五角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颗?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49÷7=7,除数是7,想7的口诀七七四十九,商是7)

  (3)能摆几行?

  出示主题图中第三组的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同学们独立解决这个问题。(27÷9=3,除数是9,想9的口诀三九二十七,商是3. )

  (4)小结,揭题

  1、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2、用到了7、8、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试一试

  课本39页做一做第一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回忆计算过程,大家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熟练掌握

  1、帮小猴子摘桃

  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各组出9名同学,一人一题,直接写出得数,哪组算的又对又快,这组就可以帮小猴先摘到桃。

  两组学生比赛,算完核对结果。

  2、小鸟回家

  依据小鸟口中的算式卡片,用打手势的方法判断,比如21÷7=3,这只小鸟住3号房子,你们就打3的手势。

  3、3、4、5、6题做书上,集体订正。

  四、学生谈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用7、8、9的口诀求商

  56÷8=7 56÷7=8

  (七)八五十六 七(八)五十六

  49÷7=7 27÷9=3

  (七)四十九 (三)九二十七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8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提问:1、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2、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4、教师出示课件题目,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

  (1).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2).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小结: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三、运用口诀,巩固练习

  1、做一做。

  7÷7=32÷8=48÷8=56÷7=64÷8=21÷7=49÷7=40÷8=2、算一算。

  5×()=35 6×( )=42 49÷7=( )

  32÷8=( ) 24÷8=( ) 6×( )=42

  3、拔河比赛(出示图)。

  (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猜一猜。

  2014年2月有28天,合()个星期。

  四、布置作业。

  1、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2、第40页练习八,第3题。

  五、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教学反思:

  为了达到此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时没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学,而是根据本班情况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篇10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知识回顾。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想一想,关于“除法”,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除法?”[“平均分”、“包含除”、“等分除”]

  生2:我知道了“怎样算除法?”[用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3:我还学会了用除法解决问题(“除法有什么用?”)。 [分东西的的问题、“购物问题”。]

  活动2【活动】二、整理除法算式

  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都写了除法算式,今天,咱们来玩儿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送卡片回家”(课件)。每个同学桌子上有2张口算卡片,现在翻开,看一看,想一想,按我们在写算式时找到的整理除法算式的顺序,你手上的卡片应该回到哪个位置呢?

  (一)这么多卡片,得按一定的顺序来。

  听口令:请“得数是1”的卡片过来排队,准备回家!(板书:“得数(商)”)

  1、同学们帮他们看一看,这些卡片“得数都是1”吗?

  2、请你们按“除数”从小到大站成一排,现在把卡片贴在白板上就可以回座位了。

  3、刚才这些同学真能干,已经把“得数是1”的卡片又对又快地送回了家。同学们观察一下:“得数是1”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都是1。)

  (二)第二道口令:请“除数是2”的卡片过来排队,准备回家!(板书:“除数是2”)

  1、同学们帮他们看一看,这些卡片“除数都是2”吗?

  2、请你们按顺序站成一排。问:你们是按什么顺序站的?(“被除数”从小到大,“得数”从小到大)

  把这些卡片贴在什么位置?(第二列)

  现在把卡片贴在白板上就迅速回座位。

  3、观察:(1)“被除数”从小到大也就是“得数”从小到大;(2)“除数是2”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都要用几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同学们,谁想来发布第三道口令?

  那你要负责检查,大家是不是按你的口令来的啊?

  (四)咱们一起,“喊”第3列的卡片回家,好不好?

  “喊”完之后,说一说,这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吗?[“除数都是3,但是随着被除数越来越大,它的商也越来越大。”]

  (五)接下来要请“除数是4”的卡片回家,注意:这一次谁先来谁就先贴!

  “它的前面也没有来,后面也没有来,你怎么就把卡片放在这里呢?”

  师:“猜想一下,这一横排后面还有几个没来的,它们的商估计会是几呢?”(也是N)。

  (六)“现在我要你们去拿‘5’了,你们先想好啊!先把卡片放在手里准备啊!你们先想好顺序啊!我可不说了,就看你们行动!”……

  活动3【练习】三、练习

  (一)“找朋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咱们已经把所有的算式卡片都送回了家。接下来,咱们再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拿起“28÷7”,你能找到它的好朋友吗?说说你是按什么来找的?(按得数;按商;按所用的乘法口诀))

  师:被除数、除数都不相同,从数字上是看不出来它们是好朋友呀,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呢?(商相同。)“原来,在商相同的时候,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同时在变化的。”

  (二)“排排队”(P46第2题)

  54÷9;18÷6;40÷8;45÷5;63÷9;56÷7;36÷9。

  (选取上面7张卡片)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写在自学本上。

  (三)“讲故事”(编应用题)

  你知道吗?这里这么多除法算式,其中每道除法算式都在讲述着一些数学故事。同学们,你能从中选一个算式,用它来讲一个除法小故事吗?

  你想用哪个算式讲故事?(拿出来)开始吧--(板书)

  这位同学讲的除法故事好不好?(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想讲?

  不过这次老师要加条件了,还是用这个算式,还是讲(分苹果),谁能再讲一个不一样的除法故事?(平均分和包含除)

  活动4【作业】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所学的除法算式进行了整理。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发现乘法和除法真是关系密切!”

  生2:“我会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了。”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相关文章: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07-26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09-14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7课时)09-01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07-28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09-18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06-17

第2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01-26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04-08

《表内除法 》的教学设计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