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

2021-07-20 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图形。

  2、培养幼儿观察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图形。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

  2、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图形宝宝(各一个)

  3、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图形“饼干”(各几个)

  4、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图形图片许多供幼儿串图形项链、线和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通过一个小故事,导入活动

  师: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幼:想……

  师:那你们可要听仔细哦,待会儿我还要考考你们呢。

  二、图形,给图形宝宝喂饼干

  1、图形宝宝肚子饿了,我们给它喂“饼干”吃。

  (1)观察“饼干”的形状,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2)教师手持图形,找出与图形宝宝相应的“饼干”。

  (3)检查是不是图形宝宝都喜欢吃的“饼干”。

  (4)请幼儿帮图形宝宝找“饼干”。

  三、串项链图形

  1、给图形宝宝做礼物——项链,教师示范。

  今天图形宝宝玩得很开心,现在他们要走了,我们给他们做一条好看的图形项链送给他们,好不好?

  2、幼儿串项链

  3、幼儿相互说一说,比一比,我的项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送给哪个图形宝宝?

  幼儿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到5的数字

  2、小圆片、小正方体、数字卡、铅笔、多媒体课件、白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1、教师: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小金鱼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条,好吗?

  2、播放课件

  鱼缸里有四只小鱼游来游去的玩耍,一会儿又放了一只小鱼。

  3、提问:现在有几条鱼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里面有4条鱼)

  教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

  (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

  2、教学认识“5”

  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

  提问: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

  3、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

  (让幼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

  4、认识5的组成数出下列每组图形中物体的数量。

  5、找一找

  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

  三、我是小画家

  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

  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

  四、游戏活动:(站圆圈)

  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幼儿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3

  一、活动内容:

  《大和小》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描述物体,初步体验大小的相对性。

  2、能排除颜色干扰,按物体大小分类,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三、活动重点:

  能用“大”或“小”来描述物体,初步体验大小的相对性。

  四、活动难点:

  能排除颜色干扰,按物体大小分类。

  五、活动准备:

  1、大、小熊、大、小椅子各一个,水果卡片若干。

  2、课件。

  六、活动过程

  1、感知大和小。

  (1)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感知大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熊。

  老师:“宝宝,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看,谁来了?”老师:它们一样大吗?幼儿:不一样大。

  老师:“比比看,哪只大,哪只小?”(教师比划)幼儿:一只大,一只小,幼儿:这只大,那只小。

  (2)引导幼儿分别向大熊、小熊问好。

  老师:“宝宝,向大熊问好!”鼓励个别幼儿亲亲大熊或跟大熊握手。幼儿:大熊你好!

  老师:“你会向小熊问好吗?”幼儿:小熊你好!

  老师:“客人来了,要请客人坐,这儿有两张椅子,比一比,一样大吗?”幼儿:不一样大,一张大,一张小。

  老师:大的给谁坐,小的给谁坐合适呢?幼儿:大椅子给大熊,小椅子给小熊。

  教师请个别幼儿将熊分别送到相应的椅子上。

  2、按大小分类。

  “熊宝宝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礼物,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师幼共同认识熊宝宝送给大家的水果。老师做神秘状,咦,谁在哭?哦,原来它们觉得挤,请宝宝们想办法帮帮他们,引导幼儿把他们分开,大水果放在打篮子里,小水果要放在小篮子里,然后请幼儿来试试,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3、游戏:气球变变变

  “今天老师也收到了熊宝宝的礼物呢,看,是什么?”出示气球,“这是什么颜色的气球?”(红气球)

  “怎样使它变大呢?”引发思考。幼儿:吹气。幼儿:打气小朋友给老师加油将气球变大。

  “小气球变得怎样了?”幼儿:变大了。

  “那要让气球变小,该怎么办呢?”幼儿:放气

  教师操作,慢慢将气球中的气放掉。

  “仔细听听有什么声音?”幼儿:呲呲的声音。

  4、活动结束

  师生共同去户外游戏,手拉手围成圆作气球状,听口令变大变小。大家一起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

  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鸡、小狗、小猫的教具。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形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2、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①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正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②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③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④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⑤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①教师用魔法棒“变”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②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学生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变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他们是什么动物呀?

  幼:……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在哭,我们来问问它们怎么了。”

  “小鸡、小狗、小猫,你们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学生)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学生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帮小狗找到家了。小鸡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鸡也找到家了,小猫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圆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猫找到家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鸭子、小猫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3、结束部分:让学生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图形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5

  一、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年龄段幼儿具有活泼好奇、模范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为了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特设计本节课。让幼儿自己动手,边玩边学,掌握“配对”的游戏。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3、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

  4、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5、通过自己动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自己动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熊一家”“大象运木头”“方方的搭”。

  2、学具准备:“大象运木头”;“方方的塔”。

  3、《操作册》第1册第10页。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一家”导入。

  今天小熊一家人又要来我们小二班了,我们来看一看。(熊爸爸、熊妈妈、熊哥哥、熊姐姐、熊宝宝)

  2、集体活动。

  (1)演示教具“大象运木头”

  今天小熊家要造房子,可是盖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头,(在黑板上出示木头随意排列),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大象一家人来帮忙了。(出示大象并按大到小排列)

  教师扮演最大的象爸爸:这么多的木头,我应该运哪一捆呢?

  幼儿:象爸爸应该运最大的木头。教师将最大的木头放在象爸爸下面。

  教师:象宝宝应该运哪一捆木头呢?

  幼儿:象宝宝应该运最小的木头。教师将最小的木头放在象宝宝下面。教师分别找到给其它象找到对应的木头,再将木头一一对应摆放在大象的下方。

  (2)利用学具“方方的塔”进行大象与塔的一一对应。小熊的房子盖好了,小熊一家要住到新房子里去啦!(教师出示方方的塔),这些房子一样大吗?请你们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房子,好吗?熊爸爸应该住哪个房子呢?(最大的)

  依次给小熊一家找到对应的房子。

  教师小结:大小不同的小熊分别住在合适的房子里。

  3、幼儿操作。

  大象一家给他们盖好了新房子,小熊他们真高兴呀,他们决定回去也要盖一座新房子让自己住。请你们帮忙和大象一起盖一座漂亮的房子,好吗?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物体对应的关系,并将学具收拾好。我们帮大象盖好了新房子,大象真高兴呀,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

  5、活动延伸。

  有几个小动物找不到它们的新家了,请你们来找一找他们的家在哪里?用笔将小动物和他们的家连起来。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

  优点: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缺点:配对游戏没有很好的展开,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还欠缺。在下一节课的巩固练习中,让幼儿多玩一会游戏,多说一些有关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的例子。

【幼儿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1.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2.幼儿园数学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3.数学《比的意义》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4.初一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5.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

6.《数学与文化》优秀教学设计

7.数学《轴对称》优秀教学设计

8.初三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优秀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