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课文配有二幅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动的场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节这一天,晋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场景。这二幅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设计理念]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设计将从问题入手。只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春秋战国的地图等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时注意的事项)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此时学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浅的、单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却不知如何准确回答的)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①组织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情预设:或用在书上分段标画的方法;(参考教参253页)或通过示意图来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读书看插图,提示重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清明节的由来”的问题并用示意图表示。(可以指导学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号字与前面画横线的词语组成一个问题,以便提示学生深入思考)
清明节的由来怎样来的百姓纪念的习俗沿袭而来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二者之间的联系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于柳下为什么报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为什么流亡时,割肉奉君,愿主公常清明
③各组代表展示并介绍探究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渴望了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四、引进课件,补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义。
①出示春秋战国的地图,简介当时各国征战的历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晋文公的资料,讲述晋文公统一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晋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国君时治国的二大策略,认清晋文公使中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动机。
五、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明”的内涵。(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写字。
1注意易错的字,要写正确。
①“肺”字的笔顺。共8笔,最后一笔是竖,它穿过横、横折钩,一通到底,且直且长。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点。
③“臣”字中间不是“口”。
2、把字写好看。
①“邦”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结构的字,要写紧凑,不可过长。
③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两边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宽。
3、学生书写练习。;
二、小组交流。
1、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同学们交流。
三、读“学习链接”,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清明节的第二种说法。
四、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五、美读课文,填写词语花篮。
六、布置作业
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小学语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2
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重耳。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后来,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课文配有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动的场景;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本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讨论、质疑、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感悟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血书的含意。体会介子推的崇高精神、思想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词,读通文章。
2、默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
3、指名读文,理清思路,初步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4、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小结故事环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真是让人黯然销魂啊!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感人肺腑的传说《清明节的由来》(板书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生:清明节这天人们要去给去世的亲友或伟人祭祀扫墓。有的还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生:清明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定下的节日。
师:是的,(板书)
生: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还定下了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生活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生:关于清明节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
二、说一说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生答……
三、讨论: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个话题:介子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出示讨论题)
1)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边默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介子推语言、行为的句子。在你所划的句子旁写上你的理解。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是一段话。
2)在小组内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一下。(提醒学生练习用:我认为介子推是个________样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进行点播。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地看到各小组讨论的非常热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理解和感受吗?
1、割肉奉君
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因为他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能够割下腿上的肉煮成汤,送给重耳喝。
师小结:是啊!重耳在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原来跟随他一道出奔的大臣,大多都离开了他。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就是介子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他忍痛割肉的情节。
(齐读……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的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介子推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理由是他不怕疼痛,敢割下自己腿上的肉。
2、劝谏话语
师:好的,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不求报答的人。理由是,介子推自己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大屏幕出示介子推与晋文公的对话)
师:嗯,你从介子推的语言里,体会到他的精神品质。(板书:语言)
师:介子推是怎样来说这句话的?
生:语重心长的说。
师:现在你们就是介子推,老师就是重耳,谁能语重心长的对重耳说?
生1:……
师: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了介子推这句话,深刻有力啊。
生2:……
师:你的读,让我感受到了他话语里的情意深长啊。
师:老师也想学着你们读一读。行吗?(范读)
生模仿老师齐读
师:谁来说说你对语重心长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语重心长就是指话语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师:你很会听老师讲课。从老师评价刚才两位同学的话语中理解了这个词语,真会学习。同学们,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副标题:倾听)
师:介子推为什么要语重心长的说?这说明了什么呢?谁能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爱国的人。他希望晋文公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个贤明的国君,能治理好国家,让国家强大起来。他心里还有他的国家。
师:同学们请继续交流你对介子推的感受。
3、不愿做官,一一回绝(4段):
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人,理由是“晋文公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都一一回绝……躲到山里去了”
师:你善于用眼睛和思维去发现书中的关键词,同学们,认真品读课文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副标题:品读)
师:还有哪个同学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个不计回报的人。理由是晋文公为了报恩,所以想封他做个大官,而介子推不愿意做官,不肯接受报答。都一一回绝了。
师:是的,介子推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计回报的人啊(板书:行动)
4、放火烧山,发现血书
师:面对这样一个介子推,晋文公没有放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生:没有。(生读课文相关段落)
师:让我们继续来交流你的感受。
生:介子推是一个有骨气的人。理由是,他割肉煮汤给晋文公,没有计较自己的得失,而且当时他自己还说了,他不求报答,而后来他宁肯被烧死在山里,也不愿意下山做官。
师:还有哪个同学想来说说?
5:爱国忠君的人:
生:介子推留下的血书,让我觉得他是一个赤胆忠心的人。因为他一心为了为了国君和国家。
师:你能读出他的赤胆忠心吗?请读。(出示血书)
生读。
生:我觉得介子推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理由是,介子推留下的血书中,说: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讲他自己割肉是希望主公治理好国家,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
(多媒体出示: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师: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这句话是表明了介子推有一个心愿,希望晋文公治理好国家,做一位清明的国君。
师:不论是从与晋文公的对话中,还是临死之际留下的血书,都表明的介子推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他的主公(学生老师一起说: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啊!)
师:这就是不求报答的介子推,读……
这就是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再读……
这就是忠君爱国的介子推,让我们一起读(师生一起)……
(过渡)师:同学们,课文只节选了介子推血书中最能表达他意愿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走进介子推那封完整的血书。(出示完整血书。)
四、探究题
师:介子推血书中的字里行间都寄托着对晋文公的期望,他期望晋文公能勤政清明啊!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他勤政清明,在他治理下国家井井有条。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联系上下文内容想一想,介子推的血书对晋文公的勤政清明,有怎样的作用?请大家再次认真品味文章,静静的思考。
生答: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这封血书时刻提醒着晋文公要多想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师:是的,鞭策的作用,鼓励的作用。仅仅只是这些字词就鼓励他鞭策他吗?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鼓励他鞭策他?
生:是精神力量鼓舞着他。
师:请说具体些
生:忠君爱国
生: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生:不求报答
师小结: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不求报答、忠君爱国的精神感动着晋文公,鞭策着晋文公,激励着晋文公!
师:晋文公将血书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什么是“座右铭”?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座右铭就是鞭策鼓励自己的话语或格言。
师:你理解的非常准确。同学们有座右铭吗?让我们畅谈一下自己的座右铭吧
五、写作方法指导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一共写了介子推的哪几件事情?
生答……(3件)割肉奉君;回绝做官、退隐山里;血书劝谏
师:通过这几件事情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忠君爱国、不求报答、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对人物进行描写,也可以像本文采用几事写人法,通过语言、行为或者内心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种透过事情体现人物品质或选取事件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也是今后我们所要学习的。
六、师总结
师:同学们,我相信从今天开始,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不求报答、忠君爱国的精神会让我们牢记心间,他那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啊!这样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这种伟大的力量熔铸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华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奋力前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将“清明节的由来”这个感人的传说讲给家人听,和爸爸妈妈一起感受和学习介子推的崇高精神品质。
八、板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
介子推
语言
行为
【小学语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