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2021-04-30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积累本课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感受海滨仲夏的美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在《春》这篇课文里,我们领略过春天的美丽。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仲夏时节海滨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将被海滨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书课题、作者。

  1.解题:

  海滨(地点);仲夏(季节);夜(具体时间)。

  2.简介作者:

  峻青(1922~),现代作家。原名孙峻卿,山东海阳县人。出身贫苦,只上过几年学。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文艺创作。他1940年参加革命,1944年后任胶东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随军记者。艰苦的敌后生活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解放后,他留在中南局新闻机关工作。

  峻青的散文,向来以充满时代感和革命性著称,以清新、永的风格而传诵不衰。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如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等,都以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朴实隽永的笔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写作背景简介:

  1962年,是全国人民执行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迅速扭转三年困难时期严重局面的一年。这年春天,作者回到家乡山东省海阳县,并住了一段时间,看到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丝毫没有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他们以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亲身感受到胶东半岛革命根据地人民战胜三年困难的革命精神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要把我的乡亲们的英勇斗争和我的故乡的崭新面貌,用文学的形式迅速地反映出来,让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得到鼓舞,受到教育,而这,我觉得再没有比散文和报告文学更合适的了”。(《秋色赋?后记》)

  3.课文介绍:

  《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指导自读。

  1.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燃烧、火焰、肃穆、软绵绵、吹拂、炙晒、点缀、休憩、局面、绯红、苍穹、皎洁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滨仲夏夜的?

  按时间顺序写的。

  3.散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节):写海滨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3节):写“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4~8节):写月下沙滩。

  三、小结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作者在这一部分中描绘了哪两幅图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

  (这一段按“夕阳落山”、“夜色加浓”的时间顺序推进,以苍穹和大海为背景,抓住海滨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绘了两幅图景)

  2.这一段写了海滨仲夏夜的几种“光”?(霞光、灯光、星光)

  3.海滨仲夏夜的霞光、启明星和灯光各有什么特点?

  4.相机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

  “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比喻)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中的明灯。”(比喻)

  “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片灯光……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二)学习第二部分

  自由朗读,思考:走在幽美夜色的海滩上,作者有哪些感受?画出相关句子。

  (触觉、听觉、嗅觉及心里感受。)

  (三)品读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作者的描绘重点是海滨仲夏夜的“景”还是“人”?

  (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夜的生活美。)

  2.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从田里割麦于归来的人们……

  这些英雄的人们……

  3.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休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月下海滨的人们“休憩”情境?(声、影)

  5.相机理解重点句子。

  三、小结

  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沙滩上乘凉人们的众多和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

  四、学生讨论本文写作特点

  1.抓住特征,有层次地描写景物。(动态)

  2.贴切的比喻和形容词的运用。

  板书设计

  尽情说笑、休憩

  人们:生活美

  议论年景、笑声

  作业布置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 工整地书写。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 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赞美之情。

  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 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 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 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 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 准备配乐朗诵; 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作者、 海滨、 仲夏夜的资料。

  课时 1~2课时

  教法 三疑三探

  学法 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 蔚蓝的波涛, 金色的沙滩, 雪白的浪花, 翱翔的海鸥, 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 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著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3分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仲”是什么意思?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海滨仲夏夜是什么样的画面?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5 分钟)

  自探提示: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3、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 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理解字义、 词义)

  2、检查: 出示全文生字, 开火车读、 赛读。

  3、分组读课文, 注意正音。

  4、读了课文, 你对海滨仲夏夜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

  (二)再读课文, 粗探课文结构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课文结构。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 指导学生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 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1、第一组画面( 1~3 段):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

  2、第二组画面( 4~1 0段): 描绘了海滨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滨沙滩上休憩、 谈笑的人们。

  小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者观察点的不断移动, 所见的景物也在不断地变化。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景物是美好的, 在美妙的景物中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 他们自在、舒畅。

  (三)研读课文, 感受海滨之美

  1、提问: 1~3 段, 对海滨夏夜景色的描写, 作者以哪些景物为主要观察对象?( 相机板书: 霞光 启明星 灯光

  2、作者对这三个景物进行描写时, 运用了三个美妙的比喻句, 请你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并摘抄在笔记本上。

  3、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这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全班交流。

  提示: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请从 4~1 0 段再找几个比喻句, 摘抄在笔记本上, 并做简要分析。

  思考: 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点拨: 作者从描绘海滨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进入到描绘海滨仲夏夜的生活美。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本文的感受, 以《 家乡夜色美》 为题目, 把家乡的美丽夜景介绍给大家, 注意要多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句。

  板书设计

  霞光 灯光 星光

  自然美

  海滨仲夏夜 沙滩 月亮

  人们:说笑 休憩 生活美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变化写景的手法

  2、体会贴切的比喻对表现景物的作用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著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下大海夏夜美景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读之前,请学生思考:如果让你也做一个电视编导,将本文编排成一部电视专题片的话,你将拍摄哪些主要的镜头?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如果让你也做一个电视编导,将本文编排成一部电视专题片的话,你将拍摄哪些主要的镜头?(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明确:首先应该拍摄一个大夜景,拍一下"海滨"幽美的夜色。准备拍摄三个镜头:

  ⑴摄制的第一个镜头的主要景色应是霞光,霞光是以燃烧的样子呈现在画面上的。

  ⑵接下来的第二个镜头的主要景色应是主要景物是启明星,启明星是以明灯的样子呈现在画面上的。

  ⑶摄制的第三个镜头的主要景色应是灯火,灯火是以星斗的样子呈现在画面上的。

  其次,拍摄完幽美的夜色后,下面我们的摄影镜头再拍人物。可是,我们作为摄影师又有些为难了,因为有些东西是摄影机难以拍摄的。(师生讨论,那些东西难以拍摄,怎么办?)那就需要我们加“画外音”了。(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画外音”)这样以来,作者笔下的景物和作者的感情就完全统一在下面的几幅画面中了。

  最后,我们再拍"月色"。我们应该用镜头表现月光下的灯光像流动的珍珠,满月像光辉四射的银盘,银波像一片鱼鳞似的。

  2、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怎样给电视专题片配音?(由此而体会文章的情调。朗读)

  明确:用轻松舒缓的音乐伴奏,用轻松舒缓的充满幸福感情的语调来读文章。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并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所使用的比喻。

  3、摄影讲究、镜头切换、闪回和特写、全景和广角式等技法。那么,你从摄影师的角度分析你在拍摄《海滨仲夏夜》中运用的不同技法,考虑一下,摄影技法对我们平时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明确:从不同角度写景,才有真实感。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本文的感受,以《光远夜色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注意多用一些比喻句来写。下节课集中展示。

  『板书设计』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2.海滨仲夏夜 教案教学设计

3.海滨仲夏夜 教案教学设计

4.海滨仲夏夜 教案教学设计

5.《海滨仲夏夜》的教学设计

6.课文《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7.《海滨仲夏夜》优秀教学设计

8.《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范文

上一篇:《金色花》教学设计 下一篇:《伶官传序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