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设计

2021-04-02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凡卡》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只有一个亲人;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莫斯科不是穷人的;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板书设计:

  凡卡

  写信前:怕

  信文:挨打挨饿遭捉弄没法睡

  写信中:{联想:亲爱的爷爷美丽的家乡砍树时的快乐

  甜蜜的希望——梦

  写信后:{悲惨的命运——现实

  《凡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儿童遭受的苦难,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探索质疑,以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主学文,探索感悟,抓住重点体会凡卡生活悲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说给大家听一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自由谈论,结合学生语言表情引导他们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幸福。然后借机导入,有一个九岁小男孩却生活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他叫凡卡。

  板书课题:

  凡卡

  三、回顾学习方式,主动探索

  1、回顾一篇课文的自学方式:

  学生可能提到如下方式:

  ⑴从题目入手,写了哪些人和事;

  ⑵查阅资料的方法;

  ⑶按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学文;

  ⑷边读边思边批注学文;

  ⑸质疑问难,讨论研究的方式学习;

  ⑹列提纲,设计板书的方法学文;

  ⑺分角色表演理解课文;

  ⑻通过重点语句抓住人物特点学文等等。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读中探索感悟。

  3、读书交流:

  自己用什么方式学习的,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问,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⑴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到村子里去。

  ⑵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

  ⑶梦醒后会怎样……

  四、合作学习,探索交流

  1、小组学习:

  学生按学习方式自成小组,再读感悟,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感受,合作学习解疑答惑。

  2、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交流后每小组推荐一人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随机抓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

  ⑴凡卡信中的内容: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八、十、十五自然段。尤其是第八自然段,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凡卡写信过程穿插的两次回忆,一次是爷爷守夜和乡村美丽夜景。另一次是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体会凡卡的感受。

  ⑶借机出示课件:凡卡受苦和与爷爷一起生活的情景。朗读对比感悟,凡卡要爷爷带他回乡村的原因以及这些内容在表达上的作用。

  3、品读欣赏,内容延伸:

  ⑴以凡卡身份读信,体会凡卡当时的痛苦。

  ⑵表演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⑶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朗读,再次体会文章。

  ⑷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写法,总结积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教学过程〗

  一、总结积累,领悟写法

  1、自由朗读课文,学了课文,你积累了什么?全班互相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到,积累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断,比如,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景的、抒发情感的。学到了文章表现形式和顺序。文章的表达方法……)

  2、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小组合作探讨课后第3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领悟总结本文表达上的两个特点。着重体会第二个特点:对比的手法,增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领悟,举出具体的语句、段落,在读中体会展开讨论,明确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二、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引导学生采用对比手法进行再创作。写周围的人、事、物、学校、家乡、祖国或自己。突出善、恶、美、丑,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意识和责任感。

  2、根据学生谈论的内容,把自己想到的写出来。

  《凡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在初步理清小说线索的基础上体会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引导学生感悟珍惜现今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叙述脉络来体会感受小凡卡命运的悲剧,从而引起对穷苦人民同情的共鸣。

  【教学难点】感悟并珍惜现今的幸福家庭生活。

  【课前准备】

  1、提前预习,扫清课文的文字障碍。

  说明:文章生字较多,对于预初学生有必要在自查字典的基础上共同学习。

  2、查找、了解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对小凡卡的同情和可怜,对老板及老板娘的憎恨。)

  二、切入

  1、小凡卡之所以值得大家同情是缘于他悲惨的命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展现他命运的悲惨性呢?

  引导学生首先抓住小说的主线──信的内容来理解人物的悲剧。

  2、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并仔细体会一下其中哪一点最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第8段,采用齐读的形式来体会这一段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段中小凡卡遭受了那些折磨?

  生依据文本交流,师拨。体会小凡卡所遭受的挨打、挨饿、挨冻这些非人折磨,其中“挨打”作为感悟重点,紧扣“揪、拖、揍、戳”等一系列动词,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引起内心的震撼。

  再次采用个别朗读的形式来加强对小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理解和共鸣。

  3、凡卡愿意继续呆在这个人间地狱吗?在文中找出依据来:

  生通过对凡卡书信的梳理,将凡卡几次恳求爷爷带他回家的语言筛选出来。

  师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逐步感悟凡卡内心逐渐剧增的痛苦。

  三、深入

  1、难道小凡卡的童年一直是如此悲惨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曾经是快乐的?

  在学生选找的基础上重点引导第6、13段,在朗读中深入理解他的快乐。

  生读,师点拨: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感受凡卡对亲情的眷恋以及祖孙之间深厚的亲情,体会小凡卡昙花一现的快乐。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插叙乡村的美景以及小凡卡的回忆呢?

  生交流,明白小凡卡今昔的对比、环境的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四、体验、感悟

  1、爷爷既然如此爱着小凡卡,为何还要狠心将孙子送到城里遭人折磨呢?

  生各抒己见,师明确爷爷太穷,也是被生活所迫。

  2、是什么促使祖孙俩的命运如此悲惨?

  (沙皇的黑暗统治。)

  五、延伸、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和凡卡比比各自的童年,发表一下你的感悟。

  学生自由畅谈,老师最后总结,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用心体会家庭的温暖。

  《凡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课文主要是在写凡卡的信,并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

  师板书:

  写信前──怕

  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时、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感受凡卡的悲惨生活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凡卡写给爷爷的信的内容,想一想:

  凡卡在信中写的内容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

  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

  (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

  写了凡卡的哪些悲惨的遭遇?

  ⑴挨打;

  ⑵挨饿;

  ⑶没法睡;

  把令你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想法。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首先来看看他挨打的悲惨遭遇:

  凡卡在信中告诉爷爷自己挨打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他为什么会挨打?

  (因为他在给老板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

  (说明凡卡太累了。)

  那他们是用什么打的?文中凡卡是怎样说给爷爷听的?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后边还说“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狠心的老板会用什么家伙打可怜的凡卡?“随手”又说明了什么?

  从文中找出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在你做错了事时,你的父母会这样对待你吗?再说凡卡挨打的原因是什么,犯得着这样打他吗?可怜的凡卡的生活真是苦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②除了挨打,凡卡还有挨饿的悲惨遭遇,哪些句子写了他挨饿。指名说。

  (出示凡卡挨饿句子。)

  他吃的怎么样?文中是怎样说的?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③连肚子都吃不饱就更别谈睡得好了,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老板、老板娘对凡卡是动不动就揍他一顿、而与凡卡同为受压迫者的伙计们对凡卡也是经常捉弄,欺负他,当时就是这样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同为受压迫者,没有说互相关心,帮助,而是去欺负那些比自己更可怜,更苦的人。凡卡在他们中就是最苦的,所以他们都欺负他,凡卡得不到任何人的关心,他感到孤独、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读凡卡的学徒生活,再来感受一下凡卡的悲惨生活。

  板书:

  悲惨

  一个九岁的孩子不光担负这么重的劳动,还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这么苦难的生活凡卡一刻也呆不下去了,他苦苦请求爷爷带他回家,让我们一起帮凡卡求求他的爷爷吧!

  (出示凡卡求爷爷的句子。)

  生齐读、指名读、齐读。

  4、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让学生朗读凡卡哀求的话,程度从请求到恳求到哀求。

  (请求恳求哀求。)

  5、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

  (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6、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所以我们在读到这些省略号的时候,要留下空间,让他诉说,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7、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诉说自己受折磨后的动作描写,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

  板书:

  守夜砍树乐

  2、让我们一起和凡卡享受快乐吧!找出快乐之处朗读,自由读,

  哪件事让凡卡更快乐,(砍树)指名快快乐乐地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朗读出来。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句:“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等着哪一棵该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生: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师:作者通过拟人手法,把那儿的场景写得怎么样了?

  生:把那儿写得非常的生气勃勃,充满乐趣。

  师:对,把树都写活了。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可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

  (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4、这儿凡卡回忆的农村的生活虽然贫穷但却快乐,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凡卡现在的生活怎样?

  师总结:

  这就作者成功的写作方法,就是为了体现出凡卡学徒生活悲惨,从侧面衬托,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这就是这篇课文写作方法插叙。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好快点脱离苦海的心理活动。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

  凡卡甜蜜的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读了《凡卡》这篇课文,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凡卡的命运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故事的结尾写的是凡卡做了一个美梦,可是,凡卡毕竟要从梦中醒来。他以后将要面临的是怎样的生活呢?幸福还是悲惨?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

  (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凡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⑴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⑴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⑵通过学习本文以写信的方式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写作方法,从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教学重点】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家的孩子遭受的苦难,从而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

  【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准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了当,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预习了《凡卡》这一课,查了字典,对课后的预习题进行了思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语句流畅;尽量做到有语气。

  思考:

  这篇文章很长,主要写的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

  板书:

  给爷爷写信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1、课文按时间顺序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写信之前交待了在什么情况下写信;写信之后是怎样将信发出去的。)

  2、写信的过程中仅仅写了写信的内容吗?还写了些什么内容?

  板书:

  回忆

  3、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凡卡给爷爷写的信?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标画出来,然后读一读。

  (学生读读画画。)

  指名读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其余同学思考: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板书:

  诉苦、哀求接走

  读了凡卡给爷爷的信,你觉得下面哪个词最能表达出凡卡想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课件出示:

  词义辨析:

  希望──盼望请求──哀求

  (“哀求”一词最能表达凡卡所受的苦,想回到爷爷身边的迫切心情。)

  4、凡卡向爷爷诉了哪些苦?从哪些方面诉的苦?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⑴分四人小组边读边议边归纳。

  (从吃、住、劳动、折磨、孤独等方面诉的苦。)

  ⑵全班交流汇报。

  (找出有关的句子来朗读体会。)

  读出凡卡学徒生活中,不仅吃的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睡的条件不好,只能睡在过道里,睡的时间很短。在劳动方面更是非常繁重的,要看孩子,要收拾鱼,还要替伙计们去打酒。不仅劳动内容多,而且劳动时间长。凡卡不但要承受这么繁重的劳动,还得承受老板和伙计们的折磨。他们从精神上、肉体上折磨这个只有九岁的童工,学徒生活中没有人关心他,照顾他,使他感到孤零零的。凡卡从吃、住、劳动、受的折磨、感到孤独这些方面向爷爷诉了苦,所以哀求爷爷将他接走。

  5、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凡卡哀求爷爷将他接走?画出来读一读。

  (读第8、10、15自然段,出示课件上语句。)

  指导朗读:

  读出凡卡恳切希望爷爷接他回去的心情。

  出示凡卡的人物投影或音乐。

  6、向爷爷诉苦,哀求爷爷将他接走,是他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

  (介绍了在莫斯科所见的情况,从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下,穷人的地狱。)

  7、小结:

  写信就应该这样写,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凡卡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美好心愿,连同自己所见的情况告诉了爷爷。

  可不可以不用写信的方式?那就得将信中的“我”第一人称换成“凡卡”或“他”第三人称了。对比一下哪种表达方式好?为什么?

  (写信使用的是第一人称“我”,这种方式表达得亲切、可信、真实。第三人称的写法远不如这种写信的方式效果好。)

  把凡卡给爷爷写的这封信读一读。读出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以及迫切希望爷爷接他回去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书。)

  8、凡卡在写信过程中都回忆了什么?

  ⑴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回忆部分,并用一定的符号标画出来。

  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

  (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再读一读。)

  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爷爷疼爱我?哪些内容反映出农村的生活是十分愉快的?哪些描写突出了农村景物柔和明快这一特点?

  指导读书:

  读出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愉快心情,在读时体会凡卡的“苦”和“乐”。

  想一想回忆部分作者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插叙。)

  9、不写回忆部分,只写凡卡写信行不行?课文中为什么要写回忆部分?

  (对比。)

  什么和什么比?

  (人和人,事和事,主要为了说明过去和现在,农村和城市,家庭和鞋店是截然不同的,突出了凡卡在鞋店学徒生活的痛苦命运和悲惨。)

  写信前做交待,交待了什么?

  板书:

  圣诞节前夜

  而凡卡写信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环境是阴森暗淡的?

  小结:

  不仅人和人、事和事比,而且景和景进行了对比。

  10、写完信他做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从折信、装信、写地址、发信可以看出凡卡是很精心、很认真的,特别是发信时只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我们可以看出他发信的迫切心情。盼着爷爷收到这封寄予无限希望的信,将他接走。)

  11、凡卡给爷爷发出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

  (寄信地址不详,爷爷不能收到可怜的凡卡的信。)

  倘若爷爷收到了凡卡寄出的信,他又能不能将凡卡接走呢?为什么?

  (即使爷爷收到了凡卡寄出的信,也不能将他接走,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爷爷也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也是靠给人家守夜糊口度日,照样是受地主阶级剥削,没有能力满足凡卡的哀求。这将暗示着凡卡还要继续过着痛苦的学徒生活,命运照样是悲惨的,凡卡的愿望只是一种梦想。)

  12、文章最后以梦作为结尾,他在梦中梦见了什么?

  (读课文最后一段。)

  这种结尾,暗示了凡卡愿望的破灭,更激起了我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懑。

  四、总结全文和写作方法

  本文通过写信的方式,用对比的方法,诉说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一个九岁的儿童也逃脱不了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这一事实更有力地揭露了沙皇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与腐朽。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凡卡说些什么吗?说一说写一写。

  《凡卡》教学设计6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⑵领悟作者将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⑵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主,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

  ⑶走进凡卡的情感世界──向往乡村快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3、知识与能力:

  ⑴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⑶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凡卡内心地向往,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整体感知

  1、课文大家都读过了,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凡卡的遭遇?

  学生自由述。

  2、请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小组讨论、交流:

  ⑴写信告诉爷爷在这里的生活;

  ⑵回忆乡村生活。

  二、直奔书信,朗读感悟

  1、配乐听读,学生轻声跟读。

  2、凡卡都受了哪些苦?

  3、倾听了凡卡的心声,说说你的感受。

  4、正因为学徒生活很苦,所以凡卡写信给爷爷,他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找找读读,出示课件。

  5、指导朗读:

  让学生选择最动情的、最令人感动地句子指导读。

  三、合作探究,读说结合

  1、学习插叙手法。文中除了写信的内容外,还插叙了部分内容,从文中找一找。

  2、凡卡回忆了哪些场景?(出示课件)你有什么体会?

  3、课件欣赏,读说感悟,指导朗读。

  (爷爷守夜、乡村夜景;砍圣诞树。)

  4、引导感知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乡村生活真如凡卡想像中美好吗?)

  四、质疑拓展,学以致用

  1、凡卡的愿望能实现吗?(出示课件)引导质疑。

  2、再现寄信、做梦场景,想对凡卡说点什么吗?

  五、课后拓展

  1、写一篇《信寄出去后……》的想像作文。

  2、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写一篇《凡卡》读后感,题目可以《我和凡卡比童年》。

【《凡卡》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1.凡卡教学设计范文

2.凡卡教学设计

3.《凡卡》教学设计

4.凡卡教学设计

5.《凡卡》教学设计

6.语文《凡卡》教学设计范文

7.《凡卡》的教学设计范文

8.课文《凡卡》教学设计范文

9.《凡卡》的教学设计范文

上一篇:麻雀教学设计 下一篇:树叶拓印美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