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教学设计

2022-09-13 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乌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乌塔》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一时语塞、不合逻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时语塞、反驳、不合逻辑、惬意”等词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旅居”。

  2.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3. 通过抓住提示语、创设情境,自然地读好对话。

  4. 通过创设情境、对比阅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重点】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合计朗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流程】

  导入

  写课题,读课题。读过课文,我们知道,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女孩。

  一、疏通字词

  课文都读过了,我们来学习词语。

  第一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评价:你抓住“旅”字来理解词语);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第二组:

  一时语塞(“塞”在成语中读作se;理解成语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是指一时说不出话来。)

  马上反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马上反驳)

  不合逻辑(不合道理,不合规律)(由学生说出“逻辑”的意思。)

  第三组:

  筋疲力尽(“筋”前鼻音)

  睡眼朦眬(你什么时候是睡眼朦眬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惬意(出示原文,找近义词:满意、称心、舒服;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很惬意) (男女生合作读词语,发现分别是写“我”和乌塔的;“我”,一个成人,在旅游途中…,乌塔,一个孩子却…,她一定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

  二、介绍乌塔

  过渡:是的,乌塔,虽然年仅14岁,却到过很多国家。自己读一读。 出示: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最后还要去希腊。

  1.介绍地名:这段话也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名称,请看(出示欧洲地图)。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都属于欧洲,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读。

  3.简单说说乌塔到过哪些地方。(课件)点拨:不把那么多国家都说出来。

  4.乌塔到过那么多地方,毫无疑问,她一定有丰富的旅游经验。默读第七自然段中的这一部分,思考,乌塔有哪些旅游经验,用横线划出来,并标上序号(课件)。 出示: 乌塔说,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第7自然段,思考: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标上序号。

  6.交流,课件出示划线、序号。自由读。 7.介绍乌塔:如果把这两段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就可以介绍乌塔这个人了,在介绍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讲的尽可能简洁(板书:讲得简洁)可以这样开头——

  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

  同桌互练,一个先当爸爸妈妈。

  8.展示。老师当妈妈。评价: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绍得更清楚了;加上了…,介绍得更清楚了;14岁的孩子一个人旅游,太不可思议了;小小年纪,旅游经验那么丰富,佩服;(2名)。

  三、自然对话

  过渡:但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是通过“我”和乌塔的对话把故事写得生动。

  1.先学习“我”和乌塔的第一次对话,请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乌塔

  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我说的话。

  2.交流。

  3.老师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组对话。请一位同学读乌塔。老师当文中的“我”,其他同学读旁白。(对“乌塔”说)我们同住在青年旅馆,而且同住一个房间。俗话说“相遇是一种缘分”,微笑着打个招呼吧。嗨,你好。朗读指导。 出示:

  乌塔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还对我说: “我叫乌塔,今年14岁了。我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下一站是希腊。” “你一个人吗?”我有点吃惊。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大叫的感觉,(对“乌塔”说)小姑娘,你在异国他乡遇到我这个老乡,心情怎样?

  预设二:学生读出大叫的感觉,你为什么那么激动?

  当然。 预设一:学生读得很自豪。我觉得你读的有点儿自豪,可文中说他是自然的答道,你们觉得是自然还是自豪的?为什么?

  预设二:学生读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纪游历了这么多国家,不觉得自豪吗?

  4.同桌练读:两人面对面,给对方一个微笑。分角色读对话,旁白不读。

  5.展示读。(1)

  预设一:如果读得自然,评价:读得很自然,把当时的情境读出来了。 预设二:如果学生读得有读书腔,评价: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得自然些。

  6.小结:要读好对话,就要对得自然。(板书:对得自然)

  三、驳得有理

  过渡:乌塔觉得一个人旅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她我问——同桌读对话。 展示读,一对同桌分别读乌塔和“我”,其他同学读旁白。

  1.一时语塞:采访“我”。为什么当乌塔要问你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行时你会一时语塞?当时被这样问时,心情怎样?在前面可以稍作停顿。

  2.不合逻辑:采访乌塔。你当时为什么马上反驳?

  3.概括乌塔的话:也就是说乌塔说得很合逻辑,很有道理。自己读读乌塔的话,想想说一个什么道理呢?

  引导:我认为爱孩子就要时时刻刻跟他在一起。而乌塔认为爱孩子是要——

  4.师生合作读:老师当一回文中的我,你们来反驳我。

  5.小结:乌塔就针对我的观点就得反驳,我们觉得他驳得有理(板书:驳得有理)

  6.乌塔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一起读。

  7.这是针对我的对一句话进行反驳的。出示:中国有电视……

  8.师生合作读:这回你们当文中的“我”,我来当乌塔。生说,师答“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为什么不能去掉后面一句?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可见乌塔——驳得有理。(板书)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说话的三个技巧,跟爸爸妈妈介绍乌塔时要——说得简洁,跟人对话时要眼睛注视对方,给对方一个微笑,——对得自然,反驳别人时,要——驳得有理。

  板书:

  说得简洁

  对得自然

  驳得有理

  【作业】

  抄写词语;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乌塔。

  【教学反思】

  整堂课缺乏课外延伸和学法的指导。教师地位过于强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没有鲜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乌塔》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习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初读了课文就能够大致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行欧洲。初读完课文后,我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一个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乌塔,但是课文开始写“我”却写了那么多呢?我的备课重点在谈话部分,初识部分并未作详细备课,怎么办?是简单的告知答案转入“正题”,还是改变预先设计让大家一起思考解决。最终我决定让大家读文思考解决。我让大家找出描写“我”的词句,再让学生细读体会,在学生的细读之下,他们体会到了“我”很累,很匆忙。这时我再请他们找出描写乌塔的词句来读,他们体会到了乌塔轻松、惬意。“同是旅游,为什么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表现这么不同呢?”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再次进入文本,个个兴趣盎然。最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始终关注学生,随机应变,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乌塔》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这位小女孩的名字就叫乌塔。

  2、明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请一位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学生先将课文读一读,然后围绕问题交流讨论,还可以写下来。

  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通过我和乌塔初次见面和晚上的第二次谈话,突出体现了乌塔的自立精神。这个14岁的小姑娘,虽然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但是从睡得正香,收拾行装,提醒我去超市买冰淇淋、矿泉水等这些小事中,给我们留下一点不胆怯,做事从容不迫还很有经验的印象。她的自我保护意识、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是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

  4、你对这些事有何看法?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要紧紧围绕自立精神而谈,可以就可不可以单身一人外出旅游,也可以谈与自立精神有关的其他事情。

  B、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5、课后请学生把课文内容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

  《乌塔》教学设计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乌塔》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策略与手段:

  运用“四步探究教学法”,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感,以读引领整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讲读密切结合,让学生读出乌塔的独立,读出她的智慧,读出她的有心……同时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读思结合,动静配合,让学生们在语文王国中探索,享受寻找知识带来的快乐、主动获取思想带给来的启发:中外家长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快乐体验的不同。

  学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欧洲的地理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乌塔

  1、板书:乌塔?

  2、预设:乌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名字,她才14 岁,是什么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她呢?

  二、阅读探究,走近乌塔

  1、自主读课文

  2、乌塔身上的哪一种品格吸引你?

  三、合作探究,体验乌塔

  (一)走进乌塔

  乌塔的哪些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你?

  (1)预设: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记张名片。乌塔多么胆大细心!

  (2)预设: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

  这三年,乌塔准备------,准备 -------,准备---------;这三年她阅读------,阅读 -------,阅读-------。为的就是这次旅行!

  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3) 预设:设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为了挣旅费,她还去------,还去--------,还去--------。

  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二)寻找乌塔

  1、寻找一:什么是宝贝?

  预设:在中国,象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思考讨论:中国的“宝贝”应该是不该一个人出门?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2、寻找二:什么是快乐?

  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馆,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

  思考讨论:有电视和图书就是快乐吗?

  小组讨论交流。

  (三)赞美乌塔

  乌塔是独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使者!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思想和语言上:

  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

  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四、拓展探究,学习乌塔

  1、跟父母做一次沟通:讲讲乌塔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爱?

  2、给乌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想。

  板书设计:

  乌 塔

  寻找-------乌塔多么 胆大心细

  赞美-------乌塔多么 坚定智慧

  学习-------乌塔多么 独立自主

  《乌塔》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

  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学生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中我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乌塔》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你们喜欢旅游吗?最远到过哪儿?和谁一起去的?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

  三、学习第5小节重点句1,初步认识乌塔。

  1、她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2、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3、你了解欧洲吗?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4、初次了解乌塔,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5、假如是你,你能一人游欧洲吗?

  过渡: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

  四、深入学习第7小节的重点句2、3,进一步认识乌塔。

  1、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划一划重点的词句,然后小组内交流。

  2、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她的特点)

  (1)说感受,板书词语

  (2)引读:这次旅行,她安排周密——她做的准备又是那么充分——

  (3)现在你眼中的乌塔又是什么样的?(板书词语)

  (4)怪不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

  (5)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个生活独立、能干、懂事、聪明的小女孩。

  五、学习第8、9小节中对乌塔正面语言的描写,了解她另外的性格特点(思想上独立,敢说敢做,实践精神。)

  六、小结,说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并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了乌塔,这时,你想对乌塔说什么呢?

  (向乌塔学习并不是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板书:独立不依赖

  七、练笔提高:同学们对乌塔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你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从〈乌塔〉想到的》,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

  《乌塔》教学设计 篇8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儿?怎样去的?

  2、这节课我们结识一个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交流:乌塔做了什么事?

  4、出示欧洲地图,学生直观感知。

  三、精读感悟

  1、出示学法指导,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用“我认为乌塔是一个 的孩子”的句式汇报,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3、抓住重点句精读,通过句式训练体会乌塔的安排之周,准备之久。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独自游历欧洲,你是否同意她的做法?为什么?

  2、小组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

  3、集体交流,亮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1、乌塔通过独自游历欧洲这样的方式来锻炼自己,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锻炼方法。我们可以怎么做?

  2、学生交流,老师总结,并出示“温馨提示”。

  六、作业超市

  1、写一写由《乌塔》想到的。

  2、把课文内容和课上讨论的情况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

  3、制订一个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七、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看乌塔:独立、执着、热情、有爱心、有理想……

  我学乌塔:正确认识自己 学习独立自主

  《乌塔》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二、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1)。(学习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她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出示幻灯2欧洲地图)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她还做了哪些准备?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2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点幻灯3)也可作小结用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师: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灯4)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出示幻灯5)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六)、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6)

  学做家务

  《乌塔》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6个生字。

  2、抓文章的主要人物之间的联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乌塔是怎样做的,并能对乌塔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

  4、围绕导语提示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并学习乌塔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独立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能对乌塔的言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课题

  1、欣赏欧洲风景图

  师:老师带你们去领略欧洲的风光。

  师:我们只是从图片上欣赏欧洲的美丽风光,有个女孩她仅14岁,就独自游历了这些美丽的地方,大家想认识她吗?她就是——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正确认读

  2、结合导语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我们可以从人物之间的联系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我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遇到了乌塔,我们之间有了交谈,我看到了她惬意的旅游,听到了她为旅行所做的准备,第二天,乌塔向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讲了谁?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简洁的概括为: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一件事。

  三、细听乌塔怎样做(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语: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走进乌塔的欧洲之旅,先听听她为了这次旅行做了些什么?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7自然段)

  1、出示句子第7段的1、2两句,齐读。

  2、读了这两句话,你知道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多长时间?(准备了三年)

  3、在这三年中她都做了些什么事?

  (阅读了很多书籍、自己课余挣旅费、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

  4、每到一地后又做了些什么?

  (查找警察局电话、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明信片)

  5、从中你认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交流

  6、汇报交流:从,可以看出乌塔是个的孩子。(学生各抒己见,讲得好的同学到黑板板书)

  预设:

  从在家里就设计好路线和日程,可以看出乌塔是个做事有计划、有条理、考虑周到的人。

  从查找警局电话号码,可以看出她是个胆大心细的人。

  从每到一地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明信片,可以看出她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从能为旅行准备三年,可以看出乌塔是个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为之努力、意志坚定的人。

  从为旅行阅读很多书籍,可以看出乌塔是个富有智慧的人

  从自己课余挣旅费中,可以看出她是个自力更生的人。

  四、细看乌塔的欧洲之旅,感知这样做好与不好?(学习1—4自然段)

  过渡语:旅行之前你会想到这些问题吗?乌塔却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冒然行事。我们再来看看乌塔的欧洲之旅怎么样?”

  1、请用横线划出描写乌塔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他的旅行怎么样?(抓惬意重点词感受乌塔旅行的美好。)

  2、而我的旅行呢?(抓筋疲力尽、疲倦重点词感受作者旅行的仓促和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

  3、乌塔为何有如此惬意的旅行呢?(这得力于她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也说明了她是一个独立自主、有主见的人)

  4、听了乌塔旅游的安排,看到了乌塔惬意的旅行,我们再来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五、聚焦两次争论,体会成长的差异

  过渡语:是呀,勇敢、聪明、能干、独立的乌塔已深深地定格在我们脑海里了,这足以看出他在生活上是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孩子。(板书:生活上独立自主),下面让我们聚焦乌塔与我的两次争论,看看在争论中能否体会到点什么?

  1、出示第一次争论句子

  比较成长方式的不同

  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你也像乌塔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家长爱孩子,应该怎么爱?

  爱孩子,就给(让)他们。

  1、出示第二次争论句子

  比较成长的乐趣不同

  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你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的童年更有乐趣。

  4、小结:两次的争论乌塔都发表了与作者不同的观点,但是乌塔说得更有道理,从中你发现了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思想上很有主见)

  六、总结,布置口语交际

  1、出示成长激励语齐读,升华主题

  2、总结:我希望同学们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要养成依赖的心,而且做事说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3、布置口语交际作业

  《乌塔》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利用专题性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友情链接、查阅资料,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专题性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准备:

  《乌塔》专题性站

  整合说明:

  自制专题性站,内容包括:向你推荐、课程学习、学习资源、名人励志、欧洲之旅、影视欣赏、联系老师等10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老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总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拓展创建了信息资源平台,同时为课程学习,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与学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听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今天在这里听课的同学共有30人。

  从这一组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话想说?

  2、导入课题:(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课堂伊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乌塔的对照,激发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板书:独立自主)

  (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再读感悟,深入理解

  1、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并提出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四、交流成果,分享收获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也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老师也深受启发。有的同学的发言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

  (发扬课堂民主,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同学们,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避开我国的国情不说,单单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不要说出国旅游了,只说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只要家长不提醒,不知道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们,老师想听听,你们平时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创设情境,同学交流,认清自我,找准航标,感悟乌塔身上可贵的自立精神。)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像乌塔那样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从中学点什么,懂得点什么?你们说是不是?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你付诸于行动,你就一定会具备很多能力。我想,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时,外出旅游也不再是件困难的事了。

  (领会教材的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七、拓展延伸,探究学习。

  课后,同学们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这里与老师交流,同学们,老师期待着我们能在网上再见。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乌塔》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游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格特点

  交流一:

  1、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作者在青年旅馆里初识乌塔,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

  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1、你们能向乌塔这样吗?(中国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中国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8、9自然段中乌塔和作者精彩的对话,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指名读第8自然中乌塔说的话。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是什么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交流四:

  1、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中国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老师觉得乌塔可真了不起,我很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读节9自然段。

  3、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第9自然读好。

  师读作者的话,生读乌塔的话。

  同桌练读,对话形式一直到会背。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与大家交流一下。

  预想:正方,反方

  要求两人一小组讨论、汇报。

  3、交流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中国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验丰富

  乌塔热情、自立独立自主

  亲自体验热爱生活

  《乌塔》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思路

  本文中的乌塔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可是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意识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激趣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三是解决字词困难;四是检查反馈课文讲了什么事;五是在读、思中体会乌塔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中谈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在交流时往往会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出去太不安全了。我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为什么她就敢周游欧洲呢?”接着让学生来说,乌塔为游欧洲做了哪些准备?从中看出她是个怎么样的女孩?再接着从全文中了解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这节课结束了,但我期望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和无限的思考。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乌塔具有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性格特点。

  3、感悟本课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的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和谁一起去的,去过哪里呢?

  2、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旅游经历都挺丰富的,真不错!有一个小女孩也喜欢旅游,但她喜欢独自一人旅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谁来和她打个招呼呢?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二、检查自学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新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睡眼蒙眬一时语塞)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认识乌塔学习乌塔。

  1、乌塔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外国的地名吧!(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希腊)

  (出示欧洲地图)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国家。乌塔一个人敢游历这些地方真了不起。

  2、假如是你,你敢一个人游欧洲吗?为什么?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最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就不担心吗?)

  3、乌塔为游历欧洲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要做这些?(快速游览课文,思考这些问题)(设计好旅行日程和路线、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用了三年时间准备)

  4、从为游欧洲所做的准备中看出乌塔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第七小节,在读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一种读书方法)(精读批注)

  5、在游欧洲的过程中发现乌塔还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来,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①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自信,有主见,思想上独立)

  ②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坚定,实践精神)

  6、我们该向她学习什么呢?(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习她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7、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有很多话要对乌塔说把?(出示句式)乌塔,你真是个的孩子!

  我想对你说:

  四、拓展延伸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发生在西方的那些孩子身上,接下来再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了不起的16岁女孩。(放视频)世界是很大的,同学们要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其他国家的孩子的生活。

  教学反思

  教学《乌塔》这篇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朗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思考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精读批注的读书方法,细细体会。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学流程还算流畅,上完之后,经过同事们和领导的热心指点和自己的反思,还是发现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下:

  1、教学思路陈旧。在学生一读课文之后,出示本课生词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的流程不够新颖。反思后,我认为可以放入文中,边学文边学词语,或者直接拿出放在学文开始之前。

  2、导入部分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当学生说道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的时候,应该抓住这一点和乌塔独自旅游进行比较,这样更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我觉得第一点通过文本教学和最后的一段视频观看,能较好的做到,但第二点还很有欠缺。

  3、略读课文“放”的度的把握不够到位。原本设计时就抓住让学生说说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一个问题来重点进行,但最后又不放心,把这个问题拆成了两部分:从为旅游做准备当中看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旅游当中看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另外,在放开让学生尽情讨论发表意见时,我的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很弱,没能做到收放自如。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乌塔》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惬、码、驳、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去干吗了?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课文读通情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齐读课文。)

  1、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2)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4)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乌塔》教学设计 篇15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只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用具】

  自制PPT课件 朗读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和谁,去过那儿?

  学生自由回答。

  2、有一个和你们年龄差不多的德国小姑娘,她自己一人游历欧洲, 她叫——乌塔。(板书课题)

  3、看课题,这是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写人的文章怎么读才能读懂? (抓 住人物的特点读)

  4、人物的特点指什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文。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3、指名汇报。

  用“我认为乌塔是个_______的孩子”的句式汇报。

  预设:

  (1)我认为乌塔是个活泼、热情的孩子。如:她一见我,立刻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2)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3)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4)我认为乌塔是个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孩子。如: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

  4、我们向乌塔学习什么?是否也向乌塔一样背上旅行包去游历欧洲?

  讨论后归纳: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5、回顾课文内容,本课作者重点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写的?

  (主要是个性化语言)

  四、拓展写作:

  1、学习完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对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请你以“由乌塔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把自己此时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

  3、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小结:自由畅谈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乌塔

  乌塔是个的孩子

  独立生活 自立精神

  课例分析与讨论:

  本课教学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谈话导入后引出课题,再从课题入手,引出写人文章抓住什么特点读才能读懂,为读文后的写作铺垫。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熟、读通句子。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自己的阅读感受。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内容。每度一个句子,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非常通俗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渗透读写结合点,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特点读才能读懂,本文主要是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比如人物的对话,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突出了乌塔的性格特点。学习这一写作方法,把自己的读感受写下来。存在的不足:理解课文时有点细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牵引的痕迹有点重,以至于用过长的时间来理解课文内容,影响了后面的练笔。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时间最多。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乌塔》教学设计 篇16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

  (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乌塔》教学设计 篇1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材分析

  《乌塔》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在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她在思想上的独立。一些细节描写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课文还在对比描写中凸显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编者的意图: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尝试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配乐重复出现欧洲简介、乌塔去过的地方: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的希腊等的美图、文字片段。

  2、调坐姿。

  (一)、引入新课:刚才咱们伴着悦耳的音乐,看了欧洲许多地方的美图,你想说什么?

  师:是呀。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和你一样,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独自游览了欧洲。我们一起喊出她的名字——乌塔

  板书:乌塔。读题。

  (二)、预习检测

  1、过渡: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王老师想分享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可以吗?

  这篇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老师请10同学读一读,

  2、读文正音

  生:10位学生读文。

  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10个自然段,

  适时正音,纠错。写出易错词:洗漱、筋疲力尽、睡眼朦胧、佛罗伦萨、语塞、反驳、逻辑等。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4、交流:本文写作顺序。

  填空: 课文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结识

  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板书:谈话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板书:道别

  5、小结:这样的写作顺序,我们称之为事情的发展顺序。

  板书:事情的发展顺序 。《乌塔》这篇课文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三)、自学、议学、悟学

  1、过渡:当王老师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就特别佩服这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我想,乌塔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用“概括,写在旁边。 3、交流:

  适时板书:乌塔:爱生活、爱读书、热情、独立、有理想、执着……

  (四)、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A、体会“语言描写” 1、过渡:乌塔太棒了,作者写得太好了。忍不住想再读一读课文,我们来找找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2、出示:(第5自然段)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3、提示:注意听哦。

  4、师读: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你从哪里来的?”我说:“我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我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

  自然地答道。 师:接下来的第6、7自然段,我们配合一下,

  5、师生角色读:师——提示语、“我”,生——乌塔

  6、师:第9第10自然段,老师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

  提示语——

  文中的“我”——

  乌塔——

  7、小结: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乌塔——(看板书读),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语言描写

  8、小结:是的,作者并没有在课文中写乌塔“独立、热情??”可我们读着读着就觉得乌塔——(看板书读),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

  B、体会“对比描写”

  1、过渡:其实,当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作者为了体现乌塔的——(看板书读),作者还用了一个“法宝”。

  2、出示:(第4自然段)女生读:晚上8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3、描红:“疲倦”“惬意”

  4、师:你发现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对比描写

  5、师:作者在很多地方用了这个“法宝”?谁发现了? 6、交流出示:“我”——乌塔

  乌塔——中国孩子

  间接经验——亲身体会

  小结:在这些对比中,我们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用上“语言描写”“对比描写”还有一些“细节描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六)、感情升华

  1、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

  出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得是——乌塔14岁时,独自一人游欧洲。请问:她12岁时在干什么?——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么?

  2、交流

  3、领读读:当她12岁的时候,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正准备着——14岁独自一人次旅行欧洲, 正在——阅读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不仅如此,还——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送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追问:那么——你呢?你未来想干什么?现在要干什么?

  师:王老师希望大家长出独立的翅膀,正确地认识自己,做生活的强者!

  (七)、作业:请用上“法宝”以《今天的我》或《明天的我》为题,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热情

  结识 执着

  语言描写 独立

  乌塔 谈话 ……

  对比描写 做生活的强者!

  道别

【《乌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乌塔教学设计05-02

《乌塔》教学设计01-18

乌塔教学设计06-16

《乌塔》的教学设计07-10

《乌塔》教学设计05-30

《乌塔》优秀教学设计06-25

关于《乌塔》的教学设计06-25

《乌塔》教学设计及评析06-29

乌塔的优秀教学设计06-29

乌塔教学设计范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