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十》教学设计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数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 7+5= 9-4=
8-2= 5+5= 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20+1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
⑵反馈练习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习。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对十》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四、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教学设想】
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
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
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韧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人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二、通读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内容。
1.注意读音:
求木之‘穹’留掌源窜舟\/军’蔽
2.对照注释,粗通文章.自读五分钟。
黜恶 谬赏
要求:把解释、翻译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质疑)
3.同学间互相商量,把疑难问题解决,如有解释、翻译不当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个别较难翻译,同学问解释不当的地方,老师重点讲析。
4.注意句子:
①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吓。译为: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东西,动词作名词。译为:如果见到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
三、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二。
读熟课文,背下来最佳。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辨析词义,归纳义项
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背诵
二、检查作业,分析课后练习二。
1.古今问义相同的有:⑧骨肉,都指亲人。
2.古今词义有区别:⑤虚心,文中是实指,“使心虚”,现代汉语抽象化,为美德,谦虚的表现。
3.古今词义不同的有:①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树根,现代汉语用比喻义或引申义。
②纵情,文中是“放纵感情”,即“骄傲”之意,现代是“尽情”之意。
④以为,文中是“以之为”的省略,是两个词,现代是“认为”的意思。
三、结合课内词义,复习以前知识,做课后练习三。可以商量,用5分钟完成,然后请同学回答,明确:
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
2.信:A.诚实;B.信任;C.信用;相信
3.求:A.追求;B.探求;巳请求;
4.治:A.治理;B.医治;巳惩治追求
其中A项词义为课文中义项,其余三项是以前知识,通过归纳.掌握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四、课文内容我们已经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时间概括各段大意: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重要性。
2.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提出“十思”,即“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
五、各段在阐明观点时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明确:第一段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用“木长、流远”,喻国运长久,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长治久安”,中间用排比来加强语势。
第二段用设问和对比的手法,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民心重要,能“载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全文骈散结合,语言流畅,表现力强。
六、作业
1.结合课后练习一,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四、五。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背诵全文,结合课后练习一,加深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体会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找出本课的成语,总结全文。
教学步骤
一、背诵课文
1.个人背诵、集体背诵与部分(段落)背诵、全篇背诵结合。
2.用课后练习一提问,学生背诵回答。
二、虚词的归纳
1.提问完成课后练习四,重在翻译。
2.归纳虚词“以”、“哉”、“所”的用法。
三、找成语,学典故
要求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成语,不少于三个,并且释义,教师总结。
明确:(1)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
(2)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旬子王制》)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书武成》)
(4)择善而从(之):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论语述而》)
(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献书报燕惠王》)
四、教师总结
本文是篇奏疏,虽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文章骈散结合,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运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动有力。
《对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 )=13 9+( )=16 9+( )=15
13-( )=9 16-9=( ) 15-9=( )
9+( )=18 9+( )=14 9+( )=17
18-9=( ) 14-( )=9 17-( )=9
(2)12-9=( ) 11-9=( ) 27-9=( )
(3)听算练习
(4)看图列式
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对十》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 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诵读感知
1、 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而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
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
(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日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
《对十》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思想。
2 、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老师听说一(2)班同学们的计算很棒,今天想请你们把你们最棒的一面展示给在坐的每位老师看不好?请同学们看算式,说得数:
(1)20+2= 32-2= 35-5= 60+7= 70+5=
43-3= 56-6= 80+2= 30+9= 15-9=
(练习过程中重点提问这两题:32-2=30你是怎么算的?)
师:32-2=3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30的呢?
生: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减去2个一,还剩3个十。
师:对,从3个十和2个一,减去2个一,还剩3个十。
师:80+2=82 你怎么想的呢?
生:8个十和2个一是82
(2) 5个十是( )?
7个十是( )?
30里面有几个十?
60里面有几个十?(要完成)
复习小结:同学们的计算能力真强,能够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快准地算出这些题。接下来,老师还有许多难题想考考你,敢接受挑战吗?(敢)仔细听!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当新的学期开始,开学的第一天,说说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你们是不是最期待老师给你们发新书呢?
(课件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师:看!一(6)班也在发新书!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搬书的过程(先搬来10本再搬来20本)
师:从图中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先搬来10本书,又搬来20本书(师板书)
师:你真厉害,一下就发现了这两条有用的数学信息。那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师随着生的提问将问题板书在刚才两条信息的后面,变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就编成了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那现在我们一起把这道题读一遍。(生齐读题目)
三、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一)尝试交流算法
师:好!同学们,要想算出一共有多少本书应该怎样列出算式呢?谁会列式?
生:10+20=30(本)
师:哇?你还直接就说出得数啦!好厉害!那你说说你是怎样知道10+20=30的?
生:(回答的这位学生回答的计算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a 、数的方法:10、20、30。
b 、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 、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 、想减算加:因为30-10=10。所以10+20=30。
e 、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因为1+2=3,所以10+20=30(预设)及时的把过程板书
板书:想:1+2=3, 10+20=30 (板书在算式的旁边位置)
(二)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摆小棒
师:那10+20是不是等于30呢?你和他的算法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们的桌上,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棒,你也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算一算,好了,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
2、展示过程,理解算理
师:谁来告诉老师10+20是不是等于30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让生自由说自己的算法,如果有学生说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就提问:那你是怎么摆的呢?左边摆多少?右边摆多少?我们请你上台摆给大家看看,好吗?)
(让生上展示台上摆出左边有1捆小棒,右边有2捆小棒.)
师:请同学们看着他摆的小棒,左边的1捆小棒是几个十?(1个十)右边的2捆小棒是几个十呢?(2个十),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几个十呢?(3个十)
3、结合算理,掌握算法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道算式,仔细想想刚刚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刚才我们摆了1捆小棒是一个十(板书),又摆了两捆小棒是2个十(板书),一个十和 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3个十是30(板书)。(结合板书说)
板书设计:
10 + 20 = 30
↓ ↓ ↑
1个十 + 2个十 = 3个十
小结:所以我们遇到这样的算式就可以通过想它的组成来计算。
师:除了用小棒来计算,还可以从我们的计数器上直观看出我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讲!先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再在十位上继续拨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是30。
4、举一反三,理解整十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渡语: 刚才同学们很棒,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果老师再出一道算式,你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计算呢?
(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出新的算式:30-20=)
师:谁算出结果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30里面有3个十,20里面有2个十,3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1个十,1个十是10。(可以请两三名学生说)
师:说得真好!谁能像他这样说得这么好?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30 - 20 = 10
↓ ↓ ↑
3个十 — 2个十= 1个十
小结:结合板书来说
10+20=30
30-20=10
5、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上这两个算式,算式中所有的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它们的后面都有一个零)对!像这样的数在数学里我们就叫它整十数,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想每个数的组成来进行计算。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啦!
四、巩固练习
1,、摘果子游戏:当说出算式的得数,苹果就会从树上掉下来
如:30+20= 50-20= 30-10= 60-30= 30+50= 60+20=
2,、开火车游戏:火车开动,说对算式火车就继续开动.
50+40= 30-20= 60-20= 70+10+10=
90-10= 80-20= 40+40= 20+30+10=
(这种类型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不会开不快,如果你怕时间不够,你可以先进行第5题,再进行此题,但一定要保证第5题上出来)
3、口算竞赛,抢答题。发现数的规律特点
3+2= 4+5= 6-4=
30+20= 40+50= 60-40=
(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5、猜一猜,红花后面藏着几
50+( )=90 90-( )=30 ( )+( )=100
( )-20=80 ( )-40=50 ( )-( )=30
分组出示,最后一组的时候这样引导,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看我出来第三组了哦!
( )+( )=100
( )-( )=30
先分开引导,再结合引导,最后一口气说出两道题。现在谁能说?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你会计算了吗?
《对十》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睫毛”等词语。
2、了解环境描写在习作表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
3、积累名人名言,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4、教育学生珍惜友谊,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5、习作:写一写自己的朋友,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语海拾贝部分
教学重点: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
2、了解环境描写在习作表达中的作用
3、积累名人名言,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要求学生自读词语,巩固对所学字词的认读。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检查个别读的情况。
3、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
4、再读词语,读中巩固。
二、金钥匙:
1、引导学生读一读下面的语段。“东边的天空火红火红的……闪出一种紫色……”
2、启发:这个语段写了什么》它出了给我们介绍了阳光照在芦苇上的美丽景色以外,还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3、作者在交代时间和地点的同时,为什么要对景色进行这样具体的描写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赞颂了刘老师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在这里是想通过景色的美丽来衬托人物心灵的美。)
4、小结:写作的时候,对周围景物、环境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
三、名人名言: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 学生自由反馈。
4、师:世界各国的名人对友谊有着不同的认识,他们的名言时刻警醒着我们,要珍惜友谊!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些话,用它们来激励自己。
5、学生熟读成诵。
四、作业布置
听写生词,背诵并默写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差生”档案》
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学生珍惜友谊,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教学准备:收集贝多芬等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阅读短文《“差生”档案》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学生质疑:“差生”为什么加上了引号?档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 自主阅读,解答疑难。
三、 集体反馈,畅谈感想。
1、“差生”档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这些所谓的“差生”是谁?
3、他们真的是“差生”吗?你知道他们哪些成就?
4、现在,你知道差生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他们并不是差生。虽然小时候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比别人落后的地方,但是后来经过努力,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份档案给蔡林?她想告诉蔡林什么呢?
6、小结:是呀,同学们,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退缩,不能被自己打败,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困难,不懈地努力!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朋友”。
教学重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流露出自己和朋友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读写结合,在读中感悟,在写中实践。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友谊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拓展思维。
1、《童年的朋友》为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小结:同学们,小熊陪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成了“我”的好朋友。
3、 们都有哪些好朋友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二、明确内容,指导选材。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朋友”(板书),可是这里的“朋友”为什么加上了引号呢?
2、 要求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第一点。
3、指名反馈:因为这里的“朋友”不只是真实的朋友,还包括和自己有感情的小动物或小物品等。
4、师:你们能列举一些你的朋友吗?(指名说)
三、把握要求,指导写作。
1、师: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知道带给你们快乐的不仅有自己身边的朋友,还有一些不会说话的玩具、动物,它们共同建构了你们快乐的童年。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大家呢?
2、学生自由读习作提示2-4点。
3、 指名反馈:你掌握了哪些写好本次习作的技巧呢?
(1) 突出特点。
(2) 写出相处的故事,表达出情感。
(3) 写认要注意刻画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4) 写物要注意观察,适当地运用拟人的手法进行介绍。
4、 齐读习作提示。
四、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写毛笔字“松”“种”“精”,学习并掌握部首“木”“禾”“米”的写法。
教具准备:毛笔、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掌握部首书写要点
1、教师出示“松”“种”“精”,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这三个字的部首。
3、指名反馈。
4、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部首,发现他们的共同点。(这三个字笔画中都有横、竖、直撇、点)
5、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部首。
6、指名读一读要点提示,教师边示范边调。
7、学生动笔练习写部首。
二、读贴,指导学好字。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说一说,教师强调“精”右边的“青”横画多要把横画间的距离缩短。
三、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部首“本”“禾”“米”,还学习了“松”“种”“精”的书写要点,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够好好练习。
《对十》教学设计7
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对十》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
2、通过学唱《对十》歌曲,利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编配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
力求创造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体验歌唱的同时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难点:
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并运用多种演唱形式进行歌表演。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部分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敲打着心中的喜悦
师播放歌曲《对十》,教师领学生用律动进行交流。
师: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让我们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对话好吗?
(师用铃鼓敲打节奏: Ⅹ 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 一ⅩⅩ 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采用问的形式,学生用击掌或跺脚发出声响形成节奏给予回答。教师变换不同节奏问,学生用相同节奏回答。)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和节奏感都很不错!
二、唱出心中的感受
师:在音乐中我们不但能用节奏进行对话,而且还能用歌声进行对话。
教师播放歌曲《对十》,让学生聆听。(教师板书课题)
师:《对十》这首歌曲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采用的就是一问一答的手法,这种对话式的歌唱形式也称对歌。
师弹奏范唱歌曲《对十》,让学生听后说出歌里有几种什么样的花?怎样说的?问与答用什么样的情绪唱?请用你的动作表现一下。
(学唱歌曲的教学步骤是:
1、学生随老师的琴声哼唱。
2、老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自己填词。
3、老师教唱难点。
4、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老师唱问的部分,学生唱答的部分,进行师生对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上掌握了《对十》歌曲的旋律,并能按歌曲的情绪演唱歌词。)
师:这种用对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民间极为流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多。下面分组用《对十》歌曲的旋律创编歌词,看谁创作的歌词中问得最有意义而且最为巧妙,看谁回答问题最贴切,从字里行间中看得出最为自豪。
三、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
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创编一种得一颗星,最后看哪组学生创编的多,给创编又多又好的组画笑脸)
2、教师将学生编的较恰当的词写在黑板上。
四、舞动着我们的快乐
1、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创编的歌词采用多种演唱形式(齐唱、对唱、一人领众人)唱一唱。可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2、师评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了解了用歌声对话的演唱形式,还创编了许多朗朗上口的歌词,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把对歌曲的理解表现出来了,老师为你们精彩的学习表现感到很满意。让我们一起在《对十》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唱《对十》歌曲走出教室)。
《对十》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1的海洋生物。欣赏海洋生物,表现海洋生物,感受海底生物世界的美妙。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奇异的海洋生物,初步认识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等。
2、操作目标: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海洋生物,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教师:将美术教室布置成“海底世界”,《海底总动员》的片子,与大海有关的音乐等。学生:油画棒、水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交流。老师播放《海底总动员》的片子,让学生欣赏。然后再交流。
1、谈谈你对海底世界的感受和海底生物的特点的认识。
2、你最喜欢哪种海洋生物,为什么?
3、你还见过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
二、课堂讨论。
讨论:你觉得海洋生物的哪些特征最适合表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出?(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作品,鼓励学生构思与众不同的作品)
三、创作练习。
确定对象后,与小组的同学就表现手法及对象的大小,表现的重点(花纹、开关、色彩、形态等)进行讨论,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播放与大海有关的音乐。
四、展示与评价。
在班级中办一个小小展览,展出学生作品,并各自说说构思,设计意图。其他学生进行品评,对说得好、做得好的同学授予“小海星”的贴纸。
五、拓展延伸。
师:海底世界美丽富饶,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的美丽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他,那怎么去保护呢?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思考。
《对十》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摄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7)=15
《对十》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索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算理。
2.建立数位的概念,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教学突破:
在教学时,多让学生口述算理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题卡、习题卡等。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事先下发的口算题卡。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给其他成员检查结果,统计正确率。
3.奖励正确率高的小组(奖励形式:胜利苹果)。
二、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做游戏,于是就想在课前和大家玩一个“问答游戏”,老规矩,我来问你来答,看一看咱班谁的反应快,说的对,大家准备好了吗?
幻灯片出示口算题:
20+20= 20+7= 60+30= 40+5=30+50= 30+8=
我们班的同学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可真多呀!你们的口算能力这么强,不知道你们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老师在来考考你们(幻灯片出示)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指名回答
若学生说不出来,及时引导:以20+20为例,20就是2个十,那么20+20就是2个十加2个十等于4个十,也就是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可以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以20+7为例,
20就是2个十,7就是7个1,那么20+7就是2个十、7个1和在一起,就是27,即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
过渡:大家不仅口算能力强,而且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老师希望大家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和聪明的大脑能够自己探索出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幻灯片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和同桌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指名答)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能根据你所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可以同桌交流)哪位小老师来提问?(指名答)
谁能解答这位小老师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列式)
同学们可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好的一个数学问题,旁边的女同学着急了,她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条数学信息,大家瞧,她说“我才写了20个字”,你们能根据它提供的数学信息,再来提一个问题吗?(给学生时间考虑)哪位小老师想好了,请提问?(指名答)谁能解答这位小老师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列式)
(二)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两位数加一位数
(1)布置活动任务:“25+2”的结果是多少呢?该怎么算?请同学们选择你所喜欢的方式算一算,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利用计数器拨一拨,算完之后请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开始吧!
(同学们活动交流)
(2)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计算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学生台前演示)
交流展示:(预设)
①摆小棒,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摆25根小棒,再摆2根,一共有27根小棒)
②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拨出25,再在个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7个一,结果是27)
③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
(把25分成20和5,先算5+2=7,再算20+7=27)
④从25往上数2个,等于27。
(3)引导发现: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25+2=27,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是先算5+2(幻灯片演示),为什么5和2要加在一起呢?然后再算20+7(幻灯片演示)。
(4)形象转为抽象,数形结合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25+2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那么在计算两位数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过渡:刚才你们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2、两位数加整十数
(1)布置活动任务: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25+2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25+20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算一算,算完以后,同桌间交流一下你的计算好方法?
(2)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计算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台前演示)
交流展示:(预设)
①摆小棒,理解口算的方法。25用2捆5根表示,20用2捆小棒表示,先算2捆+2捆=4捆也就是40根,再算40+5=45)
②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拨出25,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结果是45)
③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
(把25分成20和5,先算20+20=40,再算40+5=45)
(3)引导发现:同学们又经过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25+20=45,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又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那就是先算20+20(幻灯片演示),为什么20和20要加在一起呢?然后再算40+5(幻灯片演示)。
(4)形象转为抽象,数形结合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25+20=45,25是两位数,20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那么在计算两位数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25+2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
(三)知识运用
同学们真聪明,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很快就学会了,下面就让我们应用学会的本领去解决问题吧!
1.算一算
幻灯片出示2组算式,学生将答案接在练习卡上,交流汇报计算结果,通过观察每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总结:
(1)左边的题目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右边的题目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要注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2、开锁游戏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那么就请大家先找到打开数学王国大门的钥匙吧?
(幻灯片出示开锁游戏)
四、挑战数学王国
第一关:找朋友
在茂密的达森林里,有三位动物朋友被巫师施了魔法,只有聪明的小朋友们才能解救他们,请大家认真细心计算出下面各题的答案解救出那三位动物朋友吧!
谁来解救第一位动物朋友?
谁来解救第二位动物朋友?
谁来解救第三位动物朋友?
第二关:夺星游戏
出示练习题卡,赛一赛谁最先做完所有习题,并且做对,为他点亮小星星。
第三关:口算我最棒
出示练习题卡,赛一赛谁最先做完所有习题,并且做对,展示最优作品。
第四关:争当小老师
下面是一位叫马小虎的小朋友交上来的答卷,请各位小老师为他判一判作业,并说出他们错在哪?
(指名答)
这几位小老师判作业真认真,那么希望大家在以后做练习时都能认真仔细,千万不要做“马小虎”呀!
第五关:解决问题我在行(打开数学书66页看第三题)
出示情境图,交流数学信息,独立完成习题,展示最优作品。
五、总结本课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对十》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 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妈妈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3. 开火车上学校。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坐上火车,准备开往学校,可火车没有司机。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它们送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动物们到了学校,看到小猴和小熊早就到学校了(呈现画面),他们正在那儿干什么?你能数把它们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你能求出还要搬多少张椅子吗?
评析
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情境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如一定要帮鸭妈妈找到孩子,只有认真开好火车才能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学校等。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生活现实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学”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班内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接着在“修围墙”练习中让学生比较,渗透优化的算法。再通过交流自己是“如何很快就帮助鸭妈妈找到骇子”的,使优化算法成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算法优化。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对十》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意境,积累美的语言,美的感情,在写作中得到启示“能够敞开心灵,随意抒发”。
2、积累关于泰山更多的文化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继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习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采用动情朗读和发挥想象来感悟、背诵文本。
3、搜集资料,课后办手抄报来达到课外延伸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意境美,体验作者敞开心灵所感受到的别样风景。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享受景物的自然美,领悟它的文化美。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美的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自然万物给我们带来的恩泽。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句子、优秀的段落或者是文章、人物。)(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天边》这篇优美的散文自己动情地读一读。
2、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3、品读你认为美的语句。
4、畅谈自己美好的想象世界,可以写在小本本上。
三、读读背背
1、师生交流有关泰山文化方面的资料。
2、熟读诗句,教师适当点拨、补充此诗句的出处和写作背景使学生理解诗句,感悟诗中所蕴涵的情感。
3、链接关于泰山的其他诗句,丰富学生的积累。
南天门距南岳镇十八华里,自南岳庙后登盘山路逶迤而上,经半山亭,过邺侯书院不远,就到了云笼雾罩的南天门。南天门下方,有船状的卧龙石,名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的石牌坊,就是高耸的桅杆。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南天门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山阳为前山,山阴为后山。南天门又是连接主峰的纽带,紫盖峰在东,烟霞峰在南,天柱峰在西,碧罗峰在北,它们从各自方向环抱过来,伸展开去。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为三个"十八盘"的尽处,海拔1460米。南天门,是对北座"北天门"说的;"三天门"则是对山下的一天门和中麓的中天门(二天门)说的。南天门建于元初,由岱庙住持道士张志纯创建。上有一阁,名"摩空阁"。门的两侧有石刻楹联一副,上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下联: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泰山图志》中说:"磴道盘空,朝天有路矣。"游人至此,顿觉凉风习习,寒气袭人,不禁想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泰山》诗中"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明朝王思任也有至此"生平雪三伏之仇,亦一快事"之语。因此,游人在登临"十八盘"时,应尽量慢走,不要让身上出汗,以防登上南天门后被冷风一吹感冒。门外西侧石棚内有自然石碑一座,全文为杜仁杰撰文,严忠范书。该碑刻制于元世祖开国之前的中统五年(1264年),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该铭文词古雅,书法端严。文内对当时的社会颇为不满,因此清乾隆年间在此建台时,把它埋于土中。1956年重修台基时发现此碑,为了不使石碑被风雨侵蚀,在路西新建石棚一座,加以保护。南天门内有庙一座,原为"关帝庙",神像早无,1965年翻修后,改为铁瓦,名"未了轩",取唐朝诗人杜甫《望岳》诗中"齐鲁青未了"句之意。
李白《游泰山六首》中时有名句。如“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写登上南天门">南天门的感觉,使后世登山者皆之一粲!如“攀崖上日观,伏槛突击东溟;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写观日出,把实景和想象揉合在一起,形象生动。如山巅夜色,天真、飘逸、浪漫、风流,一片天籁,使读者心往神驰!
四、口语交际——话春游
(一)导入:播放课件,情景再现。
1、师导:春天,到户外去踏青,去郊游,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2、看,你还记得这次次经历吗?(播放学校春游的照片和录像。)
(二)调查介绍,交流看法。
1、咱们学校组织的春游你参加了吗?你当时的心情、感受如何?说说你的所见所闻。
2、可是,为了安全起见,有些学校禁止班级组织学生春游,你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吗?你是怎样看待春游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春游的看法,师巡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注意交流过程中讲话要有礼貌,态度自然,要说普通话,意思表达得要清楚。)
(三)小结拓展,课外延伸。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整理成一篇文章,写到小本本上。还可以交与校长或寄给教育局领导,反应“群众”意见。
五、我的小笔头
(一)激情导入。
1、师:你去过哪一个旅游胜地?你最想去哪一个旅游胜地?
2、可以回忆你去过的印象最深的旅游景点,没去过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物进行介绍,,这节课咱们就来写一篇游记或导游词。
二、交流过程。
1、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的有关最值得材料,准备了吗?(准备了)赶快拿出来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2、小组交流。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大家的精彩回忆和搜集、查阅的相关照片、资料。
出示要求:
(1)整理相关资料。
(2)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注意突出重点。
(3)将你的所见所闻或所得说具体,然后请同学提提建议。
3、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4、师生共同总结如何将本次作文写好,注意事项。
三、写作初稿。
生打草稿,师巡视。
《对十》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拨计数器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口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类比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一些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5+3 46+2 42+5 25+4
35+30 46+20 42+50 25+40
2、对比:
(1)你能说说35+3和35+30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2)想一想,为什么35+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而35+30这个4要加在十位上?(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班级图书角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师: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请同学们试着列出算式:35-2
(2)尝试解决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如果口算不出来,可以用计数器来帮忙。
师巡视,查看学生做题的不同方法和结果。
(3)汇报交流
预设:
A.用计数器算
指生当小老师来拨计数器计算,学生边拨教师边贴图,问题引领:35怎么拨?35—2从哪减呢?
(要从个位上去减,)
为什么这个2要从个位上去减呢?
(2表示2个一,也就是先算5-2=3,30+3=33)
请大家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B.把刚才拨珠的过程用算式来表示
35-2=33,先用5-2=3,再用30+3=33
请小朋友们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说一说怎么算35减2的。
孩子们,看你们多棒呀,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算式转化成了一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些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解答。
(4)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引出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情境图: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2)尝试列式并解决
(3)交流汇报:
A.拨计数器,师贴图,引导思考:25-20在计数器上怎么拨?
(在十位上减掉2个珠子,为什么在十位上去减呢?2表示2个十,要用3个十减2个十。)
B.35-20=15,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同桌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观察对比,归纳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这两组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口算。
6-4= 9-5= 7-3 = 8-2=
26-4 = 49-5= 87-3 = 38-2=
(通过本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两位数减一位数时个位相减,十位不变,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
口算
30-10= 50-20 = 70-40= 60-50=
38-10= 57-20= 76-40 = 69-50=
(让学生体会到两位数减整十数其实个位不变,十位相减,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技能。)
3、学生当小老师出题全班比赛算。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对十》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
【《对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数对教学设计
3.对韵歌教学设计
5.隆中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