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2022-07-08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花瓣飘香》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1)怎么摘花瓣的?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3)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1)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2)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3)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1)送给生病的妈妈。

  (2)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1)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2)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3)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1)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2)送给老师的妈妈

  (3)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精读2—11自然段,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2、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积淀语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既爱花,更爱妈妈。

  2、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教具学具:

  贺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老师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地读,细细地品味,才能真正读懂、读好。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能真正读懂并且读好。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可以在下面加上着重点。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交流: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哪些词?(学生谈想法)你为什么特别注意这些词?

  (评价:你读书真有办法。抓住了重点词,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通过抓住重点词,我们体会到小女孩很珍爱这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3—10自然段。

  1、小女孩既然这么爱花,但为什么要摘花瓣呢?这使我们都感到很奇怪,请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下文,看看谁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2、生速读,交流原因。

  3、这位同学找得真准,抓住小女孩说的话找到了她为什么摘花瓣的原因。

  4、小女孩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摘了他家门前的花,按理说这是不对的,但是作者却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的3—10自然段,这次要特别注意一下人物的语言,若你以为必要,还可以画一画。

  5、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

  ⑴做错事知道错,(从“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可以看出)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她注意了小女孩脸上的表情,的确是这样,“表情也是一种语言”我们读书时也要注意。(板书:表情也是一种语言)

  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道错了呢?(低下头不好意思)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

  你吐字很清楚,如加上表情就好了,快速把这句话记下来,再读一读看。

  ⑵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生若找出第7自然段(出示)

  你能抓住人物语言来理解,把刚才学的方法用上了,你真了不起,你能把自己当作小女孩读读这段话吗?

  你能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关心,谁还能再读好一些(指名读)你还读出了对妈妈的爱。

  ⑶小女孩的懂事还体现在哪儿?

  (听爸爸的话)

  你注意到小女孩说这段话时的表情了吗?(出示)质疑:(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因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很难过。)

  那你来谈一下(评价:你谈得真好,谈出了小女孩对爸爸的思念。)

  除了思念,还包含着什么感情?

  (如学生说不出,引导:妈妈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知何时康复——还包含着对妈妈病情的担心。)

  奖励你来读一读。

  (引导:小女孩没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来摘花瓣,本以为作者要责怪她,还这样关心她——小女孩很感激“我”)

  那你来读读看呢?

  几句很朴实的话,却蕴含着对爸爸的思念,对妈妈病情的担心,对“我”的感激,这都是我们反复读,细细品味才体会到的。

  6、同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一下。

  指3名学生分角色读。

  指2名学生分角色读。

  7、你们看,小女孩这么懂事,这么可爱,你们想对她说点什么吗?(生说)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

  3、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都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4、作者第二天早晨便从集市上买了一盆花送到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

  5、当作者把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他母亲会问些什么?“我”又会怎样回答?生说。

  6、作者送花给母亲,也是为了让妈妈高兴。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透过那飘着淡淡香味的花瓣,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灵。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妈妈,我们是妈妈心中的小太阳,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

  2、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3、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4、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⒈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书写课题并质疑

  1. 实物展示、引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花瓣飘香》)并了解课前学生已读过几遍书。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2. 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板书:“措、惶” 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4.师范读。

  5. 生再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你觉得这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自己先练习怎么读好它。师相机指导书写生字俯、摘、捧。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指名读。

  ⑶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⑷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课件出示画面,滚动的文字和淡淡的音乐。《母爱》: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2、是啊,孩子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而孩子也会对妈妈由衷地感谢,有一位小女孩,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感谢她的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花瓣飘香》。

  3、指导学生朗读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营造氛围:

  1、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情?

  2、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3、同学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四、指导写字:

  先范写,在指导学生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俺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俺”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俺”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俺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身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同学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培养同学从小具有敬爱家长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点:

  通过充沛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质朴的亲情。

  四、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俺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同学体会小女孩质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身解答,充沛动脑。听他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同学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考虑: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同学明确,教师出示板书:第一自然段写花开。第二自然段写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写谈花。第十一自然段写送花。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考虑: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让俺们知道了什么?

  2.考虑: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俺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同学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同学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同学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俺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同学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小朋友”。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他人观赏的心理。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同学入情入境,充沛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同学去发挥自身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同学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他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同学考虑。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同学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

  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

  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 “惶恐”“不知所措”等词语。

  3、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美德,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读想想,初识花瓣——与学生对话

  同学们,看到“花瓣”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对,我们会想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会想到花瓣上的露珠,会想到有淡淡的花香飘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像花瓣一样美丽的小女孩,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板书。板书课题《花瓣飘香》。齐读课题。你能读出有阵阵花香飘来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

  二、读读议议,感悟花瓣——与学生对话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一位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那她是怎样摘花瓣的呢?从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画出表示小女孩摘花动作的`词,并细细体会。

  (一)品读摘花瓣(第2节)

  1.指名读,交流摘花瓣的动作。请一女生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进行评价。

  2.假如你就是那位小女孩,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你

  a:你为什么要俯在花前,摘花瓣时的动作那么轻,为什么?

  b、你摘下花瓣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

  c、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什么东西你会双手捧着?

  4.小结:看来这个小姑娘是一位爱花的孩子,通过后文我们知道她要把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也看出花瓣这代表着小女孩的一颗孝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第二自然段。

  5.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读出小女孩的孝心。

  (二)紧扣“懂事”,品味文本语言。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懂事的女孩)我们一起来找找从哪里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3-9段,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跟你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点拨指导:

  1.“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①师: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驻守在那里的人民解放军,远离了家乡和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女孩有着这样一个爸爸,这多么让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②指名回答。

  师小结:

  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想到爸爸远在南沙而妈妈又卧病在床,心里难过,这是难过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嘱咐,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③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面对这样一个小女孩,我不禁称赞道——出示齐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①你摸过花瓣吗?那是怎样的感觉?

  ②那小女孩的妈妈收到这样的花瓣,她会怎样?(微笑、感动、幸福)

  ③是呀,一片花瓣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齐读。

  ④师: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齐读)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①师: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

  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个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指名读。

  ③师: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谈感受。)

  ④理解词义。

  师: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叫(齐读)——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呢?(心里害怕)

  ⑤师: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非常诚实的孩子!我们不禁又要夸夸她了——齐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⑥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不会)从哪儿看出来?(轻轻地问)你能读出轻轻的感觉吗?

  ⑦我们来用心感受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与作者的对话看似普通,却蕴涵着极深的感情。能读好吗?小组内可以先练读。

  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部分。

  ⑧再读课题,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花瓣?

  (三)读悟最后一段,加深理解。

  1.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花瓣飘出的淡淡的幽香,不正像敬爱父母的美德在人间传播扩散吗?齐读第10段。

  师生互动表演:a、我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放在阳台上,母亲会怎么问“我”?我又会怎么回答?b、我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是怎么说?

  2.你们明白作者的用意吗?(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师:明白了作者的心思,也就明白了这全天下儿女对母亲那深深的爱!

  3.学到这儿,让我们再来看课题,大家齐读。 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一片浓浓的亲情!)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这情意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作者的心。这真是花瓣飘香啊!现在谁来读读课题。

  师:闻到了,淡淡的香味!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让我们再一起深情地读读课题吧!

  三、读读说说,送出花瓣——与心灵对话

  1.师:一片小小的花瓣,充满了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老师和你们一样为小女孩和她的爱而感动着。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师:今天回家以后,同学们就试着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你的人表达一份心意,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吧!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花瓣飘香。师生:(共同深情地读课题)。

  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为了让病中的妈妈高兴,摘花瓣送给她,她送的不仅仅是花瓣,还有一份孝心、一片真情。整篇课文体现着人情的美,如花瓣飘香沁人心脾。《花瓣飘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飘出来呢?

  我觉得动情是关键。语文课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某种境界。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课文结束前,学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品质而感动.但对于课题花瓣飘香还只停留在绒布一样的花瓣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在我深情款款地读时,学生也陶醉其间.再让他们关注课题花瓣飘香,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课文以花瓣飘香为题实际也指小女孩的心灵有着花瓣那样的美,那样的香.

  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我又设计了分角色朗读环节。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朗读“我”和小女孩的对话,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最后教师深情的总结对文章内容进行升华,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同学们,其实人人都有一颗珍贵的爱心,你们每一个人都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像花瓣一样飘出幽幽的清香,让你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芬芳你周围的每一个人”。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体现小孩懂事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难点:通过品读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体会小女孩对妈妈的一片爱心,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挂图、摘有文中重点句段的小黑板、月季花、绒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齐读课题)

  二、复习

  1、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2、齐读课文。(打开课本,把这些词放到文中,看谁读得好?)

  3、提问:课文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 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4、从哪里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呢?(板书:?) 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用波浪画下来。

  三、精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2~10节,把能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画下来。

  2、画好了吗?同桌先讨论,再跟大家交流。

  3、班上交流,指名学生说说。

  a: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⑴提问:你们见过绒布吗?摸起来感觉怎样?(软软的)是呀!多美的花瓣,把它送给妈妈,让生病的妈妈高兴,可见小女孩怎么样?(爱妈妈)

  ⑵所以我们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齐读)

  ⑶指导朗读。

  ①谁来扮演这位小女孩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②相机指导:“妈妈生病了,”小女孩很心疼妈妈,要读得轻、慢。“妈妈会高兴的。”小女孩也感到开心,要读得重、快。

  ③齐读。

  b:“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⑴提问:南沙在我们祖国的最南面,离我们这儿很远,很远,爸爸常来信,说明爸爸最关心的是谁?(我和妈妈)最牵挂的是什么?(妈妈的身体)

  ⑵爸爸不在身边的日子里,小女孩不仅听妈妈的话,还做什么?(照顾生病的妈妈,还要做家务……)

  ⑶是呀!小女孩这样做才让爸爸放心地工作,好好地保卫祖国,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

  ⑷指导朗读。

  ①你们注意到小女孩说这句话时,表情怎样?(闪动着泪花)为什么呢?(小女孩非常思念爸爸)

  ②谁能读出小女孩思念的心情?

  ③指名读,齐读。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小女孩的懂事。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练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示实物)这是一枝月季花,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仔细观察它的枝、叶、花,然后告大家。

  2、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月季花有关的课文。题目是——《花瓣飘香》

  指导朗读:把香味读出来

  3、过度:题目中一片花瓣很神奇,香飘四方,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读完后,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2、花儿与花瓣哪个香味更浓,不需要我说,然而,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呢?

  3、那么,小姑娘为什么摘花瓣,她是怎么摘的?老师对这些也很感兴趣。

  下面请同学再把课读读,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段落。

  四、再读课文

  1、交流情况(节2、7)

  2、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a、齐读(节2)

  b、读后填空: 小女孩 地摘花瓣。

  c、自由读,划出“小心”的词,指名回答,动作演示。

  d、小姑娘为什么如此小心?是为了安慰病中的母亲,所以摘了一片

  f、小结:这真是一个守公德、有孝心的孩子。

  3、节7:

  a、小姑娘为什么要摘花呢?齐读后练说:小姑娘 她的妈妈。

  再读,体会。

  b、真是个 的好孩子。

  五、过渡:花瓣的香味飘呀飘,飘的很远很远,哪些人闻到了花香?他们闻到了香味的感受是一样的吗?下节课我们来讨论。

  六、学习生字:

  刚才我们读了生字,你以为哪个字最难?(根据学生所提)

  1、范写,描红。

  2、完成其余描红。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的意思。

  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

  4、初步体会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初步感悟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情感。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一幅月季花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朵月季花?你了解月季花吗?有一位小女孩,她和我们一样也很喜欢月季花,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3、把你觉得最有挑战性的段落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同桌认为他读得好,就在这一自然段旁边奖励他一个。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师:得到刚的同学请举手。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现在请你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最佳朗读水平。

  2、指名学生读书

  预设一:第3小节

  1、第3节:一生读第3节。(出示第3节内容)

  师指出拿措惶恐是生字,指名读。

  措:找形近字(借、错),理解。

  惶恐: 指读、齐读、识记、理解。

  这一节的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相信你会读得更好。(指读——还有谁读得跟他一样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2、引读第4——10小节。(出示4——10小节内容)师:这几小节你除了读第3小节外,还读了哪一小节?

  (1)指名读第5节:指出舍是多音字,其它的读音是什么?

  (2)第9节:一生读第9节。教读惹,选择字义。师范写,生描红。(指读——一二两组与三四两组赛读)

  3、这几小节就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你们同桌两个对对话(同桌互读——指读)

  4、小结:我与小女孩的对话,说了什么?(写我通过与小女孩的对话,得知她摘花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板书:谈花

  预设二:第2小节

  1、第2节:一生读第2节。

  2、师指出俯摘捧是生字,指名读。

  3、告诉学生这三个都是动词(动作演示)

  4、字形识记:

  俯:(师说字谜)一人到庙前,一人到寺下。

  摘:请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写对了表扬,写错了纠正。学生描红。

  捧:用熟字换边旁的方法记住(棒)

  5、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里面读,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通顺、流利(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6、通过读这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板书:摘花

  预设三:第11小节

  1、指读,评议。

  2、通过这一节的读书,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花

  预设四:第1小节

  1、指读。

  2、理解红艳艳。

  3、齐读,从这一节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花开

  四、理清文章脉络

  1、书读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短语用画出来。

  2、交流,板书。

  五、概括主要内容

  1、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互说——指名说)

  2、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1)怎么摘花瓣的?

  (2)为什么只摘花瓣?

  (3)摘花瓣做什么?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二、三。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明白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具体表现,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月季花(让学生感知月季花及其花瓣的幽幽清香以及在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在大家自读课文时,老师给你们提出的要求是: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读音。

  3、生分段朗读课文。

  生字都读准确了,相信你们课文会读得更流畅,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拿起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4、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提出的不懂词语。

  5、生字、词语这两个拦路虎我们都解决了,读课文应该是很轻松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语文课本再次朗读课文,老师这次对你们提出的读出要求是: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改字。

  6、生各自读课文。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一生读第一自然段,这些月季花开得怎样?

  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丛红艳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赏花的人,可是有一天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从这位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特点: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2、提示:左右结核的字书写时要左紧右松才好看。上下结构的字要抓各部分的大小、按比例书写。

  3、描红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

  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

  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

  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07-08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02-13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06-29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04-20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05-06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范文12-19

《花瓣飘香》优秀教学设计11-11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14篇)04-20

课文花瓣飘香教学设计范文02-20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15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