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熟知设计形态、功能等相关基本知识,并利用所学掌握设计的技能。
2.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相关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的形态、功能和原则。
3.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提高对设计艺术的关注度,感受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知设计形态、功能等相关基本知识,并掌握设计步骤。
【难点】
分析设计在形态与功能上的特点,独立完成创新型设计作品。
三、教学用具
形式各样的铅笔、设计家作品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各种造型各异的椅子组成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这些椅子和我们平时坐的椅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设计感强、造型新奇、制作材料各式各样、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设计充满着我们生活,每天享受着设计提供给我们的舒适便捷、优美愉悦的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变身设计师,踏上设计的旅程吧!引出课题《设计与生活》。
活动二: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丹麦设计师克里斯汀﹒维德尔作品图片《可调节儿童椅》,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什么是设计?这个儿童椅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设计是人类创造性的活动,是把某种计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图片中可调节儿童椅构造简单,符合人体结构特点,半圆形椅身的两侧有五个缝隙可以调节高度;这样设计可以避免对幼儿的磕碰,而且节省材料,体现出“经济、简单、实用”的设计理念。
活动三:具体分析
1.教师播放一组形态各异的铅笔图片,提问:相信大家都用过这些铅笔,谁能试着分析铅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圆形——出棱——加橡皮——自动——笔头扁平——橡胶铅笔;可以看出铅笔在发展过程中,从形态、功能、材料、色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教师继续以铅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铅笔为什么要发生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铅笔的棱面可以防止手握时打滑;铅笔头添加橡皮,方便涂改;自动笔的特点是方便,还能避免铅芯折断;扁平的笔头方便考试时填涂机读卡;橡胶铅笔中装有软笔芯,可以卷折,非常时尚有趣。铅笔的发展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3.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大屏幕中这款旅行用品组合套装,是怎么解决旅行中携带洗漱用品问题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造型和结构设计上,将分装不同洗漱用品的小瓶组装成一个圆柱体,这样的设计方便携带,同时还节省了空间;这个是来自我们生活随处可见的设计,恰好反映出设计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方便实用、美观大方、操作简单。
4.教师讲解: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设计就来源于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与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是设计的源泉,设计正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接着提出问题:那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生活服务,为人服务的,人类通过设计活动创造或改变事物,实现为其所用的价值和目标。
一个好的设计主要从两方面判断: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只有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高度统一,才能成就好的设计作品。
活动四:拓展阶段
1.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书包发展历程的视频及设计步骤,并提出要求:以“灯”为主题,进行设计创作。
2.展示讲评
交流想法,师生共同评述赏析作品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与教师总结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以下列为准:
①是否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②设计上是否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
③形式是否多样、美观大方、新颖独特。
3.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设计作品图片,并附上简要的创意说明。
五、板书设计
xx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2
课题背景:
课程的学习方式不只是传统方式的学习和理解,还必须能反映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创新,教学活动也不是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实验室的操作,还必须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获得各种切身体验的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感知生活空间,是当代教育对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活动目标和内容:
活动目标:
结果性目标
感受并理解色彩在生活空间的装饰效果方面所起的作用
从空间面积、空间装饰和空间设计等方面分析现代社会对空间设计的要求
掌握用线条、色彩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描绘室内空间
体验性目标
感受美术创造力在创造生活空间的作用
感知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生活空间的异同
理解运用色彩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的相互关系
信息资料的收集、检索、归纳、整理
利用绘画、设计、手工模型等形式进行具体操作体验
方法反馈、评价和选择
活动内容:
教材分析: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是新教材改革初中二年级的课题内容。色彩作为一种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们对色彩的选择完全按照自己的喜爱且不受室内外气温的影响来进行设计。色彩在居家环境中日益成为现代人重要的.设计因素。
本课重点是要把色彩知识和家居色彩设计联系起来。
知识点:
1、色彩的自然联想和 情感联想。
2、 色彩在家居设计的运用。
3、色彩与家居设计的和谐统一。
学生分析:
赤橙黄绿青蓝紫 ,色彩无处不在,她们宛如一道绚丽的虹,点缀着自然和生活。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又赋予居室鲜明的节奏和个性色彩。而我们的学生就和这些七彩的颜色一样各具特色,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对色彩不断尝试和运用与学生自身联系起来,让学生把独特的色彩运用到生活中,让色彩和学生的生活一体化、具体化。学生才会有较佳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呈现录像(学生自带的家庭装饰片段)
教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个自己的家吧。并请学生讲解自己家庭居室设计的特点。
学生:同学观察其家庭居室的色彩变化。
教师总结:我们欣赏了生活中居室的色彩变化。也看到了美的居室需要用心去创造。才能有和谐温馨舒适的家。
(出示课题----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教师: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人与建筑的和谐,人与生活空间的和谐统一。
(放映---家居设计录像)
同学欣赏艺术设计师在居室中对色彩的大胆采用。
教师:家庭居室的色彩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的,也是最能体现家居设计的设计思路的。这里有设计师用色独特,设计大胆的作品。
(出示资料图片)
“我爱我家----名人说家” 教师:请学生假设自己是《我爱我家》的英达导演,来分析英达家的装饰用色。
学生:假如我是英达导演,选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家具设计和装饰用色。
追求古香古色的风格。
刘欢的家装饰的色调比较重,用了别人很少用的黑色,时尚,大胆。
教师总结:家居色彩的独特魅力,是继承传统,是表达个性,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用色是和家居的整体设计相吻合的。
二. 色调与人的视觉心理
(出示图片资料 ---居室相同,色调不同)
师: 这是一组居室相同,但是色调不同的家庭居室设计。请同学找到色调搭配不合理的色彩组合。
生: 学生自由讨论。
最佳的居室色彩设计,色调不能乱。整个设计要有统一的色调。颜色杂乱会破坏人的视觉。色彩运用好,就可以有好的效果。
(出示图片资料 ---色调和人的视觉关系)
生: 主色调的居室。有红色调,黄色调,蓝色调,多种色调的组合,一种色调的组合。
教师总结: 居室的色调可概括为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对比色调,调和色调等等。
(出示图片资料---- 红色、绿色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师: 色彩运用的好,就需要了解颜色的各种变化。
红色:
生:(讨论析出 )看到红色会联想到日出,太阳,国旗。给人以热烈,温暖的感觉。
(出示图片---以红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师:以红色调的为主的居室设计,温馨浪漫,卧室和客厅的方面比较多,
如果能把色调的明度和纯度提高或者降低,色调的选择会更多,更丰富。
绿色:
(出示图片--讨论析出)绿色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生: 看到绿色会想到春天和树叶,草地,给人青春,希望,和平的感觉。
(出示图片-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清新,明净。心态平和。可以用在厨房,客厅等房间。
(出示图片----对比色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色彩鲜明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强烈,醒目,给人以明快,鲜明的特点。
师总结:
1.家庭居室是一个整体,在色彩设计上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也要根据不同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也有所区别。
2. 家庭居室的设计色彩主要体现在:墙面、地面、家具设置、装饰物品等方面
3. :“我爱我家”设计宝典:
主题要“明” :一旦定下来某一种风格就不要轻易改变,有时候我们在选择居室色彩的过程当中会不由自主地被一些其他的色彩、造型所诱惑,最终将所有的喜好都集于一室,布置成了大杂烩。
墙面要“色” 白色是传统的色调,而要独特的个性特性就是用色大胆,其中一点就是要有大面积的彩色墙面。因此,要打破墙面由浅色一统天下的局面,让我们墙面也“秀”一把。
用色要“准” 不是所有的色彩作为装饰都好看。也要注意用色,而这些色往往是从多色中提取,比如黄色、蓝色、橙色等色,这样做会比较保险。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
重点:
通过欣赏生活标志图例,了解标志的艺术特色,学习设计适用的.标志,尝试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标志。
难点:
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
2、出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1)标志有哪些种类?(2)标志有哪些用途?(3)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符号、图形
2、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义。
3、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组织交流。
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做成头饰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设计。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4
教案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直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
1、观察平直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现代建筑、铁桥等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的图片,收集有蜿蜒的环山公路等资料图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一根彩线,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形态,然后用手折成各种形态,并用线条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2、
3、观察乒乓球跳动的轨迹,用线条把所看到的轨迹画下来。教师出示一根彩带,观察彩带飘动的轨迹,用线条把所看到的轨迹记录下来。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将这些线条简单分类:直线、曲线。欣赏生活中具有直线和曲线特点的物体:马路、高楼、环山公路、梯田。
2、说说这些物体和景致适合用怎样的曲线来表现(如水波的线条流畅而温和,适合用波浪线表现;建筑物的稳重而静止可用垂直线来表现·······)
3、学生谈论:直线和曲线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
平直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重的感觉,在绘画中,如果我们要表达这种感觉,可以多用平直的线条;相反,曲线带给人们一种流动的感觉,如果你的画面需要这种感觉,可以多用曲线。
4、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直线和曲线。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红黄蓝》;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敦煌的飞天壁画等。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创作阶段。
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主题,思考如何表现并交流。
1、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2、学生讨论并交流他们认为适合用直线或曲线来表现的主题,教师将合理的部分演示出来。
3、学生绘画。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业展评
说说你对同学作品的看法,有什么地方画的比较好,什么地方值得修改。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
五、收拾和整理
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盒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对比色等等,这些都以原色为基础。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原色之间相互混合,可以产生许多色彩变化,并学习应用,装点我们的生活。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掌握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小水桶、最喜欢的色彩画。
(教师)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颜料、色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雨过天晴后,天空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由几种颜色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出示相应的色卡。)
彩虹的形成原因:气象学中的“光学现象”,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七彩光谱。(科学常识)
2、图片对比:无色的世界与有色世界的对比(课件展示由无色到有色)
身边处处有色彩,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色彩。
3、图片展示:生活中色彩运用的图片(美食、服饰、室内设计、文具等)
(二)讲授新课
1、引入课题: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里。他们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典雅,在街头、家庭、在人们的衣装和生活用品上显现,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使生活变得生动而多彩。
色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
(1)色相:
面对一篮新鲜的蔬菜,我们一定被他们美丽的色彩所吸引,这里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辣椒、绿生菜、紫茄子、橘黄的柿子椒??每种菜都有独特的色彩面貌,我们称这些色彩面貌为色相。
(2)明度:颜色还有深浅不同,如刻本2页中草莓的红色就有深浅的不同。我们称这些深浅的程度为色彩的明度。亮色是高明度,暗色是低明度。这里所说的高与低是相比较而言的,不是绝对的。
(3)纯度:色彩的纯粹单一程度,即鲜艳程度,叫做色彩的纯度。
女孩穿着白背心和玫瑰色短裤,老远走来,鲜明的玫瑰色是很抢眼的,说明它的纯度高。在色彩的家族里,三原色和间色是高纯度的颜色,间色与其它色混合成的复色,由于经过二次调和,纯度就会降低。任何色彩加进黑色或灰色,纯度就会降低。
(4)色彩的冷暖:色彩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冷暖的感觉。一切让人看上去感觉或联想到温暖的颜色,如红、黄、橘等色,都属于暖色。让人感觉或联想到寒冷的颜色,如蓝、青、紫等色,都属于冷色。当然冷暖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同样是红,加黄调配出的橘红和加蓝调配出的紫红冷暖差别是非常明显的.。
2、色彩搭配表现心情感受: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表现人的喜怒哀乐。
3、色彩搭配表现四季:用同一张场景的图片,搭配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一年四季不同的感觉。
4、色彩搭配知识:
(1)有秩序性的色彩排列在一起比较和谐,能形成不同的明暗层次。
(2)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会让人感到活泼、跳跃。
出示课本第24页图片欣赏并思考课本上的问题。
提示:靓丽的色彩表示开心、愉悦。
灰暗的色彩表示难受、郁闷。
(3)这两组餐桌在色彩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
(4)分析一下左图都有哪些颜色?明度、纯度、冷暖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作业(男生和女生各自选做)
1、男生为男孩的校服和运动服进行色彩搭配并填色。
2、女生为女孩的校服和运动服进行色彩搭配并填色。
(四)作品展示
分男生、女生进行作品展示,以竞赛的形式,评选出“最优秀的色彩搭配师”。
(五)思考
1、练一练:分析课本第25页右图上中生活用品中的色彩,哪个颜色比较暖,哪个颜色比较冷?
2、思考与讨论:试举例说说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6
一、教学实施建议
1、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校园场景线描写生。色彩写生各一幅;一组静物及名画家作品若干幅。
(2) 学生准备学具:名画家作品资料若干幅。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选择在校园中开始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中具有美感特征并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局部,进行必要的观察提示。
②回到教室中继续进行课堂教学。出示教师课前所作的校园写生范画,静物线描及色彩范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教师是怎样基本正确地表现出校园场景和静物的艺术形象的。
(2)发展阶段
①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真实场景视频资料片及表现性美术作品,提示学生加以比较分析、讨论。
②欣赏作品,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作品进行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小结:师生共同用讨论的`形式,以写实的手法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传达出创作者对所表现的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3、课后拓展
提示学生注意所能见到的美术作品,哪些属于再现性的创作,欣赏、分析作品中突出再现的具体物象。
二、教学评价建议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看学生是否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再现性创作的概念。
教案设计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第1课时)
一、基本理念:
美术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依据《美标》注意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二、设计思想:
以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把学生在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创生知识 ,教学才更富吸引力。本课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增强学生表现自然和生活的能力,增进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再现生活真实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源于生活真实,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美感特征。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讨论作品;艺术表现手段、特征;
五、教师准备教具:
一组静物,范画四幅,名画家作品若干幅。
学生准备学具:名画家作品资料若干幅。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同学们在这所中学已经学习生活一年多了,请你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最美的地方,或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地方。
2、新授:选择在校园中开始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并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局部,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7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 (湘版.修订版)
教学年级:
八年级 上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2、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3、会关注日常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表现出初步的设计意识,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
教学重点:
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的创新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生活用品的造型设计作为本课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与查找各种与手机有关的资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活动。参与资料收集,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导入中,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课中,着重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等,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的主要教学策略有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和演示法。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小蜜蜂、实物投影仪
2、学具:铅笔、黑色油性笔、彩笔等作图工具、白纸、课前查找的与手机有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CAI运用
一、激趣导新
1、新奇的日常生活用品欣赏(双层自行车、汽车旱冰鞋、有趣的`餐具等)
2、小结:设计的基本要求。
3、观察:这把椅子在造型上有何创新之处? 点击目录中“引子”部分
二、手机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老式手机到人们广泛使用的普通手机再到最新设计和展示的新款手机图片,以自动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欣赏。点击目录中“欣赏一” 部分
三、交流、讨论与学习
1、讨论:从手机发展的历程来看,你觉得近年来手机在哪方面的变化最大?
2、说一说:这款手机由哪些部分构成? 猜一猜:这两款手机最适合哪些人使用?
3、依次欣赏各款造型上富有特色的手机,并分析每种手机所适合的不同消费群体,使学生逐步了解不同手机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4、思考:如果为运动员设计一款手机,你会怎样去考虑?
5、手机色彩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6、手机材质与手感、质感分析。
7、小结学习情况。
四、学生活动
1、交流:你觉得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中的手机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老师小结学习情况并与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手机图)
2、作业要求:根据有关手机资料,针对生活需要,设计一款新颖的个性化手机,并用铅笔、彩笔等工具画出设计图。
3、学习小提示。 点击目录中“活动”部分
五、作业讲评
1、分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设计图及其设计思路。
2、师生互评。点击目录中“欣赏二”部分
六、拓展
1、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设计。
2、椅子巧设计。
3、杯盘的多样化设计。点击目录中“拓展”部分
七、总结
下课老师总结本课情况,提出课后要求: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8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幅相仿的白纸长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俗内容的绘画作品文化感的认同及理解;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去体验和深刻地理解美术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俗题材长卷构图形式
难点: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展示《五百强盗成佛》图片及东汉《笑俑》图片
让学生以一个字概括他们的表情分别是什么?(哭和笑)
这两种表情说明了什么样的心理呢?一个字概括(苦和乐)
教师总结:我们在佛教艺术中去体味苦的真谛,在世俗题材中去回味乐的滋味,同学们有苦有乐才是人间真实的生活。你们每天快乐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东汉的人为什么笑的这么乐吗?我们来根据画面内容来找一下有哪些原因。
板书:乐
学习新课:PPT《弋射、收获画像砖拓本》
请同学找寻一下东汉时期人们吃什么?(看图故有思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种的)
板书:吃
教师问:米不仅可以吃PPT《庖厨》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板书:喝
PPT《酿酒场景》
教师问:除了吃喝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东汉的人这么快乐吗?
板书:玩
PPT《盘鼓、叠案、跳丸》
PPT《画像砖和拓本》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的这些画叫做“拓本”,我们比较一下原来的画像砖和拓本,就像图章一样,同一个图章,可以在纸上印出好几个一样的图案。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版画”的来源。
除了这些以刀为工具创作的画像砖展示世俗内容外,在画家的画笔下有没有展现世俗内容的作品呢?我们来看看
PPT《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游玩
PPT《捣练图》张萱—工作
PPT《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节庆
一开始分别展示,第二部一块展示(全景展示)
教师问:你们看得清楚吗?
故意的,你们发觉这三张画都有一个什么特征—很长。
这么长的画,你们觉得古人平常会怎么收藏呢?
板书:“长”-“卷”
教师总结: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是古代达官文人拿在手中把“玩”的绘画形制。
这是一卷尺幅等同于一般长卷的卷纸,你们谁有兴趣把它拿在手上去品读它呢,去体验一把古人的如何去把玩手卷的心情。
两种状况,从左到右,教师引导--古人阅读习惯。从右到左,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讲述先看到的应该是哪一片断?
再次学生回答:什么东西点出了夜宴的主题。
教师总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点明主题。(以屏风为间隔的分割作用,屏风及床的隐私性象征)
我们今天就以《捣练图》为例看看长卷的构图中画家是如何安排人物来突出宫中贵妇工作场景的。
板书:画一展开长卷
左手打开它,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以古人阅读习惯来书写板书)
板书“张萱-宋徽宗-金章宗”—偶像问题—让学生打开书本,阅读《捣练图》下方的句子,设问:“今天在美国波斯顿博物馆的这张《捣练图》是宋画还是唐画?”
我们看得出这是唐画还是宋画吗?看不出,那就先看画面内容是什么,是宫中贵妇捣练的工作流程图。
画面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几段呢?--3段
板书:将长卷分为三段。
第一段我们先看到的是哪一位女子呢?
这四位女子在干什么呢?给我一个字概括
板书:捣
她们在捣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呢?--练
“练、绢、缎”共性是“丝字旁”,“练”就是用“捣”这一动作将生丝捣成熟丝的第一步工序。
四个女子围着木槽手握木杵捣练的场景,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很像我们看西方画中的'一个完整的画。那是因为画家张萱在长卷的形制中有两个视线,一个是浏览的视线还在继续向左前进(中国)。还有一个就是四个女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形(西方)?结合旁边的思考题思考,你能看出来吗?
教师演示并总结。
PPT第二个画面,出现两个半人物?
这个画面告诉我们第二个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女子坐在毯子上,一女子坐在凳子上,她们在干什么呢?
毯子上的女子在绞丝,红色的披帛和绿色的毯子告诉了我们中国的配色主调是什么呢?
这样的配色方式一直都贯穿于整个画面,第二个女子也是如此。
大家注意,她头上的梳子—玳瑁。这样的器物描绘有别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画绘画题材—梅兰竹菊。因为这是后人所认为的院画体系—工笔重彩。后者是文人画体系—水墨。
板书—绞,缝
还有半个人物—丫环。
板书—丫环的形象来源。
丫鬟的角色设置在构图中的作用—承上启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还记得这是一张宋画么?我们看不出线条的羸弱来体现时代性,只能在内容上辨认。
丫环手中的扇子:细微展现—指甲盖大小的宋画(形式扇面,文人气质;宋内容萧瑟,唐内容富贵)
我们顺着丫环的指向,将视线转到了第三段。构图巧妙,烧炉子中的炭告诉我们第三段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板书:熨
找撞色—桃红配柳绿,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紧张的工作场景中,画家设置了一个极为幽默的角色,她在干什么呢?
幽默体现在哪里?
板书:几个圆的形象设计
动作模拟—打招呼。
绘画内容的结束,问:长卷就这么结束了吗?-没有,还有跋尾。专门记录后人收藏的心情及品评言辞。还可以不断的添加,教师最后点出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
本课总结:PPT-最后,让我们以这个生活在唐朝可爱的小孩子打招呼的动作来结束这堂课。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身。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检查,
二.导入新课:
古代宫廷自周朝开始就有宫蚕的传统,每年春季,皇后都会带领宫中的贵妇亲自养蚕取丝,织娟制衣的劳作,为的是彰显自己虽位居至尊仍不忘桑织,乃是立国之本的母仪,以此来倡导勤劳贤良的妇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捣练图正是生动的描绘了唐朝宫廷贵妇的劳作过程。
(1)、多媒体:播放问题
1、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2、“练”是什么?“捣练”又是什么?
3、什么是仕女画?
4、这幅画藏于哪个博物馆?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在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张萱另一幅作品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代表作是《簪花仕女图》。
宋徽宗: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虽说他治国无方,但却对书画特别喜爱,堪称一代巨匠,与南唐后主李煜齐名,特别是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现在仍有很多人都在临摹他的瘦金书。
“练”是一种丝织品。“捣练”是指练织成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唐朝时期商业的交流促进了练兴盛于劳动妇女生活之中,体现了当时长安城的包容性。
“仕女”是指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
“仕女画”是指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
这幅画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2)、请同学们看《捣练图》,告诉老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觉得它像我们平时常见的什么?(从形式上进行引导)
大家看他的形式像不像平时我们举行校内活动时操场主席台上挂的横幅?咱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也属与横幅的一种,它叫做长卷,是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称“手卷”、“横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历史上还有一幅反应古代城市生活的长卷画,是哪一幅
学生: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教师:它长528厘米。(此时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3)、大家知道古人阅读长卷的先后顺序吗?
学生:从右到左。
教师:大家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第一部分捣练,第二部分缝纫,第三部分熨烫。
教师:若下次同学们在不清楚画面内容时,可根据这个从右至左的阅读顺序常识来看画面。
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向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认真的看画面。
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画面上表现了几个人物形象?她们的服饰、发型、体态有什么特点?
2、这些人物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
3、画面上都有哪些生活用具?
共12个人物形象。特点:高耸的发髻华丽的服饰丰满的体态(丰頬肥体)
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捣练图》线条细密灵动,线形畅达,疏密自然,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如扯练的女子画家用准确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动态勾画的优美含蓄而安详。再如缝纫的两个人衣服纹理的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
画中的熨斗形状像个勺子,应该是在斗内盛放炙热的木炭,熨烫。火盆空心的设计,显示出古人的才智,通风性更好,促使炭火燃烧的`更好。炭火盆三层花纹不同,很精美,有火筷子加碳用,火盆边有提手,它可以移动,最下面一层仔细看是空的。
(4)、课外小知识:《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三、教师
《捣练图》是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传统长卷形式,体现了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图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捣练图》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是“艺术”之捣练,它像一面镜子,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心理、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留给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探究的课题,是无穷的启示和思考。它就像带有无数历史信息的一座迷宫,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去探寻。它又像一颗恒星,至今仍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而历久不衰,以它独特的人文价值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膜拜者。
四.板书设计
捣练图
一.仕女画
二.作者
三.作品介绍
1、捣练
2、形式
3、背景
四.唐代人物画特点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
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材料:
色卡纸、剪子、胶水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授:
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3)注意事项:
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
(4)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七、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八、作业:
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将其与前面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联系起来。
2.能说出幻灯机、投影仪、照相机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尝试用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光学仪器的应用问题,形成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过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5.通过对自制照相机的调节使用,加深对成像原理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将科学知识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和幻灯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再经过分析、综合,探究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引入
1.学生阅读南极科考队员用冰透镜取火的故事(PPT-)
2.学生回答,并解释为什么冰透镜可以取火。
3.播放冰透镜取火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PPT-)
4.教师:刚才的故事中是透镜救了队员的生命,透镜取火仅仅是透镜在生活中的一个简单应用而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透镜的应用十分广泛,(PPT-)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二、 新课教学
(一)PPT展示教学目标(PPT-)
(二)1、复习:教师:生活中透镜的应用,大部分都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工作的,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凸透镜成像规律(PPT-),学生完成表格填写。
2、提出问题:照相机属于哪种成像情况?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调节和使用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照相机神秘的面纱。
(三)照相机的学习:
1、PPT展示照相机外形,常见的照相机,包括老师自制的照相机,照相机实物展示,手机相机
2、PPT介绍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凸透镜
底片:相当于光屏,上面有感光材料,景物通过凸透镜在底片上成像,经过技术处理,留下永久的痕迹。最后制作成照片。
物距:景物到镜头的距离,怎样改变?
像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怎样改变?
3、根据照相机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进一步确认其成像性质
照相机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照相机成的是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教师引导:1.我们比较像和人的大小;2.我们可以感觉像距进行判断:用像距和物距作比较,像距小则像小。)
像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像的大小跟像距有关,像距是由物距决定的
4、分析照相机的调节与操作
若想使底片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当如何调节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和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
照班级合影像的时候,摄影师发现还有两侧还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镜头,这时候他应该怎样操作?
5、学生用自制照相机验证操作与调节方法:
介绍自制照相机的结构和制作方法,PPT展示
调节练习:
(1)学生使用自制照相机给同学照相,调节并观察像的性质;
(2)摄影师向后退,图像还清晰吗?应该怎样调节?镜头向前伸还是向后缩?
(3)摄影师向前进,图像还清晰吗?应该怎样调节?
(4)先照半身像再照全身像怎样调节?
6、简单介绍光圈与快门
(四)幻灯机与投影仪的学习
1、外形介绍PPT展示
2、结构与原理:
学生根据照相机的学习方法,自学投影仪,然后分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结构特点:幻灯机和投影仪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成像性质:倒立、放大、实像;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正立的?因为像与物体相比较,上下是颠倒的,所以我们仍然描述为“倒立放大实像”
哪一点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
怎样调节:画面较小时;画面较大时
3、教师小结:
(五)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介绍
1、教师介绍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PPT展示
2、教师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PPT展示
(六)课堂作业:PPT展示
三、本节小结: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学生学习了照相机模型的制作方法,并用照相机模型进行了操作调节练习,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养成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重点】
要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
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感受新课:
自制视频导入提问:这段视频中带给同学们哪些感受?(生活中色彩特别多,特别醒目)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
学生回答:在街头,在家庭,在人们的衣装和日常用品上显现。生活中色彩特别多,特别醒目。自由讨论发言,进而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那你们喜欢这些色彩搭配所带来的视角享受吗。
学生:喜欢
那我们来学习想营造好的色彩效果,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首先了解有关色彩的一些知识。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菜篮子,这么多色彩很漂亮的蔬菜,都是些什么颜色呀(一一说一下水果的颜色)那么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水果本身的色相。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同时也是各个颜色的相貌和倾向。例如红、黄、蓝等。通常用色相环来代表光谱的基本色彩,常见的色相环多由12色组成。(如图:依顿12色相环)
明度:
色彩的明亮度叫明度。明度最高的色叫白色,最低的色叫黑色,它们之间按不同的灰色排列,显示了明度的差别,有色彩的明度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定的。(如图:单一色明度变化,彩色的明度变化)
纯度:
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在色彩中加入黑色、白色或灰色的多少。这几个颜色加的多纯度低,这几个颜色加少点纯度就高。
2、冷暖色调搭配暖色调搭配:
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这种搭配能给人以热烈、温暖、激情等感觉。
冷色调搭配:是以蓝、绿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能给人以清凉、冷静、亲和的印象。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它互相分析讨论图例。
(通过以上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3.教师讲授演示;
根据所学的色彩知识,我会讲解怎样去用纸做衣服,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运用工具制作出喜欢的纸衣服。
三、学生创作作品
1.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色彩搭配好的纸衣服实例。
2.为了让学生的'作品更完美,学生分组合作,造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做什么样的纸衣服,裁剪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剪形,拼贴组合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粘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学生自己分析设计师采用的手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请学生根据多媒体资料,结合自己收集的不同材料制作纸衣服,要求学生临摹或创作一件自己喜欢纸做的衣服搭配上自己喜欢的颜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最后展示评比
做好过后让每个小组让自己的模特展示自己小组的纸衣服作品,跟着老师准备的音乐来一个模特秀,然后派出你们小组推荐的设计师,说说创作思路,互相评比,指出优劣。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13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一到两种简单的设计方法或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设计灵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关注生活细节、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
设计的概念与范畴:介绍设计的基本定义,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主要分类。
设计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设计如何改善生活质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原则:讲解色彩搭配、形状与空间、功能与形式等基本设计原则。
实践创作: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小型设计项目,如设计一款实用的生活小物件、制作一张节日贺卡或是简单的家居装饰方案。
教学过程
引入(约5分钟)
生活中的设计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设计案例,如创意家具、美观实用的日用品等,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知(约20分钟)
设计基础概念讲解:简述设计的定义、分类。
设计原则探讨:通过具体例子解释设计原则,如对比、平衡、重复等,鼓励学生思考这些原则如何影响作品的美感和实用性。
案例分析(约10分钟)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几个经典设计案例,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及设计原则的应用。
实践操作(约30分钟)
设计挑战:给定主题(如“环保生活小发明”),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构思,鼓励创意和实用性结合。
草图绘制:指导学生绘制设计草图,强调表达清晰、设计意图明确。
分享与反馈:各组展示设计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总结设计的`重要性和生活的关系,强调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生活品质。
布置作业:鼓励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思考其设计优缺点,并尝试提出改进方案。
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设计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成果评价:根据设计草图的创意性、实用性及对设计原则的应用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同时进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设计的概念及其与生活的关系,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识别设计在形态与功能上的特点,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设计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关注度和兴趣,感受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精神,提升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设计的概念、原则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创作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如设计作品、设计过程展示等)。
多媒体演示设备。
设计工具材料(如纸张、画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组造型各异的'椅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椅子与普通椅子的不同,引出“设计”的话题。
直观感知
展示丹麦设计师克里斯汀·维德尔的作品《可调节儿童椅》,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设计?”。
具体分析
播放形态各异的铅笔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铅笔在设计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原因。
讨论旅行用品组合套装的设计特点,理解设计如何通过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设计实践
分组活动: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设计主题(如文具设计、包装设计等),通过观察生活、收集素材、讨论等方式确定设计方案。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设计方案用图画或模型等形式表现出来。
评价与总结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
小组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观摩、评价他人的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观察生活。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个设计问题,尝试用设计的角度去解决,并记录下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过程。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设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观察生活、发现设计元素的能力,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创新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升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设计元素,理解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创作中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如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实例)。
多媒体演示设备。
设计工具材料(如纸张、画笔、模型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设计实例(如手机、建筑、广告等),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讲解新知
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如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以及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的设计案例(如苹果产品设计、现代建筑设计等),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的特点、优点和不足。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设计元素,如家具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等,并尝试提出改进意见和创新设计方案。
设计实践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选择一个设计主题进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设计方案用图画或模型等形式表现出来。
评价与总结
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强调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家中或学校中的设计元素,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创新设计方案。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16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分类;掌握一到两种基础的设计软件或手工制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设计与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增强将设计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设计基础理论:介绍设计的定义、设计的分类(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功能性、美观性、可持续性等)。
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并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设计案例,如家居设计、包装设计、公共标识设计等,探讨它们如何影响和改善生活质量。
设计实践:引导学生选定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解决方案,可以是手绘草图、电脑制图或是简易模型制作。
教学过程
1. 引入阶段(约5分钟)
活动:展示一组对比图片(一件普通物品与其优秀设计版本),让学生讨论两者之间的不同,引出设计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新课讲解(约15分钟)
讲授设计基础理论,结合实例讲解设计原则,如以苹果产品的设计为例,说明简约美学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关于设计改变生活的短片,加深学生对设计价值的理解。
3. 分组讨论(约10分钟)
分组:学生4-5人为一组,每组选定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其成功之处和改进空间。
汇报分享: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强调观察生活细节的重要性。
4. 设计实践(约30分钟)
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围绕“如何改善校园环境/学习工具”的主题,进行设计构思。
操作指导:教师演示设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如SketchUp、Canva等)或手工制作技巧,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方式实施。
创作时间: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与评价(约15分钟)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讲解设计理念和实现方法。
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性、实用性、美观性等。
6. 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总结:回顾本课重点,强调设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设计,思考更多改善方案,为下一次设计实践活动做准备。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遇到的三个设计亮点及其对生活的正面影响,下周课堂上分享。
- 相关推荐
【初中美术《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06-23
教学设计美术04-07
美术教学设计05-16
美术教学设计11-09
教学设计美术11-09
美术教学设计12-16
人教版教学设计美术美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11-02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5篇05-08
初中美术课教学设计04-25